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日积月累(原文、注释、译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释义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释义汇总

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 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 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 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拓展资料
诗题中,三衢,今浙江省衢县境内的三衢山。道中,路途当中。这首诗,是 作者行走在三衢道中写的,描写了旅行中所见到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愉快的 心情。
诗的一二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时,指五月梅 子成熟的季节,也就是初夏。日日晴,指天气天天晴好。江南梅子黄时一般是阴 雨连绵,称为梅雨季节,恰巧作者这次碰上几天好天气,所以强调“日日晴”。 (古诗百科)泛,泛舟;指坐船。泛尽,游够了的意思。却,又、再。这两句的 意思是说,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都是晴天,我乘船在小溪里游够了再走山路。
拓展资料: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 与原画相得益彰。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 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 "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 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 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 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 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 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 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 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

部编版三年级上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汇总(完美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汇总(完美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日积月累单元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单元3:单元4: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单元7: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元2: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单元6: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单元8:不迁怒,不èr贰过。

爱人若爱其身。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bó帛;伤人以言,深于máo 矛jǐ戟。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wènɡ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bènɡ迸,儿得活。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日积月累(第 96 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释: 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拼音是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 ái tǔ yǎn,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出自 《大战邳彤》。 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拼音是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 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
日积月累(第 14 页)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2
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 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 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 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 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 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 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 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 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全部

三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全部

三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全部三年级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如下:【古诗】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语文园地二: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语文园地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语文园地四:《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语文园地六: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语文园地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文园地八:《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经典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doc

经典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doc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课文、古诗、日积月累1.绝句唐杜甫(fǔ)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ù)》宋人有耕(gēng)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sh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 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滁(chú)州西涧(jiàn) 唐韦应物独怜幽(yō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2.八字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日积月累1.文学常识文房四宝:笔墨(mò)纸砚(yàn) 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梅兰(lán)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gǎi)。

-----《周易》过而不改,是谓(wèi)过矣(yǐ)。

--《论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yān)。

--------《左传》改过不吝(lìn),从善如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日积月累、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日积月累、课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日积月累、课文古文1.绝句唐代杜甫(fǔ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ù)》宋人有耕(gēng)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sh 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tú sū)。

千门万户瞳(tóng)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借问酒(jiǔ)家何处有?牧(mù)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wéi)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

9.滁(chú)州西涧(jiàn)唐代韦应物独怜幽(yō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必背成语归纳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2.八字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日积月累1.文学常识文房四宝:笔墨(mò)纸砚(yàn)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梅兰(lán)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gǎi)。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背诵内容一、古诗1.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这首诗是苏轼为画作所写的题画诗。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3.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3)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的诗歌,这些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古诗,并给出相应的注释和译文。

1.《春晓》杜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天的早晨,人们因为睡得太沉,没有察觉到天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清脆啼鸣声。

昨晚的风雨声还在耳边萦绕,花儿掉落的声音告诉我们,春天转眼间过去了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沉睡不知天已亮,四处都是鸟鸣声。

夜来的风雨声,花儿纷纷落下,这一切又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床前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的霜。

抬起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不禁会低下头来思念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疑似地上铺满了白霜。

抬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又不禁低下头来怀念故乡。

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白天因为太阳的西沉而结束,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往上走一层楼。

译文:白天的阳光渐渐退去,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如果想要远眺万里山河美景,就要继续向上攀登一层楼。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鹅,鹅,鹅,它们的脖子弯成了天空的形状,高声歌唱。

它们的白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中,红色的脚掌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波浪。

译文:鹅,鹅,鹅,曲颈向天唱歌。

白色的羽毛在清澈的水上漂浮,红色的脚掌轻拨着水波。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同时,注释和译文的提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注释和译文是对古诗的解释,它们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清晰明了。

注释可以解释一些古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第2课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微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人教版三下古诗详解日积月累汇总

人教版三下古诗详解日积月累汇总

古诗详解绝句[唐] 杜甫注释:迟日江山丽,1、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春风花草香。

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泥融飞燕子,3、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雄沙暖睡鸳鸯。

鸟常结对生活。

诗意:春季江山秀丽,春风吹来花草的香气。

燕子衔着湿软的泥融搭窝,一双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注释:竹外桃花三两枝, 1、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蒌蒿满地芦芽短, 2、芦芽:芦苇的嫩芽。

正是河豚欲上时。

3、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4、晚景:指傍晚的景色。

诗意:竹林外开着两三枝桃花,春天来了,鸭子最先知道。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了生机勃勃的春江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宋] 曾几注释:梅子黄时日日晴,1、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小溪泛尽却山行。

以又称“三衢”。

绿阴不减来时路,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添得黄鹂四五声。

3、却:再,又。

4、阴:树荫诗意:梅子成熟时,天天都是晴天,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又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绿荫不比来的时候少,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叫声,比来时增添了些幽趣。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1、株:树桩。

2、走:跑。

3、因:于是。

4、释:放下。

5、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6、冀:希望。

7、折:折断。

8、复:再,又。

9、身:自己。

10、其:他的。

11、触:撞到。

12、颈:脖子。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田里有个树桩,兔子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了。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解析:- 诗的前两句特别有画面感。

你看啊,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那小牧童可高兴了,一路走一路唱歌,他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振林樾”这三个字,就好像能让我们听到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间嗡嗡作响呢。

- 后两句更有趣了。

小牧童本来唱得正欢呢,突然他看到了树上有只正在鸣叫的蝉。

他呀,一下子就不唱歌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就想着怎么把这只蝉给抓住。

这就像我们小朋友看到好玩的东西,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

- 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解析:-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就像是带着我们的眼睛开始爬山了。

远远望去,那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通向山上。

“寒”字呢,让我们感觉这山有点清冷,可能是秋天或者冬天的山哦。

- “白云生处有人家”,哇,在那白云飘出来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这就像在一幅山水画里突然发现了一个小村落,很有那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 最妙的是后面两句。

诗人为什么要停车呢?原来是因为他太喜欢傍晚的枫林了。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呢。

一般我们都觉得春天的花是最红最美的,可诗人觉得秋天的枫叶更胜一筹,这就很特别,让我们看到了秋天不一样的美。

-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解析:- 前面两句是在描写秋冬的景色。

你看啊,荷花都已经凋谢了,荷叶也没有了,就像没有了遮雨的伞盖一样。

菊花虽然残败了,但是它的枝干还傲然挺立在霜雪中呢。

这就像在告诉我们,即使到了困难的时候,也要有坚强的意志。

- 后面两句呢,诗人在提醒他的朋友。

一年当中这么美好的景色你可一定要记住啊,什么景色呢?就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这个时候既有丰收的喜悦,又有独特的色彩美,是很值得留念的季节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1.古诗三首绝句[唐] 杜甫(fǔ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日积月累(11页)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一、三年级上册古诗。
-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解析:
- 这首诗超级有趣呢。你看,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那小模样肯定特别神气。他一边骑着牛,一边唱歌,歌声还特别响亮,把整个树林都震动了呢。可是啊,突然他不唱了,为啥呢?原来他看到树上有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他想捉这只蝉,所以马上就闭上嘴巴,站在那儿不动了,就怕把蝉吓跑了。诗人把小牧童天真可爱、机灵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的。
-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解析:
-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春风吹来,暖暖的,人们喝着屠苏酒迎接新年。大年初一的时候,太阳出来了,照得千家万户都亮堂堂的。大家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的热闹景象,从爆竹声、喝屠苏酒,到换桃符,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过年的习俗,感觉特别有年味。
- 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解析:
-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诗人坐着小船沿着小溪游玩,到了尽头之后就改走山路了。一路上绿树成荫,这绿荫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呢,还多了几声黄鹂鸟的叫声。诗人写自己的旅途,从水路到山路,描写了一路上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还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 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发出萧萧的声音,这声音让人感觉特别寒冷。江上吹来的秋风啊,触动了诗人在他乡的思乡之情。可是这时候呢,诗人又想到,应该有小孩子在夜里挑着蟋蟀玩吧,因为看到远处篱笆下还有一盏灯亮着呢。诗人从自己的孤独思乡,突然想到了家乡儿童捉蟋蟀的欢乐场景,这种对比很有意思,让我们能感受到他那种复杂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孩子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孩子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孩子期末复习必备!语文考试的基础分大多是书本课文知识,今天老师整理了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建议家长收藏,让孩子在期末复习可以领先一步!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2课燕子(第4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3课荷花(第6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

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

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绝句唐)XXX江山在迟暮时分格外美丽,春风吹拂着花草,散发出香气。

泥土化开,燕子飞翔;沙地温暖,XXX睡。

惠从春江晚景宋)XXX竹林外有几枝桃花,春江水温暖,鸭子们已经知道春天到了。

蒌蒿丛生,芦苇短小,这正是河豚上岸的时候。

三衢道中宋)曾几XXX黄熟的时候,阳光明媚,小溪水泛滥,只好继续前行。

绿荫丝毫没有减少,黄莺的歌声不断。

守株待兔宋代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根树干,兔子撞到树干上折断了脖子。

农夫因此不再劳作,而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

但兔子再也没有出现,农夫成为了XXX的笑柄。

元日宋)XXX爆竹声中一年的时光已经过去,春风送来了温暖,屠苏酒散发着香气。

千门万户的阳光照耀下,人们更换新符,迎接新的一年。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XXX唐)XXX江南的美景,我曾经深深体会过。

旭日东升,江边的花朵像火一样绚烂。

春天来了,江水变成了蓝绿色。

我无法忘记江南的美景。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邯郸学步自相矛盾,杞人忧天,滥竽充数。

刻舟求剑,井底之蛙,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XXX。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滁州西涧唐]XXX孤独的小草在涧边生长,上面有XXX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春潮带着雨水,夜幕降临得很快,没有人划船渡过这条荒凉的小河。

第六单元日积月累轻易做出承诺,就会缺乏言语。

失信就无法建立信任。

真诚是天的道理,思考真诚是人的道理。

即使是小事情,信誉也很重要。

第七单元日积月累面对敌人要勇敢抵抗,面对自然灾害要及时防范。

如果不进入虎穴,就无法得到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和谁在一起就像接触什么一样,接近优秀的人会变得更加优秀,接近不良的人会变得更加不良。

第八单元日积月累大林寺的桃花唐]XXX四月的人间芳菲已经结束,山寺的桃花开始盛开。

我对春天的离别感到悲痛,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课文背诵片段燕子》1-3自然段黑色的羽毛、轻盈有力的翅膀和剪刀般的尾巴,构成了可爱而活泼的小燕子。

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及日积月累必背

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及日积月累必背

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及日积月累必背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明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明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课文:燕子(第一二三自然段)郑振铎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万条的柔柳,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那双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了。

荷花(第二三四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语文: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语文: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溱潼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整理溱潼实验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文及日积月累(原文、注释、译文)汇总1.古诗三首(p2-3)绝句[唐] 杜甫(fǔ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日积月累(p14)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5.守株待兔(p16)《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gēng)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shì)其耒(lěi)而守株,冀(j 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

释:放下。

耒(lě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为:被,表被动。

欲:想用。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日积月累(p30)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解释:1.邯郸学步:拼音是hán dān xué bù,意思是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出自《庄子·秋水》。

2.滥竽充数:拼音是 làn yú chōng shù,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3.掩耳盗铃:读音为yǎn ěr dào líng,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4.自相矛盾:读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

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出自于《韩非子》。

5.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6.画蛇添足: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7.杞人忧天:读音是qǐ rén yōu tiān,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出自《列子·天瑞》。

杞,周朝诸侯国。

8.井底之蛙:读音是jǐng dǐ zhī wā,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9.杯弓蛇影:拼音是是bēi gōng shé yǐng,意思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自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

9.古诗三首(p34-35)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日积月累(p4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日积月累(p58)滁(chú)州西涧(jiàn)[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日积月累(p8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解释: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是指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吝:吝惜。

从善:指听从别人的好意见。

如流: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比喻迅速而自然。

这两句大意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日积月累(96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解释: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拼音是bīng lái jiàng d ǎng,shuǐ lái tǔ yǎn,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自《大战邳彤》。

2.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拼音是bù rù hǔ xu é,yān dé hǔ zǐ。

焉: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拼音是ěr tīng wéi xū,y ǎn jiàn wéi shí【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

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

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4.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拼音jìn zhū zhě ch ì , jìn mò zhě hēi。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日积月累(p115页)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