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朗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义,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古琴曲,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引导学生谈论古诗的美感和价值。
2. 学习古诗《静夜思》(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3.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4. 学习古诗《将进酒》(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诗歌就像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三首古诗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学习《静夜思》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请大家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师: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朗读一下?生 1:(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读得很不错,声音响亮,字音也很准确。
那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 2:诗人在晚上看到床前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师:很好,那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误以为是霜呢?生 3:可能是因为月光很白很亮,就像霜一样。
师:说得有道理。
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 4:诗人抬头看着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非常准确!在这首诗中,“思”字是整首诗的灵魂,它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师: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之情,一起再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三、学习《春晓》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孟浩然的《春晓》。
师: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
(老师朗读)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然后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学生朗读并思考)生 5:这首诗写的是春天。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呢?生6:诗里有“春眠不觉晓”,还有“花落知多少”,春天睡觉很舒服,而且花会掉落。
师:回答得很棒!那“夜来风雨声”这句又说明了什么呢?生 7:说明晚上下了雨。
师:对,那诗人听到风雨声,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 8:可能会担心花朵被风雨打落太多。
师:嗯,有道理。
那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生 9:既有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又有对落花的惋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到位。
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四、学习《咏柳》师:最后,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选用了《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三首古诗。
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古诗。
二、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描写夏日西湖美丽景色和独特风光的诗,两首诗的作者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西湖美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刻画出西湖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美,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从老师诵读曾经学习过的描写西湖景色的文章入手,即注重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古诗教学轻讲解、重朗诵、帮扶理解会意境的理念,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学习,力求从写作的角度给学生一点开启,此外,本课教学还注重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阅读的量更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力求达到融会贯通学语文的境界。
五、教学流程(一)回顾已学,导入新课。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桅子花的甜香。
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师:老师刚才朗读的这段文字美不美谁还记得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篇文章生:《西湖的绿》。
师:对,作者正是抓住绿这一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对于西湖,你都有哪些了解生:简介西湖。
9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一、导入生1:老师,我发现第一句诗少了一个字。
师:再找找,你能发现少了哪一个字吗?生1:我发现少了一个“浥”字。
师:你从哪里找到的?生1:我从注释里找到的。
师:真好,学会了看注释,就能学得更快。
请大家帮老师把这个字写进去好吗?(学生开始写字)师:请注意这个字的偏帝,左边的三点水要写得略窄些,右边部分写得略宽些。
看看左右的字,大小要匀称。
写完了吗?(师随即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师:写完了,谁来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来。
生2:是湿润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2:在“注释六”那里有。
师:(高兴地说)瞧,又多了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指着生1)他今天要和你竞争,你能和他比一比吗?(生1点点头)对,学习要学会方法。
方法用得恰当了,你学起来会事半功倍。
(指着生2)“注释六”里边写着呢,大声地再说一遍。
生2:“悒”的意思是湿润。
师:很好,请坐。
同学们,戴老师第一次来到咱们无锡,可第一次来我就被你们感动了。
知道为什么吗?生3:因为有两个同学在思考。
师:噢,我看到了思考的孩子,我感动了是吗?同学们,我是昨天来的。
我昨天静静地坐在台下,观看了一台节目,听到了一位80岁的老爷爷为我们吟诗。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在这一段历史当中,流淌着这样一条河流,这条河流中承载着许许多多人们用真挚的心灵写成的一篇篇文字,我们称它们为古诗文。
而这一篇篇文字我们必须用独特的方法去吟诵它们,才能体会到它们的韵味。
(若有所思)今天,我感动了,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是一位80岁的老人,他用独特的朗诵方法把古诗文的美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老师真的是感动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吟诵方法好吗?二、读诗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块来学习一首诗一首唐朝诗人王维写的诗。
谁了解王维?生1:(拿起书)王维是永济县人。
师:好的,知道了他的出生地,还有吗?生1:他9岁就有才名,21岁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
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牧童一、导语,引童趣(音乐)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两位古代诗人笔下的“童年”。
(在美好的音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二、初读、悟童趣。
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出示两首诗。
)(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遮”字,和老师一起书空。
)师: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进行学习。
(学生自主尝试学习。
)师:你们能学懂些什么呢?生:《牧童》这首诗好像是说到处都长着小草,黄昏的时候,有一个牧童放牛回来了,在风中吹起笛子来。
吹着吹着,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蓑衣也没有脱掉。
月亮升起来了,他也不知道。
生:〈〈舟过安仁〉〉我能读懂的是:在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两个人把撑竿用的竹竿和划船的船桨收起来了。
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师:你们的发言对我们其他的同学都有启发,我们同桌之间也相互说一说。
(不满足于一两个孩子能大致理解诗意,而是组织学生吸收别人的长处,促使自己进步。
老师了解学生自学后整体感知的情况,根据学情对教案做调整,继而展开针对性的指导。
)三、品读,想童趣1、《牧童》中的童趣形象师:大家都发现这两首诗的孩子生活都是特别有趣。
我们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的生活,(指第一首诗)哪些场景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生: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师:发挥我们的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生: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
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蓑衣也不脱,清风明月伴随着他进入梦乡。
师:(点击“卧”字)“卧”在草地上,把草地当作床,可以再上面睡觉,多好玩啊!生:黄昏时分牧童放牧归来,吃饱晚饭,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看着看着,看睡着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村晚》《稚子弄冰》(优质教案)(课堂实录)
《村晚》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
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师生玩游戏。
师: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人教版小学语文5-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5.人教版小学语文5-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6.7.《牧童》课堂实录一、点词读句师:这节课洪教师带大家学一首古诗,题目是生:牧童师: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
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
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
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
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
开始。
生:(自由朗读)师:停,(学生感到为难),其实,刚才,你们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师只想你们做到熟读,还没有要你们做到熟读成诵呢!(生笑),怎么样才叫熟读呢,现在我们来搞个活动,这个活动叫“点词读句”。
先老师给你们作个示范,洪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请用举手的姿势告诉大家。
明白吗?生:明白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师:明白吗?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
生:(再读这句诗)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
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可以了。
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
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
(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
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
来,由你来点词生:(一生上台)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
------弄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师:多熟啊,再读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生:有师:他点这个词也有理由的,我们也来猜一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3月1日,周一上午,我参加了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
这节课由教师李老师主讲,学生共有25人。
课堂一开始,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并要求我们打开教材,跟着课文一起念诗:“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念诗的过程中,部分同学朗读不够流利,出现了一些发音错误。
李老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了大家的发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诗。
之后,李老师让我们分组,合作完成了《古诗三首》的情感理解训练。
我们的小组选取了《静夜思》这一篇古诗,通过相互交流,我们慢慢体会诗歌作者的思乡之情,深入探究了“低头思故乡”的含义。
最后,李老师要求我们单独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程度和理解程度。
我的课文读得还算不错,但还有一些同学的发音不准确。
李老师在讲解时分别对这些同学点名批评并指出错误,帮助我们纠正不足。
整堂课下来,古诗的诵读、情感理解,以及发音纠正都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得以顺利进行,我收到了很多受益。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古诗之美,也更加明白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随后,李老师让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尝试写一篇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对家乡或者自然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同学们展现出了自己的创作才华,诗歌中充满了童真、清新、朴素的感觉。
看到自己的创作被老师和同学赞扬,我感到非常开心和鼓舞。
除了基础理解和创作写作,李老师还给我们讲解古诗的字形、字义和文化背景。
她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和故事,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意。
比如,李老师解释了《春望》中“草木深”这一词的意义,告诉我们这里指的是草木茂盛,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诗人想象中的家乡差距极大,加剧了他的思乡情绪。
最后,李老师总结了本次课堂内容,并要求我们完成相应的练习册作业。
她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强调了课后复习和作业的重要性。
《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钟山离瓜州远还是近?
生:我觉得很近,因为一水间,只隔着一条江,数重山,也就是是几座山而已。
生:我也觉得很近,因为诗人写的是“只隔”。
师:是啊,是不远,坐高铁,也就是十几分钟吧,做飞机,也许只有几分钟。
生:可是那时候没有高铁,也没有飞机啊。
师:甚至连汽车连摩托车连自行车都没有,所有的路,都要靠脚板去丈量。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一道滔滔的长江,几座巍巍的高山,瓜洲离钟山,远吗?
师:诗人站在瓜洲的小船上,回望故乡,他的目光首先越过了——
生:长江,也就是“一水间”的“一水”。
师:然后看到了长江对岸的——
生:京口。
师:然后——
生:看到了钟山。
生:不对,看到钟山之前,还有数重山。
师:是啊,数重山之后,才是钟山。钟山,就是南京的紫金山,在这里用来代表南京。王安石出生在江西的临川,但是他的父亲在南京做官,他一直在南京长大,把南京当作了他自己的第二故乡。数重山之后,就是故乡了。
师:把横线上的红色字,换成其他我们学过的诗句,然后连起来读一读。
生:春风,又染绿了江南大地,江南又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而我,却离开了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回到我的可爱的家乡。
师:可是,这是夏天的美景哦。
生:春风,又染绿了江南大地,江南又是一幅“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景,而我,却离开了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回到我的可爱的家乡。
你可以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找个近义词吗?
生:染。
师:嗯,有点拟人的感觉。
生:但是,我觉得“染”字没有写出染后的结果。
生:吹。
生:“吹”字给人一种很粗暴的感觉,感觉这个风要把江南吹得东倒西歪的感觉。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5古诗三首牧童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9一、点词读句师:这节课洪教师带大家学一首古诗,题目是生:牧童师: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
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
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
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
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
开始。
生:(自由朗读)师:停,(学生感到为难),其实,刚才,你们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师只想你们做到熟读,还没有要你们做到熟读成诵呢!(生笑),怎么样才叫熟读呢,现在我们来搞个活动,这个活动叫“点词读句”。
先老师给你们作个示范,洪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请用举手的姿势告诉大家。
明白吗?生:明白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师:明白吗?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
生:(再读这句诗)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
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可以了。
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
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
(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
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
来,由你来点词生:(一生上台)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
------弄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师:多熟啊,再读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师:他点这个词也有理由的,我们也来猜一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下面是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文】时间:2022年3月9日,上午地点:XX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主题: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师:王老师学生:30名授课目标:1. 学习并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悯农》、《静夜思》三首古诗;2. 理解古诗的表达方式和主题;3. 提高学生的朗诵和写作能力。
授课过程:一、导入王老师:同学们,你们会不会忘记了上节课的内容?学生:不会!王老师:那请你们谈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我们学习了古文,还学习了《花间词》这首诗。
王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悯农》、《静夜思》。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古诗呢?学生:因为古诗很美,它能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感悟和故事,也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二、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王老师:请大家看PPT,生词“哀伤”是什么意思?学生:感到悲伤。
王老师:好,这个词在这首古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情。
王老师:很好,现在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
注意停顿、抑扬顿挫和语调。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王老师:同学们,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这首诗写的是古原草,让我们感到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存在。
王老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学习《悯农》这首古诗。
三、学习《悯农》王老师:请同学们看PPT,生词“悯”是什么意思?学生:同情。
王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同情农民,呼吁社会关心农民。
王老师:很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5.《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牧童》课堂实录一、点词读句师: 这节课洪教师带大家学一首古诗,题目是生: 牧童师: 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生: 读了。
师: 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
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
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
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
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
开始。
生:(自由朗读)师:停,(学生感到为难),其实,刚才,你们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师只想你们做到熟读,还没有要你们做到熟读成诵呢!(生笑),怎么样才叫熟读呢,现在我们来搞个活动,这个活动叫“点词读句”。
先老师给你们作个示范,洪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请用举手的姿势告诉大家。
明白吗?生:明白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师:明白吗?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
生:(再读这句诗)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
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可以了。
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
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
(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
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
来,由你来点词生:(一生上台)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
------弄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师:多熟啊,再读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生:有师:他点这个词也有理由的,我们也来猜一猜。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精品课堂实录
1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
请大家把你喜欢的古诗,展示给大家,好吗?(学生背诵,交流7、8首诗)师:同学们积累的真多呀!你能不能把你学古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交流方法)师:对!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大家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的也是——生:《古诗三首》师: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首先一起去学习一首古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介绍作者,解读诗题1.介绍作者(1)师:范成大你们通过预习了解多少呢?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出示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课件出示: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58岁病故。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读诗题,解题意。
师:请同学来读课题。
师:“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指导“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在这儿读第四声。
《现代汉语词典》“即兴”解释道: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之作/即兴表演。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牧童》课堂实录一、点词读句师: 这节课洪教师带大家学一首古诗,题目是生: 牧童师: 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生: 读了。
师: 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
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
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
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
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
开始。
生:(自由朗读)师:停,(学生感到为难),其实,刚才,你们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师只想你们做到熟读,还没有要你们做到熟读成诵呢!(生笑),怎么样才叫熟读呢,现在我们来搞个活动,这个活动叫“点词读句”。
先老师给你们作个示范,洪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请用举手的姿势告诉大家。
明白吗?生:明白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师:明白吗?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
生:(再读这句诗)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
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可以了。
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
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
(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
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
来,由你来点词生:(一生上台)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
------弄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师:多熟啊,再读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生:有师:他点这个词也有理由的,我们也来猜一猜。
生:因为这个词可以体现出笛声是悠扬的。
师:你再讲清楚这句诗讲的是谁弄谁啊生:牧童在玩弄着手中的笛子生:笛声在逗弄晚风师:笛声在逗弄晚风,这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生:很美丽的生:很和谐的生:仿佛两个顽皮的孩子师:这个词用得好生:如诗如画师:多好啊!谁还想来点词生:(一生上台,教室里很静,大家的眼睛一齐盯着小老师)铺生:(激动地)草铺横野六七里师:看看,同学们真的做到熟读了,一下子就能说出来。
你再点生:铺生:(齐)草铺横野六七里师:(面向个别学生)铺生1;草铺横野六七里师:铺生2:草铺横野六七里师:铺生3:草铺横野六七里师:铺生:(齐)草铺横野六七里师;谁来猜一猜他为什么点这个铺字生:因为这个草不是铺的话就不好了,比如说“长”,好象就只有一点点地方,如果铺的话,有很大很大的感觉师:你就会比较。
他用一个长来替代一个铺字,一替代,一比较,觉得这个长字不行,这个铺字用得好。
这个铺,告诉我们草长得很茂盛。
仿佛在上面——生: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师:给人的感觉暖洋洋的,多舒服啊!这位同学真不错,会比较。
还有理由吗?生:这个草是碧绿碧绿的,镶嵌在大地上师:这个镶嵌和铺是有什么区别。
这位同学的视野很广,意思是,在无边无垠的的大地上,这方圆几十里的草,就仿佛是嵌在大地上。
生:这个铺字写出了草给人平缓舒服的感觉。
师:(面向刚才点词的小老师)你对他们的发言还有要补充的吗生:没有了师:看看,你们都很不错,他点这个词的理由你们都猜中了。
还有谁想点的。
(没有人举手)没有了,好,我们就点这么几个词,刚才我们总共点了几个词生:三个师:这三个词点得好不好生:好师:我们说它好就应该在这些词上----生:(动笔诠注)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词的上面圈一圈,再想一想。
同学们,其实,这三个词的意思懂了,整首诗的大概意思也就了解了。
我们一起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
老师读题目,大家接着读全诗,这一次读不一样了,要读出诗的意境来,因为你已经把最主要的词语理解了。
生:(齐读这首诗)二、自主研读师:同学们,洪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去查阅了一份资料。
这份资料写得很好,如果你也去读一读这份资料,那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会变得特别深刻。
这份资料我带来了,现在给你们每人一份,看看,你能不能通过读这份材料,去再深入地理解这一首诗呢?大家要一段一段看,看下去,想下去,对照这一首诗,这一段读懂了,你就在这一段下面划一条横线。
如果读不懂呢?生:我们就打个?号。
师:好。
读不懂的内容不要划,这样就很清楚,划出来的就是你已经读懂的,没划出来的就是你不懂的。
明白吗?生:明白了师:这种读老师也给它一种名称叫做(板书:研读)生:研读师:就是研究着读,怎么样研究呢,就是把这份材料和这首诗对照起来,看看人家是怎么来理解这一首诗的,想想这样理解有没有道理,明白吗?生:明白师:好,开始,看看谁能够很快地进入这个研究的角色。
生:(传资料)师:研读是要拿起笔来的。
生:(开始研读)师:(走到一生前,个别辅导)先读第一段,要打开书,看着诗读,把你划出来的读一遍给我听听生:(非常流畅地读资料袋内容)“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有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师:你看,读这样的材料,你也读得那么流畅,真不错,你的语文水平很高的。
继续看下去。
师:(走到另一位学生前面)划线的时候不要用尺子,这样速度太慢,你理解就行了,你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一遍。
生:(流利地读划出来的句子):“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师:(发现一位学生没有划,走到他身边,问)看到哪里了,前面是不是都看不懂,生:看得懂师:看得懂为什么不划呢生:划了(原来学生划诗句了)师:不是划这里,是划资料袋的内容,哪些内容懂的,划下来。
生:明白了师:(看到一学生还在用尺子划)不用尺子,对,这样速度比较快,也利于你去思考,对,很好。
看得懂,是吗,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读懂了才划下来。
师:有些同学有些累了,累了你就伸个懒腰,接着再读。
要不要和好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如果想的,你就走过去,但是一定要交流,你的朋友会给你许多启发的,为什么这样写啊,有没有更好的理解呢,等等。
师:好。
先来交流已经读懂的,还是先来交流你存在的问题?生:先来交流存在的问题师:好,请你说一说生:为什么风中的笛声是时断时续的?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但是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很简单,请你说生:应该是风把笛声给弄乱了师:诗说“笛弄晚风”,反过来晚风也把笛声弄乱了,是吗?生:是师:你看看,多么富有情趣啊!仿佛两个小朋友在玩耍。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没有人再举手提问)看来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眼睛看洪老师,通过这个资料袋的阅读,通过研读,你对这首诗又知道了什么?生:作者很想过牧童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师:你认为诗人也很羡慕牧童,是不是生:是师:你觉得诗人羡慕牧童的哪一点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师:想躺就躺,想睡就睡,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连晚风也想去----- 生:逗弄一下师:谁看着老师再说,原来不知道的,现在明白了生:“弄”字告诉我们诗人作诗的时候进入了一种美丽的境界,谁也挠乱不了他,只有晚风才会挠乱他的笛声师:对这个弄字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我相信他刚才说的话,在这个资料袋里是一个字都没有的,他是读了以后对这个弄,又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牧童其实是把地比作床,把天比作帐,饥来则食,困来则眠。
师:这句话在资料袋中就有,他现在是看着老师把这句话说出来的,已经把这样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了。
生:这里的三四声,不是数字,而是要表现原野乡村的空阔和静寂。
师:你原来是这样理解的吗生:不是师:现在读了这个资料以后,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印象更加深刻,是吗?生:对师:希望你以后也会用这样的写法。
还有吗?(没有学生举手)没有关系,这个资料袋我们是第一次读,还不知道怎样去提炼,不过,书上有一段话,我们是一定要去读一读的,把书翻开,21页,这里有两段话,谁把第一段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课文单元提示第一段话)“童年是纯正、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象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师:读得多好啊,你仔细读读书上的提示,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一首诗。
谁愿意像他那样把这一段话再读一读。
把“本组课文”改成“这首诗。
生:(再读这段话)师:同学们,有一位小朋友读了这首诗后,写了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不是最优秀的,现在请你浏览一遍,看一看,想一想,提出对这一篇读后感的修改意见。
浏览就是快速地看,凭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你觉得在读后感中还应该写什么生:(学生浏览读后感)师:有没有想法。
我相信你的想法比这位同学要丰富得多生:我认为他写这么多童年趣事,最好能找出一件来具体描写,这样能更加体现出童年是多么的快乐师:你有这样的事例吗生:有师:我相信你一定有,你可以补充上去。
就这样去改。
我想把这个事情布置成家庭作业,明天早上能收到你这个作业,你可以在这个上面圈圈点点,会做吧。
生:会师:我相信对你们来讲,是小菜一碟。
三、抄读诗文师:好,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现在我们来抄读,怎样做呢?比如第一句诗怎么读生:草铺横野六七里师:现在你们是背出来的,我请你们看着读出来生:草铺横野六七里师:眼睛还没看,看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看,再读生:草铺横野六七里师: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把书放在旁边,把这句诗写下来,不是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读完一句再写一句,明白吗?生:明白师:所以,现在的读,实际上要你脑子里记什么生:字怎么写师:然后呢,就把这句诗写下来,如果哪个字不会写怎么办生:看一遍师:对,但是要等到把这句诗写完后,再回来看一看,错了再把它改过来,不会写的再补上去。
这样一句完成后再来做下一句,好,开始。
生:(开始抄读)师:如果这样的抄读完成的好,老师就奖励你,完整地默写一遍。
《舟过安仁》课堂实录师:童年是美丽的年代,如歌,如画,如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
(生齐读课题)——《舟过安仁》。
读诗句师:捧起书本,让我们也来做一回诗人。
听说古人吟诗时总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如痴如醉,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读法吧。
生自由读。
师:这位男生的姿势真像一位小诗人,你来读读。
生读。
师:不错,气韵很像。
哪个同学再试试?生读。
(类似抽读数次,直到学生读准,读出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