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诊断及治疗.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患者血清Dsg1和D sg3抗体水平, 以黏膜损害为主的天疱疮患者抗 Dsg3阳性,皮肤、黏膜均有损害者则抗 Dsg1,Dsg3抗体均表现阳性 ;
• 两者相比,EL ISA敏感性稍强,但特异性比IIF稍 差,两者恰好有互补性;
• 发现天疱疮组织学的棘层松解性大疱从表皮延续到 毛囊的外毛根鞘, 对15例患者每人取50根头发,实验 方法与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病理相同, 生长初期头发 的外毛根鞘中,均可清晰见到强阳性天疱疮抗体网 状荧光,即使是循环抗体阴性的稳定期患者;
• 目前治疗天疱疮首选药物仍然是糖皮质激素,第二 线治疗药物是环孢素、霉酚酸酯,再次为环磷酰胺 和氨苯砜 ;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用于天疱疮的治疗是基于 其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它能与靶细胞胞浆 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复合物并迁移至 细胞核内,与DNA上的特定位点作用,从而对数个 决定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基因进行调节,起到抗炎和 抑制免疫的作用。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诱导转录 激活因子NF-KB的抑制物合成,从而阻断NF-KB易 位至细胞核及基因的转录;
2003年日本健康福利部提出了天疱疮诊断方法
• 临床表现包括:①多发性的松弛性大疱,容易破 裂②水疱后出现进行性、难治性糜烂面及结痂③ 粘膜面非炎症性糜烂或阿弗他溃疡④尼式征 (+);组织病理表现为由角质形成细胞分离而 导致的表皮内水疱(棘层松解);直接免疫荧光 示角质形成细胞间有特异性荧光抗体沉积,间接 免疫荧光示外周血中存在抗自身抗体;需符合临 床表现和组织病理中至少1项,加上免疫荧光法 中的1项,或符合免疫荧光法中的2项,即可明确
• Fernandes等提出泼尼松的剂量应该控制在1-2mg/kg/d,且 最大剂量不超过120mg/d;Mourellou等认为急性期总剂量在 5g以上即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而在总剂量大于5g的幸存 者中,支气管肺炎、肺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精神病和
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临床上通常选用甲泼尼龙500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连续静滴3天;
• Pasricha等提出的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冲击方案(DCP), 即将地塞米松 100 mg每月连用3天,第一天加用CTX 500 mg,冲击间期口服CTX每日50mg,必要时可口服皮质类 固醇。此疗法效果显著,皮损可很快愈合,且无皮质类固醇 副作用,可治愈顽固PV患者。第二阶段,皮损完全消失后 给予DCP至少6次,间歇期仍口服CTX50mg/d。第三阶段, 如患者仍处于缓解期,则停用DCP,仅口服CTX50mg/d , 持续1年。第四阶段,如患者仍处于缓解期,则停用CTX, 随访观察。
• 静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免疫球蛋白中的特异抗体可以中和致 病性的内源性抗体,并且可以抑制B细胞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同 时还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作用。方法是0.2~0.4 g.kg-1.d-1,静脉 给药,连续3~5天;
天疱疮的诊断及治疗
• 天疱疮是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由抗表皮中桥粒芯糖蛋白 1(D sg1)和3(D sg3)的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蛋白水解酶, 致细胞间黏附性丧失、棘层松解。出现薄壁水疱尼氏征阳性为临床 诊断的重要依据,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是诊断天疱疮的金标准 。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特异性自身抗体 如抗棘细胞间抗体和抗基底膜带抗体;是观察病情 变化的可靠指标;
• 金制剂:机制可能与稳定溶酶体膜、抑制酶活性有 关,应用后有抗炎和降低天疱疮抗体滴度作用。硫 代苹果酸金钠,每周肌注1次,第1周为10mg,第 二周25mg,以后每周50mg,或没2-4周肌肉注射 50mg,病情控制后酌情减量。长期应用注意副作 用,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尿、口腔溃疡、湿 疹皮炎等;
• 环孢素A:能特异而可逆地作用于T辅wenku.baidu.com细胞,抑制 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 分化、增殖,干扰淋巴因子(包括IL-2)的合成和释放, 阻止由抗原激活的辅助性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DNA 合成,进而抑制天疱疮抗体的形成;与皮质类固醇 合用,部分病例也可单独使用治疗;通常口服35mg/kg/d,严重的6-8 mg/kg/d,无骨髓抑制作用, 肝脏毒性轻。但有肾毒性,易导致高血压,高血钾。
• 国内学者朱学骏认为治疗天疱疮的糖皮质激素用量,首先 应根据患者的皮损范围将其病情分为轻、中、重症,即皮 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0%或损害仅限于口腔粘膜为轻症, 30%左右为中症,大于50%为重症。并提出轻症、中症分 别以泼尼松40mg/d和60mg/d为初始剂量的治疗模式。对于 重症天疱疮,则推荐使用初始剂量泼尼松80mg/d,3-5天无 效,即仍有新发水疱,原有皮损不消退或糜烂面仍有较多 渗出时,应增至120mg/d,且以不超过120mg/d为宜。在皮 疹完全控制、原有糜烂面基本上均为新生上皮覆盖后可以 减药。开始减药的速度可快些,如最初3~4周,可每7~10 天减总药量的10%,以后每2~4周减一次,并逐渐过渡到 隔日服药的维持剂量治疗阶段,维持剂量可为隔日晨起顿 服15~20 mg,常需服用数年。若治疗规律,多数患者可 逐渐停药达到痊愈,一般平均需要4~5年的服药时间。减
• 环磷酰胺:一种烷化剂,抑制细胞增殖,非特异地杀伤抗原敏感的小淋 巴细胞,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与激素合用疗效显著,可加 快激素的减量,口服100mg/d,通常采用冲击疗法,8 ~ 12mg/kg/d, 1-1.5小时滴完,连续2天,每2周一次。或者0.5~1 g/m2/d,每月1次, 皮损控制后就不再用。主要副作用是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肝脏损 害,胃肠道反应严重。
• 血浆置换法多需与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联用效 果好,可迅速改善病情并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近 年多已被血浆吸附疗法(HCA)所取代。HCA能清除 抗体,并使患者血清免疫抑制活性增加而发挥潜在 的免疫抑制作用,其疗效不仅表现在临床症状改善, 而且有抗体消失,细胞因子反应恢复正常。
•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 白,可与人血浆中的lgG的Fc段结合,具有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的特点。用琼脂做载体包裹SPA制成吸附 柱,吸附免疫损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性抗体,称为蛋 白A免疫吸附(PA IA)。PA IA不仅能从循环中消除 致病性自身抗体,还能调节免疫功能、产生免疫耐 受,而对血液固有成分很少有损伤;连续4天为1个 疗程,每隔4周1次,观察期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剂常规使用。停用后缓解期可长达26个月,4周内 明显控制病情,每次治疗可使循环抗体量平均降低 50%~70%。
• 还要一些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于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雷公藤多甙:具有较强的抗炎和 免疫抑制作用,30~40 mg/d,口服。应注意其肝肾毒性和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2)氨苯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的 作用。100~150 mg/d,口服。有可能引起一种非常少见, 严重的副作用—DDS综合征。长期使用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3)反应停: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50~100 mg/d,口 服。因有严重的致畸作用,所以准备生育的妇女严禁使用。
•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单克隆抗体, 通过与CD20抗原的结合,经 ADCC、CDC抑制B细胞增生,调节细胞传导蛋白等途径促进B细胞的 凋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375 mg,静脉给入,每周1次,共4次;输注 美罗华时用美罗华5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稀释,配置的浓度为 1mg/ml;Eltal等回顾分析了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文献,多数 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时,联合应用了其他免疫抑制剂,88%明显有效, 半数以上病情完全缓解超过6个月,但仍未能停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 体外光化学疗法:作为PV治疗的辅助疗法可用于对药物治疗抵抗的患 者。多采用短期体外光化学疗法(ECP),通过改变光敏感细胞的免疫活性, 从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治疗期间免疫抑制剂继用,可使病情长期缓 解,并给免疫抑制剂减量提供方便;患者服用8-甲氧补骨脂后,间断地 把患者血中的白细胞分离出来。将富集的白细胞放入无菌容器中形成1 mm的膜,2 J/cm2的UVA照射180分钟;
• 米诺环素-烟酰胺联合疗法:适应于类天疱疮及有 报道轻型红斑型天疱疮,其机理尚不明确,多数作 者认为与这两种药物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 胞向病灶部位趋化、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粒细胞 释放蛋白水解酶等抗炎症作用有关。通常的治疗剂 量四环素1~2 g/d,烟酰胺0.6~1.5 g/d。不良反 应是服用四环素易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长期服 用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二重感染等。米诺 环素是四环素的衍生物,具有较强抑制炎症细胞趋 化的作用;在皮损完全控制后米诺环素可减为100 mg/d;
• 注意咪唑类或三唑类药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 唑可减慢环孢素A的代谢速度,出现血药浓度显著 增高而产生危险;
• 霉酚酸酯(麦考酚酯,MMF):抑制活化的T和B淋巴细胞内次黄嘌呤 单磷酸脱氢酶,从而抑制鸟嘌呤的合成,选择性阻断T和B淋巴细胞的 增殖;多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用法为MMF每日2 g或35-45mg/kg/d, 疗效需要2-3个月出现,可持续用药9-12个月;MMF毒副作用轻微(仅 淋巴细胞减少、轻微胃肠道症状、暂时性转氨酶升高);该药影响嘌呤 代谢,不可与如别嘌呤醇等影响嘌呤代谢的药物合用;
• MTX:叶酸拮抗剂,影响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对B细胞的抑 制作用较强。也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炎症因子。通 常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10~25 mg/w,肌注、静脉点 滴或口服;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作用和肝脏的损伤, 尤其是长期积累作用可导致肝脏纤维化。总的药物积累剂 量应控制在1.5 g以下;
• 两者相比,EL ISA敏感性稍强,但特异性比IIF稍 差,两者恰好有互补性;
• 发现天疱疮组织学的棘层松解性大疱从表皮延续到 毛囊的外毛根鞘, 对15例患者每人取50根头发,实验 方法与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病理相同, 生长初期头发 的外毛根鞘中,均可清晰见到强阳性天疱疮抗体网 状荧光,即使是循环抗体阴性的稳定期患者;
• 目前治疗天疱疮首选药物仍然是糖皮质激素,第二 线治疗药物是环孢素、霉酚酸酯,再次为环磷酰胺 和氨苯砜 ;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用于天疱疮的治疗是基于 其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它能与靶细胞胞浆 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复合物并迁移至 细胞核内,与DNA上的特定位点作用,从而对数个 决定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基因进行调节,起到抗炎和 抑制免疫的作用。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诱导转录 激活因子NF-KB的抑制物合成,从而阻断NF-KB易 位至细胞核及基因的转录;
2003年日本健康福利部提出了天疱疮诊断方法
• 临床表现包括:①多发性的松弛性大疱,容易破 裂②水疱后出现进行性、难治性糜烂面及结痂③ 粘膜面非炎症性糜烂或阿弗他溃疡④尼式征 (+);组织病理表现为由角质形成细胞分离而 导致的表皮内水疱(棘层松解);直接免疫荧光 示角质形成细胞间有特异性荧光抗体沉积,间接 免疫荧光示外周血中存在抗自身抗体;需符合临 床表现和组织病理中至少1项,加上免疫荧光法 中的1项,或符合免疫荧光法中的2项,即可明确
• Fernandes等提出泼尼松的剂量应该控制在1-2mg/kg/d,且 最大剂量不超过120mg/d;Mourellou等认为急性期总剂量在 5g以上即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而在总剂量大于5g的幸存 者中,支气管肺炎、肺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精神病和
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临床上通常选用甲泼尼龙500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连续静滴3天;
• Pasricha等提出的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冲击方案(DCP), 即将地塞米松 100 mg每月连用3天,第一天加用CTX 500 mg,冲击间期口服CTX每日50mg,必要时可口服皮质类 固醇。此疗法效果显著,皮损可很快愈合,且无皮质类固醇 副作用,可治愈顽固PV患者。第二阶段,皮损完全消失后 给予DCP至少6次,间歇期仍口服CTX50mg/d。第三阶段, 如患者仍处于缓解期,则停用DCP,仅口服CTX50mg/d , 持续1年。第四阶段,如患者仍处于缓解期,则停用CTX, 随访观察。
• 静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免疫球蛋白中的特异抗体可以中和致 病性的内源性抗体,并且可以抑制B细胞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同 时还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作用。方法是0.2~0.4 g.kg-1.d-1,静脉 给药,连续3~5天;
天疱疮的诊断及治疗
• 天疱疮是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由抗表皮中桥粒芯糖蛋白 1(D sg1)和3(D sg3)的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蛋白水解酶, 致细胞间黏附性丧失、棘层松解。出现薄壁水疱尼氏征阳性为临床 诊断的重要依据,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是诊断天疱疮的金标准 。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特异性自身抗体 如抗棘细胞间抗体和抗基底膜带抗体;是观察病情 变化的可靠指标;
• 金制剂:机制可能与稳定溶酶体膜、抑制酶活性有 关,应用后有抗炎和降低天疱疮抗体滴度作用。硫 代苹果酸金钠,每周肌注1次,第1周为10mg,第 二周25mg,以后每周50mg,或没2-4周肌肉注射 50mg,病情控制后酌情减量。长期应用注意副作 用,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尿、口腔溃疡、湿 疹皮炎等;
• 环孢素A:能特异而可逆地作用于T辅wenku.baidu.com细胞,抑制 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 分化、增殖,干扰淋巴因子(包括IL-2)的合成和释放, 阻止由抗原激活的辅助性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DNA 合成,进而抑制天疱疮抗体的形成;与皮质类固醇 合用,部分病例也可单独使用治疗;通常口服35mg/kg/d,严重的6-8 mg/kg/d,无骨髓抑制作用, 肝脏毒性轻。但有肾毒性,易导致高血压,高血钾。
• 国内学者朱学骏认为治疗天疱疮的糖皮质激素用量,首先 应根据患者的皮损范围将其病情分为轻、中、重症,即皮 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0%或损害仅限于口腔粘膜为轻症, 30%左右为中症,大于50%为重症。并提出轻症、中症分 别以泼尼松40mg/d和60mg/d为初始剂量的治疗模式。对于 重症天疱疮,则推荐使用初始剂量泼尼松80mg/d,3-5天无 效,即仍有新发水疱,原有皮损不消退或糜烂面仍有较多 渗出时,应增至120mg/d,且以不超过120mg/d为宜。在皮 疹完全控制、原有糜烂面基本上均为新生上皮覆盖后可以 减药。开始减药的速度可快些,如最初3~4周,可每7~10 天减总药量的10%,以后每2~4周减一次,并逐渐过渡到 隔日服药的维持剂量治疗阶段,维持剂量可为隔日晨起顿 服15~20 mg,常需服用数年。若治疗规律,多数患者可 逐渐停药达到痊愈,一般平均需要4~5年的服药时间。减
• 环磷酰胺:一种烷化剂,抑制细胞增殖,非特异地杀伤抗原敏感的小淋 巴细胞,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与激素合用疗效显著,可加 快激素的减量,口服100mg/d,通常采用冲击疗法,8 ~ 12mg/kg/d, 1-1.5小时滴完,连续2天,每2周一次。或者0.5~1 g/m2/d,每月1次, 皮损控制后就不再用。主要副作用是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肝脏损 害,胃肠道反应严重。
• 血浆置换法多需与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联用效 果好,可迅速改善病情并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近 年多已被血浆吸附疗法(HCA)所取代。HCA能清除 抗体,并使患者血清免疫抑制活性增加而发挥潜在 的免疫抑制作用,其疗效不仅表现在临床症状改善, 而且有抗体消失,细胞因子反应恢复正常。
•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 白,可与人血浆中的lgG的Fc段结合,具有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的特点。用琼脂做载体包裹SPA制成吸附 柱,吸附免疫损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性抗体,称为蛋 白A免疫吸附(PA IA)。PA IA不仅能从循环中消除 致病性自身抗体,还能调节免疫功能、产生免疫耐 受,而对血液固有成分很少有损伤;连续4天为1个 疗程,每隔4周1次,观察期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剂常规使用。停用后缓解期可长达26个月,4周内 明显控制病情,每次治疗可使循环抗体量平均降低 50%~70%。
• 还要一些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于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雷公藤多甙:具有较强的抗炎和 免疫抑制作用,30~40 mg/d,口服。应注意其肝肾毒性和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2)氨苯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的 作用。100~150 mg/d,口服。有可能引起一种非常少见, 严重的副作用—DDS综合征。长期使用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3)反应停: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50~100 mg/d,口 服。因有严重的致畸作用,所以准备生育的妇女严禁使用。
•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单克隆抗体, 通过与CD20抗原的结合,经 ADCC、CDC抑制B细胞增生,调节细胞传导蛋白等途径促进B细胞的 凋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375 mg,静脉给入,每周1次,共4次;输注 美罗华时用美罗华5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稀释,配置的浓度为 1mg/ml;Eltal等回顾分析了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文献,多数 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时,联合应用了其他免疫抑制剂,88%明显有效, 半数以上病情完全缓解超过6个月,但仍未能停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 体外光化学疗法:作为PV治疗的辅助疗法可用于对药物治疗抵抗的患 者。多采用短期体外光化学疗法(ECP),通过改变光敏感细胞的免疫活性, 从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治疗期间免疫抑制剂继用,可使病情长期缓 解,并给免疫抑制剂减量提供方便;患者服用8-甲氧补骨脂后,间断地 把患者血中的白细胞分离出来。将富集的白细胞放入无菌容器中形成1 mm的膜,2 J/cm2的UVA照射180分钟;
• 米诺环素-烟酰胺联合疗法:适应于类天疱疮及有 报道轻型红斑型天疱疮,其机理尚不明确,多数作 者认为与这两种药物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 胞向病灶部位趋化、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粒细胞 释放蛋白水解酶等抗炎症作用有关。通常的治疗剂 量四环素1~2 g/d,烟酰胺0.6~1.5 g/d。不良反 应是服用四环素易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长期服 用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二重感染等。米诺 环素是四环素的衍生物,具有较强抑制炎症细胞趋 化的作用;在皮损完全控制后米诺环素可减为100 mg/d;
• 注意咪唑类或三唑类药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 唑可减慢环孢素A的代谢速度,出现血药浓度显著 增高而产生危险;
• 霉酚酸酯(麦考酚酯,MMF):抑制活化的T和B淋巴细胞内次黄嘌呤 单磷酸脱氢酶,从而抑制鸟嘌呤的合成,选择性阻断T和B淋巴细胞的 增殖;多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用法为MMF每日2 g或35-45mg/kg/d, 疗效需要2-3个月出现,可持续用药9-12个月;MMF毒副作用轻微(仅 淋巴细胞减少、轻微胃肠道症状、暂时性转氨酶升高);该药影响嘌呤 代谢,不可与如别嘌呤醇等影响嘌呤代谢的药物合用;
• MTX:叶酸拮抗剂,影响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对B细胞的抑 制作用较强。也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炎症因子。通 常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10~25 mg/w,肌注、静脉点 滴或口服;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作用和肝脏的损伤, 尤其是长期积累作用可导致肝脏纤维化。总的药物积累剂 量应控制在1.5 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