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革命史迹康有为-广州
康有为大事记
康有为大事记出生:1858年3月19日生于大清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的一个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
幼学时代:学习儒家思想修学时代:光绪二年(1876年)康有为19岁,应广东省的乡试(科举的第一阶段)不中,知道自己学业之不足。
于是他拜乡里的大儒朱九江(朱次琦)先生为师,康有为的思想根源便根植于朱次琦之学派光绪四年(1878年)康有为毅然决定打坐而离开朱次琦身边。
在西樵山白云洞康有为在打坐一个月的不眠不休中得到各种领悟和体验,并开始接触佛教、道教及西方译著光绪五年(1879年)渡香港,感触西人治国之道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
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光绪十年(1884年)清法战争开始,广州实施戒严令,康有为回到了澹如楼读书光绪十二年(1886年)康有为定下大同制度,著《内外康子篇》光绪十四年(1888年),第一次踏入政治活动,他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受阻未上达。
被斥为狂人狂语光绪十五年(1889年)离京南下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著《公理通》。
变法时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
此次会试,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
之后,康有为又连续给皇帝上了几次书。
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
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回到广州后开始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1898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
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一个广州城,半部近代史
一个广州城,半部近代史记中国近代革命的急先锋清乾隆二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大清王朝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广州无疑是这个政策的得益者即使没有这个政策,当时有规模的对外贸易港口也只有广州宁波两地清王朝对广州的忽视与放手,使Canton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之都十三行,一片成就广州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北京、伦敦)的土地十三行怡和行行商——伍秉鉴当时的世界首富1840年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在这里,他终于知道洋人不是没膝盖的,深知洋人的厉害在这里,他终于实现了“开眼看世界”他深感鸦片对国人的毒害,在虎门,他下令硝烟不幸的是,一个人因此挑起了鸦片战争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英国侵犯广州,广州被围城,地方被迫支付600万赔款1841年逼迫清王朝签订《穿鼻草约》(清王朝不肯承认,才有了后来英国贡献镇江,签订《南京条约》而南京条约只是英国对穿鼻草约的补充)三元里抗英就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1856年,一艘停泊在广州黄埔港上的亚罗号,再次引发了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办起万木草堂传播维新思想,引发我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当时梁启超就是在这里接受维新思想的洗礼咨议局1909年预备立宪时期,广东省咨议局依约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批议会第二次护法运动此后,在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就是在这里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而总统府的旧址,就在现在的中山纪念堂1911年4.29起义,掀起之后的辛亥革命史称黄花岗起义大大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参与革命的人包括黄兴、林觉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尸体就停放在上层楼的广东省咨议局外同盟会成员著名画家潘达微冒死把他们尸体安葬在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反对北洋独裁政府的奋斗1913年二次革命,广东宣布独立1916年护国运动,广东通电讨袁,加入西南阵营1917年护法运动,孙中山在广州出任大元帅,后因桂军陆荣廷入粤失败(大元帅府在现在河南江湾桥脚)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在此在广州组织护法在广州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因粤军陈炯明发动中山舰事件失败一次又一次的规模,使北洋半殖民半封建统治风雨飘摇,为推翻北洋反动政权奠定基础国共的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文明路召开孙中山在这里对三民主义进行修补,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由此拉开了国民大革命共产党三大同时,共产党三大也在广州东山召开,响应孙中的新三民主义其实,早在1922年,共青团一大已在广州越秀南东园召开共青团一大早在1922年,共青团一大已经在越秀南东园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1922年5月1日至6日在广州河南沿江西路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大会决定,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之后,广州作为国共合作的策源地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引导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人运动国共合作下广州办起黄埔军校,成为国共两军的军官摇篮之后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很多将领就出自黄埔军校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也在广州成立北伐1926年,北伐战争,军队在广州东校场集结,开始北伐李济深的部队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铁四军的称号终于推翻了北洋反动政权,同时广州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统率部队作战广州起义1927年,宁汉合流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共产党三大起义之一的广州起义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这场起义的失败,使共产党深知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行不通走向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开启了共产党的辉煌史1932年,一二八事变广东部队十九路军抗击日军日军久攻上海不下,消灭了日军1932年侵占华东的梦想使抗日战争拖延了几年发生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被运回广州,长眠家乡洪秀全虽然不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但这个广州花县农民领导的运动的确逼使清朝对近代化进行加速他的作反受到基督教传播的影响,可见当时广州的对外开放程度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一般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主要事件如下:1840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引起广州爆发三元里抗英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黄埔港亚罗号事件引起这两件事迫使中国开眼看世界,开始从器物变革挽救封建制度随后,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影响下,第一位民族资本家陈启玩在广州府南海县西樵镇开办了民办企业——继昌隆缫丝厂,拉起一股民办企业之风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维新思想开始传遍中国《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成书于此清王朝开始从器物改革走向制度改革1909年在清末新政的余晖下,广州成立全国第一个议会——广东省咨议局中国开启了现代政治模式1911年黄花岗起义,掀起全国性的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6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策源地都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呼唤着全国抵抗北洋反动政权1924年,孙中山在此重新诠释三民主义,发起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随后,黄埔军校,农讲所纷纷办起,为国家输送最精锐的人才1926年北伐,在广州起航,建立了国民政府1927年宁汉合流,共产党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建立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1932年一二八事变,广州输送的军队推迟了日军全面侵华计划在这里分享一个故事我曾问我朋友,如果孙中山跟陈济棠担任广东都督,你会选谁我朋友二话不说陈济棠为什么一个广州人,宁愿投给一个客家人陈济棠,也不愿投给自己人孙中山其实答案已在上文中上面的光辉事迹,很多与孙中山相关孙中山以一省之力,要解放全国,对于这片弹丸之地的平民来说,是苦不堪言的广州有上述光辉事迹的背后,其实是延缓了城市自身的发展的本文就写到1932年,为何是因为那时陈济棠当政,实实在在地搞好城市,巩固力量,推行联省自治所以说,针无两头利,这段广州光辉史,同样是广州的血泪史,当一个世界第三城市沦落为建国初中国第七城市,失落可想言之那个年代的广州,锋芒初露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要求把两广总督府的衙门割让给法国做的教堂广州就中轴线一部分,后面的中山纪念堂曾是总统府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非常大总统,准备第二次护法运动大元帅府,孙中山护法运动1917年在此就任大元帅西堤,民国繁华广州的一个缩影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并开了中国各城设市的风气广州近代建筑探索发现商业背后的地理逻辑呈现地理之上的商业奇观中国商业地理| 作者:十三行大少|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广东近现代历史事件有哪些_广东近现代历史事件解析
广东近现代历史事件有哪些_广东近现代历史事件解析广东历史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广东历史文化搏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今中外,兼容并包,它既有大陆文化的基础,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广东近现代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广东近现代历史事件一:虎门销烟虎门销烟[1](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
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
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欣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广州的近代历史与革命遗迹回望百年沧桑与变迁
广州的近代历史与革命遗迹回望百年沧桑与变迁广州,作为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代以来,广州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与变革,成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那些承载着百年历史与革命意义的遗迹,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一、近代广州的历史背景近代广州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
当时,广州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城市,外国势力纷纷涌入。
这一时期,广州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光复会的发源地,并逐渐形成了一股旺盛的爱国主义氛围。
二、黄埔军校与革命先烈广州曾是黄埔军校的所在地,这是一所为中国革命培养将领的重要军事学校。
在这里,一批爱国青年接受革命理念与军事训练,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黄埔军校旧址已被保护起来,成为纪念革命先烈的重要景点。
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纪念地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与伟大领袖,也在广州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曾在广州成立过多次临时政府,颁布过《建国方略》等重要文件。
如今,孙中山纪念馆是广州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里面陈列着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与革命纪念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四、广州市民起义与工人运动20世纪初,广州爆发了一系列市民起义与工人运动,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
这些起义与运动揭开了广州近代史的序幕,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广州的一些地区,如中山七路及其周边地区,依然保留着当时的建筑风貌,为我们展示了革命时期的场景。
五、广州起义与四一二事件1927年,广州再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是对国民党当局的反抗行动,被称为广州起义。
这一事件的失败导致了广州失去了对国民党的控制,从此进入了国共合作的新阶段。
而随后的四一二事件更是让广州陷入了血雨腥风,这一事件对广州的城市发展与社会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近代广州的城市变迁自20世纪以来,广州经历了巨大的城市变迁。
在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与经济中心之一。
康有为资料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他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康有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坐落于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清代民居建筑,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 镬耳屋"。
"涎香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老屋住了五代人,故康有为故居称之为"百年旧宅"。
是康有为出生及幼年生活和读书的地方。
现在,在康有为故居中有"涎香书屋"、"澹如楼"、"七桧园"旗杆夹石。
出都留别诸公康有为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出虎门康有为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犹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康有为的书法创作与他的书学思想,可谓手心相应。
这一点,也正和康有为的学术思想与政治活动紧密结合的行世风格,相映成趣。
康有为的书体,从碑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在《云峰石刻》、《六十人造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诸碑中,他涵泳沉潜,创造出独特的魏碑行楷——康南海体。
康有为的书法,初视不甚平正和顺,细节处理甚至稍嫌刚糙与悍戾,与柔弱甜美的帖派书风形同冰炭。
但其放笔直取,一任霸悍,解衣磅礴,不拘小节,有动少静,敢作敢为……这份声威,一见夺目,再见惊心,非常“动人”。
康有为生平与丰功伟绩及后世评价
康有为生平与丰功伟绩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他创立"强学会",定期 集会讲学,将所写讲义 刊登在《中外纪闻》上。 同年,康有为开始编纂 《大同书》,对破除迷 信、提倡科学,促进中 国近代科学的发展都起
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来临
之际,康有为又创办了 《不忍》杂志,继续宣传贡献。他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 堂",以及在海外创办的"中华学 校"等都成为了培养维新人才的 重要基地。这些学校培养出了一 批批优秀的人才,对中国近代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有为的丰功伟绩
促进文化交流
康有为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多次出访海外,与外国学者、政治家进行交流和 合作,对中国近代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第3部分
后世评价
后世评价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 要人物,他的丰功伟绩和思想 主张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张、办学理念以及 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都得到了
后人的高度评价
同时,也有人对他的思想和行 为提出批评和质疑,但无论如 何都无法抹杀他在中国近代史
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20XX 感谢大家倾听
维新思想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试 图在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 制。变法失败后,他逃亡
海外
2
第2部分
康有为的丰功伟绩
康有为的丰功伟绩
康有为的丰功伟绩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变法维新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 上重要的政治家和思 想家,他积极推动变 法维新,试图拯救中 国。他提出了许多现 代化的思想和主张, 如建立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等,对 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康有为
• 炒地产筹经费 • 为了筹集环球旅行的费用,康有为在游历考察的 同时,也从事起商业活动,做起地产生意.康有为访 问墨西哥时,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康 有为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不就以后,这些 地产价格上扬好几倍,让他净挣10多万银元,约合今 天的700多万元人民币. • 康有为还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进行一些公益活 动来获取经费.他的这些活动很有成效,不但化解了 自己的经济困难,还拿出很多钱来资助亲友.比如,他 每天付给梁启超和他的家人5000银元.康有为游遍 四海,历经31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到过时间各地最多, 接触各国任务最多的一个超级旅行家
变法起因
•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 亡激发民族意识。 •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变法内容
• 军事方面 教育改革 • 经济建设 •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 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 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颁发兴造枪炮 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 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广泛开设农 特赏章程 。筹设武备大学堂 。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 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 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 试枪炮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 学堂 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 。颁发制器及 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 学生到日本游学 。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 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 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 命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鼓 期举行经济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 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程,保荐格致人才。
广州红色史迹故事
广州红色史迹故事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广州的红色史迹故事。
1. 中共早期活动地——洪门红楼洪门红楼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地之一。
1924年,中共广东省委在红楼内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制定了广东的革命斗争计划。
此后,红楼成为了广州市委的驻地,许多著名革命家曾在这里活动。
2. 广州起义——华南第一次工人农民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是1927年12月11日至13日发生在广州市的一次工人农民武装起义。
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邓中夏等人指挥工人、农民、士兵等起义。
起义的胜利标志着广州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黄花岗起义——全国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6月發生於廣州黃花崗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是全国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
起义军主要由广东各地的农民组成,号召推翻清朝政府。
影响力广泛,成为辛亥革命前一次重大的群众运动,也开启了农民群众参与革命的先河。
4. 廖仲恺故居——广东省政府旧址廖仲恺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花地大道16号,是广东省政府旧址。
1925年,广州市工人运动爆发,廖仲恺因此被捕入狱。
1926年获释后,他继续从事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被誉为“南方革命先驱”。
5. 第二次国共合作——双十协定签订地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于1945年10月10日在广州市签订的协定,宣布两党重归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签订地点是广州市的西关会馆,会馆内保存着当时的历史文物和照片,成为了广州重要的红色景点之一。
广州的红色史迹故事,见证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也是广州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大家在广州游览的时候能够了解和感受这些红色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上与广州有关的历史事件
中国近现代史上与广州有关的历史事件1、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1895年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
1895年孙中山就带着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来到广州,设立了兴中会广州分会,发展程奎光、程璧光、左斗山、魏友琴、陈廷威、朱淇、苏复初等数百人加入了组织。
为掩护兴中会的活动,孙中山还特地建立了一个名为“农学会”的公开团体,号称要研讨农桑新法。
1895年3月16日,即中日马关条约成议前一个月,兴中会决定于重阳节(1895年10月26日)在广州发动起义,占领广东省城,并期待由此引发全国反对朝廷的连锁反应。
当时议定孙中山在广州领导军事行动,杨衢云在后方总部香港筹款购械并招募壮士,谢缵泰负责联络旅港外国人,有三合会背景的郑士良负责联络会党。
陆皓东事先已设计好了一面 *** 旗图样,这将作为义军的旗帜。
广州起义功败垂成,陆皓东冒险返回总机关焚毁兴中会名册,不幸被捕,受尽钉插手足、铁锤凿齿等酷刑,但坚决不肯供出同党。
“我可杀,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这种大无畏的气概让清吏都深为感佩。
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虽然没能成功,但却开革命党人武装推翻满清 *** 之先河。
从此以后,革命党人就没有停止过战斗,直至专制打倒,共和缔造。
2、三元里抗英斗争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 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
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
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
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
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 *** 、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辛亥革命史迹与广州是近代革命策源地
辛亥革命史迹与广州是近代革命策源地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在广州拥有丰富的辛亥革命史迹,从而也使广州成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原因。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史迹是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辛亥革命是从广东开始的。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黄兴指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广东等各省纷纷响应,最终促使革命的胜利。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三次赴广州建立政权。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政权,任非常大总统。
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本营,任陆海军大元帅。
辛亥革命前后时期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资源有:1907年成立的广东咨议局旧址、纪念黄花岗起义的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和推动国民革命的所在地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遗址上建立的中山纪念堂、反映广州是近代革命策源地的辛亥革命纪念馆等。
一、广东咨议局旧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现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在地。
广东咨议局旧址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
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其南面为石砌荷池拱桥。
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八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
1948年,大门入口改建四条罗马式大圆柱,气势轩昂。
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晚清时期实行预备立宪,广东咨议局在此成立。
1911年,广东全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广东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后,这里成为广东都督府和广东省议会。
民国初年,这里曾是中华民国非常国会所在地。
1917年护法运动中,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康有为的生平经历
康有为的生平经历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
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31日病逝于青岛。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康有为也是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
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
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
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时间: 1841年所属年代: 清代发生地点: 广州三元里直接原因:1 英军开棺暴骨(停战后,部分英军开进城北双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椁,英军不明风俗,出于好奇开棺看尸,后被村民误传为刨坟掘墓)2 英军劫掠财物3 英军强奸调戏妇女(有名姓记载的:村民韦绍光之妻李喜)事件介绍: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
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
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
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
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
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
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
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
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
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
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
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
寻找广州红色故事
寻找广州红色故事
革命事件
1、1923年决定国共合作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2、1924年标志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3、国共合作之后的国民政府首府设在广州(广东革命政府)
4、1924年在广州黄埔组建黄埔军校
5、1926年5月上旬,广东革命政府派遣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挺进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历史人物
1、洪秀全--{1814--1864年}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1851年1月11号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国号称太平天国。
2、詹天佑--{1861--1919年},爱国铁路工程师,南海人,1873年考取第一批留学幼童生赴美学习。
3、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丹灶苏村人。
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
4、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曾用中山憔笔名故雅称中山。
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
领导辛亥革命。
广州历史人物与故事
广州历史人物与故事1、洪秀全--{1814--1864年}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1851年1月11号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国号称太平天国。
2、詹天佑--{1861--1919年},爱国铁路工程师,南海人,1873年考取第一批留学幼童生赴美学习。
3、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丹灶苏村人。
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
4、孙中山(1866.11.12~1925.3.1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
1905年8月,在日本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出任总理。
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上海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同年3月让权给袁世凯。
1919年支持“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并将1914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
1921年出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1923年2月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发表《国民党改组宣言》。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同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
9月成立广东大学。
10月平定商团叛乱。
著作辑为《孙中山全集》。
5、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
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6、卢眉娘:女。
唐代南海(今广州)人。
幼而慧悟工刺绣,伶巧无比。
苏鹗《杜阳杂编》记载: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于毫发。
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
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彩,于掌中结飞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等像,再外列执幢棒节之童千余。
盖阔一丈,重不足三两。
广州的革命故事
广州的革命故事广州的革命故事一、引言广州是中国近代史上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1927年至1937 年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革命中心。
从瑞士派到“四一二”深入到广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州工人运动,到广州起义、黄埔军校和长洲海战等历史事件,体现了广州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广州工人运动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广州工人们纷纷参加反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斗争。
1920年,广州游击队组建工会联合会,开展工人运动。
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工人运动,不仅高举工人阶级的旗帜,发动示威、罢工、游行等多种斗争形式,还成为国内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广州起义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共高潮。
广州的工人、农民、学生和一些进步分子,及时发动了广州起义,一举夺取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建立了陈济棠领导下的广州共和国政府。
虽然广州起义没有持续太久,但它依然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四、黄埔军校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中山大学,同时成立了军事训练班。
1927年,朱德、彭德怀等共产党员在黄埔受训,成为红军的骨干力量。
黄埔军校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分化国民党,力图夺取全国政权的策略性转变。
五、长洲海战1927年,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南方政府和北方政府在军事上的合作破裂导致了南北军阀之间的战争。
长洲海战是当时国共两党为控制珠江口而进行的一场海上大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红军勇敢地出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英勇气魄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六、结语广州的革命故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各个发展阶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大事记,对于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了解革命斗争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州红色史迹故事
广州红色史迹故事
广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
在这座城市里,有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自觉地走上革命道路的标志性事件。
1927年12月11日,广州工人武装起义爆发,共产党人领导的工人红军和广州市民群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但是它震撼了全国,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
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是陈独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陈独秀在广州起义中表现出色,他指挥了一支由工人和市民组成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起义失败,但是陈独秀的英勇表现,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组织受到了严重打击。
但是,广州的革命精神并没有消失,反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许多革命先烈在这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广州红色史迹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它记录了广州人
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不懈斗争,也记录了广州人民在革命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和坚韧。
这些故事,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有关康有为的历史事件讲解_有关康有为的历史事件介绍
有关康有为的历史事件讲解_有关康有为的历史事件介绍康有为折服于西方戏剧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要求中国尽以泰西为师,改良戏剧。
他以传统儒家闻乐知政、审音知变的思维范式,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有关康有为的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康有为,近代政治家、社会改革家。
1895年,上万言书,史称《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报;组织强学会。
1898年,组织保国会。
1913年主编《不忍》杂志。
著有《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
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尚有较大争议。
戊戌变法之初,在康有为的幕后主持下,光绪皇帝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后人称为戊戌变法。
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
后经学者考证,光绪皇帝收到的每笔奏折,全文或摘要皆须送慈禧审阅,在清宫档案中均有详细纪录,因此慈禧对变法内容完全知情。
若慈禧不支持变法,戊戌变法不会维持一百天时间。
只是因为改革中光绪皇帝身边的维新派官员,鲁莽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激进政策,才导致慈禧发动政变。
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
当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
于是,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
近代广州历史事件
近代广州历史事件广州历史悠久,其历史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特多样。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近代广州历史事件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近代广州历史一: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 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潘达微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又称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是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 宣统三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 [1] 。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近代广州历史二:黄花岗72烈士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后,中山先生就把武装起义作为改变社会性质的主要手段,策划了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
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山先生连续在广东和西南地区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中山先生和同盟会的主要成员在槟榔屿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决定集中力量、认真准备,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夺取广州城以后再兵分二路,把革命的火焰燃向全国,最终推翻满清王朝。
七十二烈士陵园1910年秋,孙中山与同盟会的许多重要骨干集议于庇能(今槟榔屿),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起义。
会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确定以同盟会员为骨干(先锋),广泛发动新军、防管、巡警、会党和民军,并在夺取省城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和全国。
会后,孙中山到各地募款。
黄兴、赵声负责筹划起义,主持了总机关“统筹部”。
大批革命党人集中于香港。
广州城内建立了约四十个据点。
由于情势的变化,起义日期一再变动。
当黄兴最终决定4月27日发难时,不得不把原计划的十路并举改为四路突击。
但当举义时,实际上只有黄兴率领的一支队伍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并分兵攻打督练公所等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历史遗迹篇(四)近现代革命史迹1.万木草堂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近百年来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运动发生在这里。
其中,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人,其光辉业绩与他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被记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令世人仰慕。
[康有为生平事迹]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
广东南海人,世称康南海。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领袖。
康有为出身于仕宦之家,早年师从朱次琦,主张经世济人。
1879年游学香港,阅读过大量西方著作,逐渐形成了变法维新思想。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导师,是集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有长远理想的求道者。
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三项建议,并主张变法。
1891年他在广州中山四路长兴里兴办万木草堂,培养了梁启超等一批优秀弟子,期间写成《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著作,宣传资产阶级进化论和改革思想。
1895年第二次上书,发动赴京应考的举人1300余人签名,要求废除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
同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
接着他又第三次、第四次上书。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他在北京成立保国会,积极推动变法。
同年6月他又依靠光绪皇帝发动变法维新运动,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后来受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海外。
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救国图强的主张,启蒙了一代人,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觉醒的一块里程碑。
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反对孙中山的革命运动,主张君主立宪。
1912年组织孔教会,发动“定孔教为国教”活动。
康有为晚年在上海举办天游学院,讲授国学思想,揉合儒、佛学和资产阶级人性论、进化论,其著作甚丰,共计有130多种。
后辑有《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康有为政变论集》等。
[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旧址在今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是晚清时期康有为创办的一所私立学堂。
1891年至1898年康有为在广州授徒讲学,力图以教育兴国,鼓吹变法,培养出了梁启超、陈千秋、麦孟华、徐勤等一批政治家和学者,他们后来都成为戊戌变法的骨干人物。
万木草堂历史上曾三迁堂址:现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山四路长兴里旧址是万木草堂最早的落堂处,原名“邱氏书室”;1892年草堂迁至卫边街的邝家祠,地点在广卫路附近;1993年又迁至广府学宫仰高祠(即今文明路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内),原定仰高祠租赁期10年,但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该处即遭清政府查封,堂中藏书300余箱亦同时被毁。
万木草堂所迁的三址,后二址今已不存,现存的长兴里旧址虽已改为民居,但门面及“邱氏书院”石额仍存旧观,成为昔日“草堂”的历史见证。
2、花都洪秀全故居与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生平事迹]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农民运动的英雄和领袖,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在这里,他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文献,为日后太平天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在家乡创立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民间秘密组织“拜上帝会”。
经常在官禄村后山的“三堆石”进行活动,立志披荆斩棘,在人世间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太平天国。
他所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时14年,席卷全国18省,最终在天京(今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实属罕见。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洪秀全救国救民的精神永存,他激励和鼓舞了后世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
[洪秀全故居]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官禄村。
1841年1月1日,洪秀全在花县福源水村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到这里定居。
洪秀全曾在这里读书、教书、耕作并从事早期的反清活动,他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也出生在这里。
洪秀全当年在广西金田村起义之后,清政府于1854年和1864年先后两次到官禄“诛灭九族”,烧杀抢掠,惨绝人寰,故居也在那时被毁。
现在我们看到的洪秀全故居是1961年在旧址上复原的。
同时复原的还有洪秀全青少年时期读书和教书的私塾“书房阁”。
现在这里还保留有洪秀全手植的一棵龙眼树、洪秀全高祖洪英纶夫妇的画像、洪仁旰故居遗址和民房墙基等遗物。
三块牌匾“广东省花县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书房阁”均为郭沫若先生题写。
近年来,人民政府复原了官禄的部分民房,增加了“官禄村民居展览”、“民俗展览馆”和“太平天国文书精选”等展览陈列,使人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亦可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洪秀全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和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故居是当地农民平常居住的普通泥砖平房,一连六间,分别陈列着洪秀全日常生活用品和文房四宝等物件。
卧室内有简朴的床具和木制的桌椅,墙上挂有洪秀全高祖洪英纶夫妇的画像,上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词:“祖宗积累在功仁,忠厚传家启后人;怵惕凄怆重绘像,螽斯麒趾咏振振”以及“我妣徽客却似生,三从四德著芳声;母仪堪与周家并,定卜孙支奕世荣”。
洪秀全早期的几部宣传革命的文献都是在这里居住时写成的,长子也是在这里出生。
故居的右侧是洪氏宗祠,现已辟为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的辅助陈列室。
馆内有洪秀全的半身塑像,还陈列了洪秀全、冯云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史迹。
故居四周还有一口鱼塘,塘中能看到远处丫鬓山的倒映;附近有洪秀全族弟洪仁旰的故居遗址;村前有洪秀全读书、任教的书房阁;一棵他亲手种植的有100多年历史的龙眼树。
[洪秀全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91年6月,占地1.3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715平方米,1991年11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除序厅外,共分四个展厅,主要展出反映洪秀全在花县生活、学习和领导太平天国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
展览馆序厅在正中,安放用白玉雕成的洪秀全坐像,背后是太平天国革命斗争故事木雕。
第一展厅反映洪秀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整个成长过程,包括反清思想形成、创立拜上帝会、著述文献、确立理论等内容,同时根据洪秀全故乡民房建筑特点,采用仿青砖灰瓦墙为底板,突出其家乡特色。
第二展厅反映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广西金田村起义过程,采用金田起义旗帜形状为底板,黄底红边,配以灯光衬托,重现了金田村起义当年那种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气势。
第三展厅是坚持战斗,保卫天京,采用了天朝宫殿的样式,展览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第四展厅内容是悲壮奋斗,采用城墙破裂的形象,色调呈乌紫红色,以衬托出天京被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将士英勇作战的主题,这种战斗场景,真可以感天地、泣鬼神。
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辛亥革命的历次起义中,广州起义是最著名的一次,也是最壮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
起义失败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72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地安葬。
后来这里便成为了纪念三·二九辛亥革命的黄花岗公园。
1911年4月27日,是农历辛亥年的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半,黄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160多人在广州举行起义。
起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重,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睹。
其时,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
葬后潘达微还以《谘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将安葬烈士情况在报纸上作了报道。
潘认为,“红花”不及“黄花”一词雄浑优美,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此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辛亥革命胜利后,英烈们终于可以告慰泉下。
1912年,由当时的广东军政府拨10万元在原墓地修建烈士陵园。
孙中山先生亲手栽种了青松。
1918年烈士方声洞的哥哥、滇军师长方声涛募款继续修建,使陵园初具规模。
1919年参议院议长林森又发起向海外募款扩建,从此增建了墓亭、纪功坊、乐台、四方塘等建筑。
此后又增建了黄花亭、西亭、正门等建筑。
至1935年陵园已基本建成,开辟为黄花岗公园,至今。
黄花岗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坐落在东山区先烈中路区庄附近。
陵园坐北向南,占地1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
正门宽32.5米,为一座三拱仿凯旋门式的建筑。
门额上的花岗石刻有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
进大门后是长达230米的宽阔墓道,当中有泮池、石拱桥,尽头为七十二烈士陵墓。
陵墓呈正方形,每边长17.5米,石砌围栏四周围有铁链栏杆。
墓中建一墓亭,亭内立有一墓碑,上书“七十二烈士之墓”。
亭顶形如悬钟,寓争取自由警钟之意。
亭前右侧碑亭内立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碑上刻有72位烈士的姓名。
左侧立一碑,上补刻有至1932年审查所得的14位烈士的姓名,碑名“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
墓后是章炳麟撰写的“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
坊身正面刻着与正门相同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纪功坊东、西两侧各有螺旋式梯级抵达坊顶。
坊顶中间用72块长方形石块横列成崇山形的“献石堆”,象征72位烈士。
顶端伫立着一位高擎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
纪功坊后耸立《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碑记》连州青石碑。
该碑是1934年刻置,高3.02米,宽1.82米,是广州现存最大的连州青石碑刻。
,碑文长达3000余字,详细地叙述了广州“三·二九”起义的历史和陵墓修建的经过,以及86位烈士的就义情形。
陵园西角还有一拱形门,门额上嵌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道”10个大字。
北门原是陵园的正门,后增建大门遂成为侧门。
侧门后的墓道,东接正门墓道上的拱桥泮池。
道旁林立着北江同志先锋队等悼念烈士而刻置的石碑和一对石雕龙柱,还有起义烈士喻培伦的衣冠冢。
墓寝右侧的松树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亲手种植的。
当年种有4棵,现在只剩下一棵。
1981年又补种3棵,供人景仰。
松树前面是潘达微先生墓。
潘达微,1880年出生,1929年病逝于香港。
他是广东番禺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与友人在广州创办《平民报》。
潘先生当年冒死收殓烈士遗骸受世人称道。
潘先生死后,葬于陵园内,朝夕与烈士们相伴。
1951年人民政府将潘的墓穴移至现在的位置,并立碑“潘达微先生之墓”来纪念他。
碑后是潘达微先生于1921年写的《自述》全文,追记了他收殓烈士遗骸的详细经过。
墓园的东北角一带,还立有不少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陵墓。
其中包括“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之墓”,墓碑后刻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按少将阵亡抚恤冯如家属及将其事迹宣传国史馆的命令。
邓仲元墓园约有3600平方米,建于1928年,坐西北向东南,有墓道门楼、铜像、乐台、八角亭、墓冢和墓表。
邓是辛亥革命的名将,积极参加讨袁及反对军阀的斗争,功绩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