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教材分析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杂文。因为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属于议论文范畴,所以学习本文我们可以用论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鲁迅的杂文具有“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所以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另一方面,学习鲁迅的杂文最重要的是体会其中的思想,故学习本文可以重点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三大要素已经有所掌握,也初步开始学习写议论文,对本文基本的观点和论证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对论证方法的把握还只停留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需借助课文稍加讲解。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对中学生而言,向来谈鲁迅色变,对鲁迅文章尤

其是杂文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多加分析讲解、引导。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思路、结构和观点;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3.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深刻内涵,学会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

3.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提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初步了解其思想。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④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其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三、关于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现代汉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

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四、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五、文本研读

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作者在本文中提到了几个“主义”?分析概括,这些“主义”的表现、后果、本质分别是什么?作者对此的态

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拿来主义

讨论之后派代表回答。(并且体会相关内容的语言特点)

答案预设:1.“闭关主义”

•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送去主义”

•实质——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送古董、古画、新画、梅兰芳等)

•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补充分析,第三段的类比手法:(概念: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尼采:中国:

自诩是太阳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了疯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这一段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否定送去主义

3.“送来主义”

•实质——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

•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相关问题:①“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

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

货’的各种小东西。”

②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作者否定送去主义

4.总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