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结题报告..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样式

课题负责人:
所在部门:
完成时间:
联系方式: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督导与科研部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课题名称
完成部门
协作部门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 龄
部门
职称职务
主要贡献
个人签名
课
题
组
成
员
起止时间
1、研究背景(包括研究意义、目的、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问题分析):
(注:研究意义应包括国家职业教育层面、学院层面、学生层面、经济方面等。
问题分析是指通过国内外现状分析说明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说明选题的重要性。)
2、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研究目标、方案及要达到的效果:
4、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5、研究成果及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6、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应用领域等
7、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未达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的原因及已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8、经费决算
科研业务费
文献资料费
仪器材料费
差旅交通费
其他相关经费
预算经费
实际使用经费
预算合计
使用合计
9、部门对课题结题的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10、学院对课题结题的评审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备注
注:表格大小可根据内容多少增减,重点观测点为5、6项。
结题报告范文

结题报告范文结题报告。
题目,探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植物生长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肥料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植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
1. 探究不同种类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分析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3. 提出合理的肥料施用建议,为植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 实验材料,选取玉米、小麦、大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有机肥、化肥和生物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
2. 实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种肥料分为3个重复,共9个处理组。
3. 实验步骤,分别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植物进行施肥处理,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面积、茎粗、根系生长情况等。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生长曲线和生长曲线,比较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
1. 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小麦和大豆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有机肥,化肥的促进作用最弱。
2. 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生物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质地的改善,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 肥料施用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情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五、研究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生物有机肥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有机肥次之,化肥的促进作用最弱。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六、研究展望。
本研究只是初步探究了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后续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有机肥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植物生长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 (2018). 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5), 35-39.2. 李华. (2019). 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农业科学研究, 25(3), 56-60.结题报告撰写人,XXX。
课题结题报告模板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模板范文一、课题背景。
课题名称,探究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某某现象的研究日益深入。
而某某因素作为影响某某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某某现象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机制,揭示其内在规律,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某某现象的发展和改进。
三、研究内容。
1. 文献综述,对某某因素和某某现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相关理论和方法。
2. 理论分析,从理论角度分析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机制,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
3. 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验证研究假设,揭示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规律。
4. 结果解释,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探讨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机制,提出结论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研究成果。
经过研究,我们对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具体成果如下:1. 揭示了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提出了针对某某因素的管理建议,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某某因素对某某现象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研究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的影响机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七、参考文献。
[1] 作者. 文献1. 刊物名, 年份(期数): 页码.[2] 作者. 文献2. 刊物名, 年份(期数): 页码.[3] 作者. 文献3. 刊物名, 年份(期数): 页码.以上就是本课题结题报告的模板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研创新训练报告2000

科研创新训练报告2000第一篇:大学生创新科研结题报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总结电离层斜向返回电离图合成技术研究院(系)名称:电子信息学院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类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副教授摘要我们科研小组五位成员全部来自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的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队长是**,队员有*******;我们的指导老师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的**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空间物理。
我们科研小组的课题是“电离层斜向返回电离图合成技术研究”。
地球大气层在约80公里以上的热成层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在这里阳光中的紫外线和X射线可以使得空气分子电离,自由的电子在与正电荷的离子合并前可以短暂地自由活动,这样在这个高度造成一个等离子体,在这里自由电子的数量足以影响电波的传播。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方法是一种在地面向上斜投射电磁波信号,并在同一地点接收回波的探测方法。
它主要记录后向散射回波的幅度、时延、频率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和散射回波的多普勒频谱,可用于监视远距离电离层的宏观状态,研究电离层传播信道特性。
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包含了大量的电离层信息,对研究电离层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认识到了电离层的物理特性是千变万化的,从而导致由电离层探测获得的电离图具有多变性,目前还不能完全利用这些信息。
返回散射电离图的模拟能解读电离层结构和电离图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的反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项目选题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电离层。
自20世纪40年代起,武汉大学就开始了电离层研究。
1960年,龙咸宁在黄陂主持创立了我国首个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站,并在196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手动的电离层斜返探测仪。
之后,由龙咸宁、侯杰昌等教授主持,先后成功研制出简易手动斜返探测仪(1968)、电离层自动同步斜测仪(1978)和FXZ(1980)实时选频系统。
斜向返回散射探测利用电离层对信号的折射与反射,能探测到大范围的地物和运动目标,能够获得由频率和群路径决定的返回散射回波能量,形成斜向返回散射能量图。
大学生科技创新结题报告

大学生科技创新结题报告篇一:科技创新结题报告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报告(XX—XX年度)项目名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研究——以南京部分高校为例申请人:李梦雨所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年级:广播电视新闻09级联系电话:指导教师: 卢振职称副教授职称申报日期: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成果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青团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篇二: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结题报告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科研总结摘要:项目成员:赵旭升计算机学院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毛玉婷计算机学院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雪梅计算机学院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宋成芳讲师\博士选题背景与意义: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植物的建模表示、绘制与动态模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了许多针对植物这一特殊对象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研究此次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视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
科研初步收获和体会:首先进行了了解及熟悉使用vue5软件,我们学习掌握了导师推荐的计算机图形学专业教材,对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数学基础,理论是科研的基础,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规范了图形学的科研思路,在对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学相关知识及开发环境——VUE5学习之后,我们阅读了相关论文,开始了自己的自然场景建模与绘制的科研。
正文:一、选题背景: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植物的建模表示、绘制与动态模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了许多针对植物这一特殊对象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植物的建模可进一步细分为模型表示与建模方法两个部分,模型表示、建模方法与绘制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和密切相关的,一般结合在一起实现。
对于自然景观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国外有很多相关软件,国内虽然支持过类似方面的研究项目,但专业软件的报道极少。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对于该项目有极大的兴趣,现阶段包括未来前景表明,计算机中的动态建模将有很大发展,现在就了解和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将来也可以倾向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
SRTP结题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第五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遥感与气象观测数据耦合的地表干旱状态监测结题报告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目录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绪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项目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项目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3 开源库GDAL与HDF文件格式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数据源及GDAL库的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1 数据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2 GDAL库的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数据处理原理及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 1 遥感数据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2 气象数据处理与降水空间插值法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3 指数耦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3. 4 程序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4实验结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5不足与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6项目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附录1 程序主要源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绪论1.1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旱灾非常严重的国家,旱灾给农业、农村和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课题为“XXX”。
该课题由申请人XXX担任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包括XXX 等,共计X名成员。
项目研究周期为X年,资助金额为X万元。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XXX
三、项目研究目标和重点
XXX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XXX
五、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XXX
六、结论与展望
XXX
七、项目取得的成果
1.发表论文
本项目团队在研究期间发表了X篇SCI期刊论文,X篇EI收录论文,X篇核心期刊论文,X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其中,XXX论文发表在XXX期刊上,对XXX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参加学术会议
项目团队成员在研究期间参加了X次国际学术会议,X次国内学术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
3.获奖情况
项目团队获得了X个国家级奖项,X个省部级奖项,以及X个行业奖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4.专利申请
项目团队申请了X项国家专利,并获得了X项授权。
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本项目资金使用规范,经费充分,并且在预算范围内合理分配使用,没有出现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六、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XXX
七、对基金的感谢和意见反馈
XXX
总之,本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为XXX领域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希望未来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同时也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和支持,期待未来能够继续获得更多的支持,为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SRTP结题报告

研究工作的基础和本项目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五、项目总结及应用分析(不少于500字)
六、项目全过程进度安排(从项目提出、论证、开展工作、答辩验收全部过程)
七、具体成果(包括研制的样机、实物,发表的论文或提交的报告,取得专利的名称、专利人姓名、专利号、专利批准时间等详细信息)
负责人(签名、公章):
年月日
毕业中学
性别
导师
姓名
学院
职务
职称
电话(手机)
性别
年龄
一、项目背景(不少于400字)
有关项目意义、研究现状和应用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不少于600字)
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技术路线及解决方案(可分章节,附图或表,不少于5000字,可续页)
采取的研究的技术方法及可行性分析、试验方法以及特点
八、项目经费明细(不少于200字)
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十、参考资料(整个工作中参考和查阅的文件、书籍等,按照文献引用的顺序和标准规范列出)
十一、指导教师意见
(学生工作的意义、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本项目的特点以及学生对项目的理解与独创性等方面的评价)
签名:
年月日
十二、专家组评审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十三、学校意见
编号: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立项人:
所在院(系):
资助金额:
指导教师:
训练场地:
北京航空航天词(3~5个):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审批经费(元)
起止时间
年月至年月
项目组成员(第一人为立项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自我 评价
8.致谢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斜向返回散射探测利用电离层对信号的折射与反射,能 探测到大范围的地物和运动目标,能够获得由频率和群 路径决定的返回散射回波能量,形成斜向返回散射能量 图。该探测机理能为短波通信预报资料,管理雷达频率, 监测远距离的运动目标。
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包含了大量的电离层信息,对研究 电离层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电离层的物理特 性是千变万化的,导致由电离层探测获得的电离图具有 多变性,目前还不能完全利用这些信息。返回散射电离 图的模拟能解读电离层结构和电离图特性之间的关系, 为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的反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的模拟在高频返回散射探测 技术的应用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电离层斜向返回散射探测示意图
射线方程
通过费马原理和麦克斯韦方程,导出射线 方程的8个分量,采用Runge-Kutta解法对方 程进行编程和求解。并通过输入不同模型电 子浓度分布获得一些射线路径图
纬度上射线路径图
经度上射线路经图
最后进行返回散射电离图的仿真。
1、球形对称准抛物线电离层模型的返回散射仿真
LOGO
大学生科研结题报告
科 研 ① 题 目 项 目 ② 成 员 指 导 ③ 老 师 结 题 ④ 时 间
电离层斜向返回电离图合成技术研究
空间物理系副教授周晨
2014年3月
汇 报 内 容
1.课题的 研究意义 及目的
2.项目 的进度 阶段
3.已完 学习汇 报
4.课题的 思路及取 得的成果
5.总结
6.经费 的使用 情况
准抛物单F2层模型: 模型的三个参数: 临界 频率fo(MHz)=10.4MHz, 半厚ym(km)=50km, 峰高hm(km)=260km
F2层返回散射电离图
E-F2层模型: fOE=3MHZ ymE=30km hmE=110km fOF2=8MHZ ymf2=110km hmf2=270km E-F2返回散射电离图
图 赤道附近电子浓度分布图
图 加热模型电子浓度分布图
纬度空洞模型电子浓 度分布图
纬度稠团模型电子浓 度分布图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课题研究的 理论基础, 这其中就包括 斜向返回探测原理及射线方程。可以将一定角度的电磁波信号发射 到电离层,然后信号在电离层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和 折射,传播到距离发射点很远的地面。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 反射镜面,具有起伏不平、电气特性不均匀等特性,对电波有 较强的散射作用,使得电波朝各个方向散射。而部分散射能量 将沿着原来的路径,经过电离层的折射与反射, 最终返回到发射机。
六、经费的使用情况
材料费
图 书资料 费
复 印打印 费
出版费
200元
200元
100元
400元
七、小组自我评价
1.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了一些有关电离层 及电波传播的基本知识, 并通过对IRI模型的学习 和利用,数值模拟出了一些不同模型的电子浓度分 布图以及一些射线路经图和斜返电离图。
2.我们在忽略磁场和碰撞的条件下,给出了射线追 踪方程,预测了不同电离层扰动模型下的返回散射 电离图。并将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二 者吻合的很好 3.我们已经将上述成果转为论文发表在《电波科学 学报》增刊,并被第十二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 年会录用。
2、 不同时间电子浓度对返回散射电离图仿真的影响
采用IRI模型得到的电子 浓度参数,假设整个区 域内电离层为水平均匀 分层,由IRI模型得到白 天12点电子浓度参数。
12点电子浓度分布面
12点返回散射 电离图
其他条件保持不 变,由IRI模型 得到晚上00点 电子浓度参数。 00点电子浓度分布图
四、课题的思路及取得的成果
研究电离层斜向 返回探测,首 先需要了解 影响斜向返回 探测的因素。
影响斜向返回探测 因素:电子浓度 ,电子、离子的 碰撞,地磁场 的影响,电子 、离子的温度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电 子浓度对斜向返 回探测的影响。
我们通过IRI 模型,获得了 一些不同 扰动电离层 模型的电子浓 度分布图。
00点返回散射 电离图
3 、其它扰动电离层模型对返回散射电离图仿真的影响
加热模型的电子浓度分布图
加热模型的返回散射电离图
纬度空洞模型的电子 浓度分布图
纬度空洞模型的返回 散射电离图
纬度稠团模型的电子 浓度分布图
纬度稠团模型的 返回散射电离
五、总结
在短波波段,由于频率较高(电波波频大于电 离层高度上磁旋频率),故在考虑波的折、反射时, 可以不考虑磁场的影响,电离层可视为各向同性介质。 另外碰撞只造成能量的吸收,故计算波的折、反射也无须考 虑碰撞效应。因此本文首先在忽略磁场和碰撞的条件下,给 出了射线追踪方程,并基于Runge-Kutta方法,对方程进行 了求解。其次预测不同电离层扰动模型下的返回散射电 离图,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二者吻合很 好。本文的模型能处理不同电离层扰动模型且 算法效率高。
4.总体来说,我们小组的各位成员在本次大学生科 研项目中都有了各个方面的长进,对电离层的了解 逐步深入,对空间物理的兴趣也由此逐渐加深。基 本符合我们在立项初期对结果的预期。
5.但由于时间不足,我们在一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完 善,包括界面欠缺优化、对电离层的认识还缺乏深 度的了解。在结题后我们会将课题继续进行下去, 以便取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项目的进度阶段
2013.52013.7
学习有关电离层及电波传播的基 本知识 熟知和利用IRI模型数值模拟电离 层电子浓度分布图 利用射线追踪技术,在特定的电 离层背景下获得一些射线路径图 利用和修改射线追踪技术,在一些扰动 电离层模型下得到斜向返回探测图 书写科研总结及 结题报告 2013.112013.32013.5
2013.82013.10
2014.2
2013.3至今
三、已完学习汇报
查阅相关中外文 献资料约15篇, 了解了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重点 中国电波传播研 究所电子科学研 究院李雪的关于 返回散射电离图 内容的相关文章。
完成了一篇学 深入学习了 FORTRAN语言、 MATLAB程序。 术论文(扰动电 离层斜向返回电 离图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