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农作学复习

合集下载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一、第一章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期末复习思路武汉高校张明炷版《土壤学与农作学》考试复习思路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具有一定肥力得疏松层。

2.马克思曾说过“土壤就是世代相传得人类所不能出让得生存条件与再生产条件。

3.农业生产得任务就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何重要作用?4.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5.土壤学:就是讨论土壤得形成,演化,组成性质……第一章1.土壤肥力就是什么?答:所谓肥力,就就是土壤同时得不断得满足与调整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得能力。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得综合反映。

土壤肥力就是各种土壤所共有得,也就是区分于自然界其她物质得最本质得特征。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光、生物。

3.土壤就是由固相、液相与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得疏松多孔体。

其中固相物质主要就是矿物质与有机质。

液相物质主要就是土壤水与溶于水中得物质。

气相包括氧、二氧化碳、氮及其她气体。

4.土壤质地地划分:沙土类、壤土类、粘土类。

5.不同质地类型得肥力特征综述如下:沙土类:物理性沙粒含量占8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大,毛管孔隙少,不保水,渗透性强,通气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不保肥,不耐肥,昼夜温差大。

所以沙性土常展现有气、缺水、营养不足、土温不稳得冲突状态。

粘土类:物理性粘粒含量占6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小,毛管孔隙多,保水、保肥性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易旱易涝,昼夜温差小,土性偏冷,粘性塑性强,所以耕性不良,适耕期短。

壤土类:沙粒与粘粒得含量比例较合适,因此兼有砂土类与粘土类得优点。

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水、肥、气、热情况比较协调,耕性良好,适耕期长,相宜于大多数作件物生长,就是农业生产上比较抱负得土壤质地。

6.“蒙金土”:上沙下粘得“蒙金土”则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得生长。

7.土壤有机质得组成?简答题[1]各种形态得动、植物残体。

[2]腐殖质[3]土壤微生物。

8.土壤有机质得矿质化过程(了解//)9.土壤有机质得腐殖质过程(了解)10.土壤有机质得转化条件?简答题思量题第五题11.土壤空气与土壤溶液(具体瞧一瞧)12.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区分?灌排措施对土壤空气得组成有何影响?思量题第八题。

《土壤学》参考复习题

《土壤学》参考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1)概念: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与农作学知识要点

土壤与农作学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1.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同时而又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营养成分和水分的能力。

2.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3.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为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4.土壤有机质腐殖化作用:复制只是很好的胶结剂,能使土粒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通透疏松,减少粘着性,改善耕性;同时腐殖质色暗,有利于土壤吸热保温,减小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

5.土壤机械组成:指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即砂、粉砂和粘粒的相对比例。

6.浅性酸:土壤浅性酸是由于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所以它是土壤酸的潜在来源。

7.土壤Eh:土壤氧化还原状况通常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其单位是毫伏(mV)。

一般是用电极法直接测定。

8.土壤缓冲性: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水溶液中,则溶液的pH值立即发生变化;可是把这些酸碱加入到土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9.当量孔径:由于土壤中既有大孔隙,也有小孔隙,所以空隙直径大小难以计算,通常引入当量孔径的概念,来衡量一般孔隙的作用。

10.土壤导热率:土壤具有对所及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性质,称为导热性。

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

11.土壤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12.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13.吸湿系数:是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分子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的百分率。

有时又称致死水量。

14.凋萎系数:又称有效水分的下限,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经验公式凋萎系数=吸湿系数X(1.34-1.5)。

15.田间持水量:又称适宜水分上限。

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此时水分类型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悬着水。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土壤学与农作学

土壤学与农作学

土壤学及农作物第一章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空气)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土壤生产力是是指突然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3、农业土壤剖面构型:(1)耕作层。

代号A,厚度一般20cm左右。

(2)犁底层。

代号P,位于耕层以下,厚度约10cm。

(3)心土层。

代号B,位于犁底层或耕作层一下,厚度20~30cm。

(4)底土层。

代号C,位于心土层一下,一般在土表50-60cm以下的深度。

4、土壤矿物质包括原声矿物和次生矿物以及一些分解彻底的简单无机化合物。

5、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6、土壤形成因素:五大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7、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8、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1)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残体均有一定的碳氮比,一般为25:1,土壤环境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有机质的转化速度和方向。

9、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土壤空气主要是由大气进入土壤中的气体和土壤内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组成。

特点: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则比大气中含量高十几至几十倍;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第二章1、活性酸度:是与土壤固相出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潜在酸度:吸附在突然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平常不表现酸性,只有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到土壤溶液中,酸性才显现(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2、碱化度: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饱和度可作为衡量土壤碱化度的指标3、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和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一、名词解释:绪论1.土壤:是地球陆地能够产生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形成、组成及分类3.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土壤颗粒组成,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4.土壤质地: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所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

第二章土壤性质5. 土壤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6. 土壤潜性酸:是由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酸性。

以厘摩尔(+)/千克为单位,南方的红壤、黄壤呈酸性,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H+和Al3+。

7. 永久电荷:由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8. 可变电荷:其数量和性质随土壤溶液 pH 的变化而改变的电荷。

9.. 土壤吸收性:土壤能吸持各种分子、离子、气体、悬浮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10.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为中性(pH = 7)时,每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CEC:cmol(+)kg-1 )11.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CEC)的百分数称盐基饱和度。

12.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中,所有孔隙的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13.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14.土壤容重(ρ):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的干重(容重=土壤干重/土壤容积)。

15.土壤重量热容量(C):单位重量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g ·℃).16.土壤容积热容量(Cv):单位容积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m3·℃) 。

17.导热率(入):指厚度为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面积为1cm 2断面的热量。

单位是J/cm·s·℃。

第三章土壤水分形态18.吸湿系数:吸湿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大吸湿量(也称吸湿系数)。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一、第一章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土壤农作物学-1

土壤农作物学-1

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二)
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 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如钾长岩、斜长岩; ✓ 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和质地:红色风化壳
和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质地粘重,花岗岩 和砂页岩发育的质地居中,砂岩、片岩 的质地最轻; ✓ 影响矿物组成、土壤发育层次等;
(二)气候
1、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十三)熟化过程 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措
施,改造土壤的土体构型,减弱或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障碍 因素,协调土体水、肥、气、热等,使土壤肥力向有利于 作物生长方向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为人类定向培育土壤 的过程。可分为旱耕熟化和水耕熟化。 某一土壤类型的形成经常由一个主要成土过程和几个辅助 过程共同作用完成。
二、土壤肥力
1.概念
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 地、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 分、空气、热量等因素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肥 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
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
肥沃土壤上生长的作物
瘠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
2.土壤肥力的种类
根据土壤肥力的来源不同,土壤肥力有 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的区别。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 (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 用下发育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 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 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 的自然体。即: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具有 肥力(性质),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功能)的疏松 表层(形态)。
2、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土粒
土 壤 水
土壤空气

(完整)《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试卷

(完整)《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试卷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2.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3.土壤缓冲性土壤缓冲性: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4.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在不受地下水影响时,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5.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对水分胁迫特别敏感的生长发育阶段。

6.溶质势溶质势: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土-水系统移到没有溶质的、其他状态都与其相同的同一个系统时所能做的功。

7.蒸腾效率蒸腾效率:植物消耗1kg水所能积累的干物质克数.8.土壤呼吸土壤呼吸:土壤中的植物根系、食碎屑动物、真菌和细菌等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D)。

(A)气侯(B)地形 (C)母质 (D)生物2.下列土壤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B)。

(A)正长石(B)高岭石(C)白云母 (D)角闪石3.当土壤水吸力为20hPa时,此时的土壤水分是保持在当量孔径(B)的土壤孔隙中。

(A) <0。

3mm (B) <0.15mm (C) >0。

3mm (D) >0。

15mm4.一般来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势最高的是(A)。

(A)土壤 (B)植物根系(C)植物叶片 (D)大气5.土壤胶体的主要类型是(C)。

(A)无机胶体(B) 有机胶体 (C)无机-有机复合胶体(D) 粘土矿物胶体6. 在相同水吸力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是。

(A)砂土(B) 壤土(C) 粘土(D)不一定7.根据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山东省的地带性土壤为(A).(A) 棕壤(B)暗棕壤 (C)黄棕壤 (D) 黄壤8.用过量的中性盐将土壤胶体上的H+和Al3+交换到土壤溶液中而表现出来的酸度称为(C)。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

绪论1、农业生产的实质:(1)第一性生产:种植业(第一性的生产资料是土壤);(2)第二性生产:养殖业;(3)第三性生产:加工业。

2、土壤的特点:它具有再生能力,是可以连续利用的一种资源。

3、农作学: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系统)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农作制。

4、农作学的主要内容:(1)土壤耕作和管理;(2)低产田改良与合理利用;(3)作物与水分关系;(4)农作物的灌溉制度;(5)节水农作制,等。

5、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特点:(1)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也是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农田灌溉中涉及“植物—气候—土壤”整个系统;(3)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出具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植物生产(农作物)。

第一章土壤形成与分类1、土壤的定义:(1)定义一: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2)定义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溶液)、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的分类:(1)自然土壤:自然条件下,未经人类开垦耕作的土壤;(2)农业土壤(耕作土壤):经过人类开垦、耕种以后,原有性质发生了变化的土壤。

3、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的简称,是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

其中,水、肥、气是物质基础,热是能量基础。

注:土壤之所以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4、土壤肥力的分类:(1)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2)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经过人为活动以后而形成的肥力。

注:在耕作土壤中,土壤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综合表现。

5、土壤生产力:在特定的耕作管理制度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壤学复习重点要义绪论⼀、⼟壤及重要性⼟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具有肥⼒特征的、能够⽣长绿⾊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A、⼟壤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壤是农业⽣产的基本⽣产资料⼟壤为植物⽣长提供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壤是农业⽣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壤在⽣态环境中的重要性C、⼟壤是最珍贵的⾃然资源资源数量的有限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质量的可变性⼆、⼟壤基本组成三、⼟壤肥⼒与⼟壤⽣产⼒⼟壤肥⼒:⼟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长发育所必需的⽔分、养分、空⽓和热量的能⼒。

营养条件:养分,⽔分环境条件:热,⽓,⽔四⼤肥⼒因素:⽔、肥、⽓、热。

⾃然肥⼒:指⼟壤在⾃然(因素⽓候、⽣物、母质、地形、时间)综合作⽤下所发展起来的肥⼒。

⼈⼯肥⼒:指⼈类在⾃然⼟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熟化过程⽽发展起来的肥⼒。

有效肥⼒:在当季⽣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经济效益的肥⼒部分。

潜在肥⼒:在当季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部分。

⼟壤⽣产⼒:即⼟壤能⽣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

⼟壤⽣产⼒与⼟壤肥⼒的区别是:⼟壤⽣产⼒是由⼟壤本⾝的肥⼒属性和发挥肥⼒作⽤的外部条件(包括⾃然环境条件、⼈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所共同决定的。

第⼀章⼟壤矿物质⼟粒形成⼟壤母质的矿物和岩⽯矿物岩⽯的风化作⽤与⼟壤母质⼟壤矿物质⼟粒的组成与特性⼀、主要的成⼟矿物和岩⽯原⽣矿物:来⾃⽕成岩或变质岩次⽣矿物:原⽣矿物、⽕⼭灰或各种风化产物通过化学或⽣物作⽤转变主要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的风化作⽤与⼟壤母质风化作⽤:指地壳最表层的岩⽯在空⽓、⽔、温度和⽣物活动的影响下,发⽣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多属于热⼒学风化)风化作⽤化学风化(溶解、⽔化、⽔解、氧化)⽣物风化(根系机械破碎、⽣物化学作⽤)⼟壤母质:裸露的岩⽯经风化作⽤⽽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壤的母体。

残积物(⼭地丘陵顶部较⾼部位)坡积物(重⼒⾬⽔冲刷,坡脚、⾕地)洪积物(洪⽔引发,沿⼭麓成带状分布)河流冲积物(成层性,成带性,成分复杂)湖积物(湖⽔泛滥,湖周围)我国主要成⼟母质海积物(海边海相积物,海岸上升、江流⼊海)风积物(风搬运;沙质、黄⼟)黄⼟状沉积物(第四世纪时期黄⼟经冰⽔、洪⽔搬运)冰渍物(冰川夹杂物质搬运沉积)⼟粒按成分可分为:矿质⼟粒、有机质⼟粒⼟粒按粒级可分为:⽯粒、砂粒、粉粒、粘粒机械组成:⼟壤中各粒级矿物质⼟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叫矿物质⼟粒的机械组成。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1. 介绍土壤学的定义和意义(200字)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科学,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化、性质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质,也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了解土壤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

2. 解释土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300字)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逐步过程,通常需要几百至几千年。

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生物、岩石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冻融等作用,分解成颗粒状材料,形成初始的土壤物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壤物质逐渐与有机物质、微生物以及根系等进行混合,形成更加复杂的土壤结构,具有较高的肥力。

同时,气候因素如降水、温度和风力等也对土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热带和温带地区因为降水量充沛,土壤形成速度较快,而干旱地区土壤形成速度较慢且土壤质量较差。

土壤的演化是指土壤在形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变化过程。

土壤演化主要是由气候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所引起的。

气候因素如降水、温度和风力的变化会导致土壤的湿润程度、温度和养分状况发生变化。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农业活动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改变,过度的农耕和化肥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退化和养分流失。

3. 论述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00字)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颗粒间的排列和堆积程度以及土壤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

土壤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等特性。

土壤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土壤结构两个方面。

土壤颗粒的组成主要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它们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土壤的质地。

而土壤结构则与土壤颗粒的排列和堆积程度有关,常见的土壤结构有颗粒状结构、块状结构和片状结构等。

土壤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土壤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土壤复习题资料一、名词解释1、秸杆还田:是作物秸秆不经堆肥过程,直接在田间条件下腐解。

2、Saf :(硅铝铁率)指土壤中的SiO2 的含量和Al2O3、Fe2O3含量之比,能够反映土壤分化值大小。

以SiO2/(Al2o3+Fe2O3)或SiO2/R2O3表示。

3、沼气肥:即沼气发酵肥,是指作物秸秆与人粪尿等有机物腐解产生沼气后的副产物,包括沼气液和残渣。

4、土壤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土壤的可塑性。

5、白浆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出现还原高铁高锰作用而使某一土层漂白的过程6、腐殖化系数:通常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1年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称为腐殖化系数.7、NO3一一N肥:凡是含有硝酸根离子的氮肥都属于硝态氮肥。

8、脲甲醛:代号为UF,它是以尿素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甲醛经催化剂催化而合成的一系列直链化合物。

9、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10、根外营养(叶部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11、同晶置换:是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1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共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13、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14、生理酸性肥 : 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15、灰化过程 : 是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16、复合肥料 : 是通过化合(化学)作用或混合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化学反应,在我国也有人称之为化成复肥。

17、新型磷肥:是指高浓度或超高浓度的长效磷肥,主要有聚磷酸盐、磷酸甘油脂、酰胺磷脂等,此外还包括包膜缓释磷肥。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32.详述影响土壤温度的环境因素和土壤特性?
环境因素1)纬度,低纬辐射强度大,辐射角大,反射率小。
2)海拔3)坡向4)大气透明度
5)地面覆盖,秸杆,雪,玻璃,塑料薄膜
土壤特性:1)颜色2)土壤水分,大升温降温慢
根据吸收水分难易程度不同划分为速效水和迟效水。
25.土壤反浆现象产生的原因?
原因:
“冻后聚墒”现象,北方冬季土壤冻结后的聚水作用,冬季表层冻结,水汽压降低,冻层下的土层水汽压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聚集、冻结,使冻层不断见后,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26.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21.什么是土壤耕性,其含义是什么?
指土壤在耕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能的综合表现。含义:
土壤耕作时产生阻力的大小,土壤耕作质量的好坏,土壤适耕期的长短。
22.土壤液态水的形态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扩散是指在土壤中CO
2的浓度高于大气,而O
2的浓度低于大气,分别产生了土壤和大气间的分压差,在分压梯度的作用下,使CO
2向空气中扩散,使O
2不断从大气向土壤中扩散。
扩散作用是土壤空气运动的主要机制。
30.简述土壤氧化还原平衡体系。主要氧化剂是大气中的氧,主要还原剂是有机质。
(1)包括有机体系和无机体系,这些体系的反应有可逆的,半可逆的和不可逆的。
D有机质含量,多,本身疏松,同时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16.土壤孔隙分为几级,各级孔隙有何特性?
非毛管孔隙:
蓄水供水的
毛管孔隙:
平时通气,降雨灌溉时透水。
非活性孔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土壤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第三章
土壤水分
1.名词解释 田间持水量 土壤水分常数 凋萎系数 基质势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滞后作用
2.填空
土壤水分类型
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土壤水势的构成
3.简答题 影响土壤水分曲线的因素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应用 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 4.计算题 1)平衡水土系统水势的计算 2)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换算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特性
1.名词解释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胶体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土壤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 土壤养分

2.填空

土壤孔隙分级 土壤胶体的种类 土壤胶粒的组成 土壤通气性的指标 土壤养分的形态 土壤酸度类型
2.填空(计算)
<一>、计算孔计算土壤重量、水分、养分、盐分含量。
例 1 已 知 土 壤 容 重 为 1.15g/cm3 , 求 亩 ( 666.7m2 ) 耕 层 020cm土壤土重。解:666.7×0.2×1.15=153t=153000 kg 因此过去常说每亩耕层土壤约 30万斤,即每公顷耕层土重 225万kg。
土壤学与农作学 复习
第一章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1.名词解释
土壤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
土壤有机质
2.填空: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土壤有哪几部分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土壤质地分类
3.简答题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这学期课全部讲完了 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 预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2、已测得有机质含量1%,求亩耕层土壤有机质重量?
W有=W±×1%=666.7×0.7×1.2×1%=1.6t=1600kg N 、 P 、 K 等都可计算出,如测得 N 含量 0.05% ,则亩含 N 80kg,如测得盐含量0.3%,则亩含盐480kg。
3.简答题
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哪些特点
第5 章
低产田改良与合理利用
1.名词解释 盐碱土 碱土 地下水临界深度 作物的耐盐极限 冲洗定额 次生盐碱化
2.填空
盐碱土主要的盐分离子
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类型
田间排水的方式
冲洗脱盐标准
3.简答题 盐碱土的低产原因 盐碱土改良利用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渍害水稻土的低产原因 4.计算题(计算冲洗定额)
第七章
作物与水分关系
1.名词解释
质壁分离 蒸腾 蒸腾强度 蒸发蒸腾量 作物需水临界期 作物的灌溉制度

2.填空
作物水势组成
根系吸水的动力
气孔运动的机理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3.简答题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计算旱作物和水稻作物需水量有哪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