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论述题【经典】
一、德育原则1、导向原则。
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有明确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原则的基本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知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基本要求:严有度,严有方,严有恒,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迁就学生。
4、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教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6、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23年招教笔试丨教师招聘考试必背论述题
招教笔试丨教师招聘考试必背论述题教师招聘考试必背论述1试述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2试述现代学生观学生是开展中的人,要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试述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特长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爱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
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开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试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学习指导、学习活动治理和生活指导、生活治理;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方案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偶发事件的处理。
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充分的打算、周密的方案、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根底上,写出观察汇报、日记或作文;引导学生开展商量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7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翻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以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梦想。
9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及时加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充分利用典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编制考试论述题集锦
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2.试述教育学的研究价值从宏观角度看,其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微观:(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3.课堂提问的要求(1)合理设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6.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的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素养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8.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对教师专业化形成系统的保障:(1)加强教师教育(2)制订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要为实现专业化应作出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9.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0.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11.试述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常考理论论述题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常考理论论述题(一)素质教育知识点误区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提示:需要识记素质教育的定义,答辨析题时会用到。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第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因此,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素质教育要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
案例中如果老师只关注部分学生,只表扬优秀学生就说明该老师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包含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具有所长,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中,如果老师只看分数,或者只看其中一方面,没有兼顾其他方面,就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不顾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案例中,如果老师统一要求,不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兴趣爱好,就违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集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集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了各地教育部门选拔优秀教师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涉及广泛,其中的重点论述题更是考生备考的难点。
本文将为考生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1. 请阐述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2. 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谈谈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和挑战。
4. 怎样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评价体系?二、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1. 请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谈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 融合课程设计如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 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4. 解释“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 请从启发式教学的角度谈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果?3.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对教师的重要性及方法。
4. 解释社会性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1. 请谈一下学生成长教育的意义及其实施方法。
2. 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3. 以问题解决为主导的教学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4.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五、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1. 请谈一下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责任。
2. 如何正确对待教育法律法规并将其贯彻到实际教学中?3.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其对策。
4. 解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1.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2. 解释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并介绍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3. 教育研究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
4. 解释教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讨论其可行性。
以上仅为一部分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考生在备考时,除了要掌握相关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
论述题专项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教师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学生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
二、结合相关理论,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应该有机结合起来.(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有机的把二者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总汇教育局内部资料
教育局备考论述题总汇(内含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一、教育学部分●20世纪后期的教育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试述教育功能的演变历程。
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2、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观;3、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观;4、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1、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反思能力;4、教师应拥有一定的职业心理健康,其中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试述教师的六个主要职业角色。
、1、学者和学习者角色;2、知识传授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试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哪些价值。
1、培养合作精神;2、提高研究能力;3、加强课程理论素养。
●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的:第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第二,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第三,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2、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相同。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库及答案(教育局统一招考)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库及答案(教育局统一招考)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库及答案(教育局统一招考)论述1.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1)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
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1)1、学习动机的培养⑴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⑵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⑷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 学习策略的分类(8.1)学习策略的分类┍复述策略┍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时间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5.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教师招聘考试主观题题库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主观题题库附答案教师招聘考试主观题题库附答案一、论述题1、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答: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它具有阶级性、继承性、一致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待他人、对待事业、对待自己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2、谈谈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答:现代教师继续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3、有人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要学习,不必参与课外活动。
”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学习,但课外活动也同样重要。
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同时,课外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分析题1、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有一个学生总是举手,但教师从未让他回答问题。
请分析该学生的心理。
答:该学生总是举手,说明他对课堂提问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回答问题。
但是,教师从未让他回答问题,这可能会让该学生感到失落、沮丧和无助。
他可能会认为教师不信任他,或者认为自己不够好。
这种心理可能会影响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表现,同时也需要教师关注和引导。
2、某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抄袭了其他文章的内容。
请分析该教师的处理方法。
答:该教师发现学生抄袭文章的内容后,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论述题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招教考试必考50道简答论述题
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2. 教育的现代特征3. 教育的基本规律、4.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5.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6. 教师劳动的特点7. 师的素养8. 现代学生观9. 师生关系的内容、特点1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1. 教学的基本任务12. 现代教学观1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5. 我国目前的主要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16. 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什么?1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8.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19. 教学评价的原则20. 德育的意义及任务是什么21.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2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3. 德育原则都有什么24. 德育方法25.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27.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28. 影响人个性与发展的因素。
29.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30.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3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地方法。
33. 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4.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5. 教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36.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3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8.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9.班主任的角色是什么?4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1.班级管理模式有哪些?42.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理念的趋势。
4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
45.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46.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
47.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具体表现的形态48.课程的基本要素,内容49.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简答}50.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素质教育的意义5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52.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53.课程评价的类型(了解)54. 简答: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55. 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56. 谈谈新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有何意义?57.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58. 简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经典例题及解析(论述题)
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试述学生的性格差异以及教育意义。
4.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5.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6.结合实际谈谈精加工策略的含义和内容。
7.谈谈怎样做一个有素养、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参考答案:1.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的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资料提供商微信号:kjsw910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动机是命题的热点,考生应该对这部分内容仔细识记。
★★★★★3.(1)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等。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及答案
1.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
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
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
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
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招聘考试考前预测题(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考前预测题(论述题)一、论述题1.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2.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一种普遍特征,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联系实际,请你就创造力与智力、个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谈谈你的见解。
3.《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的教学要求,揭示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5.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策略。
二、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
2.参考答案:(1)创造力与智力、个性的关系:①智力。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可能具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必须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②个性。
个性通常是指个人具有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心理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的驱动力。
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创造性高的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学生创造力的培养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大全1、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
(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3、论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0、试论述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11、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1)学着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缺点(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消极等待的性格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18、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19、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0、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21、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22、简述德育的新形势(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德育基地23、确立中学德育目标的依据(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4、论述德育的任务(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2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27、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8、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29、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确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0、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31、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3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a.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b.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稳定联系c.学校与社会专门性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34、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35、试论述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
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优点:灵活,能适时作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
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36、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1)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4)拥有一定的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
3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征38、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质的研究法(5)调查研究法(6)实验研究法3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奥地利)威尔逊格赛尔(2)外铄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3)共同作用论4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B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41、简述教育的内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4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3、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44、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