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拿来主义》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分析学习提示:这篇文章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直接予以批驳,确立自己的观点。
阅读时,梳理和把握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证明观点,阐述自己的主张。
找出文中比喻论证的例子,分析作者是怎样有效地进行论证的,体会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和概念,如“拿来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挑选”,“运用脑髓”,“占有”,“挑选”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了解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待外来文化的策略,提高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提出的“拿來主义”主张,能够独立思考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论证逻辑。
2.分析鲁迅如何用比喻和例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讨论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在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课时:4课时(讲解2课时,讨论和总结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讲解)1.导入新课: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贡献,引入《拿来主义》的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获取文章主要信息和观点。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逻辑,特别注意比喻的使用和论述的严密性。
4.讲解重点词汇和概念。
5.小结:强调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应用价值。
第2课时(讲解)1.深读课文:再次阅读课文,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3.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推荐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4.小结:梳理拿来主义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第3课时(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涉及文化借鉴与输出的实际案例。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o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炼主旨及作者观点的能力。
o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o运用对比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探讨“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o引导学生将“拿来主义”的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o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分析文本,提炼主旨及作者观点。
•难点:将“拿来主义”的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辨析“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呢?是闭关锁国、拒绝接受,还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探讨如何在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
”2. 背景介绍•教师讲解:《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主要批判了当时中国文坛上的“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提出了“拿来主义”的文化主张。
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论证,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 文章诵读与感知•教师示范朗读: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文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学生朗读:学生分段朗读文章,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变化,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和论证逻辑。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构。
4. 文章内容分析•逐段分析:o第一段: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并指出这种主义的弊端在于“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是一篇讲述“拿来主义”思想的文章。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拿来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一:“拿来主义”的概念何为“拿来主义”?这就要从“懒汉”的故事说起。
故事讲述一个懒汉,他总是拖延工作,不想自己做事,而是天天跟随别人要饭。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干活儿,他回答:“既然有别人已经为我搞定了,我何必做重复的工作呢?”这便是“拿来主义”的典型表现。
二:“拿来主义”的对错这种价值观对于工作的影响是消极的。
我们做事不能依赖别人,更应该做到勤奋努力,自力更生。
那么,“拿来主义”有什么好处呢?“拿来主义”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吸收各种优秀的经验,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完成自己的目标。
三:“拿来主义”的时代背景“拿来主义”作为一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也是高中必修四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中的原因。
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时期,“拿来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特别是在中国的科技领域,人们开始关注世界上其他先进技术,希望通过吸收这些“西方经验”,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四:“拿来主义”的启示“拿来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应该学会吸收优秀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并不断地从其他国家、其他领域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拿来"必须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勤奋努力、创新求变、以及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竞争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五:引领趋势、勇攀高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成为僵硬的机器人,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精神、以及对人生的一份真切的感悟。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拿来主义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
人教版拿来主义教案3篇
人教版拿来主义教案3篇拿来主义教案Y一一、教学目标:1、领会*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理清*的论证思路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mdash;mdash;7段。
一、激趣导入: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势不可挡。
于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专门著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杂文mdash;mdash;《拿来主义》。
二、合作、探究排除法解题思路:或A或B或C或D非A非B非C所以D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mdash;mdash;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从论证手法的角度看,属于因果论证。
《拿来主义》这篇*就反复使用了这种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1.我们先看课文的1mdash;mdash;7段。
作者在几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几种做法。
快速阅读,把作者提到的几种做法一一找出来。
明确:A、闭关主义B、送去主义C、听凭送来D、“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2:那么,作者选择的是哪一种做法呢?明确:作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1)“闭关主义”是怎么做的?(2)“闭关主义”是否行得通呢?为什么?明确:(1)闭关主义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也就是彼此不交流。
(2)闭关主义”行不通。
因为“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钉子”。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如何“拿来”。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计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生: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
新整理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爱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一篇: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学习课文1――7段教学步骤: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或A或B或C或D非A非B非C所以D问题1:如果一个题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听凭送来④自己来拿。
问题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问题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依据吗?明确:。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问题4: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5: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明确:送来的先英国的,德国的废枪炮,后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题6: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问题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自己来拿问题8: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相关推荐《拿来主义》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1、放录音“拿来主义”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拿来主义教案8篇
拿来主义教案8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教学难点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二、背景介绍: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主张“全盘否定”;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三、课文字词:自诩(xǔ) 残羹(gēng) 冷炙(zhì)冠冕(guān miǎn)堂皇骨髓(suǐ)吝啬(lìn sè) 蹩(bié) 孱头(càn)礼尚往来:崇尚,重视.自诩:自我夸耀.譬如(pì):比如。
四、速读文本,围绕题目“拿来主义”,思考:1、什么是“拿来主义”?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他占有,挑选。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越来越传承“拿来主义”,这也逐渐成为教育的理念之一。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拿来能力,让他们从各种资源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创新并应用到实践生活中。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拿来能力呢?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的语文课程中,以《山海经》为核心教材,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教学设计,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拿来能力。
一、启发学生:曾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充分激发学生“拿来”的欲望。
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引人入胜的赛车比赛视频,然后让他们从中找到一些定位清晰、动作熟练的车手,作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拿来欲望。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需要以《山海经》的内容为模板,完善一个虚构的神话故事情节,该如何取材、借鉴?二、探究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拿来”和“抄袭”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判断好的借鉴和不好的抄袭。
《山海经》的不少神话是从各个文化、民族中吸收了其优秀的元素并进行融合,这样的融合是有利于表达和发展民族文化的。
但同时,如果借鉴过多,在取材、创作和成果的公正性等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正确拿来态度,就需要让他们先进行探讨,然后帮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专业中关于“抄袭”问题的一些概念与规则。
三、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如何拿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借鉴和融合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来体会和掌握如何取材、提练和融合,如演出一期场景、创作一幅画、写一篇神话(都可以结合山海经的内容来完成),并为这些创作作品进行互评和点评,让学生通过反思和分享的方式,更好地明确自己在“拿来”过程中的优势和盲点。
四、实用性应用:让学生把学到的“拿来”能力,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价值。
可以在外出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中,让学生以《山海经》为背景,与星空摄影师合作,创作一些表现山海经的户外摄影作品,实际开展一次山海经的“寻宝之旅”,寻找和发现与山海经有关的文化遗产,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已学内容,与同伴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职高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提炼文章主旨。
学习本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提炼议论文的主旨。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方面的一篇杂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和一些人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外国文化的基本原理、正确态度和方法,指出了“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
鲁迅先生对外国文化的见解,时至今日,仍然放射着思想的光辉,值得我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A.把握文章思路、结构和观点;B.揣摩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C.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B.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训练学生概括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A.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B.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着重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4.教具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采用“疑问教学法”,即激疑──质疑──析疑──释疑,以培养学生积极质疑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与教师“疑问教学法”相适应,学生采用“疑问学习法”(即生疑──质疑──析疑──释疑)进行学习。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问题的理解。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掌握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协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来源。
2.理解“拿来主义”的优缺点,能够客观、评价该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3.运用“拿来主义”思想,审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来源。
2.掌握“拿来主义”思想的优缺点。
3.尝试运用“拿来主义”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1.能否全面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来源,并运用到现实问题中去。
2.能否深刻地理解“拿来主义”的优缺点,对该思想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是“拿来主义”,并通过引入一个现实例子,如“买房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拎包入住’,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装修等麻烦”,来引发学生思考。
2.请学生讨论一下,这样的做法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坏处?二、阅读文本(10分钟)1.将《拿来主义》课文中的第一部分(第1-2段)分发给学生们,请学生们静读,并思考:“拿来主义”是什么意思?它从哪里来?2.完成问题:根据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简单回答下列问题:(1)“拿来主义”的来源是什么?(2)拿来主义认为借鉴既不可避免,也是有益的。
你认为为什么呢?三、理解文章(10分钟)1.将《拿来主义》课文中的第二部分(第3-5段)分发给学生们。
请学生仔细阅读,什么是“拿来主义”?它的独到之处在哪里?2.完成问题:(1)“拿来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有所取舍,对所选取的‘东西’加以改造和发展,赋予自己的新的特征和风格……”如果你是某品牌的设计师,你如何发挥创意,创造出和其他品牌有区别的设计?四、核心思考(20分钟)1.将《拿来主义》课文中的第三部分(第6-8段)分发给学生们,让他们把文中的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想想有哪些适用的场景。
2.通过小组合作,在以下问题上开展讨论:(1)你觉得哪些行业适用拿来主义?(2)“拿来主义”的优缺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创作思想?(3)如何运用“拿来主义”思想,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4)如果你是一名产品设计师,请设计一款运用拿来主义的产品并给出理由。
拿来主义语文教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语文教案优秀5篇拿来主义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及各比喻的含义。
德育渗透:我们青少年怎样去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日流”“韩潮”的不断浸入,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面对。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比较疑问探讨讨论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调查;爱看韩剧的人有多少爱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有多少你们家使用的电器都是什么牌子二、面对这种“日流”“韩潮”的袭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之星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拿来。
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们来看《拿来主义》余下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三、掌握文章的思路〈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二〉⑤—⑨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三〉⑩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研读课文、1、第5段中那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摩登”:时髦,将一味“送去”说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其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5段结尾说到:“‘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请问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理解?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要有选择,自己拿。
3、前四段内容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它们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区别(从特点、实质、利弊方面比较)?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特点不送不拿主动送去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实质惧外排外媚外求荣自欺欺人爱国和平交往利弊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文化堕落主权丧失贻害子孙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称为新文艺4、文章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5、第9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教材分析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杂文。
因为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属于议论文范畴,所以学习本文我们可以用论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鲁迅的杂文具有“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所以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另一方面,学习鲁迅的杂文最重要的是体会其中的思想,故学习本文可以重点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三大要素已经有所掌握,也初步开始学习写议论文,对本文基本的观点和论证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对论证方法的把握还只停留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需借助课文稍加讲解。
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
对中学生而言,向来谈鲁迅色变,对鲁迅文章尤
其是杂文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多加分析讲解、引导。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思路、结构和观点;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3.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深刻内涵,学会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
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
3.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提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初步了解其思想。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④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其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三、关于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现代汉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
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四、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五、文本研读
小组合作讨论。
找出作者在本文中提到了几个“主义”?分析概括,这些“主义”的表现、后果、本质分别是什么?作者对此的态
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拿来主义
讨论之后派代表回答。
(并且体会相关内容的语言特点)
答案预设:1.“闭关主义”
•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送去主义”
•实质——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送古董、古画、新画、梅兰芳等)
•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补充分析,第三段的类比手法:(概念: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
尼采:中国:
自诩是太阳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了疯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这一段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3.“送来主义”
•实质——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
•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相关问题:①“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
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
货’的各种小东西。
”
②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作者否定送去主义
4.总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5.分析“拿来主义”
由以上分析可知一至七段在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先否定一些不可取的做法,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所以,我们要“拿来”。
补充分析:本文“先破后立”的方式。
写议论文时,可以批驳观点,叫“破”;也可以阐述观点,叫“立”。
问题:本文是如何论证“拿来”的观点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比喻论证,体会本部分写作特色)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中提出了哪几种?
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
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分析:“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明确:“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3)作者如何论证该怎样占有、挑选?分析相关内容。
明确: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此外,作者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里”状写所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用“背着……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
用“像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有。
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
所有这些,都将如何挑选讲得浅显易懂。
(4)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
6、阅读第10段,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分小组,每一小组分别给一句话设置一个问题。
答案预设:五个问题分别是
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④拿来主义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⑤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六、讨论探究
现今,我国存在很多从国外“拿来”的现象,例如:《中国好声音》版权来自于荷兰;《奔跑吧,兄弟》版权来自于韩国等。
据统计,电视台播放的大量娱乐节目都来自于国外。
对此,许多国人质疑,难道中国连娱乐都不会了吗?
《中国达人秀》是迄今为止国内购买海外模式制作的众多电视节目中较为成功的个案。
节目通过给予普通人表演的机会,体现对每一个平凡梦想的尊重和鼓励。
这种节目联通了世界各国,中外达人在同一个舞台交流互动,促进了中外交流。
对以上情况,你有什么看法?
七、作业:
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