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技术分类
根据去除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过滤法、离心法、吸 附法和混合法等。
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应用范围
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输血免疫抑 制患者、器官移植受者和新生儿等高危人群中。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白细胞去除率更高、操作更简便、 成本更低廉的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正在研发中。
临床效果
3
拓展到其他治疗领域
将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于其他治疗领域,如 干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促进相关技术创新
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如分离技术、检测技术等,促进相关 产业的发展。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推广和应用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和输血安全性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被提出。
临床需求
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满足了临床对安全输 血的需求。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01
02
03
原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 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异 体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播疾 病的风险。
流程
采集全血或成分血,经过 白细胞去除处理,再进行 储存和输注。
除过程,确保输血安全。
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
03
制定更加严格的白细胞去除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技
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前景和拓展领域
1 2
扩大适用人群
将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于更多适应症的患者 ,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去除 白细胞输血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去除白细胞输血

去除白细胞输血

溶血反应
在去除白细胞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 当,可能会导致红细胞损伤,引发溶 血反应。
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严格筛选血液来源
确保血液来源安全可靠,避免 使用不合格的血液制品。
加强设备维护
定期对过滤器等设备进行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严密监测输血过程
在输血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 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
为是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
03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优势与风险
优势
减少输血反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因 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
如发热、过敏等。
降低感染风险
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输 血后感染的风险,特别 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
患者。
提高输血效果
去除白细胞可以去除不 适合患者的白细胞,使 输血更加个性化,提高
输血效果。
降低感染风险
去除白细胞可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 (如HIV、肝炎等)的风险,降低感 染风险。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多次输血治疗,由于免疫功能 低下,容易产生输血不良反应。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后,患 者未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案例二
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预防 免疫排斥反应,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未出现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
应。
加强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在输血后注意事项, 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04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适用于特定患者群体
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降低因免疫反应引 起的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提高输 血安全性。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毗及 一 次性 采 血 输 血 器 材 , 血 所 生 的 副作 用 已太 为 减 少 , 输 但 是 对 输 注 的血 液 和 血 液 成 舟 中合 有 一 定 数 量 白细 胞 导 致 的 输 血 发 热 反应 、 种 异体 免 疫 豆 应 和 某 些 病 毒 的传 播 所 造 成 的 同 危 害 还 束 引起 足 够 的 重视 。 研 究 表 明 , 血液 中 非 治疗 性 成廿 如
细 胞 对 输 血 安皇 和 临康 治疗 具 有 重 要 作用 。
3 1 降低非溶血 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非溶血性输血发 热豆 应是 最 常见 的输 血 豆 应 , 要 临 束表 现 为在 输 血 中或 输 血 主 后 1小 时 由 发热 , 温 较 输 血 前 升 高 1 体 ℃ 上 , 多伴 有 寒 颤 . 头 捕 、 心、 阉 . 哑 圉难 、 疹 症 艟 , 少 数 可发 生血 压 下 降或 恶 胸 呼 虚 极
中 围 分类 号 : 4 7 1 R 3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3 3 ( 0 2 0 — 1 7 O 1 0 —7 0 2 0 ) 30 j 2
输 血 在 临 床 治 疗 中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目前 对血 液 质量 及 输 血 疗效和输血安垒的要= 准也越来越高, 最标 随着 无偿 献血 制 度 的 实 行 . 型检 验 和 配 血 技 术 的提 高 , 用 高 灵 敏 度 的桂 剥 试 剂 血 采
3 血液 及其制 剂去 除 白细胞 的临床 意义
随着 医疗技术和水平 的不断提高 , 临康输血和虎分精血 治
疗 范 围 益 扩 太 , 们 更 加 重 视 血 液 质 t 、 血 疗效 和 输 血 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输
垒。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死率也就越 高。一般认为输 注血液中残 留的白细胞数 <1 可 0, 使发生 P G H A— V D的危害 大为降低 【 。但也 有学者报 道 , 8 J J6
细胞 , 视为是一种 污染物 , 被 其在输 血 中 的不 良作 用 逐渐 为 临 床所重视 , 如同种异 体输 注会 产生 白细 胞抗 体 , 白细胞 抗 体 而 会引起一系列副作 用 , 如非溶 血性 发热性 输血 反应 、 A同种 HL 异体免疫反应 、 血小 板输 注无 效等 , 同时 白细胞 还是 一些 嗜 白 细胞病毒如 巨细胞病毒 等的载体 , 含 白细胞 的血 液制剂将 输注 具有传染这些病毒 的危 险。 因此 , 血液 及其成分 去除 白细胞 对 输血安全 和临 床治疗 具 有重要 作用 。去 白细胞 输 血 已成 为 现 代输血 的发展 趋势 。现 对去 白细胞输 血 的临床 应用 作 简要 论
安全 、 时、 效是 临床 输血 的原则 。随着科 学 技术 的进 及 有 步和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 高 , 人们 更 重视血 液质 量 、 血疗 效 和 输 输血安全 。近代 医学 研 究表 明… , 血液 中非治 疗性 成 分 , 白 如
切关系。输入的正常供血者淋 巴数量越多, 其病情越严重, 病
细胞过滤器过滤 去除血 液 制品 中 的 白细 胞输 血能 显著 降 F — N H R的 发 生率 。美 国血 库 协会 ( T B) 血 液 质 量 标 准 指 的 出【 : 一次输入血液或血 液成 分中 的白细胞含量 <5 0 , J ×1 即去
除 9 %的白细胞 , 能有 效 地 防止 F T 的发 生。因此 , 0 就 NH R 去
Vo . 9 No. 12 1 F b20 e .0 7
去 白细 胞 输血 的临床 应 用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是一种改良的输血方式,用于减少血液中的白细胞含量,以减少输
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分
析。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由于血液中含有丰富的白细胞,输血时如果
大量输入这些白细胞,容易引起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

而通
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以将输血前的血液进行处理,去除部分白细胞,从而减少这些不
良反应的发生。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单纯输血、手术输血以及血液疾病治疗等各个领域都
有广泛的应用。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输血不良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发现,少白细胞输血可以有
效地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一项针对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采用少白细胞输血
技术的患者发生发热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输血组。

与传统输血相比,少白细胞输血还可以
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降低术后死亡率。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手术等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少白细胞输血涉及到对血液的处理和操作,这
增加了输血过程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此项技术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可能难以实施。

虽然少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输血相关
的不良反应,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这些反应的发生,因为不良反应不仅与白细胞有关,还
与其他因素如输血血型不匹配、免疫反应等有关。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还可能会发生循环超负荷、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出血倾向等特殊的输血并发症[1]。

其中含白细胞的血液输注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副作用后,去白细胞也逐渐常规应用于制备各种血液制品,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

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普遍应用于国内临床,其功效已得到国内外输血界的公认。

1.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人们关注的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免疫效应中,最常见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以往认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作用而产生的,所以离心法或滤器去白细胞法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重要措施。

近来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理生理特性研究发现,血小板输注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组胺、脂质、补体裂解成分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

这些活性物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制品中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有临床资料证实其时间越长,发热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白细胞来源的与发热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L-l、IL-6、TNF-α、IL-8和MCP-1等均已了解清楚。

研究发现,在见到发热反应的血小板制品中IL-1、IL-6、TNF-α的值增高,而且随着保存时间增加其值越高,相应发热反应率也升高。

实验研究发现,在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即使保存时间增加,制剂中细胞因子浓度也不增高。

因此强调保存前,也就是在采集后就去除白细胞>1㏒10,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效。

2.降低传播白细胞相类传染性病原体(CMV、HTLV-Ⅰ/Ⅱ)的危险性巨细胞病态(CMV)是一种以免疫不全患者为侵袭目标,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胃肠炎等致死性脏器障碍的病态,以往未感染CMV的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通过输入CMV阳性血液内白细胞而引起感染。

去白细胞>2㏒10,可预防CMV等病毒输血传播。

输注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意义

输注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意义

输注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意义现代输血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等是一种“污染物质”,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

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白细胞滤除输血技术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副作用,它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点临床意义。

1.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数专家认为:异体输血后体温升高1℃即可定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此反应是由供体白细胞和(或)血小板上的抗原与受血者(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

初次输血时发生率仅为0.5%,多次输血后发生率高达60%。

成分血中白细胞低于5×108/L,发生率明显降低。

2.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实践证明,多次输血后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此种现象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输入多供者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尤其如此。

研究血小板输注无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 HLA)的关系时发现,多数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从前都接受过多次输血治疗,而输注滤除白细胞或γ射线辐照过的浓缩血小板,患者不发生HLA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说明HLA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是诱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

3.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TA-GVHD)是输入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制品后,受者免疫系统对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不能识别和排斥,使其在体内植活、增殖,进而攻击和破坏受者体内的细胞和组织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

滤出白细胞血液制剂可大大降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 -GVHD)的发生。

为什么输血时要去除白细胞?

为什么输血时要去除白细胞?

为什么输血时要去除白细胞?在医学领域,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帮助患者恢复或维持健康。

然而,在输血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去除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

那么,为什么在输血时需要去除白细胞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详细讨论。

什么是白细胞?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白细胞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

它们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帮助清除病原体和维护人体健康。

输血中的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白细胞可能会引发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寒冷抖动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和风险。

另一方面,白细胞还可能携带病原体,导致输血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为什么要去除输血中的白细胞?1. 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通过去除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风险。

白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可能引发患者的免疫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这种风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2. 预防感染白细胞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会引发输血后感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有效减少输血后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免受病原体侵袭。

3. 提高血液储存的质量白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而血液是一种易于滋生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细胞和其他细胞的死亡将导致血液的变质,增加感染风险。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延长输血血制品的保存时间,提高血液储存的质量。

去除白细胞的方法为了去除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通常采用离心、过滤或冷冻沉淀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分离白细胞和其他成分,确保输血血制品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结语综上所述,去除白细胞是输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降低输血反应的风险、预防感染并提高血液储存的质量。

医务人员应当在输血过程中注意去除白细胞,以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有效性。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4 7
去 除 白细 胞 输 血 的 临 床 意 义
刘 宇 吴 永达 王素 珍
( 阳市红十字 中心血站 四川 ・ 阳 6 10 ) 绵 绵 2 0 0
内容摘要 : 在输血 时去除 白细胞可有效减低免疫抑制效应 以及病毒传播 的危险 ,同时对治疗心 外科 病人 因白细胞 介导 的炎症和 器官再 灌注损 伤、溃疡性结肠炎 以及一 些 自身免疫性和神 经性 疾病均 有重要作 用。
活性 的淋 巴细胞 ,而 受血 者免 疫功 能低下 ,未被 宿主识 别
抗体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某些病 毒的传播等副作用 ,医学界称之为去除白细胞输血 。 2 1 降低 非溶血性输血发热 反应 的发生率 非溶 血性 .
为外来物 而植 入 ,即引起极 为严重的 ( 下转 4 9页)
2 去除血液及 其制剂 中 自细胞的临床意义
通过去除血液或其成分 中的 白细胞可避免 由于产生 } A { I
7 年代发生了一种少见 但非 常严重 和输 血并发 症一 输血 0
后移植 物抗 宿 主病 ,G HD 的发 病率 低 ,但 死亡 率 极 高。 V 其发病机理是 输入的血液 或血 液成 分 中带有 大量 具有 免疫
s mes l — i o ef mmu i i a e a d c ln t n O o . n t d s s n oo ii a d S n y e s
Ke ywo d :wii f W ]C;bo dta su in rs pn o g 3 lo rn fs o
白细胞 作为一种 “ 污染 物” ,可 采用多种 方法去 除,主 要有 :离心法 、右旋 糖酐 或羟 乙基 淀粉 沉淀 法、连续 流 动 洗涤法 、冰冻 、去甘 油化 的红 细胞 悬 液、过滤 法 、照 射法

去白细胞技术在某院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去白细胞技术在某院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数是 最高为8 . 1 ×1 0 / L,最低为4 . 7 ×1 0 / L,平 均为5 . 9 8 ×1 0 / L,去
间,率先开展了去白细胞输血新技术 ,通过去白细胞前后血液 白细
胞 含量 的改 变情 况 以及输 血反应 的 发生情 况 ,结合 本 院临床 反应 , 总 结报道 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白细胞后最高为0 . 3 ×l o 9 / L,最低 为0 ,平均为0 . 0 2 1 ×] 0 9 / L l血 红蛋
白和 红细胞计数在 过滤之后有所 下降 ( 输注时建议加大 点量 ),但 回 收率 都在9 2 %以上 。血浆标本 没检测 ,但 外观明显清亮 ,混浊血浆浊
1材料 与方 法
【 关 键词 】去 白细胞 ;输血 ;非溶血 性输 血 反应 ;效 益
中图分 类号 :R 4 5 7 .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i 一 8 1 9 4( 2 0 1 3 )1 2 - 0 2 5 9 - 0 1
输血 是 临床治 疗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是抢救 和 防治疾 病 的主 要手 段 之一 ,但 输血 反应 又是 困扰 临床 输血 的一个 不 良现象 ,而 由 白细 胞 引起 的 非溶血 性 发热 输血反 应最 为常见 ,血 液成 分 中白细胞 数量
和血 袋 ,摇 匀袋 内血液 ,通过控制截 止夹 ,在 自身重力作用下 ,血液 会 自动流人 白细胞滤器及 其血 袋 中,血 袋内血液流 完后 ,排 出空气 ,
输血的需求,提供更科学安全的用血条件。为输血患者有效避免非
溶 血 性 输血 发 热反 应 ,有 效 防 止HL A不 合引 起 的 同种 免疫 ,预 防 HL A同种 异体 免疫 反 应 的 发生 ,预 防嗜 白细 胞病 毒 ( 如 巨细 胞病 毒、人类 嗜T 淋 巴细 胞性 白血病 I 型病 毒、克雅病 病毒等 )的输血感 染 】 ,预防输血相 关性移植 物抗宿主病 的发生 ,H L A同种免疫移植 物

去白细胞血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去白细胞血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去白细胞血液在临床中的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哈尔滨 150001)【摘要】目的:应用各种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从而预防和减轻输血不良反应,是现代输血的发展趋势。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使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不同疾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样例次、相同疾病使用未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病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发生输血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100例发生输血反应1例,反应率1% ,对照组100例发生输血反应11例,反应率1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99. 99% ,红细胞回收率> 93. 4% ,完全去除血液中的微小凝块和微聚物体。

另外,利用血液辐照仪对血液制品进行γ射线辐照,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也可减轻受血者的输血反应,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3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判断:在输入血液或血液某种成分的过程,或输血结束1~2 h内,体温升高1℃以上,以发热、寒战为主,重度反应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症状。

1.4统计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发生输血反应1例,反应率1% ;对照组100例发生输血反应11例,反应率1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 01)见附表3 讨论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必要手段之一,但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常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原因是受血者机体产生的白细胞抗体,再次遭遇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时,受者抗体与供者的白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刺激内源性致热源从供者白细胞中释放,引起发热反应。

据统计临床发生率在10.2%~41%,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相关[2]。

有研究证明,若一次输入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含量低于5×109 /l,就能有效地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因此,输血前去除供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是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行之有效的方法[4]。

本研究中对照组输血时未应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其输血后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1%,远高于观察组。

去白细胞冰冻血浆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

去白细胞冰冻血浆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

去白细胞冰冻血浆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发表时间:2016-04-27T11:26:54.1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7期作者:熊荣[导读]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用于临床输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云南文山 663000【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冰冻血浆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研究组患者去白细胞冰冻血浆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冰冻血浆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组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9.158;P<0.05)。

结论: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用于临床输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去白细胞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普通冰冻血浆;应用价值输血是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早期我国临床使用普通冰冻血浆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但长期的临床治疗发现,普通冰冻血浆中的白细胞可携带有害物质,易导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临床输血已由早期的全血输血发展为成分输血,去白细胞冰冻血浆也已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不断有研究学者发现该种血浆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针对上述现状,我院本次研究对去白细胞冰冻血浆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做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性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6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采用奇偶数字法将16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为(37.1±2.5)岁。

去白红细胞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的应用与分析

去白红细胞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的应用与分析

去白红细胞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的应用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去白红细胞技术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该技术的应用与分析进行探讨。

一、去白红细胞技术的定义去白红细胞技术,又称为去细胞技术,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分离方法将单采血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分离开,从而得到纯净的红细胞输注给患者。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去白红细胞技术的应用价值1. 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过敏、免疫骚扰等。

去白红细胞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降低感染风险:由于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携带病原体。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尤其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3. 提高输血效果:白细胞存在时,它们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抑制红细胞生成和功能。

去白红细胞技术可以去除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输血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三、去白红细胞技术的操作方法去白红细胞技术的主要操作方法包括离心法、滤过法和溶血法等。

其中,离心法是将血液通过离心机高速离心,以实现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分离;滤过法是通过特殊的滤器将白细胞滤除;溶血法是通过特定的溶血液溶解红细胞外的白细胞。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进行操作。

四、去白红细胞技术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进行去白红细胞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注意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进行操作。

五、去白红细胞技术的局限性虽然去白红细胞技术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部分患者可能对去白红细胞技术具有过敏反应,需要谨慎使用。

其次,该技术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操作。

去除白细胞输血

去除白细胞输血

去除白细胞输血白细胞输血是指将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输注给病人,以满足其治疗或康复需要。

白细胞输血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例如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证据显示白细胞输血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因此,一些医疗机构和专家呼吁去除白细胞输血,以降低患者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输血及其风险,并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白细胞输血的相关风险白细胞输入病人体内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副作用。

其中一种常见的风险是输血相关的白细胞损伤,特别是中性粒细胞。

这可能导致发热、肺损伤综合征、过敏反应、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白细胞还可能传播疾病和病毒,例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

因此,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这些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更安全的输血选择。

二、去除白细胞输血的意义1. 降低感染风险: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有助于抵御病原体侵入。

然而,在输血过程中,输入大量白细胞可能提高患者感染的风险。

因此,去除白细胞的输血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尤其对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更为重要。

2. 减少输血相关反应: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输血相关的免疫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发热、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提高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

三、去除白细胞输血的实施方法在现代医疗技术的支持下,去除白细胞输血已经成为可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1. 白细胞过滤器:白细胞过滤器是一种通过微孔滤网将血液中的白细胞过滤掉的设备。

这是一种简便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在输血时将白细胞分离出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2. 无白细胞血细胞成分:通过实验室的方法,在输血前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离出来,提供无白细胞的血细胞成分给患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风险,并提供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四、结论在当前科技的支持下,去除白细胞输血已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以降低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赵树铭( 1 9 6 5 ) , 男, 医学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临床输血研究 ,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输血
科主任 。
万方数据
1 5 8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 0 0 2 年第 2 3 卷第 3 期
细胞因子的产生量小, 也没有临床证据显示急性输血反应与红 t a c t i n g l e u k o c y t e f i l t e r s [ J ] . A r t i f O r g a n , 1 9 9 9 , 2 3 ( 1 ) : 1 0 8 - 1 1 2 . 细胞悬液中的微量细胞 因子有关, 主要与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 与受者体内抗体不相容有关。可通过洗涤、 过滤或使用保存 3 5 R a c z Z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y m p h o c y t e s a n d g r a n u l o c y t e s 天内的血小板等方法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C a ] r e m o v e d f r o m w h o l e b l o o d b y b u f f y c o a t d e p l e t i o n . C o m- 3 . 2 降低翰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 V H D ) 的发生率 输血后 p a r i s o n o f a n a u t o m a t e d b o t t o m - a n d - T o p p r o c e s s i n g s y s t e m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理是输入 的血液 或血液成分 中带有 a n d t h e m a n u a l t e c h n i q u e 仁 J ] . A r c h Me d R e s , 2 0 0 0 , 3 1 ( 1 ) : 5 3 - 5 7 . 大量具有免疫活性的淋 巴细胞 , 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 下、 未被 宿主识别为外来物而植入 , 即引起极为严重 的反应 , 主要表现 6 R o y e r D , P o m m i e r P , P o l i d o r i Y, e t a l . T h e p l a t e l e t 八 e u - 为高热、 全身皮疹、 腹泻、 肝功能损害等, 因无特效治疗病人可 k o c y t e r a t i o i n r e d b l o o d c e l l c o n c e n t r a t e s i s a n e s s e n t i a l i n - d i c a t o r o f l e u k o c y t e r e mo v a l f i l t e r e f f i c i e n c y wh i c h l i mi t s 于3 。 天内死亡, 死亡率高达 9 00 0 Y[ 1 4 [ 。美国、 德 国报告其发病 t h e i r u s e [ J ] . T r a n s f u s C l i n B i o l , 2 0 0 0 , 7 ( 1 ) : 7 0 - 7 5 . 率约为 1 / 2 8 0 0 0 , 日 本约为 1 / 5 0 0 0 , 一般认为输液 中残留的白 细胞数低于 1 0 ' , 可使发生输血后 G V H D的危害大为降低。 7 Ha mme r J H, My n s t e r T, R e i me r t C M, e t a l . R e d u c t i o n o f 3 . 3 防止部分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 一些病毒如 巨细胞病毒 b i o a c t i v e s u b s t a n c e s i n s t o r e d d o n o r b l o o d : p r e s t o r a g e v e r - ( C MV ) 、 人类嗜 T淋 巴细胞 性 白血病 I型病毒( HT L V - 1 ) 和 s u s b e d s i d e l e u c o f i l t r a t i o n [ J ] . E u r J H a e m a t o l , 1 9 9 9 , 6 3 ( 1 ) : 2 9 - 3 4 . 克雅氏病( C J D ) 病毒紧密和 白细胞结合, 呈高 亲和性, 无法从 o T D, C o w l e s J , He a l M e t a l . P l a t e l e t w a s h i n g t o p r e - 感染的供血者血浆中分离, 而去除白细胞则可防止这些病毒通 8 V 过输血传播。我国C MV阳性率达 8 3 0 0 0 C MV对器官和骨髓 v e n t r e c u r r e n t f e b r i l e r e a c t i o n s t o l e u k o c y t e - r e d u c e d t r a n s - 移植、 反复输血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感染最为严重, 并有潜 f u s i o n s [ J ] . t r a n s f u s Me d , 2 0 0 1 , 1 1 ( 1 ) : 4 5 - 4 7 . 伏、 复发和致癌的倾 向。H T L V - 1 主要流行于 日本、 非洲和加 9 成晓玲, 赵树铭, 胡建, 等 .滤除白细胞对血小板保存期间 勒比海沿海地 区, 受血者感 染率可达 6 0 0 0 , 我 国 已有零 星报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的影响[ J ] .第三军 医大学学报, 2 0 0 1 , 2 3 ( 1 2 ) : 1 4 9 6 - 1 4 9 7 . 道〔 1 s [ 。 3 . 4 预防 H L 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无效 1 0 穆士杰, 张献清, 李翠莹, 等 .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 中细胞 发生率国内外统计为 3 0 0 0 ^7 0 0 0 。现 已证 明, 引起血小板输 因子含量仁 J ]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 0 0 0 , 2 1 ( 2 ) : 2 5 9 - 2 6 0 . 孙光 .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及临床效 注无效的主要原 因为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其 中8 0 0 0 以上是 由 1 1 毕晓琳, HL A抗体所致 ( 血小板 特异 性抗体 仅 占 8 0 0 ) 。 国外研 究认 果比较〔 J ] .中国输血杂志, 2 0 0 0 , 1 3 ( 2 ) : 9 9 - 1 0 0 . o mu r a S , O k a m a e F , A b e M, e t a l . P l a t e l e t s e x p r e s s i n g 为, 一次输入的白细胞总数不超过 5 X1 0 ' , 即可延缓 H L A同 1 2N 种免疫反应出现的时间, 也就是去除 了血小板制剂 中 9 9 %以 P - s e l e c t i n a n d p l a t e l e t - d e r i v e d m i c r o p a r t i c l e s i n s t o r e d 上的白细胞, 则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 生率。Mu l l - p l a t e l e t c o n c e n t r a t e s b i n d t o P S G L - 1 o n f i l t r a t e d l e u k o c y t e s
的滤器, 白 细胞滤除率可达 9 9 %以上, 9 0 年代则推出了效果更 佳的第四代 白细胞过滤器, 使血液中残留白细胞数低于 1 0 6 个 ( 引起 白细胞抗体产生的 白细胞数为 5 X1 0 6 ) , 滤除时间也 明
显缩短[ 3 7 o F u k u n a g a 等[ C 4 3 报道采用不锈钢白细胞滤器, 对血
3 血液及其制剂去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 疗范围日益扩大, 人们更加重视血液质量、 输血疗效和输血安
全。
3 . 1 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非溶血性输血发 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为在输血中或输血 后1 小时内发热, 体温较输血前升高 1 ℃以上, 多伴有寒颤、 头
痛, 恶心、 胸闷、 呼吸困难、 皮疹症状, 极少数可发生血压下降或
过敏性休克, 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为 4 %-3 7 %0输血、 妊娠、 器官移植等同种免疫均可产生 白细胞抗体。抗体的产生与抗 原强度、 输注次数和数量、 间隔时间以及受血者的免疫反应敏 感性有关。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发生的主要原 因是一次或 多次输入供者血液或血液成分 中的 白细胞与受血者发生了同 种免疫反应, 产生了白细胞抗体而导致发热等症状[ C a l 。目 前临 床输血一般不做 HL A配型, 因此绝大多数供受体之间 H L A 不合 , 产生 H L A抗体的机会较多。输用去 白细胞血液成分可 以有效地防止H L A - 1 类抗原的同种免疫。国外的调查结果认 为, 一次输入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含量少于 5 X1 0 8 , 即 去除 9 0 %的 白细胞, 就能有效地 防止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 的发生。白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 因子如 I L - 1 , I L - 6 , I L - 8 , T N F 等物质被释放到血浆中, 滤器无法清除。白细胞被去除后炎性 细胞 因子等产物明显降低, 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呈明显 相关, 因此保存前滤 除 白细胞 比保存 后滤 除 白细胞 效果更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 0 0 2 年第 2 3 卷第 3 期
1 5 7
欲 缪终 缈
・血 液 学 A w 1 店床 ・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摘 要: 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地减低精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输血相 关病毒的危险。采用白细胞专用 滤器, 可去除血液中9 9 . 9 %的白细胞, 可明显减 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 , 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移植物杭宿主病、 输血相 关病毒及 H L A 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关键词: 白细胞去除; 输血; 墉血反应; 输血相关病毒 中图分类号 : R 4 5 7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3 7 3 0 ( 2 0 0 2 ) 0 3 - 0 1 5 7 - 0 2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血液质量及输血 疗效和输血安全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随着无偿献血制度的 实行、 血型检验和配血技术的提高, 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试剂 以及一次性采血输血器材, 输血所产生的副作用 已大为减少 , 但是对输注的血液和血液成分 中含有一定数量 白细胞导致的 输血发热反应、 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某些病毒的传播所造成的 危害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表 明, 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 白细胞是一种“ 污染物” , 其 同种异体输注会产生 白细胞抗体, 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 NH T R ) , H L A 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血小板输注无效等。白细胞还是一 些嗜 白细胞病毒如 巨细胞病毒的载体, 输注含 白细胞的血液制 剂将具有传染这些病毒的危险[ [ I ] 。因此, 血液及其成分去除 白 细胞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