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与 抗凝药 详尽版

合集下载

抗凝剂使用和椎管内麻醉及术后镇痛

抗凝剂使用和椎管内麻醉及术后镇痛

三、为什么还要实施椎管内麻醉呢?
大量研究证实椎管内麻醉能够减少深静脉血 栓、有利肺功能恢复等,非常适合老年手术 患者如下肢骨折/关节置换、前列腺增生、膀 胱肿瘤、疝气等 且较全身麻醉有如下优点:
椎管内麻醉的优点

1)在许多手术中可减少失血20-50% 2)减少手术所致的高凝状态 3)降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通过局麻药本身的作用抑制炎症反应 5)不增加术后认识功能障碍
降低风险
为此我们应该了解抗凝药的药效和药代学特 性,并根据患者及手术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 可以实施及何时实施椎管内麻醉。
力求最大程度降低出现硬膜外血肿甚至截瘫的 风险!
降低风险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即使不进行椎管内 穿刺,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也有硬膜外自发 性血肿的可能
降低风险
手术中尽量使用低浓度局麻药,有利于早期 发现神经功能异常。重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状况的观察
抗凝剂使用和临床麻醉
麻醉科
一、探讨问题的原因
内科医生抗凝剂成为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 病的重要部分。 外科医生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越来越愿意 使用化学抗凝剂 抗血小板药的使用越来越多 因此,是否停药、停药多久…..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 VTE )是骨科手术后、大手 术、肿瘤患者、长期卧床病人主要的并发 症。美国每年约200万人发生VTE,有60万 人发生肺栓塞,其中有6万人死亡
降低风险
硬膜外导管拔出和植入的操作出现血肿的风 险接近,故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 对于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硬膜外血肿,如果 在8小时内不进行处理,患者脊髓功能将很 难恢复(硬膜外局部降温的方式可以减少神 经损伤的程度)
从实验室角度使用抗凝剂处理的患者实施 硬膜外麻醉的禁忌症

抗凝剂和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

抗凝剂和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

案例二:术后镇痛中抗凝剂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术后镇痛中合理使用抗凝剂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降低肺栓塞风险。
详细描述
术后镇痛中,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疼痛刺激,容易形成 深静脉血栓。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医生可以在镇痛方案 中合理使用抗凝剂。例如,对于接受下肢手术的患者, 医生可以在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抗凝 治疗。同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时 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防止出现出血并发症。
抗凝剂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总结词
1. 出血
2. 过敏反应
3. 注意事项
抗凝剂可能导致出血、过敏 反应等副作用,使用时需密 切监测凝血功能,遵循医嘱 。
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出 现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出 血。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呼 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过敏性休克。
使用抗凝剂期间应定期监测 凝血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 整药物剂量;避免与非甾体 抗炎药、阿司匹林等合用, 以免增加出血风险;遵循医 嘱,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 量。
02
椎管内麻醉介绍
椎管内麻醉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 管内的某一腔隙,使脊神经根受 到阻滞,从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 醉作用的方法。
特点
椎管内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麻醉 效果好、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 较小等优点,适用于腹部及以下 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的适用范围
01
02
03
下腹部手术
如剖腹产、结肠手术、疝 气修补等。
尿潴留
由于膀胱括约肌松弛所致,需 要留置尿管。
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对麻醉药 物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 急促等症状。
03

(何文政)椎管内麻醉与抗凝治疗

(何文政)椎管内麻醉与抗凝治疗


Moraca等报道,应用硬膜外麻醉大约可减 少50%肺栓塞、40%术后肺部感染、30% 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脏病的发病率。

Moraca RJ, Sheldon DG, Thirlby RC. The role of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in surgical practice[J]. Ann Surg, 2003,238:663~673.


6、中草药

中草药如大蒜、银杏、人参等,不增加椎 管内阻滞血肿发生的风险;但这些中草药 与其他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如口服抗凝 剂或肝素,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7、其他预防措施


穿刺及置管时操作轻柔,避免反复穿刺; 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根据血小板计 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等指标对患者的凝血 状态做出评估,仔细权衡施行椎管内阻滞 的利益和风险后做出个体化的麻醉选择。 有关椎管内阻滞血小板计数的安全低限, 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血小板低于 80×109/L椎管内血肿风险明显增大。
椎管内麻醉与抗凝治疗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何文政
一、椎管内麻醉的优点


提供较完善的术后镇痛; 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 降低术后免疫抑制及高凝状态;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恶心、 呕吐。

Rodgers统计分析了9 559例病人,发现使 用椎管内麻醉的手术病人死亡率减少30%, 髋关节、膝关节置换和髋骨骨折手术的病 人,术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减少1/3,呼吸 抑制减少59%。



术后需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血栓形成的患 者,应于椎管内穿刺24小时以后,且导管 拔除2小时以上,方可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 素。 低分子量肝素与抗血小板药物或口服抗凝 剂联合应用增加椎管内血肿的风险。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与椎管内麻醉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与椎管内麻醉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与椎管内麻醉相关搜索: 血小板, 药物, 椎管内麻醉一、围术期抗凝药物与硬膜外麻醉长期服用抗凝药的病人多见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遗传性高凝状态、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或房颤。

合理的抗凝治疗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达B0%,降低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动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可达75%,和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的66%⋯。

1.香豆素衍生物代表药物为华法林,是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转化,阻止了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羧化,使这些因子无凝血活性,从而影响了凝血过程。

华法林生物利用度高,口服90min后其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因其对已合成的上述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故产生抗凝作用较慢。

一般需要8~12h后起效,1—3 d达到高峰,停药后其抗凝作用还可持续25 d。

此外,华法林还抑制抗凝蛋白c和s的羧化。

凝血酶原时间(PI’)主要用于监测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多数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将PI’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3。

2.肝素肝素包括标准肝素,即普通肝素或未分级肝素或未组分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和低分子量肝素(1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静脉注射后肝素立即与抗凝血酶Ⅲ(A T.Ⅲ)结合,使凝血酶(因子Ⅱa)、因子X a、IX a、Ⅺa和Ⅻa失活,发挥强大的抗凝作用。

(1)标准肝素UFH抗凝呈非线性效应,其强度与持续时间并不随剂量增加而成正比增强及延长。

在治疗剂量水平,UFH的代谢主要依靠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细胞内被降解,极少以原形从尿排出。

UFH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静脉注射UFH100、4O0、800 IU/kg,半衰期分别为1、2.5、5 h。

与肝素有关的出血风险随剂量增加。

UFH在低剂量(≤5 000U)时即可抑制IX a,因此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rr)可以了解其抗凝程度。

椎管内麻醉与抗凝药(详尽版)

椎管内麻醉与抗凝药(详尽版)

椎管内麻醉与抗凝药(详尽版)椎管内麻醉与抗凝药(详尽版)导语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病人,能否实施椎管内麻醉?一直是困扰很多麻醉医生的问题,本文将详细就各类抗凝药物在拟施椎管内麻醉的情况加以说明。

1.普通肝素(1)静脉注射肝素至少停药4h、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之后,方可行椎管内穿刺、置管或拔管;椎管内穿刺、置管或拔管1h后方可静脉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的延长,特别是与其他的抗凝剂和溶栓剂联合应用,会增加椎管内血肿形成的风险;(2)皮下注射肝素每日小于10,000单位的小剂量肝素,椎管内阻滞无禁忌,但在衰弱的患者,应特别加以注意;每日大于10,000单位则处理同静脉应用肝素;皮下应用肝素5d以上应于椎管内阻滞和导管拔除之前进行血小板测定,保证血小板计数正常。

2.低分子量肝素(1)低分子量肝素与抗血小板药物或口服抗凝剂联合应用增加椎管内血肿的风险;(2)术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施行单次脊麻是最安全的椎管内阻滞方法。

至少在血栓预防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给药后12h或治疗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给药后24h,方可施行椎管内阻滞(穿刺、置管或拔管)。

术前2h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抗凝活性正值高峰,应避免施行椎管内阻滞;(3)术后需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血栓形成的患者,应于椎管内穿刺24h以后,且导管拔除2h以上,方可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

3.口服抗凝剂(1)椎管内阻滞前应停用口服抗凝剂,并确认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恢复正常;(2)术前口服华法林治疗超过36h者,应每日监测PT和INR。

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停药后3~5d,PT和INR方可恢复正常;(3)术前36h内开始华法林治疗者,不影响患者的凝血状态;(4)拔除椎管内留置导管时机为INR<>4.抗血小板药物(1)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增加椎管内阻滞血肿发生的风险,但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与其他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口服抗凝剂)联合应用则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2)施行椎管内阻滞前推荐的停药时间如下:噻氯匹定(ticlopidine)为14d、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为7d、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依替非巴肽(eptifibatide)和替罗非班(tirofiban)为8h、abciximab为48h。

【病例讨论总结】关于抗凝治疗与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常规

【病例讨论总结】关于抗凝治疗与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常规

【病例讨论总结】关于抗凝治疗与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常规关于抗凝治疗与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常规病例: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病人拔除硬膜外导管后出现硬膜外血肿麻醉医生对抗凝药的使用需要考虑的问题。

1.建立安全的硬膜外:无禁忌症,穿刺,置管均顺利。

如果患者穿刺或者置管过程中出现血染,术后患者将进行预防性抗凝,则放弃硬膜外。

2.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要对特殊用药,特殊治疗做好交流,做好交班,明确谁来拔管,何时拔管,最好有警示标记。

3.何时使用抗凝药,何时停药,如何选择,如何权衡。

临床常用抗凝药的分类:1.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NSAIDS,氯吡格雷,噻氯匹定,依替非巴肽,双嘧达摩,前列腺素。

2.抗凝血药:肝素,低分子肝素。

华法令,双香豆素。

3.纤维蛋白溶解药。

1)阿司匹林:●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环氧化酶,抑制血小板中TXA2的合成与释放,抑制由于TXA2诱发的血小板聚集。

血浆半衰期20min,但对血小板环氧化酶的抑制却是不可逆的,在血小板的生存期内(8~10d),其功能始终处于抑制状态,直至有新产生的血小板,才能够维持环氧化酶功能正常。

●患者如果没有显著的出血倾向(皮下淤斑,齿龈出血),术前使用阿司匹林并非椎管内阻滞的禁忌。

有报道:使用aspirin 81mg/day(防止子痫)的年轻产科患者可以安全耐受硬膜外等区域麻醉。

但要注意:熟练穿刺技术,术中应严格控制血压,术后注意周围神经监测●以下存在发生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避免采用椎管阻滞:●合用其它类型抗凝药;;椎管内新生物血管畸形●阿司匹林需停药7天以上才能恢复血小板功能。

眼科,脑外科手术必须停药7-10天。

2)NSAIDS:对硬膜外穿刺,置管,拔管均无影响。

一般术前3天停用。

3)氯吡格雷(波立维):选择性抑制ADP,影响血小板的GP IIb/IIIa 受体。

不可逆的改变ADP受体,影响血小板寿命。

建议术前5天停药,才能行椎管内阻滞。

4)噻氯匹定(抵克立得)药理作用与氯吡格雷类似,可降低纤维蛋白元浓度和血粘度。

抗凝与椎管内麻醉

抗凝与椎管内麻醉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质量肝素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UFH半衰期与剂量有关,静脉注射100IU/kg、
400IU/kg、800IU/kg,半衰期分别为1h、2.5h、 5h。 ❖LMWH半衰期是UFH的3~4倍,抗凝效果呈 明显的量-效关系,临床应用无须常规监测 APTT。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药物与椎管内麻醉
❖ 单用抗血小板药物不增加椎管内血肿的发生率, 并非实施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
❖ 不建议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术前停用: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使 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2~4倍。 术前停用阿司匹林可导致10%的患者围手术期 急性冠脉疾病发作。
持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血管手术围术 期死亡率并延长患者寿命。
抗血小板药物与椎管内麻醉
中国医疗责任与纠纷现状: ❖服用选择性高的COX2抑制剂无需停药。 ❖择期手术在术前停用阿司匹林至少一周。 ❖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停用7d以上。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阿昔单抗和替罗非
班至少应停药2d。 ❖抗血小板药物在硬膜外导管拔出后可恢复使用。
抗凝与椎管内麻醉
常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 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
❖抗血小板药物: 环氧化酶(COX)抑制药:阿司匹林 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
华法林
❖维生素K拮抗剂,影响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的合成。
❖口服后8~12h开始发挥作用,1~3d达到 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维持2~5d。
❖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环氧化酶,进而 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和释放,抑制 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抗凝药物的应用与麻醉选择

抗凝药物的应用与麻醉选择

纤维蛋白溶解药
药名 作用原理 临床应用 术前 停药 时间
尿激酶 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能 溶栓 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 。 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 等 。 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 改良链激酶,对已形成的血栓 无效 激活纤溶系统 中期血栓 预防,起效 慢 心梗6H的溶 栓

6:对于口服抗凝药(如维生素K拮抗剂)病人, 在进行椎管内阻滞前应停用3~5d,等INR正常 后方可进行,硬膜外导管拔出后可以立即恢复 使用。
Horlocker TT, Wedel DJ, Benzon H, et al. Regional anesthesia in the anticoagulated patient: defining the risks (the second ASRA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Neuraxial Anesthesia and Anticoagulation) Reg Anesth Pain Med, 2003;28(3):172-197.

(三)欧洲麻醉协会(ESA)指南:
区域阻滞麻醉与抗血栓药物

既往认为,严格地遵守抗凝药物治疗与施行椎管内 麻醉之间的时间间隔,并适时拔出硬膜外导管,可以减 少血肿形成。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推出,以及更多对于 服用抗凝药患者施行椎管内麻醉风险的报道,欧洲麻醉 协会对以往的指南进行了更全面的修正。 • 为了减少椎管内阻滞麻醉中的出血风险,因此应注 意避免创伤性的穿刺;脊麻由于采用细针,出血风险最 低;硬膜外麻醉置管风险最高;腰椎阻滞比胸椎阻滞更易 产生血肿。
利戈沙班 阿哌沙班 磺达肝葵钠
房颤预防 髋关节术 后防静脉 血栓
药名
比戈卢定 达比加群酯

孕产妇抗凝治疗与椎管内麻醉管理

孕产妇抗凝治疗与椎管内麻醉管理
▪ D-2聚体是普通人诊断静脉血栓的一项重要检查,但孕产妇D-2聚体生理 性升高,不推荐作为VTE的筛查指标。
▪ CTA因其对胎儿的影响,在孕产妇PTE的筛查中中受到限制。目前超声是 作为孕产妇VTE的首选检查。
妊娠期静脉血栓(VTE)的病理生理特点
▪ 我国VTE发病的特点包括: 1.高龄孕产妇增多,而高龄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因国内孕产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孕期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等代谢疾病者较多; 3.产后坐月子等传统习俗限制了产后活动; 4.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至于保胎、孕激素使用频率增加,从而增 加了VTE的风险。
▪ 而对于胎儿而言,新生儿呼吸抑制,以及全麻药物对胎儿神经功能的潜 在影响,是麻醉医生顾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权威杂志、国内外指南都 将椎管内麻醉列为剖宫产麻醉首选方式。
妊娠期静脉血栓(VTE)的病理生理特点
▪ 妊娠期因生理性原因,孕产妇处于高凝状态,促凝因子水平明显 增加(II、V、VII、VIII、IX、X、纤维蛋白原),抗凝物水平下降 (抗凝血酶、C蛋白、S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降低,纤维 蛋白溶解减少。若孕妇合并有肥胖或高龄(>35岁),静脉血栓 的风险将增加5倍。
▪ 华法林有致畸风险,除使用机械瓣膜的孕妇外,一般不推荐作为孕期抗凝首选。安 装机械瓣膜的孕妇,可在妊娠1-3个月使用小剂量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4-9个月使 用华法林,围术期使用普通肝素。华法林少量可通过母乳分泌,对婴儿影响小,产 后可使用。
妊娠期抗血栓药物治疗
▪ 直接作用的抗凝药物包括直接抑制IIa的药物(如达比加群)和直 接抑制Xa的药物(利伐沙班、阿哌沙斑)。
▪ 因此,早期保胎可能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血栓 素A2的合成,主要用于动脉血栓的预防,如冠脉和脑部血栓的预防,但不推荐用于 妊娠期和产后预防静脉血栓。子痫前期高危女性推荐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抗凝剂与椎管内麻醉演示文稿

抗凝剂与椎管内麻醉演示文稿
第20页,共32页。
抗凝剂处理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的禁忌症
• (1)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 (2)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 40S • (3)PLT<5万 • (4)PLT>5万,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
小板无力的患者也不应实施
第21页,共32页。
抗凝病人的麻醉管理
• 全面权衡选择椎管内麻醉的益处与血肿的风险。
正常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它是十分复杂的 理化反应。肉眼可见的血块形成既是纤维蛋白形成的物理现象,也是 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的终点。整个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血管内皮 细胞发生损伤之后,在数秒钟内血小板就在损伤的局部沉积下来,并 与暴露的血管壁的胶元纤维密切黏附。由于受损伤的内皮细胞和血小 板都可以释放一种叫二磷酸腺苷的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随后血小板 的各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促进了凝血过程,于是有更多的血小板在 损伤的部位沉积下来,逐渐增大。此时的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 和白细胞组成,红细胞很少,所以其色泽是灰白色的,叫白色血栓。 它是血栓过程中首先形成的部分,是整个血栓的头部。
• 9)较早的离床活动和出院,节省费用
• 10)临床优点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
第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32页。
临床常用凝血检查
• TT 凝血酶时间 10-15秒,超过正常范围 3秒以上为异常 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
•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22-36秒,超过正常范围 10秒以上为异常 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 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Ⅹ、Ⅺ、Ⅻ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
潘生丁(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为较强的 冠脉扩张剂。可改善心肌的供氧和供血,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 量。用于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心梗等。另外还有 抗病毒性感染,用于冠心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普通肝素
(1)静脉注射肝素至少停药4h、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之后,方可行椎管内穿刺、置管或拔管;椎管内穿刺、置管或拔管1h后方可静脉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的延长,特别是与其他的抗凝剂和溶栓剂联合应用,会增加椎管内血肿形成的风险;
(2)皮下注射肝素每日小于10,000单位的小剂量肝素,椎管内阻滞无禁忌,但在衰弱的患者,应特别加以注意;每日大于10,000单位则处理同静脉应用肝素;皮下应用肝素5d以上应于椎管内阻滞和导管拔除之前进行血小板测定,保证血小板计数正常。

2.低分子量肝素
(1)低分子量肝素与抗血小板药物或口服抗凝剂联合应用增加椎管内血肿的风险;
(2)术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施行单次脊麻是最安全的椎管内阻滞方法。

至少在血栓预防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给药后12h或治疗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给药后24h,方可施行椎管内阻滞(穿刺、置管或拔管)。

术前2h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抗凝活性正值高峰,应避免施行椎管内阻滞;
(3)术后需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血栓形成的患者,应于椎管内穿刺24h以后,且导管拔除2h以上,方可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

3.口服抗凝剂
(1)椎管内阻滞前应停用口服抗凝剂,并确认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恢复正常;
(2)术前口服华法林治疗超过36h者,应每日监测PT和INR。

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停药后3~5d,PT和INR方可恢复正常;
(3)术前36h内开始华法林治疗者,不影响患者的凝血状态;
(4)拔除椎管内留置导管时机为INR<1.5。

4.抗血小板药物
(1)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增加椎管内阻滞血肿发生的风险,但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与其他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口服抗凝剂)联合应用则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2)施行椎管内阻滞前推荐的停药时间如下:噻氯匹定(ticlopidine)为14d、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为7d、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依替非巴肽(eptifibatide)和替罗非班(tirofiban)为8h、abciximab为48h。

5.中草药中草药,如大蒜、银杏、人参等,不增加椎管内阻滞血肿发生的风险;但这些中草药与其他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如口服抗凝剂或肝素,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6.溶栓药和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的消除半衰期仅数小时,但其溶栓作用则可持续数日。

除特殊情况外,应用溶栓药和纤溶药的患者尽量避免施行椎管内阻滞。

一般认为溶栓治疗10d内椎管内阻滞应视为禁忌,在椎管内阻滞后10d 内应避免应用该类药物。

对已施行椎管内阻滞者,应至少每隔2h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应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应使做到最小有效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以利于神经功能的评估;何时拔出椎管内留置导管可参考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