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范文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华佗。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

【课前预习题】:一、填空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土于,是时期用做的纸。

时期,宦官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总结了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东汉科学家制造的。

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由汉代著名医学家制成,此人还编制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

同朝代的另一名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5.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他的主要著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

途中,钱老为了活跃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

钱老出的上联是:韩赵魏三强。

陈老想了一会,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九章”指的什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出示: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合作探究(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81页“导入框”以及“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文,观察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思考回答: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1.1 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和兼并六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权力集中、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时间线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

分组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特点,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运作和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秦朝的法律与制度2.1 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的法律制度和特点。

理解法律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秦朝的法律制度:法家思想的影响和法律的制定。

法律的特点:严格、明确、普遍适用。

法律在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法家思想对秦朝法律制度的影响。

分组讨论秦朝法律的特点和作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法律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具体运作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秦朝的经济与文化3.1 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的经济状况和特点。

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经济状况: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经济特点:中央集权下的经济管理、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秦朝的文化成就:文字、度量衡、工程建设。

秦朝文化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秦朝的经济状况和文化成就。

分组讨论秦朝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特点,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秦朝经济和文化的具体运作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汉朝的建立与巩固4.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篇1教学目标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的地动仪。

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是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重点分析: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成书于东汉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七年级历史教案之昌盛的秦汉文化

七年级历史教案之昌盛的秦汉文化

七年级历史教案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画像石、汉代壁画、秦汉建筑、秦汉文学艺术等。

2.难点:秦汉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出问题:秦汉时期在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2.教学新课(1)秦始皇陵兵马俑①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及历史价值。

②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③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汉代画像石、壁画①介绍汉代画像石、壁画的内容及艺术风格。

②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③引导学生探讨汉代画像石、壁画在历史文化中的意义。

(3)秦汉建筑①介绍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及代表作品。

②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秦汉建筑的雄伟壮观。

③引导学生探讨秦汉建筑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4)秦汉文学艺术①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辞赋、诗歌、散文等。

②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③引导学生探讨秦汉文学艺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昌盛的秦汉文化,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画像石、壁画、秦汉建筑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感受到了秦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深入了解,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整理笔记。

2.深入了解秦汉文化,选取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作品欣赏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汉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4.介绍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如兵马俑、长城、丝绸之路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2)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
(3)列举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3)材料分析题: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解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总结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强调秦汉统一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等导入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汉时来自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课堂讲解:针对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3.教师强调学习历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秦汉时期的历史,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昌盛的秦汉文化》的理解和记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整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形成3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秦汉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文化》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文化》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学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掌握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

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的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

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

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

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概括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宏观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汉的科技成就、哲学和宗教,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成就辉煌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预习学案】1.先进的科学技术(1)天文历法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书,开始以为首。

②时,作了世界上关于太阳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比欧洲早多年。

(2)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的体系。

(3)医学成就①《》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华佗被誉为“”,他发明的“”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其著作《》是后世的重要经典。

(4)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已有了纸。

②发展:东汉发明“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重大革命。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包括主要的思想流派、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等。

o学生能够掌握秦汉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如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张衡等。

o学生能够识记秦汉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如长城、兵马俑、汉赋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分析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能力。

o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历史项目研究和展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o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o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文学艺术(汉赋、乐府诗)、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的前奏、天文历法)。

-难点内容:秦汉文化的历史影响及与现代文化的联系,如何理解秦汉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秦汉时期的基本背景和文化概况。

-讨论法: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秦汉文化的深层含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视频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相关纪录片、历史动画短片。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组长负责记录和协调。

-维持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采用奖励和惩罚机制,保持课堂秩序。

-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随堂进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即时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评估学生的深入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学习文章】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育学习文章】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统一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文化问题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材料。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a.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b.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历史结论c.学习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a.通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b.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相关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c.通过秦汉文化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通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通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材料、图片、讨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归纳、比较、分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通过自主归纳、展示成果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展现的积极态度。

c.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通过指导自学,使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依靠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纳、分析问题。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掌握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了解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对秦朝和汉朝进行比较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六国(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秦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地方制度的实行。

3. 秦朝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改革。

(2)税收政策。

4. 秦朝的文化成就(1)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修建长城、灵渠等工程。

5. 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

(2)楚汉战争与汉朝的建立。

6. 汉朝的政治制度(1)汉武帝的改革。

(2)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

7. 汉朝的经济政策(1)休养生息政策。

(2)丝绸之路的开通。

8. 汉朝的文化成就(1)儒家思想的兴起。

(2)文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汉武帝的改革及其对汉朝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场景。

2.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 结合时事,联系现实,让学生感受秦朝和汉朝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和汉朝的历史情境。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需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照搬书本内容。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汉时期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汉时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某一文化成就的小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文化成就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一份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并注明各成就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学生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从生平、贡献、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4.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思考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了解秦汉时期其他方面的文化成就,如科技、艺术、建筑等,拓宽知识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作为讨论主题。
2.让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等资料,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一、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涵盖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和汉朝(公元前206年-22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而后的西汉通过改革和稳定治理,延续了中国统一的局面。

本教案将会介绍秦汉时期的主要人物、事件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因素。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秦朝1. 统一六国秦始皇嬴政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个诸侯国。

他打破了封建王朝世袭制度,采取新任命制度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2. 中央集权为了确保自己掌握实权,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

例如废除地方诸侯职位,取消郡县制度,“焚书坑儒”以消除知识分子对自己权力的威胁等。

同时还规范货币、文字、车轮宽度等,以便控制全国各地经济和交通。

三、秦朝的建设与治理1.长城修筑秦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入侵,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防御工程的高峰,也加强了统一帝国的稳定。

2.行政管理体系秦朝通过推行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并设立了丞相和御史台等中央政府机构,形成完善的中央集权体系。

四、西汉初期:创新与改革1. 汉高祖励精图治刘邦(汉高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并实施减税赋政策,给予农民一定的休养生息时间。

同时鼓励商业贸易以促进经济发展。

2. 撤销郡县制度汉武帝撤销了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度并恢复封建诸侯国家。

他采取以王公大臣为核心管理地方事务,增加了地方领导人对朝廷的忠诚度。

五、汉朝政治制度与经济繁荣1. 太学教育汉高祖刘邦设立了太学,作为官方的教育机构。

这样的举措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2. 流通货币汉朝改革货币制度,统一全国货币,加强了商业交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开通了陆路和海路贸易,促进与西方文明交流。

六、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统一国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而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汉文学教案设计

秦汉文学教案设计

秦汉文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代表作家和作品。

2、引导学生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3、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汉时期的辞赋、散文、诗歌等主要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难点理解秦汉文学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

体会秦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品。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秦汉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出秦汉文学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秦代文学简要介绍秦代的政治、文化状况,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点讲解李斯的散文,如《谏逐客书》,分析其写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汉代辞赋讲解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汉大赋的兴盛。

介绍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分析其铺陈夸张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容。

探讨汉赋的特点和局限性。

汉代散文讲述贾谊、晁错等政论散文家的作品,如贾谊的《过秦论》,分析其论证的逻辑性和思想深度。

介绍司马迁的《史记》,包括其创作背景、体例、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体会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和文学追求。

对比班固的《汉书》与《史记》,分析两者在体例、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汉代诗歌讲解汉代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分析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性和艺术表现手法。

介绍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如《古诗十九首》,体会其抒情的真挚和意境的营造。

3、作品鉴赏选取秦汉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然后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4、课堂总结回顾秦汉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体裁、代表作家作品、文学特点等,强调秦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昌盛的秦汉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点;2. 掌握秦汉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如《离骚》和《史记》;3. 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概述;2. 秦汉文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 秦汉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介绍;4. 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引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包括秦朝和汉朝的兴起和发展;2. 分析秦汉文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如中央集权、土地制度改革、农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

三、重要代表作品介绍(20分钟)1. 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和其作品的主要内容、意义;2.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其作品的主要内容、意义;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片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对秦汉文化的反映。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展示。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秦汉文化的理解和发现;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秦汉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2. 《离骚》和《史记》的相关文本片段;3. 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展示;3. 学生对秦汉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深入讲解秦汉文化;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或遗址,亲身感受秦汉文化的魅力;3. 组织学生进行秦汉文化研究项目,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进度。

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Cultural teaching design in Qin and Han Dyna sties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历史:2.7《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2)(旧人教版高三)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的纸;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基本特点;董仲舒及其思想与著作;王充的思想及其著作;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早期道教的经典及早期道教的活动。

司马迁与《史记》;《汉书》。

赋与汉赋的代表作;乐府诗。

秦汉陶塑艺术及其精品;秦汉铸铜艺术及其代表作;秦汉绘画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1.秦汉大一统,社会比较稳定,封建经济发展,促成了文化发达昌明。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又为秦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立体观察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2.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情况较为复杂,其影响又是多方面的。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较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各自的思维特质,教师宜尽力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同时,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纳入科学的轨道。

3.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思想活跃,许多作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秦汉文化;(2)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秦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楚辞》、汉代乐府等);3. 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如秦兵马俑、汉画像石、汉代壁画等);4.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天文历法等);5. 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物、文献等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事例解析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3. 采用比较法,分析秦汉时期与前后时期的差异;4.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楚辞》、汉代乐府等,引导学生感受秦汉文学的魅力;(3)介绍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如秦兵马俑、汉画像石、汉代壁画等,引导学生欣赏秦汉艺术的独特风格;(4)探讨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天文历法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汉科技的发展水平;(5)总结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探究秦汉文化沿革的历史教案

探究秦汉文化沿革的历史教案

本节历史课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化沿革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比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创造来分析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开展课题研究和展示活动。

一、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2. 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服饰等3. 秦汉文化与其他历史时期文化的主要比较,探究文化变迁的原因和影响4.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文化题目,分组开展小型研究成果展示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探究秦汉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对比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创造,分析文化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影响。

2.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进行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讨论: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秦汉文化的背景、特点和影响,比较与其他历史时期文化的异同。

2. 图片展示+阅读: 利用图片、历史文献等材料,让学生了解秦汉文化的主要代表作品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献查找能力。

3. 分组研究与成果展示: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文化题目,自组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并展示成果,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探究秦汉文化,发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展示、PPT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汉文化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如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步:讲解秦汉文化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PPT、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讲解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服饰等,让学生了解秦汉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第三步:对比与比较通过讨论、小组研究等方式,对比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创造,分析文化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秦汉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探究秦汉文化,学生自我教案设计

探究秦汉文化,学生自我教案设计

2021年,来自XX学校的高中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接到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们在多个方面探究秦汉文化,并设计一份教案,向同学们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秦汉文化,并通过自我教案设计的形式,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了其他同学。

第一阶段——文化遗产的探究探究秦汉文化,首先要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学生们先通过资料查阅和课堂讲解,对秦汉时期的建国和统一进行了了解,同时也学习了秦汉文化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们邀请了历史专家来为大家讲解秦汉文化背景的演变。

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们对秦汉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案设计的规划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逐渐了解秦汉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点。

接下来,他们要将所学知识通过一份自我教案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传达这些知识。

根据教学规划要求,学生们首先规划了自我教案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也分组进行了合作,商讨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确定了教案的整体规划。

第三阶段——自我教案的编写和设计在教案设计的规划完成之后,学生们进入了教案的编写和设计阶段。

根据自己的备课计划,学生们开始搜集各种资源和资料,整理出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并安排好课堂的时间分配。

同时,他们还选取了一些有趣的文物图片和视频,用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秦汉文化。

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不断调整教案的细节和完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第四阶段——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学实践是教育环节的最后一步,也是教师和学生教育责任的最重要的阶段。

学生们运用自我教案,为其他同学讲授秦汉文化,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文化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注重互动和沟通,保持着课堂的开放性和活跃性,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秦汉文化的魅力。

学生们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估教学成果,对自己的表现和不足做了有针对性的反思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个封建国家的统一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文化问题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材料。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a.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
b.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历史结论
c.学习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a
效信息的能力
b.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相关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秦汉文化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通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通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材料、图片、讨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归纳、比较、分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通过自主归纳、展示成果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展现的积极态度。

c.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通过指导自学,使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依靠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纳、分析问题。

通过对学生进行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提高其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讲授法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我将采用问题中心式讲解法,通过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回答问题中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

我将采用“群体互补”式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特点、发展原因、影响,实现智力互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靠文字材料、相关图片等媒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使其感受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学习方法分析
本节课力求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点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和学会历史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给
他们发挥和展现才能的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
精神。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列举学生熟知的一些文化内容。

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天龙八部》、《无间道》吗,其中都包涵了佛教思想,有谁知道佛教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学生回答: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有佛教传入,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成果。

师:那么秦汉时期都有哪些文化成果,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对古今中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分层次学习本节内容
步骤一:列表归纳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
过程:
①由全班同学集体构思、讨论形成表格结构
②每位同学结合教材填写
学生设计出来的表可能不同,可以进行比较,让他们选出最合理的。

目标体现:
①通过表格的设计,培养学生多维度思维问题的能力,既要考虑到文化的分类,又要考虑到时间的划分,类似于数学中的坐标轴。

②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填写表格,对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表现形成最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秦汉时期文化发展成就
过程及目标的体现:
①先进科学技术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提出问题:先秦时期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呢?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说出答案。

目标:通过与先秦文化联系,培养“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展示与某些科技成果相关的史书记载的原文,适当补
充对某些科技成果的解释。

学生可能不容易看懂,适当做出解释。

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

c.提出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回答问题,对合理答案充分肯定,并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目标: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及中华文化对全人类进步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情感价值的目标培养,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依据材料把握重点的能力。

d.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取得先进科技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但不够系统,指导其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各角度认识。

目标:使学生体会逐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②在哲学与宗教的讲解中要实现的目标:
关于这一问题的总体思路: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和可操作性问题的设置,一步一步将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练习起来。

a.结合教材解释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内容,包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含义。

目标:使学生更深刻认识董仲舒将儒学的神化与政治化。

b.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有什
么特点?吸收了什么新的思想?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对上述两个名词的解释,会提出相关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目标:通过对董仲舒思想的内容的讲解、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使学生对董仲舒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c.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为什么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
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会从政治方面去考虑。

目标:通过董仲舒思想在当时治国方面现实价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认识文化服务与政治、阶级的联系,从而最终突破难点。

d.先秦和秦汉时都出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观点
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可能会随意、缺乏条理,应指导他们从形成背景、内容、作用方面去考虑。

目标:提高学生联系问题的意识,比较问题的能力。

e.请同学们谈一谈对道教、佛教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可能会从寺庙、服装、电影、电视等方面抒发自己的意见。

目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f.提出问题:他们产生、发展和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有
关系吗?
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将之与统治需要、阶级斗争相联系。

目标:通过佛教、道教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从上层建筑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

③史学巨大成就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解释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
目标:对史书体例有一个基本了解。

b.司马迁的《史记》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相关段落归纳出来。

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提炼总结的能力。

④文学的新成果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及班固《两都赋》、乐府诗《陌上桑》的节选,或由学生背诵一些段落。

目标:体会其特点的差异。

⑤雕塑与绘画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相关图片。

目标:中国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文字上,增加图片可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

步骤三:分组讨论秦汉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
过程:
①集体讨论总结的方法并做出指导
a.特点的总结要做到史论结合。

b.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几个方面考虑。

c.影响需要从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去考虑。


②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a.写成文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b.汇总形成合理的答案。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学生会有很多想法,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肯定其合理部分。

目标体现:
①通过对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合作精神。

③通过文字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由学生回顾本节知识体系,对本节内容进行反思,形成完整系统。

通过选择、材料、问答题进行反馈,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准确、精炼、有条理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点
统一与多样
中外交流
世界领先
气势恢宏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原因
经济条
政治条
文化条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四、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 此设计力图体现板书的概括性、指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