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全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全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基本应用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高效转换和控制的技术。
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可以实现电能的变换、分配和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
常见的电力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闸管、IGBT等。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 电力电子实验台2. 晶闸管、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3.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4. 示波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5. 连接线、焊锡等辅助材料四、实验内容1.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搭建与测试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和测试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与测试4. PWM控制技术在电能转换中的应用5. 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与测试五、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图,并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子元件。
2. 在实验台上搭建电路,注意器件的连接方式和电路的布局。
3. 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等测量仪器,对电路进行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
5.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电路参数,优化电路性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晶闸管触发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并对PWM控制技术在电能转换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验证了电力电子器件在电能转换和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电路、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元件,以及如何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试和数据分析。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心得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动手搭建电路,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实验一
实验一、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熟悉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操作步骤
1、打开SIMULINK仿真平台;
2、提取电路元件模块,组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主要元件有交流电源、晶闸管、RLC负载等;
3、参数设置
4、连接组成仿真电路
5、设置仿真参数
三、实验报告
1、通过实验,分析单相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及工作原理。
2、分析桥式全控整流较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优缺点。
3、观察并绘制有关实验波形。
(1)触发角为1200和600带电阻负载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输出电压平均值的波形,及晶闸管的电压、电流波形;
120度:
60度:
0度:
(2)触发角为300 和600带阻感负载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输出电压平均值的波形,及晶闸管的电压、电流波形。
30度:
60度:
0度:。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作者:————————————————————————————————日期:实验一SCR(单向和双向)特性与触发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2、熟悉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二、实验内容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典型器件及驱动挂箱(DSE01)—DE01单元2、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2单元3、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3单元(也可用DG01取代)4、电源及负载挂箱Ⅰ(DSP01)或“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挂箱Ⅱa(DSE03)”—DP01单元5、逆变变压器配件挂箱(DSM08)—电阻负载单元6、慢扫描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四、实验电路的组成及实验操作图1-1 晶闸管及其驱动电路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晶闸管电路面板布置见图1-1,实验单元提供了一个脉冲变压器作为脉冲隔离及功率驱动,脉冲变压器的二次侧有相同的两组输出,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一;单元中还提供了一个单向晶闸管和一个双向晶闸管供实验时测试,此外还有一个阻容吸收电路,作为实验附件。
打开系统总电源,将系统工作模式设置为“高级应用”。
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将“DT03”单元的钮子开关“S1”拨向上,用导线连接模拟给定输出端子“K”和信号地与“DE01”单元的晶闸管T1的门极和阴极;取主电源“DSM00”单元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交流主电源输出端“AC15V”和“O”分别接至整流桥输入端“AC1”和“AC2”,整流桥输出接滤波电容(“DC+”、“DC-”端分别接“C1”、“C2”端);“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正端“DC+”接“DSM08”单元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DE01”单元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T1的阴极接“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负端“DC-”。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一、实验名称: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二、实验原理:在大功率的电力电子电路中广泛采用可控整流电路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和调整,以满足各种功率较大的用电器对电源的要求。
可控整流电路最常用的控制器件是晶闸管,因为晶闸管性能可靠、价格低廉、控制电路简单。
整流电路按负载的不同可以分为带电阻负载和带阻感负载两种情况。
在生产实践中,更常见的是后者,即既有电感又有电阻,若负载中感抗ωL>>电阻R时,负载主要呈现为电感,成为电感负载。
三、仿真电路图各项参数为:图中V3 为220V, 50Hz 的正弦交流电源,X1 为晶闸管,V2 为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信号源。
触发脉冲的幅度为-10V(对门、阴极间而言是+10V),脉冲宽度为0.lms,上升、下降时间均为1us,周期等于输入电源V3 的周期(20ms)。
电组R=2Ω,电感L取6.5mH。
四、波形图分析:电压波形图:现象:电压有跳变!上面是电阻电压,下面是电感电压。
相加大概为110V 左右,实验时占空比是50%,正好是110V。
电压突变是晶闸管由断态转向触发时所致。
电感两端的电压电流波形图:现象:上面是电感电流,下面是电感电压。
电压跳变是电流过0点时,晶闸管由断态触发开通时,由于电感L作用使电流不能突变。
电感很大的时候会没有跳变或跳变很小。
电阻电压电流波形图:结论:有跳变,电流从正向负跳变时候跳变要剧烈一点。
五、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基本上学会了此软件的基本用法。
同时仿真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验证了晶闸管的作用及观察到其对电路的影响。
实验二: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刘峻玮222007322042015 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1班一、实验名称: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二、实验原理:当整流负载容量很大时,或要求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时,应采用三相整流电流,其交流侧由三相电源供电。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中,最基本的是三相电路可控整流电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以及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等等,均可在三相半波的基础上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传输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以及对现代电力系统的应用。
一、整流电路实验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电路之一。
通过整流电路,我们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满足不同电器设备的电源要求。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半波和全波整流电路进行测试。
半波整流电路通过单个二极管将交流电信号的负半周去除,只保留正半周。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变压器将220V的交流电降压为12V,然后通过一个二极管进行半波整流。
实验结果显示,输出电压为正半周的峰值。
全波整流电路通过两个二极管将交流电信号的负半周转换为正半周,实现了更高的电压转换效率。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中心引线变压器将220V的交流电降压为12V,然后通过两个二极管进行全波整流。
实验结果显示,输出电压为正半周的峰值,且相较于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二、逆变电路实验逆变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电路。
通过逆变电路,我们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不同电器设备的电源要求。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单相逆变电路和三相逆变电路进行测试。
单相逆变电路通过一个开关管和一个滤波电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12V的直流电源,通过一个开关管和一个滤波电感进行逆变。
实验结果显示,输出电压为交流电信号,频率与输入直流电源的频率相同。
三相逆变电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逆变电路。
它通过三个开关管和三个滤波电感将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12V的直流电源,通过三个开关管和三个滤波电感进行逆变。
实验结果显示,输出电压为三相交流电信号,频率与输入直流电源的频率相同。
三、PWM调制实验PWM调制是电力电子技术中常用的一种调制方式。
通过改变脉冲宽度的方式,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有续流二极管时,当电源电压过零变负时, 二极管因正向电压而导通,负载上电感维持的电 流经二极管继续续流,二极管导通后,晶闸管被 加上反向电压而截至,此时负载上就不会出现负 电压而是为零(忽略二极管压降)。
• 5.分析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 答: 线圈断电时,线圈里有磁场将产生反向电动势,很容易击穿其他电路元件。这时由于续
•
•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 •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 2.NMCL—33组件 • 3.NMCL—05E组件 • 4.NMCL—03组件 • 5.双踪示波器(自备) • 6.万用表(自备)
• 五.注意事项 •
• 1.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信号,但这两个探头的 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壳相连接,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某一 电路的不同两点上,否则将使这两点通过示波器发生电气短路。为此, 在实验中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以绝缘,只使用其中一根 地线。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电路上找到这两个被测信号 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上,两个探头各接至信号处,即能在示波器 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致发生意外。
•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调试及各点波形的观察 • 将NMCL—05E面板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SMCL-02的U、V输出端,
“触发电路选择”拨至“单结晶”。按照实验接线图正确接线,但由单结晶 体管触发电路连至晶闸管VT1的脉冲UGK不接(将NMCL—05E面板中G、 K接线端悬空),而将触发电路“2”端与脉冲输出“K”端相连,以便观察 脉冲的移相范围。
梯形波通过电阻及等效可变电阻三极管向5点处的电
容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值电压Up时,单 结晶体管导通,电容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放电,脉冲变压 器副边输出脉冲。同时由于放电时间常数很小,电容两端 的电压很快下降到单结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v,使单结晶体 管关断,电容再次充电,周而复始,在电容两端呈现锯齿 波形,在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尖脉冲。在一个梯形波周期 内,单结晶体管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只有输出的第一 个触发脉冲对晶闸管的触发时刻起作用。充电时间常数由 电容和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改变电容的充电的时间, 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电力的转换、控制和传输等方面,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所参与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一:直流电源的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并搭建了一个直流电源电路。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我们成功地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元件对于滤波和稳压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直流电源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实验二:交流电压调节器的性能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类型的交流电压调节器的性能。
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和负载电流,我们测量了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和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稳压调节器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而开关调压器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调节性能。
这些结果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和优化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对其进行了优化。
通过使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我们能够降低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失真和电能浪费。
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能够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并减少电网对谐波的敏感性。
这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四:逆变器的设计与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并搭建了一个逆变器电路,并将其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通过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逆变器可以实现电力的输送和利用。
实验结果表明,逆变器能够稳定地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输出电能转换为适用于家庭和工业用电的交流电。
这对于推广和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参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电力电子技术在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还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电力电子毕业实习报告5篇
电力电子毕业实习报告5篇短短四周的实习就要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却让我获得了一些难忘的印象和体验,对电力系统的施工部门也有了初步了解,为以后的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下面WTT就和大家分享电力公司实习报告总结范文,来欣赏一下吧。
电力公司实习报告总结范文1短短四周的实习就要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却让我获得了一些难忘的印象和体验,对电力系统的施工部门也有了初步了解,为以后的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实习的部门是电力工程部,承担x电网建设、改造的施工单位,主要承建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及配套的送配电架空线路、电力电缆、光纤电缆等工程安装、架设施工和铁塔加工制造任务。
工程部的工作辛苦,对技术性要求较强,而且是x供电公司电力专业覆盖面最广的部门,因此也是电力系统里输送技术人才的摇篮。
短短的四周时间里,在工程部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我被分配到变电工程部的变电二次班实习。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面对新工作、新环境都是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同时内心也有一些紧张与忐忑不安毕竟自己是一个新手,对变电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但是,在班长和班里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我还是受益颇多。
通过在天河机场变电站、江夏东一园变电站施工现场的观摩学习,我对变电二次班组从电缆放线、接线、对线到线路调试与检测工作的基本流程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变电站的基本构造、变电站建设的基本过程以及各种设备的主要用途。
虽然在端子箱和控制室里接电缆线这样的工作没有让我们尝试,但我还是力所能及地做好扎线、刀闸分合测试等工作,增加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
在被调到总经理工作部帮忙的几天时间里,我也认真做好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实习期间,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工程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吃苦耐劳,努力工作,在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电力电子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力电子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
2. 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4.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实验观察电力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闸管、GTR、MOSFET 等)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和特性。
(2)实验步骤:a.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实验电路。
b. 测量并记录器件的静态特性,如正向导通电压、反向阻断电压、开通和关断时间等。
c. 通过实验观察器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表现。
2. 电力电子电路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实验了解电力电子电路(如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变频电路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实验步骤:a.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实验电路。
b.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静态特性,如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等。
c. 通过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表现。
3. 电力电子电路控制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实验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方法,如PWM控制、斩波控制等。
(2)实验步骤:a.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实验电路。
b. 利用控制信号对电力电子器件进行控制,观察控制效果。
c. 分析控制信号的时序和波形,优化控制策略。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力电子器件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二极管、晶闸管、GTR、MOSFET等器件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和特性符合理论分析。
(2)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
2. 电力电子电路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变频电路等电力电子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表现符合理论分析。
(2)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
3. 电力电子电路控制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利用PWM控制、斩波控制等控制方法对电力电子器件进行控制,实现了电路的稳定运行。
(2)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电力电子电路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电工电子学实验(优秀范文5篇)
电工电子学实验(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电工电子学实验《电工电子学》实验一、实验要求学员必须做完下面实验内容中所包括的所有基础实验,且至少选做一个综合实验,每一个实验做完后都应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共30分)第一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占25分)万用表的使用练习(1.5学时,4分)三相交流电路(1.5学时,4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1.5学时,4分)单管交流放大电路(1.5学时,4分)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1.5学时,7分)第二部分:综合实验部分(至少选做一个,占7分)含源二端网络输出特性及等效参数的测定(1.5学时)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参数测定(1.5学时)运算电路实验(1.5学时)三、实验指导请参考附后的《电工电子学实验指导》四、实验报告格式要求请参考附后的《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五、参考资料单亦先,郝宁眉主编.电工电子测量与实验.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篇:《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和从事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使用,学会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学习本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和必要的高等数学,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有关知识的复习。
本课程实用性较强,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同学多动手。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电路部分第一章电路理论基础:1.1 电路模型及基本物理量 1.2 功率 1.3 电路元件 1.4 基尔霍夫定律 1.5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1.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7 叠加定理 1.8 戴维南定理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2.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2.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特性 2.4 正弦交流电路中元件的串并连 2.5 正弦交流电路中元件的串并连谐振 2.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第三章安全用电常识3.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3.2 触电形式及触电急救 3.3 保护接地及保护接零 3.4 电气防火、防雷及防爆 3.5 静电的防护第二部分电子电路第四章常用晶体管4.1 半导体基本知识 4.2 PN结及晶体二极管 4.3 晶体三极管 4.4 场效应管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5.1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5.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5.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5.4 射极输出器 5.5 多级放大电路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 6.2 放大器的负反馈 6.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七章直流稳压电源7.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7.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7.3 滤波电路 7.4 稳压电路第八章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8.1 基本逻辑门电路 8.2 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第九章双稳态触发器和逻辑电路9.1 双稳态触发器9.2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9.3 寄存器 9.4 计数器第十章脉冲波形的整形与产生 10.1 脉冲整形电路 10.2 脉冲产生电路 10.3 555定时器及应用第三部分实验部分实验一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二万用表的使用实验三常用晶体管的使用试验四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三、课时分配第一部分 36学时第二部分 40学时第三部分 20学时第三篇:《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20XX 报告汇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实验形式:在线模拟+ 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王武明学号:16457730003 年级专业层次:络网络 16 秋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起专学习中心:安徽宣城教学服务站提交时间:2017年月日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一、实验目的 1.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整流二极管两端电压U VD1的波形。
顺时针缓慢调节移相控制电位器RP1,使其阻值逐渐增大,观察并记录在不同α角时U d、U VT、U VD1的波形,测量相应电源电压U2和负载电压U d的数值,记录于下表中。
计算公式:Ud = 0.9U2(1+cosα)/2(3)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①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移相控制电位器RP1逆时针调到阻值最小位置、按下电源控制屏DJK01上的停止按扭断开主电路电源后,将负载换成电阻、电感性负载,即将平波电抗器L d(70OmH)与电阻R(双臂滑线变阻器和灯泡串联构成)串联。
②断开开关S1,先不入接续流二极管VD3。
接通主电路电源,顺时针缓慢调节移相控制电位器RP1,使其阻值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察控制角α在不同角度时的Ud、UVT、UVD1、Id波形,并测定相应的U2、Ud数值,记录于下表中:③在α=60°时,移去触发脉冲(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上的“G”或“K”拔掉),观察并记录移去脉冲前后Ud、UVT1、UVT3、UVD1、UVD2、Id的波形。
④将相控制电位器RP1逆时针调至最小,闭合开关S1,接入续流二极管VD3,然后顺时针缓慢调节移相控制电位器RP1,使其阻值逐渐增大,观察不同控制角α时Ud、UVD3、Id 的波形,并测定相应的U2、Ud数值,记录于下表中:⑤在接有续流二极管VD3及α=60°时,移去触发脉冲(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上的“G”或“K”拔掉),观察并记录移去脉冲前后Ud、UVT1、UVT3、UVD2、UVD1和Id的波形。
八、实验报告(1) 画出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时U d/U2=f(α)的曲线。
(2)画出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α角分别为30°、60°、90°时的U d、U VT的波形。
(3) 说明续流二极管对消除失控现象的作用。
在整流桥接电阻电感性负载、不接续流二极管时,如晶闸管VT3的触发脉冲消失,VT3始终不导通,则输出电压ud失控。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图图3.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原理图四、实验内容(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五、思考题(1)如何确定三相触发脉冲的相序,主电路输出的三相相序能任意改变吗?答:三相触发脉冲应该与电源电压同步,每相相差120°;主电路输出的三相相序不能任意改变。
三相触发脉冲的相序和触发脉冲的电路及主电源变压器时钟(钟点数)有关。
(2)根据所用晶闸管的定额,如何确定整流电路的最大输出电流?答:晶闸管的额定工作电流可作为整流电路的最大输出电流。
六、实验结果(1)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按图3-10接线,将电阻器放在最大阻值处,按下“启动”按钮,DJK06上的“给定”从零开始,慢慢增加移相电压,使α能从30°到170°范围内调节,用示波器观察并纪录α=30°、60°、90°、120°、150°时整流输出电压Ud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VT的波形,并纪录相应d2U d=0.675U2[1+cos(a+π/6))] (30°~150°)(2)三相半波整流带电阻电感性负载将DJK02上700mH 的电抗器与负载电阻R 串联后接入主电路,观察不同移相角α时Ud、α=90°时的Ud 及Id波形图。
七、实验报告1)整流输出电压Ud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VT的波形(2)绘出当α=90°时,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U d及I d的波形,并进行分析讨论。
α =30o 时Ud的波形α =30o 时Uvt的波形α =60o 时Ud的波形α =60o 时Uvt的波形α =90o 时Ud的波形α =90o 时Uvt的波形α =120o 时Ud的波形α =120o 时Uvt的波形α =150o 时Ud的波形α =150o 时Uvt的波形α =90o 时Ud的波形实验总结:第一次去实验的时候,并没有完成第一个实验,只是熟悉了实验仪器,加上没有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所以没有完成实验内容。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力电子实验报告实验一控制电路及交流调压实验一、实验内容1.单结晶体管BT33构成的控制电路调试,记录各级波形,形成控制脉冲。
2.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调试,实现灯光亮度调节。
二、实验仪器、设备(软、硬件)及仪器使用说明)1.单相或三相电源变压器一台。
2.模拟或数字示波器一台。
3.单结晶体管、可控硅及实验板一套。
四、实验原理1.把交流电整流成脉动直流电,再经过二极管限幅,形成同步梯形波,再把此电压加给电容器,使其充电,当其电压到达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时,单结晶体管导通,电容器放电。
我们正是利用单结晶体管BT33的负阻区形成触发脉冲,如图1所示。
2.双向晶闸管具有双向调节电压的的作用,图2的上半部分给出了双向晶闸管调压电路,所采用的双向晶闸管是BT136塑封管,其管脚图如图2的右下角BT136管脚的正视图,有字一面正对自己,最左边的为第一脚是门极,最右边的一脚是T1极,中间的是T2极。
3.利用单结晶体管BT33在负阻区形成触发脉冲作为控制信号,加在门极和T1极上去控制双向晶闸管工作,使其在交流电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各有一段时间不导通,控制不导通的时间长短就达到了调压调光目的。
4.利用示波器找出脉冲变压器的同名端,目的是把正极性的控制信号加到可控硅的门极上,图中有黑点的端为同名端。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图1的电路给出了控制电路的几种形式,包括了了脉冲形成电路、同步电路、移相电路、输出电路等。
同学们可参照图1的电路在面包板上插接电路:1)先用整流桥搭接整流电路,把交流电整流成脉动直流电,通电后观察并在座标纸上记录A点显示的波形;2)断电后串电阻接上稳压二极管,经过二极管限幅,形成同步梯形波;再加电测量并记录B点显示的同步梯形波波形;3)断电后插上R2、R3、W1、C1、BT33和R4,再加电后用示波器测量C点、D 点波形,看C点是否是锯齿波,D点有无脉冲输出。
4)若有波形,看脉冲多少,应控制脉冲在5~20个之间,并调节W1,看锯齿波的个数有无增加或减少,有变化为正常。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实验一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图图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原理图四、实验内容(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五、思考题(1)如何确定三相触发脉冲的相序,主电路输出的三相相序能任意改变吗答:三相触发脉冲应该与电源电压同步,每相相差120°;主电路输出的三相相序不能任意改变。
三相触发脉冲的相序和触发脉冲的电路及主电源变压器时钟(钟点数)有关。
(2)根据所用晶闸管的定额,如何确定整流电路的最大输出电流答:晶闸管的额定工作电流可作为整流电路的最大输出电流。
六、实验结果(1)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按图3-10接线,将电阻器放在最大阻值处,按下“启动”按钮,DJK06上的“给定”从零开始,慢慢增加移相电压,使α能从30°到170°范围内调节,用示波器观察并纪录α=30°、60°、90°、120°、150°时整流输出电压Ud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VT的波形,并纪录相应的电源电压U2及U d的数值于下表中dU d=[1+cos(a+π/6))] (30°~150°)(2)三相半波整流带电阻电感性负载将DJK02上700mH 的电抗器与负载电阻R 串联后接入主电路,观察不同移相角α时Ud 、Id的输出波形,并记录相应的电源电压U2及Ud、Id值,画出α=90°时的Ud及Id波形图。
七、1)整流输出电压Ud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VT的波形(2)绘出当α=90°时,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U d及I d的波形,并进行分析讨论。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电路实验)docx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电路实验实验类型:探索验证同组学生姓名: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2)了解集成触发器的调整方法及各点波形。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实验线路如图4-7所示。
主电路由三相全控变流电路及作为逆变直流电源的三相不控整流桥组成。
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
三相桥式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的有关教材。
三、实验内容(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
(3)观察整流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图4-7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图四、实验设备(1)MCL现代运动控制技术实验台主控屏。
(2)给定、零速封锁器、速度变换器、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组件挂箱。
(3)三相芯式变压器。
(4)滑线变阻器。
(5)双踪记忆示波器。
(6)数字式万用表。
五、思考题(1)如何解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的同步问题?本实验中,主电路三相电源的相序能任意确定吗?从同一个三相电源接出两路,一路接到整流变压器,由整流变压器得到主电路电压,这就是晶闸管两端电实验名称: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电路实验姓名:学号:装订线压;而另一路接到同步变压器,通过同步变压器再结合阻容滤波器得到触发电路的输入电压。
通过整流变压器连接组与同步变压器连接组配合,再结合阻容滤波器产生的移相效应得到相匹配的主电路电压和触发脉冲。
一般来说采用宽脉冲触发或双窄脉冲触发,而本实验采用的是双窄脉冲触发不能任意确定三相电源相序,因为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由六只晶闸管控制,按一定顺序导通。
若三相电源相序发生变化,触发脉冲无法同步,则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2)本实验中,在整流向逆变切换时,对α角有什么要求?为什么?α角要大于90°,因为只有这样,才有Ud=Ud0(α=0时的Ud值)*cosα<0,从而使变流电路工作在逆变状态,实现逆变功能。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电力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情况。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电力电子实验箱2. 万用表3. 示波器4. 信号发生器5. 晶闸管6. 二极管7. 电阻8. 电容9. 电感10. 连接线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实验(1)晶闸管导通特性实验:观察晶闸管在不同触发角下的导通情况,分析其导通特性。
(2)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实验:测量二极管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的恢复时间,分析其反向恢复特性。
2. 电力电子电路实验(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触发角下的输出电压波形,分析其整流效果。
(2)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触发角下的输出电压波形,分析其整流效果。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触发角下的输出电压波形,分析其整流效果。
(4)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触发角下的输出电压波形,分析其整流效果。
3. 电力电子电路应用实验(1)交流调压电路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压,分析其调压效果。
(2)直流稳压电路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压,分析其稳压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晶闸管导通特性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晶闸管在触发角为0°时导通,随着触发角的增大,导通时间逐渐缩短。
这说明晶闸管的导通特性受触发角的影响。
2. 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实验通过实验,测量出二极管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的恢复时间为5μs。
这说明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对电路的开关速度有一定影响。
3. 电力电子电路实验(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电路在触发角为0°时输出电压最高,随着触发角的增大,输出电压逐渐降低。
这说明触发角对整流效果有较大影响。
(2)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电路在触发角为0°时输出电压最高,随着触发角的增大,输出电压逐渐降低。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型号备注号1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
2DJK06 给定及实验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等几个模块。
3DJK07 新器件特性实验DJK09 单相调压与可调负4载5万用表自备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电阻R 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四、实验内容(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五、实验方法(1)按图3-26接线,首先将晶闸管(SCR)接入主电路,在实验开始时,将DJK06上的给定电位器RP1沿逆时针旋到底,S1拨到“正给定”侧,S2拨到“给定”侧,单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DJK09上的可调电阻调到阻值为最大的位置;打开DJK06的电源开关,按下控制屏上的“启动”按钮,然后缓慢调节调压器,同时监视电压表的读数,当直流电压升到40V时,停止调节单相调压器(在以后的其他实验中,均不用调节);调节给定电位器RP1,逐步增加给定电压,监视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当电压表指示接近零(表示管子完全导通),停止调节,记录给定电压U调节过程中回路电流I以及器件的管压降U。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一、实验内容如图1-1所示为典型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共用了四个晶闸管,两只晶闸管接成共阳极,两只晶闸管接成共阴极,每一只晶闸管是一个桥臂,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方式特点是整流元件必须成对以构成回路,负载为电阻性。
idR图1-1二、实验原理1、在u2正半波的(0~α)区间,晶闸管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无触发脉冲,晶闸管VT2、VT3承受反向电压。
因此在0~α区间,4个晶闸管都不导通。
假如4个晶闸管的漏电阻相等,则Ut1.4= Ut2.3=1/2u2。
2、在u2正半波的(α~π)区间,在ωt=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1、VT4使其导通。
3、在u2负半波的(π~π+α)区间,在π~π+α区间,晶闸管VT2、VT3承受正向电压,因无触发脉冲而处于关断状态,晶闸管VT1、VT4承受反向电压也不导通。
4、在u2负半波的(π+α~2π)区间,在ωt=π+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2、VT3使其元件导通,负载电流沿b→VT3→R→VT2→α→T的二次绕组→b 流通,电源电压沿正半周期的方向施加到负载电阻上,负载上有输出电压(ud=-u2)和电流,且波形相位相同。
表1-1 各区间晶闸管的导通、负载电压和晶闸管端电压情况三、实验过程启动MATLAB,进入SIMULINK后新建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
在这里可以任意添加电路元器件模块。
然后对照电路系统模型,依次往文档中添加相应的模块。
在此实验中,我们按下表添加模块:表1-1 各区间晶闸管的导通、负载电压和晶闸管端电压情况添加好模块后,要对各元器件进行布局。
一个良好的布局面板,更有利于阅读系统模型及方便调试。
图1-3设置模块参数。
依次双击各模块,在出现的对话框内设置相应的参数。
1、交流电源参数设置:电压设置为220V,频率设为50Hz,其它默认。
图1-42、脉冲触发器设置:振幅(amplitude)设为5。
周期(Period)设为0.02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MPD-15实验设备《电力电子技术》班级:自动化1405姓名:KZY学号:0901140450X指导老师:XXX实验一、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1.实验目的:熟悉了解集成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双脉冲形成过程及掌握集成触发电路的应用。
2.实验内容:集成触发电路的调试及各点波形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设备: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MPD-15实验设备中“模拟量可逆调速系统”控制大板中的“脉冲触发单元”。
4.实验接线:见图1图1该实验接好三根线:即SZ与SZ1,GZ与GND,U GD与U CT连接好就行了。
5.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左下方的三相电源总开关QF1合上;(其它开关和按钮不要动)(2)将模拟挂箱上左边的电源开关拨至“通”位置,此时控制箱便接入了工作电源和三相交流同步电源U sa U sb U sc (注:U sa U sb U sc 与主回路电压:U A16 U B16U C16相位一致)。
(3)将模拟挂箱上正组脉冲开关拨至“通”位置,此时正组脉冲便接至了正组晶闸管。
(4)用示波器观察U sa U sb U sc孔的相序是否正确,相位是否依次相差120°(注:用示波器的公共端接GND孔,其它两信号探头分别依次检查三个同步信号)。
(5)触发器锯齿波斜率的整定(6)触发器相位特性整定:实验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熟悉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研究及其工作原理。
2、研究该电路在不同负载(R、R+L、R+L+VDR)下的工作情况,波形及其特性。
3、掌握晶体管整流电路的试验方法。
二、实验设备1、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2、万用表一块3、模拟量挂箱一个4、MPD-08试验台主回路三、实验接线1、先断开三相电源总开关QF1;2、触发器单元接线维持实验一线路不变;3、主回路接线按图5进行。
AN0图5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虚线部分用导线接好)四、实验步骤(注意:根据表1中 所对应的Uct数据来调节Uct大小)1、先用导线把电感Ld1短接(即将8-9短接),续流二极管VDR 暂不接。
2、合三相电源总开关QF1,将模拟挂箱上的电源开关拨至“通”位置,将正组脉冲开关拨至“通”位置,将RP1电位器逆时针旋转至零位;将K2拨至“停止运行”位置,此时,Uct=0V ,︒=90α。
3、按“启动”按钮,主回路接通,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阻两端波形,分析此时Uct=0V ,︒=90α的波形与它的正确性,并将Ud 记录于表2中。
4、去掉短接Ld1的接线,此时应为R+L 负载,观察其波形,将Ud 记录于表2中。
5、将续流二极管VDR 并联于负载旁(注意:VDR 极性不能接错,否则会引起短路),观察其波形,将Ud 记录于表2中。
6、将K2拨至“运行”位置,缓慢调节正给定电位器RP1,根据表1中的参数,确定当︒=60α时,所对应的Uct 值,仿照上述过程将︒=60α时,将R 、R+L 、R+L+VDR 实验做完。
7、将α调至30°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8、将RP1逆时针调至零位,并将开关拨至“负给定”位置,调RP2使脉冲位于︒=120α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9、调RP2是脉冲位于︒=150α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10、用万用表测量U2的数据,将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
11、该实验完毕,将RP1、RP2逆时针调至零位,将电源开关拨至“断”位置,最后将三相电源总开关QF1拉开,停止供电。
表2:五、注意事项:发现故障,立即切断电源(如断开QF1),检测并排除故障。
六、实验报告内容1、绘制实验线路,分析其工作原理。
2、绘制︒=30α时,R 、R+L 、R+L+VD 负载下的Ud 波形,并作出()αf U d =曲线。
实验三、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工作情况的理解。
2、了解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的结构、原理及其工作特性。
二、实验内容:三相桥式电路串电感的反电动势负载工作特性测试。
三、实验设备:1、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2、万用表一块3、模拟量挂箱触发器单元4、MPD-08试验台主电路5、四、实验线路:ABCNQF1N0Z J图6 三相桥式反电动势负载五、实验步骤:1、按图6将虚线部分接好线,并检查连线是否有错。
2、合三相电源总开关QF1 模拟挂箱上电源开关置“通”位置正组脉冲开关置“通”位置(注意:反组脉冲开关必须置“断”位置)。
RP1和RP2给定电位器逆时针旋转至零位。
K1开关拨至“正给定”位置,K2开关拨至“运行”位置,此时给定的控制信号Uct应为0V。
3、合励磁开关CB1、CB2、CB3,先给电动机M1和发电机G1加励磁(注意:开关CB5必须置“断”位置,不然会造成事故)。
4、合主回路启动按钮,此时接通了主回路,由于U ct=0V,α=90º,U d=0V,电机应该不旋转。
5、空载时电动机械特性测试:(1)先将接在发电机G1两端的负载断开(即G11-6和G12-7连线拔掉),负载即为空载。
缓慢调节RP1,电机开始缓慢转动,把转速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填到表3中。
表3 空载时n=f(Id)实验数据(2)做完后将RP1逆时针旋至零位,电机停止不动。
6、带载时低速电动机机械特性测试:(1)先将发电机负载接上(即把RZ 和RF回路并联在发电机G1两端)。
缓慢调节RP1待n=200rpm时,停止RP1的调节,此时改变负载电阻RZ的大小,从转速表上观察转速的变化,并把n和Id的参数记录于表4中(注:如电流增加,电机可能处于堵转)。
表4 带载时低速n=f(Id)特性实验数据7、带载时高速电动机机械特性测试。
在低速特性测完后,再缓慢调节RP1,使电机升速,待n=1400rpm左右,停止RP1的调节,此时改变RZ,仿照第六步,将参数记于表5中表58、做完后将RP1立即退回零位,将电源开关置“短”位置,将三相电源开关断开,将CB1置“断”位置。
9、根据表3、表4和表5分别做出n=f(Id)特性和U d= f(Id)的整流装置外特性。
实验四、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有源逆变的概念;2.了解实现有源逆变的条件和逆变失败所产生的后果。
二、实验内容有源逆变电路的组成、实验方法及逆变波形的分析。
三、实验设备1、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2、万用表一块3、模拟量挂箱一个4、变流电路及两套机组四、有源逆变的实验电路五、实验操作步骤注意,必须按下列步骤一步步进行,若操作不当,则引起逆变失败或直流短路事故。
1、按图接好线路,并反复检查它的正确性。
2、先将励磁总电源开关1CB 置“断”位置,2CB ,3CB 开关置“通”位置,4CB 开关置“正”位置。
5CB 开关必须置“断”位置。
3、合电源总开关1QF ,将模拟量挂箱上的“电源”开关和“正组脉冲”开关拨至“通”位置,再将调速电位器1RP 和2RP 逆时针调至零位,K2钮子开关拨至“运行”位置。
4、将模拟挂箱上K1钮子开关拨至“负给定”位置,调节负给定电位器2RP ,使之输出为-4V~-4.5V 之间,此时对应触发器的控制角~α︒︒角在120130之间(~β︒︒角在5060之间),这为后面的有源逆变实验做准备,调好后,2RP 不能再动,然后将K1钮子开关拨至“正给定”位置。
5、在5CB 开关置“断”位置的前提下,先将励磁总开关1CB 置“通”位置,所有直流电机均加上励磁,再按主回路“启动”按钮,整流电路主回路得电,用示波器观察整流电压输出波形。
6、调模拟量挂箱上正给定电位器1RP ,变流器有整流电压输出,直流电动机1M 带动发电机1G 旋转,此时要注意两件事:a )用示波器观察整流电压波形是否正常,如发现缺波头和缺相立即关机,检查其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后续实验,不然会引起有源逆变失败.b )如整流波形正常,用万用表检查直流发电机G1两端极性,G1发出电压UG1的极性必须是上正[G11(+)]下负[G12(-)]。
上述两点均正确无误后,继续调节RP1,使直流发电机G1两端电压UG1为150V (极性上正下负),停止调节RP1。
7、CB5开关置“断”位置,KM2接触器触电是断开的,此时合断路器开关OF2,交流电动机M2带动直流发电机G2旋转并发电,发电电压为UG2,其极性也是上正[G21(+)]下负[G22(-)],(注意CB4开关是置“正”位置),调节盘式变阻器RL,使得UG2=UG1=150V,因此发电机回路是两发电机发出的电压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向。
8、并车:在UG2=UG1=150V,极性相向情况下,将开关CB5置“通”位置,接通了发电机回路,发电机回路的电流基本为零(即A1表电流数值基本不变),电枢直流电压表V为正的平均值。
以上的工作状态是:α<90°,变流器工作在整流状态,M1工作在电动状态,G1工作在发电状态。
9、有源逆变变流器从整流状态到逆变状态的操作过程和顺序必须要正确,否则逆变失败。
整流至逆变的操作顺序:a)将模拟挂箱上的妞子开关K1由“正给定”突然拨至“负给定”位置。
(说明,因为事先已经将负给定调至3.4V~4.5V之间)即α<90°的整流状态突然切换到α>90°的逆变状态,满足了有源逆变的内部条件。
b)在K1切换至“负给定”的一秒钟后,突然将发电机G2的励磁开关CB4由“正”位置突然切换到“反”位置。
{说明:发电机G2转速方向没有改变,但励磁极性改变了,所以发电机G2发出的电压极性是下正[G21(+)]上负[G22(-)],该电压加在G1两端使其反向旋转(相对变流器在整流状态时),G1由发电状态,变成了电动状态,它拖动的M1则由电动状态变成了发电状态,因此M1发出的电势UM1极性是下正[X2(+)]上负[M1(-)],根据所接成的实验电路,UM1就是满足了有源逆变的外部条件,即与晶闸管导通方向一致的外部直流电源。
}观察电流表A1,电流的方向没有改变,但电压的极性改变了。
证明晶闸管工作在电源电压负半波。
10、从有源逆变到整流状态操作顺序:a。
先将CB4由“反”位置,突然切换到“正”位置。
b。
1秒钟后将K1由“负给定”突然切换到“正给定”位置。
11、停止实验的操作A)将开关CB5置“断”位置,先断开发电机回路B)将QF2断路器分闸C)将RP1和RP2电位器逆时针调至零位D)将“停止”按钮,切断变流主回路E)将CB1开关置“断”位置12、回答下列问题A)在本实验电路中,从整流状态切换到有源逆变状态,如先将CB4从“正”位置切换到“反”位置,后将K1从“正给定”位置切换到“负给定”位置,会出现什么问题,请分析之。
B)C)从有源逆变切换到整流状态,操作顺序可改变吗?为什么?C)在可逆直流调速中,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有源逆变?请举例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