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 血液(人卫第七版)
[医学]人卫。第七版生理学。血液循环
动脉端Pc平均约为30mmHg,在静脉端 Pc平均约10mmHg。不同器官的Pi不同。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 重吸收,保持动态平衡,故血液量和组织 液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发生组织液 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组织间隙中就有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 肪的吸收起重要的作用。由肠道吸收的脂 肪,80-90%是经过这一途径被输送入血液 的,因此小肠的淋巴呈乳糜状。
第五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一)解剖特点 1.冠脉循环是营养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 2.心脏的毛细血管网分布非常丰富,毛细血
管数和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 。 3.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
毛细血管的血液和神经元之间的物质交换 可能都要通过胶质细胞作为中介。
(二)脑循环的调节
脑血流量取决于脑的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 的血流阻力。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 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故影响血流量的主要因 素是颈动脉压。
1.脑血流的自身调节。
2.CO2和低氧对脑血流的影响。
3.神经调节。
(三)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脑脊液主要是由脉络丛分泌的,但其成分和 血浆不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极微,葡萄 糖含量也较血浆为少,但Na+ 和Mg2+的 浓度较血浆中的高,K+HCO3-和Ca2+的 浓度则较血浆中的低。
过多的液体潴留,形成组织水肿。
• 主要因素 生成量 • 毛细血管压↑ ↑
• 血浆胶体
↑
渗透压↓
• 淋巴
↑
回流受阻
• 毛细血管
↑
《血液生理》课件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水分、蛋白质、电解质等 血细胞:血液中的固体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防御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
运输氧气和营养 物质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免疫防御, 包括吞噬、杀菌、免疫调节等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和二氧化碳,具有弹性和变形 能力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 血,参与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
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 质、代谢废物和激素等,具有
缓冲作用
凝血因子激活:血液中的凝 血因子被激活,开始凝血过 程
凝血酶生成:凝血因子激活 后,生成凝血酶
诊断疾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肿瘤等。
评估病情: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 果。
监测治疗: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疾病: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血友病:预防出血 、输血、使用凝血 因子等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骨髓穿刺、血液检查、基因检测等 治疗方法: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贫血:补充铁质、 维生素B12、叶酸 等营养素
血小板减少症:使 用免疫抑制剂、输 血小板等治疗方法
白血病:化疗、放 疗、骨髓移植等治 疗方法
血常规检查:了 解血液中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 的数量和形态, 判断是否有贫血、 感染、凝血功能 障碍等疾病。
生理学课件-血液ppt
几点说明:
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由于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2022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三章 血 液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自学)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
血 细 胞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2022
无机盐 (见表3-1)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 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血液在生理系统中地位
重要性
血液是生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着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作用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 素等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同时将代谢废 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血液生成与循环路径
生成
血液主要由造血器官(如骨髓)生成,通过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循环路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泵血作用,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部位。 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不断流动,完成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等生理功能。
凝血酶原等。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伤口 愈合、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肿 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止血功能是血小板最为人
熟知的功能之一。
止血过程及影响因素
止血过程
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当血管受损时,首先发生血管收缩,减小血流量; 接着血小板迅速黏附于损伤部位并激活,形成血小板血栓堵住伤口;最后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 加固止血栓。
血红蛋白性质与作用机制
性质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易溶于水。 它具有氧合作用和脱氧作用,能与氧气和二氧化碳 结合或分离。
作用机制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 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脱氧作用是指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器官中释放氧气, 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血红蛋白还能与二氧化碳 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将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 出体外。
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 疫应答,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04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Chapter
血小板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小板形态
生理学课件血液ppt
04
血型与输血原则
ABO血型系统特点及分型依据
ABO血型系统特点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 原,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四种。
分型依据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和抗体来确定血型。
Rh血型系统特点及分型依据
Rh血型系统特点
0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凝血因子是一类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包括FⅠ、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等,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的激活与相互作用
在血管损伤时,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并相互作用,形成一系 列的酶促反应,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 而形成血栓。
血小板结构与功能
结构
无细胞核,呈双凸圆盘状,直径约24μm。
02
功能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维护血管壁完 整性。
01
03
粘附
血小板能粘附于受损血管壁,形成止 血栓子。
释放
血小板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 血小板因子、5-羟色胺等,可参与炎 症反应和血管修复。
05
04
聚集
激活的血小板可聚集形成血小板团块, 加强止血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对血液指标的定期检测,可 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 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 依据。
推动医学研究
实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为血液学领域的医学研究提供了 有力支持,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
步。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容量血管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人卫五年制七版)课件
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持续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将血液泵入全身各部位,维持血液 循环。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心钠肽
由心房分泌,具有调节血压和水 盐平衡的作用。
脑钠肽
由心室分泌,具有利尿和排钠的 作用。
心肌生长因子
具有促进心肌生长和肥厚的作用, 对心脏的正常发育和维持正常功
代谢废物排泄
血液循环将代谢废物输送到肾脏,通 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通过过滤血液 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的 稳定。
循环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内分泌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胰岛素等,能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这些激素 通过调节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等生理过程,影响血液循环。
心电产生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 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形成 心电。
心电传导
心电信号通过心脏的传导 系统快速传递,引发心脏 的机械活动。
心电异常
常见的心电异常包括心律 失常和心肌梗死等,可能 引发严重的心脏疾病。
心脏的机械活动
心室的收缩与射血
在心电信号的刺激下,心室肌肉 收缩,将血液泵入大动脉。
心房的舒张与充盈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 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通常以收缩压和舒张压
来表示。
动脉血压的调节
动脉血压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血管容量等。
动脉脉搏的产生
动脉脉搏是由心脏收缩 和舒张引起的血液对动 脉管壁的冲击所产生的
波动。
动脉脉搏的传导
动脉脉搏会沿着动脉管 壁向外周传播,传导速 度与动脉管壁的弹性有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等。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三章-血液讲课讲稿
第三章血液血液(blood)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
因此,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
血液将从肺获取的氧和从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各器官、细胞,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另一方面,血液又将细胞代谢产生的CO2运送到肺,将其他代谢终产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
血液又具有缓冲功能,它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缓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引起的血浆pH 变化。
血液中的水分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的相对恒定。
因此,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血液还具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抵抗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各种免疫反应。
当血液总量或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不足时,可造成组织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疾病可导致血液的成分或性质发生特征性的变化,故临床血液检查在医学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plasma)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blood cells)组成。
(一)血浆血浆的基本成分为晶体物质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
由于这些溶质和水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壁与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行交换,所以血浆中电解质的含量与组织液的基本相同(表3-1)。
临床检测循环血浆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可大致反映组织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血浆的另一成分是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s)。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
从表3-1中可以看出,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是后者蛋白含量甚少。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用电泳法又可进一步将球蛋白区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
正常成年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其中白蛋白为40~48g/L,球蛋白为15~30g/L。
除γ-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外,白蛋白和大多数球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课件课件
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同时调节血液的温度、pH值和渗透压等。此 外,血管系统还参与免疫反应和物质交换等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和调节
血液循环的动力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心肌收缩时,心室内压力升高,将血液泵出心脏;心 肌舒张时,心室内压力下降,血液从静脉回流到心脏。
血液循环的调节
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影响心脏的 收缩力和心率,体液调节则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此外,心血管系统内部也存 在自我调节机制,如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一个肌肉泵,由四个心腔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右心 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脏内部还有瓣膜,用于控制血液的 流动方向。
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从心房泵到心室,再从心室 泵到全身各部位。心脏的泵血功能依赖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 运动。
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系统的结构
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 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返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 使血液能够顺利通过。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课件课件
目 录
•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血细胞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血型与输血 • 血液循环
01
CATALOGUE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执行着特 定的生理功能。
血浆
血液中除血细胞外的透明液体部 分,占血液总体积的55%左右, 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无机 盐和血浆蛋白。
生理学循环人卫第七版本
2、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
AP:(快反应动作电位)
去极化 0期:Na+通过快钠通道大量(再生性)内流
1期: K+快速外流
复 2期:Ca2+(通过慢钙通道)和少量Na+内流
极
化
与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3期: K+再生性迅速外流
关闭 房>室<动脉压 血液被“抽吸”入心
关闭 房>室<动脉压 心房收缩期 室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
1、a波:心房收缩的标志 2、c波: 3、v波:
(四)心音的产生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的开始标志 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 半月瓣关闭…… 第三心音:快速充盈音
Human physiology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师 石丽娟
循 环 系 统 生 理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 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率
(二)心脏泵血过程
分期
瓣膜状态
房室瓣 半月瓣
心室功能曲线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一)前负荷——异长调节 Starling 机制
(二)后负荷
(三)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四)心率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1、搏出量贮备
收缩期贮备 舒张期贮备
2、心率贮备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生理特征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生理特征
人卫版生理学血液循环(课堂PPT)
.
37
心脏的电变化曲线
.
38
1.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 奋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时间过长,提示 可能有房室传导阻滞;
2. PR段:代表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
3. 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心室复极 化到静息电位的全过程。受心率影响很大,呈 反比关系。时间过长,提示可能有室内传导阻 滞。
(血压)的区间在60—180mmHg,用于维持机体动脉血压
.
69
的稳定。
2.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升压反射
反射弧
❖ 感受器 —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PO2, PCO2, pH) ❖ 传入神经 —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 中枢 — 延髓
❖ 传出神经 — 躯体运动神经等
❖ 效应器 — 呼吸肌、气道肌
血液循环
祖胡月
医学院
.
1
Walking Dead
.
2
我是谁丫?
William Harvey 【英】最早发现并 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被誉为现代 生理学和现代医学的创始人。
血液循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的方
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
3
循 环 系 统
.
4
血液循环的物质基 础
❖ 1、心脏——动力
❖ (九)阿片肽(略)
.
71
(一)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
❖ 均属于儿茶酚胺(CA)类物质 ❖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中E占分泌量的
80%,NE占分泌量的20% ❖ 二者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
性
.
72
三.心血管自身调节(略)
❖ 心脏活动的自身调节 ❖ 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
2)EPO---晚期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形成:肾脏 促进因素:组织缺氧
大气氧分压 组织血流 血红蛋白亲和力 组织耗氧
作用
促进红细集落形成单位(CFU-E)的增殖 抑制CFU-E的凋亡而促进RBC生成 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Hb的合成,促进 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3)性激素—促进EPO的产生;直接刺激骨髓 男性红细胞数量多于女性
全血---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血浆蛋白含量 严重烧伤→血浆渗出→血液浓缩→血粘滞性↑ 输血浆 血粘滞性与血流速度:影响循环→血粘滞性↓
(三)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1、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
(1)组成:晶体物质(电解质);胶体物质(蛋白质)
(2)正常值:280--310 mmol/L
第三章
血 液
( blood )
体液与内环境:
血液、组织液 脑脊液、淋巴液 内环境 眼内液
生化反应场所
细胞外液 20%
体液
细胞内液: 40%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homeostasis ): O2营养物
( Blood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外界物质
代谢产物
血液
沟通内外环境
组织液
(二)白细胞的功能
1、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
2、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酸粒细胞与嗜碱粒细胞的功能
三、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正常值
数量 :(100-300)×109/L
(二)血小板的特征
1.粘附 2.释放 3.聚集 4.收缩 5.吸附
1、粘附 参与物质:糖蛋白(GP)、胶原纤维、vWF因子
受Rh阳性血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Rh抗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医学
9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erythroid, CFU-E),促红医细学 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27
EPO),其它因素。
医学
28
骨髓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调 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医学
2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医学
11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生理7版本科-血液1
青春期后男性RBC数目多于女性
(四)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RBC衰老时→可塑变形能力↓→脆性↑
→→
每天0.8%
血管内破坏:受湍急的血流冲击而破损
10%
血管外破坏:易滞留在脾和骨髓中被巨
90%
噬细胞吞噬。
三、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
数量: (4.0~10.0)×109/L
① 年龄影响:新生儿 婴儿 ② 15×109/L 10×109/L
② 促进红细胞发育;
③ 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④ 促使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3)性激素
肾→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RBC↑
雄激素
直接刺激红骨髓→RBC↑
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
2.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 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3.聚集: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第一聚集时相: 迅速 可逆性聚集
分子量最小,最多 分子量较大,较少 分子量最大,最少
肝病时 → A/G比值(1.5~2.5:1)↓
2.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①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 ② 维持激素较长的半衰期: 结合激素→不易排出
③ 运输功能: 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等
④ 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过程
⑤ 防御功能: 球蛋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细 胞 内 液 ICF intracellular fluid
体液 Body fluid 60%
40% 20% 细胞外液 ECF Extracellular fluid
生理学第七版第三章血液
血液
概念:由血浆和血细胞共同组成的流体组织, 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 用 功能:. 缓冲(调节PH值) C . 高比热有利于体温恒定 D. 防御保护等 医学意义:很多疾病会引起血液成分或性质 变化,所以血液检查在医学上有 重大价值。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 百分比 正常生理值:A 成年男性:40%~50% B 成年女性:37%~48% 意义: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 度,检查贫血等疾病
血量
概念:全身血液的含量 分类: A 循环血量: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 的血量 B 储存血量:静脉和皮下静脉从内流动较慢 的血量 测定:根据稀释原理测定 A 血量=红细胞总容积/血细胞比容 B 血量=血浆量/(1-血细胞比容) 意义: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 的必要条件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正常生理值:A 全血的比重:1.050~1.060 B 血浆的比重:1.025~1.030 C 红细胞的比重:1.090~1.092 意义:进行血细胞的比容和红细胞沉淀率的测定, 以及红细胞和血浆的分离。 (二)血液的粘度 正常生理值:A 全血相对水的粘度4~5 B 血浆相对水的粘度 1.6~2.4 影响因素:A 血细胞比容的高低(全血的粘度) B 血浆蛋白含量(血浆的粘度) C 血流切率(全血的粘度) 意义:粘度变大,使血流阻力明显增大,从而影响 微循环的正常灌注
诊断某些会引起红细胞 叠连的疾病(活动性肺 炎,风湿热)
渗透脆性 (低渗盐溶液中膨 胀破裂)
诊断某些会引起红细胞 脆性变大的疾病(遗传 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 用 具有Ⅰ型补体的受体,因而具有免疫功 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骨髓的结构
红骨髓: 红骨髓:分布于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骨骺端的松质骨中,造血功 能活跃。 黄骨髓:分布于长骨干骨髓,不 黄骨髓: 造血,但具骨髓 造血潜造血组织 状纤维构成立体网架。 造血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 血细胞充满于网孔中。 血窦:内皮有孔,基膜不完整,基膜外 血窦 周细胞覆盖。窦壁的完整性及周细胞覆 盖面大小与造血活跃程度成反比。 造血诱导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诱导微环境
形态:球形,d=10-12um,核S形或分叶,胞 质内含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染成兰 紫色。颗粒具有异染性。 功能: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粒cell 嗜酸粒cell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0.5-3% eosinophil) 形态:球形,d=10-15um,核两叶,胞质内充 满粗大均匀嗜酸性颗粒,红染。 功能:抗过敏,抗寄生虫。
2、造血祖细胞 来自造血干细胞,具增殖能力,但失去多 向分化能力,只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 增殖、分化,故称定向干细胞。 脾集落生成单位(colony formin unit, CFU-s): 每个集落的细胞来自一个原始细胞,为一 个克隆(clone),称脾集落生成单位。
造血祖细胞
髓系多向造血祖cell: 髓系多向造血祖 : 体外能培养出粒-巨噬cell,红细胞与巨 核细胞共同组成的混合性集落(CFU-Mix) 系造血祖cell: 红cell系造血祖 :受红cell生成素的作用形成红cell集落,又 系造血祖 称红cell集落 生成单位(CFU-E). 中性粒cell-巨噬 系造血祖 巨噬cell系造血祖 中性粒 巨噬 系造血祖cell : 受粒cell生成素作用形成该 cell集落,又称粒cell巨噬cell系集落生成单位(CFU-GM)。 巨核cell系造血祖 系造血祖cell: 巨核 系造血祖 : 受血小板生成素作用形成巨核cell集落, 又称巨核cell系集落生成单位(CFU-M)。 淋巴系祖cell:形成T cell系集落生成单位(CFU-Tl)和B cell系 淋巴系祖 集落生成单位(CFU-Bl)。
1、中性粒cell 中性粒cell
(neutrophilic granullocyte, 50%-70% neutrophil )
形态:球形,d=10-12um,核杆状或分叶状,含 嗜天青颗粒(20%)和特殊颗粒(80%)。 功能:吞噬、杀灭细菌。
2、嗜碱粒cell 嗜碱粒cell
( basophiclic granulocyte, 0-1% basophil)
4、单核cell(monocyte 3-8%) 单核cell
形态:圆或椭圆d=14-20um, 核肾形或卵圆形,核着 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呈深浅不均匀灰兰色,含细 小的嗜天青颗粒。 功能:是巨噬cell的前身。具有吞噬及免疫功能。还 有分泌和造血调控的功能。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20-30%)
2、红细胞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合 力比和氧大1000倍,故易引起CO中毒)。 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 3、几种病理现象: (1)溶血。(2)贫血。 4、网织红细胞: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少量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0.5%-1.5%.
(二)白cell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二、骨髓和血cell发生 骨髓和血cell发生 胚胎期血cell生成位置 卵黄囊的血岛、 胚胎期血cell生成位置:卵黄囊的血岛、 生成位置: 肝、脾。 胚胎后期至终生血cell生成位置 骨髓。 胚胎后期至终生血cell生成位置:骨髓。 生成位置: 此外,淋巴组织可产生淋巴细胞。 此外,淋巴组织可产生淋巴细胞。
(一)红细胞(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man woman 红cell 400-500万/mm3 350-450万/mm3 血红蛋白 12-15g/100ml 10.5-13.5g/ml 1、红cell形态: 形态: 、 形态
d=7~8.5um, d=7~8.5um,双凹圆 盘状, 盘状, 中间染色浅,周 围染色深,无细胞核, 无细胞器。充满血红 蛋白
包括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成人白cell正常值: 4000-10000个/mm3
1.形态:无色有核,体积比RBC大。 RBC大 形态:无色有核,体积比RBC 2.功能: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2.功能: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中性粒细胞 功能 3.分类:根据有无特殊颗粒。 有粒白细胞: 3.分类:根据有无特殊颗粒。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分类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血cell发生 造血干细胞
髓性造血干细胞
增殖、分化
淋巴造血干细胞 各种淋巴细胞 巨核细胞系
造血祖细胞 红细胞系 粒细胞 巨噬细胞系 三种粒细胞 单核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1、造血干cell (1)造血干cell基本特性: ①增殖潜能强。 ②具多向分化能力。 ③具自我复制能力。
(五)血cell发生过程形态演变 (1)细胞由大变小。 (2)细胞核由大变小。 (3)胞质量由少变多,嗜碱性变弱,胞质内 的特殊结构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 (4)细胞分裂能力由有到无。
第4章
血 液
(blood)
一、血液(blood) 血浆(plasma即cell间质) 血液 有形成份(血细胞) 血清(基质):水、 血浆 无机盐、蛋白质。 纤维蛋白质原(纤维) 红cell(red blood cell) 血细胞 白cell(white blood cell) 血小板(blood platelet)
形态:圆或椭圆,d=6-20µm,核圆,染色质致密, 着色深,一侧有凹陷,胞质少,染成蔚兰色。 有大、中、小三种。 功能:免疫作用,包括T cell, B cell, 大颗粒淋巴细胞(K cell,
和 Nk cell)。
三. 血小板(blood platelet) 由骨髓内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成,d=2~4um。 血小板正常值:10万-40万/mm3。 透明区(hyalomere) :位周边, 1、血小板结构: 染成浅蓝色 颗粒区(granulomere) :位中央、 有蓝紫角颗粒。 2、血小板作用: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