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篇一」游戏意图: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到孩子的幼儿园,和孩子还有老师一起玩亲子游戏,对于孩子来讲,不仅充满了欢乐,而且,还能真正增进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游戏准备:啤酒瓶、乒乓球、弹弓、护栏。
游戏过程:1.将准备好的啤酒瓶均匀地排列在一起。
2.每个啤酒瓶的瓶口上摆放一个乒乓球。
3.将准备好的护栏围住摆好的酒瓶。
4.将家长和自己的孩子编成小组,并且,给以编号。
5.每个编号分得一个弹弓和5个担球。
6.按照编号,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到护栏面前,由家长护住孩子,孩子举起弹弓射击乒乓球。
7.如果球被打掉,那么,得一分,如果未打到的话,不得分。
8.每个编号5次机会,最后统计分数。
9.获胜者继续比赛,最后得出前三名。
温馨提示:在这个游戏中,孩子和家长合作,能锻炼自己的射击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篇二」活动目标: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3、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乒乓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乒乓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乒乓球》(精选8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乒乓球》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能够想出把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各种方法。
2、让幼儿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每人两个纸盘,一个乒乓球。
2、每组一份材料:吸管、铅笔、镜子、硬纸板、勺子。
3、磁带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1、(出示乒乓球)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你都是怎样玩的?(幼儿自由回答,打、拍、滚、扔)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乒乓球,还有2个盘子,老师要请小朋友想想办法不用任何工具把这个盘子里的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空盘子里。
(幼儿想想、说说)二、探索不借助任何工具移动乒乓球的方法1、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试刚才想的办法行不行,也可以试试别人说的办法(幼儿进行操作)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刚才用了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请幼儿演示小结:刚才小朋友没有用任何工具,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用手拿、嘴巴咬、手指夹、嘴巴吹、鼻子推)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里,你们真棒,自己给自己鼓励一下。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探索不用手碰乒乓球,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多种方法1、小朋友这么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不用手碰球,用一些工具怎样将它移动到空盘子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自己动手试试,看看用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里,看谁的办法多。
(幼儿操作)2、提问个别幼儿,你刚才用的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的?(幼儿演示并说出)其他的小朋友也来试试,看看行不行?(全体幼儿操作)3、师:小朋友刚才都用了哪几种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吸管、铅笔、筷子、勺子、硬纸片)它们能不能移动乒乓球呢?,你觉得这几种工具中,用哪种工具最容易把球移动?为什么?用哪种工具最难,最慢?为什么?(幼儿自由说)总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用许多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方法,还学会了不用任何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办法,小朋友真棒!4、那小朋友再想想,除了刚才用的那几种工具盒办法外,还有哪种工具可以移动乒乓球?(幼儿说说),小朋友回家可以找找,试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乒乓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乒乓球》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学问,能够正确持球姿势、击球及搭配步伐。
2.通过活动能够加强幼儿的动作协调性,提高反应本领和身体协调本领,并有助于幼儿明白运动之美有何作用。
二、教学内容:1.乒乓球的基本学问(球拍、球、球桌、技巧)2.球拍持法、击球动作及步伐搭配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min)通过简单的问答,让幼儿了解乒乓球的起源、基本设备和玩法。
2.示范教学(15min)老师引领幼儿学习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及击球技巧。
(如拍球、切球、小步移动等)3.分组活动(25min)让幼儿分组练习基本技巧,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磨合,加深对规定的了解。
4.交流反思(5min)老师和幼儿交流乒乓球的感受,并让幼儿共享和总结本身的体验5.延长活动(10min)延长幼儿对乒乓球的喜好,扩展认得,加强动手本领。
如:制作纸板球拍,比赛等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把握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加强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协调本领。
难点:使幼儿把握击球动作及步伐搭配。
五、教学评估:通过察看幼儿在活动中把握的技能,支持他们的思想和自我确定。
六、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的幼儿通常处于兴奋状态,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很难保持安静,因此本节课在学问的讲解方面需要做得简单些。
在教学中,应以示范为主,通过让老师示范和察看差异的方式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本领也得到了加强。
在延长活动中,幼儿将丰富他们的学问,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本领。
在将来的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喜好点,以免挥霍课堂时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不会下落的乒乓球(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会下落的乒乓球(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会下落的乒乓球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运动会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吸烟的危害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换牙啦四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会下落的乒乓球一设计意图: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猜一猜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试一试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起来2、感知离心现象●猜一猜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试一试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实验的体会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练一练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 想一想,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活动延伸: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主动参与实验探索,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乒乓球游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
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
”“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
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
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
(幼儿猜测记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
”“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乒乓球教案(通用18篇)

乒乓球教案(通用18篇)乒乓球教案篇1活动目标: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物质材料准备:1、人手一个乒乓球和几张纸。
2、各种瓶盖、纸杯纸盒、橡皮泥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导入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2.幼儿将球放在桌子上玩,师巡视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过渡:乒乓球说它有个愿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稳了,不想再滚来滚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张纸,小朋友们能帮助它实现这个愿望吗?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五、再次分组活动:探索其他材料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球实现了它的愿望,它真高兴,想再请你们帮助它一次,你们愿意吗?2、师提出问题: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再让小球站稳来,行吗?你们试一试吧。
3、幼儿分组尝试。
六、结束:我们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帮助老师把东西收一收吧。
活动反思: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
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乒乓球教案篇2游戏材料:乒乓球、桌子、积木。
游戏玩法:桌了两端设置网兜,积木在桌子两侧围边,桌子正中间画一横线,球放线上,幼儿两人一组(大带小)蹲在桌子两端,一方幼儿合作将球吹进对方网兜内,先进球者胜。
游戏规则:合作吹球过程中,手不可以帮忙;对方的球过了中线才可以将球再次吹回给对方。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含反思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如弹性、轻巧等。
2. 通过乒乓球游戏,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4.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乒乓球的基本特性介绍2. 乒乓球游戏规则讲解3. 乒乓球游戏实践4. 团队合作游戏5. 游戏总结与反思三、教学准备:1. 乒乓球若干个2. 乒乓球拍若干个3. 游戏场地准备4. 安全防护用品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提高注意力。
2. 乒乓球基本特性介绍:向幼儿介绍乒乓球的名称、颜色、大小、重量等基本特征,并讲解乒乓球的弹性、轻巧等特性。
3. 乒乓球游戏规则讲解:讲解乒乓球游戏的规则,如如何使用乒乓球拍、如何发球、如何接球等,确保幼儿清楚游戏规则。
4. 乒乓球游戏实践:分组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5. 团队合作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双打比赛、接力比赛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6. 游戏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教师总结幼儿的表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引导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乒乓球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游戏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4. 结合幼儿的分享和总结,评价幼儿对乒乓球游戏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乒乓球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在团队合作游戏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但合作意识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游戏总结与反思环节,部分幼儿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但部分幼儿较为内向,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巧取乒乓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巧取乒乓球》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简单的机械原理来解决问题;2. 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改进;3. 能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4.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注意实验安全;5.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课件、乒乓球、餐盘、小锤子、小柿子、小汽车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或趣味游戏引起幼儿注意,例如:老师手持小锤子给幼儿进行音乐表演,幼儿们可以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并发出相应的声响。
2. 提出问题:老师拿出一个乒乓球来,问幼儿们如何将乒乓球放在餐盘之上,让乒乓球不掉落?3. 合作探究:幼儿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进行探究试验。
首先,让幼儿们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让幼儿说出方案缺陷或不足之处;然后,让幼儿们对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再次进行实验;最后,让幼儿们展示实验成果。
4. 实验过程:(1)方案1:用两只手托住餐盘,并且让乒乓球放在餐盘中央。
反思:幼儿用手托住餐盘,不仅不方便,而且非常容易错手,从而让乒乓球滚落下地。
(2)方案2:让乒乓球卡在餐盘的边缘,不让它掉落。
反思:虽然乒乓球没有掉下来,但是这种方法非常不稳定,乒乓球很容易失去平衡而落下。
(3)方案3:将乒乓球放在餐盘的向心处,并让小汽车以适当的速度在餐盘上作圆周运动,利用离心力保持乒乓球平衡。
反思:通过改进,幼儿们找到了比较稳定的解决方案,并正确地描述了离心力的含义及作用。
5. 结束环节:老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幼儿们的表现,并强调实验时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幼儿们的学习热情,让幼儿们通过探究实验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从中了解了简单的机械原理及相应的科学知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幼儿在探究实验环节中缺乏耐心,容易心急并失去探究的乐趣,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幼儿们通过多次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培养探究的好奇心及耐心。
幼儿园不会掉落的乒乓球教案

幼儿园不会掉落的乒乓球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不会掉落的乒乓球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乒乓球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4.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正确握拍和站姿。
2. 学习乒乓球的基本击球技巧。
3. 学习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1. 乒乓球拍和乒乓球。
2. 平整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3. 简单的障碍物,如小圆桶或小篮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乒乓球和拍子,向幼儿介绍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活动一:正确握拍和站姿的练习1. 向幼儿示范正确的握拍方式和站姿。
2. 让幼儿跟随示范,自己握拍并站好姿势。
3. 强调握拍要轻松,站姿要稳定。
活动二:基本击球技巧的练习1. 向幼儿示范正手推球和反手推球的技巧。
2. 让幼儿分别练习正手推球和反手推球,注意控制力度和方向。
3. 强调眼睛要盯着乒乓球,手要配合击球动作。
活动三:团队合作游戏1. 将幼儿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站在对角线上。
2. 在场地中间放置障碍物,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将乒乓球打过障碍物,传给下一个队员。
3. 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鼓励,完成任务后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更快。
活动四:自由游戏和练习1. 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自由击球练习,可以在小组内互相练习,也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2. 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总结活动: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总结乒乓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强调乒乓球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运动,鼓励幼儿继续练习和提高。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参加乒乓球俱乐部或课外活动,继续发展乒乓球技能。
2. 鼓励幼儿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乒乓球,增进亲子或友谊关系。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观察幼儿的握拍方式、站姿和击球技巧是否正确。
3.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乒乓球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乒乓球不会下落的秘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乒乓球不会下落的秘密。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解释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乒乓球、透明杯子、吸管、透明胶带。
2. 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每个孩子有一张桌子和一个座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乒乓球,引发幼儿对乒乓球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乒乓球的特点吗?它为什么会下落呢?”2. 探索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放在透明杯子上,用吸管吸住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
(2)邀请几个孩子上台尝试实验,并引导他们观察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即大气压的作用。
(2)孩子们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巩固练习:(1)教师给出一些有关乒乓球的问题,让孩子们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2)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让乒乓球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不会下落。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其他让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实验,并记录下来。
2. 延伸: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乒乓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乒乓球运动、乒乓球玩具等。
六、教学策略:1. 实验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乒乓球,引导幼儿观察乒乓球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乒乓球下落的思考。
2. 探索实验:教师演示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并邀请幼儿上台尝试。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课时:1课时年龄段:5-6岁教学目标:1. 了解乒乓球的特性,探索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乒乓球一个2. 玻璃杯一个3. 铅笔一支4. 橡皮泥适量5. 实验操作卡片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5分钟)1. 出示乒乓球,引导幼儿观察乒乓球的外观特征,引发幼儿对乒乓球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乒乓球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索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5分钟)1. 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将乒乓球放入玻璃杯中,观察乒乓球是否会下落。
2. 引导幼儿发现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即乒乓球的浮力。
3. 讲解乒乓球的浮力原理,让幼儿理解乒乓球在水中不下落的原因。
三、动手操作(5分钟)1. 发放实验材料,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操作卡片上的步骤,将乒乓球放入玻璃杯中。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让幼儿感受到实验的成功与乐趣。
四、延伸活动(5分钟)1. 邀请幼儿自由探索乒乓球的其他特性,如弹跳力、旋转等。
2. 组织幼儿进行乒乓球比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明白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
2.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乒乓球特性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搜集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的作品,分析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0分钟)活动名称:乒乓球的神奇之旅活动目标:1. 了解乒乓球的材质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1. 乒乓球若干个2. 彩纸、彩笔、剪刀等手工材料3. 实验操作卡片活动过程:1. 邀请幼儿观察乒乓球的外观特征,了解乒乓球的材质。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乒乓球的特性:轻、圆、弹跳。
2. 空气的力量:气流对物体的影响。
3. 实验操作:观察乒乓球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1. 乒乓球一个。
2. 实验器材:吹风机、纸箱、透明胶带、细线。
3.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出示乒乓球,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乒乓球的特性。
2. 实验一:吹风机实验。
将乒乓球放在吹风机出风口,观察乒乓球的运动。
3. 实验二:纸箱实验。
将乒乓球放在纸箱上,用吹风机吹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
4. 实验三:悬挂实验。
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起来,用吹风机吹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否说出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
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3. 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六、教学扩展:1. 邀请幼儿分享家里的类似现象,如吹气球、吹纸片等。
2.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代替乒乓球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拍照记录并简要描述。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发现。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的参与度等。
2. 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九、课程延伸:1. 开展“空气力量”主题的科学活动,如:吹乒乓球比赛、空气的力量实验等。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十、教学资源:1. 科学实验器材:乒乓球、吹风机、纸箱、透明胶带、细线等。
2. 教学PPT。
3. 实验报告模板。
4. 家庭作业指导材料。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以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 了解乒乓球的特性,探索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1. 乒乓球的特性2. 实验:乒乓球不会下落的秘密3. 科学小知识:空气的力量第三章:教学准备1. 乒乓球若干个2. 透明杯子若干个3. 吸管若干根4. 实验记录表第四章: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乒乓球,提问乒乓球的特性。
2. 实验一:让乒乓球悬空,观察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
3. 实验二:用吸管吹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浮力。
4. 实验三:比较不同高度吹乒乓球的效果,探讨空气的力量。
5. 总结:讲解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引导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
第五章: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是否能发现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
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小游戏:吹乒乓球比赛,锻炼幼儿的吹气技巧。
2. 创意制作:用乒乓球制作有趣的玩具或装饰品。
3.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乒乓球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进度,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4.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相互帮助、交流。
第八章: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第九章:家长沟通与指导1. 向家长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 指导家长如何在家进行乒乓球实验,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3. 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乒乓球

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乒乓球在大班科学课堂中,教师们经常尝试各种新奇的实验来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名为“悬浮的乒乓球”。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可以学习有关空气压力和重力的概念,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所需材料:1. 空心的乒乓球2. 一根细而长的吸管3. 汽水瓶或是其他塑料瓶4. 色彩鲜艳的水彩笔步骤一:准备乒乓球和吸管首先,教师需要准备一颗空心的乒乓球和一根细而长的吸管。
可以在实验前一天将乒乓球放在室温下,这样空气可以进入乒乓球内部。
让孩子们观察乒乓球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乒乓球内部有什么东西,并猜测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空中。
步骤二:制作吸管器教师可以将细长的吸管固定在塑料瓶的塞子上。
然后,可以用色彩鲜艳的水彩笔将吸管盖子进行涂色,这样可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步骤三:进行实验将乒乓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围绕乒乓球进行观察。
请他们描述乒乓球的形状和颜色,并让他们猜测乒乓球会不会飞起来。
然后,教师将吸管小心地插入乒乓球的一个小孔中。
接下来,教师可以示范给幼儿看:用吸管吹气,同时注意观察乒乓球。
结果与解释当教师吹气进入乒乓球时,幼儿们会看到乒乓球开始悬浮在空中。
这是因为教师通过吹气,增加了乒乓球内的空气。
空气的进入会增加乒乓球内部的压力。
而乒乓球外的环境压力则较小。
因此,乒乓球会受到外部气压的推力,从而产生了向上的浮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乒乓球能够悬浮在空中。
进一步探究一旦幼儿们理解了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有关空气压力和重力的其他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乒乓球悬浮的时间是否会受到吹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影响?2. 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物体代替乒乓球?3. 是否可以改变吹气的方向以及吹气的位置,从而改变乒乓球的悬浮情况?通过这些问题,幼儿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的奥秘,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个实验与幼儿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大班科学教案的乒乓球

大班科学教案的乒乓球一、引言乒乓球是一项受到普遍关注的全民健身运动,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引入乒乓球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本文通过介绍大班科学教案的乒乓球活动设计和实施步骤,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身心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 学习乒乓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乒乓球拍、乒乓球;2. 学生体育服装和鞋子;3. 教学场地,如体育馆或室外场地;4. 学生座位和观众席。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乒乓球的起源和发展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乒乓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他们对乒乓球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了解到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是一项室内的球类运动,后来传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发展。
2. 学生体验乒乓球的基本击球技巧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乒乓球的基本击球技巧,如正手横拍、反手横拍等。
老师可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并在实践中多次练习。
可以适当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两两搭档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3. 学生体验乒乓球比赛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际的乒乓球比赛。
可以设置比赛规则,如先达到一定分数或先击败对手一定次数者为胜利。
在比赛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4. 学生观看专业乒乓球比赛通过观看专业乒乓球比赛的录像或直播,让学生了解到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比赛精彩场面。
可以对比学生自己的击球技巧,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比赛策略。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击球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冲不走的乒乓球大班科学教案

冲不走的乒乓球大班科学教案教案标题:冲不走的乒乓球大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乒乓球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2. 了解乒乓球的物理特性和运动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乒乓球的物理特性:重量、材质、弹性等。
2. 乒乓球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反弹角度等。
3. 乒乓球的空气阻力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乒乓球及球拍。
2. 实验器材:斜面、直尺、计时器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入乒乓球的历史和普及度,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乒乓球为什么会反弹吗?请思考一下。
探究活动:1.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块斜面和一个乒乓球。
b. 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的斜面上进行实验,记录乒乓球的反弹高度。
c.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出反弹高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出乒乓球的弹性特性和运动规律。
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乒乓球在斜面上会反弹?反弹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b. 引导学生理解乒乓球的弹性特性和运动规律,如弹力、动能转化等。
拓展探究:1.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乒乓球的空气阻力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块平面和一个乒乓球。
b. 让学生在不同高度上将乒乓球从平面上推出,观察乒乓球的运动轨迹。
c.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出空气阻力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出空气阻力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
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乒乓球在高空中会下落?空气阻力对乒乓球的运动有什么影响?b. 引导学生理解空气阻力对乒乓球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影响。
总结与展示: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总结,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科学:不落的小球

科学实验:不落的小球
科学原理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背离旋转中心的力,这就是离心力。
当我们旋转玻璃杯时,带动乒乓球旋转,乒乓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
而较窄的瓶口能阻止乒乓球被甩出去,所以不会发生球掉落的情况。
材料准备:
乒乓球、玻璃瓶(瓶口比乒乓球略大)
实验操作:
把乒乓球放在桌上,玻璃瓶瓶口朝下,罩在乒乓球上。
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玻璃瓶,观察乒乓球在瓶内的运动。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旋转速度可由慢到快,并观察速度快慢对乒乓球的影响。
●引导幼儿在让乒乓球快速旋转后,尝试将玻璃杯从桌面上移开,继续旋转,观察玻璃杯里乒乓球的变化。
拓展与替代:
在剪掉瓶口的矿泉水瓶上面或铁罐头瓶的瓶口上绑上绳子,将水装入瓶子,引导幼儿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由低处逐渐向高处迅速旋转,观察水是否会洒出。
打乒乓球落点训练教案大班

打乒乓球落点训练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打乒乓球落点训练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帮助大班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大班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提高大班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教学准备:1. 乒乓球拍和球各一份。
2. 一块乒乓球桌。
3. 落点标记工具(如彩色粘纸)。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学生们一起观看一段乒乓球比赛的视频,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们介绍乒乓球的基本知识,例如球拍、球桌、球的规格等。
技术训练:1.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2-3人。
2. 在乒乓球桌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落点标记,标记出球落点的位置。
3. 让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站在乒乓球桌的一端,持球拍准备接球。
4. 另一名小组成员站在乒乓球桌的另一端,用手掷球给对方接球。
5. 接球的学生需要尽力回球,并尽量让球落在对方标记的位置上。
6. 学生们轮流进行接球训练,每个小组进行一定次数的练习后进行轮换。
巩固练习:1. 将学生们重新分组,每组4-5人。
2. 在乒乓球桌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落点标记。
3. 让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站在乒乓球桌的一端,持球拍准备接球。
4. 其他小组成员站在球桌的两侧,用手掷球给对方接球。
5. 接球的学生需要尽力回球,并尽量让球落在对方标记的位置上。
6. 学生们轮流进行接球训练,每个小组进行一定次数的练习后进行轮换。
结束活动:1.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进行自由对打,巩固所学技巧。
2. 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继续练习和提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在家中继续练习乒乓球技巧,并与家人一起进行对打。
2. 可以组织小型乒乓球比赛,让学生们展示所学技巧并提高竞技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技巧的掌握程度、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2. 对学生们的回球落点进行评估,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们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
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
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
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
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
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有“离心力”这个概念存在,在理论上“离心力”只是一种与向心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只让孩子感受离心现象,而非离心力。
向心力是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一般来讲以地面为参考系。
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如果向心力不足(绳子断了),物体就会越转越离开旋转中心甚至直接被直线甩出去,也就是离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