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汽车性能试验简介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固态动力单体蓄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68/1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单体蓄电池secondary cell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mixed solid liquid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电池中同时含有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3.3全固态锂蓄电池all 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单体蓄电池中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蓄电池。
3.4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 I1(A)电流放电,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汽车电子EMC实验标准
汽车电子EMC实验标准-按试验分类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SO 10605:2001机动车抗静电放电骚扰试验方法GMW3100:2001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GMW3097:2006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DC-10614:2002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DC-10614:2005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001-1994(第5.8条款)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28400 NDS09:1996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试验28400 NDS10:2000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操作部外加法)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7-Z0445:1995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9.90110:2003 (第2.7条款)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MGR ES:62.61.627:2002汽车电磁兼容TL 824 66-2005静电放电抗扰度VW 801 01:2006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ISO 11452-5:2002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五部分:带状线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汽车标准电子/电气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通用标准验证部分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05:2002 电子零部件的耐电波障碍性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7-Z0448:2001 电子系统带状线电磁兼容试验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TL 821 66-2004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辐射干扰E/ECE/324 R10:2000+A1:1999 +A2:2004 机动车电磁兼容认证规定射频场骚扰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ISO 11452-4:2005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四部分:大电流注入(BCI)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05:2002 电子零部件的耐电波障碍性试验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EDS-T-5006:1993 电磁兼容零部件传导脉冲群敏感度试验程序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 电子器件7-Z0443:1997 电子系统耐电源线正弦波噪声试验(100kHz to 20MHz)7-Z0446:1995 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大电流注入试验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传导骚扰CISPR 25: 2008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T-752 DELCO 产品试验标准电磁波频率干扰测量(CRFI)7-Z0470:1996 电子和电气系统电源线发射的静态噪声的测量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DIN 57 879:1981 德国标准汽车,汽车电器,内燃机的抗无线电干扰自抗干扰:汽车电器的测量TL 965:2004 近距离去扰要求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辐射骚扰CISPR 25: 2008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MIL-STD-461E:1999 子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的控制要求B21 7090:1993(部分)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7-Z0472:1996 电子和电气系统电波暗室辐射噪声的测量28400 NDS21:2002 电子零部件电磁发射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 电子器件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E/ECE/324 R10:2000 +A1:1999 +A2:2004 机动车电磁兼容认证规定GB 14023-2006 车辆、船和由内燃机驱动的装置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电子负载ISO 16750-2:2003 机动车电子和电气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第二部分:电子负载GMW 3172:2007 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要求分析/开发/验证程序环境、可靠性和性能要求DC 10615:2003 电气系统的电气或电子部件的性能要求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9.90110:2003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第2.7条款)7-Z0444:1999 电子/电气系统耐供电电压变化试验JASO D 001-1994 (第5.2~5.6条款) 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 NDS02:1999 耐电源波动试验标准28400 NDS81:1999 高速通信接口(500kbps)标准28400 NDS01:1992 耐异常电源波动B21 7110:2001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第7条款)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磁场敏感度MIL-STD-461E:1999 子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的控制要求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 001-1994(第5.10条款)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9.90110:2003 (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7-Z0450:1996 电子系统磁场抗扰度试验28400 NDS22:1997 电子零部件的耐交流磁场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EDS-T-5514:1999 电子零部件和系统电磁抗扰度-磁场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电子器件点火噪声28400NDS08:1991 电子部件的耐点火噪声性B21 7110:2001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第7条款)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导线耦合的传导瞬态脉冲抗扰度ISO 7637-1: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一部分:12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2004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24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3:2007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三部分:供电电压为12V和24V沿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瞬态骚扰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 001-1994(第5.7条款) 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9.90110:2003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2.7条款)7-Z0440:1997 电子系统信号线瞬态噪声抗扰度试验7-Z0441:1997 电子系统电源线瞬态噪声抗扰度试验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 NDS04:1997 耐高频脉动试验标准28400 NDS03耐低频浪涌试验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MES PW 67600:1995(第7.7条款)电子器件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TL 820 66-2004 汽车(kfz)电子部件的EMV(电磁兼容性)与导线相结合的干扰TL 823 66-2002 汽车电子部件敏感线路上的电磁兼容耦合干扰传导电压瞬态发射ISO 7637-1: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一部分:12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2004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24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2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7-Z0471:1996电子和电气系统供给线上瞬态噪声的测量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28:2003有感性负载的电子零部件浪涌源规则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低频传导抗扰度试验28400 NDS02:1999 电子零部件耐电源变化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型式实验大纲 A0版
表三: 额定电流
导体截面积(mm²)
最大额定电流(A)
2.5
20
4
25
6
40
序号
测试项目
A组温升测试
B组防护测试
C组湿热循环
D组高温老化
E组温度冲击
F组温度贮存
G组盐雾测试
H组化学试剂
I组阻燃测试
J组机械寿命
K组振动冲击
1
外观及机械检查
1,10
1,10
1,8
1,8
1,8
1,8
1,4
1,6
1
1,10
1,9
2
互换性
2,11
2,11
2,9
2,9
2,9
2,9
2,7
2,11
2,10
3
保持力
参考SAE J1742 5.7.1的规定,将接触件和绝缘体按使用位置装入外壳中,对接触件沿连接器分离方向施加预负荷10N,再承受附表五要求的轴向力,并保持10s,连接不应断开,保持机构不得损坏,且外观应符合第1项《外观质量》项目的技术要求(对应国标:GB/T 5095.8-1997中试验15a)
机械寿命
8
24
线缆压接端子的抗拉强度
18
25
机械冲击
7
26
抗振动
8
2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触电防护
9
28
跌落
9
每个测试组样品数量(对)
5
5
5
5
5
5
5
5
5
5
5
外观及机械检查
参考SAE USCAR-2-2013 5.1.8规定,目视法检测,连接器的外观应无裂纹、掉块、肿胀、毛刺和其他机械损伤;标志应完整、正确、清晰;金属零件镀层应均匀、完整;连接器的结构、外形、安装及安装尺寸应符合技术图样要求。(对应国标:GB/T 5095.2-1997试验1a,1b)
汽车玻璃检验标准
GB 9656-2003 代替 GB 9656-1996汽车安全玻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G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 5137.1-2002,ISO3537:1999,MOD)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 5137.2-2002,ISO3538:1997,MOD)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GB/T 5137.3-2003,ISO 3917:1999,MOD)GB/T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614 浮法玻璃GB/T 17339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 18114 玻璃应力测试方法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JC/T512 汽车安全玻璃包装3 分类3.1 按加工工艺分类a)夹层玻璃;b)区域钢化玻璃;c)钢化玻璃;d)中空安全玻璃;e)塑玻复合材料。
3.2 按应用部位分类3.2.1 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a)夹层玻璃——适用于所有机动车b)区域钢化玻璃——适用于不以载人为目的的载货汽车(N类汽车),不适用于以载人为目的的轿车及客车等;c)塑玻复合材料——适用于所有机动车;d)钢化玻璃——适用于设计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QC/T729-2005前言本标准是对QC/T29094-1992进行的修订此次修订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与QC/T2909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交流发电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修改了交流发电机的最大工作转速;——取消了定频振动,扫频振动增加了严酷度及交流发电机振动时带工作;——取消了低温实验;——取消了交变湿热实验,增加了发电机带工作的温度`湿度循环变化实验;——修改了盐雾实验;——增加了高温高速耐久性实验;——增加了急变速耐久性实验;——增加了耐工业溶剂实验;——增加了交流发电机的电磁兼容性。
本标准代替QC/T29094-1992本标准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中汽长电股份。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梦姣。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的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使用于汽车用交流发电机〔以下简称交流发电机〕。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受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IEC/CISPR25〕QC/T413——2002汽车电器设备根本技术条件QC/T424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实验方法ISO 7637——2:2004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局部: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3 术语及定义以下术语及定义使用于本标准。
3.1 实验电压test voltage,U t测试输出电流特性时所规定的电压值。
3.2额定转速rated speed, n R交流发电机在环境温度23o C±5o C和实验电压U t下,测试热态额定电流输出I R时的转速。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固态动力单体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单体蓄电池 secondary cell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 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 mixed solid liquid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电池中同时含有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3.3 全固态锂蓄电池 all 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单体蓄电池中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蓄电池。
汽车塑料燃油箱技术条件
汽车塑料燃油箱技术条件汽车塑料燃油箱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塑料燃油箱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汽油为工作介质的乘用车塑料燃油箱(以下简称燃油箱),以其它燃料为工作介质的塑料燃油箱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930 车用汽油GB 18296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额定容量燃油箱设计参数中规定加注燃油的容积。
3.2塑料燃油箱固定于汽车上用于存贮燃油的独立箱体总成,本体采用塑料制作,由燃油箱本体、加油管、加油口、燃油箱盖、管接头及其他附属装置(例如:进气阀等)装配成的整体。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燃油箱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
4.1.2 燃油箱应具有通过国家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书。
4.1.3 燃油箱外观应光滑,不得有划痕、开裂等缺陷。
4.1.4 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必须满足GB 18296的有关规定。
4.1.5 材料塑料燃油箱必须采用具有低渗透的EVOH为阻隔层、以HDPE为骨架、以改性LLDPE为粘结材料的多层共挤工艺制造。
4.1.6 壁厚要求燃油箱要求最小壁厚不得小于3.5mm,最大壁厚不得大于6mm。
4.1.7 清洁度要求燃油箱内部应保持清洁,按5.1进行试验,内部清洁度按质量计算每升额定容量不大于1.5mg。
4.2 燃油箱性能要求4.2.1 燃油箱总成蒸发污染物排放要求燃油箱按5.2进行试验,燃油箱蒸发污染物(即: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不得大于550mg。
4.2.2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燃油箱按5.3进行试验,柴油箱盖的最大泄漏量不得大于20g/min,汽油箱盖不允许泄漏。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产品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计划》
表面粗糙度
批量小于500按5-10件抽样,批量大于500件按10-20抽样Ac=0Re=1
热处理
按每批次1-5件Ac=0Re=1
形位公差
按图样及未注公差参照GB/T1184-1996规定的极限偏差K级执行,抽样标准按批量小于500件抽样5-10件,批量大于500件抽样10-20件Ac=0Re=1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2实施检验:质量部应在年初制定年度的《产品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计划》,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检验试验频次、计划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及结果等内容。该计划由质量部批准实施。
5.3检验员按《产品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计划》规定的检验方法、检验项目、抽样数量、接收准则进行检验,并判断是否合格,如不能明确判断,则应通知质量经理。检验员应将全尺寸检验的结果记录在《全尺寸检验报告》上,并签名或盖章。
检验员
1.5.2检验员根据《国家、行业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技术图纸及相关附表对来料进行检验或试验,并作好记录和产品状态标识,通知仓管员办理相关手续。对于送检通知单信息不完整时检验员有权拒绝检验。
1.5.3记录填写规定:抽样数多于5时,一般记录5个数据,少于5个时全数记录,但如果不合格数量超过5个时,如实且有代表性的记录不合格数据。
4全尺寸检验和型式检验
4.1目的:
对本厂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和试验,确保本厂产品符合顾客的或适用的法律法规的所有要求。
4.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厂所有产品的所有尺寸和性能的检验试验。
4.3职责
质量部负责根据技术部编制的APQP相关内容编制本检验规程,并按规程执行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
汽车试验学第5章 汽车基本性能试验
1. 爬陡坡试验
(1)坡路实测法
(2)负荷拖车测量法
max
arcsin( m m0
i1 i
sin )
2. 爬长坡试验
• 试验坡道为表面平整、坚实的连续上坡道,要求 该坡道长为8km~10km,其中上坡路段应占坡道 长度的90%以上,最大纵向坡度不小于8%。
• 记录车速从50km/h开始到停车整个滑行过程的滑 行时间和滑行距离。
• 滑行过程中,应保持汽车直线行驶,尽可能不转 动转向盘,不允许使用制动器。
• 试验至少往返各滑行一次,并且往返区段应尽量 重合。
• 由于滑行初速度较难准确地控制在50km/h,为使
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应将实测的滑行距离换算
• 试验前,检查汽车是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尤 其发动机供油系和冷却系、动力传动系及制动系 的工作状况,里程表应经过校正。
2. 爬长坡试验
• 试验时,试验车停放在坡道起点处,记录里程表 指示里程,启动燃油流量计,然后起步开始爬坡。 在爬坡过程中,每行驶0.5km记录一次各部位的温 度值,观察仪表、发动机及动力传动系等工作状 况。
• 试验应往返进行,每个方向至少进行3次。
3.试验数据处理
取所有有效试验数据
• 算术平均值
n
x xi n i1
• 标准偏差
SD
n
(x xi )2
i 1
n 1
• 变化系数(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 k SD x
• 爬坡试验分类
▫ 爬陡坡试验:评价指标是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 汽车爬长坡试验:用于检查汽车长时间在较大功率
汽车理论最新版课件5.4-5.6
➢非独立悬架车身侧倾时,前轮外倾角不变。
27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双横臂悬架前轮外倾角与地面侧向力方向相 反,有增大侧偏角(绝对值)的作用。
28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1.试验方法
➢汽车以100km/h的速度作正弦曲线的蛇形行驶,正弦 运动的周期为5s,最大侧向加速度为0.2g。
➢车上装有转向盘转角、转向盘转矩、车速和横摆角 速度等传感器。
50
第五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51
第五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2.转向盘力输入方面的评价指标
52
第五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工字形车架代表车厢,悬 挂质量为Ms。
➢工字形车架分别通过前、 后悬架的侧倾中心m01和m02 与前后轴相铰接,同时又通过 前后悬架的弹性元件分别与前、 后轴相连接。
19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TΦr2
TΦr1
TΦr
20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Fsy Fs1y Fs2y
3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确定侧倾中心时 ①假定车厢不动,地面和车轮相对车厢转动; ②假定车轮与地面间无相对滑动; ③对四连杆机构会用到三心定理。
O13
2Leabharlann 31➢四连杆机构中相
4
对两杆的相对运动瞬
心是相邻两杆延长线
O24
的交点。
4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汽车试验标准
汽车试验标准汽车试验标准是对汽车性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它涵盖了各种试验项目和标准化的测试方法,以确保汽车在正常使用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
汽车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汽车制造商、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试验标准涵盖了对汽车性能的各项测试,包括动力性能、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等方面。
这些测试项目旨在评估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以确保汽车在各种路况和环境下都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例如,动力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牵引力,而制动系统测试则可以检验汽车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制动距离和稳定性。
其次,汽车试验标准还包括了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估,这是保障驾驶人员和乘客安全的重要内容。
安全性能测试项目主要包括碰撞测试、侧翻测试、车身刚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旨在评估汽车在碰撞或意外情况下的保护性能,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在事故中的安全性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汽车试验标准还对汽车的环保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
例如,排放标准测试可以评估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燃油经济性测试可以评估汽车的燃油消耗情况。
这些测试项目旨在促进汽车制造商开发和生产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汽车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的来说,汽车试验标准是保障汽车性能、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对汽车制造商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消费者的购车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试验标准和测试方法,才能确保汽车在道路上的安全可靠性,保障驾驶人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汽车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高汽车试验标准,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SQR[1].04.565-2006
1)1)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QR2006-11-10发布2006-11-20实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发布Q/SQR.04.565-2006方向盘总成性能试验标准(试行)前 言本标准以产品标准为前提,是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奇瑞汽车方向盘总成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同时也结合了零部件试验部的试验性质,明确了与方向盘总成性能试验相关的试验项目,可以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本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零部件试验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 涛方向盘总成性能试验标准(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轿车用P型及H型方向盘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用P型及H型方向盘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3 术语3.1P型普通型方向盘。
3.2H型豪华型方向盘,例如带安全气囊的方向盘。
4 技术要求4.1 外观要求4.1.1 外观颜色应均匀一致,并符合色板或初始认可的样件状态要求。
4.1.2 表面花纹纹理应清晰、均匀,并符合纹理样板或初始认可的样件状态要求。
4.1.3表面无飞边、无残留物、无尖棱、无毛刺、无脱模划伤等。
4.1.4表面不允许有气孔、脱皮、划伤、拉毛、眩目或反光等现象,无夹杂物及凹陷等缺陷存在。
4.1.5 花键套表面的防锈蚀处理应符合图纸要求。
4.2 尺寸及偏差方向盘总成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图纸要求。
4.3 材料的化学成份和性能应符合图纸或相关标准规定。
【企业-标准规范】汽车系统用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WORD档)
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1范围电子元器件、器件和组件,在本规范中,均统称为电子元器件。
本规范主要针对汽车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
就安装方式而言,目前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
2目的确定了对设计、生产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验的一般方法和指导。
由于器件的种类繁多,应用目的不同,适用的试验方法上也有区别,具体可查阅相关标准。
3参考文件适合于微电子器件组件的试验检测标准:MIL-STD-883E 美国国防部-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试验、检测方法及标准适用于军用及宇航用的,单片、多片、厚膜薄膜混合微电路、微电路阵列,以及构成微电路和阵列的各类元器件。
对于恶劣环境下的应用,也可以参考本标准对所用器件进行试验和检测。
适合于汽车电子器件的试验标准:VW80101:2005 大众-汽车中的电气和电子组件通用试验条件。
GMW3172:2006 通用工程标准-汽车电子器件的环境、可靠性、及性能要求符合性分析、开发及验证总规范。
MES PW67600:1995 马自达工程标准-汽车器件试验标准。
主要检验标准有:GB/T 5729—94 《电子设备固定电阻器第一部分:总规范》;GB/T 2693-2001《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部分:总规范》;GB/T 8554—1998 《变压器和电感器测量方法及试验程序》;GB/T 4023-1997《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2部分:整流二级管》;GB/T 6571-1995《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3部分:信号(包括开关)和调整二级管》;GB/T 4587-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7部分:双极型晶体管》;GB/T 4586-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8部分:场效应晶体管》;GB/T 15651.2-2003《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5-2部分:光电子器件基本额定值和特性》;GB/T15291-94《半导体器件第6部分晶闸管》;GB 3442-86《半导体集成电路运算(电压)放大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 6798-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比较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 4377-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调整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439-82《半导体集成电路TTL电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834-83《半导体集成电路CMOS电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14028-92《半导体集成电路模拟开关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443-82《半导体集成电路MOS随机存储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YD/T 731-2002《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1019-2001《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GJB128A-97《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 360A-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 548A-96《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等。
汽车全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汽车全速⾃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法(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法。
本标准适⽤于安装有全速⾃适应巡航控制系统(FSRA)的 M1 类汽车,其它类型汽车可参照执⾏。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ISO 2575 Road vehicle—Symbols for controls,indicators and tell-tales(道路车辆—控制、显⽰和警⽰符号)ISO 15622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s—Performance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智能运输系统—⾃适应巡航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法)UN ECE-R13-H 关于核准乘⽤车制动性能的统⼀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件。
3.1 全速⾃适应巡航实时监测车辆前⽅⾏驶环境,在设定的速度范围内⾃动调整⾏驶速度并具有减速⾄停⽌及从停⽌状态⾃动起步的功能,以适应前⽅车辆和/或道路条件等引起的驾驶环境变化.3.2 制动 brake产⽣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制动⼒)的过程,分为以下种类:摩擦制动由车辆上相对运动的两部分产⽣的摩擦⼒;电磁制动--- 由车辆上相对运动但不接触的两部分基于电磁作⽤产⽣的电磁⼒;液⼒制动--- 由车辆上相对运动的两部分间的液体运动产⽣的阻尼⼒;发动机制动--- 由发动机的制动作⽤产⽣的传递到车轮的制动⼒。
注:本标准中,传动控制装置的制动不予考虑3.3 车间距 clearance前车尾部与本车头部之间的距离。
3.4 前车 forward vehicle与本车同向、同路,并在本车前⽅⾏驶的车辆。
汽车可靠性试验概述PPT(共 60张)
§5.1 汽车可靠性试验概述 §5.2 汽车可靠性试验目的 §5.3 汽车可靠性试验分类 §5.4 汽车可靠性试验规划 §5.5 汽车整车可靠性试验评价 §5.6 汽车可靠性试验抽样
第五章 汽车可靠性试验
1 汽车可靠性试验概述
可靠性试验类型很多,在汽车产品研制、生产的各个 阶段,随着试验的目的、要求和试验对象的变化,试验人 员应做出不同的选择。通常有: 按试验场所分:
现场试验、试验场试验、实验室试验
按试验的破坏情况分:
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试验
按试验条件分:
常规性寿命试验、加速寿命试验、强制老化试验等
按试验对象分:
第五章 汽车可靠性试验
§5.1 汽车可靠性试验概述 §5.2 汽车可靠性试验目的 §5.3 汽车可靠性试验分类 §5.4 汽车可靠性试验规划 §5.5 汽车整车可靠性试验评价 §5.6 汽车可靠性试验抽样
第五章 汽车可靠性试验
8 TUTE—汽车与交通学院
§5.3 汽车可靠性试验分类
§5.3 汽车可靠性试验分类
第五章 汽车可靠性试验
4 TUTE—汽车与交通学院
§5.1 汽车可靠性试验概述
故障举例
致命故障: 转向失灵、制动失灵、发动机报废等 严重故障: 制动跑偏、油底壳破裂等 一般故障: 雨刷器失灵、保险烧等 轻微故障: 连线脱落、零部件松动等
3. 什么是汽车可靠性试验?
为了分析、评价、验证和提高汽车产品可靠性水平而进行的试验。
3. 对试验结果进行失效机理分析
通过可靠性试验,暴露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管理方
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出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使汽
车的可靠性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汽车检测技术-5章整车性能检测技术1
a)测试时,举升器降下;b)车辆驶入或驶出时,举升器升起 图4一3 举升器作用示意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底盘测功机试验台的类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2.结构与工作原理
朱明工作室
zhubob@
3)测功装置: (1)测功器(加载装置):现多用电涡流测功器。 用于模拟汽车在路面行驶时的路面阻力。有冷却装置。 (2)测力装置 测出驱动车轮产生的驱动力。
PK=Fv/3600 式中:PK----驱动轮输出功率,KW; F----驱动力,N v----行驶速度,km/h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zhubob@
3.测功装置 测功装置用于测量发动机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车轮的功率。 测功装置是一个可以进行加载的设备,这对于滚筒式测功 试验台是非常必需的。这是因为汽车在滚筒式试验台上做 试验时,滚筒式试验台应模拟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所受的各 种阻力,因此需要对滚筒加载,以使车辆的受力情况尽量 接近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的受力情况。 测功装置由测功器和测力装置组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zhubob@
(a)单轮单滚筒式;(b)双轮双滚筒式;(c)单轮双滚筒式 图4一1 滚筒式底盘测功试验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底盘测功机试验台的类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朱明工作室
zhubob@
1.类型 按测功装置中测功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水力式、电力式、电涡流式 按测功装置中测功器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风冷式、水冷式、油冷式 按滚筒装置承载能力不同,可以分为 小型式、中型式、大型式、特大型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1汽车动力性的检测
朱明工作室
zhubob@
汽车动力性检测分为台架检测和路试检测。 可分别对反映汽车动力性的一些指标进行 检测,如驱动轮输出功率、驱动力、滑行 距离、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爬坡能力、 传动系传动效率等。
qct658(2000)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
QC/T 658-2000 (2000-11-06 发布,2001-04-01 实施)本标准是在总结国内汽车空调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日本等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自生效日起,替代QCn29008.9-19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空调系统评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环境模拟、室外静态和室外行驶等三种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汽车空调在整车状态和热环境中的降温性能。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亮、刘力、周健、方劲、赵国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QC/T 658-2000代替QCn 29008.9-1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在整车状态下与热环境中的降温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环境模拟、室外静态和室外行驶等三种试验方法。
这三种方法是各自独立的,允许选择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试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3 术语3.1汽车空调系统由暖气装置、制冷装置、通风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加湿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以及必要的控制部件等构成,用于调节乘员舱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并使其以一定速度在乘员舱内定向流动和分配,从而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及新鲜的空气的系统。
3.2 制冷装置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干燥器或液气分离器、节流元件、蒸发器、制冷剂管路等构成,将车室内的热量传递给室外环境的装置。
3.3 太阳辐射强度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功率除以该面元的面积。
4 试验仪器4.1 温度计,分辨率0.2 C。
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实验要求DVP
1.001.1外观目测1.2尺寸实测1.3重量实测1.4壳体机械强度试验时,分别在CDU三合一壳体的三个方向上缓慢施加相应压强的砝码,其中砝码与CDU三合一的接触面积最少不应低于5cm*5cm,检查壳体是否有明显的塑性变形1.5振动实验按照QC/T413-2002中3.12产品耐振动性能“其他部位”规定对集成式电源总成进行试验。
振动指标:扫频振动,频率(25~500)Hz,Z方向加速度60m/s2;Y方向加速度30m/s2; X方向加速度30m/s2;每个方向8h。
(箱体安装面法向为Z向)1.6跌落测试GB/T 2423.8-1995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实验高度1m,运输状态测试,测试每个表面2次)1.7冲击实验QCT 895-2011:脉冲宽度:6ms;加速度:50g;试验方向:6个面及次数各十次1.8防尘试验按照GB4208中第13章进行1.9防水试验按照GB4208中第13章进行2.0耐工业溶剂性能按QC/T 895-2011中 7.8.3进行试验,车载充电机试验后不出现腐蚀缺陷,满足GB/T 19292.2-2003中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等级要求。
2.1耐腐蚀性试验按照GB/T28046.5《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中的第5部分执行2.2禁用物质检测GB/T 30512:按照标准要求开展。
2.3耐压测试按照GJB 1217-1991中方法3001测试,测试各高压连接器接口对壳体及接口间的耐压能力,要求试验电压2500VDC,保持60s±10s。
2.4绝缘测试按照GJB 1217-1991中方法3003测试,测试各高压连接器接口对壳体的绝缘电阻值,要求试验电压1000VDC。
2.5接地电阻按照QC/T 895-2011中要求进行测试。
2.6噪声DCDC工作噪声试验按QC/T 413-2002中4.4的规定进行;OBC工作噪声按照QC/T895-2011中7.9的规定执行2.7静态电流测试总成处于休眠状态下的静态电流2.8盐雾测试施加盐雾试验考验(5%重量),测试持续 168个小时,35±2℃2.9低温工作按照GB/T28046.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中的5.1.1.2执行3.0低温储存按照GB/T28046.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中的5.1.1.1执行3.1高温工作按照GB/T28046.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中的5.1.1.2.2执行试验中部件正常工作且电源以额定功率正常工作,外观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 水 池
外 围 试 验 设 备
场 外 高 速 公 路
场 外 山 区 急 转 弯
场 外 越 野 路
装 车 试 验 设 备
障 碍 物
牵 引 装 置
摄 影 装 置 与 照 明
翻 落 试 验 设 备
电 波 干 扰 设 备
阳 光 老 化 设 备
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
相应国标
1)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2)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GB/T 12677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4)GB/T 12674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5)GB/T 5910 轿车质量分布
汽车动力性能试验
5)动力性能的室内模拟试验 动力性能的室内模拟试验一般可在汽车转鼓试验台的底盘测 功机上进行。原理是汽车不动,人造路面相对汽车运动,并将行驶 中的各种阻力、惯性力等在试验台上再现。 室内试验台核心是测功机,即加载装置,汽车在滚筒上模拟 行驶时由它提供各种阻力和惯性力。
室内试验台分类 测功机分类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
汽车燃料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动力学的条件下,汽车应用尽量 少的燃料消耗经济行驶的能力。 燃料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 量,或一定燃料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按照试验时对各种因数的控制程度来看,分为四类 1)不控制的道路试验 2)控制的道路试验 3)道路上的循环试验 4)底盘测功机上额循环试验
2)车速试验 车速试验包括最低稳定车速试验和最高车速试验。 最低稳定车速通常在直接档下汽车能够稳定行驶的最低车速 最高车速指汽车在无风情况下,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 够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 性能指标:车速 GB/T 12547---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544---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按功能分类:综合性试验场、特殊地区车辆试验场、汽车厂 专用试验场、军用试验场 按规模分类:大型试验长、中型试验场、小型试验场 国内试验场有:东风襄攀试车场、海南琼海试车场、定远试 车场、交通部北京通县试车场、上海大众安亭试车场、一汽农安试 车场、长安垫江试车场、上海通用广德试车场。
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4)四轮定位参数 车轮外倾角、前束、主销后倾角、轮矩等 5)转向系参数 转向系角传动比、转向系刚性特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
汽车平顺性是指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 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使货物损坏的性能。又叫 乘坐舒适性。 汽车平顺性的主要对象是“路面——汽车——人”系统, 确切地说,平顺性属低频范围里的振动问题(<20~30Hz),平 顺性研究的是低频振动对人体的感受(>20Hz为噪声问题)。 汽车平顺性试验分为评价性试验和改进性试验
汽车动力性能试验
3)行驶阻力试验 汽车行驶所遇到的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传动系摩 擦阻力等。 可以采用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进行测量。 性能指标: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摩擦系数
汽车动力性能试验
4)爬坡能力试验 分为爬陡坡能力和爬长坡能力。 评价指标:最大爬坡度——是指汽车处于最大总质量状态时, 变速器档挂最低档,在坚硬路面上所能克服的最大爬坡度(不允许 动力冲坡) 实际坡道法、专用坡道法、负荷拖车法、台架试验
汽车动力性能试验
1)道路加速度性能试验 汽车的加速性能是指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迅速增大行驶速 度的能力,是汽车最重要、最基本的使用性能之一。 评价指标:加速度、加速时间、加速距离; 汽车加速性能越好,汽车的动力性越好; 加速性能试验分为: 原地起步加速性能试验 固定挡加速性能试验
汽车动力性能试验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基本参量测量 1)重心高度 2)转动惯量——x轴、y轴、z轴惯性矩 3)悬架K&C特性—— K&C: Kinematic&Compliance, 悬架的基本特性 Kinematic是悬架的运动学特性,车轮前束角变化、车 轮侧倾角变化、主销后倾变化、轮距变化、轴距变化、轮胎半径变 化等等 Compliance指悬架上与力有关的变形,包括悬架上的弹 簧、橡胶衬套等等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
制动性能的道路试验的评价参数 1)制动距离 2)平均减速度 3)制动力 4)制动时间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
国内制动试验标准 1)GB7258 ---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2)GB/T13594 --- 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 3)GB 12676 ---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
汽车可靠性试验方法 1)常规可靠性试验 2)快速可靠性试验 3)极限条件可靠性试验 超速行驶等 4)特殊环境可靠性试验 高原试验、寒冷冰雪试验、高温湿热试验、盐雾试验、暴晒试验 5)耐久性试验 实际道路试验、试验场试验、实验室台架模拟试验
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
国内汽车试验场说明
试验方法
3)整车行驶试验(道路试验) 主要考核整车的主要技术性能,许多试验即可在台架上做, 又可以进行路试,各有特点,视需要而定。试验方法各国各公司都 有详细的试验规范。
汽车性能试验的评价方法
1)主观评价方法 靠驾驶人的主观感受来打分,为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一般多 设几个试验者。适合座椅舒适、视野、排挡杆手感、方向盘路感、 车型、颜色、油耗。 2)客观评价方法 尽可能采用测量方法,利用仪器、仪表做出客观评价。 3)主观+客观评价方法 主要用于开发性能试验中。
试验方法
1)零部件单件试验 考核其设计和工艺的合理性,测试其刚度、强度、磨损和疲 劳寿命以及研究材料的选取是否合适。 2)整车台架试验 试验台架可以模拟实际使用工况,其能消除不需要研究的某 些因数,特别是不受环境的影响,且可以长时间连续进行试验,效 率高,尤其适合于汽车性能的对比试验和可靠性、耐久性试验。在 实际试验中建立台架试验与试车道路试验的当量关系,代替一部分 道路试验。
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
汽车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 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试验了解整车及各系 统的关系,了解总成、零部件的失效情况,获得可靠性数据、资料, 从而对汽车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预测、验证及改进。 可靠性评价指标:平均首次鼓掌里程(时间)、平均故障间 隔里程(时间)、当量故障数(率)、有效度 GB/T 12678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限定条件下的平均使用燃料消耗量试验
百公里油耗测定试验
被动安全性试验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造成人体伤害的机理、人体对碰撞的忍 受能力,以制动伤害评价指标,在事故中最大可能地避免或减缓对 人员的伤害。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属于汽车被动安全范畴,研究在事故中最 大可能地避免或减轻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以确保乘员生存空间、 缓和冲击、防止火灾等为目的。 汽车碰撞试验可分为: 1)实车碰撞试验、 2)滑车模拟碰撞试验 3)台架试验
GB 18352.3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 19233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 27840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试方法 GB/T 12545.2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
直接档全油门加速燃料消耗量试验
检验汽车在大负荷工作时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的综合性试验
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
汽车耐久性是指汽车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其产品使 用性能能够维持多久的一种度量,即产品的寿命的一种度量。产品 的耐久性是渐变性失效(如疲劳破坏)。 汽车耐久性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汽车在各种使用环境中能 否长时间、长距离地保持要求的功能和性能。 评价指标:汽车产品的寿命 GB/T 12679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汽车性能试验简介
试验目的
为了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考核,使其缺陷和薄弱环节得到充分 地暴露,以便进一步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汽车的性能。 汽车试验按照其试验的目的分为: 1)新产品定型试验 2)品质检查试验 3)法规验证试验 4)科研性试验
基本内容
1)动力性试验 2)制动性能试验 3)平顺性试验 4)噪声试验 5)环境试验 6)燃油经济性试验 7)强度、耐久性试验 8)废弃排放试验
单滚筒 试验台
双滚筒 试验台
平板式 试验台
水力测 功机
电涡流 测功机
直流电 力测功 机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
汽车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两套独立的 装置,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设 置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坡道)稳定驻车, 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分为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 台架试验为产品研制基础试验、质量管理试验; 道路试验探讨安全性与人体感觉的协调程度以及制动器与车 辆的匹配情况。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方面: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稳定性、制动 性能方向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平顺性试验方面的国标 1)GB/T 4970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2)GB/T 4971 汽车平顺性术语与定义 3)GB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4)QC/T 474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5)QC/T 677 卧铺客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 6)QC/T 76.8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行驶平顺性试验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
对应国标 1)GB/T 12545.1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第1部分:乘用车燃油 消耗量试验方法 2)GB/T 12545.2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3)GB/T 19233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4)GB/T 27840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试方法 5)GB 19578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被动安全性试验
试验目的不同,汽车碰撞试验可分为三类: 1)法规强制性试验 GB 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 20071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 20072 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
被动安全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