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试题——地理(四川卷)解析版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卷及答案.doc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测试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Al 27 S 32 K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15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其体内检测不到15N标记的酪氨酸B. 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C. 肝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出现障碍,脂蛋白的合成受阻D. 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的差异,与所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CO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
为探究3.大气中2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的是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2CO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A.2CO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B.两种2C.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CO浓度都高于355 μmol·mol-1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2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C. 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2009年四川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和答案
2009 年四川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和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Ⅰ卷1 至
7 页,第Ⅱ卷8 至16 页。
满分30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 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地理
(%)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 上(%)6.372.22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高考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与人口增长类型。 解析:读该城市人口资料,可以看出该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很 快,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1564岁人口所占百分比增加速度快,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 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答案:D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 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 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 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 并简述原因。(l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 害及发生时间间。(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2分)
36 ( 2)
水文特征成 因分析
问答题
11
较 易
同上
水文特征成 因结构;等 高线与地形; 大气环流与 降水
36 ( 3)
问答题
16
较 难
同上
地形成因分 析
信息能力 (有效信 息提取能 三角洲成因; 力和审题 沉积作用、 能力); 侵蚀作用及 知识调动 其影响因素; 运用能力; 复合知识结 逻辑推理、 构:区域地 综合分析 理特征 能力;书 面表达能 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 地理 (全国 II 卷)【word精析版】
2009年高考(全国卷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试题解析09年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的难度较08年大,综合题第36题较08年稍易,39题难度相当。
三、试题解析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1.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2.以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未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C,甲聚落气温为17°C。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CB.18°CC.21°CD.24°C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接近太阳)。
完成9-11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且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码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四川卷评析
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四川卷评析作者:叶见林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5期一、强调地理双基,突出主干知识从表1中可以看出,今年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涉及的都是经过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后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总体来说,地理试题覆盖了几乎所有必修上、下册的主干知识及部分区域地理知识,但所考查知识点却没能覆盖选修一和选修二的内容,这可能会给一些师生以误导。
二、图像有所创新,文字比重加大试题在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在力求创新,试卷中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粗看此图,不过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海拔小于200米的区域出现了大片空白,并且①、②两条河流画到200米等高线处就没再继续了。
图中以这样的形式用地理图形语言间接告诉考生此处有一湖泊存在。
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能有湖泊,但大都画出完整的湖泊,并且可能还有图例加以说明。
此图只画出了湖泊的一部分,并且没有用特殊的符号(如阴影等)与图中陆地部分加以区分,完全要靠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套试题信息呈现形式继续保持多样化的趋势,图像信息、表格信息、文字信息均有,且文字信息比重增大的现象比较明显。
这一趋势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多样信息呈现方式的均衡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使试题的地理学科特色不如以前鲜明,毕竟图像信息才是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信息呈现方式。
三、贴近现实生活,渗透课程理念第36(2)题选择了一段学生游记做为试题的切入点,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考生通过做此题会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第36(3)、(4)题选取了人们能够看得到的地理事象做为题目情景,可以让考生体会到地理就在人们身边;第36(5)题和第39题分别选取了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两种现实的人类活动做为题目情景,凸现了地理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1.选择题一、人口与环境(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2题)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1.甲市可能是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 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A(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4,5题)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4.则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答案:A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答案:B(09年天津文综第6,7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6.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 abcB. acdC. abdD. bcd答案:C7.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 aB. bC. cD.d.答案:B(09年江苏地理第12,13题)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6、图7回答12~13题。
12.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答案:B13.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地理部分)解析版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bfys2006@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7页。
第II 卷8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题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A . 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① B. ②C. ③D. ④【解析】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A.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
3. N地风向为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4.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地B. N地C. P地D. Q地【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解析】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选D.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地理(全国II卷)答案解析2009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Ⅱ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44分)1、(12分)(1)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工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因而应布局在原料产地。
(2)B解析: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购物袋是聚乙烯塑料,丢弃后会产生“白色污染”,而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成的购物袋易分解,减轻了污染。
(3)D解析:在我国的松辽平原,玉米最为集中,是我国的“玉米带”,四省中只有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
2、(8分)(1)A解析:图中数据反映出该国人口净迁入人数不断增多,成为人口净迁入国,人口增长一方面是人口的迁入,另一方面是自然增长。
1971~1980年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2)B解析:此图反映出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有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本国,说明该国为发达国家,最有可能位于欧洲。
3、(12分)(1)B解析:H地海拔在2000~2200米,甲海拔在400~600米,因而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400~1800米,B项正确。
(2)D解析: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H地与甲地大约相距40千米,H处的高压系统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从10时到15时,该高压系统移至甲地上空(每小时约移动8.3千米)。
此时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且午后地面辐射较强,所以甲地上空气温要大于12℃,对应到地面甲地气温要高于12℃+1500 m×0.6℃=21℃,因此选择D项。
(3)C解析:第二天,甲地高压天气系统过境后,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暖,有微风。
4、(12分)(1)B解析:材料中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最靠近太阳,说明农历初一,月球和太阳同升同落,正午时分“月到中天”;初七、八,月出正午月落半夜,黄昏时“月到中天”。
旅游团在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说明应在初一至初七、八之间,故选B项。
(2)C解析:由第9题解析可得知18时40分看到“月到中天”应是黄昏时刻,日期应为农历初七、八。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解析资料荟萃2009-06-14 0038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遮蔽/弊端囹圄/聆听不屈不挠/饶有情趣B.隽永/眷念惊蛰/ 桎梏喟然长叹/功亏一篑C.侍候/吞噬吉祥/捷径溯流而上/夙兴夜寐D.瓦砾/隶书矗立/抽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bì/bìlíng/ líng náo/ráo B、juàn/juàn zhã/zhìkuì/kuì C、shì/shìjí/jiãsù/ sù D、lì/lìchù/ chùqiâ/qi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倍增录像机拾人牙慧纷至踏来B.备至照像机招聘启示自作自受C.赡养钓鱼竿意气用事沧海一粟D.观瞻电线杆黔驴计穷姹紫嫣红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形的能力,需根据词义来分析,以义定形。
A、纷至踏来-纷至沓来B、照像机-照相机 D、黔驴计穷-黔驴技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侵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 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全国卷Ⅱ)一.本卷共4 小题,每个小题0 分,共4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 1~3 题.1.(4 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4 分)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4 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如图显示某国 1951﹣2000 年每 10 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 4~5 题4.(4 分)1951﹣﹣2000 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 15.1%5.(4 分)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 .也许位于欧洲C .1990 年人口达到 900 万D .20 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如图中.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 200 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 6~8 题.6.(4 分)H 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 .800 米B .1500 米C .1800 米D .2100 米7.(4 分)上午 10 时,H 地气温为 12℃,甲聚落气温为 17℃.到 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 .15℃8.(4 分)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 .晴天转阴雨B .大风有浮尘C .晴暖有微风B .18℃C .21℃D .24℃D .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 30 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 9~11 题.9.(4 分)若旅行团在某日 16 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4 分)若该旅行团在某日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1.(4 分)若该旅行团在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二.解答题(共2 小题,满分96 分)12.(36 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如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60 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苏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操已拥兵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从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桨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如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但是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材料三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 30 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 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第一产业28.2第二产业47.9第三产业23.91978 年全国甲地全国甲地5130192007 年11.348.640.129.733.536.8(6)根据表 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2009 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分析ꢀ一.本卷共4 小题,每个小题0 分,共44 分。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四川卷)完全解析版(一)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四川卷)完全解析版(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解析】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答案】B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
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
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
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D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解析】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
深秋的清晨甲地临近湖泊,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C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图2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图中的经度为120°W、100°W、80°W,因此该图是沿36°N 的北美大陆的温度变化。
①处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处在山脉的背风坡,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D5.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解析】越靠近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小,因此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地理
【材料1】[材料id:149899, 题目id:1414937, 1414955, 1414975]【来源】2009四川卷,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下图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B项,该地有起伏的丘陵和注入湖泊的河流,所以湖光山色优美,故B项正确。
A项,该地没有陡崖可以形成瀑布,故A项错误。
C项,海拔较低,无法出现云海,故C项错误。
D项,中部地势相对平缓,北部山势起伏不大,西侧山势陡峭,但是由于山峰过少,河流较短,不构成奇峰峡谷,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D。
误选D可能是因为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奇峰峡谷”所代表地形地势特征,奇峰峡谷一般地势起伏大、山峰林立。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选择。
D项,丁处属于山脊部位,等高线稀疏,是一个缓坡,可以发展梯田、种植茶树,故D项正确。
A项,根据河流汇入的情况,甲处是一个湖泊,不适宜种植树木,故A项错误。
B项,橡胶属于热带作物,图中是亚热带地区,不适宜种植,故B项错误。
C项,丙处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陡,不适宜种植棉花,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丘陵地区的地理特征。
C项,④位于海边,盛夏晴朗的夜晚,陆地降温快,相对于海洋为热源,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常吹偏北风,故C项正确。
A项,根据地形,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不是三角洲,故A项错误。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测试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Al 27 S 32 K 39 Mn 55二、三、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w.w.k.s.5.u.c.o.mA. 用15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其体内检测不到15N标记的酪氨酸B. 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C. 肝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出现障碍,脂蛋白的合成受阻D. 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的差异,与所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了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关问题。
A选项中15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通过氨基酸的代谢,在其体内仍可能检测到15N标记的酪氨酸,A错误;B中当糖类的供应不足时,只有加快脂肪的分解速度来提供生物体生长代谢所需的能量,B正确;C中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和蛋白质加工的场所;D中肌糖元不能转化是因为肌细胞代谢旺盛,当肌糖原转化成葡萄糖后直接被细胞代谢利用,不能进入到血液中成为血糖。
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B.C.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E.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F.G.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H.I.J.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2.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问题。
A中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不能制造含碳有机物;B中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稳定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C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C正确;D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菌体能检测到32PCO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
2009年四川高考地理卷
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解析】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答案】B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
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
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
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D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解析】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
深秋的清晨甲地临近湖泊,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C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图2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图中的经度为120°E、100°E、80°E,因此该图是沿36°N的北美大陆的温度变化。
①处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处在山脉的背风坡,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D5.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解析】越靠近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小,因此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①地因海拔高,气温低,等高线向低纬度(南)突出。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卷及答案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卷及答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测试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Al 27 S 32 K 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15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其体内检测不到15N标记的酪氨酸B. 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C. 肝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出现障碍,脂蛋白的合成受阻D. 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的差异,与所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3.大气中CO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2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
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微摩尔数。
2A.CO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2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B.两种CO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2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C.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浓度都高于3552μmol·mol-1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地理2009年高考各省试题及解析
四、例题分析1.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参考答案:1.D【解析】测量目标: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的理解。
难度:0.2825。
教材中有关森林与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述的,试题是以垂直分布图表现的,试题通过文图转换,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材P74,阅读:生物与土壤有机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是向土壤中输入有机质,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植物完成的。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虽远不如森林植被大,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超过森林,这是因为草类的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而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其次是有机质剖面分布的差异: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向下逐渐减少,森林土壤有机质集中表层,向下急剧减少。
原因是草类以地下经常死亡的根系作为土壤的有机质来源,而森林植物的根系是多年生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地表的枯枝落叶,并在地面分解和积累。
故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正确。
本题反映出不少考生忽略教材基础知识的倾向。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回答2~3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参考答案:2.B 3.A【解析】测量目标: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卷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测试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Al 27 S 32 K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15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其体内检测不到15N标记的酪氨酸B. 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C. 肝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出现障碍,脂蛋白的合成受阻D. 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的差异,与所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CO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
为探究3.大气中2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的是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2CO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A.2CO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B.两种2C.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CO浓度都高于355 μmol·mol-1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2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C. 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2009年全国二卷地理部分答案及解析
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Ⅱ分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故选B。
【区分度】低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故选D。
【区分度】低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1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各时间段该国的自然增长率,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迁移率(注意正负关系,即净迁入与净迁出),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变化,即增长率,主要原因不同;该国1951---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解析】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答案】B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
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
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
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D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解析】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
深秋的清晨甲地临近湖泊,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C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图中的经度为120°E、100°E、80°E,因此该图是沿36°N的北美大陆的温度变化。
①处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处在山脉的背风坡,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D5.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解析】越靠近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小,因此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①地因海拔高,气温低,等高线向低纬度(南)突出。
相反,③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A6. 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解析】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西部的沿海地区,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稀少;③地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的山区;⑤地以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B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①34.3 532.5 1865.8 15.8②53.5 1539.1 727.9 15.0③51.9 542.4 404.4 0.4④31.1 361.0 184.6 2.07. 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解析】四省区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的是江苏;耕地面积最大的是黑龙江;水资源总量最丰富是四川;因此选A。
【答案】A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解析】城镇人口加乡村人口是总人口,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小,乡村人口比重就大。
其他的不存在这个关系。
【答案】D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解析】①省西部是横断山区,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②省为黑龙江,纬度高,热量不足,不能种植棉花。
③省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④省是河西走廊,依靠地下水和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答案】D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刻,太阳直射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解析】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在P地的东侧,因此自传方向为顺时针,所示半球为南半球。
70度以内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20°S。
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说明此时N地的地方时为4时,N地的经度为30°E,则太阳直射点在150°E。
所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岸,有暖流经过。
【答案】C11.图辐范围内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片枯黄【解析】此刻,各地分属两个日期。
此日,太阳直射在20°S,但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哪一个方向运动,因此不能确定白昼的变化。
N地位于30°E、30°S,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正值夏季,草木葱绿。
【答案】B第Ⅱ卷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分)(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
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
下午,更神奇了。
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
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12分)材料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
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
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
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12分)【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然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箭头向左。
该区域的旅游名山是鄱阳湖附近的庐山。
降水有类型有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等,这次的属于对流雨。
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
【答案】(共36分)答案要点:(1)(2分)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分)。
(2)(6分)庐山(2分)对流(2分)多发生在夏秋午后(2分)(3)(4分)流水(2分)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2分)(4)(12分)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
(5)(12分)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分)。
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
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分)。
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39.(60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材料五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
实现互补。
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
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分)(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8分)(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8分)【解析】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对外联系、资源开发、旅游和贸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昆曼公路穿越了我国的云贵高原和中南半岛,云贵高原卡斯特地貌发育,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
公路的建设有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
【答案】(4)(4分)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2分);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分)。
(5)(8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分);北部冬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分);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分);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2分)。
(6)(8分)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2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分)。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列举正确一例给2分,正确两例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