设计概论——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第一章概论
![设计美学第一章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30587a8e9951e79b89274a.png)
设计美学以审美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为 目标,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 支持。 三、设计师为什麽要读“设计美学”呢 ? 1、是由于设计活动中审美特质所具有的 特殊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设计师的审美素 质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审美规律的认 识。 2、有助于设计师从美学的视野,加深对 于设计历史和设计原理的理解。 3、设计美学把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作为 考察的中心,由于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决 定了,决定了产品功能效用的多层次性。所 以任何设计产品都是实用、认知和审美三种 功能的复合体。
三、设计美学应该研究什么 1.中外设计美学思想整理。人类进行设 计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贯穿整个人类的发展 史。不仅人类设计审美创造遍布中外,而且 关于设计美学思想也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各类 文献中。这些思想凝结了人类的对设计审美 创造活动的理性思考,指引着今天的设计审 美创造活动的发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 宝贵的文化资源,是设计艺术发展的基础和 前提。 2.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设 计美学的性质,例如:形式美、社会美、事 物美、风格及设计主体、设计语言、审美趣 味、设计批评、设计学原理等。
3.设计美学的分类。包括服装设计美学、 工业设计美学、装饰设计美学、材料设计美 学、环境艺术设计美学、 园林设计美学、建 筑设计美学、家具设计美学、室内设计和室 外设计美学及展台设计美学等,相当于我们 所说的设计门类美学。 4.设计美学中的诸多美学课题。如设计 与产品、设计消费、设计与未来社会、设计 与时间、设计与新科学,设计学科建设中诸 多美学问题,等等。
计领域的某个局部看问题,它能把设计看作是 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系,从而解决设计美 学中的诸多问题。 二、兼用美学和设计学研究方法 设计美学既然是设计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 就必然要吸取设计学和美学的研究方法, 设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跨越了文、理诸 个学科,涉及了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 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色彩学、构成 血、民俗学、伦理学等学科,所以它采用的方 法也是交叉的。其中有关文科方面的许多方法, 都可以被设计美学所用。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12808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5.png)
前言
尽管如此,真正意义上旳设计美学及有关理论探讨,目前在 我国还是较为少见旳。
因为,从设计美学涉及旳研究范围来看,它囊括了艺术、技 术、文化、心理乃至哲学等各个方面,它既是一种多学科、广交 叉旳综合研究领域,又是古老而年轻旳学科;它既包括丁精神层 面旳理论探索,又带有详细设计原则旳经验总结。
从目前社会上广泛涌现旳设计专业及其有关专业分支旳发呈 现状看,建立起初步旳设计美学理论体系,已显得刻不容缓。
第1章 美旳本质
第1章 美旳本质
❖ 学习目旳
经过本章旳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旳学者是怎样从主体、客体、主 客关系、实践和主体间性等方面探讨“美旳本质”旳。了解“美旳本 质”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意义。
❖ 学习要点
了解学者是怎样从主体、客体等方面探讨“美旳本质”旳。
❖ 学习难点
了解实践美学学派旳“美旳本质”观旳贡献和局限。
前言
同步,苏格拉底也提出过有关技术美学六大特征旳理论框架;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奇用等比数列发明出优 美旳费波纳奇数列形式,合理地分析了物体造型形式美旳百分比 关系; 尤其是后来旳艺术大师兼科学家列奥那多·达·芬奇,更是用 大量旳设计作品,证明了形式美存在旳数学基因; 17世纪旳美学探索理论也层出不穷,不论是英国经验主义美 学旳代表人物洛克,还是德国理性主义美学旳先哲莱布尼茨,都 从不同角度对审美客体旳美学特征作过解析,尽管当初欧洲旳美 学论争其理论相悖甚远,但对于形式美学旳研究爱好,足以证明 该理论对人类旳影响;
第1章 美旳本质
第一节 对“美旳本质”旳几中探讨途径
之后,西方历代理论家、神学家、哲学家、美学家等又陆续提 出了各自旳论述:“美是太一旳光芒”(普罗提诺Plotinus)、“美是 一种恰到好处旳协调和适中”(笛卡尔Ren巨Descartes)、“美是对象 作用于神经所感到旳舒适”(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美是内在 感官旳舒适”(夏夫兹博里Shaftesbury)、“美是物体旳属性”(伯克 Edmund Burke)、“美是一种本原现象,事物旳构造符合它旳目旳才 显得美”(歌德JohannWolfgang von Goethe)、“对于我是自由旳世 界就是美”(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美是关系”(狄德罗 Denis Diderot) 、 “ 美 是 感 性 认 识 旳 完 善 ” ( 鲍 姆 加 登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美是无目旳旳合目旳性”(康德Immanuel Kant)、“美是理念旳感性显现”(黑格尔Hegel)、“美是生活”(车 尔尼雪夫斯基NicholasGavrinovic Chernyshevski)、“劳动发明了 美”(马克思Karl Marx)、“美是直觉旳体现”(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美是有意味旳形式”(克莱夫·贝尔CliveBell)……尽管各 异,但都没有超越柏拉图对“美旳本质”旳发问。
设计概论——设计美学
![设计概论——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2ce8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b.png)
形态美
色彩美
肌理美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形态美
具象形态 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各种形态
自然形态
抽象形态 经过人为的制作,常有人工痕迹
人工形态
符合美的要求 具有形态美
白瓷
四、设计美的范畴
3.1 设计美概述
色彩美
是对设计的形态进行色彩的配置和设计
对人产生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建立在人的视觉感官基础上
“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视觉语言只有具备了艺术化的特征,才会体现出设计作为美的形式的特点。 因此,除了符合功能性的要求之外,审美是现代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四)社会性 设计美的范围是广泛的,设计美是大众的、公共的产物。 1. 设计美的社会性表现在设计美具有普遍性 2. 设计美的社会性表现在设计美感具有规律性和一定的可预测性
(一)功能美 “功能美”是设计之美区别于一般艺术之美的重要标志。 “功能美”已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即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
产品的功能
技术功能(T) 经济功能(W)
与人相关的功能(M)
德国工业设计师提出的TWM系统功能理论
实用、经济、美观
我国提出的设计原则
二、科技至上的美学观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工业革命:水晶宫博览会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三、功能至上的美学观
“形式追随功能”——沙利文
“形式不变,功能就不变” “装饰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课堂作业
1.从身边的设计作品看设计美的特征 选择以下一种品牌或你喜爱的、关注的品牌,分析其中的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概论课期末总结
![设计美学概论课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3a30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7.png)
设计美学概论课期末总结导语:设计美学概论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美学的认知和理解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设计历史和发展。
本文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见解进行总结,并对设计美学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个人的启发进行探讨。
一、设计美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在设计美学概论课程中,我学习了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设计美学是一门关于设计与审美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设计的目的、手段、方法和组织规律以及审美体验的本质和特征。
设计美学强调的是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体验的创造,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实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设计美学的几个基本原则和概念,如平衡、对称、比例、色彩、构图等。
平衡是指在设计作品中各个元素的分配和组合的平衡感。
它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设计中元素在形式、大小、位置等方面的分配和组合的对称感,使得整体呈现出稳定、均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不对称平衡则是指设计中元素在形式、大小、位置等方面的分配和组合的不对称感,而仍然保持视觉上的平衡感。
比例是指设计作品中物体或元素的大小与整体或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
比例的掌握对于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感非常重要。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作品显得和谐、美观,而不合理的比例则会使作品显得不协调、不平衡。
色彩在设计美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和体验,对于设计作品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色彩组合和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因此设计师需要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构图是指设计作品中各个元素的组织和布局。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显得有层次有深度,同时也能够引导观者的目光,使其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是设计美学的基石,对于设计作品的创作和表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和原则,我对设计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二、设计美学的发展和历史设计美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变化的历程,它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艺术设计概论与设计美学讲义.
![艺术设计概论与设计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8e0df4fad02de80d4d840cc.png)
艺术设计概论与设计美学一、导论(一)艺术设计的概念及意义世界上的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自然生成的;一类是人类出现后为了自己的生存,创造出来的许多物。
是什么样的创造动机使他们产生如此强的动力?心理学家们认为在造物的背后,应该毫无疑问地有着更为强大的动力,那就是人类对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思考。
远古人类一旦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于灵魂就会充满丰富的想象,这些物是一种象征。
可以推断,造物的原始动力一方面离不开生活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动力来自于精神需求。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构成一个活动链,呈循环发展态势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低层次的,又有高层次的。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创造性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呈阶梯性、宝塔状分布: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设计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从哲学的角度讲,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所具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设计”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标志,也是人类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设计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人类的理性与智慧、直觉与想象,逻辑思维能力与审美意识水平都在设计活动中得到充分表现。
虽然对设计的研究可追溯到中国先秦时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但是把它纳入科学的表现规范和描述范畴,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在我国获得现有的学科命名,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
现代设计艺术发展到一个世纪之后,其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功能与形式协调统一的问题,而是进入对于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空间、生活时尚及生活哲学等问题的认识。
是改善产品功能、创造市场、影响社会、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一项科学。
研究趋势表明,对设计艺术这一复杂的文化现象,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才能贴近历史真实,发现它的存在价值,才能对设计艺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所认识。
设计概论 第7章设计审美
![设计概论 第7章设计审美](https://img.taocdn.com/s3/m/e4d67b54852458fb770b5618.png)
肌理,是指造型材料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 纹理等所传递的审美体验。 肌理效果的构成分为两种情况: 1.材料表面的高低起伏使人产生或粗糙或光 滑的半立体形态的感觉; 2.材料表面的纹样不同、色彩不一或疏松紧 密有别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二)肌理效果的构成表现 形状效果 肌理的单个元形状可运用 重复、渐变、相似、发射、特 异、密集、对比、矛盾空间等 平面构成手法,营造立体效果 和表面变化;亦可运用组织构 造法营造出高低起伏形状的半 立体形态。
功能美的性质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明: (1)功能美是与自然美性质相近的 (2)功能美受实用目的的极大牵 (3)功能美还具有社会性
1.功能美的适用性 适用性是艺术设计功能美的内在本质之一,是产品 生命力所固有的价值体现。 实用性与适用性,皆有“用”字,但“用”的形式不 同,
也界定了功能美的不同价值取向。
3.功能美的经济性
( 1)设计师必须考虑经济核算问题。以最小的成本获得 最适用、优质、美观的设计。
(2)简洁性
4.功能美的精神愉悦性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引起消费者愉快的精神体验的 价值。 产品中有两种美可以给人以精神愉悦: (1)物质自然属性的美。
(2)人类所创造的美。
三、设计的形态美 形态美是指构成产品形态最基本的要素 (造型、色彩、空间等)所给人带来的愉快的 情感体验的价值。
二、设计的功能美
艺术设计产品的功能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想统一的 美。所谓合规律性是指人类掌握、运用客观规律对客观物质 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和结果,体现出人对真的认识价 值和实践价值。所谓合目的性是指艺术设计的产品符合人的 “内在尺度”要求,即艺术设计成果的结构、材料、技术和 功利性要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要求,体现出善的价值。
2 .功利与超越: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非艺术品的本质特征是功能,产品的功能是创造利 润的前提。艺术设计不同于艺术创作,根本的原因是要 考虑功利效应,设计的产品必须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用品, 而不是只供欣赏不考虑功利的艺术品。功能具有实用性, 最大的保证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也是设计美的构成之一。 功能是重要的,但形式也不能忽视,这不仅因为忽视了 形式,产品的附加值会受到极大的损失,直接影响产品 的经济效益,而且因为忽视了形式,等于忽视了人们对 产品精神上的需求,其实质是对人的片面否定。产品的 美固然也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上,但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 的外在形式上。
艺术设计概论 第4章
![艺术设计概论 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f0ea8d65011ca300a6c390e3.png)
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因素。
四、社会性
设计美的社会性特征体现在设计美感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和一定 的可预测性。
第三节 设计形态的构成要素和形式美
点
DIAN
点是可视的最小形式单位。
造形上的点,不仅具有实体,还具有形状、大小、方 向、位置、排列等,可以通过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形象。 点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形状有圆点、椭圆、三角形、 菱形、不规则形等。
3.复线
因它的重复排列而形成面。把线进行疏密的排列,会 产生明暗调子的变化。在用线群进行设计时,在线的粗细、 长短、明暗等—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隔密集的线群会 向前进,间隔宽松的线则会后退,表现强烈的远近感和立 体感。
4.长短与宽窄
长短线、宽窄线的有序排列可以形成空间感,无序排列可以形成面 的起伏感。粗细线可产生空间感,粗线感觉前进,细线感觉后退。当线 的长短、粗细相同时,深色线比淡色线前进—些。
5. 空间位置的对比
6. 感觉上的对比
(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离
调和,是一种特殊的对比,是在对比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和 谐关系。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 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数比关系。 尺度是 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尺度有两层含义:
2.大小面
大小面形组织在—起时,会有空间感、律动感、节奏 感。大的面形在前为主要形象,小的面形在后为次要形象。
3.虚实面
虚实的面与面的转折或延续,都会形成体或分割空间, 并且也会让观者感受到—定的量感。虚多实少的面,量轻体 薄。实多虚少的面量重体厚。
三、面的情感表达
面的情感内涵基本上容纳了点与线的情感特征。 1.正圆形面: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 2.扁圆形面:圆满并富于变化,于整齐中体现白由。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归纳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5424e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d.png)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归纳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了设计中的美感、审美规律以及艺术感受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设计美学导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美学在实际的设计中。
一、美学的定义与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和艺术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以及审美体验等内容。
美学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美的产生与感知的规律。
二、美感与审美体验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认知,是审美体验的基础。
审美体验是人们在感知、欣赏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与思维体验,包括直接感性体验和间接理性体验。
三、审美规律与设计原则审美规律是指人们观赏与欣赏美的作品时所遵循的普遍规律,设计原则是将审美规律应用于设计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其中包括了平衡、比例、重复、对称、对比、节奏等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创作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四、形式美与功能美形式美强调作品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审美价值,注重作品的外观和表现形式。
功能美强调作品在实际使用功能上的美感,注重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形式美与功能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且互为支持的。
五、文化与设计美学设计美学不仅受到个体审美品味的影响,也受到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导致设计美学的异同,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文化的特点,以适应不同观众的需求。
六、设计美学的应用设计美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的设计,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
通过运用设计美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师可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价值,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七、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设计美学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未来,设计美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多样性,注重人机交互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结语:设计美学导论的知识点归纳了美学的定义与概念、美感与审美体验、审美规律与设计原则、形式美与功能美、文化与设计美学、设计美学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等内容。
设计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设计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4e7ab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a.png)
设计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设计美学是一门研究设计的哲学和艺术的学科,它涵盖了设计的美感、美学原则、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等方面。
设计美学不仅是一种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更是一种实践和体验的积累。
本文将从设计美学的不同角度进行总结和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学与设计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包括对美的感受、美的原理、美的价值和美的表达等内容。
而设计美学则是将美学的理论和原则应用到设计实践中,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来实现美的表达和传达。
2. 设计美感设计美感是人们对设计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和认知体验,它包括色彩的美感、形状的美感、布局的美感、材质的美感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美感的把握和运用,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设计作品。
3. 设计美学原则设计美学原则是设计实践中的基本指导原则,包括对称与不对称、平衡与不平衡、重复与变化、比例与尺度、色彩与对比、节奏与动态等内容。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来创造出更具美感和视觉效果的设计作品。
4. 设计美学的价值设计美学不仅关注美的表达和传达,更关注设计作品对人们情感和心灵的触动和启发。
优秀的设计作品能够通过设计美学的价值,营造出更具意义和生命力的设计体验。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主题1. 设计美学的诞生与发展设计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哲学美学和视觉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设计与美学的关系、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设计美学的历史发展和当代特征等内容。
2. 设计美学的理论建构设计美学的理论建构包括美的定义与感知、美的原理与规律、美的标准与价值、美的表达与传达等方面。
这些理论建构为设计实践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支持。
3. 设计美学的实践与创新设计美学的实践与创新是设计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涉及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表达和设计创新等方面。
设计美学的实践与创新是将设计美学的理论和原则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创造出更具美感和价值的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设计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0fde7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6.png)
设计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设计美学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与设计相关的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本文将就设计美学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设计美学是研究人类对视觉和感知的需求以及创造美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设计作品的形式、结构、功能以及与人类感知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设计美学的定义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作品在审美上的表现和评价的学科,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应用,以及色彩、形状、线条等设计元素的运用。
1.2 设计美学的作用设计美学可以提高设计师的审美水平,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原理,增强设计作品的美感和表现力。
二、造型美学造型美学是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形状、线条、比例、色彩等造型要素的运用和组合。
2.1 色彩美学色彩美学是研究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和应用的学科。
关注色彩的互相关系、色彩的情感意义以及色彩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2.2 线条美学线条美学是研究线条的运用和表达的学科。
线条在设计中起到连接和分隔的作用,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3 形状美学形状美学是研究形状的特征和表现的学科。
形状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不同的形状给人带来不同的感知和情绪。
三、设计原理与细节设计原理和细节是设计美学的重要内容,它们包括对整体和局部的考虑,以及作品的结构、平衡、对比、重复等要素的运用。
3.1 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局部是设计中需要权衡和平衡的因素。
设计师需要考虑整体效果,同时注重细节的处理,使整个设计作品呈现出统一而完整的形象。
3.2 结构与功能设计作品的结构和功能应该相互关联和相互适应。
结构是作品的骨架,而功能则是作品的实际应用需求。
3.3 平衡与对比平衡是指设计作品中各个元素在视觉上的平衡感,对比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平衡和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张力。
3.4 重复与变化重复和变化是设计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8b5f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6.png)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第一篇:《设计美学》资料第一章绪论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与艺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一门新兴学科。
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有交叉的地方,也有明显不同之处。
设计学与艺术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设计学注重对实用的要求,所以设计学的研究离不开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
设计美学与传统的美学也有显著不同,传统美学也叫艺术哲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因此,研究设计美学,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或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明晰这些对象和内容,掌握设计美学发展规律,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纵观中西设计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审美观念和物质生活发展的相互推动关系以及中西设计美学取向的不同。
下面两张图片表现的是东西哲人的生活场景,竹林七贤在竹林中讨论问题,而苏格拉底在雅典学院的规则建筑下争论哲理。
中国与自然合而为一与西方理性的对比,在这种偶然的生活场景中,也可以看出两种思维明显的不同。
中国设计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质和喻物予形的形象特征。
无论是陶器、玉器还是家具的设计都与中国哲学中的“和”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器物的设计造型不但要求合乎材料的特点,还要求合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多重的和谐。
西方设计美学则讲究合乎科学的理性,注重科学实证,对设计的形式和功能进行追索,并不断在二者的动态演变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
西方设计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对功能和形式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的设计审美取向。
可见,西方设计美学思潮就是在形式与功能的动态交替过程中一步步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审美文化现象。
1.1 设计美学概念追索及学科定位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其产生与设计学科的确立有着密切关系。
设计美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广义上讲,只要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设计”。
与艺术不同的是,设计中所谓美感与使用功能,不只是由设计师来感受与判断,还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96239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a.png)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一、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指在设计中追求美的理念和原则。
这种理念强调以美的标准创造、评价和鉴赏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涵盖了艺术美学、功能美学和文化美学等多个方面,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1. 融合功能和美感设计美学强调设计作品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具有美感。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功能和美感融合在一起,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2. 体现个性和文化设计美学还强调个性和文化的体现。
设计作品应该反映设计师和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当地传统,以此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3. 追求创新和实验设计美学鼓励设计师不断追求创新和实验。
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开拓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空间。
二、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
该风格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超越,提倡多元文化、多样性和反规范化,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1. 多元文化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设计手段,表达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2. 反规范化和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反对传统的规范和结构,提倡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
在视觉上打破常规的形式和结构,寻求新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此挑战传统的审美标准。
3. 多样性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样性和艺术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和情感表达,创造出复杂、深刻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引发观者多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个人观点和理解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在设计美学中,强调了美的标准和原则,注重功能、个性和创新的融合。
而后现代主义风格则提倡对传统的反叛和挑战,强调多元文化、反规范化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设计美学》资料..
![《设计美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f6ceb7d1f34693daef3e30.png)
第一章绪论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与艺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一门新兴学科。
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有交叉的地方,也有明显不同之处。
设计学与艺术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设计学注重对实用的要求,所以设计学的研究离不开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
设计美学与传统的美学也有显著不同,传统美学也叫艺术哲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因此,研究设计美学,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或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明晰这些对象和内容,掌握设计美学发展规律,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纵观中西设计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审美观念和物质生活发展的相互推动关系以及中西设计美学取向的不同。
下面两张图片表现的是东西哲人的生活场景,竹林七贤在竹林中讨论问题,而苏格拉底在雅典学院的规则建筑下争论哲理。
中国与自然合而为一与西方理性的对比,在这种偶然的生活场景中,也可以看出两种思维明显的不同。
中国设计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质和喻物予形的形象特征。
无论是陶器、玉器还是家具的设计都与中国哲学中的“和”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器物的设计造型不但要求合乎材料的特点,还要求合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多重的和谐。
西方设计美学则讲究合乎科学的理性,注重科学实证,对设计的形式和功能进行追索,并不断在二者的动态演变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
西方设计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对功能和形式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的设计审美取向。
可见,西方设计美学思潮就是在形式与功能的动态交替过程中一步步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审美文化现象。
1.1设计美学概念追索及学科定位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其产生与设计学科的确立有着密切关系。
设计美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广义上讲,只要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设计”。
与艺术不同的是,设计中所谓美感与使用功能,不只是由设计师来感受与判断,还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077709f78a6529647d53fb.png)
第六章设计美学第一节设计与美学一、设计美学1、美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热爱美,追求美,欣赏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是人的天性,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由于美的存在和发展,于是一门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也就产生了。
事实上,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几乎和人类起源相同时。
已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各种遗留物 , 包括建筑、基葬群、石器、陶器以及最初的装饰品等等,就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古代居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居民所理解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审美情趣。
在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美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它始终未能摆脱从属于哲学、文艺学的附属地位。
美学作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学科 , 确立于十八世纪中叶的德国。
1750年 ,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专著《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的诞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又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范畴、审美感受、艺术鉴赏、审美创造等基本问题。
(美的本质: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科技美。
美的范畴: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
)2、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研究人造物的审美创造和审美特征的设计学分支,是一门涉及到设计的审美本质、形态、特点、心理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20 世纪设计学科的飞速发展使许多设计的美学问题凸现出来 , 尤其是关于设计本质、设计的方向、设计的方法论、设计趣味、设计语言、设计批评、设计与社会以及设计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均有待深入思考。
设计亟需用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阐释,历时一个世纪,设计美学学科已在建立。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产品、环境和设计过程以及三者内部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包括人与产品、人与环境的关系 , 产品的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 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制约关系等等。
设计美学概论心得体会(优秀19篇)
![设计美学概论心得体会(优秀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1256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c.png)
设计美学概论心得体会(优秀19篇)首先,在学习设计学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设计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独特或个性化,而是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为用户创造出更好、更便捷的体验。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用户的感受与体验,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设计作品。
其次,我学习到了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设计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意图,并通过各种设计元素和原则来传达和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色彩、形状、构图等设计元素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或者产生视觉冲击。
而对称、比例、重复等设计原则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和谐、平衡的作品。
学习这些原则和方法,让我意识到设计并非只是凭感觉和经验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提高设计质量,还可以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此外,学习设计学概论还让我深入了解了设计的社会影响力。
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表达个人创造力的方式,还是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工具。
好的设计作品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建筑、室内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产品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用户舒适度;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能力则可以对人们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
因此,设计师不仅要具备创意和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自己的设计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设计学概论还注重于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设计的过程不仅仅是具象化的表达,更要求我们通过思维的整合和创造性的转化来解决问题。
在课程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作业来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意思维。
从最初的灵感搜集到素材整合,再到构思和呈现,每个环节都要求我们全面思考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逐渐意识到设计思维是一种能力,不仅仅可以应用在设计领域,还可以推动其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我认为学习设计学概论最重要的收获是培养了我对美感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不应当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它的本质是人的物质、精神要求均得到满足。
艺术美主要追求一种审美价值,而设计美往往是一种综合的美,而非单一的美。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一)应用性
19世纪前 19世纪后 现代工业萌芽阶段
哲学主导
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造,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 美学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
“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视觉语言只有具备了艺术化的特征,才会体现出设计作为美的形式的特点。 因此,除了符合功能性的要求之外,审美是现代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四)社会性 设计美的范围是广泛的,设计美是大众的、公共的产物。
1. 设计美的社会性表现在设计美具有普遍性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八)市场性 设计美学研究的依托 市场规律
市场竞争的法则造就了设计的审美趣味。 市场需求法则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创造的基 本原则和准则。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潮流,
是对每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
3.1 设计美概述
设计美学的特征都有哪些?
3.1 设计美概述
2.中国与西方设计美学观的区别
THANK U
巴洛克时期
新古典主义时期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二、科技至上的美学观
工业革命:水晶宫博览会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三、功能至上的美学观
“形式追随功能”——沙利文
“形式不变,功能就不变” “装饰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课堂作业
1.从身边的设计作品看设计美的特征 选择以下一种品牌或你喜爱的、关注的品牌,分析其中的设计美学。
四、设计美的范畴 (一)功能美 “功能美”是设计之美区别于一般艺术之美的重要标志。 “功能美”已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即明确表现能 经济功能(W) 与人相关的功能(M)
德国工业设计师提出的TWM系统功能理论 我国提出的设计原则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三章 设计美学
设计概论
1
设计美概述
CONTENTS
目录
2 3
中国设计美学观
西方设计美学观
什么是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的审美问题的学科。
研究范围涵盖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消 费、部门设计、设计美学历史等。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五)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 (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1.形式美的要素
(1)形状
① ② ③ ④
点 线 面 体
3.1 设计美概述
“对感观的感受”
开始进入当代美学阶段。
设计美学在学科建设中十分年轻,主要是把美学原理运用到设计之中。 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紧密相连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学科。
3.1 设计美概述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人与产品
人与环境
功能与形式
诸多关系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审美因素。 它对传统的“美” 的意义进行了扩展和再认识。 “装饰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到改变”——贡布西里《秩序感》
因此,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二)多元性 设计学是诸种美的整合体,设计美是多元的。 1. 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设计美的多元性 2. 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促进了设计美的多元性
环境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1
公共艺术设计2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三)审美性 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现实应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因此与功能性相关联的是审美性特征。
一、设计美的由来 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ή;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 “Aesthetic”(感性学)。 美学理论的诞生、完善、发展在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几个历史阶段后,人类对美学的研究
2. 设计美的社会性表现在设计美感具有规律性和一定的可预测性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五)功利性 设计美的范围是广泛的,设计美是大众的、公共的产物。 1. 设计美的功利性涉及设计美感的构成中快感的地位问题 2. 设计美的功利性表现在设计美具有理性美的特征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六)创新性
四、设计美的范畴
1.形式美的要素
(2)色彩 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相、明度、纯度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形式美的法则
① ② ③ ④ ⑤
和谐 对比 对称 比例 重心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学观
以“味” 为美
以“意” 为美
以“道” 为美
以“同构” 为美
以“文” 为美
建立在人的视觉感官基础上
接受色彩刺激
生理反应、心理联想
病房
火锅店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肌理美
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
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不同肌理 不同的外在形态 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四)装饰美
秩序性
程式化
单纯化
夸张化
平面化
符号化
3.1 设计美概述
创新和创造是审美的要求
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就是创新
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
设计美学研究的就是一种创造性解决
问题的方法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七)文化性 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 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 是人类对文化的新贡献 多元性决定了设计对文化的吸纳是全面的 物态文化层(显性) 设计美学的文化性 制度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 大量精神成果
形态美 色彩美 肌理美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形态美
具象形态 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各种形态 自然形态
抽象形态 经过人为的制作,常有人工痕迹 人工形态
符合美的要求 具有形态美
白瓷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色彩美 是对设计的形态进行色彩的配置和设计 对人产生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实用、经济、美观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二)材料美 材料一词,出自于拉丁语“物质”的意思,是设计家在创造过程中用来体现设计作品的物质载体。
材料
明式家具
器物的功能与审美
材质的质地美
玻璃瓶
钛钢饰品
金属材料制品
藤编椅子
木椅
青花瓷系列产品
青花瓷钢笔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三)造型美 造型美由形态美、色彩美、肌理美等因素组合而成 它是传达设计艺术中功能美信息的直观途径 它的产生受制于实用功能,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二、中国古代的审美特征
愉悦性
直觉性
主观性
客观性
真实性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三、中国古代的审美方法 中国古代的审美方法是与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论紧密相联的。 以“味” 为美 以“味” 为美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一、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毕达哥斯拉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