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裂隙发育特征
巷道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及渗流灾害控制
6#
3#
1#
4#
5#
2#
应变/ε 1#—试块应变软化阶段 72.80 MPa 遇水;2#—试块残余强度阶段 32.30 MPa 遇水;3#—试块无水影响全应力–应变曲线;4#—试块塑性屈服阶 段 45.92 MPa 遇水;5#—试块弹性阶段 22.93 MPa 遇水;6#—试块残余 强度阶段 37.54 MPa 遇水
峰值强度前不同应力阶段遇水对试块的弱化程 度并无太大差异;由于裂隙水浸入,在应变软化阶 段脆性裂隙的发展与贯通受到抑制,导致裂隙面泥 化封闭,从而减少了对稳定残余强度的弱化程度。 这种裂隙泥化闭合作用也限制了岩块受载破坏过程 中渗透性能的无限增加。
对于煤层顶底板泥岩、炭质泥岩等黏土类岩石, 在原岩条件下一般为良好的隔水层,受开挖工程扰 动影响岩体受集中应力作用破坏导致裂隙动态发 育,在应力变化过程中,围岩渗透性能发生巨大变 化[5~8]。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 中于岩石的弹性、塑性阶段[9~12],不能用于分析巷 道破碎区的渗流情况。泥岩试块的渗透性试验揭示 不同破坏程度、不同性状岩体的渗透性变化规律, 可用于对照分析巷道围岩不同空间区域、不同时段 的渗流规律。 2.2 掘巷围岩的“三向”渗流特征
等渗流灾害控制关键参数,提出控制泥质巷道围岩防止渗流灾害的注浆稳定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指导渗水威胁条
件下的巷道围岩施工,实现减缓或消除渗流灾变。在一穿断层导通砂岩含水层的煤矿开拓巷道工程中应用该技术,
有效地控制了渗流灾害。
关键词:采矿工程;巷道;裂隙;渗流灾害;注浆;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D 163
文献标识码:A
弹性区
塑性区 破碎区
载荷曲线
原岩渗 流区
渗流屏 蔽区
汕头市潮阳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汕头市潮阳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作者:张明亮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6期摘要:潮阳区是典型花岗岩地区,其特点是风化层厚,风化土遇水易崩解,是导致本地区崩滑地质灾害多发因素之一。
本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为分散度高、覆盖面广、危险性大,受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制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潮阳区1.引言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行政归属于汕头市,面积666.663km2。
潮阳区为典型的花岗岩地区,且地质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地形切割较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发。
地质灾害的发生除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固有的因素影响外,还明显受地区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1-3]。
查明地区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分布,发育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能够为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本文以潮阳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基础,阐明该地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潮阳区地质环境概况2.1地形地貌调查区地貌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丘陵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岗岭连绵,呈带状分布。
其面积294.65km2,占区总面积44.2%。
平原由区内两大水系发育而来,包括西南部练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和东北部榕江南西岸三角洲平原,面积371.98km2,占区总面积55.8%。
2.2地层岩性(1)地层。
调查区地层发育不全,主要为第四系沉积地层,时代对应为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初至今,第四系地层多为冲积、冲洪积、海陆交互堆积成因的沉积物,岩性表现为砂砾、砂、粘土及淤泥等。
(2)岩浆岩。
调查区岩浆岩十分发育,岩浆岩在整个粤东地区分布广泛,是本区区域地质特点之一。
潮阳区岩体大面积出露,呈岩基、岩株、岩枝、岩墙产出。
出露面积约235.51km2,占潮陽区总面积的35.33%。
自北西至南东呈带状分布。
侵入时代及岩性:白垩纪花岗斑岩、花岗岩、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晚侏罗世二长花岗斑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细粒石英闪长岩。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资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三、野外调查(一)调查要点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
拖木沟深厚覆盖层形成机理分析
拖木沟深厚覆盖层形成机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07-27T01:05:16.6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期作者:杨会杰陈玉龙[导读] 拖木沟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新河乡东侧2km处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层为出露地层为J3p(侏罗杨会杰陈玉龙(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拖木沟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新河乡东侧2km处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层为出露地层为J3p(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与J3s(侏罗系上统遂宁组),以粉砂质泥岩为主。
深厚覆盖层多分布于沟底及两侧缓坡,厚5~50m。
区内无泥石流发育,岸坡上部深厚覆盖层无可信来源,该处为覆盖层滑坡堆积可能性不大。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6~9月份暴雨频发,滑坡体后缘山体集雨面积大,垂向破碎带内地下水可能瞬时达到hcr(13.7m),岩体被平推至河床内堆积,后经风化形成深厚覆盖层。
临河岸坡风化凹腔发育;当风化凹腔向山体内延展,与卸荷裂隙联通,凹腔上部山体整体垮塌至河床。
河床下切,岸坡多次崩塌堆积,后经风化改造形成现有覆盖层结构。
关键词:红层深厚覆盖层平推式滑坡充水临界高度hcr 崩塌 1引言红层地区覆盖层在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的前提下,厚度通常小于15m,多以细粒土为主。
拖木沟及其周围区域,覆盖层厚度多大于20m,最深达50余米,且以粉质黏土夹块碎石为主。
覆盖层力学性质差,多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加之此地人口密集,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摸清覆盖层成因类型,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2拖木沟概况及地质条件拖木沟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新河乡东侧2km处,呈近N60°E展布。
沟底高程370~450m,山顶高程780~830m,相对高差330~420m,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沟谷上游狭窄,宽5~15m,下游宽缓,210~560m宽。
两岸山体雄厚,高程600m以下多为斜坡,坡角10~15°,以上多为陡坡~峻坡,局部悬坡,综合坡角约45°。
炳灵寺石窟的地质状况问题及其一些处理
炳灵寺石窟的地质状况问题及其一些处理中国历史悠久,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佛教与中国有了密切的联系,随着佛教的东进,与佛教相关的一些文化汇聚在了中国,比如石窟寺。
而石窟寺从十六国时期就出现了,距离现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发展,石窟寺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一定的损坏和危害,比如敦煌的莫高窟,临夏回族的炳林寺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等等,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损坏。
本文针对炳灵寺石窟的问题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其中有一些主要的病害,如酥碱现象,崖壁渗水,泥沙堆积等问题。
此类问题在许多的石窟寺中都有相应的体现,且对石窟寺的危害很大,若不及时治理,引发的后果我们不得而知。
古代的艺匠们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各个地区的石窟寺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形制风格,堪称为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财富,我们要最大可能的保护这些瑰宝,让我们在文化传承的历史上绽放风采。
炳灵寺石窟简介1.1 炳灵寺石窟的地理位置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
炳灵寺是在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
1.2 炳灵寺石窟的历史炳灵寺建寺开窟和造像的活动在西晋时开始了。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部贵族建立了西秦政权,他们崇信佛教,内地和西域的高僧好多都云集在了这里,当时在这里译经传法活动十分活跃,西秦境内的小积石山大寺沟,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炳灵寺石窟一带,便成为了佛教的一大胜地。
1.3 炳灵寺石窟的建造方式和构造炳灵寺石窟现存的窟龛一共有183个,石雕造像共计694身,泥塑82身,壁画面积约900平方米,它们全部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悬崖上。
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修建于唐代的“自然大佛”(169窟)和位于崖面中段的大量中小型窟龛构成了主体,其中唐代窟龛占了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共有20窟,113龛。
膨胀土的工程性质
一、膨胀土及其工程性质膨胀土是颗粒高分散、成分以黏土矿物为主、对环境的湿热变化敏感的高塑性黏土。
它是一种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收缩干裂的特殊土,工程界常称之为灾害性土。
它的主要特征是:⑴粒度组成中粘粒(<2μm)含量大于30%;⑵黏土矿物成分中,伊利石-蒙脱石等强亲水性矿物占主导地位;⑶土体湿度增高时,体积膨胀并形成膨胀压力;土体干燥失水时,体积收缩并形成收缩裂缝;⑷膨胀、收缩变形可随环境变化往复发生,导致土的强度衰减;⑸属液限大于40%的高塑性土;⑹属超固结性黏土。
膨胀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极广,遍及六大洲。
我国是膨胀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先后有20多个省区发现有膨胀土。
近地表的浅层膨胀土不仅裂隙特别发育,而且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是一种典型的非均匀三相介质。
土质干湿效应明显,吸水时,土体膨胀、软化,强度下降;失水后土体收缩,随之产生裂隙。
膨胀土的这种胀缩特性,当含水量变化时就会充分显示出来。
反复的胀缩导致了膨胀土土体的松散,并在其中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裂隙,从而为膨胀土表面的进一步风化创造了条件。
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土体的整体性,降低了土体的强度,同时为雨水的侵入和土中水分的蒸发开启了方便之门,于是,天气的变化进一步导致了土中含水量的波动和胀缩现象的反复发生,这进一步导致了裂隙的扩展和向土层深部发展,使该部分土体的强度大为降低,形成风化层。
这种风化层的最大深度大致在气候的影响深度范围内,一般在1.5-2.0 m,最大深度可达4.0 m。
膨胀土的应力历史和广义应力历史决定了膨胀土具有超固结性,沉积的膨胀土在历史上往往经受过上部土层侵蚀的作用形成超固结土。
膨胀土由于卸荷作用也能引起土体裂隙的发展,边坡的开挖,对土体产生了卸荷作用,这种卸荷对土中存在隐蔽微裂隙的膨胀土来说,必然会促进裂隙的张开和扩展,尤其是在边坡底部的剪应力集中区域裂隙面的扩展更为严重,这些区域往往是滑动开始发生的部位。
卸荷裂隙的扩展与膨胀土的超固结特性密切相关。
影响边坡的主要因素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
斜坡的形成,使岩土体内部原有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出现坡体应力重新分布,主应力方向改变,应力又产生集中;而且,其应力状态在各种自然营力及工程影响下,随着斜坡演变而又不断变化,使斜坡岩土体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
不稳定的天然胁迫和人工边坡,在岩土体重力、水及震动力以及其它因素作用下,常常发生危害性的变形与破坏,导致交通中断、江河堵塞,塘库淤填,甚至酿成巨大灾害。
根据组成边坡的主体材料不同,边坡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两种,而这两者主体材料的结构、性质差别很大,其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也不相同,需要分开进行研究。
边坡的稳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简单归纳起来有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的形状和尺寸、边坡的工作条件及边坡的加固措施等几个方面。
一、岩质边坡工程地质问题(一)岩体结构及稳定性分析方法(6)边坡处于强震区或邻近地段,采用大爆破施工。
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选取的经验值(如坡角、计算参数等)仅能用于地质条件简单的中、小型边坡。
(三)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赤平极射投影图法岩体的破坏,往往是一部分不稳定的结构体沿着某些结构面拉开,并沿着另一些结构面向着一定的临空面滑移的结果。
这就揭示了岩体稳定性破坏所必需具备的边界条件(切割面、滑动面和临空面)。
所以,通过对岩体结构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分析,明确岩体滑移的边界条件是否具备,就可以对岩体的稳定性作出判断。
这就是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而赤平极射投影图法就是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的方法。
1.作图方法:以最基本的面结构面的产状为例作如下简单介绍。
如已测得两结构面产状如表1-3表1-3 结构面产状表结构面走向倾向倾角J1 N30°E SE 40°J2 N20°W NE 60°作此两结构面的赤平极射投影图,并求其交线的倾向和倾角。
九寨沟景区诺日朗中心站后山崩塌成因机制分析
Academic Forum410《华东科技》九寨沟景区诺日朗中心站后山崩塌成因机制分析曾贤薇1,魏 赟1,龙章亮2(1.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 德阳 618000;2.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 德阳 618000)摘要:基于诺日朗后山崩塌的坡体结构、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形特征,分析研究危岩崩塌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变形模式,并通过定性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的防治措施建议,为预防类似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危岩;变形;稳定性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九寨沟景区内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景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景区内景点、公路、栈道等基础设施安全。
1 灾害体概况 诺日朗中心站后山崩塌位于诺日朗中心站后山东侧斜坡,主要包括顶部陡崖。
斜坡坡向202°,整个斜坡高差300-500m(顶部距坡脚公路);陡崖分布宽度近300m,岩性主要成分为石炭系上统岷河组中厚层状灰岩。
该崩塌为高位危岩,据调查,上部陡崖近年来曾多次发生崩塌、落石,尤其九寨沟7.0级地震后,山体内部结构受损,受外界因素影响易产生崩塌落石,严重威胁下部游客及公路。
2 危岩区规模及形态特征 灾害体主要发育于斜坡顶部陡崖区,经现场调查,危岩区的块体被陡倾裂隙切割,受层面及裂隙控制,其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板状体、三棱柱体、四棱柱体、长方体等,已掉落危岩体体积0.8-2.5m ³不等。
根据陡崖区危岩发育特征、主要崩落轨迹、方向、危岩地形特征、危岩的高度,结合节理裂隙的分布情况,现将斜坡顶部陡崖区划分出二个危岩区(分别编号危岩Ⅰ区B1、危岩Ⅱ区B2)。
2.1 危岩Ⅰ区(B1区) 位于调查区陡崖北侧,呈长条状分布。
垂直高差约56m,宽约150m,整体坡面斜长约80m,坡度约70°。
该危岩区地形坡度大,基岩裸露,由于强烈风化导致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切割破碎,主要发育两组节理,第一组:倾向247°,倾角70°,2-4条/m。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原创版】目录1.卸荷裂隙的概念和意义2.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方法3.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重要性4.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实际应用案例5.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卸荷裂隙是指在地壳中,由于应力变化导致岩石产生裂隙并填充了部分物质的裂隙。
卸荷裂隙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如花岗岩、砂岩、页岩等,它们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水利工程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卸荷裂隙的范围、分布、性质和发育程度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坑道勘探等。
地质调查是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基础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地质体的观察、测量和描述,了解卸荷裂隙的地质背景和发育条件。
地球物理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等,推测卸荷裂隙的存在和发育情况。
钻探和坑道勘探则是通过直接获取岩石样本,对卸荷裂隙的性质和发育程度进行详细的研究。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卸荷裂隙是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的重要诱因,对其进行勘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卸荷裂隙对工程建设如隧道开挖、基础工程、水利工程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勘查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我国在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例如,我国在长江三峡、青藏高原等重大工程建设中,都成功应用了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十分乐观。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的发展,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技术手段将更加先进和精确。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地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对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需求也将更大。
边坡稳定分析实例杨明辉
边坡稳定分析实例杨明辉发布时间:2022-06-24T10:35:40.943Z 来源:《建筑模拟》2022年第3期作者:杨明辉[导读] 根据边坡滑坡体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等自然条件,结合现场边坡情况,采用Autobank软件进行边坡抗滑稳定实例分析计算。
在边坡稳定性计算中,针对正常运用、正常运用+降雨、正常运用+地震等3种工况分析,计算方法选择毕肖普法,采用软件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弧。
通过边坡抗滑稳定实例分析结果,确定边坡防护措施,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边坡治理水平。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红河分局云南省个旧市 661017摘要:根据边坡滑坡体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等自然条件,结合现场边坡情况,采用Autobank软件进行边坡抗滑稳定实例分析计算。
在边坡稳定性计算中,针对正常运用、正常运用+降雨、正常运用+地震等3种工况分析,计算方法选择毕肖普法,采用软件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弧。
通过边坡抗滑稳定实例分析结果,确定边坡防护措施,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边坡治理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抗滑稳定、稳定计算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获得了巨大的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的能力。
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矿山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要大量挖方、填方,形成了大量的裸露边坡。
裸露边坡会带来一系列环境及安全问题,如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采取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科学治理可减少生态灾害,所以做到科学的边坡治理、边坡防护是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本文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通过边坡抗滑稳定实例分析结果,确定边坡防护措施,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边坡治理水平。
1工程地质条件开挖坡比1:0.5,天然坡面较平顺,植被良好,地表大部为第四系松散土层覆盖,厚一般3~8m;基岩产状呈波状起伏,边坡整体为顺向坡。
工程区属于构造侵蚀、剥蚀斜坡地貌。
边坡区地表第四系主要有:①残坡积层(Qeld):岩性为紫红色含碎块石砂质粘土,厚度:工程处理1区1~3m,工程处理2区3~5m,工程处理3区5~8m;②人工堆积及坡积层松散体(Qs+dl):岩性为黄褐色含孤块石碎石土,厚度1~3m,主要分布于公路及两侧;③滑坡堆积层(Qdel):碎石土、全~强风化板岩、砂质板岩,厚1~8m;下伏地层主要为震旦系黑山头组板岩、砂质板岩。
1斜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一、斜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斜坡成坡过程中,临空面周围的岩体发生卸荷回弹(图9-2上),引起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等效应(图9-2下)。
据有限元研究,斜坡成坡后,岩体的应力状态较以前发生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变化:(1)由于应力的重分布,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
无论是在重力场条件下,还是在以水平应力为主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其总的特征表现为愈靠近临空面,最大主应力愈接近于平行临空面,最小主应力则与之近于正交(图9-2下)。
(2)由于应力分异的结果,在临空面附近造成应力集中带。
但坡脚区和坡缘(斜坡面与坡顶面的交线)区情况有所不同。
具体体现在:坡脚附近最大主应力(相当于临空面的切向应力)显著增高,且愈近表面愈高(图9-2下);最小主应力(相当于径向应力)显著降低,于表面处降为零,甚至转为拉应力。
(3)与主应力迹线偏转相联系,坡体内最大剪应力迹线由原先的直线变为近似圆弧线,弧的下凹面朝着临空方向。
(4)坡面处由于径向压力实际等于零,所以实际上处于单向应力状态(不考虑斜坡走向方向的σ2 时),向内渐变为两向或三向(考虑σ2时)状态。
2影响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1)原始应力状态的影响: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中,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对坡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尤为显著。
它不但使主应力迹线的分布形式有所不同(图 9-2下),而且明显地改变了各应力值的大小,尤其对坡脚应力集中带和张力带的影响最大。
在坡脚区,根据图9-2可见,坡底的切向应力最大值约相当于原始水平应力的三倍左右。
当有侧向水平应力时,该值成倍增高,如当σL=3ρgh时,该值可达7-10ρgh ,与σL=0 的情况相比,相差十分悬殊。
(2)坡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坡高并不改变应力等值线图像,但坡内各处的应力值,均随坡高增高而线性增大。
坡角明显改变应力分布状况。
随坡角变陡,坡面附近张力带范围也随之扩大和增强(图9-3),成坡过程中,位移矢量离面趋势也变得更加明显(图9-2上);坡脚应力集中带最大剪应力值也随之增高(图9-4)。
2021年水利水电专业案例试题和答案(Part11)
2021年水利水电专业案例试题和答案(Part11)共1种题型,共40题单选题(共40题)1.水库塌岸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
A:水文气象因素B:岩性和地质构造因素C:库岸形态D:植被覆盖层【答案】:D【解析】:水库塌岸是指疏松土石库岸在库水作用下,岸壁逐渐后退和浅滩逐渐扩大,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来,形成新的稳定岸坡的过程。
影响水库塌岸的因素包括:水文气象因素、库岸的岩性和地质结构因素、库岸形态因素等。
2.Ⅰ类土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m。
A:50~100B:100~200C:150~250D:200~400【答案】:D3.初步设计阶段土石坝勘探钻孔深度应符合的要求不包括()。
A:覆盖层地基钻孔,基岩埋深小于坝高时,宜进入基岩以下10mB:基岩地基钻孔为坝高的13~12C:防渗线上钻孔应深入相对隔水层不少于10m或不小于1倍坝高D:0.5~1倍坝高【答案】:D【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对于覆盖层地基,当下伏基岩埋深小于1倍坝高时,钻孔应深入基岩面以下10~20m,帷幕线上孔深视需要而定;当下伏基岩埋深大于1倍坝高时,孔深应根据透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具体情况确定。
基岩地基上的钻孔孔深为13~12坝高,帷幕线上的钻孔孔深不小于1倍坝高。
4.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可将滑坡分为三种类型,以下正确的是()。
A:平移式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B: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C:推动式滑坡、平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D:古滑坡、新滑坡、老滑坡地【答案】:B【解析】: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坡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C项是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分类。
D项是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分类。
5.覆盖层及特殊地层钻探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土层的()等。
A: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B:成因、结构、构造C:分布、变化规律、层序D:岩性的颗粒组成、与地下水水位的关系,以及对采样的要求严格程度【答案】:D【解析】:覆盖层及特殊地层钻探包括回转钻进、冲击钻进和辅助手段孔内爆破等。
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用版)--20150408
补充性描述(是否为前期调查点或监测点,已有防治措施,预防及防治建议等)
记录:
校核:
项目负责: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6
附录 A.4-2 滑坡及隐患风险评估(滑坡风险半定性半定量打分表) (主要针对已编入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
野外编号 统一编号
滑坡名称 地理位置
经度 坐标
纬度
°′ ″ °′ ″
要素 失稳证据 斜坡形态
斜坡结构 特征
地质构造
水的作用 人类工程 活动(现 状及历
史)
其他
危险性(最高得分为 200 分) 得分:
(由滑坡隐患点得分或滑坡点得分加诱发因素得分获得)
分,为 级
亚要素 权重
历史数据 1.5
变形迹象 2.0
坡形
0.5
坡高
0.8
坡度
0.4
斜坡结构 1.5
岩体结构 0.5
土体结构 0.6
H≧100m(10) 100>H≧50m(7) 50>H≧10m(4) 10m >H (1)
极高(10) 高(6) 一般(3) 无(0)
坡面农田漫灌(10) 生活用水排放(7) 沟渠渗漏(3) 无植被(10),覆盖度差(7) 覆盖度中等(5) 覆盖度好(1)
很可能(10) 可能(7) 不一定(4) 很少(2)几乎不可能(1)
斜坡结构类型 □平缓层状斜坡 □顺向斜坡 □斜向斜坡 □横向斜坡 □反向斜坡 □特殊结构斜坡
诱发因素 □降雨 □地震 □河流侵蚀 □冻融 □切坡 □加载 □水事活动 □地下采掘 □其他
地形地貌(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地貌界线;微地貌形态、类型、坡度;悬崖、沟谷、河谷、河漫滩、
阶地、沟谷、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人工地貌形态、规模及其稳定性)
巫溪南门湾危岩带发育特征与防治措施
西部探矿工程
13 6
巫 溪 南 门湾 危 岩 带 发 育特 征 与 防治措 施
任 良治 , 田贵维 李 术 ,
(. 1重庆市地勘局二O八水文地质工程队, 重庆 4 00 ; . 07 0 2 重庆市渝北 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重庆 4 12 ) 0 10
摘
要: 由白云质石灰岩形成的南门湾危岩 带, 6 0 高度达 14 1 其 变形破坏模式有倾倒式、 长 3 m, 2.m,
法, 按各危岩块体不 同的破坏模式 ( 倾倒式 、 滑移式、 坠 落式)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其稳定性 , , 列出部分计算结果
见 表 2 。
表 2 部分危岩块体稳定性验算结果
3 4 治 理方 案选 择 .
根据计算 的各危岩体的稳定性和相关参数 , 选择治 理方案 : 锚固+局部清除+坡面防护+支撑嵌补+格构+ 排水 。 锚固工程主要形式为锚杆 。针对每个危岩块体的 不同参数, 按规范设计锚杆 间距 、 向排数、 纵 钢筋直径、 锚固段长度等。 。 一 . 设锚杆 间距 , 锚杆纵 向排数 m, 按下式进行锚杆 设计 :
一
* 收稿 日期 :0 10 —6 2 1—21
第一作者简介 : 良治(9 2)男 ( 任 16 一 , 汉族 ) 四川南充人 , , 高级工程师 , 现从事水文钻探及施工管理工作。
14 6
西部 探矿 工程
表 1 危岩体 稳定 性计 算参数一览表
21 0 年第 8期
3 3 稳定性验算 .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 , 依据《 三峡库 区三 期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设计技 术要求》 所提供 的理论方
坠落式、 滑移式。用不同的公 式计算其稳定性后 , 分别采取锚 固、 局部清除十坡 面防护、 支撑嵌补 +格 构+排水等治理措施 。治理施工难度有 : 一是管架高度大, 规模 大, 且必须搭设在大宁河上; 二是锚杆 施 工容 易塌 孔 , 必须 用风动 潜孔锤 成孔 。通过采 取 一 系列措施 , 到 了 良好 的治理 效果 。 收
边坡岩体卸荷分带性研究
1 1 工程区地质背景
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貌区划属川西高 原, 紧邻川西南高山区。区域构造格局 为 川滇 菱形 断块 !内的次级断块 雅江 - 理塘 !菱形 级断块中 部。坝址区为横向谷, 河谷深切, 呈略显不对称的 V! 形峡谷, 两 岸山 体雄 厚, 谷 坡陡 峻, 临河 坡高 500 ~ 1 000 m。坝址区两岸基岩以三叠系上统两河口组中、 下段 (T3 lh 2、T3 lh 1 )砂岩夹粉砂质板岩为主。岩石 致密 坚硬, 岩体完整性较好, 抗压强度较高。坝址区无区域 性断裂 ( # 、 级 )通过, 地质构造以次级小断层、挤压 破碎带、节理裂隙 (裂隙密集带 )、岩脉 (石英脉 ) 为特 征。另外, 根据地勘实测, 坝区地应力值较高, 最高可 达 20~ 30MPa左右。上述条件为边坡岩体卸荷提供 了物质条件与环境场。
路基方案 ( D3K ): 从 张家庄车站引 出后, 向西 南 跨既有陇海铁路和宛川河进入水坡沟左岸, 以隧道绕 避右岸的西北第二弹药库, 经水家坡村至王寺沟附近 进入胡麻岭隧道和黑山隧道后线路接 DK 方案至杨家 川设站。此方案沿水坡沟两岸路基 多为斜坡挖方 工 程, 短隧道较多, 其中红崖头、李家山、高庄隧道洞身浅 埋段也多, 加之沟谷两岸冲沟发育, 坡面陡峻, 滑坡及 不稳定斜坡分布较多, 线路虽已绕避大部分滑坡等不 良地质, 但多次频繁跨越易滑地层, 潜在滑坡发生几率 及安全隐患较大。 DK 方案基本绕过了大部分滑坡等 不良地质, 虽有小型不良地质发育, 但处理相对比较容 易, 且 DK方案线路顺直通过黄土、膨胀岩 (泥岩 )的特 殊岩土挖方段落长度最短, 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
46 文章编号: 1672- 7479( 2010) 05- 0046- 05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摘要:1.卸荷裂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目的和意义3.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方法和技术4.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实际应用案例5.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正文:卸荷裂隙是指在地壳应力作用下,岩石因应力降低而产生的裂隙。
卸荷裂隙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对于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就是通过对岩石中的卸荷裂隙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其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目的在于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卸荷裂隙发育范围的勘查,可以有效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信息。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遥感技术等。
地质调查是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绘制等。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和重力法勘探等,可以对地下结构进行无损探测,为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提供重要的物理参数。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则通过对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卸荷裂隙发育范围的地球化学特征。
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可以从宏观角度观察卸荷裂隙发育范围,为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在我国,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华北地区某矿区,通过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发现了一条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带。
在西南地区某地质灾害频发区,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降低了灾害发生的风险。
展望未来,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勘查技术的不断更新、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的提高、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等。
同时,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断开发,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危岩体特征表
附表1 W0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1坐标X:3405011.93危岩顶标高168.92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5 危岩前缘倾角73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1 Y:540326.06 危岩底标高140.10长(m)32.5宽(m)3.5高(m)28.8 体积(m3)3276崩塌方向255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②裂隙25564③③层面3407④边坡25573④②①①裂隙15279倾向(°)倾角(°)结构面产状结构面、线产状表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5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②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基本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23、1.72、1.05,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威胁其上的岗哨及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局部清除附表1 W0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2坐标X:3404980.49危岩顶标高168.38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6 危岩前缘倾角76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2 Y:540338.79 危岩底标高143.28长(m)39.7宽(m)3.9高(m)25.1 体积(m3)3886.23崩塌方向256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卸荷裂隙发育特征
卸荷裂隙是指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后,当外力消失时,由于内部应力的积累而形成的裂隙。
卸荷裂隙的发育特征如下:
1. 卸荷裂隙通常出现在材料的断裂面附近,并且呈现出线性分布的形态。
2. 卸荷裂隙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加载方式和应力历史等因素。
3. 在一些具有高韧性的材料中,卸荷裂隙可能不明显或几乎不存在;而在一些脆性材料中,卸荷裂隙则可能非常明显。
4. 卸荷裂隙的存在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发展。
5. 卸荷裂隙的形态和大小也受到材料的加工方式、热处理工艺和表面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6.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卸荷裂隙的发生,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减少应力的集中,如增加截面的惯性矩、改变断面的形状或尺寸等。
7. 对于已经形成的卸荷裂隙,可以通过焊接、冷拔、磨削等方式进行修复或加固,以保证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8. 总之,卸荷裂隙是材料在受力后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构缺陷,其发育特征与材料的性质和加载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其特征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