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永明体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考试永明体名词解释

永明体名词解释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进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由于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朓。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阅历,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华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讲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许多已接近唐人。

其次,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消失,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俗易懂的诗风。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奇妙,追求诗的意境。

代表诗人

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行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除了以上三人之外,范云、丘迟等人也都写过不少好诗,诗风也近于谢、沈。到梁代才成名的何逊、吴均、柳恽和刘孝绰等人也都各自成家。何逊诗风也接近谢朓,吴均较有古气,很具特色。竟陵八友之一、后成了梁朝开国皇帝的萧衍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歌,但不赞成“四声八病”之说。

影响评价

合理地调配运用诗歌的.音节,使之具有和谐流畅的音韵美,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假如要求过分苛细,则势必会带来肯定的弊病。从现存的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出沈约等人对声律的要求是相当精细繁琐并非常严格的,连沈约自己也难以达到要求,可见其难度之大了。永明体对声律的苛细要求,无疑会给诗歌创作带来一些弊病,前人已多有指出。然而前人的评价,一般只是充分留意了永明体给诗坛带来的消极因素的一面。而文学史进展的事实证明,四声的发觉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把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乐观意义的。永明体的诗人,即不乏优秀之作;更何况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想见,假如没有四声的创造和永明体的消失,唐代的诗歌唯恐也就不会那样辉煌。总之,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经过很多诗人的不断探究,在诗的格律声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以及构思、意境等方面,都较古体诗更为工巧华美、严整精练。当然,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未免产生“文贵形似”(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之偏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锺嵘《诗品序》)之弊。不过他们的优秀之作,究竟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阅历,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华奠定了基础。

历史地位

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诗。“永明体”的消失,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消失。因此,即使后人对“永

明体”诗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判,“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当予以确定,并赐予恰当的评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