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写生
浅谈写生对现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意义
浅谈写生对现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意义摘要:中国的山水画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写生则是山水画创作的传统和前提。
到了二十世纪,山水画变革成为了全新的执行任务。
进入到了解放时期,山水画创作才真正的开始了新的创新。
于是,写生就成了山水画创新的重要要领。
一批专业的艺术家一直都在坚持着写生,久而久之,便创造出了一些极具民族特性和时代风貌以及特殊笔墨创作的山水画作品,而这些作品的诞生和传播,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发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写生;现代发展;所谓“写生”,指的其实就是以实际物品作为观察对象,然后直接对其加以描绘的绘画形式,是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
写生需要画家走出内心世界,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并采取山间水流的灵动和勃勃生机,通过技巧生动形象的把看到的食物描绘在自己的画纸之上。
写生对画家技巧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让画家获取到美丽的风景和意境,而且还能够让画家锻炼自己的表现语言,拓宽自己的美术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一、写生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重要要素远在几千年以前,屈原就因为楚国明堂宗庙当中的壁画联想到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创作出了一首怀疑某些传统观念的长诗《天问》。
东晋时期,一个名叫张彦远的绘画理论家,创作出了一篇叙述名画的传记,其中不乏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到了南朝刘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更盛,就连和山水画创作规律相关的文章也层出不穷,隋唐时期,山水画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被称作写意山水画,另一个则被称作水墨山水画。
而到了五代和宋代,山水画便彻底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已经成为了中国画当中的代表性类型画作了。
所以,依照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关于山水画的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艺术风格,其实都表现出了中国的艺术涵养,也表现了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1]。
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水画开始面临创新和发展的问题。
虽然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已经有所完备,但是西方风景画的构图和激发也对山水画产生了影响。
而在中国现代山水画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着较为重要的两个要素,一个在于笔墨的运用,一个在于写生。
写生——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灵魂
但若是把写生泛指 “ 对着实物风昔绘画 并以此推论 中国山 活和学 习山水画的重要手段。 水画写生就是对风景描绘 ,那幺就右很大的偏差了。因为在
中国,山水画写生一词并不是对着风景如实地描绘 ,自然对 山水画创作的真湍。宋代范宽、清代石涛等都尊崇这一理论 象并非绘画中的道具。当代从西方引进的 写生方式不应该也 并将其运用于创作实践之 中。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印 不可能涵盖具有千年文化传承历史的中国山水画写生原本的 家在创作之前必须深入生活 .观察体验生活 .在收集创作素
许是盛名之下#实难副的泼墨大作。花较多的篇幅来阐述中 美学观中主体性的要求 国山水的发展大势,其目的要说明中国山水画写生的真实涵 三
认识,为真正山水画写生进行概念上的正名,在此略述一些
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写生这一创作形式构筑起来的。他们 从形式上分有二法.一为笔记, 为心记。 笔记 写生法 给世人留下来的作品都没能脱离写生的功能 ,那些写生作品 即 :当确定某视域之后,整体地观寨、整体地作画,进行取 也展现出自身独特的原创风采 叩使是那些大写意并带有抽 舍 ,提炼 、刻画,真 实而艺术地表现山水的外观形象 而 象意味的青绿 山水 画.也无法回避对 自然形态的研究和理 心记 写生法是高深层次上的写生。主要手段是默 记和意
程,同时也是画家收集创作素材的一种重要手段。 “ 写生
一
词,从西方造型艺术的形式来看,作为西方文化现念来解 行 了 “ 写云林 山水 .须 明物 象之 原 等 一系l 方法论的探 矧
释.是 “ 耐着实物,人物或风景绘画 。这是可以理解的,
讨。由此可见,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而写生又是体验
电论 ・
论写生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性——从“搜尽奇峰打草稿”谈起
论写生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性
从“ 搜尽奇峰打草稿" 谈起
口胡 念锐
摘
要: 在 中国山水画创作过 程 中, 写 生具 有相 当重要 的地位 , 写 生的过 程就是一 个打草稿 的过程 。清初著名 画家石涛提 出了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的思想 , 这一思想不仅是石涛对搜 尽奇峰 自然之 源的切 身体验 , 还是他是 对前人理论 的总结。该文就石涛的“ 搜尽 奇峰 打草稿” 进行分析 , 并以此阐述写生对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性。
含 了深入生活 、 仔细寻找 生活 中的美 的含义 , 又具有付 出艰 苦努 力以完成创作 的含义 , 如此创作 出来 的作 品才是优秀 的作 品。 石涛在 众 多山水 画创作 中, 一直将 “ 搜 尽奇峰 打草稿 ” 作为 主要 的写 生理念 , 而这种 理念 是建 立在 “ 身所 盘桓 , 目所绸 缪” ( 宗炳 ) 、 “ 外 师造 化 , 中得心 源” ( 张躁 ) 、 “ 身即 山川 I 而取 之” ( 郭 熙) 等众 多写生理念 的基础 上的 , 这 些都是古代 画家在绘 画过程 中总结 出来 的重要写生方法。 在 石涛 的观 念中, 生活 中的 山、 石、 水 等形象都 是大 自然给
名创作 者的身心感 受和对事物的认 知与理解。
树 立“ 搜尽 奇峰打 草稿” 的写生理念 , 需要创 作者具 有丰 富
的游览经历 , 脑 海 中能 出现 各 种 山水 形 象 , 然 后 对 这 些 景 物 进 行
加 工和 完善。在 实 际对景 象进 行描 绘 时, 各种 因素 ( 如 第一 印 象、 推 理 能力 、 综 合 分析 等 ) 都会 对创 作 者 的写 生理 念 产 生 影 响。对创作者来 说, 逻 辑思维固然重要 , 但其仅 能掌控 山水景 象 的部分 内容。理 性认 识和感性认识 是两种不 同的认 识。创作者 对 事物 的真 实感 受直接影响其创作 的质量。只 有对 景物有真 实
论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论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作者:张美晨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08期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
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是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直接地亲近自然,体会自然,并为自身山水画创作准备素材。
山水画写生不仅是对山水画基本技法及基本功力的训练,而且是对艺术修养、艺术技巧的不断积累。
所以说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写生是创作的基础,而创作是写生的艺术体现,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然而二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关键词:太行山;写生;创作;关系一、以太行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写生(一)太行山的地理特点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的接壤处,北至北京西山,南达黄河北崖,呈东北—西南走向,连绵400多公里。
中国东部太行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域分界线。
太行山上岩石造型敦厚、色彩凝重、动感一气呵成,处处透着质朴的美,这是从古至今如此多画家都以太行山地区作为创作根据地的原因。
此山多呈现高山峡谷、跌宕起伏的空间景观。
(二)太行山的文化特点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指的是社会人文形态的特征,社会文化特点对艺术创作起着重要作用。
它深刻地反映出它所在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对我体会太行山水画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贾又福先生几十次深入太行山,不单单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有深入体会,更加倍去体会这里的历史情结、人情风貌等,他的著名代表作品《太行丰碑》便是为了纪念这里的历史、这里的人民精神而画的。
因此,太行山是一座英雄山,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它都一直屹立于民族抗战的第一线;太行山是一座光荣山,在饱经沧桑中造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这种精神必定会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三)太行山的对景写生巍巍太行,悠悠我情,我们带着一颗写生的心进入大山,这时才感受到太行山的雄伟壮丽。
这里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千态万状的岩石,刀削斧劈的峭壁,飞流直下的瀑布等,景象有虚有实,相映生辉。
写生即对景写生,是“师造化”,以大自然为师,将全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之中,真正将大自然的奥秘装入内心,要把对大山的新的认识与理解装进头脑里。
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感悟
2020/10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感悟回溯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中国画的诞生至今已历经一千多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及人类认知水平的制约,因此每一时期的艺术发展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人物画最早出现,同时也兼及一些植物与鸟兽,山水画的出现相对较晚,早期也仅仅是作为人物画中的一些点缀与装饰,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独立成科。
这也说明艺术家的视角已由人本体转向周围的生活环境。
自五代、隋唐至今,不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的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几十种对山水刻画的方法。
本文结合我对太行山的写生与创作的深切体会来谈一些自己的感悟。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绵延400余公里。
它既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几千年来太行山的豪迈与雄大一直影响着中华大地上文人的艺术思想。
三国时曹操曾有诗云:“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表现出太行山的凶险挺拔;北宋苏轼诗云:“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更表明了太行山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古人画山水多是描绘南方山水风貌,以南北朝至近代的一千多年里,以太行山为范本去描绘的几乎没有,能留世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
五代时期荆浩的《匡庐图》也只是传为真迹,绘画基础是在太行山长期隐居时积淀的,作品气势雄浑,表现细腻,被誉为是中国山水画作品的一座高峰。
荆浩的学生关仝也曾创作了多幅关于太行山的作品,代表作《关山行旅图》充分表现出太行山荒寒幽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北方绘画特色。
宋代,郭熙和范宽喜欢以太行山为表现对象。
郭熙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体悟后,创作出《早春图》,作品构图完美,意境深远。
画家必须耐得住寂寞与清淡,才可潜心于作品的创作。
白云乡先生在《五十岁感怀》一诗中写道:“少年挚笔走太行,卅年他乡成故乡。
铁鞋踏破山河水,石研磨碎月共霜。
截取春山一坡绿,染做秋阳纸半张。
苦茶三杯夜过午,秃笔残磨伴炎凉。
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88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王法亮(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本文主要谈了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阶段与创作方法,点明了临摹、写生与创作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意境一、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临摹是我们学习好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临摹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掌握了传统经典山水画的技法,才能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
在临摹中国山水画作品之前,我们要对画家生平等一系列资料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要以一种认真且耐心的态度投入到作品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心灵去感悟、理解,也去感受他们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还有笔墨、造型之间是如何经营与处理的。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前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成就,那就是他们的作品。
谈到临摹的作品,我们要适当选择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杰出的名家名作,这样才能在临摹中学习到传统的精髓。
有很多名家之作可以临摹研究,如巨然的《层岩丛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容膝斋》、沈周的《庐山高图》等。
二、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对景写生、抒情造境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
第一阶段的临摹已经对山水画的笔墨表现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写生则是锻炼与培养我们在大自然中对景对物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能把观察到的结合造型与笔墨作于画面之中。
‘师造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到自然山水中去,面对自然感受体验客观存在。
把大自然中看到的景物写到画面上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经营去组织的,画面的构图和虚实变化,以及对笔墨处理也都要经过个人深思熟虑、反复推敲。
在大自然中写生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俯察品类之盛,一切思绪都在高度敏感之中,无论你在画面中是在勾、皴、擦、点、染都是你当时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对笔墨的真实理解,这一刻可能不是准确的、完美的,但却是宝贵的、有价值的,也许在以后的作品创作中会受到当时某一情景或画面的启发而成为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浅谈山水写生与山水画创作的关系
创作打打
底 稿 “
”
。
这种观 点我们认 为欠当 。
其实写生是客
观 事物的认 识一 一 认 识一 一 再 认 识不 断深 化 的过程 。
一
《国
≤:獭
量 : Ⅱ l _0 i
:’
。
q
- z●
/一
司 ●∥ .
翔 -’
'’
}。
Jl
—■■ _
骘.{ H
k譬
_
潮
l, 一
i ? ◆ j :■ ≯
:‘
。
1 r : “ ::
大 自然 是 艺 术 工 作 者 的 老 师 , 是 艺 术 工 作 者 的 挚 友 。
只 有 投 入 大 自然 的 怀 抱 与 其 融 为 一 体 , 才 能对 大 自然 产 生 热
爱之 情 。 通 过 深 入 生 活 , 才 能达 到 “ 会 当凌绝 顶 , 一 览众 山
小” 。
“ 飞 流直下 三 干 尺 , 疑 是银 河 落九 天 ” 的境界 。 长 途
中国画 要求作 者要 做到 应物象 形 , 随类赋 彩和传 模移 写 , 澄 怀 味象 。 唐 人 张 躁 提 出 “ 外 师造 化 中得 心 源 ” , 成 为 历代 画 家亘 古不 变 的座 右 铭 。 五 代 画家荆 浩 因战乱 隐居 太行 山洪谷 , 出入 深 山 , 因惊其异遍而 赏之 , 携笔而 写 , 凡数 万 本 , 方 如 其 真 , 遂 有 巨 作 《匡 庐 图 》 。 宋 代 范 宽 隐 居 终 南 山 , 终 日 观 览 山 水 遂 有 传 世 《溪 山 行 旅 图 》 。 元 代 黄 公 望 居 富春 山 , 常在荒 山乱石 , 丛 木深 筱 中写 生 , 外 出访 友皮袋 中 携 笔 见 景 便 当 模 写 记 之 , 历 经 数 年 方 有 名 画 《富 春 山 居 图 》 传世 。 清代石 涛更是提 出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的艺术主 张论 画 常言 “ 古人须眉不 能生在我 之 面 目. 古 人之 肺腑 不 能安入 我 之 腹 肠 。 ” 发 出 “ 我 自发 我 之 肺 腑 , 揭 我 之 须 眉 的 大 胆 议 论 , 足 见 其 强 调 师 法 自然 的 重 要 性 。 现 代 山 水 画 大 师 黄 宾 虹 遍游海 内, 画稿 以万计 。 山水 画 家陆俨 少 以摹古入 手 接 受传 统 技 法 的 学 习 , 后 到 大 自然 中 去 体 验 印 证 , 得 到 启 发 回 来 有 所 变 理 , 创立 了 留 白法 , 墨 块 法 成 为 一 代 山 水 画 大家 。 李可 染先生更 是身体力行 , 倡导 山水 画写 生应 把西法光影 效果融 入 到 山水 画 中 , 拓 宽 了中 国 山 水 画 的表 现 领域 。 “ 外 师造 化 , 中得 心 源 ” , “ 读 万 卷 书 、 行 万 里 路 ” 对 画 家 来 说 是 永 恒的且 具有普遍 的意义 。
谈写生与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关系
一
也 。清石 涛 《 画 语录 》亦 有 “ 一 画者 ,众 有 之本 ,万象 之根 ,见 用于 神 ,而藏 于 人 ” :清 龚 贤 云: “ 书 画 ,与造 化 同根 , 阴阳 同
、
对当代 山水 画现 状的总 体认 识
2 0 世 纪 中 期 , 中 国 山水 画迎 来 了新 的时 代 ,要 经 历 重 重 考 候 … …心 穷万 物 之源 , 目尽 山川 I 之势 。”这 些都 足 以说 明游 历 、 验 。时代 下 的新 山水 画 ,在 旧文化 的 改革 中脱颖 而 出 ,表现 新 的 观 赏 、写 生对 于 山水 画家 的 重要 性 。在 中 国艺术 史上 ,荆浩 、 董 生 活 ,反 映新 的适 应大 众 的审美 需求 ,承 担 了空 前 的社会 责 任 。 提出 “ 笔 墨 当随时 代 ”的 理论之 后 ,又 一次 提 出笔 墨与 时代 之 间 的关 系,他 认 为 “ 时代 变 了,笔 墨就 不 能不变 ”,新 中国成 立 以 源 、石 涛 、李 可 染、 陆俨 少 、黄 宾虹 、傅 抱石 等 无数 大家 的艺术 三 、 写生 与当代 山水 画创 作的 关系 和意义 新 山水画 为传 统 山水 画找 到 了新的表 达 方式 。傅 抱石 便 是 即石涛 成 就 即是佐 证 。
写 生不仅 可 以积 累素 材获 得美 好 的 山水画 形象 和意 境 ,锤 炼 自己 不若 师诸 造 化 。 乃舍 旧 习 , b 居 终南 ,太华 ,遍 观其 胜 ,落 笔
的表 现 语言 ,探 索 富于个 性 的绘 画形 式 ,寻找 内容 和 形式 的最 佳 雄伟 老硬 ,真 得 山骨 ,而与 关李 并驰 方驾 。 ” 结合 点 ,还 可 以拓 展 画家 的知 识面 ,培 养 新的 艺术 感觉 力 和创 造 南宋 李澄 叟 《 画 山水 诀 》 中有 “ 画山水 者 ,须 要遍 历广 观 , 力 。李 可染 曾说 要通 过写 生掌 握 自然 规律 ,要 发现 前 人未 发现 的 然 后 方 知着 笔 去处 ” ; 明董 其 昌 在 《 画诀 》 中也 讲 道 : “ 看 得 东 西,从 对象 中挖 掘 新的 表现 方法 ,从 丰 富到 单纯 , 酝酿 意境 和 熟 , 自然 传 神 。传神 者必 以形 。形 与心 手相 凑 而相 忘 ,神之 所 托
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作者:张思雨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10期摘要:中国山水画自六朝以来经历了不断变革的过程,在宋元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一进程中,山水画家的刻苦写生取得了丰富的创作成果。
写生不仅是山水画初学者学习基本功的重要课程,也是山水画创作的关键素材和灵感源泉。
中国山水画注重形神兼备,将大自然的万物元素整合进创作中。
写生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既蕴含着世间万物的规律变化,又展现出其莊严而宏大的气势,可以帮助画家获取灵感、提升技巧,并使作品更加生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内心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受到大众的认可,并在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水平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主要描绘自然风景,但单纯的静态或完全依靠想象创作的画作往往难以真正触动人心。
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够令人赞叹不已,是因为画家将真实情感融入作品中,并以写生的功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满足人们对于内心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的追求。
一、写生概述写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画家通过实地观察来描绘自然景物。
在古希腊,画家主要以人体为写生对象,用以研究人类形态和比例。
中国在唐代就开始有文人画家通过实地写生来观察自然景物,并将其融入绘画作品中。
宋代以后,写生更加盛行,成为山水画和花鸟画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许多著名的中国画家如米友仁、徐渭、朱耷等,都注重实地写生[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广泛采用写生技法,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
写生旨在真实地描绘人物或自然景观的特征,表达创作者的感受和情感。
中国山水画家将对自然景观的感受融入作品中,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写生的过程通常包括亲身体验、收集素材和获取灵感。
画家亲自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和体验,记录所见所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亲身经历,画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风景的特点和美感,并将其转化为绘画语言。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中国山水画是一种以山水为主体,表现自然景观之美的艺术形式。
自唐代开始,中国山水画不断发展,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分类。
其中,山水画的写生创作是其重要的创作方式之一。
在写生中,画家通常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在这个过程中,画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叙事表现,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创造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山水画。
本文就来浅谈一下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
一、景物的描绘中国山水画写生首先要表现的是自然环境,也就是景物的描绘。
写生时,画家会通过对现实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出自然风光的独特之处。
在描绘景物时,画家会注重一些关键细节的表现。
比如,山的轮廓线条要准确刻画,山体的起伏与高低要具体表现;水的波动和流动要生动表现,水中的石头和鱼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描绘景物时,画家还会注重色彩的表现。
中国山水画重视意境,注重自然景色的色彩协调,不求色彩的真实,而以富含想象的特色。
最后,画家还要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赋予景物以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二、情感的赋予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情感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体验,产生的情感和思考,可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画家要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进行巧妙的连接,从而表现出山水画的独特韵味。
如岑参《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景色,不仅表现了客观环境,而且更平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强烈感悟,及对沧桑的深刻洞察。
画家还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赋予给景物,让作品更具有驾驭性和生命力。
三、艺术的表现中国山水画写生中,艺术的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表现自然环境和情感的基础上,画家需要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线条的运用上,画家可以运用诸如“破势”、“奇肆”的手法,来表现出山的陡峭和水的流泻。
论写生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重要元素人物、屋舍、桥梁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山水画进行了第一次变革,全国各地掀起了写生祖国河山新貌的“新山水画”运动。
在轰轰烈烈的写生运动中,以傅抱石为首的新金陵画派,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引领了当时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主流。
通过写生,山水画打破传统,变静为动,充满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时代气象。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都凸显出祖国山河的雄浑气象和激情燃烧的时代精神,反映出老一辈画家对新中国无限的尊崇和热爱。
可以看出画家的成长潜移默化地受到他生存时代的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他的艺术选择与艺术方向。
当然,在时代大背景下,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以及艺术见解和主张的不同,也会对画家的笔墨方式、形式选择、审美取向等产生影响。
归根结底,真正打动人的山水画,必须是来源于生活,通过写生生活记录时代信息,从真山真水中搜集素材,用全新的笔墨语言创作出的有时代感、影响力与生命力的创新作品。
事实证明,写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能够激发画家的创作激情,引导画家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描绘自然,为画家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
只有不断写生,才能发现自然物象的点滴变化,才能发现不断涌现的新生命、新事物,才能摸清物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才能更加丰富画家的阅历,提升山水画创作的境界。
山水写生是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1]王帆. 绘画艺术空间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2.[2]陈艳. 写生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意义[J]. 国画家,2019(05):74.[3]尚辉. 区域地貌与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及流派[J]. 美术,1995(06):82.[4]郭猛. 浅谈山水写生对中国画的影响[J]. 现代交际,2018(22):90.[5]李萌. 对中国画写生和创作关系的再认识[J]. 艺术评鉴,2017(06):15.[6]方大维.论写生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60-61.约稿、责编:金前文李可染 黄山清凉台45cm×34cm。
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韩静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中国绘画传统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有着深远的传承性和影响力。
中国山水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了将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意识、文化素养和哲学理念融会贯通的完整艺术体系,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而又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热爱的家园,中华山河自古就是山水画家创作的源泉。
画家们通过艰辛地探索,丰富了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和理论研究,使得中国山水画创作达到卓越的艺术高度,奠定和提升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绘画史上,每一幅山水画都释放着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体现着画家对美好大自然生活的生动描绘和深深地向往。
一、对景写生山水画写生就是到大自然中对景作画,也是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其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画家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倾心于山水间,观四时之景、万物之变化,用心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幻丽,以实现山水画作品的情景交融。
走进自然,深入生活,首先需要深刻领悟自然界中丰富变化的无穷魅力,宏观博大的山川美景,蕴含着极为丰厚的内容,树木、山川、河流、村舍,也有春夏秋冬、阴晴雨露的四季时节变化。
春景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冬景则渔舟倚岸,借地为雪。
自然界的山川烟云,远近色不同,早晚景不同。
只有认真体验感悟自然,才能够实现与自然的交融,创造出真切的画面意境,突出形式美感的真趣,表达出真实的个性。
中国历代众多画家及其画论著作中,都提及对真山真水的亲身体验与描摹。
五代时荆浩著有《笔法记》,他经常登山远游,在绘制作品前必定进行写生。
郭熙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经过对真实的自然山水进行感悟,将个人的创作体验通过其著作《林泉高致》传达给后世。
明代画家王履在50岁时仍不畏艰险,攀登华山并图绘纪录华山景致,用写生稿创作完成《华山图》。
董源、石涛、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人都在吸收古人优秀传统的同时,走进大自然,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
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作者:郭梦琦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20期摘要:写生是艺术家直接面对自然进行描绘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山水画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念。
在绘画上追求情感的表达,重神韵、重意境,这与西方绘画重视的客观描绘有很大不同。
因此,中国山水画写生在写生观念、写生方式、写生方法上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画家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方式,去描绘和展示山水的宏伟、山水的志趣,同时中国山水画作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水之中,实现自我与山水的融合。
本文主要从山水画写生的研究为出发点,介绍山水画写生的概念以及山水画写生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山水画写生的理解和分析,期望在现在和将来的绘画创作中吸收经验和借鉴有益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绘画水平。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中国画中国画中对于写生的定义有很多,清代方薰认为“细笔勾染者,谓之写生”1,这里的“生”指的是生机、活力、生命力,故而写生是指描绘出物象的生机与志趣。
中国山水画家的写生是创作者与山水自然相融合的一种状态,在当前的中国画写生中,写生是指通过对山水等客观物象的观察和体验从进行的绘画创作方式。
一、写生是山水画艺术的本源受到中国道家思想文化中“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知,中国文人希望能够在自然中感受到宁静致远、物我两忘、万物合一的精神境界。
山水作为自然中具有灵韵的景色,自然受到中国古人的尊崇。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对山水钟爱的历史进程中,山水诗、山水画等艺术形式被展现出来,表达出山水的宏伟与秀丽,以及古人对山水的情怀和感受。
中国山水画对于技巧有着一定的追求,但技巧之外,更多的是注重对情趣的表达。
只有具有意境与艺术感染力的山水画作品,才能引起人们的尊崇和共鸣。
对山水画画家而言,只有走进山川水流之中,通过对山水的亲近和感受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通过写生的方式,掌握山石、草木、流水、白云等物象的结果与形态,认识其特征、本质与精神,从而更好的达到山水画创作的目的。
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源泉
随着 时代 的演 进 , 于大 自然 的神 秘 , 们 开 对 人
始对 它进 行关 注 、 表达 , 必然 对 山水 画产 生重 大影 响 , 山水 画创作 有 了更 大 的提升 。 画家对 自然 在
句 名 言 :与其 师人 , “ 不若 师诸 造化 ” 。认 为前 人
自然学 习 , 常重 视写 生 , 非 不仅 “卜 于终 南 、 居 太
清楚 地看 到对 山水 的描写 , 这时 的 山水 只是 以 而 “ 景” 背 的形式 出现 , 为人物 画 服务 , 不是 一 门独 立
的 画科 。
( ) 一 范宽北宋 山水画家, 艺术成就卓越 。历代
画论 对他 评 价甚 高 , 为他 的山水 画 , 宋朝 “ 认 在 自
无人 出其 右 ” 。他 早年 向李 成 、 荆浩 学 画山水 , 对
自然 ”讲 的 就是写 生 。山水画 讲究 意境 , , 意境是
画 的灵 魂 , 意境 是 景 与情 的结合 , 即所谓 “ 景生 见 情” 。意境 的产 生 有赖 于思 想感 情 , 而思 想感 情 的
( ) 二 其代 表性 作 品 《 山行 旅 图》 画 溪 , 面描 绘 了关 中 ( 南 终
神 ”正 是范宽对 终南 山 、 , 太华 山深 入观察 、 感悟 的 结 果 。范宽 以一 句话 总结他 的领 悟 :前 人之法 未 “ 尝不 近取诸物 , 与其师 于人者 , 吾 未若师 诸物 也 ,
的《 早春 图》
教 学 ・ 究 研
( ) 一 郭熙 , 北宋 山水 画家 。早年无 师承 , 多从 自然 中来 , 中年 之后专 意李成 , 笔法 大进 , 师法 虽 李成, 但认 识 到师法 自然 的重要 。《 林泉 高致》 可 以了解 : 明白造就各 地 山水不 同风貌 的道理 , 他 则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山水画写生是中国画家在实地观察和描绘山水景色时所进行的创作方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来展示艺术家对自然与人文的触感和理解。
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主要通过画家对景物的描绘、构图的布局以及笔墨的运用等方面来表达。
画家在画面中选择能够传达故事情节和意象的具体景物进行描绘。
这些景物往往是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山川河流、瀑布湖泊等,并以自然元素为主,如树木、花草、云雾等。
画家也会通过描绘人物、动物等生命体的形象来传递更加具体和生动的叙事效果。
在画面的构图布局上,中国山水画写生注重借景虚实、陈设布局来叙事。
画家会选择合适的角度和距离来展示自然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构思画面的前后、左右距离来表现故事的发展和转折。
画家还会通过景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安排,来显示叙事的重点和主题。
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笔墨运用也是表达叙事的重要手法。
画家通过运用山水画中典型的“水墨渲染”技法,来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情感的流露。
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细粗等变化,画家能够准确地表现光影效果和色彩层次,以及意境与情感的营造。
画家还会运用激励笔法、淡雅笔法等不同的技法和手法,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叙事的表达。
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是通过画家对景物的描绘、构图的布局以及笔墨的运用等方面来表达。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模仿和再现,更是通过对景物的演绎和动态的叙事来传达艺术家对生活、情感和哲学的思考和理解。
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叙事表现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手法,它通过对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呈现了画家对自然与人文的敏锐触感和深刻理解,也为观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水墨画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与要点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水平。
下面将从创作方法、构图要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谈论山水画的创作技巧。
一、创作方法1.临摹: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模仿大师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临摹大师作品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和魅力。
2.写生: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亲身感受大自然的景色和氛围,能更好地表现出山水画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写生过程中,要注意捕捉景物的形态、光影和气息。
3.创作灵感:在写生的基础上,要对所见所感进行提炼和加工,形成自己的创作灵感。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想象和创新,使作品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二、构图要点1.主题确定:在创作山水画时,要明确好画面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以此来确定画面的主体内容和构图方式。
2.山水比例:在构图时,要合理安排山水的比例,使远近景物的大小适当,形成画面的层次和空间感。
3.意境把控:山水画是以意境和情感为核心的艺术形式,要通过构图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领悟和情感的体验,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内涵。
三、表现手法1.笔墨运用: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运用笔墨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要善于掌握水墨的浓淡变化和笔墨的运用技巧,以及勾勒出山水画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意境。
2.皴法运用:皴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通过皴法来表现山石的坚毅和山水的秀美,使作品更富有质感和层次感。
3.水墨渲染:透过水墨的渲染和水的溶解,能在画面中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氛围,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具有韵味。
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要点是多方面的,需要有临摹、写生和创作灵感的多重准备,以及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的不断磨砺和实践。
希望通过对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与要点的探讨,能够对喜欢山水画的朋友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探析
【 中图分 类号 】 J 2 1 2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3 1 0 9 — 2 0 7 — 2
历长 江三峡 登巫 山十二峰 , 无所 不览 。 元 代 的 黄 公 望 经 常 泛 舟
中 国 山 水 画 是 作 为 独 立 画 种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门艺 术 种 类 , 源流 脉络 已久 , 自成 体 系 , 艺 术 是 存 在 于 人 类 社 会 中 的 意 识 形
说 明无论 大师 或学子 都无 法违背 这一艺术 规 律 ,也必 须承认
艺 术家 观察 写生 , 提 炼概 括 , 并 进行 艺术 加工 , 把 主观 情感 移 人 客观世界 , 高于现 实 。 从 而使作 品升华 。 山水 画写 生伊始 就 不能 忽视与 山水画创 作 的必 然联 系 ,其 主要 目的是找 创作 素
现实存 在对 艺术 的来 源作用 。说 明艺术 只有 在 自然 生 活源 泉 中寻 找创作 的动 力 。从 古 至今凡 有成就 的艺术 家 都非 常注 意
师“ 造化 ” 即 到 自然 中 去 写 生 、 感受。 六朝 的宗炳 “ 每 游 山水 , 往
深层次 内容 打动不 了人 ,好 的山水 画应该是 在把 对生 活 的理 解, 创 作 时产生 的思 想情 绪 , 意 境追 求 . 借 助于 生活 素 材表 现
论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
论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作者:邹清来源:《人间》2016年第31期摘要:写生是画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升华自然的过程,是提高造型、构图、笔墨、设色等能力的过程,是提高绘画意境的过程。
写生更能帮助画家收集大量的创作素材,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写生而来的素材生动且贴切生活。
因此写生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写生;山水画创作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29-01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古今著名画家的艺术创造,都是从“师造化”中得来。
所谓“师造化”就是画家走进大自然去学习,观察体验真山真水的奇妙,进行写生。
这也是画家深入生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自然生活是山水画创作的源泉。
写生作为学习山水画的重要阶段与途径,不仅能够锻炼画家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而且能提高画家的造型能力、构图,还能收集丰富的生活素材,因此,写生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画家学习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一、认识自然认识自然是山水画写生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且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生活,那么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势必枯竭,然而艺术又高于生活。
这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
作为一个山水画学习者,走进大山大水,贴近生活是我们获取艺术灵感的必由之路。
对于初步进行写生的人,面对大自然中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我们并不是要立刻马上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照摹。
我们首先要去看、去观察、去体会,寻找自己觉得有兴趣的,能够打动自己的物象。
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等自然中的万物都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在选定自己要画的物象前应多去转一转、走一走,边走、边看、边想、边感,找寻能打动自己的事物,找到能产生共鸣的自然事物。
道在山水之间——我的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观
主宰 的社会在 不 断地发 展 变化 ,人 的 审美趣 味也 随
之 不 断 有 新 的 需 求 ,且 时 代 会 因 人 的 审美 需 求 的 不
断增 强 而掀 起一 阵阵潮 流。由此看来 , 法的创新 与 技
再 造 不 是 你 想 不 想 的 问题 , 是 你 非 变 不 可 , 则 你 而 否 就 将 会 被 时代 的 潮 流 无 情 地 淘 汰 。技 里 求 道 , 愧 于 无
国 山水 画 的 笔 墨 程 式 、 号 章 法 乃 至 空 间 意 识 , 应 符 适
心 ; 里得道 , 技 自然 而然 。技无止 境 , 国山水 画任 重 中
道远 。
我从 小 生长 在 洞庭 湖 的兰溪 河边 ,兰溪北 边有
烟 波 浩 淼 的 洞庭 , 东 南 有 一 望 无 际 的 稻 田 ,小 河 弯
间” 宗 炳 的“ 怀观 道 ” 庄 子 的“ 地 有 大美 而不 , 澄 , 天 言” 都 是对 自然 审美 的经 典名 言 。道 出 了人 的精神 , 气质 、 美感 与 自然 的同构性 、 相通 性 。 中国 山水 画只
有 到 自然 中 去 观 察 、 体 验 、 写 生 , 索 和 拓 展 山 去 去 探
弯 , 西边 山里流 出来 , 缓 向北流 淌 ; 从 缓 河岸 杨柳 依
依 , 风 习 习 , 吟 低 唱 … … 回望 故 乡 , 和 轻 乡思 如 潮 , 故
时代 审美 的需 求 , 与时俱进 , 无疑 是每 一个 山水 画 这 家 的责任 与使 命 。石 涛说 : 笔 墨 当随 时代 。” 的程 “ 新 式 法则 、时代 的笔 墨在 哪里? 我认 为藏在 自然生 活 中。 技进 乎道” “ 源在 自然。 因此 , 十余年来 , 二 我非 常 重视 到 自然 生活 中去 写生 , 收集创作 素材。我 的每 一
张大千泼墨山水画创新对写生创作的意义
一、张大千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张大千山水画早期从传统绘画中大量汲取营养,借鉴学习石涛笔墨和书法艺术,从自然中写生,后大胆变法,创作出泼墨泼彩山水画。
山水画萌发之初就代表着玄学与非客观的自然景物的再现,山水画创作表达中包含着“道”和“笔墨”之美的符号化运用表达。
山水画学习者不具备对传统的“道”的认识和对“笔墨”的高度理解控制,就无法进行山水画创作。
西方绘画往往会经过科学的训练模式和观察方法,与西方绘画技巧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学习往往是持续性对绘画摹本进行研究和临习,和摹本相似程度越高,越能达到公认的技艺精湛。
张大千早期临摹石涛的作品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积累传统绘画技巧上十分刻苦,其从日本留学后回到上海,学于书法名家曾熙、李瑞清。
曾、李二人精通诗词、书画、金石篆刻,对传统书画理解深厚。
在笔法运用方面,张大千结合了勾线、皴擦、泼墨、大写意、青绿赋色等不同技法,既将山水画中的写意性持续延展,又将山水画中的精细和装饰性进行具体的呈现。
张大千风格的形成除了受长期对范本的临摹和书法线条的训练影响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敦煌壁画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在敦煌时临摹大量壁画,承袭敦煌壁画的矿物质颜色使用方法,后远赴国外,借鉴西方观念,创新绘画风格,将墨与颜料泼洒在宣纸上,墨色渲染,在宣纸上留下了丰富的肌理与色彩变化。
二、张大千山水画创新观张大千的山水画,泼彩法承袭泼墨法,石青、石绿等色彩用泼、积、冲等技法,描绘出浓丽清艳的作品。
受李氏父子(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画的影响,张大千泼彩法是将传统的大青绿山水与小青绿山水的设色方法变为“泼”法,强化了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表达,也让传统写意山水画更加醒目绚烂。
他在用色和画面构成上也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画面中设色方法源自青绿山水,却比其更加豪放肆意,色彩呈现出流体画的形式感,用颜色的随机性深浅变化和晕染效果构成画面的朦胧感和神秘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写生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11期
眼晴是认识和感受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在山水画写生过程中,构成画面的第一要素是自然
界的视觉印象,视觉印象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给予的。
它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手法给予
观察者最鲜明的视觉感受。
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发现美,得到关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表象。
石鲁对于写生观察曾提出:“观物当面面观,变动观,上下观,远近观,四时观表里观,
无所不观,无微不至,必熟能活。
观察生活,洞悉物理,既要冷观,静观,更要热观,动观,
要直观,又要默观。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造物主,给予我们不同的印象。
如荆浩浪迹于太行
山之洪谷,每日上突巍峰,下彻穷谷,开创了高古浑沦的北派画风,太行的巍巍就是它本身所
具有的,太行的原始美给予了荆浩最原始的视觉印象,高古浑沦可以说是太行为我们诉说的“美”;董源卧于江南而写烟山云林,李成避地营丘,徜徉于烟云雪雾之间而成就其寒林迷离
之妙笔,他们将江南山川的远近层次和寒林平远之景表现的淋漓,这也是因为客观物象所诉说
的不同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范宽常居太华、终南,时时危坐山林之间,雄浑壮伟的北方山
水成为了峰恋浑厚,势壮雄强的客观印象;黄公望每日看富春山,领略江山钓滩之概,探虞山
而知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霾之气韵而画乃入神;倪瓒浪迹五湖三泖而成其幽淡疏萧之趣。
在写
生过程中所到之处不同,赋予的视觉印象也有不同之处。
陕北的苍荒,江南水乡的温润,四川
青城的清幽,黄山的雄、奇、峻以及太行的巍巍不同的客观物象给予我们观察者不同的视觉感受。
客观的视觉印象是我们去认识自然的第一把钥匙,打开门的第一视觉印象就是自然赋予我
们眼睛的,我们用自己的眼晴去感受那些大自然的第一印象,并且将它原始的,感性的表现于
我们的画面。
我们的眼睛用感性的目光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表象的美,那是不经过加
工的,是自然本身所赋有的“美”。
从表象到形象概念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认识,并要经过头脑
的分析,综合,抽象,具象等加工改造作用,人的认识的主观能动性正是表现在这些作用上。
对于通过观察体验而得来表象进行比较,选择,分析,综合,然后进行抽象和具象,最后得到
一个反映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新形象,这就是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概念”。
简单的说即是面
对大自然时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是简单的视觉印象,而是视觉印象对于画者内心的冲击与画者
所产生的对所见事物的一个新的内心描绘。
然而在写生中如何将视觉印象升华到形象概念,就
是要求我们在写生时更要注重自己的感受,正如张大千愈“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那
就算完事了,实际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所
谓胸在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的画。
必须要体会自然,才能表现自然”。
只有在将视觉
艺术上升为内心视象,将自然放置于画者的心中,人是画面的主宰,画到一定程度时,根据画
面的需要可偏离对象,这样画面才会更真实,不仅要画其所见,而且要画其所知,还要画其所想。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思”和“景”,思者:刑拨大要,凝想形物。
景者:制度因时,搜妙创真,是指画家对景物的构思设想,裁减取舍,进而进行构图创作而言的。
眼前的景物并
不能样样入画,而必须通过构思,决定取舍,对庞杂的形象进行提炼、加工、概括、提高,所
以说:“刑拨大要,凝想形物”。
而这个基础是必须对景的不同环境、条件、时间有深切的体
察和感受(“制度时因”)在搜索探奇的过程中创造出合乎物象精神实质的“真”来(“搜妙
创真”),显然这是写生过程中需要观察自然景物,广泛搜索素材,通过主观意识对所见的自
然景物进行加工,这也是“厚积薄发”的一个创作规律。
我们对景写生时,一方面要悉心感受
大自然的变化韵律,另一方面要“超以象外”,得山水象外之象,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物我
为一”的境界。
山水画往往是通过“神似”和“意会”来表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其文化内涵,所以这也要求我们在写生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景画,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将对景物的内涵和实质
表达出来。
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曾在《画山水序》中率先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媚”即
是美化的意思,其内涵就是以有形的山水来美化无形的道,这才是中国山水画至高的表现形式,这与老子“万物皆由道而生”的思想是神会意融的。
宗炳在关于如何取象的原则上,强调“象
生于意”,注重“应目会心为理”的主观感受。
中国山水画写生要求画家要“饱游沃览”,要“心存丘壑”。
如李可染的《巫峡百步梯》突出表现了百步梯的险,但在百步梯周围却是找不
到他所取景的地方,他采取了想象自己站在高空,从上往下俯视的视角而得来的,这种想象是
围绕着突出险峻又美的意境展开的。
画乃感情的产物,所以在山水画写生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第
一视觉印象,还需要将自己在观察自然景物时的主观感受表现出来,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意识相
结合,而不是单纯的对景写生,将主观感受建立在自然景物之上,并对其形象进行主观创作。
经过思维的积极抽象与具象,普通化与集中画等概括作用,以及经过形象的判断和形象的
推理等逻辑活动,最后在意识中创造出一个充分表现美的视觉形象即审美形象。
在山水画写生
中审美意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为着美的目地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将
以上所说的视觉印象和内心印象进行结合,并且以美为目的去进行描绘。
“目亦同应,心亦俱会”,通过观察,将所见的自然山水再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注进画家的心灵世界,创造出好的
山水画作品,引起观众精神上的共鸣产生美的感受,产出高于真实山水的山水画。
对于山水写
生来说观察客观的自然景物,强化主观的形象概念,最终的目的都是将现实的美和自我的意图
在写生的过程之中以美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个步骤也许不一定是对景的创作,但是前提都是需
要我们以美为目的的去观察自然,表现自然。
通过积累的感受,在面面观的客观条件下加入自
己对美的看法和见解,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艺术家的“我”也是客观存在的“物”,以“我”之眼观“物”之特点的描写而抒发“我”之情感,通过美的心灵世界的形象化,是艺术
家应该去感受和认识的。
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现代大师都有提出山水画的画面好与否不仅需要
忠于描写对象,忠于生活,忠于自身的感受,更是画面到70%到80%左右时,笔下活跃起来,画面本身会提出问题,这时写生只能作为辅助,画面本身才是主宰,所以对于创作来说最后还
是要大家开始于写生,然后走出写生,写生既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复认识,也是创作的积累财富。
我们通过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为创作奠定基础,创作是写生的审美意象所
提炼的艺术形象,所以我们的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自然,胜于自然。
不同的画家
面对事物的姿态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感情不同等,这些都是创造的源泉。
同时在创作
过程中我也认识到,真正感动人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风景,更重要的是感动别人的心。
让
美景打动我们,也让我们的心去感动大自然,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认识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