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中考物理总复习 技能训练三 动态杠杆
中考物理总复习微专题三动态杠杆试题

微专题三动态杠杆【专题概述】杠杆动态平衡是指构成杠杆的某些要素发生变化,而杠杆仍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分析辽宁近年中考不难发现,杠杆动态平衡主要涉及单力变化型、双力变化型、单臂变化型、双臂变化型.【方法指导】分析杠杆的动态平衡时,一般是动中取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具体方法如下:列出平衡方程,结合题意分析动之前与动之后每一个量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分类训练】一、单力变化型1.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转动至A′位置时,力F将( C )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第1题图第2题图2.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的B点挂着一个重物,A端用细绳吊在圆环M下,此时OA 恰成水平且A点与圆弧形架PQ的圆心重合,那么当环M从P点逐渐滑至Q点的过程中,绳对A端的拉力大小将( D )A. 保持不变B. 逐渐增大C. 逐渐减小D. 由大变小再变大3. 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端的力F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的大小将( A )A. 保持不变B. 逐渐变小C. 逐渐变大D. 先变大,后变小第3题图第4题图4. 如图所示,一个直杠杆可绕轴O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二、双力变化型5.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使杠杆两边钩码向远离杠杆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B )A. 左端下降B. 右端下降C. 仍平衡D. 无法确定第5题图第6题图6.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各去掉一只钩码,则( B )A. 左端下降B. 右端下降C. 仍平衡 D.不能确定7. 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同种物质)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将G1和G2同时浸没到水中,则( A )A. 杠杆仍保持平衡B. 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C. 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D. 无法判断第7题图第8题图8. 如图所示,同型号不等长的两支蜡烛在轻质杠杆上处于平衡,现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杠杆将( A )A. 右端下沉B. 左端下沉C. 仍然平衡D. 无法判断9.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要保持杠杆仍然平衡,可以( B )A. 减少一个钩码B. 减少二个钩码C. 减少三个钩码D. 把钩码向左移一个小格10. 用不等臂天平来称量某物体,当物体放在左盘,往右盘中加m 1的砝码天平平衡;若把同一物体放在右盘中时,要往左盘加m 2的砝码,天平平衡,那么,物体实际质量应是( C ) A. m1+m22 B. 2m1m2m1+m2C. m1m2D. m1m2m1+m211. 如图甲所示,杠杆两端挂着两个体积相等但材料不同的物体,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若现在将这两个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则杠杆( A )A. 向A 物体方向偏转B. 向B 物体方向偏转C. 仍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D. 无法判断12. 如图,若杠杆两边分别悬挂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物体,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分别将甲、乙同时浸没到密度不同的ρ甲液和ρ乙液,则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杠杆仍平衡?解:杠杆两边分别挂上甲、乙两物体,恰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ρ甲V甲g·l1=ρ乙V乙g·l2,所以ρ甲V甲l1=ρ乙V乙l2①.若将甲、乙同时浸没到密度不同的ρ甲液和ρ乙液,则左端有(ρ甲V甲g-ρ甲液V甲g)·l1=ρ甲V甲gl1-ρ甲液V甲g·l1,右端有(ρ乙V乙g-ρ乙液V乙g)·l2=ρ乙V乙g·l2-ρ乙液V乙g·l2,若使杠杆仍平衡,则ρ甲V甲gl1-ρ甲液V甲g·l1=ρ乙V乙g·l2-ρ乙液V乙g·l2,所以ρ甲液V甲·l1=ρ乙液V乙·l2②.①与②相比得:ρ甲ρ甲液=ρ乙ρ乙液,即ρ乙液ρ甲液=ρ乙ρ甲,所以必须满足ρ乙液ρ甲液=ρ乙ρ甲才能使杠杆仍平衡三、单臂变化型13. (2015贵阳)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木板.现使物块向左缓慢移动,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 A )A. 逐渐变小B. 逐渐变大C. 始终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四、双臂变化型14. 如图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秸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O为麦秸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蚂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麦秸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秸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 C )A. 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B. 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 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D. 两蚂蚁对麦秸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1 / 22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 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 )A.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B. 磁极间的磁感线C. 动力 的力臂D. 上浮小球受到的力2. 如图所示,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省距离的是( )A. B.C.D.3.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实验目的是( )A. 甲图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时,通过改变动力 或动力臂 和阻力 或阻力臂 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 乙图中,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阻R 由 换为 后将变阻器的P 点向左移动C. 丙图中,为了使试管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D. 丁图中,为了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方向是否与磁场方向有关,应调换磁性更强的磁铁4. 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B. 利用煤气煮饭是因为煤气热值较高、污染小C. 筷子夹食物,筷子是省力杠杆D. 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食物5.如图所示情景中,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杠杆左侧会下沉B. 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C. 静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D. 电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6.如图,重力不计的一木板AC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木板AC长9m,在A端挂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P,一台电动车由B点向C点运动。
当车在起点B时,P对地面的压强为4500Pa,且OA=2m,OB=1.5m.若车的质量为50kg,g取10N/kg,则()A. 若车由B点以的速度向右运动且保持木板静止,车最多可以运动20sB. 木板保持静止情况下,车由B点向右最多可以运动7mC. 若车由B点向右运动,P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D. 物体P重1200N7.易拉罐“可乐”是许多中学生喜欢的饮料,与“可乐”相关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易拉罐的拉环是一个省力杠杆B. 罐上标有“355mL”字样,则所装“可乐”质量约为360kgC. 用铝合金制作易拉罐,是利用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 罐上标有回收标志,是提醒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8.如图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3 / 22A. 储水箱与饮水杯A 、B 、C 组成连通器B. 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C. 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 控制进水的自动装置应用了杠杆平衡条件9.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停在任何路面上时都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B. 轮胎做得宽大是为了减小对路面的压力C. 更换轮胎时可用手摇千斤顶将汽车顶起来,其作用相当于省力杠杆D. 轮胎上刻有花纹主要是为了节省材料10. 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空气在流动B. 做饭使用高压锅--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C. 炒菜时用的菜铲--省力杠杆D. 厨刀刀口磨得很锋利--为了增大压力11. 下面是教材中的几幅图,对图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力推墙,人会向后滑,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老虎钳是费力杠杆C. 力不能使小铁球的运动速度改变D. 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12. 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费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3.如图所示的钳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的钳柄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______;钳口较薄,是为了增大______.使用钳子剪铁丝时,它是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用力越大,铁丝越容易剪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14.杠杆的应用非常厂泛,如图所示的两种剪刀,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剪刀(填甲、乙)根据功的原理,使用这两处剪刀都不能省______。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考点归类训练——杠杆的动态平衡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考点归类训练——杠杆的动态平衡考点一:根据力、力臂判断杠杆状态1.若一根杠杆两端放有两截蜡烛,如图原来杠杆平衡,过一段时间后,蜡烛以相同的燃烧速度燃烧掉质量相同的一段,此时杠杆A. 仍保持平衡B. 左端下降C. 右端下降D. 无法判断2.如图所示杠杆刚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每个钩码质量相同,杠杆上的每格距离相同。
在不增减钩码的情况下,若将两端钩码同时外移一格,将出现的现象是()A. 杠杆依然平衡B. 杠杆左端下降C. 杠杆右端下降D. 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M形硬质轻杆可绕中间转轴O灵活转动杆两端分别用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重物。
现保持平衡状态。
用手使两个右端的重物略微下降一小段距离后再松手,能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A. 只有甲B. 只有乙C. 甲和乙D. 都不能4.工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手尽量远离剪刀轴O,这样做的目的是:()A. 增大阻力臂更省力;B. 减小阻力臂更省力;C. 增大动力臂更省力;D. 减小动力臂更省力。
考点二:根据杠杆状态判断动力变化1.在如图所示的杠杆中,OA=1.2m,OB=0.5m,物体的重力G=240N,拉力F与杠杆OA成30°角,杠杆在拉力F的作用下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杠杆自身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拉力F的力臂为B. 拉力F的大小为100NC. 此时杠杆为费力杠杆D. 拉力F从实线位置转到虚线位置时,F的大小逐渐变小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经过B拉至位置C,在这个过程中动力F()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小后变大D. 先变大后变小3.如图所示,杠杆自重忽略不计,用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动力F将重物从A位置缓慢提升到B位置,则在这个过程中()A. 阻力臂一直变大B. 阻力臂先变大后变小C. 动力F保持不变D. 动力F先变小后变大4.如图,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
(2020物理中考备考)微专题 四动态杠杆(知识讲解和中考真题训练)

(2020物理中考备考)微专题四动态杠杆(中考真题训练)专题概述杠杆是每年初中物理中考中考的频率比较高的内容,这类实验探究题也是中考高频考题之一,近年来动态杠杆问题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因此这部分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题涉及的最小力问题、力或力臂变化问题、杠杆再平衡问题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热点。
方法指导1. 力或力臂变化问题: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和控制变量法,抓住不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2. 最小力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动力作用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与支点连线垂直的使杠杆转动的方向.3.杠杆再平衡问题:杠杆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杠杆在发生变化前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乘积大的一端下降,乘积小的一端上升.分类练习类型1 力、力臂变化问题1. (2019,重庆B卷)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从位置A逆时针转到位置B,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A.变大 B.变小C.不变 D.不能确定2、(2019四川南充市)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变大B.不变C.变小D.不能确定类型2 最小力问题1. (2019,常州)杠杆OAB可绕O点自由转动,为使杠杆在如图所示位置保持平衡,请画出施加于B点的最小动力F(保留作图痕迹).2.(2019,南充)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 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A.变大 B.不变C.变小 D.不能确定3.(2019 四川泸州市)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轻质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均为2cm,在B点竖直悬挂4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当在A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动力F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全国通用)中考物理总复习 技能训练3 动态杠杆

技能训练三动态杠杆一、最小力问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要使动力最小,就应是动力臂最长。
做法是:在杠杆上找一点(动力作用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连接动力作用点和支点的距离,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并且让杠杆的转动方向与阻力让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二、力或力臂的变化问题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和控制变量法,抓住不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F2l2一定,F1和l1成反比;(2)F2、l1不变,F1和l2成正比;(3)F2l1/l2一定,F1不变。
三、再平衡问题杠杆再平衡判断,关键是要判断杠杆在发生变化前后,动力矩和阻力矩(力矩是指力与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即是否符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如果平衡杠杆两边的力和力臂成相同比例的变化,则杠杆仍平衡。
四、杠杆转动问题杠杆转动问题实质还是再平衡问题,用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如果两边的力矩相等,杠杆继续平衡,如果两边的力矩不等,哪边的力矩大,哪边就下沉。
1.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D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2.(2015,威海)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吊臂是一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3.(2015,玉林)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B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 D.动力F逐渐减小4.(2015,厦门)用细绳系住厚度不均匀的木板的O处,木板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上表面保持水平。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杠杆动态分析

6.如图所示,A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B=60cm,OA=20cm 两端分别悬挂实心铝球和实心铜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 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铜的密度 为8.9×103kg/m3)则( B ) 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B.铜球一端下降
C.铝球一端下降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变式练习4】如图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 秸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O为麦秸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蚂 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麦秸秆的两端匀速爬行,若在蚂蚁爬行的过 程中麦秸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 C )。 A. 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 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 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的乘积一定相等 D. 两蚂蚁对麦秸秆的压力一定相等
C.F不变,杠杆是费力杠杆
D.F变大,杠杆是费力杠杆
【变式练习4】如图所示,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 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C )
A.变小 C.变大
B.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三、综合问题
【例5】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变式练习2】如图所示,一根杠杆,支点在中点位置,两边加上 钩码后,恰好水平平衡.下列情况下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B ) A.左右两边钩码各减少一个 B.左右两边钩码各减少一半 C.左右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1格 D.左边钩码组加上一个,并向右移动两格
【变式练习3】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分别为m1和m2 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O点时,扁担水平平衡,扁担和筐的重力不 计,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匀速靠近O点。则( B ) A.两筐货物的质量为m1大于m2 B.扁担左端向下倾斜 C.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D.扁担仍保持平衡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命题备考方略专题动态杠杆分析题含解析试题

2021年物理试卷分类命题备考方略创作人:历恰面日期:2020年1月1日专题十一动态杠杆分析题★命题诠释杠杆是简单机械局部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较难的内容。
杠杆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大,同时也是必考命题。
动态杠杆问题在中考试卷中,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作图、实验探究和计算题;从试题的内容看,作图题常考力臂画法,力臂的判断等;实验探究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把知识放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考察。
主要有杠杆的分类以及相关的应用实例。
动态杠杆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最小力问题、力与力臂变化问题、再平衡问题。
★题型解密〔1〕最小力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动力作用点),使这点到支点的间隔最远;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与该连线垂直的方向,如图〔1〕所示,最小力应该是F3。
图〔1〕〔2〕力与力臂的变化问题此问题是在力与力臂变化时,如何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和控制变量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2〕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当拉紧的弹簧测力计向左转动时,拉力会逐渐减小。
图〔2〕图〔3〕〔3〕再平衡问题杠杆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杠杆在发生变化前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乘积大的一端下降,乘积小的一端上升。
如图〔3〕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假如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挪动一样的间隔,杠杆将失去平衡,右端下沉。
〔1〕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间隔,用“〞表示;〔2〕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间隔,用“〞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1l1=F2l2。
〔4〕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那么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使用时可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制较大的阻力〕,但却费了间隔〔即动力作用点挪动的间隔大于阻力作用点挪动的间隔,并且比不使用杠杆,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挪动的间隔大〕。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中的最小力问题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中的最小力问题1 / 24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中的最小力问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如图所示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用铡刀切甘蔗时,手沿 方向用力比沿 方向更省力B. 图中的自制水气压计由山脚拿到山顶,细管中的液面会下降C.图中的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D. 图中若火线、零线直接相碰,会使电流过大,烧坏灯泡2. 如图所示,下列情况受力分析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 甲图为排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B. 乙图为一相对于电梯静止的物块随自动电梯匀速下行C. 丙图为杠杆OAB 在如图位置静止时,在B 点施加最小拉力F 的方向为竖直向上D. 丁图为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物体A 相连;物块B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A 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 3. 如图所示,在扶正被风吹倒的树木时,下列措施最合适的是( )A. 绳直接系在A 点B. 绳直接系在B 点C. 在A 点垫上橡皮,再系上绳D. 在B 垫上橡皮,再系上绳4.电工在安装家庭电路时,需用螺丝钉将灯座固定在天花板上,下列组合最省力的是()A.细柄螺丝刀,密纹螺丝钉B. u粗柄螺丝刀,密纹螺丝钉C. 粗柄螺丝刀,疏纹螺丝钉D. 细柄螺丝刀,疏纹螺丝钉5.如图所示,为一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在A端通过绳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拉力F使杠杆平衡,此时AB部分水平,保持重物静止不动,而使绳绕A点从如图所示的位置沿图中的虚线CD转动,则()A. 逆时针转,F先变小后变大B. 顺时针转,F先变小后变大C. 顺时针转,F先变大后变小D. 逆时针转,F先变大后变小6.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O为支点,用力F提起重为30N的物体,恰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OA=80cm,AB=50cm,杠杆与转轴间摩擦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该机械提起重物时不能省功B.拉力F的力臂为40cmC. 拉力F的大小为D. 拉力F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7.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其中用力最大的是()A. B. C. D.8.如下图所示,为了使杠杆平衡,可以在它的A端加不同方向的三个力,其中最小的力是()A. B. C. D. 一样大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题——杠杆中的最小力问题3 / 249.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A. FB. FB. C. FD. F10. 汶川大地震中,巨大的石头挡住了救援车辆的通路,救援人员用撬棍将石头撬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度】中考物理总复习技能训练三动态
杠杆
一、最小力问题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要使动力最小,就应是动力臂最长。
做法是:在杠杆上找一点(动力作用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连接动力作用点和支点的距离,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并且让杠杆的转动方向与阻力让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二、力或力臂的变化问题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和控制变量法,抓住不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F2l2一定,F1和l1成反比;(2)F2、l1不变,F1和l2成正比;(3)F2l1/l2一定,F1不变。
三、再平衡问题
杠杆再平衡判断,关键是要判断杠杆在发生变化前后,动力矩和阻力矩(力矩是指力与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即是否符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如果平衡杠杆两边的力和力臂成相同比例的变化,则杠杆仍平衡。
四、杠杆转动问题
杠杆转动问题实质还是再平衡问题,用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
如果两边的力矩相等,杠杆继续平衡,如果两边的力矩不等,哪边的力矩大,哪边就下沉。
1.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D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2.(2015,威海)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吊臂是一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
3.(2015,玉林)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B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保持不变 D.动力F逐渐减小
4.(2015,厦门)用细绳系住厚度不均匀的木板的O处,木板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上表面保持水平。
如图所示,两玩具车同时从O
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要使木板在此过程始终保持平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
A.两车的质量相等
B.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
C.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
D.两车同时到达木板两端
5.如图所示是某护城河上的一座吊桥。
设吊桥的重力对转轴O 的力臂为l1,绳子拉吊桥的力为F,拉力F对转轴O的力臂为l2,如果绳重、摩擦及风的阻力不计,那么在守桥士兵将吊桥由水平位置缓慢拉至图中虚线竖直位置的过程中,l1和F如何变化?( B ) A.减小、增大 B.减小、减小
C.增大、不变 D.增大、减小
6.(2014,绥化)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
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
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B )
A.一直是省力的
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C.一直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7.如图所示,杠杆OA的B点挂着一个重物,A端用细绳吊在圆环M下,此时OA恰成水平且A点与圆弧形架PQ的圆心重合,那么当
环
M从P点逐渐滑至Q点的过程中,绳对A端的拉力大小将( D )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由大变小再变大
8.如图,一端粗,一端细的直圆木头水平放在地面上,某人用F1的力可将A端微微提起,若用F2的力可换至B端,将B端微微提起,设这段木头的重心在C处。
则G__=__F1+F2,若沿C处切成两段,则两段重力关系GA__<__GB(两空均填“>”“=”或“<”)。
9.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__重心__;
(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__右__(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
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__重心__到支座的距离l2;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___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10.(2015,杭州)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质量为m,长度为L,竖直悬挂在转轴O处,在木棒最下端用一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缓慢将木棒拉动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的位置(转轴处摩擦不计)。
问:
(1)在图中画出θ=60°时拉力F的力臂l,并计算力臂的大小。
(2)木棒的重力作用点在其长度二分之一处,随拉开角度θ的增加,拉力F将如何变化?并推导拉力F与角度θ的关系式。
解:(1)l=Lcosθ=Lcos60°,故力臂l为L
(2)由杠杆平衡Fl1=Gl2得F×Lcosθ=G×Lsinθ,F=mgtanθ,当0<θ<90°时,tanθ随θ的增大而增大。
11.(2015,扬州)“低头族”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引起颈部肌肉损伤。
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
为了研究颈部肌肉的拉力与低头角度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头颅模型来模拟实验。
如图甲所示,把人的颈椎简化成一个支点O,用1 kg的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绕着这个支点O转动,A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
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细线模拟测量肌肉的拉力,头颅模型在转动过程中,细线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如图乙所示,让头颅模型从竖直状态开始转动,通过实验记录出低头角度θ及细线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
(1)设头颅质量为8 kg,当低头角度为60°时,颈部肌肉实际承受的拉力是__200__N。
(2)在图乙中画出细线拉力的示意图。
(3)请解释:为什么低头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拉力会越大?答:__低头角度越大,重力臂OC就越大,肌肉拉力的力臂OB不变,根据
杠杆平衡条件F·OB=G·OC可知肌肉拉力F变大__。
(4)请你就预防和延缓颈椎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__不要长时间低头(合理即可)__。
12.郝强同学对建筑工地上的长臂吊车(如图甲)有些疑惑:不吊物体它能平衡,吊重物也能平衡,重物沿臂移动仍能平衡!后来他通过设计“移动支点式杠杆”模型(如图乙)弄懂了类似问题:密度及粗细都均匀的直棒AB=1.8 m,放在一个宽度为40 cm的凳子上,当在棒的A端固定一个铅块(忽略大小)m铅=2 kg时,棒刚好绕O1点有转动的趋势(AO1=30 cm)。
(1)求棒的质量m棒;
(2)当再在P处挂一重物时(PB=10 cm),棒刚好绕O2点有转动的趋势。
求重物质量m物及此时棒对O2点的压力F(g取10 N/kg);
(3)当悬线带着重物缓慢向A端移动时,可以认为凳面上只有某点E(即新支点)对棒有支持力。
回答:随着重物左移,E点将“左移”或“右移”还是“不动”?棒对E点的压力FE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必说明理由)
解:(1)设棒的重心为O,OA=90 cm,O1O=60 cm,以O1为转轴,由平衡方程:m铅g·AO1=m棒g·OO1,得m棒=m铅=1 kg
(2)以O2为转轴,平衡方程:m铅g·AO2=m棒g·OO2+m物g·O2P,代入数据解得m物=1.2 kg,F=(m铅+m棒+m物)g=42 N
(3)重物左移,E左移,FE不变(铅块、棒和物的总重心左移;竖
直方向:压力等于铅块、棒、物三重力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