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白内障(一)术前检查与准备1.眼科入院常规检查2.验光(双眼)3.测双眼角膜曲率(电脑测量、手动测量相互参照,必要时可参考角膜地形图测量结果)4.眼科A/B超检查5.根据验光(包括对侧眼)与A超测量结果确定拟植入得人工晶体度数(注意A常数)(二)入院医嘱长期医嘱:眼科护理常规三级护理普食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 0、1ml 点术眼 4/日裂隙灯检查 1/日临时医嘱:裂隙灯检查、视功能检查、散瞳查眼底、间接检眼镜检查、角膜曲率、医学影像工作站、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胸正位片、心电图、(三)术前交待要点1.手术得目得就是摘除混浊得晶体,植入人工晶体,提高视力。
2.如同时伴有眼底病与其它眼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或不能提高。
3.有可能不合适放人工晶体,最多见得原因就是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术中医生根据情况植入不同类型得人工晶体或不植入人工晶体。
4.可能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水肿失代偿与交感性眼炎,瞳孔可能变形。
5.手术中若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需尽快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6.术后如有晶体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需激光治疗或再次手术。
7.有继发眼内感染得可能,虽然大部分经治疗能够好转,但仍极少数病人由于严重得感染,不仅视力丧失,重者还可能丧失眼球。
8.极少数有眼内驱逐性出血得可能,导致术中眼压突然增高,不能缝合切口,严重者甚至需要当场摘除眼球。
9.术后人工晶体发生排斥反应或偏位,甚至脱落。
10.术后可能仍有屈光不正,需要配带眼镜才能达到最好视力。
11.若人工晶体脱落或偏位严重,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需二次手术。
12.术中与术后发生麻醉与心脑血管意外或全身其它意外危及生命。
(四)术前医嘱:拟于明日×时×分在局麻下行×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冲洗结膜囊剪睫毛冲洗泪道托吡卡胺眼液 0、1ml 点×眼 1次/10分钟×6次术前1小时(五) 术后处理:1.术后3天每天换药,检查术眼视力,观察前房得炎症反应情况,有无前房出血与晶体皮质残留,虹膜有无后粘连,人工晶体位置有无偏斜,玻璃体就是否混浊,眼底有无病变,眼压就是否正常。
眼科诊疗常规标准
眼科诊疗常规标准1.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手术适应症:一般来说,除晶状体脱位,几乎所有类型的白内障均可作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特别适用:1.成熟或接近成熟的老年性白内障。
2.第一眼作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发生玻璃体脱出或玻璃体于角膜粘连引起的角膜水肿。
3. 眼内需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者。
4.30-35岁以上,已有硬核的外伤性白内障。
5.伴有高度近视的白内障。
6.有广泛虹膜后粘连或玻璃体情况不明的并发性白内障。
7.第一眼作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发生视网膜脱离或手术眼过去患视网膜脱离。
8.第一眼作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术时发现晶状体悬韧带特别强韧或术后发生瞳孔阻滞者。
手术禁忌症:1.晶体脱位或半脱位。
2.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不适合做白内障摘出手术者手术方法:1.开睑开睑器开睑或缝线开睑2.做上直肌牵引缝线用闭合的单齿镊在12:00方位顺结膜面向上距角膜缘8mm处夹住上直肌的肌止缘,使眼球向下转,然后在肌止缘的肌腹穿过1-0丝线,过针时缝线的针尖切勿刺向巩膜,以免穿破巩膜,拉紧缝线,用血管钳固定在手术巾上。
3.做结膜瓣做结膜瓣以12:00方位为中心,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约120°范围,然后向穹窿部方向做钝性分离,暴露上方巩膜约3~5mm 宽,烧灼器进行表面烧灼止血。
4.做角膜缘板层切口以12:00方位做角巩膜垂直-倾斜板层切口,深度约1/2厚度,切口长度根据术前晶体核大小加以估计,一般为120°弧度。
5. 截囊(连续环形撕囊法)粘弹剂维持前房下,截囊针在前囊中心穿刺,撕囊镊伸入前房将前囊做环形撕开并拉出,将前囊膜撕开成一个无锯齿状缘的光滑圆形切口。
6.延长切口用角膜剪的钝头刀页插入前房,根据晶体状体核的大小确定切口长度,并使内外切口大小一致,切口通常为120°弧度。
7.挽出晶体状体核挽出晶状体核前降灌注液注入晶状体前囊下,或晶状体皮质与晶状体核之间,用水压作用使晶状体核松动,在粘弹剂维持前房下,右手持斜视钩(或类似器械)压迫6:00方位的角膜缘内侧,使已经游离的晶状体核上方翘起,注射斜视钩不可沿角膜滑动,以免角膜内皮与晶状体核接触导致内皮损伤,右手操作同时,左手持镊子轻压切口后唇,使切口呈鱼嘴样张开,晶状体核载双手协同作用下,缓缓向移向切口,当晶状体核上方赤道部挽出切口,即停止对眼球的压破,以镊子或冲洗针头将晶状体核自一侧向另一侧拨动旋出切口外。
2020年最新诊疗常规-眼科诊疗常规(修订)
诊疗常规/外科系统之十四眼科分册(修订版)目录第一章眼睑病 (1)第一节眼睑带状疱疹 (1)第二节睑腺炎 (1)第二章结膜病 (3)第一节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3)第二节沙眼 (4)第三节翼状胬肉 (6)第三章细菌性角膜炎症 (8)第四章虹膜睫状体炎 (9)第五章晶状体病 (10)第一节老年性白内障 (10)第二节后发性白内障 (12)第三节晶状体脱位 (13)第六章青光眼 (15)第一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5)第二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8)第三节青光眼睫状体炎统合证 (21)第七章玻璃体积血 (21)第一节生理性飞蚊症 (21)第二节玻璃体炎 (22)第三节玻璃体后脱离 (24)第四节玻璃体积血 (24)第八章视网膜病 (26)第一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26)第二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27)第四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9)第五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1)第六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3)第七节视网膜脱离 (37)第九章视神经及视路病 (39)第一节视神经炎 (39)第二节球后视神经炎 (40)- 1 -第三节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0)第十章屈光不正 (41)第十一章眼外肌病及弱视 (43)第一节斜视 (43)第二节弱视 (53)- 2 -第一章眼睑病第一节眼睑带状疱疹眼睑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palpebral dermatitis)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其第一支,在其分布区域发生伴有炎性的成簇透明疱疹。
各年龄及性别组均可出现,但多见于老人及体弱者。
【诊断】一、临床表现起病前常先有发热、疲倦、全身不适、神经痛、畏光、流泪等前驱症状。
数天后,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肿胀、潮红、群集性透明疱疹。
水疱可变干结痂,痂皮脱落后常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
病变区域可留有长期的感觉消失或异常。
炎症消退后,皮肤感觉数月后才能恢复。
皮损局限于神经支配区域,不超过鼻部中线为眼睑带状疱疹的最大特征。
眼科诊疗常规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herpes zoster of eyelids)【概述】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
多见于老年人或体弱者。
【临床表现】1.多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的前驱症状。
2.随后病变区出现剧烈的神经痛和皮肤知觉减退或消失。
3.数日后可出现相应部位额部和眼睑皮肤潮红、肿胀,出现成簇分布的透明小泡。
小泡基底有红晕,疱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随之水疱破溃、结痂、色素沉着及皮肤永久性瘢痕。
4.病变通常局限于单侧,以颜面正中为分界线。
5.带状疱疹除侵犯眼睑前额皮肤外,通常合并有角膜炎、虹膜炎等。
6.炎症消退后,皮肤感觉数月后才能恢复。
【诊断】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眼部表现,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1.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眼睑部病变。
多发生于感冒、高热或身体抵抗力下降后。
眼睑或睑缘部出现多个或成群的针尖大小的疱疹,多在7日后结痂脱落,通常不留痕迹。
2.眼睑湿疹:为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睑皮炎症。
多有过敏史。
局部皮肤潮红、水疱、奇痒、皮肤增厚。
【治疗】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必要时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2.疱疹未溃破时,局部无须用药治疗。
1.疱诊破溃无继发感染时,患处可涂敷3%无环鸟苷眼膏或0.5%疱疹净眼膏。
2.患处如有继发感染,加用抗生素滴眼液湿敷,每日2~3次。
3.滴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防止角膜受累。
4.对重症患者应全身应用无环鸟苷、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5.伴有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除抗病毒治疗外,还应滴用睫状肌麻痹剂。
【临床路径】1.询问病史:重点注意全身情况,有无发热、乏力、不适等前驱症状。
患处是否有明显的神经痛。
2.体格检查:患处是否有成簇水疱,是否单侧性,病变是否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分布。
3.辅助检查:一般不需要。
如对诊断有怀疑,可在皮损处刮片查细胞核内包涵体。
4.处理:对症处理。
眼部抗病毒治疗。
5.预防:增强体质,预防病毒性感染。
眼科一般诊疗技术常规
眼科一般诊疗技术常规一、视力检查检查时用遮眼板将一眼遮盖,先查右眼;先查裸眼视力,视力减退者应查小孔或矫正视力;如系戴镜者,应查戴原镜视力,记明原镜片度数。
1.远视力检查我国多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欧美多用Snellen视力表(记录法为6/6或20/20)。
视力表照度应为400~800Lx,室内照度应为50Lx,标有1.0的一行应与受检眼视线高度相等。
被检者与视力表相距5m。
如置有反光镜,距离为 2.5m。
如用Snellen表,距离为6m。
亦可采用投射法。
嘱患者读视力表上指定的符号,时间限为5~10s。
(1)首先告诉患者辨认表上符号的方法,然后由上而下;直至不能辨认为止,以小数法记录。
例如第7行字全部读出而第8行字全部不能辨认,记录为0.7;如第7行字有二位不能读出,记录为0.7-2;如第7行字全部能辨认,第8行尚能读出二位,记录为0.7+2。
(2)如患者视力低于0.1时,嘱患者逐渐走近视力表,至能辨清最大符号时为止,如移至4m能看清最大符号,应记录为0.08;如至lm始能辨认第一行大字,应记录为0.02。
(3)如患者视力低于0.02,嘱患者背光,数检查者手指,应以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为标准,记录为若干cm指数。
(4)如果5cm仍不能数手指,应背光辨认有无手动.(5)如患者在5cm仍不能看见手动,则应在暗室内测验光感。
将非检查眼严密遮盖,检查者于患者前方5m处,持一烛光,时隐时现,询问患者能否识别;如在5m处尚不能辨认,则缩短距离至能辨认为止,记录辨光距离。
在眼前10cm尚不能辨光者,记录为无光感。
为进一步了解视网膜功能,应查光定位及辨色力。
查光定位时,嘱患者注视正前方,眼球不能随光移动,将烛光移至距患者lm远处,分别置于正前方上、中、下,颞侧上、中、下,鼻侧上、中、下,共9个方向,嘱患者指出烛光方向,并记录之。
能辨明者记“+",指不出者记“一”。
如能指对上、中6个方向而下3个方向不能辨认者,应记为下式,并注明眼别,与鼻、颞侧、查辨色能力时,分别置红、绿、黄、蓝各色玻璃于受检者眼前,嘱患者注视白色灯光,辨认颜色,并予记录。
眼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眼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白内障一、先天性白内障【概述】本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浑浊,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
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母亲孕期内特别头3个月宫内病毒性感染,应用某些药物,.暴露于X线,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均可使晶状体发生浑浊。
也有一些病例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1.单眼或双眼发生。
2.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有的直至儿童期才影响视力。
3.根据晶状体浑浊的部位、形态和程度进行分类。
比较常见的有:(1)前极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多为圆形,大小不等。
可伸入晶状体皮质内,或表面突出于前房内。
多为双侧。
对视力影响不大。
(2)后极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边缘不齐,可呈盘状、核状或花萼状。
多为双眼发生。
少数为进行性。
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3)冠状自内障:晶状体皮质深层周边部有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状浑浊,呈花冠状排列。
晶状体中央部及周边部透明。
双眼发生。
静止性。
很少影响视力。
(4) 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浑浊。
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
双眼发生。
静止不发展。
一般不影响视力。
(5)绕核性自内障:数层浑浊位于透明晶状体核周围的层间。
各层之间仍有透明皮质间隔。
最外层常有“V”字形浑浊骑跨在浑浊带前后。
常为双眼发生,静止性。
视力可明显减退。
(6)核性白内障:晶状体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浑浊,但皮质完全透明。
多为双眼发病。
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7)全白内障: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浑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
可在出生时已经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浑浊。
多为双眼发生。
视力障碍明显。
(8)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呈厚薄不匀的浑浊。
眼科学诊疗常规
眼科学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标准】1.45岁以上老年人;2.无痛性、渐进性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或晶状体后囊下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4.排除糖尿病、外伤、眼病、皮肤病、内分泌障碍、中毒等原因引起的白内障。
具备以上1~4项条件,可建立临床诊断。
【入院指征】1.诊断明确;2.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无其他手术禁忌证。
【住院检查】1.视功能检查:远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光定位,色觉;2.散瞳下(散瞳禁忌者例外)裂隙灯检查和眼底镜检查,有条件者可加做裂隙灯眼前段照相记录晶状体混浊情况及有无晶体脱位。
3.眼压测量、泪道冲洗;4.血压、心电图、胸片;5.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6.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眼部B超、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8.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网膜视力、验光;9.术前排除眼部及全身的手术禁忌症:如慢性泪囊炎、急性结膜炎、睑缘炎和角膜炎等眼病;严重的心肺疾患或肝肾损害、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及高血压。
【住院治疗】1.术前用药:(1)术前滴用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天,用药2~3天;(2)术前30 min散瞳剂扩大瞳孔。
2.手术治疗:(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Ⅴ级硬核白内障或角膜内皮细胞数低于1000个/mm2酌情考虑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术后用药(1)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眼药水,术后每2小时1次,1周后改为每天4次,疗程为1个月,必要时可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使用激素眼药水注意观测眼压,若出现激素引起的高眼压时可改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2)术后第一周使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眼膏,每晚睡前一次涂眼;(3)角膜水肿:可局部或全身应用高渗剂和角膜营养剂;(4)术后早期高眼压:可以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口服醋氮酰胺或全身应用高渗剂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前房放液。
眼科一般诊疗技术常规
眼科一般诊疗技术常规一、视力检查检查时用遮眼板将一眼遮盖,先查右眼;先查裸眼视力,视力减退者应查小孔或矫正视力;如系戴镜者,应查戴原镜视力,记明原镜片度数。
1.远视力检查我国多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欧美多用Snellen视力表(记录法为6/6或20/20)。
视力表照度应为400~800Lx,室内照度应为50Lx,标有1.0的一行应与受检眼视线高度相等。
被检者与视力表相距5m。
如置有反光镜,距离为 2.5m。
如用Snellen表,距离为6m。
亦可采用投射法。
嘱患者读视力表上指定的符号,时间限为5~10s。
(1)首先告诉患者辨认表上符号的方法,然后由上而下;直至不能辨认为止,以小数法记录。
例如第7行字全部读出而第8行字全部不能辨认,记录为0.7;如第7行字有二位不能读出,记录为0.7-2;如第7行字全部能辨认,第8行尚能读出二位,记录为0.7+2。
(2)如患者视力低于0.1时,嘱患者逐渐走近视力表,至能辨清最大符号时为止,如移至4m能看清最大符号,应记录为0.08;如至lm始能辨认第一行大字,应记录为0.02。
(3)如患者视力低于0.02,嘱患者背光,数检查者手指,应以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为标准,记录为若干cm指数。
(4)如果5cm仍不能数手指,应背光辨认有无手动.(5)如患者在5cm仍不能看见手动,则应在暗室内测验光感。
将非检查眼严密遮盖,检查者于患者前方5m处,持一烛光,时隐时现,询问患者能否识别;如在5m处尚不能辨认,则缩短距离至能辨认为止,记录辨光距离。
在眼前10cm尚不能辨光者,记录为无光感。
为进一步了解视网膜功能,应查光定位及辨色力。
查光定位时,嘱患者注视正前方,眼球不能随光移动,将烛光移至距患者lm远处,分别置于正前方上、中、下,颞侧上、中、下,鼻侧上、中、下,共9个方向,嘱患者指出烛光方向,并记录之。
能辨明者记“+",指不出者记“一”。
如能指对上、中6个方向而下3个方向不能辨认者,应记为下式,并注明眼别,与鼻、颞侧、查辨色能力时,分别置红、绿、黄、蓝各色玻璃于受检者眼前,嘱患者注视白色灯光,辨认颜色,并予记录。
眼科诊疗规范
眼睑病第一节眼睑皮肤病一、眼睑湿疹(一)定义及分型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局部皮肤涂抹滴眼液、眼膏或其他不能耐受的刺激性物质时,常呈急性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溢泪、慢性泪囊炎、卡他性结膜炎等则可引起慢性湿疹。
(二)诊断1.病变部位痒感明显。
2.急性者初起时,睑皮肤肿胀充血,继而出现疱疹、糜烂、结痂。
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疱、溃疡。
慢性者,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及色素沉着。
少数可并发结膜炎和角膜浸润。
血液中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
(三)治疗停用有关药物,去除致病因素。
局部糜烂、渗液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
局部丘疹而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已干燥的病变可外用氧化锌糊剂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全身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去氯羟嗪(克敏嗪),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
重症患者可加用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并作对症处理。
二、眼睑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palpebral dermatitis)(一)定义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其第一、第二支,在其分布区域发生伴有炎性的成簇疱疹。
各年龄及性别组均可出现,但多见于老人及体弱者。
(二)诊断起病前常先有发热、疲倦、全身不适、神经痛、畏光、流泪等前驱症状。
3天后,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肿胀、潮红、群集性疱疹。
水疱可变干结痂,痂皮脱落后常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
病变区域可留有长期的感觉消失或异常。
皮损局限于神经支配区域,不超过鼻部中线为眼睑带状疱疹的最大特征。
有时同侧眼的角膜与虹膜也可同时累及。
继发感染者,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发病初期局部可涂1%甲紫(龙胆紫)液或氧化锌糊剂。
也可用0.1%—0.2%碘苷(疱疹净)液湿敷或3%阿昔洛韦眼膏涂布。
适当休息,给予镇静、止痛剂,以及维生素B1、B2。
重症患者,为增强抵抗力,可用丙种球蛋白及转移因子。
预防继发感染,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出现角膜炎、虹膜炎等并发症时,局部应用抗病毒药和散瞳药等。
眼科诊疗常规指南修订印刷版三甲资料远视诊疗规范散光诊疗规范弱视诊疗规范
眼科诊疗常规指南修订印刷版三甲资料目录:远视诊疗规范散光诊疗规范弱视诊疗规范疾病概述:远视眼是眼在凋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其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
当远视度数较低时,患者可以利用其调节能力,增加眼的屈光力,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清晰视力。
但由于频繁并过度使用调节,远视者的视疲劳症状比较明显。
根据远视度数分类:低度远视v+3∙00DS,由于该范围远视在年轻时能在视远时使用调节进行代偿,大部分人40岁以前不影响视力。
中度远视+3.00DS-÷5.00DS,视力受影响,并伴有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
高度远视>+5∙00DS,视力受影响,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时难以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幅度或能力下降,被调节所代偿的那部分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
—诊断1临床表现视力障碍典型的高度远视看远不清,看近更不清。
对于低中度远视,由于调节的存在,其视力障碍与年龄和远视度数有关。
小于6岁时:低中度远视者可以无任何视力问题;6-20岁: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20-40岁:近距离阅读时出现一些视力问题;大于40岁:隐性远视转为显性远视,开始出现典型的远视症状。
2检查2.1 视疲劳:出现明显的阅读视觉疲劳症状,并随年龄和远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
内斜远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时,为了获得清晰视力,在远距离工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离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
2.2 弱视:远视未矫正者,在充分使用调节状态下仍未获得清晰视力者,易发生弱视。
因远视诱发的内斜持续存在,出现斜视性弱视。
2.3 眼底改变远视眼的眼底常町见视乳头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无改变,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眼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眼睑病睑腺炎【诊断】一、临床表现睑腺炎为细菌经睑腺在睑缘的开口侵入腺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通常称为麦粒肿。
皮脂腺发生的感染为外麦粒肿,由睑板腺发生的感染为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初起发痒,逐渐加剧,眼睑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热、痛,起于外眦部者症状更显著。
内麦粒肿临床症状相对稍缓和。
如致病菌毒性强烈,可伴有恶寒、发热全寻症状。
二、检查(一)眼睑皮肤或睑结膜局限性红肿,扪之有硬结和压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二)成熟时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上出现黄白色脓点,会自行穿破出脓。
(三)严重时眼睑红肿范围扩大,可侵犯整个眼睑形成眼睑脓肿。
三、诊断标准(一)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有硬结。
(二)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出现脓点。
(三)重者同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伴畏寒发热。
【治疗】(一)初起痒感时频用冷敷。
未成熟时采用湿热敷,每日三次,每次15分钟。
(二)抗生素眼液如环丙沙星眼水点眼,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三)清热解毒中药内服。
(四)如已成熟,出现波动感可转上级医院切开排脓,麦粒肿切忌用手挤压,因睑及面部静脉无静脉瓣,挤压致细菌进入血液。
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导致生命危险。
(五)耳前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全身体征者,应卧床休息,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疗效标准】一、治愈脓头排出,伤口愈合,炎症消退。
二、好转脓头大部分排出,炎症减轻。
三、未愈脓头未排出,炎症加重。
睑板腺囊肿【诊断】一、临床表现睑板腺囊肿为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的睑板腺慢性肉芽肿。
睑板上可触及单个或2—3个无红痛之结节样硬性肿块,大如樱桃,小如绿豆。
病程进行缓慢,可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
小型者可自行吸收,有的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
二、检查(一)睑板上可触及境界清楚的坚硬肿块,不红不痛,表面皮肤隆起,但与肿块无粘连。
在正对肿块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
(二)囊肿自结膜面穿破可露出肉芽组织。
(三)反复发作者应转上一级医院行病理检查,以便与睑板腺癌鉴别。
眼科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眼睑病第一节眼睑皮肤病一、眼睑湿疹(一)定义及分型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局部皮肤涂抹滴眼液、眼膏或其他不能耐受的刺激性物质时,常呈急性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溢泪、慢性泪囊炎、卡他性结膜炎等则可引起慢性湿疹。
(二)诊断1.病变部位痒感明显。
2.急性者初起时,睑皮肤肿胀充血,继而出现疱疹、糜烂、结痂。
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疱、溃疡。
慢性者,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及色素沉着。
少数可并发结膜炎和角膜浸润。
血液中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
(三)治疗停用有关药物,去除致病因素。
局部糜烂、渗液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
局部丘疹而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已干燥的病变可外用氧化锌糊剂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全身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去氯羟嗪(克敏嗪),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
重症患者可加用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并作对症处理。
二、眼睑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palpebral dermatitis)(一)定义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其第一、第二支,在其分布区域发生伴有炎性的成簇疱疹。
各年龄及性别组均可出现,但多见于老人及体弱者。
(二)诊断起病前常先有发热、疲倦、全身不适、神经痛、畏光、流泪等前驱症状。
3天后,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肿胀、潮红、群集性疱疹。
水疱可变干结痂,痂皮脱落后常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
病变区域可留有长期的感觉消失或异常。
皮损局限于神经支配区域,不超过鼻部中线为眼睑带状疱疹的最大特征。
有时同侧眼的角膜与虹膜也可同时累及。
继发感染者,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发病初期局部可涂1%甲紫(龙胆紫)液或氧化锌糊剂。
也可用0.1%—0.2%碘苷(疱疹净)液湿敷或3%阿昔洛韦眼膏涂布。
适当休息,给予镇静、止痛剂,以及维生素B1、B2。
重症患者,为增强抵抗力,可用丙种球蛋白及转移因子。
预防继发感染,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出现角膜炎、虹膜炎等并发症时,局部应用抗病毒药和散瞳药等。
眼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五)结膜结石 检查
1. 普通视力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2. 裂隙灯检查:观察结膜及角膜情况,观察结石大小、位置、
有无突出 3.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观察睑结膜及角膜情况
治疗
1. 表麻下剔除结膜结石
2. 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眼膏 3. 促进角膜修复
(六)翼状胬肉 检查
1. 普通视力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2. 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3.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观察睑结膜及角膜情况
治疗
收入院治疗(抗炎、营养神经、病因治疗)
(十七)屈光不正 检查
1. 普通视力检查 2. 裂隙灯检查 3. 注视性质检查 4. 斜视度测定 5. 调节集合测定 6. 眼压检查 7. 验光 8. 镜片检验
治疗
1. 验光配镜 2. 屈光手术治疗
(十八)斜弱视 检查
1. 普通视力检查 2. 裂隙灯检查 3. 注视性质检查 4. 斜视度测定 5. 调节集合测定 6. 眼压检查 7. 验光 8. 镜片检验
(十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检查
1. 普通视力检查 2. 裂隙灯检查 3. 眼底检查
4. 眼压检查 5. 眼底照相 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7. 眼彩超 8.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检查)
治疗
1.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血府逐瘀片等) 2.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阿司匹林等) 3. 内分泌科控制血糖 4.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5. 必要时收入院治疗
(十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检查
1. 普通视力检查 2. 裂隙灯检查 3. 眼底检查 4. 眼压检查 5. 眼底照相 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7. 眼彩超 8.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检查)
治疗
1.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血府逐瘀片等) 2.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阿司匹林等) 3. 保护视神经药物(甲钴胺片、维生素 C 片等) 4.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5. 必要时收入院治疗
眼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眼睑病睑腺炎【诊断】一、临床表现睑腺炎为细菌经睑腺在睑缘的开口侵入腺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通常称为麦粒肿。
皮脂腺发生的感染为外麦粒肿,由睑板腺发生的感染为麦粒肿。
外麦粒肿初起发痒,逐渐加剧,眼睑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热、痛,起于外眦部者症状更显著。
麦粒肿临床症状相对稍缓和。
如致病菌毒性强烈,可伴有恶寒、发热全寻症状。
二、检查(一)眼睑皮肤或睑结膜局限性红肿,扪之有硬结和压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二)成熟时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上出现黄白色脓点,会自行穿破出脓。
(三)严重时眼睑红肿围扩大,可侵犯整个眼睑形成眼睑脓肿。
三、诊断标准(一)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有硬结。
(二)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出现脓点。
(三)重者同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伴畏寒发热。
【治疗】(一)初起痒感时频用冷敷。
未成熟时采用湿热敷,每日三次,每次15分钟。
(二)抗生素眼液如环丙沙星眼水点眼,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三)清热解毒中药服。
(四)如已成熟,出现波动感可转上级医院切开排脓,麦粒肿切忌用手挤压,因睑与面部静脉无静脉瓣,挤压致细菌进入血液。
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导致生命危险。
(五)耳前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全身体征者,应卧床休息,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疗效标准】一、治愈脓头排出,伤口愈合,炎症消退。
二、好转脓头大局部排出,炎症减轻。
三、未愈脓头未排出,炎症加重。
睑板腺囊肿【诊断】一、临床表现睑板腺囊肿为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的睑板腺慢性肉芽肿。
睑板上可触与单个或2—3个无红痛之结节样硬性肿块,大如樱桃,小如绿豆。
病程进展缓慢,可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
小型者可自行吸收,有的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容物。
二、检查(一)睑板上可触与境界清楚的坚硬肿块,不红不痛,外表皮肤隆起,但与肿块无粘连。
在正对肿块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
(二)囊肿自结膜面穿破可露出肉芽组织。
(三)反复发作者应转上一级医院行病理检查,以便与睑板腺癌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疾病是指影响眼睛健康的一些常见病症,包括眼疼痛、视力模糊、眼红等症状。
诊疗常规是指医生在面对这些疾病时,通
常会采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常规。
眼科常见疾病
眼科常见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
1. 结膜炎:结膜炎是指结膜发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红、眼痒、畏光等。
2. 角膜炎:角膜炎是指角膜发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痛、视
力模糊、充血等。
3.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引起的眼病,常见症状包括
眼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
4. 白内障:白内障是指眼睛的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常见症状包
括视力模糊、灰白瞳孔等。
5. 弱视:弱视是指视觉发育不良导致视力减退,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不正常、眼球偏斜等。
诊疗常规
在面对眼科常见疾病时,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诊疗常规:
1. 详细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家族史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可能原因。
2. 视力检查:医生会使用视力表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视力情况。
3. 眼部检查:医生会使用专业仪器观察患者的眼球、结膜、角膜等部位,以寻找可能的异常表现。
4. 眼压测量:针对可能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医生会使用眼压计来测量患者眼压的情况。
5.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等辅助检查,以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6. 给予适当治疗: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手术矫正、视觉康复等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视力。
以上是眼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若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