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医生先天性心脏病科普

合集下载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

病理生理
主动脉起自右室 肺动脉起自左室 大循环小循环各 自独立 依赖动脉导管和 房缺交通两个循 环
手术治疗策略
单纯TGA 生后2周内手术 手术成功率>90%
TGA合并大室缺 生后3月内手术 手术成功率>80%
单纯TGA就诊超过1月左室功能退化 左室锻炼+二期动脉调转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TGA)
重度患儿在新生儿期死亡
治疗方案
新生儿期出现症状 ------ 急诊手术
婴儿期出现症状 ------ 限期手术
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 ------ 保守治疗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主动脉缩窄(COA)
如果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在小婴儿期 形成,应急诊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前短期 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如果有大VSD存在(17%-33%COA并 存VSD),采取以下的方法:
室间隔缺损(VSD)
多发性肌部VSD伴肺动脉高压者,可以先 做肺动脉环缩术,2-3岁后解除
嵴上型尤其是肺动脉下型,一般无自然闭 合可能,其易引起AR,宜提早手术
房间隔缺损 ASD
发病率1/1500
占先心病 6%~10% 手术死亡率接近零
房间隔缺损(ASD)
分流量P/S>1.5:1,若无介入适应症,行 外科修补 因为有自然闭合及很好耐受,一般手术年 龄可在2-4岁 如果心力衰竭对药物治疗无反应,并且不 适合介入治疗,应在婴儿期手术
主动脉狭窄(AS)
对于主动脉瓣上狭窄者,压差>50- 60mmHg、严重左室肥大、新出现的AR, 是手术的指征
不论何时,只要病人满足手术的指征, 均要手术
主 动 脉 缩 窄 CoA
发病率5-8%
病理解剖
可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十三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十三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十三):先天性二尖瓣畸形莫绪明1,李守军2 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南京 210029)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探讨二尖瓣畸形的解剖分型、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技巧、术中处理、术后处理及手术疗效。

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程序,检索 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40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关于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文献,筛选较高质量文献作为证据。

并就先天性二尖瓣诊疗中存在的多个争议,召集全国小儿心脏外科及相关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畸形;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先天性二尖瓣畸形(congenital mitral valve malformation,CM VM)是指二尖瓣复合体的瓣环及紧邻瓣环上区、瓣叶及联合部、腱索和乳头肌等结构存在的先天性病变,从而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和/或狭窄,除外因心内膜垫发育异常引起的二尖瓣畸形。

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病理和生理变化,通常将CMVM 分为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该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在活产儿中约为十万分之五[1],并且绝大多数都合并有其它心内畸形[2]。

CMVM 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主要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CMVM 多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左心负荷增加,如不进行治疗,最终将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因此,CMVM 往往需要早期行手术矫治,但由于CMVM 种类繁多,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临床许多医生对 CMVM 治疗中的各环节认识不足,对其分型、手术时机、方式等诸多方面尚存争议。

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
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常见的先心包括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
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

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
等不良后果。

2.病因: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感染、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高血钙等)遗传因素
3.饮食:若无并发症可正常饮食,忌食烧烤、油炸食品,避免饱餐。

不抽烟(包括二
手烟)。

4.休息与活动:若无并发症可正常活动,伴有心衰时按心功能状态决定活动量。

鼓励
患者做有氧运动,但避免雾天在户外运动。

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与充足的睡眠时间。

4.定期心脏科门诊随访,按医嘱用药,在合适时间选择介入治疗。

若病情较重还可选
择外科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知识

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知识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

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可发为三类:一、无分流类。

二、左至右分流类。

三、右至左分流类。

先天性心脏病-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

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

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先天性心脏病- 分类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

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组(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

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

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以及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或肺动脉等。

(3)右向左分流组(青紫型)该组所包括的畸形也构成了左右两侧心血管腔内的异常交通。

先天性心脏病ppt精品医学课件

先天性心脏病ppt精品医学课件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可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皮肤粘膜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既称为艾传导系统示意图
QRS≥0.12秒
P-R<0.12秒
T波倒置
Delta波
WPW综合征Delta波的心电图特征
本图显示:窦房结的冲动形成以后同时沿着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及副束下传心室,由于副束传导速度较快,冲动由副束传导优先进入心室,使部分心室肌预先激动,心电图上出现Delta波(右图绿色部分)
本例心电图,P波消失,R-R不等,图中QRS波宽大畸形,起始部有粗钝,时限0.15秒,心室率极快达200次/分。T波呈继发性改变。提示:预激综合征伴房颤
Brugada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编码心脏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原发性心电疾病: 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 “三联征”: 类右束支阻滞; 右胸导联(V1-V3) ST呈下斜形或马鞍形抬高、T波倒置; 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Brugada综合征分型
表1 Brugada综合征各类型特征
I型
II型
III型
J波幅度
≥2mm
≥2mm
≥2mm
T波
负向
正向或双向
正向
ST-T形态
下斜形
马鞍状
马鞍状
ST段终末部分
逐渐下斜
抬高≥1mm
上移<1mm
注: 3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右胸V1-V3导联,常在多个导联同时出现,并以V2导联最明显, 少数情况下V4导联亦可出现Brugada波
右位心
法络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法络三联症:肺动脉狭窄、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开放)和右心室肥厚

先心病科普知识

先心病科普知识

先心病科普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先心病,先心病可不是什么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秘密武器哈。

先心病呢,简单说就是心脏在人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有点小调皮,没发育好,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机械小零件出了点小差错。

你可以把心脏想象成一个超精密的房子,里面有好多小房间和通道,正常情况下呢,这房子的布局那叫一个完美,血液就像住在这房子里快乐的小居民,有条不紊地在各个房间穿梭,从这个走廊到那个房间,欢快得很。

可先心病呢,就好比这房子在盖的时候,建筑师(也就是基因啦)打了个小盹,可能某个墙薄了点(心脏结构异常),或者门开错方向了(血管连接错误)。

先心病有很多种类型,就像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一样(当然这个比喻有点怪啦)。

比如说室间隔缺损,这就像是两个房间之间多了个不该有的小窗户,本来各自独立的空间就这么被打通了,血液这个小居民就有点迷糊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了。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先心病听起来很可怕,其实也不一定啦。

虽然说心脏是我们身体的核心发动机,但现在的医疗技术就像一群超级厉害的汽车修理工。

这些医生能通过各种神奇的手段来修复心脏这个小房子的问题。

像手术治疗,就好比是对房子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装修。

医生们带着他们的超级工具,小心翼翼地把错误的结构纠正过来,把那扇开错的门重新安好,把多出来的窗户补上。

还有介入治疗呢,这个就更酷了。

就像是给心脏请了个微型特工,这个特工通过血管这个秘密通道,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到了心脏出问题的地方,然后悄咪咪地把问题解决掉,都不怎么需要大动干戈。

先心病的症状有时候也很有趣(当然,对患者来说可能就没那么有趣了)。

有些宝宝可能会呼吸急促,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的小兔子,呼哧呼哧的。

还有的会生长发育迟缓,就像一棵本来应该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结果因为土壤有点问题(心脏的问题影响了营养供应),就长得慢了些。

不过大家也别太担心,如果怀疑有先心病,现在有很多检查手段。

超声心动图就像给心脏拍超级高清的照片,把心脏的里里外外看得清清楚楚。

先天性心脏病PDA(1)

先天性心脏病PDA(1)

先天性心脏病PDA(1)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婴幼儿出生时就具有的心脏结构异常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

先天性心脏病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是先天性心脏病PDA。

一、PDA 病概述1.PDA 定义PDA是指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一条血管未闭合,导致动脉血流在血管内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

PDA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其中一种较细小的结构异常。

2.PDA 分类PDA分为三种类型:手术可治的、用药可治的和难以治愈的。

3.病发原因PDA的病发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基因变异、母体中毒、药物作用、病毒、环境因素等,其中以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最为常见。

二、PDA 症状1.体征症状常见体征症状为左向右分流型心脏杂音、胸骨左侧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与主动脉瓣区第一心音降低等。

2.饮食方面一些患儿可有食欲不佳、体重不增等问题。

3.活动方面部分患儿存在运动能力无法维持等问题。

4.呼吸方面睡眠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

三、PDA 治疗1.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是PDA治疗的一个常见选择,手术方法是采取心导管插入血管按照造影确定PDA大小、位置等,然后通过外科手术方法永久性地关闭它。

2.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为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磺酸二甲双胍、鱼油等等。

3.预测后期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的预后进行评估尤为重要,并一定要给予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四、关注PDA 患儿家庭1.关注心理PDA 患儿和家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2.康复护理患儿手术后也需要进行一些康复护理工作,比如哺乳、饮食、换药等。

在家庭日常护理中,需要对患儿进行一些注意事项,比如禁止操汉、禁止在沙发、椅子上发生跌倒等等。

以先天性心脏病PDA为主题的内容想必读者已经看到了。

这种疾病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治疗,使得患儿能够恢复健康、快乐地成长。

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幼儿期或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它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一类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胚胎时期心脏器官的形成和发育异常相关。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8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它对患者和
家庭会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先天性心脏病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心脏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等。

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心律不齐等症状。

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患者及家人要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常见症状。

其次,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

此外,患者还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症状出现,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除了患者本人之外,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也应该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和关注。

这些患者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总之,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并促进社会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友善和支持的环境。

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_2022年学习资料

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_2022年学习资料

胎儿循环两条主流-静脉导管-1、胎盘→脐静脉-下腔静脉一-门静脉→肺循环→肝静脉-途径右房进卵圆孔一一→左 一一→左室一→外主动脉一→冠状-动脉及头臂血管-2、上腔静脉一→右房一一→右室一一→肺动脉一→动脉导管一→ -主动脉一→脐动脉一→胎盘
胎儿血液循环的生理特点,生后改变-随着肺膨胀和充气,动脉血中的氧张力和PH值升高-肺小动脉中层肌肉停止收缩 转为扩张,肺动脉阻-力下降,在出生后2一3天下降最高,随后缓慢下-降,2周达正常水平。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在 生-后数天,仅因血管扩张而变薄,而组织改变在出生-4周后,8周左右达正常。在肺循环阻力下降的同-时,体循环 力升高,血流经主动脉至动脉导管入-肺动脉,其分流量可占左心排量的30一50%,-因而使肺静脉血流增加,左房 张,压力增高,有-助卵圆孔功能上关闭。
需要注意的几点情况-*2、继发于肺部疾病的青紫-肺透明膜病、吸入性综合症以及肺功能的机械性受限,-常因肺泡 气不足,弥散功能受阻而表现青紫,很难与心脏-性者鉴别。但原发性肺部疾病除青紫外,常出现胸骨、肋骨-剑突下的 凹征。而心脏性者尽管青紫明显,但吸气时用力-及三凹征不如原发肺部疾病者明显,吸入100%纯氧15分钟。-肺 性者能使青紫改善,而右一左分流型不能改善。
与先心病有关的血循环变化-1、肺血管阻力持续的增高-米-存在体循左一右分流,影响肺血管阻力下降-速度,使其正常发生下降的时间推迟(也就是肺-动脉压升高。同时因为这些条件 因此这些新-生儿、小婴儿出现左心衰的时间推迟,需到6周-以上的时间。
与先心病有关的血循环变化-*2、动脉导管的代偿作用-米-在肺动脉闭锁而室间隔又完整的情况下,-如三尖瓣闭锁 动脉导管的开放为血流进入肺-的唯一途径,维持肺血的供应。
需要注意的几点情况-*1、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见青紫,特别是-体重<1500g。其青紫属发作性、暂时性,当 其逐渐建立了呼吸后,青紫即不在出现。-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经常在掌跖部-发现周围性青紫,常持续数天。少数 月新-生儿出现单纯性颈颜面部青紫,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则为新生儿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而非先 病。

婴儿期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婴儿期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婴儿期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李维光;刘威;夏园生;杨盛春;梁建华【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2(023)006【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度24~26 ℃)标准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术及室温( 20 ℃)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术治疗婴儿期先心病194例.结果手术总治愈率92.3%( 179/194),手术病死率7.7%( 15/194),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手术病死率7.1%( 12/168),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手术病死率11.5%( 3/26);一期根治性手术191例,姑息手术3例.结论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的危重先心病病死率高,应及早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治愈率高,手术病死率低.【总页数】2页(P560-561)【作者】李维光;刘威;夏园生;杨盛春;梁建华【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心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心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心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心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心外科,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相关文献】1.婴儿期危重先心病133例外科治疗体会 [J], 李群;范太兵;石磊;徐红亮;范顺阳2.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治疗围术期处理 [J], 蒋雄刚;张凯伦;孙宗全;傅平3.婴儿期先心病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救治61例 [J], 刘健;张南滨;朱洪玉;汪曾炜4.低体重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J], 吕瑛;李小兵;黄建成;李志杰;张会军;王军5.复杂先心病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J], 谢业伟;张儒舫;沈立;李小兵;龚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参考)一般入院后手术前需要做:血常规(排除孩子感染,明确孩子的血色素情况及血液成分的比例等)、生化(了解孩子的肝肾功能等)、PT(凝血功能)、免疫(明确孩子有无相关感染)、尿常规(了解孩子的泌尿系统情况),胸片(了解孩子的肺血多少,有无肺部感染,心脏大小等,综合评判孩子的病情),超声心动图(了解孩子的病变、病情,),心电图(明确孩子的心率心律情况,排除些心律失常存在的可能,侧面反映孩子的心脏大小等)。

部分孩子尤其是复杂病情的孩子还要根据情况选做造影和/或ct检查。

术前检查是为了全面评估孩子的病情、整体状况,以确定孩子的手术方案、手术时机,排除手术禁忌,指导术后处理。

一般而言,抽血需要一天才能出结果,病人入院后除了等待检查结果出来的时间外,还要组织讨论,对孩子的病情和手术方式进行讨论,全面评估每个孩子的病情和特点,安排手术方案及术中术后的细节。

这些在入院后1-2天内完成,所以一般入院第三天排手术,而特殊病情或者复杂病情,要做其他辅助检查才能明确孩子的病情。

1、人体心脏有四个瓣膜,其中三尖瓣功能最不重要,由于其解剖特点和功能,所以正常人群普查也会发现三尖瓣存在微量的甚至少量的三尖瓣返流。

所以有些孩子术后复查发现三尖瓣微量或少量三尖瓣返流不必担心2、有的家属担心孩子服用药物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

其实药物就像吃饭,吃少了会饿,吃多了会撑,不吃又不行。

任何药吃多了都有问题,吃少了又达不到治疗效果。

所以要根据孩子的病情、体重计算后给孩子开药。

不能因为药的说明书上写的那么的危害可能,就望而却步,就草木皆兵。

3、孩子们术后的运动问题。

许多孩子家长咨询,孩子手术后的运动等情况,一般是这样的,手术后一般的运动是可以参加的,但是建议不做剧烈运动,向几千几千米的长跑就不建议了。

4、室间隔缺损个房间隔缺损哪个好长。

1.所谓的房间隔缺损好长其实绝大部分是小的或者不大的卵圆孔未闭,真正意义上的房间隔缺损很难长好,这与缺损长好的机制有关系。

2.室间隔缺损容易长,也不是所有的室间隔缺损都好长,一般而言膜周的,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且流速不快的容易长好。

而位置较高,且分流压差大的孩子不容易长。

3.缺损长好的机制有几个方面,主要的是周围组织的粘连,其次是炎症局部瘢痕挛缩粘连,第三是周围组织生长(小的肌部缺损)5、一般孩子越小发育越差的孩子越显得痰多,发育好一些的大一些的孩子会自己咳痰,气管上皮的功能也好一些。

手术后在住院期间雾化里有化痰的药,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疗,也就是拍背,所以出院后如果孩子有痰要好好给孩子拍背,孩子是拍不坏的咽下去了是到了消化系统,而不是潴留在肺里,这样也达到了帮助排痰的目的了术后孩子如何拍背促进孩子咳痰 - n 术后孩子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咳嗽、咳痰等情况,所以术后要加强体疗,注意拍背促进孩子排痰。

拍背时应该鼓起掌心,呈凹陷的勺状,以掌面拍击孩子的背部,由下向上,力度适中,不要过于轻柔,过于轻柔起不到...6、术后尿色深可能有如下原因,入量不足,出汗多,尿液浓缩,某些药可能会使尿色加深,血细胞破坏(可见于瓣膜成形后),其他原因(尿道损伤,及其他疾病等)7、孩子出生后肺血管重构的话题,左向右分流的孩子例如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在孩子出生后四个月大小以后,肺血管阻力降低,所以左向右分流加大,肺血增多,所以容易发生肺炎和心衰,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这些孩子在四个月左右复查超声的原因,也是一部分小小孩就开始服用强心利尿药的原因8、很小的缺损存在的风险不是对肺血管的损害,是反复的分流造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的增高,碰到过三四例小缺损的孩子,后来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二尖瓣或者三尖瓣损害的。

另外,这样的孩子四十多岁的时候多半会有活动后不适的的感觉。

9、胎儿时期的血流动力学不同于出生后,在胎儿的时候肺里是不通气的,所以肺循环阻力高,因此三尖瓣是可以存在轻度甚至中度的反流,如果三尖瓣本身不存在异常,就不必担心10、关于临时起搏导线的问题是针对病情重的孩子的预防措施,或者有些孩子的心率慢,达不到与孩子病情相适应的最适宜心率时采用的之间措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装,是根据病情而定的。

11、肺动脉闭锁的孩子出生后如果紫绀明显,一定要和当地医院的大夫说不要吸高浓度的氧。

出生后复查个超声看看有没有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的大小。

因为肺动脉闭锁的孩子有些病人侧枝不多,就靠动脉导管活着呢,吸氧会促进动脉导管的闭合,所以在明确诊断前,紫绀型先心病吸氧其实是很危险的。

当然,吸氧不是越多越好,高压力的氧的环境,反而会对组织有损伤,所以不建议长时间吸氧。

可以选择间断的吸氧,如果需要的话。

出生后孩子的动脉导管基本上都是不能立即闭合的饿,大部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闭合。

吸氧会引起动脉导管的痉挛,有促进闭合的作用,也不能因此就整天吸氧哦,毕竟这种作用不是确定的,也不是一定会发生的。

12、正中切口的孩子术后几个月内一般建议仰卧着睡觉,侧着睡或者趴着睡,有些孩子容易发生两边胸骨的轻微移位。

侧切口侧卧影响对切口的影响少一些,因为侧切是不切断骨头的,这样就保留了胸廓的稳定性。

不过最好仰卧睡觉。

13、关于三尖瓣反流的问题。

人体内有四个瓣膜,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其重要性在人体内是最不重要的,正常人群中也可能存在微量或轻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胎儿时期血流动力学特点不同于出生后,肺脏是没有通气的,所以肺循环的阻力是高的,右心室面临着很大的阻力负荷,所以胎儿三尖瓣关闭不全更为常见,如果不存在三尖瓣本身的畸形和异常,就不必担心。

14、如果痰多的话,以化痰祛痰为主,别特别镇咳,否则孩子的痰咳不出来更麻烦。

化痰祛痰可以用沐舒坦,鲜竹沥,同时做点雾化。

伴有憋喘时可加用顺尔宁。

15、手术成功率的问题:国内大家经常说手术成功率怎么怎么样?其实在国外文献中没有这个概念,这个问题在医学界也是不规范的概念!因为所有的手术分为两大类,一是破坏性手术,例如肿瘤切除,二是重建类手术,例如先心病手术。

对于前者来说,手术结束了就算成功了吗?对于后者,重建类手术要定期复查,比如就像汽车一样,换了个零件,是不是说就永远没问题了?所以国外更注重生存率,再手术率或者免除再手术率,例如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生存率等。

不仅先心病如此,任何疾病都应该定期复查!16、先心病目前原因不定,没有确切的病因,我们中心一直从事先心病的系列基础临床研究,发现与妊娠早期的病毒感染等可能有一定关系,还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心病不是遗传病,我的好大夫网站上有一篇文章专门阐述这个问题的,你可以看一看。

不过,有的家族有聚集的趋势,所以二胎的时候首先双方要充分准备,例如戒烟戒酒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补充叶酸等,妊娠后建议做羊水穿刺筛查染色体,孕在18-32周间建议做胎儿心脏超声。

羊水穿刺是为了检查染色体有没有异常,也是排畸重要的方面之一17、不是所有的房间隔缺损都适合做介入封堵,目前认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适合做介入封堵,而对于上腔型,下腔型或者缺损很大,或合并有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孩子不适合做介入封堵。

这些孩子选择外科手术可能更有利。

室间隔缺损由于介入封堵带来的问题比较多,例如迟发性传导阻滞,瓣膜损伤,心功能受影响等,在美国是不允许做介入封堵的,国内的一些人出于某些原因还在做。

房间隔缺损目前国内介入做的比较多,介入封堵器是钛合金的,在体内是个异物,照片子什么的都能看到,另外有文献报道过封堵器能心脏磨破发生大出血死亡的报道。

一般中央型小的房间隔缺损或者卵圆孔未闭可以考虑做介入封堵,但是一些大的房间隔缺损或者房间隔缺损的边距离周围组织太近的则不建议放封堵,因为大的房间隔缺损就要选择大的封堵器,容易压到周围的组织而发生严重后果。

房间隔缺损边比较小的也不建议,容易发生封堵器脱落栓塞。

另外,封堵后,一部分人因为血液撞击封堵器会发生血小板或者红细胞的破坏。

另外,介入封堵在射线下操作,而孩子身体内的许多腺体例如甲状腺,乳腺,卵巢,肾上腺,胰腺,睾丸等还很稚嫩,x线照射的辐射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而室间隔缺损因为和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所以在国外是不允许做介入封堵的,而国内有些人还在做。

我觉得,治病手术不能说能不能做,而是要考虑孩子们那种治疗方式更对孩子有利,要看到这种治疗对孩子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甚至六七十年后可能产生哪些影响18、关于肺动脉闭锁:不能做解剖根治的孩子可以选择格林。

而肺动脉闭锁如果肺血管发育的还好侧枝也不少,也可以考虑做格林。

但是通过临床观察,肺闭肺血管床发育偏差,做格林总体效果并不是太好。

格林和B-T分流术还是有差别的,B-T分流术是从主动脉或主动脉的分支到肺动脉间建立交通,所以分流的压力会大一些,属于搏动性血流,目的在于促进孩子的肺血管发育,适用于肺血管发育差的孩子。

而格林手术虽然也是增加肺血流,但是是把上腔静脉的血直接引导到肺动脉力,因此要求肺血管发育不能太差,否则静脉回流不畅。

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9、关于术后:有些孩子术后可能会发生撕脱。

而正常状况下自体细胞爬上去覆盖补片需要3个月左右,所以手术后一般建议一个月复查(主要是评估效果和心功能,调整用药),三个月复查(调整用药,评估缺损修补效果,评估孩子运动情况),六个月复查(评估孩子一般状况和修补情况),远期复查就作为一般性复查了20、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常服用的药物有一种叫卡托普利,这种药有扩张肺血管的作用,有些孩子例如大的室间隔缺损等因为分流量大会引起肺动脉压力有所增高,但是这种小小孩大分流引起的肺动脉压力的增高是因为分流引起流量的肺血流增加而引起的,而不是肺血管阻力增高的结果,而卡托普利可以扩张肺血管,这样孩子的分流量会更加增多,肺血会进一步增加,所以大的室间隔缺损的小小孩因为分流量大引起的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在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前,扩肺血管的治疗会起到反作用!21 关于三维和四维及普通胎儿超声的问题先前已经科普过,不是说三维或者四维多么神秘,只是在二维的数据基础上用软件重建起来三维,加上时间概念就是四维。

所以,不是说三维和四维就更准确了。

先心病的筛查,目前还没有任何检查项目能百分之百的确定22科普一下:刚有人在网上咨询我,说看了一本书,说是作者建议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属于高危人群应该注射疫苗。

这个观点需要澄清和纠正一下:这个作者不是先天性心脏病专业的的大夫,其所在的医院一年也见不到几例先天性心脏病,对先天性心脏病孩子不是特别了解,其次这个作者的医学基础知识可能也需要补充一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一部分发育差,抵抗力差,体质弱,而有些疫苗是减毒活疫苗,这些孩子注射后容易出问题。

所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孩子而言,如果体质好就可以注射疫苗,如果体质差,在矫治前不建议注射疫苗23心脏杂音没变不意味着缺损没变,杂音和缺损不是一一对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