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合集三篇)

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合集三篇)

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合集三篇)【篇1】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

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这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走到烈士林园,看到了十分庄严地大门,“x烈士林园”几个金黄的大字,情绪也开始沉重起来。

有秩序的走进烈士林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

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

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

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

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下,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或许,它在看着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他在期盼着我们的精彩!【篇2】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洁白的花朵寄托着浓浓的哀思,也同样寄托着我们少先队员对烈士们的哀思,就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月份,特殊的日子——4月24日。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研学心得作文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研学心得作文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研学心得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研学的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曾经经历过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

那时候,国家被列强欺负,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可是,有一群了不起的人,他们就是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怕牺牲,英勇地同侵略者作斗争。

上星期,我们全班同学就去了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一进馆门,就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

墙上挂着毛主席和其他革命领袖的画像,墙边摆放着当年革命战士使用过的武器。

导游阿姨带着我们首先来到了一个展览室,这里展示了那段岁月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看着展品上的血淋淋的画面,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接下来,我们来到另一个展室,这里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过程。

我看到墙上挂着不少英勇革命战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他们有的是年纪不大的青年学生,有的是朴实的农民工人,但都满怀报国热忱,可歌可泣!我心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一定也会加入革命队伍,为祖国的解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导游阿姨带我们来到一个特殊的房间。

这里摆放着许多珍贵的实物文物,比如主席当年使用过的印章、手枪等等。

阿姨说这些都是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来的,我们要牢记他们的功勋。

我凝视着这些文物,内心无比崇敬那些可亲可敬的革命英雄们!参观结束后,我深有感触。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如果再来一次革命的纪念馆,我一定会更加仔细地观看每一件展品,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亲爱的同学们,希望我的这篇作文能让你们也了解到研学的重要意义。

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好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篇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啊!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辽宁确山县的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这次研学之旅可真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了!来到纪念馆门口,就看到一个很威武的石雕:那是毛主席年轻时候的英姿。

竹沟纪念馆观后感600字

竹沟纪念馆观后感600字

竹沟纪念馆观后感600字英文回答:Bamboo Ditch Memorial Hall, a solemn and commemorative site, narrates the poignant history of the Battle of Hong Kong during World War II. As I embarked on a reverent visit,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stories of resilience, sacrifice, and courage that unfolded within its walls.The interactive exhibits meticulously depict the events of December 1941, when the Japanese forces launched their relentless attack on the British colony of Hong Kong. Through immersive audiovisuals and captivating displays, I witnessed the valiant defense mounted by the British, Canadian, and Indian troops alongside local volunteers.The personal accounts and poignant artifacts brought to life the human toll of the conflict. I read firsthand accounts of soldiers' experiences, their hopes and fears etched in their wartime letters. The display of theiruniforms, medals, and weapons served as tangible remindersof their service and sacrifice.As I walked through the halls, I was struck by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battle on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The devastation wrought upon the city was immense, and the subsequent occupation brought forth hardships and suffering. The memorial hall pays tribute to the community's indomitable spirit, their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The Bamboo Ditch Memorial Hall stands as a powerful testament to the horrors of war and the enduring legacy of those who fought and perished. It invites us to reflectupon the importance of peace, reconcilia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memory.中文回答:竹沟纪念馆,一个庄严肃穆的纪念场所,讲述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保卫战的悲壮历史。

游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游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游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今天在党校培训学习之际再次重温了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为我们付出的牺牲和革命的艰辛,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并为祖国现在的强盛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走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内,崇敬之情悠然而生,目睹那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当时所使用的实物,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岁月。

据馆内讲解员介绍,早在1926年,在竹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

1927年4月,为了配合北华军进军豫南,在周恩来的关怀指导下,杨靖宇、张家铎等同志带领确山5万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当时竹沟的党员李畔林、赵子乐率竹沟一带3000民众参加这次暴动,并在石滚河赵子乐家建立了竹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竹沟是中原地区革命的摇篮,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在竹沟创刊的我党著名报刊《拂晓报》、《小消息报》,宣传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少奇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

中原局、河南省委还在竹沟举办教导队和党训班等,培育党政军干部1400余人。

竹沟又是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的发祥地和三师、七师部分骨干力量的出发地,竹沟被誉为“小延安”。

参观完展厅后,我又到革命旧址实地行进的体验,手摸着经历岁月的磨砺的老式建筑,目睹这里的一草一木,它仿佛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我将永远铭记党的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用自己鲜血绘就了新中国的版图,使我又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冲击和洗礼。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历史,有时候会被忘记,但有时候,历史也会被永恒记住。

3月20日,我们参观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千年古镇,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地方是多么的重要。

竹沟革命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确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于1923年7月1日至7日举行,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竹沟大会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三大难题,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竹沟革命纪念馆是一座重要的历史纪念馆,它记录了革命者们勇敢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

竹沟大会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阶段的
标志,竹沟大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十五年来的经验教训”著名报告,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令中国革命的历史转向新阶段,中国革命史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馆内,我们参观了记录着竹沟大会历史的展厅,看到了毛泽东、黄兴、刘少奇等革命先驱们的模型,也看到了竹沟大会签名册,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色彩。

竹沟大会,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及政治策略,把中国革命推上了新的高度。

而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则刻画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让我们学习先烈们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卓绝的精神,让我们为追求社会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 1 -。

竹沟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心得.

竹沟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心得.

竹沟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心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我面对巍峨耸立的竹沟烈士纪念碑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有关生与死的沉重话题。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自古艰难唯一死。

可是在那段山河破碎、烽火连天,中华国运风雨飘摇,人民大众苦不堪言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人毅然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用轰轰烈烈的死亡去改变这一切,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

他们在战火中牺牲了,有的留下了姓名,被镌刻在丰碑上供后人瞻仰,但更有许多人却默默无闻,他们的名姓被征尘掩盖,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永远无法再任何史迹上找到他们的确切名姓,看不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听不到他们的悲壮故事,他们的死是泰山还是鸿毛?在生活在承平盛世的今天的很多人看来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但当你置身于这巍峨的丰碑之前,看那春日明媚的阳光给群山镀上金光,听那东方拂过密林送来阵阵松涛,你闭上眼睛去感悟,去聆听,就会仿佛能感受到你脚下的大地在那段岁月里所承受的苦难。

原本应该富饶的土地偏偏荒凉贫瘠,人民大众那些残酷的统治者压迫的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中华大地处处烽烟、遍地豺狼,用水深火热一词都不足以形容那种磨难。

而后你睁开眼睛再去看这宁静、壮美的眼前景物,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去怀疑。

有些人死了,他们的名字见于史册,却是遗臭万年,永远的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供万世唾骂,因为他们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

有些人牺牲了,他们默默无闻,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姓名,甚至专门为他们修建的纪念碑上都不能准确的将他们的名字一一镌刻上去,但在每一个被他们的牺牲所惠及的人民心中都有一座丰碑,他们在那碑上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革命者!有一个雄壮的称呼叫共产党!他们的牺牲,如泰山之重也不能彰显出其价值!因为他们是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崛起、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这种牺牲无私、无畏,无比的高尚崇高!我站在碑前,不停的拷问着自己的灵魂。

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时代不需要我们去流血,不需要我们去奉献生命。

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模版

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模版

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模版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党校学习,其中有一项课程是参观革命老区—竹沟革命纪念馆。

这让我接触到了一部经典的著作,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让我对党性修养有了更多的认识。

党性修养,我想先从修养一词说起。

修养,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人的综合素质。

语出唐代吕岩《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

”是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修养我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修,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严格的自律,通过自律来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一方面是养,这里的养,我想更多的是指涵养,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日益充盈、饱满。

党性修养,更多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自我升华,我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仍能发人深省。

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段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天我们也可以每天问问自己,我为老百姓办事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心诚意了吗?我所学习到的理论很好的付诸行动了吗?通过自省与反思来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现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充斥着各种矛盾与思想的碰撞,公务群体与人民群众之间也出现了裂痕。

相信很多公职人员都有被贪腐,被弄权,被妖魔化的感受,这无疑让众多普通的公
务群体觉得无比委屈,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这个群体确实有一部分人存在种种问题,负面新闻的频出严重伤害了公务群体的形象,动摇了人民群众对执政群体的信任。

如何改善这种对立的局面,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尊重,我想就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竹沟烈士陵园观后感作文

竹沟烈士陵园观后感作文

竹沟烈士陵园观后感作文《竹沟烈士陵园观后感》篇一《走进竹沟烈士陵园》去竹沟烈士陵园之前,我心里就像装着个小兔子,扑通扑通的。

到了那儿,一眼望去,陵园里整整齐齐,一座座墓碑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卫士。

我看那一排排的松柏,绿得发黑,那针叶就像一根根针一样。

我想这松柏就跟这儿的烈士一样,不管风怎么吹,都直直地立着。

我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墓碑上刻着一个年轻战士的名字,还有他的简单生平。

我就停下来好好瞧了瞧,这个战士牺牲的时候才二十岁出头呢,就像一朵刚刚要盛开就凋谢的花。

这让我想起了邻居家跟他差不多大的小伙子,天天就知道打游戏,还嚷嚷着人生无趣。

再看看这位烈士,年纪轻轻为了大家的好日子就奉献出了生命。

这里的讲解员讲着当年的故事,那声音好像有着魔力,把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战士们穿着草鞋,拿着简陋的武器,但是眼神里透着坚定。

我就想啊,他们那个时候是不是饿着肚子还在想着怎么战斗呢?是不是晚上也不敢睡踏实,就担心敌人突然来袭击?我看了看周围来参观的人,有个小孩子在跑来跑去,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他的家人连忙把他拽住,小声地给他讲这里的故事。

我突然觉得,让孩子来这儿是对的,虽然他一时还不明白这些墓碑意味着什么,但是以后长大了就会懂。

反正我呢,在这陵园里走着,觉得每一步都很沉重。

我好像看到了烈士们在远处看着我,他们好像希望我能明白他们过去的付出,希望我能珍惜现在的生活。

篇二《烈士的无声诉说》竹沟烈士陵园里的石头都好像会说话一样。

那些粗糙的石头砌成的墓墙,摸起来涩涩的。

我就用手慢慢划过那些墙,好像能感觉到当年烈士们的艰辛。

我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已经有点破旧的花圈,花都枯萎了,颜色也没有了。

但是它还在这儿,就像烈士的精神一样,虽然有点黯淡但一直存在。

我开始想象当年烈士们英勇战斗的场景,他们可能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耳边是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一个烈士的棉袄都被打穿了好几个洞,但还是继续冲锋。

我和旁边的一个大叔聊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庆贺党90岁生日6月17日,在党90岁生日到来之际,公司领导为更好的让我们过一个有意
义的节日,组织大家到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及嵖岈山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和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现在和平岁月的可贵和先烈为我们付出的牺牲和努力的艰辛,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为祖国现在的强盛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走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内,崇敬之情悠然而生,目睹那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当时所使用的实物,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岁月。

据馆内讲解员介绍,早在1926年,在竹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

1927年4月,为了配合北华军进军豫南,在周恩来的关怀指导下,杨靖宇、张家铎等同志带领确山5万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当时竹沟的党员李畔林、赵子乐率竹沟一带3000民众参加这次暴动,并在石滚河赵子乐家建立了竹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竹沟是中原地区革命的摇篮,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在竹沟创刊的我党著名报刊《拂晓报》、《小消息报》, 宣传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少奇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

中原局、河南省委还在竹沟举办教导队和党训班等, 培育党政军干部1400 余人。

竹沟又是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的发祥地和三师、七师部分骨干力量的出发地,竹沟被誉为“小延安”。

参观完展厅后,我又到革命旧址实地行进的体验,手摸着经历岁月的磨砺的老式建筑,目睹这里的一草一木,它仿佛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我将永远铭记党的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用自己鲜血绘就了新中国的版图,使我又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冲击和洗礼。

在参观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到达了嵖岈山,在党旗的引领下,在青山秀水间大家你追我赶,相互帮助,经过三个多小时努力攀登,终于完成了从嵖岈山南门到东门的行程,虽然累得热汗直淌,但大家心情是舒畅的,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不遵守约定的集合时间,真正体现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我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即将成为党员的我更要坚定政治立场,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进,争取早日成为共产党员得一份子。

张鹏
2011-6-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