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
游大林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游大林寺 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游大林寺阅读答案《游大林寺》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
下面是WTT收集整理关于《游大林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游大林寺》阅读原文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
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游大林寺》阅读题目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唐] 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华:_____________(2)造: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出游的行踪。
(2分)12.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案:8.B9.(1)开花。
(2)到(或“往”)。
10.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11.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12.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参考译文]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游大林寺》)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期间所作。
诗的开头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再来看另一段与游大林寺相关的文言文:“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
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 9.B(2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华( ) (2)造( )
【答案】1 0.(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
11,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游大林寺文言文特点
游大林寺文言文特点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白居易游大林寺的行踪】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游大林寺的行踪】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导读: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是他写《琵琶行》同时。
游大林寺白居易(唐)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
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答案】9.B(2分)【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
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长恨:常常惋惜。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赏析】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
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游大林寺 白居易
游大林寺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偏僻),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深幽),时节绝(极)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随口吟出)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将近)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浏览题诗的雅事了)。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译文: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
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
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
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
因而随口赋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然后遍览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文句。
于是对元集虚等感叹道: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
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余尝游大林寺,在钟山之阴,盖禅林也。
寺中多古木,皆千岁以上。
松柏森森,郁郁葱葱,如烟如雾。
寺后有大池,池中多荷,夏日盛开,清香扑鼻。
寺前有溪,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山泉石上,绿苔满布,苔上有时隐时现的小草,绿意盎然。
登寺后,可览钟山全景,烟雨朦胧,令人神往。
【译文】我曾游览过大林寺,位于钟山的北面,是一座佛教禅林。
寺中有很多古树,都是千年以上的古木。
松柏茂密,郁郁葱葱,宛如烟雾弥漫,云雾缭绕。
寺后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中生长着许多荷花,夏日盛开,香气扑鼻。
寺前有一条溪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山泉石上,绿苔遍布,苔上时不时地露出一些小草,生机盎然。
登上寺后,可以观赏到钟山的全景,烟雨蒙蒙,令人陶醉。
【原文】寺内僧人皆和蔼可亲,善谈佛法。
余与僧人谈笑风生,颇得禅意。
寺中有一宝塔,高耸入云,塔尖直插云霄。
塔下有一座大钟,钟声悠扬,响彻山谷。
余观寺内景象,宛如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译文】寺中的僧人皆和蔼可亲,善于谈论佛法。
我与僧人谈笑风生,深感禅意。
寺中有一座宝塔,高耸入云,塔尖直插云霄。
塔下有一口大钟,钟声悠扬,响彻山谷。
我观看寺内景象,宛如仙境,令人陶醉不已。
【原文】夜幕降临,余独步寺内,月色皎洁,银辉洒满大地。
寺内僧人敲钟,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众生祈福。
余静心聆听,感悟人生,仿佛置身于极乐世界。
【译文】夜幕降临,我独自漫步在寺内,月色皎洁,银辉洒满大地。
寺中的僧人敲响钟声,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众生祈福。
我静心聆听,感悟人生,仿佛置身于极乐世界。
【原文】游览大林寺,使我领悟到佛教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行虽短,却让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追求人生的真谛。
游览大林寺,使我领悟到佛教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次旅行虽然短暂,却让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追求人生的真谛。
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
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
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
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参考译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
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最新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
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
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
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参考译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
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游大林寺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白居易(唐)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②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③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④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
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于是:在这里。
③聚落:村落,村庄。
④匡庐:庐山。
⑤迨:至,到。
(1)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华___ ②造___③垂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2)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答案(1)B(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华:开花.②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造:到、旺.(3)(1)句子翻译为: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2)从交通大道走到大林寺,还不到半天路程。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理解语段意思的能力.文中表明作者游踪的句子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此句的大概意思是: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及鉴赏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及鉴赏【导语】:〔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有七人,自遗爱草堂〔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有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赏析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赏析提到与庐山有关的古诗,我们第一时间能想到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白居易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也写于庐山。
白居易大林寺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赏析白居易大林寺赏析诗词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游大林寺序翻译
游大林寺序翻译《游大林寺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序。
文章的重点是描写那里不同于山下的季节气候和幽美的景色,发抒了自己的感慨。
【原文】游大林寺序余与河南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1、安定梁必复2、范阳张特3、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4,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5,抵化城6,憩峰顶7,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8,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9,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10。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11。
因口号绝句云12:人间四月芳菲尽13,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14,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15,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16。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17,曾无半日程18。
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19,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20,乐天序。
【注释】1.广平:县名。
今属河南。
宋郁:其人不详。
2.安定:古县名。
治所在今甘肃泾北。
梁必复:其人不详。
3.张特:其人不详。
4.沙门:佛教名词。
梵文Shramana之音译。
勤修善法、息灭恶法之意。
佛教用以指依戒律出家修道之人。
法演:其人不详。
智满:即《草堂记》中的满。
士坚:《草堂记》中的坚。
利辩、道建:僧神凑的弟子。
道深、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其人均不详。
5.遗爱:遗爱寺。
寺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6.化城:上化成寺。
在庐山讲经台北。
为晋代所建。
7.峰顶:峰顶院。
陈舜俞《庐山记》卷三:“过香炉峰,至峰顶院。
院旁盘石极平广。
下视空阔,无复障蔽。
”8.孟夏:即阴历四月。
孟,四季的第一个月。
9.华:开花。
动词。
10.聚落:村落。
人的聚居地。
11.造(cào):往,到。
12.口号:犹口占。
大林寺古诗意思解释
大林寺古诗意思解释古诗《大林寺》的背景介绍大林寺,位于我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刹之一。
该寺的名字来源于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大林寺》,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展示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意义的解释寺庙的壮丽景色大林寺的诗歌中,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寺庙的壮丽景色。
诗中描绘的石阶、峰巅、密林、悬崖等景观,展示了大林寺的雄伟和壮丽。
这些景色不仅展示了寺庙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的崇高和伟大。
对佛教信仰的赞美大林寺的诗歌中,杜牧通过描绘寺庙景色来赞美佛教信仰的伟大。
他用”排云殿”、“插天屏”等描述词来形容寺庙的神圣和伟大,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牧将寺庙与佛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佛教的博大和慈悲。
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大林寺的诗歌中,除了对寺庙景色和佛教信仰的赞美外,还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中的”何日君再来”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旅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旅人离别的场景,作者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诗歌意义的延伸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大林寺的诗歌中,杜牧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诗中的”看取眉州山色”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眉州山的景色的记忆和思念。
这种对自然景色的追忆,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大林寺的诗歌中,杜牧还通过描绘旅人的离别场景,展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的”何日君再来”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种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使诗歌更具哲理性和艺术性。
结论通过对《大林寺》古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歌背后寓意的丰富多样。
诗中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赞美了佛教信仰的伟大;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通过描绘旅人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大林原穷远,人迹罕至赏析
大林原穷远,人迹罕至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作于江州司马任上。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建于晋代,是我国佛教著名寺院。
诗人有《游大林寺序》,言作诗缘起甚详。
序云:“余与河南元集虚……凡十七人,自遗爱寺、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翠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涧草犹短。
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
”初看此诗,似直赋其事,写“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而已。
熟味则别有意趣。
诗人往游大林寺,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初夏,不但桃梨等花发较早的树木早已无花,就是花期较迟者也已绿暗红稀。
他们原本是无意寻花的。
而“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
简直连听也未听说过。
原因很简单:“大林穷远,人迹罕至。
”此诗将“山寺”与“人间”对举,不惟有意无意将山寺比拟作灵境,同时也意在写出它的摒绝人迹。
然而人们只要肯造险远,往往会有意外收获,这正是游历的一种乐趣。
“始盛开”三字已摸拟出游者惊叹的神情。
接下去诗人没有就深红浅红的花色作具体描绘,却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散文中的“时节绝晚”四字到诗中变成了活的形象。
它很有意味,妙在将春拟人。
春本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诗人从山下山上时节差异着眼,以空间范畴写之,于是春天就有了生命,居然能转移自由。
这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晚唐王驾《雨晴》诗云:“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与此构思同妙。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翻译
《游大林寺》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翻译: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路远又荒凉,人们很少到这里。
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
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
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
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
因而随口赋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然后遍览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文句。
于是对元集虚等感叹道: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
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
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
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
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
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
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
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
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
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赏析】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是他
写《琵琶行》同时。
作品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
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
看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