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计算

合集下载

第三部分 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部分 作物灌溉制度

计0
划 湿 润 土 层 含 水 量 M3/亩
Wmin
Wmax
中下 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出苗
幼苗
结蕾
结铃
吐絮
渗 入 土 层 的 降 雨 量
M3/亩
第四步 绘制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
而获得的水量
m 667n(H2 H1)
m 667 (H2 H1) '
开花结铃期 0.6~0.8m
孕穗期 0.5~0.6m
抽穗期 0.6~0.8m
吐絮期 0.6~0.8m
抽穗期 0.6~0.8m
灌浆期 0.8~1.0 m
灌浆期 0.8m
土壤适宜含水率
• 随以下因素而变化
–作物种类(耐旱作物和品种、水稻等) –生育期的需水特点(棉花、果树RDI) –土壤性质 –含盐状况 –需通过试验确定
35~45
40~50
有效降雨入渗量 P0
P0=P-P地表径流-P渗
P为设计降水量
有效降雨入渗量 P0
•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50%、 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得到充 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选定三 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降水分布 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及其出现的 时间。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冬小麦、棉花、玉米各生育期较典型的计划湿润层深度
冬小麦
生育期
计划湿润 层深度
幼苗期 0.3~0.4m
分蘖期 0.4~0.5 m
拔节期 0.5~0.6m
棉花 玉米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
9 5
3 9
4 9
选定 ,若 上述 观测结果或作物需水量等值线 图不能满足使 用
要 求 时 ,宜 采 用彭 曼 法 计 算 确 定 。
八 月
3 2 1
1 9 0
5 5 0
3 1
9 3
4 4
九 月
GB5 0 2 8 8 — 9 9,作物灌 溉制度应经观测试验、灌溉经验及灌
区水 量 平 衡 分 析 计 算 相 互 检 验 确 定 。

( 2 )

灌 区概 况
开都 河第二分水枢纽灌 区位于天 山南坡 ,塔 里木盆地北
缘 ,灌 溉 面积 5 2 . 7 3万 亩 ,地 处 开 都 河 中 下 游 冲积 平原 区 , 是主 要 的 农 牧 业 区 。灌 区属 典 型 的பைடு நூலகம் 陆性 干旱 气 候 ,干 旱 少 雨 ,蒸 发 强 烈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6 8 . 9 a m , 多年 平 均 蒸 发 量 r i , 8 8 7 mm , 年 日照 时 数 3 , 1 1 i . 3 h,大 于 I O  ̄ C的 年 积 温
二 、水 量 平 衡 法 确 定 灌 溉 制 度 I . 作物 需 水 量 的计 算
风 速
『 t 照 时 数 参 考 作 物 蒸
发 拣 腾 肇
(I l l n l / d)
用 水 量 平 衡 法 确定 灌 溉 制 度 必 须 首 先 确 定 作 物 需 水 量 ,


一 4 5
R 一太阳净辐射 ,以所能蒸发的水 层深度计 ( mm/ d ) ;
E 一 干燥力 ( mm/ d ) 。 依 据 焉 耆 县 气 象 站及 农 业 试 验 站 资 料 ,利 用 修 正 的 彭曼 公 式可 计 算 出参 照 作 物 需 水 量 ,计 算 结果 见 表 1 。

3_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3_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3 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前面介绍了灌溉制度,但还有两个问题未解决。

(1)水库兴利调节需要用水过程,因此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量的问题。

(2)设计抽水站、引水闸等,应以用水流量为依据,因此还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流量的问题。

本节的任务就是讨论如何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一、灌溉用水量(一)直接法直接利用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来计算。

一般以旬为时段来计算。

若有K种作物,则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为式中 Wi--第i时段灌区用水量;Mij--第i时段第 j种作物的灌水定额;Aj--第j 种作物的种植面积;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全生育期或全年用水量:直接法适用于小型灌区。

(二)间接法利用综合灌水定额来计算,综合灌水定额:是某一时段内各种作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称为该时段的综合灌水定额.式中α1、α2、α3、αn--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之和为1),mi,1、mi,2、mi,3、mi,n--第 i时段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

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m综:1 它是衡量全灌区用水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2 若全灌区种植比例相似,可用综合灌水定额方便地计算出某一局部的灌溉用水量;3 在供水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用综合灌水定额计算保灌面积。

间接法适用于大中型灌区。

怎样估算农业灌溉用水量来源:文章作者:单志学录入时间:08-01-20 14:00:05 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指为满足作物生长期总的需水要求,扣除天然降水供给的部分水量以外,通过各种水利设施补送给农田的水量。

农业灌溉用水是农业用水的主体,一般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5%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可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两种。

地表水源中又可区分为天然水资源(如水库湖泊水和河川径流)和复用水源(如电力工业冷却用水的退水和城市工业、生活污水)。

因此,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亦可分为一次水源和二次水源。

二次水源是指复用水源,一次水源时指出复用水源以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3、有效降水量P0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
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 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 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 及其出现的时间。
3、有效降水量P0
m
Wmax
Wmin
667
H
(
' m
ax
' m
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 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 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0.4~0.6m 0.6~0.8m 0.6~0.8m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 0.4~0.5m 0.5~0.6m 0.6~0.8m 0.8m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
θmax与θmin之间。
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 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 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 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旱年(频率为 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灌溉制度的计算

灌溉制度的计算

一、灌溉制度的计算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GB50288-1999)规范,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a ET M K P W W W T t -+++=-00式中 t W ——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3hm /m mm 或)0W ——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3hm /m mm 或)T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d hm /(m ([m m 23⋅或)0P ——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23hm /m mm 或)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23hm /m mm 或)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23hm /m mm 或)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23hm /m mm 或)二、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1M 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0000max 1θθ-=H M式中:H ——计划湿润层深度(m )max θ——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33m /m )0θ——灌前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33m /m )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到播前灌溉定额为)m m (5.50%)50%5.50%75%5.50(4.01000)(10000max 1=⨯-⨯⨯⨯=-=θθH M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需的土壤含水量。

通过查阅油菜的种植技术知油菜种子发芽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这里保证生育初期的土壤含水量为70%。

在播前灌水后,土壤的含水率为75%,考虑到蒸发损失及土壤较好的保水性,将播前灌水时间提前在生育初期5天进行,即播前灌水时间定为3月23日。

三、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使用“K 值法”计算,计算公式为:KY ET =式中: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23hm /m mm 或)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hm /kg )K ——需水系数(kg /m 3)则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m (5406006.0=⨯==KY ET 。

滴管工程灌溉制度如何计算

滴管工程灌溉制度如何计算

滴管工程灌溉制度如何计算一、计算滴管工程的规划用水量1. 确定灌溉面积:首先需要确定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农田面积大小直接关系到滴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2. 确定作物灌溉需水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生长阶段、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作物每次灌溉所需的水量。

通常会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情况来推测灌溉需水量,如蔬菜类作物每次灌溉面积需要的水量为2-5毫米,果树类作物每次灌溉面积需要的水量可达到5-10毫米。

3. 计算规划用水量:通过以上两步可以得出每次灌溉所需水量,再根据农田规模和浇灌频率计算出滴管工程的规划用水量。

规划用水量是设计灌溉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明确规划用水量,才能合理设计滴管工程的灌溉系统。

二、确定滴管工程的设计参数1. 确定滴灌管道的布设方式: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生长特点,确定滴灌管道的布设方式。

可以采用单面布设、双面布设、环形布设等多种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2. 确定滴灌管的类型和规格:根据农田面积、作物需水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滴灌管道类型和规格。

通常滴灌管道的材质有PE、PVC等,规格有16mm、20mm、25mm等,选择合适的管道是保证滴管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

3. 确定滴头的数量和间距: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需求,确定滴头的数量和间距。

滴头数量多少和间距大小直接影响着灌溉的均匀性和效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4. 确定滴灌管道的坡度和流量:根据农田的地形和作物的需水量,确定滴灌管道的坡度和流量。

坡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灌溉效果,流量的选择也应该根据作物需水量来确定。

三、滴管工程灌溉制度的计算方法1. 确定灌溉周期: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需水量,确定每次灌溉的周期。

一般夏季和旱季的灌溉频率较高,冬季和春季可以适当减少。

2. 确定灌溉时间:通过规划用水量和灌溉周期,确定每次灌溉的时间长度。

通常根据土壤保湿情况和作物需水量来确定灌溉时间,保证作物的充分灌溉。

3. 确定滴灌流量和时间:根据规划用水量、滴头数量和管道流量,计算出滴灌流量和时间。

灌溉制度计算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灌溉制度计算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灌溉制度计算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文档目的与背景 (2)1.2 灌溉制度计算的重要性 (3)1.3 文档组织结构 (4)2. 理论基础 (5)2.1 灌溉原理 (6)2.2 作物需水特性 (7)2.3 灌溉制度的类型 (8)3. 灌溉制度设计 (9)3.1 设计原则 (11)3.2 设计参数 (11)3.3 灌溉制度计算方法 (13)4. 设计实例 (14)4.1 地区案例分析 (15)4.2 设计流程 (17)4.3 计算实例 (18)5. 灌溉系统与管理 (19)5.1 灌溉系统类型 (19)5.2 灌溉管理系统 (21)5.3 灌溉制度管理的实践 (22)6. 灌溉制度的可持续性 (24)6.1 水资源管理 (25)6.2 环境保护 (26)6.3 可持续发展策略 (27)7. 结论与建议 (28)7.1 研究总结 (30)7.2 未来研究方向 (32)7.3 实践建议 (33)1. 内容描述本资料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灌溉制度计算方法,针对建筑土木专业的工程科技工作者和研究者。

在水利工程、农业灌溉、城市绿化等领域的设计和运营中,灌溉制度的准确计算是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本资料涵盖了灌溉制度的原理、计算步骤、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实际应用案例,为专业人士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具。

内容包括灌溉设计的国际标准、国家规范以及工程中常见的灌溉方式来提升灌溉制度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本资料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掌握灌溉制度计算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建筑土木专业的学生和初学者,本资料也提供了灌溉制度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专业的理论框架。

1.1 文档目的与背景本文档旨在探讨灌溉制度的计算方法及相关技术应用,为建筑土木工程中的灌溉系统设计提供专业资料支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加速,合理高效的灌溉系统设计日益重要。

灌溉制度中相关数据计算

灌溉制度中相关数据计算

作物灌溉制度相关数据计算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
1.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溉定额=Σ灌水定额
灌溉定额依据《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其规定对各种作
物,采用何种灌溉方式,其灌溉定额都有详细规定,这里不做详细解释。

2.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水定额在满足《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中对各种作物,采用何种灌溉方式下其灌溉定额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群众经验确
3
4.最大亩灌水率
以延续时间较长,累计达到20~30的最大灌水率为设计灌水率。

5。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

灌溉制度参数名称(1)灌溉制度确定土壤干容重γ①最大净灌水定额确定:田间持水率β田持m max=0.1*γ*z*P*β田持*(θmax-θmin)土壤含水率上限θmax土壤含水率下限θmin设计土壤湿润比P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z最大净灌水定额m max②设计供水强度:作物修正系数Kc作物遮荫率修正系数KrIa=Ea-P0作物遮荫率GcEa=Kc*Kr*Eo*Ks作物腾发量E0土壤损失系数Ks作物日最大耗水强度Ea有效降雨量P0设计作物日耗水强度I a③毛管供水强度确定:滴头出水量qI=2*q/(B*S)孔间距s毛管间距毛管供水强度Ia④最大灌水周期: T=m max/Ia设计灌水周期T max设计灌水周期T<T max⑤设计灌水定额 m'设计净灌水定额 m d=T*Ia灌溉水利用系数η设计灌水定额 m'=m d/η⑥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m'/Ia)一次灌水延续时间t= m'*S e*S l/q dt s>t多个滴头 n环绕作物时一次灌水延续时间t= m'*S e*S l/n*q d一天运行小时t d⑦可灌溉面积(最大控制面积):可供水流量QA=η*Q*t/(10*Ia)可灌溉面积A⑧轮灌组校核:N≤t d*T/t设计轮灌组数NsNs≤N数值1.400g/cm20.26090.00023.465.00016.924.0000.2333330.3488890.50.6000.1962513.1040.950mm0.5530.47010.3841.1006.0001.0006.010喷灌2.000升/小时0.42方/小时0.30051.500m64.444m14 4.08mm2.1802.00012.0200.900喷灌的28.0813.3563.0053.00045*S e*S l/n*q d21.00010.219.550.00019057.14235.857亩14.000。

0.725。

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

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

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一、概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灌溉水量的合理调度管理直接影响着灌溉效果和用水效率。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灌溉水量计算1.灌溉水需求确定灌溉水需求是决定灌溉水量的主要因素,其计算一般采用以下公式:$I_d = C \times A \times E$其中,$I_d$为灌溉水需求(立方米/公顷),$C$为作物系数,$A$为灌溉面积(公顷),$E$为蒸散量系数。

2.灌溉制度确定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水肥管理要求,确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频率、水量等。

三、灌溉水量调度1.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度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等因素,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

在高温、干燥天气,适当增加灌溉水量和频率;在阴雨天气,减少灌溉水量和频率。

2.定时监测土壤湿度通过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定时监测土壤湿度,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灌溉水量和频率。

3.灌溉水量调度记录建立灌溉水量调度记录,记录每次灌溉水量、频率、调度原因等信息,便于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四、管理制度落实1.建立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组织专业团队编制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指标、责任人和执行程序。

2.加强技术培训对农田水利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意识。

3.落实奖惩机制建立灌溉水量合理调度的奖惩机制,对执行良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五、数据分析与改进1.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定期对灌溉水量调度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科学研究和技术引进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技术和方法,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3.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提高农田节水效益。

六、总结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是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灌溉效果、节约用水资源、提高农田水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灌溉定额计算公式

综合灌溉定额计算公式

综合灌溉定额计算公式综合灌溉定额是指某一区域或某一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溉水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一、单一作物综合灌溉定额计算。

1. 基本公式。

- 对于单一作物,综合灌溉定额M = ∑_i = 1^nm_i- 其中M为综合灌溉定额(m^3/亩或mm);m_i为作物生育期内第i次灌水的定额(m^3/亩或mm);n为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

2. 示例。

- 例如某小麦作物生育期内共灌水4次,第一次灌水定额m_1=30m^3/亩,第二次灌水定额m_2 = 25m^3/亩,第三次灌水定额m_3=20m^3/亩,第四次灌水定额m_4=15m^3/亩。

- 根据公式M=∑_i = 1^4m_i=m_1+m_2+m_3+m_4=30 + 25+20 + 15=90m^3/亩。

二、多种作物综合灌溉定额计算(按种植面积加权平均法)1. 基本公式。

- 设某区域种植k种作物,第j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为A_j(亩),其综合灌溉定额为M_j(m^3/亩),则该区域的综合灌溉定额M_综=frac{∑_j = 1^kA_jM_j}{∑_j = 1^kA_j}2. 示例。

- 假设某区域种植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

小麦种植面积A_1=500亩,其综合灌溉定额M_1=90m^3/亩;玉米种植面积A_2=300亩,其综合灌溉定额M_2=80m^3/亩。

- 首先计算∑_j = 1^2A_j=A_1+A_2=500 + 300=800亩。

- 然后计算∑_j = 1^2A_jM_j=A_1M_1+A_2M_2=500×90+300×80 =45000+24000 = 69000m^3。

- 最后根据公式M_综=frac{∑_j = 1^2A_jM_j}{∑_j =1^2A_j}=(69000)/(800)=86.25m^3/亩。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t1-泡田期的日数,d;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

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 全年拆算系数年蒸发量(mm)蒸发量(mm)42.1 38.0 63.4 98.7 125.0 123.4月份7 8 9 10 11 12蒸发量(mm)90.8 160.5 125.0 69.0 47.7 37.2 1120.8 0.8 896.6 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降雨量,mm;d-时段内的排水量,mm;m-时段内的灌水量,mm;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有效灌溉面积计算公式

有效灌溉面积计算公式

有效灌溉面积计算公式
灌溉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灌溉方法和土壤类型进行调整,但是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以下的基本公式来计算有效灌溉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 = 水源流量× 灌溉时间÷ 灌溉面积系数。

其中,水源流量是指灌溉系统每小时提供的水量,单位可以是立方米/小时或者加仑/小时;灌溉时间是指每次灌溉持续的时间,单位可以是小时;灌溉面积系数是考虑到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灌溉方法等因素后的修正系数,通常是一个小于1的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灌溉系统和作物种类可能会有不同的修正系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灌溉系统的效率、土壤的渗透性、降雨量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和计算。

总的来说,有效灌溉面积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资源供给、土壤条件、作物需水量等,以确保灌溉系统的高效利用和作物的健康生长。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一、基本概念。

1. 灌溉定额。

- 灌溉定额是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或某一时段内各次灌水量的总和(通常以立方米/亩或毫米为单位)。

它是衡量作物需水和灌溉用水量的重要指标。

- 例如,某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为300立方米/亩,表示在该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每亩地需要灌溉300立方米的水量。

2. 灌溉面积。

- 灌溉面积是指实际进行灌溉的土地面积,单位为亩或公顷等。

在计算灌溉用水量时,准确确定灌溉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1. 以灌溉定额计算。

- 当已知灌溉定额M(立方米/亩)和灌溉面积A(亩)时,灌溉用水量W (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 = M× A。

- 例如,某灌区的灌溉面积为500亩,该作物的灌溉定额为250立方米/亩,则灌溉用水量W = 250×500=125000立方米。

2. 根据作物需水量计算(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 首先要确定作物需水量ET(毫米或立方米/亩)。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 设灌溉水利用系数为eta(eta取值范围在0 - 1之间,反映了灌溉水被有效利用的程度),灌溉面积为A(亩)。

- 则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ET× A)/(eta)。

- 例如,某作物的需水量为400毫米,换算为立方米/亩(1毫米的水量相当于0.667立方米/亩,所以400毫米相当于400×0.667 = 266.8立方米/亩),灌溉面积为300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则灌溉用水量W=(266.8×300)/(0.7)≈114342.86立方米。

3. 时段灌溉用水量计算(考虑时段内的多次灌溉)- 如果在某一时段内进行了多次灌溉,每次灌溉的定额分别为M_1,M_2,·s,M_n,灌溉面积为A(亩),则该时段内的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计算公式为:W=(M_1 + M_2+·s+M_n)× A。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exce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exce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exce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是为了确定正确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以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首先,计算灌溉制度的参数需要考虑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相关数据来获取。

然后,通过使用计算公式和模型,可以计算出灌溉制度的具体参数。

常见的灌溉制度参数包括灌溉深度、灌水频率和灌溉时间等。

灌溉深度是指每次灌溉时给予植物的水量,它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作物的需水量。

灌水频率是指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灌溉的次数,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气象条件来确定。

灌溉时间是指每次灌溉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

为了进行灌溉制度参数计算,可以使用Excel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首先,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然后使用相关函数和公式来进行计算。

例如,可以使用SUM函数来计算每次灌溉的总水量,使用AVERAGE函数来计算平均灌水频率。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表工具来可视化灌溉制度参数的变化趋势。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合理的灌溉,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造成的浪费和损失。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农业生产者可以制定出适合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的灌溉策略,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灌溉定额的计算公式

灌溉定额的计算公式

2、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依据土壤持水能力和灌溉水资源量确定的单次灌溉量。

在灌溉水资源充足情形下的灌水定额决定于土壤持水能力,为最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为:
最大灌水定额=计划湿润深度×(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式中,最大灌水定额、计划湿润深度的单位为mm,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为容积含水量。

灌溉量若小于最大灌水定额计算值,则灌溉深度不够,既不利于深层根系的生长发育,又将增加灌溉次数。

灌溉量若大于此计算值,则将出现深层渗漏或地表径流损失。

当实际含水量为凋萎系数时,最大灌水定额则成为极端灌水定额,

A.(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667×湿润深度。

B.(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667×湿润深度。

C.(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容重×667×湿润深度。

作业一:水稻灌溉制度计算

作业一:水稻灌溉制度计算

作业一:水稻灌溉制度设计
一、已知条件
1、黑龙江省西部某灌区种植水稻,该区属盐碱地土质,要求泡田期结合洗盐。

水稻各生育期及其相应淹灌水层的确定参照洗盐的要求,将泡田期提前到5月3日开始,详见表一。

表一水稻生育期划分及灌溉水层表单位:mm
2、设计雨量采用水稻生育期(5—8)月雨量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设计时段的雨量为P设=270mm,灌溉设计保证率为p=75%,按典型年1979年的分配比例,把设计雨量分到各日,见表二。

3、水稻需水量采用附近灌区(1979—1981)年试验资料分析选用,如表三。

表三灌区水稻需水强度表单位:mm/d
4、水稻田间渗漏量取平均渗漏强度k=3mm/d,晒田期渗漏量1.5 mm/d。

5、土壤干容重为r土=1.35t/m3,θ饱=35.5%, θo=20.8%(占干土重),净泡田时间取t=12天,泡田饱和土层深300mm,化冻深度500mm。

6、15天为洗盐时间,洗盐分3—4次, E601=5mm/d(近似代替E800)。

洗盐定额为140m/亩(包括该时段蒸发、渗漏、排水总量)。

表二设计日降雨量表单位:mm
二、求水稻的灌溉制度
提供成果如下:
1、泡田定额(规范、课本两种方法)。

2、生育期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列表计算)。

3、总灌溉定额成果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月11日 6月18日
6月28日 7月5日
7月25日 7月31日
4月5日 4月15日
5月20日 5月31日
6月15日 6月25日
7月5日 7月15日
7月25日 8月5日
8月20日 8月31日
5月10日 5月20日
5月25日 6月5日
6月20日 6月30日
7月11日 7月20日
5月10日 5月20日
6月1日 6月10日
冬小麦0.07 春小麦
0.07 0.07
玉米
系列4
系列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系列0.605
0.05 0.05
系列7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4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9月17日 9月18日 9月19日 9月20日 9月21日 9月22日 9月23日 9月24日 9月25日 9月26日 9月27日 9月28日 9月29日 9月30日 10月1日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10月8日 10月9日 10月10日 10月11日 10月12日 10月13日 10月14日 10月15日 10月16日 10月17日 10月18日 10月19日 1100月 月2201日 日0.6 10月22日0.5 10月23日 10月24日0.4 10月25日 10月26日0.3 1100月 月2278日 日0.2 10月29日0.1 10月30日 10月31日 0 11月1日 11月2日 11月3日 11月4日 11月5日 11月6日 11月7日 11月8日 11月9日 11月10日 11月11日
油菜
苜蓿
林带
瓜、菜
上旬
4月
中旬
下旬
上旬
5月
中旬
下旬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5 0.05 0.05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灌水 方法
细 流 沟 灌
细 流 沟 灌 沟 灌
沟 灌
畦 灌
沟 灌
沟灌
备注 播前冬灌 播前冬灌
抢墒播种 播前灌水
抢墒播种
3月30日 日期
4月1日冬小麦春ຫໍສະໝຸດ 麦玉米油菜苜蓿
林带
瓜、菜
4月2日
4月3日
4月4日
4月5日 4月6日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4月10日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3日
04.月614日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7月31日
8月1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8月8日 8月9日 8月10日 8月11日 8月12日 8月13日 8月14日 8月15日 8月16日 8月17日 8月18日 8月19日 8月20日 8月21日 8月22日 8月23日 8月24日 8月25日 8月26日 8月27日 8月28日 8月29日 8月30日 8月31日 9月1日 9月2日 9月3日 9月4日 9月5日 9月6日 9月7日 9月8日 9月9日 9月10日 9月11日 9月12日 9月13日 9月14日 9月15日 9月16日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09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5月28日 5月29日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 6月3日 6月4日 6月5日 6月6日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6月11日 6月12日 6月13日 6月14日 6月15日 6月16日 6月17日 6月18日 6月19日 6月20日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3日 6月24日 6月25日 6月26日 6月27日 6月28日 6月29日 6月30日 7月1日 7月2日 7月3日 7月4日 7月5日 7月6日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4日 7月15日 7月16日 7月17日 7月18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2日
灌水 次数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1 2 3 4
灌水时间


8月15日 9月5日
10月1日 10月25日
4月15日 4月30日
5月15日 5月25日
6月1日 6月10日
6月21日 6月30日
5月11日 5月17日
冬小麦 22%
春小麦 14%
玉米 10%
油菜 11%
苜蓿 22%
林带 14%
瓜、菜 7%
合计 100%
表2 灌溉制度 表
作物 名称 冬小麦
春小麦 玉米
油菜
苜蓿
瓜、菜
林带
种植比例 22% 22% 22% 22% 22% 22% 14% 14% 14% 14% 10% 10% 10% 10% 10% 10% 11% 11% 11% 11% 22% 22% 22% 22% 22% 22% 7% 7% 7% 7% 7% 7% 7% 14% 14% 14% 14%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12 0.12 0.12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5 0.05 0.05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灌水定额 (m3/亩)
65 65 55 55 60 55 65 50 50 50 65 50 50 50 50 50 65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65 45 45 45 45 45 45 60 60 60 60
灌水天数 22 25 16 11 10 10 7 8 8 7 11 12 11 11 12 12 11 12 11 10 11 10 11 11 16 15 11 10 11 6 6 7 11 15 15 16 26
6月20日 6月30日
7月15日 7月25日
8月10日 8月25日
9月6日 9月20日
4月5日 4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