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人教版
精品初中历史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中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使初步掌握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供的一些考古材料及图片,让学生观察,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能够作出合理的推断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劳动的力量和生存的艰辛,加深对生命的敬畏。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的考古发现情况,分析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设问“你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联系西方亚当夏娃和东方女娲造人的故事,引发学生质疑:这可信吗?有证据吗?那么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到远古时期,追寻远古人的足迹,探寻祖先的生活遗迹。
(设计意图:由学生了解的故事入手,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同时点出本课主题。
)【自主学习感知历史】(一)一起来阅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齐读或请一位学生读,读完以后教师点出本课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便于学生知道目标,做到学习有的放矢。
(二)一起来思考——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书本内容,完成史实填空。
1.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2.距今约年的北京人利用自己制作的,采集果实,猎取动物。
这些变化说明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北京人使用石器,使用火,过着生活。
4. 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设计意图:问题围绕课标细化,同时按照教材结构顺序编排,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并建议学生用笔在教材上划出核心史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做到初步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三)一起来展示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学生自学情况,老师适时纠正强化。
强化史实:通过解读图片“元谋人牙齿化石”,两颗牙齿同属一个成年男性的一左一右上中侧门齿,让学生知道化石是重要的历史证据;解读图片“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北京人的面部特征,知道人类在不断的进化和进步。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定稿)
《中国境内早期人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等2、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四、新课解读导入:展示一张恐龙化石的图片(同学们,这张图片认识么?我们自贡恐龙博物馆里面的恐龙化石,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生活在2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的生活。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化石么?化石又有什么作用呢?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如果化石会说话的话,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如果化石会说话。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一)会说话的化石——小元(元谋人牙齿化石)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两颗人类牙齿化石,之后,在同一地方,又陆续出土的打磨过的石器和炭屑。
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通过牙齿化石,地质学家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而碳屑的发现,又可以证明什么结论呢?对,他们已经知道使用火了。
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已经与一般的石头有所不一样,有明显打磨过的痕迹,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了,用于平时的狩猎中而告诉我们这些有效信息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化石小元只是两颗牙齿,可以证明距今约170万年出现过古人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北京人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程标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
·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北京人的发现。
2.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1.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问题探究】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如此分布?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是哪一古人类遗址?2.元谋人生活的时间、地点及历史地位(学生自主学习)二、北京人1.与现代人相比,北京人在体貌特征上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头部微微前倾。
这说明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生产生活①北京人会使用打制石器;生存环境恶劣,过群居生活;会使用火。
②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发现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北京人的模样还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
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懂得人工取火。
【课堂小结】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的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下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它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北京人的发现及其与现代人的异同、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北京人文化的遗存、北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掌握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遗存。
3、了解北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4、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历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生活方式。
2、教学难点:北京人文化的遗存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入学生兴趣:你们认为人类存在了多少年,人类史上最早的人类又下属?(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看法)2、出示图片:北京人的头骨化石,让学生了解一下北京人。
3、让学生介绍一下北京人的来源。
二、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北京人的发现及其与现代人的异同。
1、北京人是在什么时候被发现的?2、北京人头骨化石有什么特点?3、北京人与现代人有什么区别?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人及其与现代人的区别。
三、模拟操作1、现在你们手中有一些工具,可以动手做一些石器。
请简单的介绍一下你们制作石器的过程。
2、请分组探讨一下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画一幅图来介绍。
通过模拟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感性理解北京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增加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
四、辅助讲解1、介绍北京人的文化遗存,让学生知道我们了解北京人的方式。
2、学习北京人时,要了解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
通过辅助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北京人的文化和时代背景。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并对北京人生活方式、文化遗存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通过模拟操作等教学形式,增加了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
【板书设计】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后作业】1、整理一下你们小组关于北京人生存方式的画。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他们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新变化;感知方式由听觉向视觉型转变;记忆方式由机械知识向意义识记转变;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情绪、情感不断丰富深刻,但是容易冲动。
因而,在教学中应适当当地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比较能力,激起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环境。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与现代人类的区别。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等方面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答他们的疑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
2.难点: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北京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与现代人类有何不同?他们是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境内的已知最早人类是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通过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初步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培养时空观念意识。
3.通过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作用等问题,初步培养阅读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生存年代、生产及生活概况。
2.教学难点知道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与区别,掌握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那些秘密呢?展示北京人头像及雕塑图片,提问:北京人特征有哪些?(1)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随堂练习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想要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D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语句。
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B )A.陕西省B.云南省C.浙江省D.北京市3.原始人类的某一行为被誉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这是指原始人类( C ) A.学习制作陶器 B.能够制作工具C.学会用火 D.能够直立行走4.《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钻木取火),以化腥躁……”这则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最有可能是( B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作为中国顶级国宝,后来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却离奇失踪,成为了迄今为止都没解开的谜团。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一起来寻找关于北京人下落之谜的线索吧。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人类的知识了解有限,对于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分析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区别,北京人的生产方式与现代人类生产方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2.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人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会如何生活?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1课教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及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谋人和北京人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上,有广袤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绵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和贸易的方便。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
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人由古猿演变而来,在我国有很多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出示《远古人类的分布图》)。
提问: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是在哪里发现的?距今有多少年?我国境内最早的人是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
2.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
七年级历史《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模板三篇
七年级历史《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模板三篇七年级历史《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优质教案模板一【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1
代表主要从时间、地点、人物、证据和当时的发掘成果来分析
2第二项陈述:考古研究得出的北京人特征
与现代人类相似的特征:身高平均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
保留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3第三项陈述:北京人的真实生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
课题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的特征;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重点
知道祖国境内的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地点和生活状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
北京人比元谋人有哪些进步?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从用、吃、穿、住四个方面全面陈述北京人的生活
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和天然火(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利用图片配合生动幽默的讲解介绍北京人石器使用情况。)
合作探究一:火种从哪里来?
自燃生火、雷电生火、石头碰撞生火和煤的自燃等等(通过讲解法配合雷电图、森林火灾图等跟探讨北京人对火的使用,让大家明白北京人已经使用并控制火的事实,并强调不是人工的取火。)
2、70-20万年前
3、保留着猿的特征,但分工明显
4、生产活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使用和保留火种、狩猎和采集
5、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用斯芬达克斯谜语作为导入
2、导入语:人类从哪里来?是神创造?还是进化而来?(进化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通用7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篇1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来源:]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北京人教案设计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北京人教案设计作业内容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观看和比较古猿、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面部特征,把握观看和比较的历史学习方法。
3.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觉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通过分析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异同,把握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不同特点。
1.当时周口店一带,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自然条件特别险恶,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石器、木棒等原始工具,只靠单个人的力气,无法生活下去。
2.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驱逐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加了人们适应自然的力量,是人类进化中的一大进步。
3.在工具制造方面,山顶洞人虽然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
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使用的是自然火。
山顶洞人还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而北京人不会;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山顶洞人已有爱美的意识。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1.列表整理,对比分析。
通过列表对比可区分和记忆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异同。
年月生活地点生产与生活元谋人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省元谋县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北京人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四周的地窖把握了打制技术,主要使用石器和木棒,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三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四周的山顶地窖已把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学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河姆渡原始居民七千年前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洁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半坡原始居民五六千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如箭头、渔叉、渔钩),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陶器上消失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已会纺线、织布、制衣3.编制歌谣,轻松记忆通过歌谣我们可以将《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和《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两课的归纳如下: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消失。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北京人》教案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北京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体质特征、生产生活状况等基本史实。
- 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认识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 体会劳动创造人类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一段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或传说,如女娲造人,然后提问学生:“人类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1. 北京人的发现(7 分钟)- 展示北京人遗址的图片和地理位置图,介绍北京人发现的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 讲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包括时间、发现者等。
- 强调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之一。
2.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7 分钟)- 展示北京人的复原头像和骨骼化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人的外貌特征,如头部、四肢、身高等。
- 教师总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头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 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10 分钟)- 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用火遗迹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
- 教师讲解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会采集和狩猎;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且能够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
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
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
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4、教学策略讲述法、讨论法5、教学过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设计
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标: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和史料图片,能概括北京人的特征、生活环境2.利用考古发掘的化石、遗迹,认识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3.通过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时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设置问题:人类是从哪里来?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
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2.阅读课本,结合化石图片,回答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读书、讨论、交流)3.讲述元谋人的发现过程,探究什么是化石?怎样形成的?思考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能认识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骨,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了。
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认识。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看能否从本课的第二目——“北京人的发现”中找到答案。
二、展示北京人遗址并讲解考古发掘过程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人类文化的遗址中,北京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千米的周口店龙骨山上。
最早是在1921年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
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请同学们阅读“北京人的特征”一目中的内容,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由什么决定的?(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发挥想象力,想想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发现时间、发现地点、出土文物等。
2.通过对比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结合考古研究,说出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平均身高为157厘米,能够直立行走。
3.通过分析出土文物、遗存,说出北京人的生存技能:学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使用火,并能保存火种等。
利用研究复原的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分析北京人的生产生活:通过采集、渔猎获取食物,群居生活,学会用火烧烤食物等。
4.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生活。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生活。
教学过程:一、北京人的发现【教师活动】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图片,从时间、人物、出土文物遗存等方面讲述北京人的发现。
【学生活动】知道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遗址出土了牙齿化石、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人工石制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从北京人发现的过程中,感知证据意识,感受考古学者的探索精神。
【教师活动】教师讲述:从牙齿化石到头盖骨化石,再到用火遗迹和石制工具,神秘的北京人终于一步步露出了他的真容。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是怎样的?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的怎样的?我们一起接着往后看吧!二、北京人的体貌特征【教师活动】出示两位“北京人”——北京猿人复原头像、北京户籍人口鹿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指出北京猿人的面貌特征。
【学生活动】通过比较,知道:北京猿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认识: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平均身高为157厘米,能够直立行走。
【学生活动】知道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平均身高为157厘米,能够直立行走。
结合上述学习,认识到:北京人已经具备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仍保留了猿类的某一些特点。
三、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教师活动】呈现北京人遗址出土化石图片——肿骨大角鹿头骨、虎头骨及下颌骨、狼头骨,引导学生指出北京人生活的环境特点。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在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正确找到元谋人、北京人遗址在图上的位置,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
2.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特征。
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要,也很有效。
七年级学生对于人类产生很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性。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提问,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将学生分成元谋人探究小组、北京人探究小组、山顶洞人探究小组,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绘制手抄报、制作PPT、录制微课及视频,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地球,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如果将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那么在这24小时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呢?生命起源于凌晨4点,恐龙时代延续了50分钟,而我们人类的历史仅占24小时的最后一分钟。
同学们你知道人类是如果产生的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寻根之旅,解读人类起源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讲授新课】同学们,随着科技的提升,人类的足迹已经迈向了遥远的宇宙外太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发现,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因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是怎样被发现的,再根据出土的北京人遗址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最后总结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其中,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与现代人最为相近的是山顶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他们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所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2.识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头骨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难点:如何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设问: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你了解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参考答案: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等神话。
)教师讲述:遗憾的是这些美丽的神话,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个个破灭了。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设计意图)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顺势切入本课的主题——人类的起源。
【讲授新课】(一)望远镜概览——时空中的远古人类据科学家推算,地球的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最原始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有33亿年之久。
大约在4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开始向人类转化,经过漫长的演化,人类终于诞生并走上历史舞台,演出了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一幕。
材料一古人类分布略图——(美)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原著:《人类文明史图鉴:人类的黎明》,杨军等译,50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教师设问:看图思考,古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参考答案: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
)材料二人类的进化阶段——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体质人类学视角》,载《体育科学》,2011年第6期教师讲述:观察上表,了解古人演化过程。
考古界普遍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从猿到人的第一个阶段,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一般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那么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原始人类分别处于哪个阶段呢?请学生观察下列表格。
材料三元谋人170万年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朱汉国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教师设问:结合《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分布有何特点?(参考答案: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设计意图)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在具体的时空下,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人类的起源。
(过渡)如此遥远的时间,如此辽阔的空间,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信息的呢?这得益于一种疯狂的石头——化石,即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
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是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
今天我们就跟随化石的足迹,来聆听它的故事吧!(二)显微镜聚焦——中国境内三大遗存聚焦1:元谋人材料五材料六北京人头部复原像——龚其柱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教师设问:北京人的头部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七古猿、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从左到右)——齐世荣总主编,瞿林东、叶小兵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请对比图片,比较不同阶段人类头部特征,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颌古猿低平粗壮低凹前伸很不明显北京人低平粗大突出前伸很不明显现代人高耸细柔高突后敛明显材料八肢骨比较图教师设问:北京人的大腿骨和上臂骨一样长吗?他们与猿人的四肢骨比较,谁更接近人类?(参考答案: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北京人的四肢骨更接近人类。
)教师讲述:北京人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更相似,下肢较之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下肢因直立行走而发达,上肢主要用于劳动。
材料九北京人用火遗存(从左到右:烧石、灰烬)——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上),213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教师设问:他们会使用火吗?(参考答案:根据考古发掘,北京人已经使用火了。
)教师讲述: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以及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这些都说明北京人除了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材料十烧烤照明、取暖驱赶野兽北京人用火想象图教师设问: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北京人可以用火来做什么呢?(参考答案:烧烤、取暖、驱赶野兽等。
)材料十一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
灰烬层集中见于第10层底部、第8~9层、鸽子堂Ⅱ层,第4~5层和第3层。
其中第4层的灰烬最厚,有的厚达6米。
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66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中的考古成果分析,请问北京人的饮食习惯是吃生食还是吃熟食?(参考答案:吃熟食。
根据遗址中烧过的朴树籽、鹿角和成堆的灰烬层看,可推断北京人已懂得用火烤熟食物后再吃。
)教师讲述:从遗址的灰烬看,有的厚度达到6米,这说明了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火和保存火的技术。
火的使用不仅促进北京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也减少了疾病,延长了寿命,加速了人口的增长,而且有助于人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进化。
材料十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部分动物·剑齿虎——《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材料十三在北京人遗址中第9~8层,发现大量的食肉类动物,如剑齿虎、棕熊、中国鬣狗、猎豹等。
——魏生生:《北京猿人的生活环境》,载《化石》,2007年第2期材料十四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刘乾先等译:《韩非子译注》(上),779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学生讨论:结合考古发掘,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够推测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假如有一个北京人脱离了群体,他能生存下去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量猛兽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类生活环境险恶,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生活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有丰美的水草。
在这样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十五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张宏彦:《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2版,120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材料十六北京人采集狩猎图——齐世荣总主编,瞿林东、叶小兵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制造工具,采集狩猎。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
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山上捡回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糙的石器。
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他们使用这教师设问:根据材料说出区分人与猿的两个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直立行走、制造工具。
)教师讲述:正如吴汝康所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
进化速度有快慢的差别。
手是劳动的器官,上肢在劳动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而最早向现代人的方向演化。
由于手的使用,使手脚发生了分化,下肢成为活动较多的部分,它起着支撑身体、走路和负重的作用,所以下肢进化也较快。
而脑及头骨是因手的劳动、手脚分化而随之发展起来的,头骨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脑髓,它和劳动的联系远不如上下肢那样直接和密切,所以头骨的演化相对较缓慢。
材料二〇北京人制造工具的方法——沈辰、张晓凌:《北京猿人怎样制作和使用工具?》,载《化石》,2011年第4期“直立行走,手足分工,制造使用工具是猿进化成人的主要标志。
”[①]而推动猿向人转变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探究二:在由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什么在起关键作用?材料二一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在我们看来又是什么呢?是劳动。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根据已发现的史前时期的人的遗物来判断,并且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群和现在的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生活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而前者同时又是武器。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555~5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请问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什么在起关键作用?(参考答案:劳动)教师讲述:由此可见,制造、使用工具是劳动的具体表现,劳动在促使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