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7bd16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各(区)队、部门: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将可能的后果限制在可预防的范围内、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全体的安全风险分级控制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部门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组织机构(一)成立“风险分类控制”工作领导组:组长:魁刚执行副组长:苏显峰副组长:张念福李树坤王力成员:关长富许海龙龚哲常维辉李云南纪佩野各地区团队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科。
(二)领导小组职责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域团队负责人负责操作区域和过程程序的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6、组长负责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控制措施和分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2、制定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3、指导、督促各部门、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工作;4、组织有关人员对全矿进行检查“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7867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d.png)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组织运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营。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大基本制度的概念、作用和关系,并探讨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首先,合规管理是指组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等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合规管理旨在防范和减少组织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确保组织在规范的框架内运营,并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安全和可信赖的环境。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将所有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优先排序和处理的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同时促进组织创造价值和实现战略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风险监控和沟通等环节。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规则和程序,确保资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业务信息的准确可靠、运营效率的提高和风险的合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护组织的资产免受损失,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并提供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这三大基本制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依赖。
合规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和落实一套完备、科学和可操作的制度,但单靠制度本身无法保证合规性的实现,还需要依靠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来检验和保障。
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合规风险,为合规管理提供风险预警和修正的依据。
内部控制则是确保合规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和落地的基础,其中包括对合规性和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操作和过程的控制和改进。
然而,在实施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首先,组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建立、完善和执行这些制度,特别是在涉及多个业务和地区的大型组织中。
其次,制定适用于组织的合规规定和风险管理策略需要充分理解行业特点和组织运作的实际情况,这对组织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完整版)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
![完整版)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c2f9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b.png)
完整版)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本制度的编制依据包括:DB37/T 2882-2016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1-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010-2017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GB-2012(2014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AQ3010-2007加油站安全作业规范。
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宣传、策划与组织工作,同时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审批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能管理部门。
具体负责、指导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单位重要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本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措施落实、效果验收,建立、健全及维护重要危险源管理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本单位危险源、风险点、控制措施,并负责落实监督或整改危险源,确保危险源分析准确、可控。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规划设计前应交由有资质机构做安全预评价;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各岗位员工负责本岗位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评价初期,可由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进行评价。
术语解释: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风险及隐患管理制度
![风险及隐患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2679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a.png)
风险及隐患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控制、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生产安全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风险及隐患管理制度,有效预防、控制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加强风险及隐患的监测、评估、排查工作,完善隐患管理体系,及时发现、追踪、整改各类隐患。
3. 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风险及隐患排查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风险及隐患管理流程1. 风险及隐患排查(1)明确风险及隐患排查的责任人,并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指导;(2)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风险点和隐患点,制定细化的排查计划;(3)组织开展定期、专项的风险及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4)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实施整改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 风险评估(1)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和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2)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预案,建立管理台账。
3. 风险管控(1)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2)对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点进行隔离、标识、警示,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定期检查和监测风险点和隐患点,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4. 风险应急预案(1)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和培训;(2)建立风险应急队伍,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风险事件。
四、风险及隐患管理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2)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明确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 定期检查评估(1)建立定期检查评估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2)及时整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确保隐患得到有效处理。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8ad7f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4.png)
风险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各种风险。
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以减少潜在的损失和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明确的识别风险的方法和工具,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的影响和可能性。
2. 风险监控和控制:建立监控机制,持续跟踪和监测各种风险的发展和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3. 风险应对:制定应对风险的方案和策略,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并尽量减少潜在的损失和影响。
4. 风险沟通和报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报告和沟通流程。
5. 风险防控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有效地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提高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它也可以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力,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 1 页共 1 页。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64690d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f.png)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
其定义是参照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6月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下文是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实现公司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2)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3)确保遵循国家法律法规;(4)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5)取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重大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五大类。
第二章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第四条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公司设立三级风险责任体系:(1)风险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由公司班子成员组成,负责重大风险决策和制度发布。
(2)风险专职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企管审计科,负责具体和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组织工作,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工作。
(3)风险执行机构: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部门应设置兼职风险员,开展日常风险工作,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建议及时向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反溃2第五条公司成立全面风险领导小组:组长:赵庆民副组长:裴光旭薄其山王欣马兵范张金波黄新生王洪涛成员:副总工程师、副总会计师、各单位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六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职责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职责:(1)对年度风险管理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2)审议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3)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4)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5)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6)确定、审核风险管理考核方案;(7)审议签发风险管理制度;(8)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综合报告;(9)办理有关风险管理其他事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完整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bb29dee53a580217fcfe03.png)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安全生产双体系第三条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第四条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李佩法副组长:汪树岐成员:张文天袁立伟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21560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3.png)
风险管理制度
是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套体系化的规范和程序,以便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风险。
这套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明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和流程,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其潜在影响。
这可以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估组织的流程、操作和环境来完成。
2. 风险监控和控制:制定有效的监控措施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这可能包括设立风险监管机构、建立风险报告机制和制定风险限制等。
3. 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制定应对风险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应急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和有效地采取行动。
4. 信息披露和沟通:建立适当的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以便及时向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方提供风险信息,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5.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制定培训计划和材料,以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6. 监督和审计: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监督和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审计,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用于管理风险的系统性框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应对、信息披露、员工培训
和意识提升、监督和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这套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风险,保护组织利益和稳定运营。
(一篇就够)企业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一篇就够)企业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6cae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8.png)
企业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降低损失发生概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及下属单位。
第二章风险防控目标第三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确保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第四条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三章组织架构第五条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和协调企业风险防控工作。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为风险防控的责任主体,负责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
第四章风险识别与分析第七条识别可能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八条分析可能导致企业损失的各种风险来源,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
第五章风险评估与评级第九条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级。
第十条建立风险等级标准,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第六章风险应对措施第十一条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十二条合理安排资金和投资计划,防止流动性风险和负债风险。
第七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第十三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企业运营的规范性。
第十四条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职能,预防腐败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
第八章信息沟通与报告第十五条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确保风险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向管理层和监管部门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理。
第九章应急预案第十七条制定针对不同风险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第十八条保证关键设备和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减少生产中断和市场风险的影响。
第十章持续改进第十九条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和制度建设,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第二十条定期总结和分析风险事件,及时调整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一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在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
以上是完整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本,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eee78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f.png)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引言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是一套组织、规划和控制风险的策略和流程,旨在帮助组织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这种制度涉及各个层面的管理,包括战略和运营决策,以及风险的预防、监测和纠正措施。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组织降低潜在的损失和危险,提升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目标1.1 定义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识别、评估和处理各种风险,以最小化潜在损失和最大化机会的方法。
它涉及到对现有风险的分析和预测,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1.2 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包括:•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确保组织对各种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提高组织对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优化资源的利用,最大程度地保护组织的资产和利益;•提升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的要素和过程2.1 要素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以下要素:•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风险控制和防范: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风险监测和纠正: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纠正和改进措施,以应对新的风险和变化的环境。
•员工培训和沟通: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组织的整体风险意识。
2.2 过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内部和外部信息,识别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4.风险监测: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员工培训和沟通: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沟通和协作。
(完整版)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完整版)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034c9cf18583d0496459c7.png)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处置、应对和化解能力,确保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升,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发展。
(完整版)风险防控制度
![(完整版)风险防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24ef5202d276a200292eef.png)
风险防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集团及所属各公司的风险管理, 建立完整、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对可能经受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二)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三)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 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第三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四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因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形成的阻碍公司向前发展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 、财务报告失真风险。
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 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 、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
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 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 、舞弊风险。
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四)法律风险: 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公司规章制度,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公司。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均为风险管理的防线。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一)公司各部门按照公司内控制度,根据业务分工,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 确定风险预警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4b416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5.png)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1总则1I目的为规范XX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或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基本原则、责任体系、基本工作流程及相应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因责任体系及管理运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不能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集团公司和宝信软件相关管理文件,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各部门及分、子公司。
1.3定义或术语1.1.1本制度所指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1.1.2按照风险发生后对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一般风险。
影响程度判定标准:有相关专业标准的从其标准,如安全、维稳等;尚无统一标准的,依据可能造成的损失认定,重大风险一一500万元以上、重要风险一一50-500万元、一般风险一一50万元及以下;如无法以损失认定,根据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判断。
1.1.3本制度所指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1.4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1.4.1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1.4.2确保内外部,尤其是公司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1.4.3确保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经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1.4.4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1.5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5.1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稳健经营。
1.5.2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
(完整版)风险管理制度
![(完整版)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fa093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d.png)
(完整版)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一、概述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所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帮助组织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风险,从而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二、风险管理流程1. 识别风险a. 定义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目标。
b. 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风险。
c. 分析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并确定其潜在影响。
2. 评估风险a. 确定风险的程度和优先级。
b. 制定评估风险的标准和方法。
c. 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风险的准确性和更新。
3. 控制风险a.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和策略。
b. 确定责任和角色,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c. 监督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应对风险a. 制定应急预案和恢复措施,以应对已经发生的风险。
b. 建立紧急通讯渠道和相关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团队的快速响应。
三、风险管理的责任和角色1. 高层管理者a. 提供风险管理的战略方向和支持。
b. 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级和目标。
2. 部门经理和团队负责人a. 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计划。
b. 确保团队了解和遵守风险管理制度。
c. 及时报告和跟进风险事件和变化。
3. 员工a. 参与风险管理培训,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政策和规定。
b. 及时报告风险事件和问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和评估。
四、培训和沟通1. 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传达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更新。
五、监督和改进1.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审查风险管理的执行和效果。
2.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
六、法律合规性在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法律和合规要求,确保风险管理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七、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旨在帮助组织预测、评估和控制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通过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流程,明确了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和角色,提高了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完整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完整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d903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c.png)
(完整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特制订《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本制度是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计划,明确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规范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重要文件。
二、制定目的1.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 明确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3. 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4. 规范风险评估和管控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全面细致的风险管控工作;5. 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岗位。
四、主要内容1. 风险分级标准(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安全风险的等级,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2)高风险: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大额财产损失的风险;(3)中风险:可能导致轻微人员伤亡或小额财产损失的风险;(4)低风险:可能导致事故现象发生,但不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风险。
2. 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初步判断,并确定其可能导致的后果;(2)定量评估:通过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生产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具体数值化的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3. 风险管控措施(1)高风险: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认真制定风险管控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迅速整改,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中风险:及时制定相应的管控计划,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风险不会升级;(3)低风险:建立保障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升级。
4. 风险监测和反馈(1)定期组织风险评估,监控风险的演变过程,随时调整管控措施;(2)及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
![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b31b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7.png)
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各种风险也在增加。
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风险报告管理制度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就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二、风险报告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1. 风险报告:风险报告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政策、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的分析,对可能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的文件或表格。
2. 风险报告管理制度:风险报告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的一套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理能力。
三、建立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多变,为了及时识别各种潜在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
2. 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建立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效率,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保障企业长期发展:通过建立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风险管理,提高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四、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制度的构建1. 风险报告管理团队的建立:企业应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全面风险报告管理工作,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
2. 风险报告管理流程的建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管理流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确保全面全面风险的覆盖和管理。
3. 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的选择: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4. 风险报告的制定和发布:风险报告管理团队应定期制定风险报告,对各类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完整版)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af90ba2b160b4e777fcfe2.png)
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大基本制度XX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依法规范管理、依法合规经营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合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有效防范重大合规风险,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其全资、控股或有实质控制权的各级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合规,是指公司及各子公司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和各子公司及其员工因不合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受到相关处罚、造成经济或声誉损失以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合规管理,是指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为目的,以公司和各子公司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核评价、合规培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第六条合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覆盖原则。
公司合规管理应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各部门、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全体员工,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
(二)强化责任原则。
合规管理应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工作内容。
建立全员合规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员工的合规责任并督促有效落实。
(三)协同联动原则。
公司合规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纪检、审计、内控、风险管理等工作相统筹、衔接,确保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四)客观独立原则。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对公司和员工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和处理。
合规工作机构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干涉。
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办法模版
![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办法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6b319a312b3169a551a487.png)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规范经营,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保证集团公司各项业务和整体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在集团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对集团公司实现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集团公司围绕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通过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含各职能部门、各分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第五条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一)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确保集团公司与各分公司、各控股子公司之间实现真实、可靠、完整、及时的信息沟通;(三)确保经营的合法合规及集团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四)确保集团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增强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五)确保集团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集团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六条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就是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使风险管理覆盖到集团公司的所有部门、单位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漏洞和死角;针对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按照基本流程实施风险管理。
第三章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第七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为:(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二)进行风险评估;(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全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全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6e910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e.png)
全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增长,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现代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各种风险交织的情况下,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概念和价值1.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概念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内外部的风险,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这套机制包括了对各种潜在风险的评估、分析和管理措施,以及各种风险管理准则、方法和流程。
2.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价值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识别和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冲击。
其次,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风险的本质和来源,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
最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可以引导企业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和措施,使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更为从容和有序。
二、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框架和内容1.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框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框架包括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准则、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具体流程和程序、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等内容。
2.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内容(1)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目标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目标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评估;识别和预测各种风险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机制;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冲击,维护企业经营稳定和健康发展。
(2)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原则和准则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原则和准则包括:科学客观、全面系统、实事求是、风险可控;综合分析、量化评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因企因地制宜,因时因事制宜。
(3)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是指企业内部建立专门负责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部门和岗位,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保障公司规范、稳健运作,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在经营中可能发生或者浮现的风险与危机,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合用于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如有)的风险管理工作。
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在公司在制定相关制度和业务开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战略及经营目标的影响。
本制度中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环绕战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哺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一)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三)确保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四) 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者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全面、审慎、独立、有效、适时的原则,确保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或者漏洞;(二) 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子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三) 独立性:风险管理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四)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者违反规章的权力;(五)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第七条风险管理通常应涵盖公司管理与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一)组织架构及战略:主要包括“三会”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投资决策委员会运作,“三会”和管理层的职权等;公司的战略和子公司的战略协调。
(二)重大资产购买和出售环节:主要包括重大资产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三)对外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股权、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期投资、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执行。
(四)对外担保与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五)关联交易环节:包括关联方的界定,关联交易的定价、授权、执行、报告和记录等。
(六)日常经营环节: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
(七)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包括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等各环节。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由董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合规风控部及业务团队构成。
公司的董事会就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公司股东会负责,投资决策委员会就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合规风控部向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业务团队需就相应的市场风险做好把控,并及时向团队主管及合规风控部反馈具体的业务发展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公司各层级风险控制职责董事会职责:(1) 审议公司自有资金单笔投资额超过人民币 1000 万元以上,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 50%的股权投资项目;(2)决定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3)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董事会下设投资决策委员会,其职责为:(1)对公司自有资金单笔投资额不超过人民币 1000 万元(含本数),且单一投资股权不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的 50%的股权投资项目的投资和退出作出决策。
(2)对公司管理的基金的项目投资及退出作出决策。
合规风控部是公司内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包括:(1)独立于业务团队开展风险控制、合规性检查、监督评价等工作;(2)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出具合规意见;(3)对投资协议进行审核;(4)在浮现重大问题时,及时向投资决策委员会、董事会报送相关专项报告。
业务团队职责:具体负责项目开辟、执行、退出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业务团队负责人作为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风险控制执行工作,并负有及时报告、反馈项目投资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风险问题的职责。
公司的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为相应的风险控制第一责任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风险管理制度,采集风险信息、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评估风险、提出风险解决方案、执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
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司的风险管理目标,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及制度。
公司应根据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将子公司风险控制工作纳入风险控制体系之中。
公司根据总体风险把控的要求,向子公司提出经营管理过程中防范风险的指导意见;对子公司制订的风险控制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对子公司风险状况、风险管理能力及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子公司应根据母公司的要求对自身风控工作进行调整。
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公司的风险管理应在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层面上识别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类别:(一)战略风险。
影响公司实现发展战略的风险为战略风险,它主要包括:国内外政策法规风险,战略决策风险,扩张及新业务开辟风险等。
(二)业务投资风险。
公司在开展经营性业务过程中,影响公司资产安全、经营效率和效果的风险为业务投资风险或者运营风险,它主要包括:合规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
(三)财务风险。
影响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风险为财务风险,它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资产减值风险、市场风险、关联交易风险、信用风险等。
(四)人力资源风险。
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人员管理风险,它主要包括: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工作评估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
(五) 后台管理风险。
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公司设立独立于项目组的后台管理部门。
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投资项目的文档管理、印章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董事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会议筹备,以及相关会议资料的管理等。
(六)合规风险。
为加强公司内部合规管理,公司设立合规风控部、合规负责人。
公司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对本公司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
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应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五个步骤,使之成为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及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础。
风险识别指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及外部风险的来源进行辨别。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概率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判。
风险分析主要对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行归因分析,并评估其影响,提出避险建议和措施。
风险控制是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措施。
风险报告是指业务团队、合规风控部根据职责范围和报告体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向主管领导和集团提交的与风险评估分析相关的报告。
公司应根据发展目标及经营环境情况,定期制定和调整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为更好的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子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规程中,对于已开展的业务,在拟定发展规划之后需报母公司备案;对于拟新增的业务类型,需报母公司审批。
母公司将以子公司草拟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制定子公司的业绩考核标准。
公司应根据国内外政策变化的情况,适时对公司的业务及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避免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税收政策等发生变化,导致项目公司偏离最初投资方案,造成无法退出或者亏损退出。
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应对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全面和重点分析和检查,控制业务的合规性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
对于规模在 500 万(含)以内的项目,子公司在完成合规性审查之后,提交母公司合规风控部进行备案;对于规模在 500 万以上的项目,子公司在完成合规性审查之后,需提交母公司风控部再次进行合规性审核。
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投资立项环节上。
子公司业务团队应根据各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业务立项标准,立项标准应该参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并符合公司关于投资范围的相关规定。
业务团队应当根据立项标准和投资范围,对备选企业进行筛选形成项目池。
项目人员应当在广泛采集项目方提供的商业计划书及其他相关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对入选项目池的项目进行初步评估和风险收益分析。
符合立项条件的,根据规定申请立项审批。
公司合规风控部应当对签定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进行审核,防范法律风险。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合规风控部提供法律方面的专业支持。
必要时,可申请引入外部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服务,防范法律风险。
公司应制定专门的项目管理和投资决策制度,明确项目投资的业务流程和具体要求。
为维护公司的权益,公司的项目范围应当符合以下规定:(1)对于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单笔股权投资,金额超过人民币 1000 万元,或者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 50%的股权投资项目,需提交董事会审议;(2)不得参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约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投资。
尽职调查的风险控制(1) 公司应建立尽职调查制度,规范尽职调查的工作内容。
项目组在尽职调查期间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程序,记录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形成相关报告。
(2) 项目组开展尽职调查工作期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拟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3)项目组应当对尽职调查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负责。
(4) 项目组认为必要时,可申请礼聘外部中介机构,参预或者独立进行调查工作。
投资决策的风险控制(1) 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项目投资或者退出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独立发表审核意见;(2)投资决策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委派专人或者礼聘外部专业机构进驻现场进行独立的尽职调查,提交独立的调查报告;(3)公司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的项目投资和项目退出必须经投资决策委员会通过。
单笔投资额超过人民币 1000 万元,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 50%的,应当经过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
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公司应建立对已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机制。
(1) 项目组负责项目投资后的跟踪管理,具体包括:定期实地回访项目公司;定期采集项目公司财务资料、行业发展情况、企业财务状况;定期对项目公司进行重新估值;定期对原定退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重新评估等。
(2)项目组负责每季度、每半年度完成项目公司调查工作,编制《季度项目情况报告》,并向主管领导和公司提交估值报告。
公司需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对投资项目重大风险事项的处置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