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常规科学是按照某一范式进行问题解决 的活动,而危机意味着旧的范式出现了 问题。
❖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的纲领方法论”
❖ 一个研究纲领的硬核就是一些构成纲领发展 基础的理论假说,是不可证伪的,外围就是保 护带,包括明显用来补充硬核的辅助假说,描 述初始条件所依据的假定以及观察陈述。
❖ 纲领的反面启发法是不得在这个纲领的发展过 程中修改和触动其硬核的要求
❖ 科学研究建制化,出现相对独立的社会职能部门;
❖ 科学组织和机构规模越来越大。
❖ 5.科学是生产力
❖ 知识就是力量

❖ 科学是生产力

——培根 ——马克思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 6.累积的知识传统
❖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关键
❖ 7.科学改变世界观
❖ 科学普及为常识,人们用这些常识来认识世界。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 科学观
一、科学的本质
❖求知是人的本性

—— 亚里斯多德
知识
实践知识 制造知识 理论知识
❖ 亚里斯多德的分类:
❖ 1.实践知识:主要包括 伦理和政治,和人的社 会活动相关。
❖ 2.制造知识:技术应用 的知识
❖ 3.理论知识:自然哲学、 数学和神学。
❖科学的涵义
其性质与主体无关
其性质与主体相关
自然界的要素或事件之 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手
间的因果关系律
段关系律
将结构看作白箱进行分 将结构当作黑箱进行分
析,而将功能当作黑箱 析,而将功能当作白箱
进行分析
进行分析
不做或不可做功效价值 可能或必须做功效价值
判断
判断
❖ 技术客体的两种描述方式: ❖ 结构描述模式 ❖ 功能描述模式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ppt课件

究的视域之中。同时也关注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
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展以及
人的解放问题。
恩格斯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科学的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等问题。
15
ppt课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
页。)
7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
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
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
识论。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 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 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13
ppt课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 术基础 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 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 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 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 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
的卑劣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味无知
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
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 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 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 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 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 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2.国外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统治社 会的决定力量。 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的思考经过了从实证主义到 逻辑实证主义再到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历史主义、无政府 主义等演变历程,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 中提出了对科学的理解。 对上述这些研究,应该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分析 评价。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 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 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 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 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 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观 ppt课件

科学技术观  ppt课件
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
ppt课件
马克思、恩格斯 • 历史形成 的科学技术思想 • 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的本质 • 科学的本质、结构
与结构
• 技术的本质、结构
科学技术的发展 •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模式及动力 •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2
ppt课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事实Ⅱ: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的陈述和 判断。
事实Ⅲ(理论事实):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 的理论结论(万有引力等)
28
ppt课件
科学事实的特点:
ⅰ可重复性(与可检验性相关) ⅱ科学事实渗透理论 ⅲ应该是比较系统的 ⅳ相对独立性
29
ppt课件
科学事实的作用:
ⅰ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 假说和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4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生产需要是科学技术的基本动力5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打破宗教神学的禁锢?推动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6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新兴资产阶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7技术异化?劳动异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的根源?技术异化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统治工具与反抗的武器?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第二节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科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三、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 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 性解答。
35
ppt课件
一个案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36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课件

• 4.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 科学抽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 是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 关键环节,它表现在科学术语、科学符号 与思想模型的使用中。
• 科学思维的形式主要有:
• 1.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概念思维是通过概 念、判断和推理来运行的;形象思维是通 过意象、联想和想像而运作的。
• (2)科学事实与科学概念相互循环—科学事 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同时科学事实 必须通过科学概念的描述才能成立。
• (3)现代科学讨论的科学事实并非全由感 觉器官发现,存在着理论预见在先,感官 感知在后的情况。
• 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
• (1)个别性。科学事实必须是单称陈述或 命题
• (2)重复性。可重复检验,这是最根本的 特点


• 第二节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过程
•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在我们 的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然而至 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 样吸引着我们,我们可以在专心从事这项 事业中找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 一、科学的本质
• 1、什么是科学
• 科学研究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 观察不仅要注意预期现象的出现,而且要 留心意外的事件。科学史上有时意外观察 到的事件可能导致科学发现。
• 观察渗透理论。科学观察过程并非单纯的 感性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下进行的,因此观察与实验须坚持客观性 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科学的观察是主体―仪器―客体相互作用 的结果,在微观领域中原则上不可能排除 仪器干扰,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仍然是必 须坚持的原则。
•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观 • (1)科学精神、科学思想 • 科学精神主要是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PPT课件

演绎法的分类
⑴三段论推理法
M



所以, S 是 P
例子: 物质是永恒不变的
恐龙是物质 恐龙是永恒不变的
物质是可分的
粒子是物质 粒子是可分的
⑵ 假言推理法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法
逻辑规则:不能否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否定后件)
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如果P, 那么q 非P
所以,非q
例子: ▲如果地球上发射的物体速度超过每秒11.2公里,那么它就能摆脱地球 的引力;长征3号火箭发射的物体速度超过每秒11.2公里,所以,长征3 号火箭发射的物体摆脱了地球的引力(发射成功了)。 ▲如果一个人体温升高,那么他就身体有病;小张的体温没有升高,所 以小张身体没有病。(通过否定前件而达到否定后件) ▲如果是动物,能自己移动身体;猪笼草不能移动身体,所以猪笼草不 是动物。
例如,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结 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对DNA分子各部分认 识的一次综合。他们一方面综合了当时生物学家 所揭示的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信息传 递功能;另一方面又综合了生物化学家分析DNA 各种成分的大量资料,特别是综合了威尔金斯等 人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图样和实验数据,把 DNA的整体结构完整地再现出来。通过这一综合, 使人们对DNA的各个片段认识发展到从整体上把 握了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人们从分子水平上阐 明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机制就在于DNA分子的自 我复制和改制。
再如,希尔伯特通过引进点、直线、平面等基本 概念以及结合、顺序、合同等基本关系,建立若 干基本公理,从而构造出一个完备、简单的公理 体系,根据这一公理体系可以导出全部欧式几何 定理。
经过数理逻辑的发展,公理化方法更加形式化、 符号化,不但大大提高了科学思维的能力与效率, 也使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思维的希望变成现 实。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逻辑实证主义
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 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 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 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 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 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 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 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 的统一。
社会与文化因素
2.社会建构论
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如比克、平齐等人。 技术自主论和社会建构论都看到了技术发 展的某一方面的动力,忽视或低估了其他 方面动力的作用,存在片面性。

3.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 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 总之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 题。”这样,整个生产过程不再是“从属 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 艺上的应用的时候,只有到这个时候,资 本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二、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1.技术自主论
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 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 埃吕尔和温纳被公认为技术自主论的主要 代表。
技术进化论
多样性:
19世纪早期的转臂电动机的工作方式与瓦特 摇臂蒸汽机的转动方式是同一种模式:
延续性:
技术演化的选择机制
经济因素
军事因素
(1)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 (2)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
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
科学增长的试错法
1.出现问题(现有理论有不尽人意的 地方) 2.猜测各种理论或作假设 3.从各种假设或猜测的新理论中筛选 出逼真度最高的理论 4.新理论又被证伪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直接生产力。
(2)体制目标不同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
技术的体制目标是利用知识来谋利(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 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属于实践范畴, 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3)可预见性不同 科学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
(2)表现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 发的周期缩短
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
科学技术化,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 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 应用研究。
技术科学化,是指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日益受到科 学理论的指导和作用。 包含两层含义: ① 已有的技术上升为技术科学 ② 技术进步以科学为先导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周 期缩短
科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显示出一定的片面性。其共同点 是科技决定论,把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单纯地归咎于科学技术。科 学技术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关键是看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如何使 用它。“双重效应”说主张科学技术的价值总是两面的,既能造福 于社会,也能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如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 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只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这种双重效应,对科学技术加以合理利 用,发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正面功能,有效控制其负面效 应,才能使科技真正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利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等。
基本观点:前科学→常规科学→ 危机→ 科学革命 →新的常规科学
物理学晴朗天空中的两朵乌云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 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
“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 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验证第二条结论的文本:
1.实体经济领域利润率下降趋势、土地等领域利润率上 升趋势,使得资本时空布局无法完成,无法完成科技创 新
——《资本论》第二卷396页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验证第一条结论的文本:
1843年,鸦片战争为英国商业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新 的市场,给予当时已经存在的蓬勃扩展,特别是棉纺织业 的扩展以新的借口。“我们怎么会有生产过多的时候呢? 我们要为三亿人提供衣服。” ……人们怀着扩充生产时具 有的那种热情,投身于铁路的建筑;……人们尽可能多地 认股,这就是说,只要有钱足够应付第一次缴款,就把股 份认购下来;至于以后各期股款的缴付,总会有法可想!当 以后付款的期限来到时,……诱人的高额利润,使人们远 远超出拥有的流动资金所许可的范围来进行过度的扩充活 动。不过,信用可加以利用,它容易得到,而且便宜。银 行贴现率低……国内一切证券交易的行情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高。因此,为什么要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呢?为什么不 大干一番呢?(《资本论》第三卷,p458-459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市场经济中资本要完成时空布局问题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由市场机制能够完成 具体:金融领域、技术创新领域、产业领域、 商业领域、土地经营领域,都是自由竞争均 衡,利润率相同,不会使得社会资源过度集 中到某一个领域,导致循环不畅。 原因:抽掉了所有领域的社会因素,各个领 域变得相同了
一、引言:科技的双重作用
科技的双重作用 正面作用:生产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负面作用:环境、各种全球性问题 负面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关键在于 社会问题。 运用什么制度,能够将科学技术发展起来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两种意义上的科学
“一种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或形式陈述,以 及由一定时间内被人们接受了的科学知识所构成 的理论和数据的一种集合。根据这种观点,科学 总是一种典型的完成了的产品,因为它出现在教 科书和论文中。”
另一种观点将科学理解为“由科学家们的活动或 行为构成”,即一种作为人类行为的科学。 这种意义上的科学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 社会学、科学政治学、科学伦理和道德等学科的 研究对象。对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导未来的发展方针。
2.科学的含义及特征
什么是科学? 科学很独特吗? 作为知识科学与其它知识有何区别? 科学划界有何标准?
2.1 科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科学?
词源学考察:
➢ 中国: 科举(宋代陈亮,“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
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 围内成立
-结论的表述要系统、 严格、精确、明晰
2.2 科学的特征
可检验性
—命题要在可控的条件下 可以接受实验的检验
—批判性 “科学行为的标志是甚 至对最珍爱的理论都持某种 怀疑,盲目信仰某种理论不 是智力上的美德,而是智力 上的罪过。” ——拉卡托斯
2.2 科学的特征
可错性或可变性
2.1 科学的含义
➢ 英文中的“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 “静观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相对立。 康德:“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一
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话,皆可被称为科学。”(包括自然科 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现在德语中依然保留着这层含义)
科学是与知识有关的,而作为知识系统,科学的陈述必须是 有根有据、是真的陈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模式: • P1→TT→EE→P2。 科学从问题 (P1) 开始,经过试探性 理论 (TT) ,又经过批判性检验、 排除错误 (EE) ,进而提出新的问 题 (P2) 。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 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 却否认了科学知识继承和积累.
•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科学 革命模式: •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 →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 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 学……。 • 库恩的“范式”一般指科学家集 团的共同信念、共同传统、共同 理论框架以及理论模式、基本方 法等。 • 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因素。 •
• (二)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 究 • 1.技术自主论 • 2.社会建构论
• (三)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 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 发展的直接动力 • 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学”概括为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1)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
(2) 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 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
(3) 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 的知识体系。 (4) 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武器和工具。
(5) 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一项社会事业,一种 社会现象。
• “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 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等种种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本质和特 征”。 • 科学可以作为一种建制。 • 一种方法。
• 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 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 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 势力之一。 • 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



(三)划界标准



1、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 2、批判理性主义的“可证伪性” 3、历史主义者库恩的“范式论” 4、历史主义者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 5、无政府主义者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 行” 6、新历史主义者劳丹分界标准的消解

1、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
20是20年代,维特根斯坦等维也纳学派的著 名哲学家提出了意义理论,以可证实性作为科 学与非科学、真理与谬误的分界标准,二者泾 渭分明。 维特根斯坦提出:一个陈述只有当它具有确实 的意义的时候,才是科学的陈述。而“一个命 题所表达所叙述的事实能否由经验证实,就是 这个命题之为真为假,或有无意义的标准。”

把客观性原则和发展原则结合起来。
3.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认为: 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 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 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指出: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早就被生产所决 定。” “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预料 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 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 功于生产”。
试图用区分知识和意见的方法来区分科学与非 科学就不再可行的了。




孔德、马赫等思想家提出,真正把科学与其他 东西区别开来的是方法论,坚持认为有科学方 法的存在,科学方法作为检验科学的手段至少 比其他手段要好。 这就要求:第一,被视为科学的各种活动本质 上都是运用科学方法的;第二,必须建立这种 这种方法的认识依据。 究竟什么是科学方法,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精品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精品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2、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3、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 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要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 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是 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 和完善的。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生产 劳动出发考察社会历史,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 术与生产劳动、现代工业、资本生产、社会发展等的 关系纳人对科学技术研究的视阈之中。同时也关注了 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展以及人的解放问题。 恩硌斯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科学的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等问题 。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 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 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 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 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工艺学揭 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 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 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 思想理论背景。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 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其次,技术史、工艺史 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 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 论背景。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
技术科学:将基础科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得中间 环节;其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得技术水平。
工程科学:其发展得状况反映着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 得水平。
基础科学得发展,出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 科。
自然科学得活动结构
科学得活动结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主要从事基本理论研究,目得在于分析事物得
(2)充分条件:该陈述必须提供超量经 验内容,即与过去同类陈述相比有超 过背景知识得内容。
自然科学得知识构成
1、科学事实 2、科学概念与科学定律 3、科、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组 成得三足鼎立结构。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共同得理论基础,其 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得科学水平。
1、自然科学得发展模式 科学累积发展模式、科学否证发展模式、科学得社
会历史发展模式。
科学累积发展模式:
亚里士多德得科学发展思想:
归纳
演绎
观察事实
原理
现象陈述
古典归纳主义得累积发展观;
逻辑实证主义得累积发展模式:
观察经验
归纳
科学理论
波普尔得科学否证发展模式: 科学问题 猜想 证伪
新问题
库恩得科学范式发展模式:
前科学 常规科学 反常 危机
革命 新得常规科学
新得危机
拉卡托斯得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科学研究纲领得进化阶段 退化阶段 证伪、取代阶段 新得研究纲领进化阶段
2、技术得发展模式 技术体系更替模式: 蒸汽时代技术体系——电力时代技术体系 ——微电子、计算机时代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社会中所有技术类型按照一定技术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二、科学技术得本质与结构
1、科学得本质与结构 在12世纪时才有科学得定义,科学被瞧成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科学与技术
科学
技术
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 活动、方法和知识体系;
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形式、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和社会建制;精神生产领 域的社会劳动。
人类借以改造与
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 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 物质装置、技艺与知 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至理
致用
特征比较
科学的特点
技术的本质特征
客观真理性; 普遍性; 系统性; 逻辑性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 有益性与有害性; 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
无价值判断
有价值判断
成果比较
成果指称 成果形式 成果性质 成果效益
科 学
发现
论文、著作 公开
注重社会性 公益
技 术
发明
专利、产品 保密
注重经济性 追逐利润
科学和技术的发生、发展
科学的发生、发展
• 原始时代,体现在原始人的活动和对自然的适应中关 于自然界的规律和性质的认识之中。 – 争鸣:原始时代有没有“科学”?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 特性。
第1页
科学的各种形象: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 法系统和知识体系
马克思的科学观: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第1页
技术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所构建的世界
之中,到处可以看到技术装置、产品与 工艺。
对技术下一个明确定义是很难做到
的。技术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但最 熟悉的东西也往往是最熟视无睹的东西。
第1页
技术含义的演变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技术概念含义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现象本身的发展以 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而不断扩展的。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指技能、 技巧和能力等。
• 古代,手工工具,农耕工具。 – 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第一次 科技革命

(16—18世纪)
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1678.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
1769.瓦特蒸汽机获专利
1765~1783.机械化—珍妮机、 水力机、自动纺织机
•第二次 科技革命
•(18世纪~19世纪)
•三大科学发现:
• 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 系,其显著特点是:
– ①技术科学化.对传统技术的改造、科学的 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到实现.
– ②智能技术、人机对话.
– ③复合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电子技术的综合;甚至包括与社会技术例如 与管理技术的综合.
• 现代科技的显著特点:
– 科学技术化,乃至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 科研工作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的特点,“工程 技术中的科学”;“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
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如春秋末期齐人 所著的《考工记》中讲到,精美器物的形成离不开天 时、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合。
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趋向于理论化,产生 了技术科学。这时,“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 转变成technology,其后缀ology有“学问”、“学 说”之意。甚至出现了后来的所谓的“技术是科学的 应用”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 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的本质
–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展; 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
– 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非 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人文社 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即关于科 学技术的人文社科研究)等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九世纪末叶三大科学发现: •① 1895. 伦琴x射线;②1896贝克勒 尔天然放射性; ③ 1897.汤姆逊电子; •1900.普朗克量子论。e=hν •1905.爱因斯坦相对论 •1945.原子论、信息时代:原子能; 三论;电脑;
• 近代,工业文明,蒸汽机等等。以机械技术为基 础的技术体系。
• 古代,以自然哲学形态包含在哲学之中,混为一体。 – 争鸣: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 近代,逐步出现了专门化和体制化,从经验形态发展到 理论形态,从研究低级运动发展到研究高级运动。
技术的发生、发展
• 原始时代,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 – 劳动创造了人,生产技术是人的生产技术,是猿转变 为人的标志。 – 原始社会影响深远的三大技术: – 取火,能量转换,走上了文明大道。 – 狩猎,导致较为复杂的工具。 – 采集,走向农业社会的必经之路。
•①1837、840~1849,焦耳、迈尔、柯尔丁、赫尔母 霍茨、罗蒙诺索夫-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③ 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 •1862~1895,电力时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西门子发电机(1866),爱迪生电器(1879), 波波夫、马可尼电报;
科学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科学”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 “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 “science”。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 定义。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 “科学不是能用 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也许一个严格 的定义反而会使“科学”的精神实质被曲解。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观点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 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1]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10.
“技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由物质手段、工艺方法、 劳动技能以及相关知识等要素构成的体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ppt课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 二、技术的发展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