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套新人教版)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课)(2022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一)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的过程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人物:赢政(3)都城:咸阳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教案
年代尺串历史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考点一秦朝的兴亡1、秦的统一:(1)背景: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国在七国中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战的局面。
考点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下图),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
(1)前提:张骞通西域。
(2)陆上路线(3)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4)交往①西传: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②东来: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
(5)意义: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炎帝和黄帝;地方设郡县制(2)政治: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4)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1)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
(2)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
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3)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
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
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
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思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教学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整体设计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的控诉。
秦始皇修筑那么多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需要大量钱财。
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他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
田租、口赋、杂赋等加起来就占去农民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人们这样描述当时百姓的生活情况:“男子力耕不足食,女子纺织不足衣”。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是何等悲惨。
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的刑法也是让人闻之色变的。
光是死刑就有十多种。
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双手、双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直到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
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有些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抓人大牢,甚至糊里糊涂就给砍去了脑袋。
这就是当时最不合理、最不人道的刑罚:连坐。
一个人犯了罪,往往会牵连到他的家族和邻里。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和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动乱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开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
今天我们就以东汉为例,一起来了解东汉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走向兴盛和衰亡的呢?认识王朝更替的规律。
二、教授新课光武中兴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外戚是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
王莽建立新朝后,为了解决西汉后期以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史称王莽改制。
然而改革不仅没能解决社会问题,反而激化了原本就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于公元25年登基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师:东汉建立后,社会状况如何?生: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乱,社会矛盾尖锐。
师:面对东汉初期的社会问题,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生:屡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办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师:采取以上措施,有何作用?生: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拟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二师:(小组讨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生: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保持政策的稳定和持续;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师: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是东汉王朝到了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师:外戚宦官为什么能专权?生: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内容教材P47~50,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教学目标1.知道秦的灭亡史实。
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史实。
2.学习本课,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
3.感知秦朝的灭亡,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秦朝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难点: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你听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典故吗?教师出示图片。
归纳导入:秦始皇虽然留下来很多功绩,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暴君。
他和他的后代对人民都实行暴政。
这也导致了人民的反抗。
上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秦的暴政【活动一】观察阿房宫图,图中展示的场景是什么?是怎么修建的?小组讨论:1.秦的暴政有哪些?2.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归纳】秦的暴政体现在焚书坑儒、徭役繁重、法律残酷,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秦的暴政。
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及历史意义【活动二】揭竿而起(教材剧表演)(道具组:播放下雨声和轰隆的雷声,营造狂风卷地,大雨倾盆的天气情况)地点:大泽乡附近的一座破庙。
人物:陈胜、吴广、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贫苦的农民。
差役:(手挥鞭子,鞭打贫苦农民)快点走,不准停留,延误了时间,把你们通通处死。
吴广:官爷,这大泽乡在古代是一片沼泽,因而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如今连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让我们如何行走。
我们的命不值钱,但官爷你的命却很重要呀!(大家浑身湿淋淋的,拥挤在破庙里,焦急万分,一筹莫展。
差役在角落里喝酒)陈胜:广弟,此处距渔阳好几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达了。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统一中国》教案
课
人教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对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题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课型
教 知识与 学 能力 目 标
新授课 总课时 2 本课时 第一课 时
撰写人
1、分析秦统一的原因,知道秦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熊志
2、了解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
的影响。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和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学习 搜集与利用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有什么历史意义。
PPT 显示选择题,完成练习册。 秦统一中国
统
原因
板
书 设
顺序
国
意义
中 二、 央
集 权
皇帝
三公 郡县
目的 影响
2、通过展示完整的秦朝政治制度构架图示,加深学生对君 政治制度的框架,皇
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并进一步引发出新问题—— 帝、三公的权力;
“郡县制”的作用;
2、仔细阅读教材有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与合作探究,通过对比郡县制与分封制, 关郡县制的内容,,
概括总结郡县制的好处与意义。
结合 PPT,分组讨论
郡县制有什么好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
播放罗嘉良的歌曲《秦始皇》,引出本科主题——秦统一中
国
二、讲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1、展示战国末期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梳理秦灭六 1、自主阅读课文第
国的时间和顺序;
一部分“秦灭六国”,
归纳总结秦朝统一
2、通过 PPT,启发学生从人民、秦国、秦王等三个方面, 的原因、时间、顺序
结合教材,思考秦国能统一中国的原因以及影响;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
化妆盒——汉朝妇女的化妆铜烤炉——出土时,炉内仍留有
用器,可见当时的妇女对化妆多若干骨头,可见汉朝的肉食还流行
么重视。
烤食法。
——选自《中国服饰画史》——选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
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
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
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祥的变化?(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1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1分)
【2.板书设计】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
课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三台西平中学廖发荣【教学目标】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教学要点】一、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A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B、主观:汉武帝雄才大概,善于用人加强中央集权2、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二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概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大一统:①、公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解决王国问题;②、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经济大一统:①、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②、注重开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和治理黄河。
3、思想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和核心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经为主要教材。
4、军事上:屡次派卫青、霍去病还击匈奴,取得胜利;5、外交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交流,开辟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三、汉武帝大一统意义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皇帝,雄才大概,使西汉到达了鼎盛时期;汉武帝治国安邦的措施表现如下: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削减诸侯国;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办太学, 推行儒学教育;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造钱,下令治理黄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解除边疆威胁;外交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说课稿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历史变迁,包括秦朝的建立、西汉和东汉的更迭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的起始,认识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历史,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秦汉时期的历史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认识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教学难点: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封建社会的起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及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表,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汉武帝开疆拓土取得的成就,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学难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汉武帝图片: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就是具备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汉武帝。
汉武帝16岁登基,同学们,你们现在多大?如果当时是你们登上皇位,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学生自主发言说一说。
师:如果是老师还这么小就当皇帝,除了高兴,难免会紧张,担心能力不足难以胜任。
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汉武帝(出示视频,学生观看)。
当时的汉武帝继位接手的是爷爷汉文帝和父亲汉景帝为他打下的厚实家底。
但看似一派繁荣的“文景之治”的背后也暗流汹涌,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汉武帝继位后面临了哪些困难?他推行了哪些政策实现的大一统?二、内容探究(一)推恩令实施活动一:出示图片,请同学们阅读图表。
思考: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学生思考)谁来说一说?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及时补充。
(诸侯势力强,封国人口及土地超过中央)出示文字材料:我们再来看这一则文字材料(师抓关键句提问),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生回答,师明确答案。
(军队强大,手握大军说明诸侯势力相当大,这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8页第一段文字,说说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生阅读后自主发言)师明确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建议(板书:政治:推恩令)。
师:“推恩令”的实施结果怎么样?师:解决了王国的政治问题,“推恩令”妙在何处?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答案并分析其妙处。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宣汉县天生中学邓西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统一中国形势图》《秦朝的政治结构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注重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的时候,又让齐国的裁缝做了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条超短裙。
付款时裁缝又拒绝收她的圆形方孔钱。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一起在本课中寻找答案吧!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教材知识,结合幻灯片给出的表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自主完成表格,从而学习第一部分知识——秦灭六国。
(一)秦灭六国(板书)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结合图片分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突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小组合作,提升能力教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灭六国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从而引出下一框教学内容。
(一)课堂活动:小小记者采访记老师追问,在采访中秦始皇是如何在政治上治理中国的?学生回答:中央集权制度(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全班分为二个组,由各小组结合教材知识完成表格。
各小组完成表格后,由小组代表出示答案。
教师结合幻灯片内容,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讲解,重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吸取历史教学废除分封,防止诸侯割据,创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
他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三公,在地方废分封,设立郡县,多有官职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建立和发展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夏商西周的历史,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建立和发展。
2.教学难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资料:准备与秦汉时期相关的历史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秦始皇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成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建立和发展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
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
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思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教学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整体设计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的控诉。
秦始皇修筑那么多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需要大量钱财。
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他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
田租、口赋、杂赋等加起来就占去农民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人们这样描述当时百姓的生活情况:“男子力耕不足食,女子纺织不足衣”。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是何等悲惨。
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的刑法也是让人闻之色变的。
光是死刑就有十多种。
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双手、双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直到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
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有些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抓人大牢,甚至糊里糊涂就给砍去了脑袋。
这就是当时最不合理、最不人道的刑罚:连坐。
一个人犯了罪,往往会牵连到他的家族和邻里。
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
(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人物:嬴政。
(4)都城:咸阳。
(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阅读图片:《秦朝形势图》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
(一)导入:音乐《曹操》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预习:引入课题后组织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大致了解,有助于教学的推进。
(三)授课【设计思路】采用探案形式,探查东汉兴衰之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探案——东汉之兴(1)材料展示,学生分析当时社会出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据材料分析汉光武帝采取的治国措施。
(3)运用图片及史料,引领学生分析汉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给东汉带来怎样的影响,得出刘秀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
(4)比较汉文、景帝的措施共同点,分析盛世出现的部分原因。
(5)得出东汉之兴之密——得民心。
(过渡)展示材料,得出盛世之下蕴藏危机。
2、探案——东汉之衰(1)表格展示,学生分析东汉中后期出现的现象及此现象带来什么问题?(2)小组合作,据课本和图片,解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分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产生的原因及据童谣分析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
(4)观看视频了解黄巾起义的内容,并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思考5。
(5)思考大泽乡起义和黄巾起义为何都很快得到人民的响应?得出线索二失民心。
(6)对黄巾起义后东汉的状况进行延伸。
3、结案——案情小结学生总结,并得出启示4、以史为鉴讨论思考:联系今天,结合东汉兴衰的历史知识,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建议?5、完成习题预设反思:本课采用探案形式,易激发学生兴趣,但教师注意要将课堂交给学生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板书设计:东汉的兴衰东汉之兴东汉之衰光外武戚根黄中宦巾兴官起交源义替专权。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设计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o学生能够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以及秦汉时期对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的贡献。
o学生能够识记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的能力。
o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o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o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重点: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推恩令),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措施,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如何巩固统一,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讨论法:小组讨论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成就。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始皇、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时间轴。
-多媒体资源:相关历史纪录片、动画短片、历史图片。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机会,鼓励小组内互助合作。
2.维持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学生: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安排5-10分钟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效果。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历史小论文、时间轴制作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3.期末考试:在学期末进行综合性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套新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套新人教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9课吧!课堂探究板块一秦灭六国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先后灭掉了哪些诸侯国?秦朝建立者是谁?定都何处?秦国和秦朝有何不同?秦于何时完成统一?有何历史意义?答案:原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渴望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准备充分,招募各国人才,委以重任,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秦王嬴政;咸阳。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则是我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统一的王朝。
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语:秦灭六国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
秦王嬴政的霸业还没有完成,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
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一,成为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一大难题。
板块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下列历史小品:《朝会》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议,国君该如何称呼?李斯: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
案(共7套新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套新人教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材料式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9课吧!
课堂探究板块一秦灭六国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先后灭掉了哪些诸侯国?
(2)秦朝建立者是谁?定都何处?秦国和秦朝有何不同?
(3)秦于何时完成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原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渴望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准备充分,招募各国人才,委以重任,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2)秦王嬴政;咸阳。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统一的王朝。
(3)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语:秦灭六国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
秦王嬴政的霸业还没有完成,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
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一,成为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一大难题。
板块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完成下列历史小品:《朝会》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议,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比。
秦王:妙哉妙哉,那就称“”吧,寡人就是秦始皇,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
寡人自称“朕”,朕要在中央设、、三职。
秦始皇: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事务,太尉总领 ,御史大夫负责事务。
大臣:皇上,地方上如何处理?有些地方距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分封到那里。
李斯: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了后来互相残杀,可见分封的方法不好,不如沿用我们的制。
秦始皇:正如朕意。
从此废除分封,设立。
退朝。
答案: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行政军事监察郡县郡县
教学内容课堂探究过渡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只是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
为此,秦始皇采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此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板块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阅读材料:
材料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
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
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
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2)面对这种情况,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秦统一全国前,各地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2)①统一文字:秦始皇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这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③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央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板书设计秦灭六国
当堂达标
1.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c )
A.建立皇帝制
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A )
A.秦朝
B.夏朝c.商朝D.西周
3.最早把“皇”和“帝”这两个称谓合并,采用“皇帝”称号的是( D )
A.黄帝
B.夏禹c.商汤D.嬴政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内容是( D )
A.皇帝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全国推行郡县制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5.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