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玩的空气》含课件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了解空气的压力和空气的重量3.掌握简单的测量空气压力和空气重量的方法4.发现和理解一些与空气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橡皮球、气球、吸管、水、秤、塑料袋、易拉罐等2.黑板、彩色笔、粘纸等3.相关的幼儿启蒙读物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用过气球、吸管等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它们都可以装空气。

老师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好玩的空气》。

知识讲解空气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空气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包含许多气体,其中最多的是氮气和氧气。

我们无形中呼吸的空气是被包围在地球表面周围的一层气体。

空气具有颜色透明、无味、无形、可被压缩、可被挤压等特点。

空气的压力将一个气球挤压一下,它就会变小,这说明气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

这就是空气的压力。

我们可以通过吸管调整压力的大小,感受到压力的存在。

空气的重量我们都知道,一块石头是很重的,但是空气也是有重量的。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被放在秤上,它也会有一定的重量。

实践操作实验1:橡皮球的浮力老师向学生展示了橡皮球,在水中放置橡皮球,橡皮球会不断漂浮。

接着老师用吸管向橡皮球里抽取空气,橡皮球会逐渐沉到水底。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到空气有浮力。

实验2:气球的压力老师让孩子们把气球吹得很大,然后用手轻轻地压一下,看看气球会变得比较小。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发现空气也是可以被压缩的。

实验3:易拉罐的压力老师用一个易拉罐和一张粘纸,让学生们互相竞猜罐子里的气体分子数目多还是少。

然后老师打开易拉罐,把空气倒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压力的存在。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们理解空气要有压力,才能让易拉罐的气压与外界气压达成平衡。

总结梳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空气是什么,并且了解了空气的压力和空气的重量。

同学们能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和空气有关,并且也能够应用一些方法,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好玩的空气》大班科学教案-2024鲜版

《好玩的空气》大班科学教案-2024鲜版
气湿度环境。
10
03
好玩的空气实验
2024/3/27
11
气球膨胀实验
• 实验材料:气球、小苏打、白醋、漏斗、瓶子
2024/3/27
12
气球膨胀实验
实验步骤
2. 将气球套在瓶口上。
2024/3/27
1. 将小苏打通过漏斗倒入 瓶子中。
13
气球膨胀实验
3. 将白醋倒入气球中。
01
4. 抬起气球,使白醋流入
21
纸巾不湿挑战活动
材料准备
纸巾、玻璃杯、水盆等。
活动过程
将纸巾塞入玻璃杯中,然后将玻璃杯倒扣入水中。让幼儿猜测纸巾是否会湿, 并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以及纸巾不湿的原因。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预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024/3/27
22
05
环保意识培养与实践活动
2024/3/27
2024/3/27
6
02
空气基本性质探究
2024/3/27
7
空气组成与特点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混合物,主 01 要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组成。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动植物呼吸和燃烧 02 的必要条件;氮气约占78%,是植物生长所需氮
肥的来源之一。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少,但对地球的气候和 03 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26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024/3/27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空气的基本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具有质量 。
空气的流动
通过感知风、呼吸等现象,理解空气流动 的原理。
2024/3/27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好玩的空气》含优质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好玩的空气》含优质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好玩的空气》含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详细内容为《好玩的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认识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了解空气的组成。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的特性,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气球、瓶子、吸管等)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气球,邀请学生吹起来。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能吹起来?是什么让它变大?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组成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4. 实验探究(10分钟)6. 情感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资源,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1. 空气的特性2. 空气的组成3. 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结果5. 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空气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答案:如观察风、云、雨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与空气的关系。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答案:如用瓶子、吸管等制作一个简易气压计,观察气压变化。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组成和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与空气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实验探究4. 情感教育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2. 提问方式:教师提问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气球为什么能吹起来?是什么让它变大?”3. 营造氛围:教师应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孩子们将会:•了解空气的重要性;•能够区分空气和其他物质的不同;•学会利用科学工具观察和探究空气的性质。

2. 教学准备•玻璃瓶•蜡烛•面包片•一些泡沫•纸巾•音乐3. 授课过程3.1 烛火的魔力首先,老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烛火为什么能够燃烧呢?”引导学生思考烛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接着,让学生围绕烛火前来一起进行探究。

1.老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们观察火焰燃烧的过程。

提醒孩子们注意蜡烛旁边的空气,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2.老师再让学生们拿起纸巾,将其靠近蜡烛前方的空气,观察火焰变化。

3.然后,让学生们呼吸在一张准备好的面包片上,观察面包片的变化。

通过以上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们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对于维持烛火的燃烧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们得出:火焰需要有空气才能够燃烧,也就是说,空气对烛火的燃烧非常重要。

3.2 观察空气的性质在探究了空气对于烛火燃烧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引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空气本身的性质。

1.老师拿起一个玻璃瓶,将其颠倒过来。

让学生们观察瓶内是否有空气。

2.接着,老师让学生们用一些泡沫堵住瓶口,并将瓶子翻转过来,再观察泡沫的变化。

3.让学生们通过感官去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让学生们轮流上来吹气,在观察瓶子内气体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观察,孩子们可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可以占据并产生压力。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本身的性质。

3.3 空气的运动最后,在科学课的最后,带领孩子们了解空气也是会运动的。

1.引导孩子们观察场景:有一片气球,放在桌子上。

在气球上吹气,看看气球是否会运动。

2.让学生们吹气,看看气球的运动过程中气球部分是否有流动。

3.最后,老师让学生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跳跃和挥动,观察周围空气的运动。

通过以上探究,让孩子们了解空气不仅是一种物质,还具有运动的特性。

4. 回顾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认识到空气作为一种物质,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重要的作用。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感知空气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2.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3. 探索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无形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重点: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吹气球,观察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其中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如将透明塑料袋放在吹风机前,观察塑料袋鼓起来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空气让瓶子“跳舞”。

每组展示成果,分享交流。

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空气》2. 内容: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重量空气的用途:吹气球、吹风机、瓶子跳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空气的用途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空气应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发现。

在家庭中,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活动,共同探索空气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难点与重点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幼儿熟悉的、有趣的生活场景,如吹气球。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精品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精品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身边的科学”,具体章节为第三节“好玩的空气”。

内容详细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利用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性质,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增强环保意识,教育幼儿保护空气质量,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性质,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重点: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吸管、沙子、水、花盆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让幼儿观察并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引导幼儿回答:因为有空气。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空气的性质、存在和利用,使幼儿对空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存在:气球、塑料瓶实验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重量,占据空间3. 空气的利用:呼吸、风、飞行等4. 保护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质量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空气清新的场景或空气污染的场景。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保护空气的小短文答案:幼儿可从减少污染、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面,写出自己保护空气的做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增强亲子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空气,提高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主题为《好玩的空气》。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1. 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2. 学习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

难点:学习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袋、玻璃杯、水、吸管、蜡烛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袋,一个玻璃杯,一支吸管,一支蜡烛。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体验空气的存在。

游戏规则: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轻轻吹气,幼儿要用手抓住吹动的空气。

2. 认识空气(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并且无处不在。

3. 实验探究(10分钟)(1)吹气球实验教师示范如何吹气球,并提问:“我们是怎么吹起气球的?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塑料袋实验教师将一个塑料袋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塑料袋静止不动,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塑料袋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3)玻璃杯实验教师在玻璃杯中倒入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形状,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玻璃杯上吹气,水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4)吸管实验教师将一支吸管放在杯子上,让幼儿观察吸管静止不动,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吸管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5)蜡烛实验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蜡烛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气的特性1. 无色、无味、无形2. 无处不在3. 能被吹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家长。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彩教案《好玩的空气》含精彩课件.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彩教案《好玩的空气》含精彩课件.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彩教案《好玩的空气》含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主要围绕第四章“身边的科学”中的第三节“好玩的空气”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运用三个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空气的秘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无形的性质。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空气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空气的无形性质,以及空气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演示器、气球、吸管、瓶子、水、湿纸巾等。

学具:空瓶、气球、吸管、湿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空气演示器,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瓶子里有什么吗?”引发幼儿思考。

(3)教师揭示答案:“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气球、吸管等道具,讲解空气的性质。

(2)教师演示空气对生活的影响,如吹干湿纸巾、吹走灰尘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空气的性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提出问题:“空气还有哪些用途?”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2. 空气对生活的影响:吹干湿纸巾、吹走灰尘等3. 空气的运用:呼吸、吹气球、风力发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如呼吸、吹气球、吹风机、空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存在、性质和运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空气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幼儿探索空气的其他用途,如风力发电、空气净化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玩的空气》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

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

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

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

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
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

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

(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

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

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

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

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