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信息化建设

合集下载

智慧隧道整体解决方案ppt

智慧隧道整体解决方案ppt

构建一个集成的隧道管理平台,整合各子系 统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和协同工作。
智慧隧道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
高速公路隧道
通过智慧隧道解决方案,提高隧道运行安 全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城市交通隧道
实现隧道交通流量的智能调度和管控,提 高隧道通行效率。
铁路隧道
加强隧道设备检测和维护,确保铁路运输 安全。
水下隧道
效果评估
自智慧隧道项目投入使用以来,该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 得到了提高,施工进度也得到了加快,同时施工成本也 得到了降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隧道智能化
01
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隧道的安全性、运行
效率和管控能力。
方案全面性
02
智慧隧道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隧道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
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面的隧道智能化解决方案。
跨领域合作
03
整合多领域资源,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实现跨领域协同创新。
解决方案的组成与特点
隧道建设技术不断提升
新的建设理念和技术的应用,使得隧道的建设质量、安全和效率 得到了大幅提升。
隧道维护管理需求日益突出
隧道数量的增加和结构复杂性的提高,对隧道的维护和管理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隧道的技术发展
自动化监控技术
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 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感知与监控
数据传输与处理
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隧 道内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 数据采集。
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采集的数据进 行传输、存储和处理,为隧道管理提供数据 支持。
智能分析与应用

隧道建设中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

隧道建设中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

隧道建设中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在当今时代,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隧道建设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隧道建设的效率、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隧道建设中,如何才能做好信息化管理呢?首先,要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需求。

在隧道建设项目启动之前,相关团队应当深入分析项目的特点、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信息化管理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提高施工进度的监控精度、加强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提升安全风险的预警能力等。

同时,充分了解各参与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确保信息化系统能够满足各方的工作要求,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

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关键。

这包括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的规范。

例如,规定各类施工数据的采集频率、精度和责任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信息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保障数据在不同部门和环节之间的顺畅流通;建立信息处理和分析的机制,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为决策提供支持。

在信息化管理中,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与应用也至关重要。

硬件方面,要根据隧道施工现场的环境和需求,配备合适的传感器、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等。

例如,在隧道内安装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等,实时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化;利用无线通信设备,确保施工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实时传输。

软件方面,选择功能强大、易于操作、兼容性好的信息化管理软件。

这类软件应当能够实现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多种功能的集成,并且能够与其他常用的工程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隧道建设中,需要采集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地质数据、施工进度数据、质量检测数据、设备运行数据、人员工作数据等。

通过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地质雷达、全站仪、无人机等,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准确采集。

隧道信息化管理

隧道信息化管理

隧道信息化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隧道建设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隧道的管理与维护一直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任务,需要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隧道信息化管理的意义、目标、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意义隧道信息化管理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隧道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隧道运行过程的全面监控,包括车流量、排放浓度、风速等关键指标,从而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行。

其次,隧道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运行效率,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车辆流量的智能调控,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隧道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为隧道的维护和修建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优化施工进度和工艺,降低施工风险。

二、目标隧道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构建一套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实现对隧道运营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隧道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

2.提高隧道交通运行效率,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实现车辆流量的精确控制和调度。

3.优化隧道施工进度和工艺,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

4.建立健全的隧道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三、应用隧道信息化管理可以广泛应用于隧道建设、运维及交通控制等领域。

1.隧道建设阶段: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进度、质量等关键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预警。

2.隧道运营阶段: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隧道内部环境和车流量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隧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隧道维护阶段: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记录隧道设施的维护记录和维修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

4.交通控制阶段: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实现对隧道车流量、速度的自动控制,减少事故和拥堵。

四、未来发展隧道信息化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仍有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1.数据安全:随着隧道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安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浅谈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浅谈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浅谈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1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述动态设计,是指将设计划分为两个阶段:预设计和修正设计。

其中,预设计用于对工程施工进行指导,通常参照工程类比套图,其决策具有较强的模糊性;修正设计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基于暴露的相关地质状况和各类实际情况变化,对预设计实施科学修正和有效完善。

信息化施工,是指施工单位遵循工程设计各项要求制定工程施工和监测的具体方案并予以实施,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施工方案和相关工艺进行及时调整和科学优化,并根据信息反馈对设计进行科学修正和合理变更。

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其具体流程如下:对工程进行预设计→对工程开展施工检验→对工程地质进行判别→获取工程监测信息→实施修正设计→开展施工检验。

2隧道工程的动态设计2.1隧道支护结构调整隧道支护结构调整是隧道工程动态设计的常见内容,要遵循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质、围岩等因素,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调整。

若地质、围岩出现变化,例如隧道工程勘查设计相应文件描述地质围岩为Ⅳ级,但现场判别地质围岩为Ⅴ级,则需对支护结构作出调整。

若地质围岩未发生变化,应根据监测信息对支护做适当调整。

若支护出现较大变形,需增强支护;若支护未变形或者变形较小,可减少支护。

若因施工原因导致未能按照图纸施工,也需对支护结构进行调整。

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调整,通常需改变支护结构的厚度和强度,调整格栅钢架的尺寸、间距等,或者调整锚杆的设置。

此外,还能通过增减钢筋来调整支护的厚度和强度。

2.2隧道涌水量计算隧道涌水量计算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地下水动力法采用非完整井的柯斯嘉科夫公式:式(1)中:Q表示预测涌水量(m3/d);a表示入渗系数;H表示隧道路肩算起的含水层厚度(m);R表示隧道排水影响宽度(m);B表示隧道通过含水层的长度(m);r表示隧道半宽度;k表示围岩渗透系数(m/s)。

采用佐藤邦明非稳定流公式:式(2)~(3)中:q0表示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单位长度可能最大涌水量(m3•s-1•m-1);k表示围岩渗透系数(m/s);m为洞身横断面换算成等价圆时的换算系数,一般取0.86;h2表示静止水位至洞身横断面等价圆中心的距离(m);r0表示等价圆半径(m);hc表示洞顶上部静止水位至洞底下部隔水层距离,即含水体厚度(m);B表示隧道通过含水层的长度(m)。

智慧隧道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隧道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
利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传 感器数据、视频数据等的传输,保证数据 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VS
数据处理技术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挖掘, 提取有用的信息,生成告警、报表等数据 产品。
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
物联网技术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技术,实现隧道内设备的智 能感知和互联互通,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雷达传感器技术
利用雷达发射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获取车辆和周围环境信息, 具有较广的监测范围和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的特点。
视频监控技术
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图像和视频数据,对车辆和隧道内情况进行 实时监控和分析。
激光雷达技术
利用激光雷达对车辆进行探测和跟踪,获取车辆位置、速度等信 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建设内容与重点
建设内容
包括隧道智能化监控系统、隧道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隧道 应急智能化系统等。
建设重点
注重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实现各系统之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共享和联 动控制。
建设步骤与计划
建设步骤
包括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系统集成、调试与验收等阶段。
建设计划
制定详细的建设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主要应用领域
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隧道建设和管理。
智慧隧道建设意义
1 2
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隧道的通行效率 和安全性。
降低运维成本
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降低隧道的运维成 本。
3
提升管理效能
通过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提高隧道管理和应急 响应能力。

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措施

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措施

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措施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措施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有风险的工程,隧道工程的管理和监控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工人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管理手段。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常用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及其作用。

1. 隧道施工管理系统隧道施工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用于对隧道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

该系统主要包括施工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模块。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提升管理效率,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

1.1 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是隧道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隧道施工管理系统,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施工延误或进度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该系统可以生成施工进度图表、报表等,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和决策。

1.2 材料管理隧道施工材料管理是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隧道施工所需材料的采购、入库、使用和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材料库存情况,及时补充材料,避免因材料缺乏而影响施工进度。

1.3 设备管理在隧道施工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提供设备维护计划和保养记录。

当设备出现故障或需要维修时,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得通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1.4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隧道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施工人员的考勤、培训记录、安全操作记录等进行管理和监控。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人员信息,保证人员的合理调配和安全施工。

2. 隧道施工监测系统隧道施工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的系统,用于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

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隧道的位移、应力、温度等参数,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报警。

基于BIM+GIS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分析

基于BIM+GIS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分析

基于 BIM+GIS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隧道是地下通道建筑物,近年来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得到大规模发展,但建设阶段难度较大,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完成施工。

本文依托隧道工程特点,分析隧道信息化施工必要性,围绕划分模型单元、制定风险目标等方面分析BIM+GIS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主要内容,提升建设项目可控性,实现隧道信息化施工。

关键词:BIM+GIS;隧道信息化;风险管控前言:隧道施工面临地质结构复杂的问题,由于开挖过程断面的尺寸较大,极易对周边围岩产生影响,增加施工风险,因此有必要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通过引入BIM+GIS技术,创建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对隧道施工实现动态化指导,及时跟踪施工进度,为后续项目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优化施工质量。

一、BIM+GIS隧道信息化施工必要性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因此工程建设行业规模逐渐加大,隧道修建数量不断递增。

不过我国隧道修建难度和复杂度较大,传统施工主要依托地质预报和监控数据对开挖过程提供数据支持,进而及时做出决策,调整施工方法,满足地质条件。

新时期网络安全和软硬件平台的出现,使得国家隧道信息化逐渐发展,依托BIM技术、GIS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及时采集隧道施工信息完成归档,提升项目可控性,实现信息化施工。

例如,依托BIM+GIS技术创建隧道施工管理模块,建立信息采集模型,加强对隧道施工的信息化管控。

当前部分区域隧道信息化施工主要围绕监测量测方面开展,物联网技术和BIM技术结合率较低,尚未形成健全体系。

因此有必要创建动态风险预警机制,找寻最佳隧道信息化施工模式。

二、BIM+GIS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探究(一)划分BIM模型单元IFC单元在划分时需要结合隧道设计思维模式,依据最低施工单元完成分解,做到层次易用、结构清晰,突出可拓展性,确保IFC编码工作的信息化[1]。

依据IFC标准,形成最佳隧道组成单元。

部分隧道线路分布较长,属于条带工程,因此需结合地形地貌、地理信息开展施工。

浅谈隧道工程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浅谈隧道工程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浅谈隧道工程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一、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思路工程建设中,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是一个新颖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工程建设将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方便、简单、快捷、适用等优点。

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在隧道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初步勘察得到地质资料,采取数值模拟技术、理论计算和经验类比方法确定初步的设计方案,通过施工现场监测获得地质资料、围岩力学动态、支护工作状态的有关数据以及施工技术状态(信息),再采取多种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力学分析,来判断围岩及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和工作状态,反馈于设计与施工,从而选择和修正开挖、支护参数,使隧道的建设达到优化。

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反馈。

隧道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思路可以概括为图1。

与地面工程不同的是,在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允许有交叉、反复。

在初步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经验或力学计算进行预设计,初步选定支护参数;然后,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得到关于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力学、工作状态的信息,对初步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调整。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对设计和施工所作的调整和修正十分必要。

在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中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发展的“新奥法”核心就在于把围岩看作是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监控量测,采取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有效地调节围岩变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

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是建立在新奥法的思路之上,新奥法三大准则之一的现场监测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反馈有相似之处,可以说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是新奥法在现阶段的发展与完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应用了大量的现代信息工具和手段,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数据处理,因此在信息的获得与处理、反馈途径等方面讲究多渠道、多手段;而新奥法则主要利用传统的量测工具进行数据的获得与反饋,信息的获取与反馈途径比较单一。

因而,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比过去的新奥法更优越。

公路隧道建设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论文

公路隧道建设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论文

公路隧道建设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摘要】本文提出公路隧道建设中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思路,简要说明隧道施工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公路隧道施工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对公路隧道系统的基本构成、隧道施工信息采集以及信息处理分析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隧道施工;信息化技术;信息采集1.公路隧道建设中信息化技术基本思路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建设中来,逐渐演变为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信息化设计是未来工程建设即将采取的重要方法之一,公路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初步勘察获得地质基本资料,采取数值模拟技术、经验类比方法以及理论计算最终确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利用现场监测得到地质资料、围岩力学动态以及工作状态下的有关数据,以便在地质预报之前获得相关数据资料,再运用各种手段对这类数据进行总结和力学性能分析,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的工作状态和稳定性能,确定出符合围岩动态的支护参数,最后才能开始进入施工状态。

公路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整理以及反馈结果。

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不同于地面工程,隧道施工中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等所有环节允许有交叉和反复。

在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经验以及力学计算进行地质预设计处理,初步确定支护参数;接着利用支护参数对初步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调整。

工程实践表明,在公路隧道施工之前,进行设计和施工调整、修正是不可避免的。

2.隧道施工信息化发展过程及施工方法2.1 隧道施工信息化发展过程影响公路隧道设计施工的因素很多,如设计参数的确定以及设计方法的完善等等。

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这一模式,就是传统的设计——施工模式。

此模式最大的缺点是会使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状况产生不一致现状,出现很大差异。

因此,充分运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诸多信息,不断对设计和施工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才能产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新型施工方案。

铁路隧道施工建设的信息化管理

铁路隧道施工建设的信息化管理

铁路隧道施工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管理、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性的有效管理模式。

本文以某隧道为例,针对工程施工难点,分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块应用,以及基于BIM技术应用实施方案。

旨在为类似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一、引言铁路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已然成为现代铁路发展的主要趋势,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铁路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隧道工程项目也随之增多,而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不良地质条件、有害气体威胁等施工难点也随之增多。

隧道施工存在各种潜在的自然灾害隐患,为此,为合理控制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选择。

当前新奥法施工工艺已然成为隧道应对不良地质体等施工难点的一种有效施工方法,是集設计、施工和监测三位一体的动态施工模式,而信息化施工管理是新奥法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对隧道施工各阶段监控量测,对围岩应力条件等进行信息监测,并基于此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调整,进而达到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

二、工程概况某隧道全长4373m,进口海拔约956m,出口海拔约908m。

平行导坑位于隧道线路前进方向左侧,平导与线路左线线间距为30m。

平导起始里程PD97+980=正洞DK97+980,终点里程为PDK98+826,全长846m。

该隧道设置1平导的辅助坑道方案,按进口、出口平导2个工区2个工作面组织平行施工。

隧道穿越地层为粉砂质页岩、凝灰质砂岩、炭质页岩等。

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为重力不良地质(危岩落石、岩堆、滑坡、岩爆、边坡顺层),且为低微瓦斯隧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是本标段的重难点工程。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稳定,设计采用新奥法组织施工,将超前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作为工艺施工的首个环节,并坚持以地质探测和预报为前提、新奥法施工为主、强化现场监测监控为依据的施工原则,并基于此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化施工。

【全文】智慧隧道整体解决方案

【全文】智慧隧道整体解决方案

1. 项目背景 2. 智慧隧道建设总体思路 3. 智慧隧道机电设施工程 4. 智慧隧道管理平台方案 5. 项目实施
2.1 建设原则
顶层设计、分步实施。
着眼于交通运输部、交通委《“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系统地规划设计“智慧隧道”建 设总体框架,提出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分步实施。
新型的LED已经能够满足隧道照明的需要,而耗电量可以大幅度降低,再辅助以 按需照明的优化控制方式,可以到达既节省用电,又提高照明效果的目的,技术 上完全可行的。
1.6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
通过升级改造隧道照明系统,增设视频监控等检测设备,创建安全的隧道行车环 境,确保隧道行车安全,降低隧道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提升北京市普通公路隧 道服务形象和水平,社会效益显著。
各区县分局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隧道
短隧道
怀柔
2
2
8
10
密云
0
0
2
14
平谷
0
0
0
2
房山
0
0
2
5
门头沟
0
2
2
7
延庆
0
2
1
7
合计
2
6
15
45
机电设施建设情况
各区县分局 特长隧道
长隧道
建有机电设施
2
6
建有视频监控
2
6
手机覆盖情况
12
中隧道
短隧道
15
12
8
5
32
隧道站共有5处
小计 22 16 2 7 11 10 68
项目方案和项目研究报告组织专家 进行评审和上报财政局申请项目, 如不通过需要补充和完善,直至通 过评审。

铁路隧道信息化实施方案

铁路隧道信息化实施方案

铁路隧道信息化实施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隧道信息化已成为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铁路隧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营效率,我们制定了以下信息化实施方案。

一、智能监测系统
我们将在铁路隧道内部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
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环境参数。

通过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提前预警,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二、视频监控系统
铁路隧道将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全天候监控隧道内部和周边环境。

这些监控设备将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情况,及时发现隧道内部
的异常情况,保障列车和乘客的安全。

三、通信系统
我们将建设完善的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等,确保隧道内部和隧道口的通信畅通。

这样可以保证列车在隧道内部
的通信和信号传输,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应急救援系统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隧道应急救援系统,包括应急通道、应急照明设备、应急通风设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乘客和救援人员,保障隧道的安全。

五、信息管理系统
我们将建立铁路隧道信息管理系统,对隧道内部的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隧道的运营效率。

六、网络安全系统
我们将加强对铁路隧道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确保隧道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铁路隧道信息化实施方案,我们将积极推进这些方案的实施,不断提升铁路隧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营效率。

希望通过这些信息化措施,能够为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90YAN JIUJIAN SHE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Xin xi hua ji shuzai sui dao shi gong guan li zhong de ying yong文斌相比于其他工程项目,隧道具有复杂性、隐蔽性、不确定性,施工风险明显增大。

新奥法施工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促使隧道施工管理走上了信息化道路,在技术、人员、安全等管理上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方法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得以应用,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1.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以超前钻、TSP 为代表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用在隧道施工中,可以了解地下水、瓦斯的变化,明确岩体的结构和状态,帮助技术人员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安全性,避免技术失误引起安全事故。

其中,超前钻技术是以设计图纸为准,布设测量控制点,形成测量控制网,通过实时测量放样,辅助技术部门完成施工决策,进而推动施工顺利进行。

TSP 技术是利用地震波的反射原理,及时探查前方有无不良地质,继而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保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2.BIM 技术BIM 技术具有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的特点,通过对比施工计划和实际作业,确保施工顺利实施。

在隧道施工管理中,BIM 技术的应用主要如下:①场地分析。

采集施工地点的信息,获得重要参数和数据,然后建立隧道模型,指导现场施工进行。

以复合式衬砌结构为例,基于BIM 技术下可以得到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防水处理等方案,并提高施工作业精度。

②辅助设计。

利用BIM 模拟施工计划和环境,有利于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数据信息的精准度。

BIM 技术自带的6D 数据库,可快速计算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针对材料、造价进行虚拟,能获得大量数据信息,为管理活动奠定基础;还能从各个施工环节入手,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绿色施工、节能降耗的目标。

③建筑模拟。

隧道施工需要多个专业相互协调,例如土建、机电、通风、给排水等。

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标题1:信息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意义分析隧道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资源的的合理分配和统一协调。

在传统的隧道施工管理中,人工的手段非常重要,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意义,并且介绍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的意义是可以提高隧道施工管理效率,减少人工疏忽的概率,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信息技术包括传感器、无人机、智能手机、三维模型技术等,这些技术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通过传感器监控隧道施工中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数据,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对施工情况进行监测和实时调整,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利用无人机对隧道进行巡视和扫描,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避免隐患,提高安全性;利用智能手机实现施工人员的实时通讯和信息共享,可以更好地协调施工各方面的工作;利用三维模型技术可以提前预测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协调,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结: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具有极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丰富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和效率,为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标题2: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监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监管中的应用实例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

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智能手机技术和三维模型技术等方面分析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监管中的应用实例。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取隧道材料生产厂家安装温度、湿度、振动等传感器,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了解隧道各部位的工作状态。

在施工过程中,传感器可以发现隧道施工中的隐患,提高施工安全性和质量。

在无人机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将无人机用于隧道巡视,对隧道建设情况实时了解。

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通过内部群组进行交流和部署工作,及时修复问题。

同时,可以利用无人机摄像头对隧道进行拍摄和记录,以便后期检查和维护。

隧道施工中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应用

隧道施工中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应用

02
隧道施工信息化的技术体系
隧道施工信息化的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的特点
• 层次分明,各层次之间职责明确,便于系统开发和维护 • 灵活可扩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技术架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 系统稳定性强,能够适应隧道施工过程中复杂的环境条件
隧道施工信息化的技术架构
• 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收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 • 数据传输层:负责将数据采集层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 • 数据处理层:负责对传输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 数据展示层: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给管理人员
队伍建设
• 分析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队 伍的现状和问题,如人员结构、 管理水平等 • 探讨队伍建设的措施和策略, 如人才引进、机制创新等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势
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 隧道施工环境复杂,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安全性 • 隧道施工周期长,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 隧道施工投资大,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
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 实时监控隧道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提高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便于监督管理 • 为隧道施工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提高管理水平
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
• 总结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成功经验 和教训,为其他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 分析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和 挑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望
• 展望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和未来前景,探讨新的技术应用和管理 模式 • 强调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施工 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风险等方面的重 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地位 和影响力

隧道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趋势是什么

隧道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趋势是什么

隧道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趋势是什么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隧道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隧道建设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隧道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还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那么,隧道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趋势究竟是什么呢?一、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隧道建设中,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正逐渐成为主流。

通过使用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工程师能够在施工前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精确的模拟和优化。

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创建出隧道及其周边地质环境的详细三维图像,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的风险。

GIS 则可以整合地理空间数据,为隧道选址、线路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而BIM 技术将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模型中,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减少了设计变更和施工错误,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二、智能掘进与自动化施工装备的发展智能掘进技术是隧道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和盾构机等大型施工装备正在不断智能化和自动化。

这些设备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掘进参数、地质情况和设备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自动调整和优化。

例如,智能 TBM 可以根据岩石的硬度和地质条件自动调整刀具的推力和转速,以提高掘进效率和减少刀具磨损。

同时,自动化施工装备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作业,减少了施工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三、新型支护与加固技术的创新为了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新型的支护与加固技术不断涌现。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预应力锚杆和锚索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在隧道支护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更好地承受隧道围岩的压力。

预应力锚杆和锚索可以主动地对围岩施加预应力,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和耐腐蚀等优点,可用于加固隧道的衬砌结构,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

智慧隧道建设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智慧隧道建设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智慧隧道建设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智慧隧道建设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交通安全:智慧隧道通过安装先进的监控系统、照明设备和防火设施,能够及时监测交通事故、火灾等意外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提升隧道的交通安全性能。

2.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智慧隧道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车辆流量,进行交通流优化调整,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 提供优质出行体验:智慧隧道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情报服务,包括道路状况、交通状况、预警信息等,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行车路线,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出行体验。

4. 降低环境污染:智慧隧道通过设备控制和排放监测,可以对车辆尾气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5. 提升隧道管理效能:智慧隧道可以实现对隧道设备、设施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故障预警和维护管理,提升隧道运行的效能和可靠性,提高管理水平。

总之,智慧隧道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性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供优质出行服务、降低环境污染,并提升隧道管理效能,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和居民出行提供了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公路隧道是现代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与畅通,养护管理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养护管理方式下,存在着很多弊端和不足之处。

因此,通过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将有助于优化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要实现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的信息化,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涉及到隧道基本信息的录入、养护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调整、养护管理过程的监督与评估等方面。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可以实现养护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隧道养护管理的特点和需求。

例如,可以引入现代化的传感技术,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化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和处理可能的安全隐患。

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与创新为了提高隧道养护的效率和质量,必须引入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与创新。

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巡检和勘测工作,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实时监测隧道内外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对养护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可以预测隧道的维修周期和维护重点,优化养护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三、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要实现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需要具备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

这些专业人员应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完成养护管理工作。

因此,应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在人员培训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等方式,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同时,还可以为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技术问题和困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 厦门 南宁 深圳 广州 珠海


能否大幅度地减少隧道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 能否显著地降低隧道建设工程事故的产生,出 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提高隧道建设的科学技术 水平和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其中的重要前提
和基础是隧道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本报告简要
地介绍其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二、复杂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和应用
集地层,盾构刀盘被卡死,盾构机被困40多天 开仓发现,50cm以上大漂石、密集卵石将刀具和刀盘格栅堆积卡死

盾构机被困时刀盘格栅上卡住的卵石 盾构始发井挖掘出粒径1.4m大漂石



人工填石、抛石等对越江隧道盾构机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越江隧道陆域段地层中富含地下水 盾构机掘进时遭遇抛石则会引发滚刀刀圈、滚刀轴承等异常损坏严 重,甚至导致塌方使掌子面与地面联通,发生涌水等灾害


隧道建设难点集中在地质极端复杂的山区和岩溶地区
呈现出大埋深、强岩溶、高水压、大流量的特点
大埋深
>2500m
强岩溶
巨型溶洞、暗河等
高水压
>5MPa
大流量> 200m3/s前言断 层
裂 隙
破碎带
暗河、溶洞、断层破碎带、孤石等不良地质体都会对 钻爆法和TBM/盾构掘进机隧道安全施工造成严重危害。
0.12 0.10 0.08 y = 0.062x - 0.0525 R2 = 0.9461
激电信息
y = 0.8537x y = 0.8537x - 0.009 - 0.009 2 = 0.9479 R2 = R 0.9479 yy= - 0.0092 = 0.8147x 0.8147x - 0.0092 2 R =0.9508 0.9508 R2 = 断层超前探测数据 断层超前探测数据 溶洞超前探测数据 溶洞超前探测数据 断层数据线性拟合 断层数据线性拟合 溶洞数据线性拟合 溶洞数据线性拟合

此类险情发生在长江隧道,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等。
越江盾构施工隧道遭遇抛石
掌子面与地面联通


孤石、抛石、卵石群等在我国城市中广泛分布
含孤石地层
以广东、福建、广 西最为典型 抛石地层
兰州
郑州 苏州 宁波
以东部沿海城市、 沿江城市最为典型 卵石地层 以沿江上中游城市最 为典型
孤石发育地区
卵石发育地区 抛石常见地区
防治复杂不良地质诱发地质灾害的关键是成功进行不良 地质超前预报、准确查明复杂不良地质的具体情况,从而 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准确及时的超前地质预报的 主要方法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地球物理探测。
(一)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进展及应用
(二)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超前预报进展及应用 (三)城市地铁溶洞、孤石等探测进展及应用
甘肃引洮工程遭遇突泥,掘进机损坏
云南那帮水电站掘进机被卡
掘进机施工中频繁遭遇突水突泥、塌方,造成卡机和机械报废严重事故
辽宁大伙房水库遭遇断层,掘进机被卡
瑞士圣格达铁路隧道掘进机遭遇突水
东北某引水工程TBM在穿越断层时,遭遇围岩破碎、碎石夹泥,上方 出现塌腔等问题,TBM刀盘无法转动,刀盘被卡3个月,至今无法脱困
激电信息
小型 物理 模型 试验 实测 数据
水量/m³
中等水量
测线长度
水量/m³
0.1 0.1
0.2 0.3 0.3 0.2 0.4 包络面积 包络面积 /m•s/m•s
0.4 0.5
0.5
较大水量
0.06 0.04
测线长度
0.02 0.00 0.00
5次加水 线性 (5次加水)
大型 物理 模型 试验 实测 数据
3.00
激电信息
水量/L
0.50
1.00
1.50
2.00
2.50
包络面积/(s.1)
1、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与设备
研制成功了前向三维激发极化探测专用仪器——GEI电法仪
六路恒流输出模块
实现含水构造的三维成像展示
一级逆变整流
智能细分 逆变器
该工程没有进行超前预报, 遭遇断层破碎带,TBM被卡


盾构掘进机在含孤石地层中掘进异常困难

盾构掘进机施工对风化岩石(孤石)地层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性:
掘进速度低、刀具磨耗严重、地表沉降大
刀盘出洞照片
孤石侵入


富水大粒径漂石、卵石地层对盾构机刀盘磨损极为严重

北京地铁9号线6标段区间盾构隧道施工时遭遇大粒径漂石、卵石密
(一)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进展及应用
1、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与设备
突水超前探测难点是水量的探测
山东大学发明了隧道激发极化含水体水量估算方法:含水体静态 水量与激发极化半衰时之差呈正相关关系。
较小水量
测线长度
0.45 0.45 0.40 0.40 0.35 0.35 0.30 0.30 0.25 0.25 0.20 0.20 0.15 0.15 0.10 0.10 0.05 0.05 0.00 0.00 00
提升隧道建设信息化水平,促进 安全高效上台阶
汇报人:钱七虎
汇报提纲
1 前言 复杂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和应用 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时的分析 与控制研究 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建设和运营维护)的发展
2
3
4
一、前言
中国铁路、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飞速发展,速度令 世人惊叹,其中包括每年上千公里的隧道建设。制约隧道建设 安全高效的主要因素并成为建设难点的是极端复杂的不良地质 条件。客观不良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建设人员的主观不安全行 为酿成了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和成 本造成严重危害。
地质灾害
暗河 溶洞
突水突泥、塌方等重大灾害 卡机、机毁人亡等重大事故 刀盘、主轴承严重损毁 工期严重延误,经济损失巨大
断层破碎带
孤石 ……


某工程马鹿箐隧道:大规模突水19次,15人死亡,工期延误2年
6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2007年8月5日发生重大突水突泥,1.5小时内
突水量15.1万m3,突泥石量5.35万m3,致10人死亡,工期延误半年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发生大规模突泥 2 次,突泥量超过
9000m3,工期延误超过1年半
吉莲公路永莲隧道2012年7月~10月共发生15次大规模突水突泥灾害,突出 淤泥量大(约35万m3),为国内外隧道工程建设所罕见。
青海西格铁路关角隧道穿越11个大断层,全管段日涌水量最大可达 32万m3 ,平均每天抽排水15万m3 ,每月抽水电费高达5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