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教案
《礼尚往来》教案1
《礼尚往来》教案1《礼尚往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重要字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
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
该篇记录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二、诗意理解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三、寓意: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从礼纪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初中课文礼尚往来教案
初中课文礼尚往来教案一、教材分析《礼尚往来》是一篇关于礼仪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孔子和学生子贡的故事,传达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设计针对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和子贡的故事,认识礼仪的重要性。
(3)学会运用礼仪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结合。
(2)如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礼尚往来》,提问:“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给予解答。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和子贡的故事。
(2)教师阐述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5. 实践演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运用所学礼仪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对礼仪的认识。
7. 布置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礼记》二章礼尚往来教案长春版
《礼尚往来》
单元类别:粘土创作
课时:1课时(约45-60分钟)
年龄5-6岁
课程简介:(每当过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生日等等的节日到来时,孩子们最渴望就是收到礼物或者和好朋友们相互交换礼物、分享自己的喜悦了。
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我设计了
这次的主题,通过纸黏土的立体创作,更好地让孩子感受获得礼物的乐趣。
从而进一步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每次到了节假日,送礼是中国的传统礼仪。
幼儿对这一特点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接触。
所以设计了这个课程来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
中国文化并创作拥有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教学目标:1. 在认识纸粘土的正确使用方法上学习礼物包装的特点以及装饰方法;
3. 学会用压方形和压花纹的技巧制作礼物盒、蝴蝶结和花朵;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作品富有幼儿的个人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压出立体方形的造型和制作礼物的蝴蝶结.
工具:红色纸粘土,白色纸粘土,黄色纸粘土,蓝色纸粘土,白乳胶,湿布
器材设备
课前准备-—教师:各自礼物盒子的图片,三个方形的礼物盒并分别装不同的小礼物幼儿:湿布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小学拓展第课礼尚往来(教学设计)
小学拓展第课礼尚往来(教学设计)小学拓展第课礼尚往来教学设计引言: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懂得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为小学拓展课设计了主题为“礼尚往来”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礼仪和交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礼仪与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礼仪,如问候、致谢、道歉等。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明辨场合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主动、友善、合作等品质,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究礼仪:(1)介绍礼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礼仪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场合下应有的礼仪行为,如会议、宴会、学校、家庭等。
(3)分组活动,让学生针对不同场合设计合适的礼仪活动,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2. 提升交际能力:(1)学习表达问候的方式和规范,如问候语、握手、微笑等。
(2)模拟不同场景中的交际对话,如面试、与陌生人相处、与老师交流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评价和改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以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1)进行每日朗读练习,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口语表达和场合使用的语气。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对话,让学生有机会实践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3)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培养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练习交际和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礼仪和交际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仪以及礼仪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让他们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礼仪相关的问题。
四年级语文教案:公仪休拒,礼尚往来树校园文明形象
一、教学内容简介本课教学内容为《公仪休拒,礼尚往来树校园文明形象》。
这一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优秀的文明礼仪,教授孩子们如何尊重他人,坚持公德规范,用实践行动树立校园文明形象的重要性,并引导孩子们学会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去欣赏和分享。
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了解优秀文明礼仪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认识公共场合应遵循的基本公共行为规范;3、理解尊重、宽容、友好的人际交往方式;4、了解参与文明社会的重要意义;5、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并积极分享。
(二) 能力目标:1、学会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体会生活的美好,用行动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3、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并分享探究,提升情感和感性认知能力;4、培养学生的礼让意识和公德心理,锻炼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
(三)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通过身教和言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开课前,老师可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先了解一下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和未遵循礼仪规范所带来的影响。
2.讲授礼仪容貌举止等公共规范2.1 礼仪规范的意义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含义和它对人际关系、社会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并向学生阐述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2 公共场合行为规范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场合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公共行为规范,如“排队、注意语言、不乱扔垃圾、对老人、孩子、孕妇等特殊人群要有关爱之心”。
2.3 容貌举止等礼仪规范针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抠鼻、吃东西、挖耳朵”等形象化解说,提醒孩子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注意自己的容貌举止和言语举止,让自己通过站姿、走路、坐姿、白领等容貌举止规范的实践,变得文雅、端庄又大方。
3.讲授人际交往在讲授文明礼仪规范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友善、尊重、宽容的人际交往方式。
教授友善的交际原则,“放松自己、保持心态平和、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尊重他人、引导他人积极享受社交过程”。
学会礼尚往来教学设计
《学会礼尚往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技能:了解礼仪的发展历程或有关常识,探寻礼仪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引导学生主动传承礼仪文化。
素养发展:形成讲礼仪懂文明的好习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明白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学一学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礼记》吗?它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记载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解释: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
礼崇尚往来。
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板书课题:礼尚往来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二.说一说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卫风•木瓜》写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大雅•抑》也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教案幼儿园
礼尚往来教案幼儿园简介在幼儿园教育中,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了解礼仪,明白礼尚往来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因此,设计一份适合幼儿园的礼尚往来教案,对于幼儿园教师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教案目的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幼儿们应该能够了解礼尚往来的意义,掌握礼尚往来的基本规则,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从而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念。
教案内容第一步:教学课程导入1.边唱《大家好》边与幼儿交流。
2.引导幼儿们就“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步: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礼尚往来的道理,并掌握基本礼仪规则:1.学会祝福:发现身边的人生日,要用轻柔而悦耳的声音向他/她道一声生日快乐。
2.学会感谢:得到别人的帮助或礼物,要及时用微笑和感激的话语来表示谢意。
3.学会道歉:在犯了错误时,要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表达自己的歉意。
4.学会坦诚:在与别人相处时,不要说谎,要实事求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步: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在游戏中体验礼仪的温馨:1.游戏1:幼儿手拉手,说出对方的名字,并问好。
(注:此环节可以请家长协助)2.游戏2:幼儿相互道歉。
3.游戏3:幼儿相互祝福。
4.游戏4:教师制定情景,在模拟情景中表演正确的礼仪行为。
第四步:课程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们回忆此次课程中的乐趣和体验,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课后延伸家长应与幼儿们一起快乐地完成以下任务:1.谈论学习内容:与幼儿一起回忆本节课所讲的礼仪故事,共同制定行为规范。
2.日常实践: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行使好礼仪,与亲友之间和睦相处。
教案评估1.观察幼儿们是否能够回答“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礼仪规则。
2.观察幼儿们在活动中行为是否规范、开心,是否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教案总结培养孩子的良好礼仪习惯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此教案的实践,可以让幼儿们轻松愉快地学会社交礼仪,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念,获得更加和谐美好的成长体验。
4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2-4.礼尚往来
把学过的经典语句背诵给家长听,搜集“礼尚往来”名言制作卡片。
六、教后反思:
年级及学科
四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4.礼尚往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背诵选文,理解选文大体含义。
2.让学生积累关于“礼尚往来”的名言,感受古人以礼相交的品格。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礼尚往来”的理解,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理解选文内涵并背诵选文。
2.结合注释和温馨点击理解文章的内涵。
指名学生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解
3.引导学生背诵,并检查背诵。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礼小情意重”,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回答、补充
四、课堂反馈
谈话:在本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说说自己“礼尚往来”的经历?
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并填写评价量表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资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过传统节日时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走动探望,这就是“礼尚往来”。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古代圣贤对《礼尚往来》的教诲。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诵读《礼尚往来》
引导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礼尚往来”的理解
老师范读选文
全班齐读选文
男女生比赛读
分组比赛读
指名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加深对“礼尚往来”理解,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这几年不断地学习领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同学们已经喜欢上这门开阔视野、重温历史的课。学生的理解力有所提高,对于经典作品都能结合自身知识水平加以理解。学生的记忆水平很高,一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
《礼尚往来》教案
汇报人:
2024-01-02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礼尚往 来”的含义和起源。
让学生理解“礼尚往 来”在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和影响。
让学生掌握“礼尚往 来”在社交场合中的 运用。
能力目标
课堂管理是否得当?是否有课 堂纪律问题或学生注意力不集
中的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礼尚往来的原则
总结词
礼尚往来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有来有往、不偏不倚,遵循平等、公正、诚信、互 惠的原则。
详细描述
礼尚往来这一传统礼仪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有来有往、不偏不倚。同时, 遵循平等、公正、诚信、互惠的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稳 定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礼仪差异,加深 理解。
角色扮演
模拟不同场合的社交互动 ,让学生实际操作礼仪规 范。
案例分析
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提 出解决方案,提高实际应 用能力。
归纳小结
重点回顾
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 礼尚往来的理解。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 习礼仪规范。
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提供改进建议 。
05
作业布置
思考题
总结《礼尚往来》一课中学习的礼仪原则,思考这些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分析《礼尚往来》中提到的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思考如何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礼 仪。
探讨《礼尚往来》中提到的礼仪与文化的关系,思考礼仪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教学设计
1、知识和能力:理解经典著述中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领会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礼” 的要义及其现代意义,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国学经典选修教材的讲授,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通过诵读欣赏, 让学生领略国学经典文字的魅力, 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以批判
②关于“礼”的谚语,你知道多少? 例如:比喻礼轻但情义很重的一句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油多不坏菜”的前一句是什么?(礼多人不怪)
“怪人不知礼 ”的后一句是什么?(知礼不怪人) “让礼一寸”的后一句是什么?(得礼一尺) ③关于“礼”的名句: 不是真正的朋友, 再重的礼品也敲不开心扉。 (你还能背出另一句吗?) 四、礼的地位 从古到今, 礼,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不了解礼, 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内核, 弘扬中华文明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 礼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性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曰觐,冬见曰遇。 ⑤嘉礼。嘉礼是饮食、婚冠、宾射、燕飨( yàn xi ǎng)、脤膰( shèn f án )、贺庆之礼的总 称。嘉是善、好的意思。嘉礼是按照人心之所善者制定的礼仪,故称嘉礼。
2、到了现代社会,关于礼,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但礼还是无处不在。请大家说说你所知 道的现代社会的礼仪。 学生自由发言举例,如:见面礼、握手礼、介绍礼、颁奖礼、首映礼、受洗、抓周、开学礼、 成人礼、毕业礼、定婚礼、婚礼、纪念礼、寿礼、殡葬礼等。
广义的礼包括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以及切于民生日用的交往方式等。 《大学》里说:“君子务本”。所谓本,就是修身。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 礼就是修身的工具, 是成就君子风范的不二法门。 礼是从外部来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
《礼尚往来》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经典著述中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领会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及其现代意义,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国学经典选修教材的讲授,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通过诵读欣赏,让学生领略国学经典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积累国学经典写作素材。
④宾礼。宾礼就是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的礼仪,其名目有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⑤嘉礼。嘉礼是饮食、婚冠、宾射、燕飨(yàn xiǎng)、脤膰(shèn fán)、贺庆之礼的总称。嘉是善、好的意思。嘉礼是按照人心之所善者制定的礼仪,故称嘉礼。
2、到了现代社会,关于礼,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但礼还是无处不在。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现代社会的礼仪。
荀况在赋篇里提起一样东西,它不是丝不是帛,却纹理分明;不是太阳不是月亮,却光华耀人;活着的人凭它可以长寿,死去的人凭它可以安葬。又说城市因它而坚固,三军因它而强大无敌,按照它的要求办事大可雄霸天下,小可安邦定国,不按它的规律办事,就要遭到灭亡。这个东西具有文饰却不华丽,简单易懂又非常有条理,是为君子所敬重小人所恶弃;没有它人性就如同禽兽,有了它就端正善良。普通人有了它会更贴近圣人,它极明白简约,有条理和固定的格式。它是什么呢?
③军礼。包括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五种。大师之礼,是制天子亲自出征的礼仪。大均之礼应征的士兵必须自备车马、盔甲等,意在平摊军赋,使民众负担均衡。大田之礼古代诸侯都亲自参加四时田猎,分别称为春蒐(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故称大田之礼。大役之礼,是为了营造宫邑、堤防等而役使民众。大封之礼,指诸侯征战之后,要确认原有的疆界,聚集失散的居民,封土植树,故称大封之礼。
礼尚往来课件
▪ 人们在创造优美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 人际环境。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和进取。同时, 还应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欣赏和发展自己, 从中享受无尽的乐趣。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 让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 活动,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 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 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 的基本要求。当然,衣着打
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 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 ▪ (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
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 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
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 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 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 其反。
▪ 由来有以下几个观点 ▪ 一:礼仪起源于祭祀
▪ 二: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 三: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 1.礼貌待人 :
▪
▪ (一): 与人为善 ▪ (二):礼尚往来
▪ 2.容仪有整:
▪ (一):衣着容貌 ▪ (二):行为举止 ▪ (三):言语辞令
▪ 政务礼仪 ▪ 商务礼仪 ▪ 涉外礼仪
▪ 社交礼仪 ▪ 服务礼仪 ▪ 个人礼仪
返回
▪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 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
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
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
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
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
的能社使会 人交 与往 人活 在动交变往得中有更序具,有有亲章和可力循。,同时也
小学拓展第二单元经典驿站礼尚往来(教案)
小学拓展第二单元经典驿站礼尚往来(教案)【教案】小学拓展第二单元经典驿站礼尚往来一、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经典驿站活动,培养礼仪意识和交流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如扇子、发髻、红巾等。
3. 学生手册:包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简介和相关角色介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经典文学作品,并让学生简单描述其中一个角色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2. 创设环境在教室中设置驿站场景,包括客栈、邮筒、邮票等道具。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经典文学作品角色,并穿上相应的服装和道具。
3. 活动一:驿站寄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经典文学作品的角色。
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位学生准备一封信,内容可以是对其他角色的问候或祝福。
学生写好信后,放入邮筒中,并等待其他小组的回信。
4. 活动二:回信传递每个小组成员将从邮筒中取出一封信,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找到对应的小组,并将信交给该小组的一位成员。
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用适当的语言回信,并附上一份小礼物或手工制作的贺卡。
5. 活动三:角色互动让学生根据信件内容和角色特点进行口头交流和互动。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模仿角色的语气和表情,让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6. 活动四: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选出一对学生来进行展示,让他们在全班面前表演角色互动的情景,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问。
同时,教师也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表演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的礼仪意识和交流能力,记录他们的表现情况和互动程度。
2.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观察学生在交流中引用的文学作品内容、角色特点以及对作品的态度和理解。
五、课后延伸:1. 继续鼓励学生外出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2024-2025学年小学礼尚往来友谊万岁班会教学设计
4.请用三个行动步骤来指导如何建立友谊。
答案:倾听他人,尊重他人,表达自己。
5支持,解决冲突。
拓展资源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友谊的重要性,掌握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技巧。同时,通过实际的阅读、观看和应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和运用这些拓展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了解学生对友谊重要性和建立维护友谊技巧的掌握情况。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根据以上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友谊素养。
反思改进措施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友谊的重要性。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掌握维护友谊的技巧:学生在面对友谊中的冲突和问题时,可能难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及在环境变化和个人成长中保持友谊的稳定性。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技巧。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友谊素养。
具体而言,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
1.理解友谊的价值,学会珍视和他人建立的友谊关系。
2.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3.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学会与他人建立健康、稳定的情感联系,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礼记教案
通过文本细读与讨论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理解和把握“礼尚往来”“教学相长”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理解礼尚往来和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主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朗读课文,落实预习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时候,教师到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教训。”根据《教学相长》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陶先生的话是对“教学相长”得有力佐证。作为教育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教育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3.教学想长主要讨论了什么道理?作者怎么论述的?
第一段讲礼尚往来的起源具体要求进而谈及礼的重要性第二段讲理的规则意义与价值
第周节
第课时
课型:新课
课题
《礼记》二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贵”“务”“尚”“虽”“淫”“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理解句式“其……乎”。
2.熟读成诵,背诵《礼记》二章。
3.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明确:见教参问题探究1。
3.“体感知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礼尚往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研讨
1.研读《教学相长》,概括大意。
明确:意义段倡言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段探讨了教育与学习的辩证关系。作为教育问题两个不可霍缺的方面,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找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礼尚往来课程设计
礼尚往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礼尚往来”这一概念,使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中,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为让学生了解“礼尚往来”的定义、历史背景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为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礼仪、礼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人格特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礼尚往来”的定义与内涵、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
具体到教材,我们将从第一章“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开始,详细讲解礼仪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后续章节将逐一介绍各种礼仪、礼节,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历史背景;讨论法,用于讨论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礼仪;实验法,通过模拟社交场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习礼仪。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多种教学资源。
教材自然是核心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知识。
参考书将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多媒体资料则可用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则是实现实验教学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准备相应的设备,以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礼仪。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占总成绩的30%,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以及课堂表现。
作业将占总成绩的20%,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试将占总成绩的50%,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我们将选择合适的考试形式,如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设计,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单元经典驿站4礼尚往来(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传统文化四年级
第二单元尚仪习礼经典驿站4礼尚往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礼”尚往来及失礼的表现。
2、让学生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礼”尚往来及失礼的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回忆上课所学知识、明白的道理。
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礼记。
曲礼上》。
(1)、学生自读《礼记。
曲礼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这里讲了“礼”崇尚什么?怎样才算是失礼?(3)、“礼”崇尚什么?怎样才算是失礼?你能说一说吗?生1:“礼”崇尚有来有往。
生2:施惠他人,他人而不来报答算是失礼。
生3:他人施惠于你,而你不回报也算是失礼。
2、学习理解《诗经。
大雅。
抑》。
(1)、学生自读《诗经。
大雅。
抑》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生:礼尚往来。
(3)、:这里的“桃”和“李”个代表什么?生1:东西或礼物。
生2:一种态度。
3、温馨点击。
(1)教师介绍古代重视礼尚往来的实例和谚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1)让我们搜集一些关于“礼尚往来”的名言,并制成精美的读书卡片吧!(2)在小组中讨论,与同学交往中,应如何看待“礼尚往来”5、成长阶梯(1)师:在满意的项目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项目有:背诵两段选文,并说说意思;制成精美的读书卡片;参以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2)学生自己画。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
精准训练三 古诗词鉴赏 群诗通练二 礼尚往来——酬答组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
群诗通练二礼尚往来——酬答组诗主题微语中国是礼仪之邦。
重视人际伦理间的情谊,讲究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礼貌,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古代社会普遍的文化心理。
“不知礼,无以立”,孔子的这句话,特别强调了“礼”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极大。
酬答诗,顾名思义,用于送往迎来、表现士人交情过从的应酬诗。
这类诗一般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答对象的所赠之物表示感谢,或对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唐]薛逢[注]旅馆再经秋,心烦懒上楼。
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骨肉凭书问,乡关托梦游。
所嗟山郡酒,倾尽只添忧。
注薛逢:唐代诗人,曾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
因恃才傲物,言论激切,屡次冒犯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
1.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类似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题中牛秀才的“登楼”和一、二句中诗人的“____________”构成对比。
答案酬和懒上楼2.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忧”的?试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直抒胸臆,第二句和第八句直接陈说“心烦”“添忧”,点明“忧”的情感。
②抒发议论,将“年光”比作白驹过隙,表达年华易逝、人事变迁的苦闷。
③直接叙事,面对亲人的来信问讯,诗人只能依托梦境返回故乡,表达离乡的苦痛和思乡而不得回的无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宋]黄庭坚县楼三十六峰②寒,王粲③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④。
注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上所作。
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做官。
②县楼:登封的城楼。
三十六峰:在登封少室山,山上有三十六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尚往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本文重要字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品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
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
该篇记录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二、诗意理解
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三、寓意: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从礼纪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四、礼教育:
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
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
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1、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
(1)学会微笑,
(2)基本的礼貌用语,
(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
(1)个人的发型
(2)个人的着装。
2、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校园礼仪包括:
(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
(2)师生间礼仪
(3)同学间礼仪和
(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五、拓展: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六、作业:
写一篇关于礼仪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