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学家一年级科学教案
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教案
二、进行实验
1.让学生按照分工领取材料。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小结。
4.学生及时整理材料交给老师。
5.介绍伽利略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科学家与问题
1.谈话:科学家研究了好多问题,我们也知道了好多,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知道的答案的,你知道哪些?你吧知道哪些,科学家呢?
2.做实验的准备工作。
(1)谈话:小朋友们想不想像科学家那样研究呢?
(2)实验准备:
分组
介绍滚球实验的材料
安排4人小组的分工
强调实验过程中小朋友应该注意纪律
三、引导学习
我们今天做好实验的准备,下节课就可以好好学习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做实验了,那个小朋友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小科学家
一年级
课题
新授课
小小科学家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第2周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具准备
2.看P3,小朋友们知道答案吗?
3.教师讲解。
四、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可以问老师的!
板书
小小科学家
科学家
实验
问题
教学反思
带有凹槽的轨道,玻璃球,绒布。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小科学家》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工作、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简单的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知。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科学家的工作场景,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特点。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植物、动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通过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你们见过科学家吗?他们是做什么的呢?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工作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小小科学家》,一起去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图片展示一些科学家的工作图片,如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在野外观察动物、在太空探索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科学家在做什么。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科学家的工作有哪些特点。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索未知的世界。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
2.掌握运用五官进行观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动手能力。
4.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
二、教学内容:1.观察用具和观察方法。
2.科学家和他们的用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运用五官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学习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
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1)通过寻味游戏“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五官进行观察,学习观察方法,并介绍观察用具。
2)学生跟着PPT的指示,进行闻、看、摸、听、尝五官训练。
2. 学习1)讲述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
(黑板上展示各科学家及其所用的工具)2)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提问环节”,学生轮流提问和回答,大家共同理解科学家的工具和职业。
3)学生观看视频《小小科学家》,了解探究动手的科学实验和探究精神。
4)老师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拍摄自己的小小科学家视频。
3.演练1)学生分小组,开始拍摄小小科学家视频。
2)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视频。
4.归纳1)点名、检查孩子们的观察用具是否放回原处。
2)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观察方法。
五、课堂小结:科学家是探究未知领域的勇士,而观察用具是他们探究的重要工具,所以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观察方法和科学家相关的工具,培养探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学习中及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师在小组分工合作阶段,鼓励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帮助,提升课堂氛围。
3. 通过小小科学家视频的拍摄和回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
教师: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发现,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实验来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滚小球实验
1.教师介绍滚小球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调整轨道的坡度,观察钢珠(或玻璃球)滚动的速度和距离,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小球离桌面距离越高,滚得距离就越远。
(展示霍金的照片和简介)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位科学家,他是谁呢?
学生C:这是霍金!他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坚持科学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宇宙的理论。
教师:C同学说得非常好,霍金先生确实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科学家。他不仅有着卓越的科学成就,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师:同学们,除了这些国外的科学家,我们中国也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比如这位,袁隆平爷爷,他是谁呢?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滚小球实验,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思考,同时也需要动手实践。
2.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吹乒乓球、电线圈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兴趣。
3.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做这些小实验,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进行滚小球实验,并能够得出结论。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够做科学。
3.了解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够进行科学研究。
教具、学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一、了解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谈论这些科学家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2.让学生分享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使用PPT展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等。
二、进行实验1.学生分享他们是否有滚小球的经历。
2.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猜测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更远。
3.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需要进行示范。
在桌子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足,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的过程中是否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XXX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可以像大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也是小小科学家。
XXX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实验,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2.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4.谈论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学生认为这些问题以后是否会找到答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1课,名为《小小科学家》。
本课主要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并通过做滚小球的试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课内容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 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 完成活动手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并能够独立完成滚小球的试验。
四、学情分析本课学生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认知水平较低,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需要培养,需要老师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如:“这是什么?是谁做的?他们做什么工作?”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探究这些问题呢?”3.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小科学家》,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
”第二环节:实验环节1. 老师让学生围成小组,每组一个小圆球、一块棉布和一个斜坡。
2. 老师让学生将棉布铺在桌子上,将小球放在棉布上,用手将小球推向斜坡。
3.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球在斜坡上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来。
4. 老师让学生尝试改变小球的起始位置和斜坡的角度,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5. 老师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各自的实验结果,总结出规律。
6.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小球会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改变小球的起始位置和斜坡的角度,会发生什么变化?”7.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意义。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科学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shh1.1 小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珠、斜坡板、绒布四、教学过程(一)师生讨论: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介绍科学家的工作。
(二)师生实验:做滚小球的实验,带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
(三)小组交流:拓展一: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四)视频实验:拓展二:三个生活小实验视频:吹乒乓球、电线圈、干冰。
(五)教师讲述: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这与组成大树的细胞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带来了大树的不断成长)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六)教师讲述:还有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等等。
《小小科学家》说课(附反思、板书)(教学设计)一年上册科学苏教版
2.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透明性和无色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染色实验、过滤实验等,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实验的发现和对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利用信息化资源,如水的循环动画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掌握不足,需要加强指导和示范。
2.在课堂讨论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主题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心,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评价方式主要依赖教师的观察和测试,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考虑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评价
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教师会指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开展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
-制作节约用水宣传海报: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水资源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观察题
题目: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实验:将红色颜料滴入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分享经验和思考,以深化对水的性质的理解。
小小科学家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标】
认识生活中各种与水有关的动植物。
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水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活动准备】
盆景、水缸、小鱼、小虾、小螃蟹、小青蛙、彩色的纸条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欣赏盆景,感受水与植物的关系。
教师将一盆植物放在水中,让幼儿观察发生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探索发现,了解水与动物的关系。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水缸中的小鱼、小虾、小螃蟹、小青蛙,让幼儿发现它们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讨论交流,懂得水的重要性。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水的作用,如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拓展延伸,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彩色的纸条,让幼儿思考如何让它在水中漂浮起来。
教师和幼儿一起实验,发现纸条只有在干燥的状态下才能在水面上漂浮,而湿了以后就会沉到水底。
教师再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面上漂浮起来,并实验验证。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三、活动结束,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在活动中发现的水的作用和实验结果,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探究与水有关的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 副本
(一)教材分析一年级科学课《小小科学家》是一门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在《小小科学家》的课堂上,学生们会首先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到科学家里有研究动物的、研究植物的、研究地质的、研究天文的等等。
他们的工作包括观察、实验、记录等,这些都是为了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这样的介绍旨在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接下来,学生们会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
比如,他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滚小球实验来探索物理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情况,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除了实验活动外,学生们还会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通过《小小科学家》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他们将会更加热爱科学,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为未来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年级科学课《小小科学家》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它将为学生们打开科学的大门,引领他们走进神秘的科学世界。
(二)教学目标一年级科学《小小科学家》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尝试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并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小小科学家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科学教案引言:让孩子在儿童时期接触科学,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小小科学家的科学教案,旨在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科学实践和探索,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实验一:水的三态变化(冰、水、蒸汽)原材料:冰块、水壶步骤:首先,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冰块的外观和触感。
解释冰块的状态是固态。
然后,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块慢慢融化成水的过程。
解释水的状态是液态。
最后,用水壶烧水,让孩子们看到水变成蒸汽的过程。
解释蒸汽的状态是气态。
2. 实验二:发光实验原材料:发光棒、黑暗的房间步骤:将孩子们带到黑暗的房间中,给每个人一根发光棒。
观察发光棒在黑暗中发光的现象,并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会发光。
解释光的传播过程,并简单介绍光的三原色。
3. 实验三:金属与磁性原材料:磁铁、铁钉、铝片、铜片步骤:拿一个磁铁,让孩子们观察并探索哪些金属物质可以被磁铁吸引。
先用磁铁吸引铁钉,然后尝试吸引铝片和铜片。
解释吸引的原理,并简单介绍磁性的概念。
4. 实验四:浮力与沉浸原材料:漂浮的物体(塑料球、塑料玩具)、水槽步骤:将水槽注满水,放入漂浮的物体。
让孩子们观察漂浮的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并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漂浮而另一些物体会沉下去。
解释浮力的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浮力与物体形状、体积的关系。
5. 实验五:简易电路原材料:电池、导线、灯泡步骤:给孩子们提供一组电池、导线和灯泡。
引导他们将电池与灯泡连接,并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解释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原理,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增加或减小电流的方法。
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小小科学家们可以亲自参与科学实践和探索。
这些实验帮助他们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光的传播、磁性、浮力和简易电路等基本科学概念。
同时,这些实验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持续的科学实践和探索,小小科学家们将不断拓展自己对科学的认知,成长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年轻科学家。
小小科学家活动方案(5篇)
小小科学家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幼儿对物体飘落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2、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记录自己的观察;3、幼儿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物体飘落的样子。
活动准备:泡沫垫、平衡木、鸡毛、雪花片、树叶、纸条、记录纸、笔教育过程及重点指导:1、认识材料:“小朋友,今天老师带给了大家一些礼物,我们一起看看都是些什么?”小朋友一一认识这四种材料,能说出名字。
“想想,这些礼物可以用来玩什么呢?”2、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①“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落下来的?”老师示范树叶飘落,小朋友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小朋友只能说出是飘下来或飞下来等,进一步引导其在空中的动作。
②“我们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它们又是怎样落下来的好吗?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但可别忘了玩儿过之后得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要不它们的爸爸妈妈得着急了”。
幼儿自己摆弄各种材料,老师引导小朋友用语言说自己发现____是怎样落下来的,个别能力较强幼儿引导其进行物体间的比较,先从飘下来的空中动作比较。
接下来可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飘落的快慢差异,“____小朋友,我们俩一起放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在飘落过程中先在地上进行,可能有小朋友会自己站到平衡木上去,引导小朋友发现站得高飘下来观察得更清楚,时间更长一些。
鼓励其他小朋友也试试。
③“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在空中的样子,像是在干什么呢?”先个别引导,“那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鼓励孩子在垫上学树叶落下的样子。
激发其他小朋友想学的欲望。
放音乐伴奏:“咦!这个小朋友真有趣,他变成了____,是这样飘落下来的,我们也去试试吧!请在做动作的时候注意别撞着朋友了。
”幼儿和老师一块用身体语言表现物体落下的动作。
3、①音乐停。
“小朋友,你们发现每种物体落下的动作,它们一样吗?那边有纸和笔,我们一起去把你们观察到它们是怎样落下来的情况做个记录好吗?请小朋友在贴有物体对应的下面记录,画好后将笔的帽子盖上,再送回家”。
②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记录。
小学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学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解释和推理能力;2. 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3. 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两个玻璃杯、水、塑料袋、塑料薄膜、温度计、纸巾;2. 打印并复印实验记录表,每人一份;3. 预先了解并熟悉实验的步骤、观察要点和可能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告诉他们今天要进行有趣的实验,用来探究水的性质和存在形态。
2. 展示(5分钟):教师将两个玻璃杯摆在桌上,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为空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两个玻璃杯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回答后,教师指出水的存在形态有液态和固态两种。
3. 实验(25分钟):(1)实验一:研究水的实验装置教师将一只塑料袋放在一个盛满水的脸盆中,让学生观察袋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袋子里有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明白袋子里是装满了水。
(2)实验二:研究水的蒸发教师在一个玻璃杯里加入一些水,然后放置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如窗台、书桌上等。
学生们将观察水的消失情况,用温度计测量杯内和教室的温度。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回答问题:“你们觉得水为什么消失了?”“水消失得越快,它的存在形态是什么?”(3)实验三:研究水的凝固教师将一个玻璃杯放入冰箱中,学生们观察杯中水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回答问题:“你们觉得杯子中的水为什么变成了冰?”“冰是水的一种什么存在形态?”4.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关于水的实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实验记录(10分钟):学生们根据实验记录表,将每个实验的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解释都填写清楚。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 能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实例引入科学家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他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且总是会有很多疑问。
有一次,他发现在冰箱里冰块融化的很快,他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于是开始了他的科学探索之旅。
”2. 学习科学(20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什么是科学?科学家都做些什么?”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同时,介绍科学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等。
3. 科学观察(3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实验,例如:“请观察鲜花的生长过程,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4. 科学实验(4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例如:“请依次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与前面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科学实验的推荐,供其自愿尝试和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了解了科学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这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加以强调和巩固。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玻璃滴管、试管等。
2. 实验材料准备:昆虫标本、细胞切片、不同的溶液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目标呈现展示昆虫标本、细胞切片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相关现象。
3. 实践操作3.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3.2 观察记录学生根据实验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3.3 讨论交流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思考结果与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学生将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科学探索的规律和方法。
5.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科学探索,如观察花草变化、研究物体的浮沉原理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参与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和项目,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和知识面。
此外,可以邀请科学家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科学实验存在一定的恐惧和不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供更加安全和有趣的实验项目,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中充分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二、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四、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等。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原因。
4. 总结: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 作业:布置一个简单的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烧杯等。
2. 实验材料:如植物叶子、矿物标本等。
3.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遵守实验纪律。
2. 学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原因。
3. 学生对科学实验有兴趣,愿意参与实验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是否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是否准确,是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 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的有趣的科学实验。
教案由编写,2024。
六、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七、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九、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一、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2 实验法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和科学的力量。
二、第二章:科学探究的技巧与工具2.1 记录与描述教授学生如何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记录和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2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表、图形等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第三章:探索身边的科学3.1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3.2 自然界的奥秘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四、第四章:科学实验安全常识4.1 实验室安全规则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
4.2 实验事故的处理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进行事故处理演练,让学生熟悉事故处理流程。
五、第五章:科学探究的反思与评价5.1 探究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反思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和不足。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5.2 探究结果的评价引导学生评价探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学生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六、第六章:简单的机械原理6.1 力的作用介绍力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探究力的作用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2 杠杆原理讲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杠杆原理。
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杠杆原理。
七、第七章:光学现象的解释7.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7.2 光的折射和反射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教案一:发现水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 探索水的溶解性质;3. 发现水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准备:1. 透明杯子;2. 水;3. 食盐;4. 冰块。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易流动。
2. 实验一:观察水的溶解性质。
a. 在一杯水中加入食盐并搅拌,观察食盐是否溶解于水中。
b. 引导学生发现食盐溶解后水的味道变咸。
c. 结论:水可以溶解某些固体物质。
3. 实验二:探索水的三态变化。
a.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冷冻。
b.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从液体变为固体。
c. 取出冰块并放置室温下观察。
d. 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从固体变为液体。
e. 结论: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食盐,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2. 观察其他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3.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案二:探索磁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磁性的基本概念;2. 探索磁铁的吸引力;3. 发现不同物体的磁性。
二、教学准备:1. 磁铁;2. 不同物体如纸片、塑料片、铁钉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磁性的基本概念:具有磁性的物质被称为磁性物质。
2. 实验一:探索磁铁的吸引力。
a. 引导学生使用磁铁分别吸引不同物体,并观察结果。
b. 结论: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能力。
3. 实验二:发现不同物体的磁性。
a. 引导学生将磁铁分别接触不同物体,观察是否有吸引力。
b. 结论:只有具有磁性的物质才会被磁铁吸引。
四、拓展延伸:1. 探索其他具有磁性的物质。
2.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电磁铁等。
3. 讨论磁力的作用和应用。
教案三:发现光的特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基本性质;2. 探索光的传播路径;3. 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准备:1. 手电筒;2. 玻璃杯;3. 水。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性质:透明,无质量,沿直线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科学家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将自己做的实验与科学家做的实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7、总结:我们也能做研究,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呢
三、读图,了解科学家是寻找答案的人
1、出示教材中的问题:大树是怎样长高的闪电是怎样发生的谁来说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么
6、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实验、记录、发现;
二、实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玩过滚小球的游戏啊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做一个滚小球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
3、学生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4、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结果;
2、出示教材中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地球里面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心中的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5、总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在不断的完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小科学家做起,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教学准备
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PPT、视频资料;
教学程序和内容
复备
一、认识科学家的工作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一节科学课,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
3、学生交流发言;
4、观察教材图片,说一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5、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教师补充场景;
备课பைடு நூலகம்记
单元
一
课题
1、小小科学家
课时
1
教学目的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家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
2、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意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但仍有许多秘密尚未揭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研究过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小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