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合集下载

老年病概论

老年病概论

老年病概论(2)
★ 老年病学(Geriatrics)
是研究人体衰老的原因及机理、人 体的老年性变化、老年病的防治、老年 人的卫生和保健的一门综合性新兴的独 立学科。它包括: 基础医学(Pre-clinical medicine)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对治疗反应差
老年病概论(14)
★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物吸收少,峰值浓度低;
药物分布水溶性容积减少,脂溶性容积增
加;
药物蛋白结合力减低,游离增多,易中毒; 药物在肝脏内代谢能力减低,作用 增强,
不良反应增加;
肾脏排泄功能下降,经肾排泄药物半衰期
延长,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应增加。
老年病概论(15)
(一)老年人年龄划分
一般发达国家地区规定的标准为65岁以上(如
美、英、法、意、德等国),有些国家规定为 67岁以上(如挪威等北欧国家),在发展中国
家(如亚洲地区)一般都采用60岁为界。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1982年建议:我国以
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45~59岁为老年前期,
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
老年病概论(5)
亚洲人口老龄化
特点是快速:许多国家用20年时间进入老龄化,
有人称亚洲未来10年迈入“银色经济”;
日本预计2022年老年人口比例>14%,泰国
2025年将达13.9%;
老年病概论(6)
我国人口老龄化
我国解放前调查人口平均寿命35岁,1978年统

浅谈高职高专《老年学概论》课程说课设计

浅谈高职高专《老年学概论》课程说课设计

浅谈高职高专《老年学概论》课程说课设计作者:熊泰蓉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6期熊泰蓉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在高职院校人才评估中非常重视说课这一环节,旨在了解学校的内涵建设,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教学专家和同行叙述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评议,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理论,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文章结合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实际,以《老年学概论》为例,探讨本课程的说课设计。

一、课程定位(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和重大挑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关系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关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培养理论与实务能力兼备的高水平人才,显得迫切而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制三年。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完善而独立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具有“服务意识、有协作精神、有责任担当、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定位《老年学概论》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概括性地介绍和阐述了老年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体和群体老龄化、老年学的学科性质、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国外老龄问题,衰老生物学,与老年人有关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保障、价值观、人际关系和社工服务,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等。

该课程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一门具有实践应用性的实践性学科。

《老年学概论》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适应了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对老年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它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和老年学的深入发展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为本专业后续的各个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

老年学概论说课稿(更新后)

老年学概论说课稿(更新后)

《老年学概论》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康复理疗系的老师,李汉雄,现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

我今天说的是《老年学概论》这门课。

下面我将从“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及学法、课程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学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对这门课进行讲述。

当一个国家、社会当中6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中的10%(7%)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国家或社会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是21世纪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

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具有人口规模大、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未富先老等特点。

根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老年人口1.67亿,直到本世纪(21世纪)末,每年要新增老年人口600多万,到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才基本稳定下来,基本稳定在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31%,就是说十个人当中,有三个是老年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和社会,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或是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就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这种形势下,《老年学概论》这本书便应运而生。

一、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老年学概论》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和过程,研究人类个体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的规律性,研究人类老龄化与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的一门学科。

它是21世纪最新的人口学系列教材之一,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和老年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本教材适应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适用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1)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产生、经过、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说明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在研究人口老龄化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三章--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三章--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活动理论在现实世界中虽然得到了许多实证调查和社会现象的支 持,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该理论并没有考虑个性和社会经济 地位、生活方式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影响。 此外,活动理论也未能有效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 的关系。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构成老年人是 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 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以娱悦性 情、读书写字达观内心。即,老年人因性格差异会有截然不同的 晚年生活,我们不应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 /s/blog_9553caee0100vgtq.html
第二节 老年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多学科交叉科学,老年学研究更为复杂 ,它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 生命周期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整个 一生中相互作用,这就需要对大量的变量进 行分析。即使是在比较不同领域的老龄化过 程研究中,研究者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研 究对象可能产生的诸多影响。
一、基本变量:年龄、队列和测量时 间
基本概念
脱离理论、活动理论 连续性理论、老年亚文化群理论 角色理论、相互作用理论 年龄、队列 纵向研究、横向研究
复习思考题
1.使用某一种老年学理论分析如下案例:一直作为博 士生导师的朱教授在80岁时仍旧每周从郊区的家中来 到城里,与他的学生工作一天。谈到他与学生之间的互 惠关系时,他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当学生谈到他们与 导师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学生对这位 导师满怀敬意,他“现在”是老师,永远是老师。 2.试列举中国举行的大型老年调查研究,并按照横向 和纵向研究设计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其优缺点。
(一)年龄 年龄是一个人已经度过的时间 (二)队列 在人口学里,队列指在同一时期经历了同一起 始事件的一群人。 (三)测量时间 测量时间就是进行检验的年份或者时期,因此 收集数据的时间点可以很方便地反映出当时的 社会和历史对于个人的影响。

《老化理论郝燕萍》PPT课件

《老化理论郝燕萍》PPT课件

精选PPT
19
免疫理论可以解释老年人对某些疾病易感性的 改变,应用这些知识,护士在老年护理工作中 能有意识的防范感染,并注意观察老年人早期 出现的感染症状
精选PPT
20
三、神经-内分泌理论
主张老化现象是由于大脑和内分泌腺体的改变所 致。 下丘脑老年性改变——细胞受体数量减少、反应 减退——与神经内分泌调控有关的酶的合成功能 减退——神经递质含量及代谢的改变——内分泌 功能与代谢减退——生理改变
精选PPT
46
根据衰老的自由基学说,一些学者认为:凡是 能够升高红细胞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的药物,就是抗衰老药;凡是能够降低血 中过氧化脂质的药物,就是抗衰老药。这引起 了多种抗衰老药品、用品的出现
精选PPT
47
自由基学说还有一个内容,就是一些学者认为 人类的一些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一些自身 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肺气肿、关节炎 、肝硬化和糖尿病等)也是自由基反应的产物
精选PPT
7
第一节 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基因程控理论
免疫理论
神经-内分泌理论
长寿和衰老理论
细胞耗损理论 分子串联理论
脂褐质与游离放射理论 预期寿命和功能健康理论 体细胞突变理论 自由基理论 差错灾难理论
精选PPT
8
一、基因程控理论
衰老发生机理的基因程控学说得到许多学者的 支持。这种学说认为,衰老过程像计算机编码 的程控过程。
精选PPT
11
概括来讲: 生物老化影响所有有生命的生物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年龄增长引起个体老化改变的原因因人而异
精选PPT
12
生物老化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老化过程不同于病理过程 生物老化可增加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老年学概论第四章 衰老生物学[精]

老年学概论第四章  衰老生物学[精]
变化是由于皮下脂肪的萎缩,弹性组织减少和接近 皮肤表面毛细血管停止发挥作用,皮肤开始松垂及 出现皱纹,皮肤的红润丧失而变苍白,由于皮脂腺 萎缩而使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裂,细胞和汗腺 数目的减少致使皮肤干燥易痒,排汗能力不能自如 而易于中暑或热衰竭。
(二)由衰老变化引起的常见病
1.老年性皮肤瘙痒 2.湿疹
四、组织器官与整体水平的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器官及组 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这 必然导致整体水平构成成分的衰老变化和 生理功能的下降,结果使老年人出现机能 变化特征。
第三节 人体各个系统的衰老与 常见病
一、皮肤及其附属物
(一)衰老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外表看起来最显著的
(一)衰老变化
呼吸系统是人体功能衰退出现得最早 的系统。随着年龄增长,呼吸系统各组成 部分的衰老变化比较明显,例如鼻咽部的 气流线向上凸起,使气流通过的阻力增加, 鼻咽部黏膜退行性萎缩。
(二)由衰老变化引起的常见病
1.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肺炎
六、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 道构成,它是排出代谢的最终废物和机体 多余物质的主要器官。泌尿系统代谢功能 正常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本保证。
(一)衰老变化
多数学者认为肾脏重量和肾小球数量 随增龄而减少,人到70岁时,肾小球数目 只有年轻时的二分之一,且因玻璃样变性 而退化,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 重量和体积减少,肾小管细胞出现脂肪变 性,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随增龄而明 显递减。
(二)由于衰老变化引起的常见病
(1)老年人水和电解质紊乱。 (2)老年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3)泌尿系感染。 (4)急性肾功能衰竭。 (5)高血压肾脏病。 (6)老年人药物性肾损害。

老年学概论(第3版) (3)[28页]

老年学概论(第3版) (3)[28页]

(1)“老年学是一门研究衰老的科学”,也有的说是 “研究长寿的科学”。
(2)“老年学是一门研究老年人或者说研究老年人问 题的科学。”
(3)“老年学是一门研究老年工作或老年事业单位或 老年产业管理的科学,它是研究在老龄社会中如何做好 老年福利工作和管理好老龄产业的问题。”
(4)“老年学是各门社会科学研究老年人口问题的总 和。”这种定义是老年学各分支学科的简单堆砌,没有 突出老年学特有的研究对象。
三、老年学的教学与培训
教学、培训和研究的开展是一门真正科学建 立起来的重要标志。老年学知识有实践需要 ,首先反映在各级大学、学院和各类教学培 训机构开设的课程以及学习、受培训的人数 越来越多。
在这方面美国是起步最早的。20世纪70 年代前后,美国的大学、学院开设老年学课 程的本科、研究生、研讨班、培训班、电视 讲座已经大量涌现。
四、老年学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
在发达国家,老年学学术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由政府和私人基金资助的研究所和设在大 学的研究所很多。
老年学的学术活动在20世纪40年代至5 0年代特别活跃,活动形式大多是学术讨论 会,发布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成立各专题 研究会,等等。
老年学学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活动同任何 一门科学相比都毫不逊色。
国际老年学学会于1950年12月在比利时召开成立大会,提出老年学的 新构思。
会议指出,老年学的研究不仅包括医学,而且还必须包括社会保健等问 题。会议还强调:“有鉴于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对老年人有重大影响的 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研究,实属必要。”
之后,国际老年学会和美国老年学会将老年学划分为四大领域:生物学 、医学、行为与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研究、计划与实践等。从此,老年学 的研究领域从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

老年学概论

老年学概论

1.个体寿命:在自然情况下(即没有任何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生物体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2.群体寿命:在某一物种内的平均寿命(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3.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的提高过程或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提高的过程。

两者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

4.上海和宁夏分别是我国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

5.凡是从事、参与解决老龄问题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属于老龄工作。

6.老年学是一门科学的主要依据:(1)这门学科有正式的学名,并有其特有的研究对象,即在学术上给予确认。

(2)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识,有它知识积累的过程,即有这门学科的发展史。

(3)这门学科有实践需要。

(4)必须有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队伍和专业化的学术组织。

7.老年学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和过程,研究人类个体老龄化的规律性,研究人类老龄化与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主要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8.老年学在研究现阶段对解决我国老龄问题的作用:第一,向全民宣传和普及老年学知识,特别要使决策者和青年都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必然,对待人口老龄结构中的老年人增多和高龄化必须有准备;第二,老年学研究在制定老龄问题对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老年学研究为人才教育与培训提供理论指导;第四,老年学研究所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理论基础;第五,我国的老年学研究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9.老年学的基本功能;1.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2.改造世界,指导社会实践;3.普及科学知识10.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1).种族、国家、社会因素(2).环境因素(3).遗传因素(4).饮食营养因素(5).心理(或精神)因素(6).生活方式因素(7).疾病因素(8).家庭因素(9).性别因素(10).职业因素11.老年学是一门多学科共同研究一个问题的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三、衰老的标志
衰老的生物学标志就是在衰老过程中某种群内一定日历年 龄的个体普遍表现出的与年龄相关的形态、生理、生化等 方面的特征,亦即该年龄所特有的衰老变化。 到目前为止,学者们还没有确切地建立起衰老的一系列生 物学标志, 能否建立最理想的生物学标志,归根结底有 赖于通过对衰老机理的基础研究,真正了解衰老的原因和 机理。
二、随机性损伤说
• 3、内分泌学说 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 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各种内分泌腺体随着年龄增加而 发生退化性改变,激素受体的数量也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的结果是使机体内环境混乱,最终导 致生物体的衰老和死亡。 • 4、大脑衰退学说 • 该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大脑的容积 和质量也渐趋减少,脑神经细胞也逐渐减少,从而使剩余 的脑神经细胞的负担渐渐加重,终至功能衰退、机体衰老 。
生理性衰老的表现
• 1、人体结构成分的衰老变化。 • 例如:水分减少,脂肪增多。正常成年男子全水含水量约 为体重的60%,女子约为50%。6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老 年人全身含水量分别为51.5%及42%~45.5%。随年龄增加 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耗热量降低,摄入热量常高于消耗热 量,多于的热量即转化为脂肪,使脂肪组织的比例逐渐增 加而趋于肥胖。
四、组织器官与整体水平的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器官及组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出现退行性变化,这必然导致整体水平构成成分的衰老变 化和生理功能的下降,结果使老年人出现如下机能变化特 征。 第一,储备力下降。 第二,适应力降低。 第三,反应迟钝,活动能力下降。
第三节 人体各个系统的衰老与常见病
第五章 衰老生物学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第二节 衰老的理论和假说

老年生物学概论

老年生物学概论



五、健康老年人的标准
老年医学研究的目标是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因
此,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首先必须了解老年人机体
健康老化的状况,而健康老化则必须具备整体健康 的前提。为了阐明在疾病状态下,老年机体内各种 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的改变,必须设置健康老年人
为对照组。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性疾病,
而且还要有健全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2.消耗学说
消耗学说(wear and tear theory)也称磨损 学说,认为人体就象普通物质一样,在长期的生 活过程中也会逐渐受到磨损,机体的形态和功能 也受到消耗。至今尚有人支持这种设想,如随着 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器官萎缩、弹性下降、水分 减少和代谢废物增多等现象,均支持这一学说。 然而,生物机体毕竟和普通器物不同,具有自我 修复和再生能力,故不能单纯地与机械普通物品 相提并论。
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第三节 老年生物学研究回顾
自古以来,人类对衰老和抗衰老的问题就十
分重视。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古籍《黄帝
能力”,所制定的健康标准:
在身体没有疾病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条件: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 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 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 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老年学概论第四章 衰老生物学

老年学概论第四章  衰老生物学

(一)衰老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口腔内牙齿渐渐脱落, 残留的牙齿、牙釉质磨损,颜色发黄无光 泽,牙龈逐渐萎缩,牙根显露等,这些衰 老变化使老年人咀嚼困难变化引起的常见病
1.返流性食管炎 2.慢性胃炎 3.消化性溃疡 4.便秘
五、呼吸系统
人体从外环境中吸入氧气,并把二氧 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呼吸。人体中专 门行使与外环境之间交换气体的系统,称 呼吸系统,它包括上呼吸道、下呼吸道、 肺脏、胸廓和呼吸肌。
三、心血管系统
心脏和血管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管道 系统。心脏是一个肌性泵,通过一套精密 的循环系统使循环血液带着人体所需的氧 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细胞组织,同时 运走机体的代谢产物,使机体内环境保持 相对稳定,维持生命的正常功能。
(一)衰老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发生错综复杂的 相关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主 要是左心室肥厚)、结缔组织增生、类脂 质沉着。
二、肌肉与骨骼系统
(一)衰老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肌细胞水分逐渐减少,肌 纤维的弹性、兴奋性和传导性减弱,肌肉 收缩的持续时间、幅度和频率都减低,反 映出全身活力降低。肌细胞逐渐丧失,肌 腱韧带萎缩且僵硬,肌肉逐渐变得松弛无 力。
(二)由衰老变化引起的常见病
1.骨质疏松症 2.老年性骨折 3.颈椎病与腰椎病 4.骨关节病
(二)由衰老变化引起的常见病
1.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2.老年性高血压病 3.冠心病 4.脑血管病
四、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口腔、食管、 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唾液腺、胃 腺、肠腺、胰腺和肝脏等)。摄取的食物 经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逐渐消化分解 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然后在消化道中 被吸收,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1.糖尿病 2.男性老年人性功能障碍 3.前列腺增生 4.子宫颈癌 5.子宫内膜癌 6.子宫脱垂 7.卵巢肿瘤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整理版
3
课堂练习
两人一组,轮流在每次课前带领大家做一个适 合老年人参与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介绍:
➢ 游戏名称 ➢ 游戏主题、目的、意义 ➢ 参加游戏人数 ➢ 所需材料或工具
整理版
4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一、衰老的科学含义 衰老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现象的总称,是有 机体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
整理版
15
1.衰老基因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衰老是既定的遗传程序以时间 为函数展开到最后的必然结果。衰老与死亡 亦可能是遗传计划中早已规定好的最后程序 。
整理版
16
目前认为:衰老与分化发育过程相似 由遗传基因控 制 进入成年后衰老基因开放 表达产物能特异地决定 生物寿命 。
近年已从多个物种中找到与遗传有关的基因(田鼠X染 色体中存在1到几个衰老基因) 人1号染色体长臂与 X染色体上都存在一种与细胞正常衰老有关衰老基因 ;另报道 一种延长因子—1α(EF-1α)基因转化 果蝇生殖细胞培育的新品种比其它果蝇寿命延长40% 因此认为EF-1α具有长寿基因的效能 。
第五章 衰老生物学
整理版
1
目录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第二节 衰老的理论和假说 第三节 人体各个系统的衰老与常见病
整理版
2
导引
个体老龄化主要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群体老 龄化虽然主要决定于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 但仍要以人的生物性为基础,有关衰老的许 多基本问题都受制于一般生物规律。所以, 衰老生物学是研究老年学的重要基础科学, 是认识老龄问题的基石之一。
2)皮肤色泽
汗腺 皮脂腺萎缩 分泌减少→表皮粗糙
变干 脱销 表皮色素斑是衰老标志 脸部 手背 前臂 小 腿 足背褐色斑 胸 背 腹 淡褐色/黑色疣状物

老年-概述第三版2013-3(1)

老年-概述第三版2013-3(1)

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 Nursing绪论杨云衣参考资料☐《老年护理学》(第4版).王世俊等.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Gerontological Nursing (7thed).Charlotte Elioppoulos.Williams & Wilkins 2010.☐默克老年病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大全网老年网站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 Nursing☐第一章绪论☐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第四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第六章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第七章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第八章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第九章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第一章概论--相关概念掌握☐老化P1 Aging☐年轻老人P2☐老老年人P2☐高龄老人P3☐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P5☐健康期望寿命P1掌握Elderly and Aging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老化aging :出生后到成熟期后,随年龄增长,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

平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人的寿命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 )☐平均期望寿命:某地区或国家总人口的平均生存期限。

又称预期寿命,指在现阶段出生的新生儿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平均预期寿命74.83掌握Elderly and Aging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按性成熟期(14~15岁)的8~10倍,生长期(20~25)的5~7倍等方法推算。

补充功能性年龄☐生理功能性测定:1是测定包括肺活量、心脏及肾功能;2是测定体内细胞及其细微物质的变化:包括骨量丢失,指甲的生长,肌肉之比率变化,各种激素的变化,感觉与神经功能变化及免疫功能的降低与否。

☐功能性年龄的定义强调心理、社会功能多于生理功能☐功能性年龄定义的另一个优点是对老人的直觉有较正向的关系。

教学课件 老年学概论(第二版)邬沧萍

教学课件 老年学概论(第二版)邬沧萍
城市化过程中,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动摇 了高出生率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 第二,生产方式的改变加速了经济结构变化,为低出生率 创造了条件。
❖ 第三,以往出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是死亡率高,特别是婴儿 死亡率高,迫使家庭必须用高出生率来抵补高死亡率,才 能使家庭延续和实现养儿防老。
❖ 第四,避孕节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少生孩子的愿望变成现实。
二、生产力发展导致死亡率下降 ——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 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 首先是物质产品的产量增加。
❖ 其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加工业的发展,穿、用、住 条件都普遍得到改善。
❖ 再次,生产力的提高加强了水利建设,防止了水土流失, 改善了城乡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的死亡 人数,同时也减少了由此引发传染病所导致的死亡。
第一节 人类个体的衰老和寿命
❖ 一、人类个体衰老和寿命 ❖ 二、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一、人类个体衰老和寿命
❖ 人的寿限究竟有多长?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有以下三种预 测方法:
❖ (1)根据性成熟理论预测。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应为性成 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14~15岁左右)的8~10 倍应为110~150岁。
❖ (2)根据生长发育期预测。 ❖ (3)按细胞分裂的次数来预测。 ❖ 各国学者对于人类的最高寿限曾做了大量的考察,大多认
为人类最高寿限应在100~120岁之间。
二、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 (一)遗传因素 ❖ 人类的自然寿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人类细胞中的46
条(23对)染色体上载有人体的遗传密码,控制着人体的生 长、发育及衰老过程,影响着个体的寿命。不同物种的寿 命相差很大,而同一物种的寿命几乎都是特定的,例如, 人类约110~150年,黑猩猩约44年,马46年左右,橡树 约2 000年,等等。

老年学概论教学大纲

老年学概论教学大纲

《老年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老年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课【教学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开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选用教材】《老年学概论》(201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邬沧萍、姜向群主编【参考教材】1.《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静林主编(2009.8) 2.《老年权益保障教程》长沙民政学院自编教材江浪、陈卓颐主编3.《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曾岗、刘志红主编【课程性质、目的】一、课程性质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老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而且我国老年学专业人才奇缺,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这就要求对老龄工作的组织、制度和社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老年学概论》的编写和出版适应了高校老年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概括性地介绍和阐述了老年学的基本内容,对老年学专业的内容起到引导的作用,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老年学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课程目的:1、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产生、经过、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说明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在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政治、家庭等),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对策。

【课程基本要求】方法能力: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的概念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第五章 衰老生物学
目 录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第二节 第三节 衰老的理论和假说 人体各个系统的衰老与常见病
导引
个体老龄化主要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群体老 龄化虽然主要决定于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 但仍要以人的生物性为基础,有关衰老的许 多基本问题都受制于一般生物规律。所以, 衰老生物学是研究老年学的重要基础科学, 是认识老龄问题的基石之一。
三、衰老的标志
生理年龄是指一定时期的生理发展水平所达 到的年龄。从理论上讲,生理年龄比日历年 龄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或衰老程 度)。 衰老的生物学标志就是在衰老过程中某种群 内一定日历年龄的个体普遍表现出的与年龄 相关的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征,亦 即该年龄所特有的衰老变化。
第二节 衰老的理论和假说
支持该学说的证据主要来自一些体内和体外实验。包括种间比较 、饮食限制、与年龄相关的氧化压力现象测定、给予动物抗氧化 饮食和药物处理;体外实验主要包括对体外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氧 压力与代谢作用的观察、氧压力与倍增能力及抗氧化剂对细胞寿 命的影响等。该学说的观点可以对一些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如:自 由基抑制剂及抗氧化剂可以延长细胞和动物的寿命。体内自由基 防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脊椎动物寿命长的,体内的氧自 由基产率低。 但是,自由基学说尚未提出自由基氧化反应及其产物是引发衰老 直接原因的实验依据,也没有说明什么因子导致老年人自由基清 除能力下降,为什么转化细胞可以不衰老,生殖细胞何以能世代 相传维持种系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次级产 物,不大可能是衰老的原发性原因。
由于一些内因和外因使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 失去平衡,引起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促使 生理性衰退现象提前发生而缩短人的寿命, 被称之为病理性衰老。 所谓早衰是指生命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种 种不利因素的不良影响,致使人体的结构与 功能发生不良的变化或疾病,机体提早出现 衰老变化,生命中途夭折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衰老的外貌特征
四季自然景象描绘五官衰老状态
目似春雾 (视力模糊) 耳似夏蝉 (耳鸣) 齿似秋叶(牙齿脱落) 发似冬霜(白发)
容貌
1)皮肤皱纹和松弛
脱水 皮下脂肪减少 30~50岁 前额皱纹渐变深变粗 鼻唇沟变深 眼外出现扇形皱纹 50~60岁 耳前 口角周围 面部先后出现皱纹 后颈 侧颈出 现菱形皱纹 眼睑下垂 外翻 泪点与泪囊分离 引起不自主流 泪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衰老变化的认识正在发展和深入。 许多学者从人体整体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 、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衰老的变化与机 理。 20世纪40年代以后,已进入从生理、生 化及形态诸方面系统地研究衰老的时期。关 于衰老的学说已有300多种,但到目前为 止还没有哪一种能单独阐明衰老的机理。
由于一些内因和外因使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 失去平衡,引起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促使 生理性衰退现象提前发生而缩短人的寿命, 被称之为病理性衰老。 所谓早衰是指生命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种 种不利因素的不良影响,致使人体的结构与 功能发生不良的变化或疾病,机体提早出现 衰老变化,生命中途夭折的现象。
4.重复基因利用枯竭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各种体细胞中,DNA分子中所 含的遗传信息在一生中大约只有4%在发挥作 用,另外大部分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DN A中有些基因需要反复多次起作用,如果某个 基因受到损害,不能发挥作用,就由重复的基 因来执行任务,等到重复基因也由于受损而不 能发挥作用时,人体就会衰老。

1.消耗学说 2.生活速度学说 3.内分泌学说 4.大脑衰退学说 5.体细胞突变学说 6.细胞代谢失调学说 7.自由基学说 8.差错灾难学说 9.交联学说 10.生物膜损伤学说
自由基学说
Denham Harman
1956年提出此学说,认为增 龄退行性变是自由基引起的。机体衰老时自 由基产生↑ 清除自由基物质↓ 清除能力↓ 过多自由基体内蓄积 当损伤程度超过修复 能力 造成器官功能紊乱 机体趋于衰老 自由基对机体损伤表现如下
4)毛发 变化有二 白发 秃发 白发:先 两鬓→ 额部 → 枕部秃发:额顶部开始 扩展至 颞 枕部 男性多见
姿态
1)身高 30~40岁开始缩短 Trottor 统计 20年缩短约 1.2cm,日本统计 10年缩短1cm以上 原因:椎间盘萎缩 脊柱弯曲度增加 椎体扁平化 下肢弯曲 女性更明显 2)体重 身高发育停止 体重增加 40~50岁最重 50岁后渐 减 轻 70~80岁最明显 原因:皮下脂肪减少 骨骼 肌肉各脏器萎缩 3)骨骼与齿 老年性脊柱后弯(驼背)是骨骼系统最早衰老现 象 随年龄增加 弯曲度增加 弯曲顶点部位降 齿龈萎缩与 牙槽吸收使老人出现瘪嘴
三、细胞与分子水平的衰老
组成人体的一些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再增 殖,如脑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肾脏 的细胞,它们在人体发育的早期就丧失了分裂 能力,在完成生长期后就开始有细胞死亡而不 能被更替。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细胞的衰老(细胞内各种 细胞器、核内染色体、核膜与质膜等结构的变 化使细胞功能衰退)和死亡必然会损害器官的 功能,这很可能是老年人感到许多身体衰老变 化的原因。
1.衰老基因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衰老是既定的遗传程序以时间 为函数展开到最后的必然结果。衰老与死亡 亦可能是遗传计划中早已规定好的最后程序 。
目前认为:衰老与分化发育过程相似 由遗传基因控 制 进入成年后衰老基因开放 表达产物能特异地决定 生物寿命 。 近年已从多个物种中找到与遗传有关的基因(田鼠X染 色体中存在1到几个衰老基因) 人1号染色体长臂与 X染色体上都存在一种与细胞正常衰老有关衰老基因 ;另报道 一种延长因子—1α (EF-1α )基因转化 果蝇生殖细胞培育的新品种比其它果蝇寿命延长40% 因此认为EF-1α 具有长寿基因的效能 。
剩余信息学说
Medvedev是该学说的主要发起人。在发育成熟的体细 胞中,DNA分子中所含遗传信息仅0.2-0.4%发挥作用 ,其余部分则被阻遏。一些确定的基因、作用因子以及 DNA分子上的其它区域有着选择性的重复,表现为剩 余的信息。一个基因的一个拷贝缺陷或失活,其余拷贝 则被激活,直到最后一份拷贝用尽,这时由于缺失某些 基因产物,细胞的正常功能就不能很好发挥,导致细胞 衰老。 Medvedev认为不同物种的寿命有可能是基因顺序重复 程度的函数。长寿物种应该比短寿物种有更多的剩余信 息。
课堂练习
两人一组,轮流在每次课前带领大家做一个 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介绍: 游戏名称 游戏主题、目的、意义 参加游戏人数 所需材料或工具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一、衰老的科学含义 衰老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现象的总称,是有 机体生命过程的的问题,又是一个崭 新的科研领域,在医学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人认 为总共提出过数百个衰老的假说。祖国医学在抗衰老方 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阴阳失调说”、“脏腑 虚衰说”、“精气神亏耗学说”等等,渗透着对自然界 宏观的认识。国外的古代医学家和哲学家也从不同角度 解释衰老,提出温热学说、熵学说、磨损学说、自家中 毒学说等,对于我们认识衰老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因历 史条件与科学水平的限制,这些学说有很大的局限性。 具体可参见 /article/22491633.html
我国中医认为精气虚衰导致机体衰老。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记载:“夫精者,身之本 也。” 《灵枢· 本神》篇记载:“故生之来谓之精” 《灵枢· 平人绝古》篇记载:“故神者,水谷之精气 也”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列举了老人各种衰老征象 ,认为原因在于精血俱耗。 宋· 陈直认为老人气血渐衰,真阳气少,精血耗竭, 神气浮弱。
支持该学说的证据主要来自一些体内和体外实验。包括种间比较 、饮食限制、与年龄相关的氧化压力现象测定、给予动物抗氧化 饮食和药物处理;体外实验主要包括对体外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氧 压力与代谢作用的观察、氧压力与倍增能力及抗氧化剂对细胞寿 命的影响等。该学说的观点可以对一些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如:自 由基抑制剂及抗氧化剂可以延长细胞和动物的寿命。体内自由基 防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脊椎动物寿命长的,体内的氧自 由基产率低。 但是,自由基学说尚未提出自由基氧化反应及其产物是引发衰老 直接原因的实验依据,也没有说明什么因子导致老年人自由基清 除能力下降,为什么转化细胞可以不衰老,生殖细胞何以能世代 相传维持种系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次级产 物,不大可能是衰老的原发性原因。
5.DNA分子修复能力下降说
DNA分子的修复能力可以防止基因组受到 偶然损伤并使基因组保持准确的信息作用。 有人认为DNA分子修复能力下降,致使损 伤的DNA积累,进而引起基因及其表达异 常,最终导致衰老。
6.端粒缩短说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DNA为线性结构,每条 染色体的两个末端称为端粒。端粒由一段特 定的六核苷酸重复序列与丰富的蛋白质构成 。 端粒序列的这种不断丢失可能是导致衰老的 一种内在机制。有人推测端粒作为细胞分裂 的分子计量器,以某种方式调节着细胞的寿 命。
2.修饰基因假说
梅达沃在1952年提出了修饰基因假说, 认为动物在未达到成熟以前,修饰基因可以 抑制对染色体的任何有害作用。以后随着年 龄的增长,修饰基因的这种抑制作用逐渐丧 失,因而机体也就日渐衰老

3.密码限制学说
这是斯特雷勒等在1971年提出来的,该 学说认为机体在发育的不同阶段,调控蛋白 质合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各种基因编码同样 的氨基酸所用的密码不同。如果在早期发育 的不同阶段,密码的使用发生了改变或其数 目有限,那么某些必需基因产物的减少会导 致衰老的发生。
一、遗传程序说
遗传程序说认为衰老主要决定于机体的遗传 特性,人与生物体的出生、生长发育、成熟 、衰老和死亡都是按照预先已经安排好了的 遗传程序展开的结果。 换言之,机体即使在没有外界因素(如天灾 人祸、感染、疾病等)干扰的情况下,由于 机体细胞内遗传程序的内在变化,最终也必 然衰老和死亡。
二、衰老的特征
普遍性:衰老是在同种生 物中所有处于老龄过程的 个体中都普遍发生的现象。 内因性:衰老是发生于生 物内部的一个过程。 进行性:衰老的开始或出 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 发展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而不是突然而来的。
有害性:衰老导致对生物有 害的效果,会使人体在机能 和动作等方面衰退。 单向性:衰老的结果是朝着 退化的方向发展
2)皮肤色泽
汗腺 皮脂腺萎缩 分泌减少→表皮粗糙 变干 脱销 表皮色素斑是衰老标志 脸部 手背 前臂 小 腿 足背褐色斑 胸 背 腹 淡褐色/黑色疣状物
3)眼 眼睑黄色瘤或小色素斑 40~60岁下眼睑 浮肿 眼裂变窄 角膜周围1~2mm半月状或环状 混浊 — 老年环(脂肪沉着)角膜下半部横行灰 色或灰黄色线状物称老年角膜线
2.由衰老变化引起的常见病:老年性皮肤瘙痒、 湿疹、神经性皮炎、癣病等。 ①老年性皮肤瘙痒 病因:皮肤萎缩退化,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 角质层含水量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瘙痒。 症病: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 预防:保护皮肤——少用肥皂洗澡;不抓痒; 不吃辛辣食物;不饮酒;不抽烟;防止皮肤外 伤;不在阳光下久晒。
第三节 人体各个系统的衰老与常见病
一、皮肤及其 附属物 1、功能: 机械屏障 调节体温 保护 感觉 吸收
1.衰老变化
(1)皮肤: 面部皱纹 老年斑 肤色:由红润变苍白、失 去光泽 皮肤功能:排汗能力不能 自如、毛细血管减少和脆 性增加,易生褥疮 (2)头发:变白
二、随机性损伤说
随机性损伤说更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衰老是由机 体外部和内部各种不利的环境因素引起细胞、组织和器 官的随机性损伤,或生物大分子信息误差的积累所致。 这些损伤或误差的进行性和累积性毁坏的结果使细胞和 器官的正常功能不能发挥、机体本身的修复机制失灵, 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下降、激素水平变化、免疫系统功 能减弱,因而逐渐衰老、病痛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