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8月联考(入学)语文试题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8月联考(入学)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高三年级入学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谈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

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已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已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2022届湘豫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届湘豫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届湘豫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联考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戏曲在古代虽被称为“小道”,但其人文精神却与正统文学之诗歌、史传相通,所谓“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清代戏曲家孔尚任语),不仅有着“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还能起到鉴古知今、惩恶扬善的作用。

社会大众也常常是通过戏曲作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

传统戏曲中所承载和传播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沉淀为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对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

今天所谓“守正”,就应该学习、继承古代戏曲这一优良传统。

传统戏曲所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精神,锄强扶弱、追求公平正义,热爱生活等,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学习古典戏曲表现时代精神和人性美好的传统,创作出彰扬新的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新作品。

戏曲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守正”就必须深刻认识并坚守住这种民族艺术形式之特色。

著名戏剧家张彭春、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两位先生对戏曲艺术独特性都打过类似的一个比喻,大意是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每个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形态、语法和语汇。

不同民族的戏剧艺术就像他们的语言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语法、语汇以及独特形态,中国戏曲特殊的艺术语汇、语法具体表现在四功五法等技术层面。

无论是王国维说的“歌舞以演故事”、齐如山所谓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还是当代论者将张曼君导演的戏曲艺术称为“新歌舞化叙事”,四功五法综合而成的歌舞性特征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之根本属性。

守戏曲艺术形式之“正”的关键,在于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严格的四功五法基本功训练。

表演是身体的艺术,从业者必须在口、手、眼、身、步等身体各个环节进行训练,熟练掌握构成艺术的基本零件,达到举手投足都有“范”,这些功法“上身”了,才算掌握戏曲艺术的基本语汇;另一方面是对经典剧目的反复临摹和领悟。

河南省湘豫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湘豫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2024年欧洲杯的绿茵场上,碰撞的不只是足球与激情,其背后更是完美融合的体育与科技:从VAR到半自动越位技术,从“鹰眼”系统到“连接球”技术……这些高科技元素的引入,让比赛更加公正和公平。

(1)。

《自然》网站近日报道称,人工智能(AI)的“全视之眼”将比最狂热球迷的眼睛还要更密切地关注比赛。

如今,升级后的半自动版本视频助理裁判(VAR)融合了更先进的AI技术和嵌入足球中的实时跟踪芯片。

英国《每日邮报》介绍,VAR是指使用摄像头、传感器和AI来帮助裁判作出更精准决定。

VAR团队将不断检查与“改变比赛局面”有关的四种问题——进球、禁区内事件、红牌和处罚对象错误。

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可以建议裁判取消或更改判决,但最终决定权仍在裁判手中。

有关审查过程的信息会以简洁的文字形式发布,并投放到现场大屏幕上,而不是通过口头传达。

(2)。

半自动越位技术(SAOT)与VAR搭配,是赛场裁判的另一位得力“助手”。

它也是一种聪明的Al系统,可以帮助裁判快速作出正确决定。

这项技术跟踪球员的四肢,以检测他们是否处于越位位置,并向VAR团队发送警报。

那么,SAOT如何更好地帮助VAR“监测”一场足球比赛?这要归功于欧洲杯所有球场屋顶的10台专用摄像机,这些摄像机能够跟踪22个球员每人身上从头到脚的29个独立点位。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传播中,真相往往在最初就被掩盖,公众沉浸在意见的交锋过程中。

经过话语博弈,真相才展现于公众。

可以说,“后真相”已经成为当代互联网社会中一个约定俗成的话语框架。

在“后真相”时代下,传统媒体遭遇了哪些困局?又该如何突围?后真相引发的情绪先行、真相在后的舆论格局该如何规避?“后真相”已经被牛津词典列为2016年年度词汇,牛津词典把“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够影响民意。

”相较于意见和观点的随意性来说,事件本身或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人们能够通过情绪和意见建立彼此的信任,2016年8月,伦敦大学教授威廉·戴维斯在《纽约时报》刊发的评论文章中说到,传统媒体孜孜追求的事实、真实已经失去了意义,业界已经进入了强调观点情绪和意见的后真相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后真相并不是代表真相的缺席,而是指真相的到来比以往要来得更艰难崎岖一些,人们对真相的追求态度也更为平淡,相反那些带有情绪化表达的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发展,去中心化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思想深入人心。

相较于社交媒体,大众媒体的时效性滞后,导致人们开始主动追求对真相和事件缘由的探索。

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算法机制填补了认知的空白,凭借精准推送和对个人兴趣爱好的把握,主动将信息推送至目标更为明确的群体之中,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集合在一个网络社群之中。

信息茧房的围困使得人们在庞杂的信息洪流中,只能看见自已感兴趣的话题和角度。

网络用户在重复性的相似兴趣投放中或有相同观点的网络社群中逐渐内卷,更难以接受其他观念,在观念的“过滤气泡”中走向极端,让真相的传递更难以到达。

在物理空间领域,人们无法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个事件的流动之中,借由传统媒体的报道和权威式解读能够弥补受众的“不在场”。

2024届湘豫名校8月高三语文入学摸底考试作文“跳出时间,按下暂停键”导写及范文

2024届湘豫名校8月高三语文入学摸底考试作文“跳出时间,按下暂停键”导写及范文

1【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成功者是执着的,但也不乏经常性反思。

他们驾驶着事业之车奔驰时,不会忘记这车上安装着的一个特殊装置一一刹车踏板,时刻准备着踩这个踏板。

在英语里,“暂停”一词写作time-out。

这个合成词的词形可以直观地解释为“从时间里出来”或“跳出时间”。

各种形式的暂停(包括刹车),正是“跳出时间”的方式。

时间的重要性尽人皆知,很多人在事业之路上是全速前进的。

然而,人往往在不假思索的全速前进中,把车开错了方向,甚至开进了死胡同,于是前期投入的有效时间变得无效。

把珍惜时间的行为执行到极致,却始料未及地导致了挥霍时间的可悲后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①前进途中,不要忘记反思;②跳出时间,有时才是真正珍惜时间;③适度的“跳出”,正是为了更好地“进人”;④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⑤正确对待舍与得,少许的放弃常会带来更好的收获。

【优秀范文】2跳出时间有限的陷阱时间是人类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因为它是有限的。

每个人生命中都存在着跳脱时间限制的陷阱。

而这些陷阱大都由于我们不合理安排时间和缺乏自控力而引起。

下面我就以个人经验为例,讨论一下如何跳出时间有限的陷阱。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忙于各种事务,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等。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陷入了“拖延”和“时间管理不当”的陷阱。

拖延是我们在处理事务时常常犯的毛病,一旦陷入拖延的陷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处理,浪费了很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时间。

另外,时间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我们陷入时间有限的陷阱的原因之一、当我们不知道如何恰当地安排时间,就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学习时没有规划好时间,就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导致浪费了时间。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硅基智能近日宣布开源其最新的AI数字人交互平台,使用者无需组建技术团队,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工具和支持,就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屏幕等显示设备上,轻松创建数字人。

从影视娱乐到品牌营销,从电商直播到金融服务,数字人深入各行各业,并重塑商业生态,数字人应用已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与数字人相关的企业114.4万家,其中,2024年1~5月,新增注册企业为17.4万余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5.9%。

“这么多年了,终于见到了梦中的母亲!”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漆女士,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思念早逝的母亲,最近她花费近两万元,制作了一个母亲的数字人,第一次与“母亲”视频对话,她喜极而泣。

当前,用科技手段“复活”亲人已经萌发出较强的市场需求。

重庆某技术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业务开展一年来,已接到2000多人的询问,帮助900多个家庭通过AI技术实现“团圆”,收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从去年“双11”到最近的“6·18”,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上线多个数字人主播,这些“主播”不仅“照片级别”复刻了真人表情动作,还24小时直播带货,流利解答消费者疑问,推荐多种省钱团购……据统计,目前在中国从事视频表演等活动的主播账号有近1.4亿个,其中虚拟数字人占了四成,超过5000万个。

艾媒咨询提供的《2023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与商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866.1亿元和120.8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

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重要的细分赛道之一,目前被拓展到文旅行业的更多场景中。

中传文旅(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数字人“华诗远”,成为文旅行业有代表性的数字员工、数字导游和数字主播,在提高人们文旅体验的同时,还帮助文旅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 英语答案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 英语答案

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英语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7.5分)A【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应用文。

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密歇根州的四个圣诞节日气氛的城市。

1.C 【解析】细节理解题。

根据Frankenmuth 中的Residents of Frankenmuth never have to say goodbye toChristma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year.可知,Frankenmuth 的特别之处在于这里的居民从年头到年尾都不必向圣诞节告别,即全年都是圣诞节。

2.D 【解析】细节理解题。

根据Dexter 中的It might be difficult to believe there are multiple Michigan cities witha marathon race in December,but it's true.可知,在12月会有多个密歇根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

3.B 【解析】推理判断题。

根据文章第一段中的For those in the Midwest,the holidays aren't the holidayswithout a little snow.Luckily,Michigan almost always delivers.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四个圣诞节假期旅游地。

B【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Philip Santini在需要输液治疗时没有去住院而是选择了密歇根医学的Care at Home 项目,在家接受治疗。

4.B 【解析】细节理解题。

根据第三段中的Care at Home,a Michigan Medicine program which improves thepatient experience while freeing up hospital beds可知,这个项目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为医院腾出床位,减轻医院病人增多带来的压力。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考前预测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考前预测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考前预测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春季学期高三考前保温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地理学脱胎于传统沿革地理之学,以现代地理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研究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问题,将传统的沿革地理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科属性为之一变,研究视角与问题更加丰富,地理学研究方法不断为历史地理研究所使用。

随着航天遥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成为地理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方法,给地图处理、可视化分析、智能开发等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

尤其进入21世纪,计算机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以虚拟地球为平台,进行全球范围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的技术成熟,卫星与遥感影像的传输,使地理学进入虚拟表达时代。

而历史地理学在古旧地图处理、数字化发展、数据库建设与问题研究的路径上也面临新技术的挑战。

历史地理学的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外在的、表达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根本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型。

长期以来,历史地理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GIS可以融合和处理文本、矢量、栅格等多元数据,构建数据库,进行地理空间模型分析,是历史地理学走向数字化科研的主要工具。

复旦大学满志敏教授利用清光绪三年(1877年)直隶山东旱涝灾害史料,以及朝廷对这一地区村庄灾赈记载,建立时空数据库,并利用GIS分析软件中克里金插值方法,补充史料缺载地方的旱情数值,建立起光绪三年北方大旱气候过程的连续数据集。

通过时空分析,推测出该年梅雨季节北移的天气过程,实现了环境变迁研究由静态描述向动态分析的转化。

这种方法对改变历史文献记载不系统,缺载、漏载、数据区域覆盖不完全等情况帮助很大。

历史地理学走向数字化发展道路是学科本身发展趋势使然,数字化为学科进步提供了更丰厚的土壤。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摸底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摸底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摸底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艺术形象的直接性(实)有其特点,其间接性(虚)也有特点。

如果前者的特点在于引导后者,那么后者的特点就在于它不脱离前者。

这样,审美认识才有别于概念认识。

概念认识是想象过渡于、归结于既定概念,是把想象放在确定的普泛概念下,以形成一套脱离具体感性的道理或知识。

这就是生活中的一般间接性,其集中的形态就是科学。

审美认识则是想象符合于、趋向于非既定的某种概念,是把非确定的概念溶解在想象里,以得到一种不脱离具体形象的感受和体会,这就是艺术特有的间接性。

所以,它给人的是欣赏而不是推理,是领悟而不是说教。

领悟和说教虽也可说是一种认识,但不是概念认识。

相反,如果出现了概念认识,则审美认识就反而要被阻抑,作品就常常因失去它的可以捉摸、可以玩味的艺术效果,而使人索然败兴。

语言文字本是概念认识的手段,但在艺术里却要求它不再被当作推理符号来做逻辑论断,而要求利用它与感性经验的联系来唤起自由的生动表象与情感,如果“一语道破”,就恰恰破坏了它的这一特性。

所以,诗人作家的锻词炼句,最重要的就在于求得形象感染力的明确。

关键在于,艺术形象的间接性不能是抽象的思想、理论、概念,而必须本身也是具体感性的;它与直接性必须彼此渗透相互依存,而不能彼此割裂或外在拼凑。

直接性与间接性形成互相交织、融为一体的虚实关系:实(直接性)里含虚(间接性),虽实亦虚;虚不离实,虽虚亦实,就构成艺术形象的根本特征。

材料二:“虚”和“实”,作为一对美学范畴,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的优秀传统之一,又是形成中国文艺含蓄蕴藉、简练深沉的艺术表现形态特征的重要基础。

“虚”和“实”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即造成艺术空间,从而调动欣赏者无限想象力和联想力的独特创造功能的方法,曾广泛唤起人们的美感。

追本溯源,艺术中的“实”和“虚”的美学观,是哲学上的“有”与“无”的具体展现。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以往主要作为城市环境美化装饰载体的环境雕塑艺术,正逐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广泛应用于新农村环境的艺术特色改造,成为环境美化和文化传承兼备的现代乡村公共环境艺术形式。

在乡土景观雕塑研究地位日益彰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结合乡村地区的独特历史文化,构建乡村环境空间新秩序,美化乡村艺术景观,助力乡土文化传承,建设新时代特色文化乡村,显得越来越重要。

乡土景观雕塑作为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乡村景观雕塑已经成为地区性的文化艺术象征。

乡土文化的艺术特点,在于其自身独特的“朴素美”“自然美”“精神美”“文化美”。

乡土景观雕塑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优势,是通过其自身的表现力、形象性、质朴性进行阐明的。

同时发挥自身艺术价值,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雕塑的场景化设计或主题性作品表现,以及对乡村文化环境的烘托、完善功能,生动而具体地传承本地乡土文化精神内核和浓浓的乡土农耕文化情感认同。

利用乡土景观雕塑,打造独属于乡村本地区的独特文化,通过文化塑造,传承本地区优秀文化,不失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智慧。

因此,我们可以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结合乡村旅游、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乡村景观元素,借助灵活、多层次的乡土元素,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独特乡村文化底蕴的景观文化雕塑,打造属于本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名片。

例如,安徽阜南县“莲花小镇”结合自身的文化定位进行设计创作,制作特色景观莲花雕塑,突出了本地莲文化的乡土特色,莲花雕塑铺设于县城国道旁,成为标志性旅游名片,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原动力。

乡村景观雕塑对于村庄来说,是村庄环境、风貌展示的重要渠道,能够反映出村庄地理特征,以及村庄发展期间所形成的区域文化。

语文丨炎德英才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入学摸底检测考试) 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丨炎德英才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入学摸底检测考试) 语文试卷及答案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

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

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

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

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向内搜求的特点。

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

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

(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材料二关于宋代文化的特点,有不少学者做过探讨。

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具体论证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文化的“内省”特点。

傅乐成教授总结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转向“单纯与收敛”,到了南宋,由于道统思想的确立,其“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坚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

宋代文化的确具有“内省”或“内敛”等特征,但如果作深入观察,也许可以发现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宋人在“祖宗家法”引导下,通过内省创造的所谓“宋型文化”,与“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并非对立。

与“四夷既服”、雄踞东亚的唐代不同,宋代版图狭小;而在五代十国的近一个世纪,北方少数民族的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北宋就经常遭到西夏的侵扰;南渡后,更是只剩半壁江山。

因此,宋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填空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________。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________的形象,他机智勇敢,善于变化。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论和行为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________。

诗人杜甫以其________的诗风,被誉为“诗史之巨擘”。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其________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________的人物形象,他对美的追求和痛苦的经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择题:
下列哪个诗人被称为“诗仙”?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之涣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红楼梦》?
A. 一丝不苟
B. 一帆风顺
C. 一箭双雕
D. 一鸣惊人
下列哪个古代文学作品是由曹雪芹所著?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论语》?
A. 以德服人
B. 以牙还牙
C. 以眼还眼
D. 以暴制暴
下列哪个诗人被称为“诗圣”?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之涣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水浒传》?
A. 一丝不苟
B. 一帆风顺
C. 一箭双雕
D. 一鸣惊人
写作题:
请以“家乡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你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8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A(“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于文无据。

)2.D(A.“文艺经典在文化层面价值创造和精神构建的要素是发现生命、礼赞自然、敬畏宇宙”以偏概全。

B.“他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是没有价值的”绝对化。

C.“厘清中国之美应该由谁定义、如何定义的漫长历史渊源”表述不当。

)3.B(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国文化自信才能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

B选项不能支持该观点。

)4.①文艺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能积淀为各种文化形式;②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文化追求决定文艺创作层次的高低。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真正认识中国文化,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自信;②传承发展中国文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塑造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纵深感的中国文化形象;③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提升传播能力,尤其是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技术便利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使读者深刻地感觉到童心被现实扼杀的悲凉”错误。

小说主人公胡安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说明他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索精神。

他的童心并未被扼杀。

)7.D(“拉开读者与作品的审美距离”错误。

用七十年的发展轨迹进一步表现胡安充满好奇的精神和探索的欲望,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而不是与读者拉开距离)8.①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心理动因,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②为下文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情节做了铺垫,舒缓了文章的情节进程,使情节摇曳多姿;③补充了胡安的回忆,丰富了小说内容,更增添了文章的魔幻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专用)(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专用)(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全国卷专用)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衡量艺术形象的最高美学准则都可以归结为传神。

传神者,传形之神也。

就是说,艺术形象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应坚持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形似是神似的基础,脱离了形似就谈不到传形之神。

这与所谓通过细节真实展现本质真实的意思是相同的。

正如细节真实不等于对生活事实的摹写一样,形似的“似”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齐白石语)。

不论“太似”,还是“不似”,二者都脱离神的支配和制约,只能使艺术丧失真实。

重视形似,并不是说让艺术家把重点放在形似上。

艺术真实突出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批评过某些绘画作品“得其形似,则失其气韵”。

得其形似,固然是必要的,然而“失其气韵”,便铸成大错。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注]中。

”相对于神似的要求来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而要达到神似之“妙”,必须注重对“阿堵”的“传神写照”。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艺术真实。

2025届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则为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已,而已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东方文化的共同基因、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构成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现实文化基础。

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部分非洲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

东方文化具有一些共性,如儒、佛、道的“遗传基因”。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多年,运送的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带去的是贸易货物,传播的是友谊和文化,没有战争和侵略,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平特征。

东方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可以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的突破口,增进共建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尽管东西方之间在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国情上存在不同,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人性和人心的不同。

从根本上说,东西方文化是息息相通的,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相同的合理内核,比如都认为和平和守信是应该遵守的人类美德。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

这些国家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延续至今,必定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误解和摩擦,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

观象授时是人类祖先感受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手段。

观象授时就是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

远古时代观象授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关于羲和的传说就有很多。

《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

《尚书·舜典》还说道:“浚哲文明,温恭允塞。

”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

《易·乾》也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

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乏后,留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习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

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

”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

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

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

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

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

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

(撤编自陆航《春节历法与观象授时》)材料二:天文学的知识在古代是最先进的知识,只为极少数的人所掌握。

而人们一旦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观象授时这样一种形式来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观象授时直接的作用就是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会决定整个氏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他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

因此在远古社会了解天象的人被认为是了解天意的人,或者被认为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

当然这种沟通并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和天去对话,而是他可以把天象运动的规律告诉人民,把时间告诉人民。

因此,他如果把时间准确地告诉人民了,那么就必然会赢得整个氏族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敬仰,这就是王权的基础,这就是最早的王权的基础。

孔子编订“六经”,“六经”《尚书》中有一篇《尧典》,《尧典》开篇就叙述帝尧命令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歌授人时”。

古代帝王对观象授时的工作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问题。

谁掌握了天文学,谁就获得了统治的资格。

所以《论语》上说:帝尧禅位给舜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什么意思?就是天时和历法必须由你亲自来掌握,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这个圭表。

“中”就是圭表。

古人决定时间,是靠立表测影来实现的,他们了解时间是靠立表测影来了解的。

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立中的记载,就是立表测影,这些都可以看出天文学和王权的一种关系。

所以说最早的天文学,实际是一种政治天文学,而天文学实际最早也就是一种政治统治术,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因此,中国天文学官营的性质,就是早期天文学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我们还可以看一个铜钺。

这个铜钺是夏代晚期的。

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

这个铜钺上绘了一个图像,是用绿松石画的两个同心圆。

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这种绿松石的图像,外圈一共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

这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在王权的仪仗上,绘刻这些内容,它就明确地显示了天文学和王权的这样的一种联系。

(摘编自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小题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有史可考的时代开始,天文学和文明相关联,同时和政权关系密切,官方也设有专门负责观象授时的职官。

B. 如果把龙抬头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这个标准天象和标准时间的对应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定不变。

C. 在古代,天文学知识是最先进的,是历法制定的准则,掌握了天文学知识的人在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D. 夏代晚期的青铜钺刻绘有用绿松石面的两个同心圆等图像,这些图像是历法的一些内容,是王权的象征。

【小题2】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与材料都谈到了天文和人文的关系,但这两则材料的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 古人对天文与人文之间的固有联系认识得非常早,同时对德行修养有着相应追求。

C. 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产生了时间为信的思想。

D. 观象授时易产生帝王的权力源于伊授的认知,可以说最早的天文学是政治天文学。

【小题3】1.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专家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 《周易·大有》:“火在天上,大有。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此处,“火”即为大火星,是位于苍龙星象中心的授时主星心宿二。

B. 《夏小正》:“正月:启蛰。

雁北乡。

雉震响。

鱼陟负冰……时有俊风。

寒日涤冻涂……鞠则见。

初昏参中。

斗柄县在下。

”C. 《易经》:“变通莫大乎四时……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D. 古人借星象占卜吉凶,如“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曰赤气,或曰天裂,其后有七国之兵。

”【小题4】1.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有着主客观因素。

请简要说明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国天文学的产生。

【小题5】1. 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天人关系,即宇宙与人类社会的种种关联的探索。

请通过观象授时来分析这种观点。

[知识点]学术论文[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A【小题4】①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通过观象授时辨季节,定农时,发展农业生产。

②中国古代的“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早期天文学的出现。

“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思想,促使了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小题5】①天文学和王权的关联:通过观象授时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②天文学和经济的关联:观象授时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③天文学和思想道德的关联:诚信观念源于古人对时间的认识,观象授时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是王权的象征”错误。

材料中认为,“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这种绿松石的图像,外圈一共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只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并不是王权的象征。

故选D。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错误。

结合材料“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可知,诚信源于古人对时间的认识。

故选C。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是“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

A.是指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

B.是说以物候定季节和观象定时的结合。

C.是指四时形成,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有秩序、有规律变化的认识。

D.是指借星象占卜吉凶。

“观象授时”与“占卜吉凶”是古天文学的二重功能。

故选A。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结合“因为观象授时直接的作用就是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会决定整个氏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他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可知,通过观象授时辨季节,定农时,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的“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早期天文学的出现。

结合“因此在远古社会了解未象的人被认为是了解天意的人,或者被认为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

当然这种沟通并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和天去对话,而是他可以把天象运动的规律告诉人民,把时间告诉人民”可知,“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思想,促使了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天文学和王权的关联:结合“天文学的知识在古代是最先进的知识,只为极少数的人所掌握。

而人们一旦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观象授时这样一种形式来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可知,通过观象授时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天文学和经济的关联:结合“因为观象授时直接的作用就是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会决定整个氏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可知,观象授时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天文学和思想道德的关联:结合“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可知,诚信观念源于古人对时间的认识,观象授时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棣花贾平凹商州的人,或许是常出门的,或许一辈子没有走出过门前的大山,但是,棣花却是知道的。

棣花之所以出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文人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商州唯一的举人韩玄子,韩玄子当年文才如何,现无据可查,但举人的第八代子孙仍健在,民国初年就以画虎闻名全州,至今各县一些老户人家,中堂之上都挂有他的作品。

或立于莽林咆哮,或卧于石下眈眈。

拳脚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一个厉害角色,身不高四尺,头小,手小,脚小,却应了“小五全”之相术,自幼习得少林武功。

他的徒弟各县都有,便流传着他神乎其神的举动,说是他从不关门,从不被贼偷,冬夏以坐为睡。

一个大画笔,一个硬拳脚为世人皆知。

但那些小商小贩知道棣花的,倒是棣花的集市。

棣花的集市与别处的不同,每七天一次,早晨七点钟人便涌集,一直到晚上十点人群不散。

中午太阳端的时辰,达到高潮,那人如要把棣花街挤破一般。

西至商县的孝义、夜村、白杨店、沙河子,北上许家庄、油坊沟、苗沟、南到两岔河、谢沟、巫山眉,东到茶坊、两岭、双堡子,百十里方圆,人物,货物,都集中到这里买卖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