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基本特性
地图学
第一章: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性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基本特性:1、可测量性2、直观性3、一览性地图的分类按内容分::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按比例尺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地形图):1:1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地形地理图\地形一览图):介于1:10万和1:100万之间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地理图\一览图):1:100万及更小的比例尺的地图1.3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地图的主题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地图的主题整饰要素(图外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第三章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标准点、标准线和等变形线标准点、标准线和等变形线标准点:指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点。
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的点,离标准点越远,变形越大标准线:指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线,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或相割的那一条或两条线(标准经线或标准纬线),离标准线越远,变形越大。
等变形线:指投影面上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不同等变形线形状的投影适合不同形状的制图区域,这是选择地图投影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是指角度没有变形的投影(注意:由于投影后保持区域形状相似,又将等角投影称为相似投影、正形投影。
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的基本特征: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⑶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a 地图的认知功能;b 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c 地图的传递功能;d地图的模拟功能。
4、地图的类型:a 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1:10w)、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w-1:100w之间)、小比例尺地图(小于比例尺1:100w);b 按区域划分:⑴星球图,地球图⑵世界图,大洲图等⑶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⑷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等;c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d 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立体地图。
d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e 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动态地图f 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语言、使用方式等指标的分类5、地图的生成可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实测成图: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编绘成图: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制新图的方法。
6、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7、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它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
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8、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9、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赤道半径)、短轴b(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f10、参考椭球体: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1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就是用经纬线、纬线、精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地图的定义及基本特性1-3
第一章地图概述1-1地图的基本特性给地图下定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地图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
追溯到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将地图说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称为“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
这个定义简单粗浅,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很不确切、全面。
因为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一张地面照片、航摄相片或卫星像片,亦适合于风景画等。
这一定义不能充分表达地图所具有的特性,因而无法与上述像片和风景画明确加以区分。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价值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地图实质的深入理解,地图的定义日趋完善。
60年代以来,在如上说法的基础上,补充了像片和画片所没有的,而只是地图才具有的一些特性。
这些特性是: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和实施制图综合。
他们明确了“地图”的内涵,表明了地图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这是现代地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现代军事、建设和科学技术对地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形成的。
人们要求从地图上能够量取方位、距离、面积、体积、密度等,使地图成为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
而地图所具有的可量测性与地图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投影方法、比例尺和定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地图像片和风景画,都是建立在透视投影的基础上的,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大小会产生比例上的变化,即所谓“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这种关系显然不符合可量测性的要求;航空像片由于飞行高度不大,其影像是一种中心投影,加上地面起伏和飞行上的原因,同样不能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
它虽比透视投影精度增高许多,但仍然不能精确地确定地面物体和现象相应位置,不可能按同样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当然就更谈不上严密的定向方法。
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到制成地图,要经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
首先是将地球自然表面上的点沿垂直方向投影到地球椭球面上来(这种椭球是经过复杂的天文大地测量而获得的接近地球体的、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这由测量工作者完成;然后,再将投影到椭球面上的点运用数学方法投影到某种可展面(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等)上,这称之为地球投影。
地图制图
3. 地图投影分类
(1)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 影。 (2)按投影构成方式分:几何投影、非几何投影。 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几何面上,再展开成 平面,如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等。 非几何投影:根据制图的具体要求,有条件按数学法则改造 形成的,如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多圆锥投影等。
二、地图的分类
三、地图语言
四、地图内容
一、地图的特性
(1)可量测性:地图采用了地图投影、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特 殊数学法则,可在地图上精确量测点的坐标、线的长度、面 积、体积和坡度等。 (2)直观性:采用了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表达地理 事物的工具。利用地图可直观、准确地获得地理空间信息。 (3)一览性:地图不可能表达出地面上所有的地理事物,通过 制图综合(取舍、概括)使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按照制 图目的,将读者需要的内容,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
我国领土共含22个3 °投影带,即24至45带。
四、地图分幅与编号
1. 地图分幅形式
为了方便地编图、印刷、保管和使用地图,须对地图进行分 幅和编号。 (1)矩形分幅 用矩形的图廓线分割图幅,相邻图幅间的图廓线都是直 线。用于工程建设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地图集 (2)经纬线分幅 图廓线由经线和纬线组成,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上下图 廓为曲线的梯形。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用经纬线分幅
四、 地图内容
2. 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可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 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地质、土壤等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历史文化等要素
3. 辅助要素
方便使用而提供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说明性内容或工具 性内容,包括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分度带、图例、坡 度尺、附图、资料、编图及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 坐标系、高程系及成图说明等。(元数据)
地图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基本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数字地图: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过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8中比例尺的普通地图。
地图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及内容: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第三章.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一. 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变形?答:(1)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2)由于地图投影上各点是变形时不相同的,我们先从普通的意义上来研究某一点上变形变化的特点,再深入研究不同点上的变形变化规律,便不难掌握整个投影的变化规律。
各种变形(面积、角度等)均可用长度变形来表示,因此长度变形时各种变形的基础.二.什么是长度比、长度变形?什么是面积比和面积变形?什么是角度变形?答:长度比(u):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公式u=ds`/ds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u-1面积比(p):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面积dF的比值。
公式P=dF`/dF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P-1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B`与它在地面上的固有角值B之间之差的绝对值.三.。
地图投影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1)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等面积任意(2)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A。
按辅助投影面类型分:方位圆柱圆锥B.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的位置关系分:正轴横轴斜轴条件投影:条件投影式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之上,根据某些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分为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四。
地图学复习参考题
练习一:概论一、填空: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
2、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3、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等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现代地图的生产,可分为实测成图、编绘成图及数字制图。
6、实测成图可以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种。
7、野外地形测图是应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直接在现场施测,获得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制作。
8、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叫遥感制图。
航空和卫星数据是一种栅格数据,应用时首先要进行图像处理,一部分数据要矢量化,才能用于地形图更新、影像地图制作和编制专题地图。
9、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
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10、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1、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
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2、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
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
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地图学导论
第一章:导论§1-1.地图的基本概念1-1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特征: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即具有可量测性。
量测性:由于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的可量测性。
地球表面是不可展开的曲面。
将球体面投射到平面上,是用地图投影(图1-7)——特殊的数学法则解决的。
它是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经纬线、直角坐标网)。
使地图具有足够的精度。
2.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即具有直观性。
直观性:由于采用了专门符号(图2-20)表示事物的特殊方法,使地图具有直观性。
地图不是地面物体形象的简单缩小,是用符号实现的,这是地图符号。
主要优点:1、大大的简化了物体的图形2、能根据需要显示那些小而重要的物体3、能显示出相互重叠的物体和现象4、能显示事物的质量特征5、能显示出不能直接看到的自然和社会现象3.经过科学概括;即具有系统性、总结性,也称一览性。
3)一览性由于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制图综合(图6-19)手段,使地图具有一览性。
地图要经过选择,舍去次要的突出主要的,概括出景观的基本特征。
4.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即可记载性。
可记载性:由于地图种类的增多,数量上的扩大,使地图可以记载事物的发展变化。
同一幅地图上,可以显示出河流从幼年到老年期的变化、各种历史事件的变迁过程等,使地图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
定义:过去对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字法则,使用专门符号,通过制图综合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
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的一系列变化:1、地图不再把用地图符号表示事物作为唯一的方法。
可用影像地图甚至数字的形式来存储和表示地图。
例如,用于巡航导弹的数字地图贮存在磁带中,使用时不需显示图形。
2、地图正在由“纸质”地图向“无纸”地图转变。
地图不仅可以印制在纸张上,也能进行屏幕显示。
3、地图不再单纯描绘地球表面。
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地图描绘的对象从地球扩展到其它星球。
4、更加强调制图对象的空间联系和随时间的变化。
智慧树知到《地图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A.对
B.错
答案:B
5、在任意点的任意方向上的距离投影前后都相等的投影叫做等距投影
A.对
B.错
答案:B
第四章
1、定性或定量描述地理事物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数据叫做空间数据
A.对
B.错
答案:B
2、描述地理变量的属性数据时,顺序量表的精度要低于间隔量表
A.对
B.错
答案:A
3、最早研究视觉变量的是法国人贝尔廷
2、风景画与地图一样具有可量测性
A.对
B.错
答案: 错
3、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图是马王堆汉代地图
A.对
B.错
答案: 错
4、地图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A.对
B.错
答案: 对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学基础、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三部分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地图的分幅是为了便于使用、编图、印刷及保管
智慧树知到《地图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有
A.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
B.使用特殊的地图语言——地图符号产生的直观性
C.使用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D.制图方法的通用性
答案: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使用特殊的地图语言——地图符号产生的直观性,使用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4、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图幅范围可以分为多少幅1:10万的地形图
A.2×2
B.4×4
C.12×12
D.24×24
答案: 12×12
5、某地,北纬36°19′,东经107°53′,则该地区1:10万地形图的图幅编号为
地图学
1.地图的基本特性有哪些?解决曲面和平面矛盾的上述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这是地图的第一个基本特性。
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这是地图的第二个基本特征。
2.地图按内容如何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3.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哪三个部分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4.对几种代表性的地图定义进行比较分析5地图的重要功能有哪些?地的模拟功能地图的信息负载功能地图的信息传递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6地图学的现代特征、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地图是客观世界的物质模型和抽象模型、地图信息的多维动态性7地图投影的实质是什么?其研究对象及任务又是什么?、建立地球面上点的坐标(B ,L )与地图平面上点的坐标(x , y )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研究将地球椭球面(或球面)描写到地图平面上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以及地图投影变形规律。
此外,还研究不同地图投影之间的转换和图上量算等问题、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面上的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8.写出地图投影的一般方程式),(),(21L B f y L B f x ==9地图投影的变形有哪些?是如何定义的?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10、地图投影是如何分类的一种是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正轴投影标准经纬线网的形状分类。
11、写出不同类型的透视方位投影的半径计算公式)(Z f =ρRtgZ =ρ22ZRtg =ρZ R sin =ρ12、球心投影和球面投影各有何特性:大圆线投影成直线球面上任何大小的圆在平面上仍为圆13.墨卡托投影的几何名称是什么?描述其变形分布规律?等角正圆柱投影它假设圆柱轴和地球椭球体旋转轴重合并套在椭球体上,按等角条件,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于圆柱面上,并沿圆柱母线切开展成。
其经纬线表现为两组相互正交的平行线,相同纬差的纬线间距与纬线和标准纬线的纬差成正比。
地图的定义及基本特性13
第一章地图概述1-1地图的基本特性给地图下定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地图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
追溯到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将地图说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称为“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
这个定义简单粗浅,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很不确切、全面。
因为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一张地面照片、航摄相片或卫星像片,亦适合于风景画等。
这一定义不能充分表达地图所具有的特性,因而无法与上述像片和风景画明确加以区分。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价值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地图实质的深入理解,地图的定义日趋完善。
60年代以来,在如上说法的基础上,补充了像片和画片所没有的,而只是地图才具有的一些特性。
这些特性是: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和实施制图综合。
他们明确了“地图”的内涵,表明了地图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这是现代地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现代军事、建设和科学技术对地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形成的。
人们要求从地图上能够量取方位、距离、面积、体积、密度等,使地图成为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
而地图所具有的可量测性与地图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投影方法、比例尺和定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地图像片和风景画,都是建立在透视投影的基础上的,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大小会产生比例上的变化,即所谓“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这种关系显然不符合可量测性的要求;航空像片由于飞行高度不大,其影像是一种中心投影,加上地面起伏和飞行上的原因,同样不能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
它虽比透视投影精度增高许多,但仍然不能精确地确定地面物体和现象相应位置,不可能按同样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当然就更谈不上严密的定向方法。
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到制成地图,要经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
首先是将地球自然表面上的点沿垂直方向投影到地球椭球面上来(这种椭球是经过复杂的天文大地测量而获得的接近地球体的、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这由测量工作者完成;然后,再将投影到椭球面上的点运用数学方法投影到某种可展面(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等)上,这称之为地球投影。
地图学
地图学第一章导论第1节地图的特征、地图的定义一、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并经过地图概括的地理信息载体。
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的功能:(一)信息的负载功能(二)传递功能(三)模型功能(四)认知功能二、地图的类型:(一)按尺度划分1、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
2、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
3、小于比例尺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二)按区域范围划分1、星球图、地球图;2、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3、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大区或省、市、县)地图;4、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
(三)按地图的图形划分(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1、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2、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要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第3节地图的成图方法一、实测成图法二、编绘成图法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第1节地球体一、地球的基本特征(一)地球重力:地球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方向。
(二)水准面:重力位相等的面。
(三)大地水准面:假定海水静止不动,将海水面无限延伸,穿出大陆包围地球的球体。
它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
(四)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五)地球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二、地理坐标:用经线(子午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统中有三种坐标: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第2节大地测量系统一、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一)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二)1975 参考椭球体二、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一)平面控制网:以西安是附件的泾阳县境内的国家大地原点为坐标原点(二)高程控制网: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国家高程基准(又1988高程,高程值为72.2604m)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某一目标或信息在什么时候、什么空间位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地图学重点
地图学重点一、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二、地图的基本特性A.特殊的数学法则。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保证地图具有足够的数学精度,具有可量测性和可比性。
B.特定的符号系统。
在地图上就是通过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分门别类,采用符号系统(地图语言)来解决的。
符号、色彩、文字C.特异的地图概括。
解决繁多的事物现象和有限的图面这一对矛盾而采用的手段,需要科学的综合选取和舍弃概括,反映地表重要的、基本的、本质的事物,舍弃次要的、个别的、非本质性的事物,表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
经过地图概括,使地图的内容和载负量达到统一,具有清晰性和一览性。
D.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三、地图的分类(1)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按地图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万而大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小于等于1:100万比例尺地图。
(3)按制图区分类 :按自然区:如全球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按行政区划:国家图、省(自治区、直辖市)图、县(市)图、乡图等;按宇宙空间:地球图、月球图、火星图。
(4)按用途分类 :通用图(供一般读者使用的参考图,如世界挂图、中国挂图)、专用图(供某专业或行业专门使用,如航空图、航海图、旅游图、规划图、交通图等)。
(5)按承载介质分类 :如纸质图、磁介质图(光盘、磁盘) 、纺织物图、化纤物图、聚酯薄膜图、屏幕图、化纤模型图、石膏模型图、萤光图。
(6)按其他标准分类:-- 按使用方式分:桌面用图、挂图、易携图、广告牌图、车载电子图、手持GPS图。
-- 按制作方式分:常规地图、数字地图。
-- 按动静变化分:静态地图、动态地图(天气预报地图)。
地图学复习整理
地图学复习整理第⼀篇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地图的基本特性1. 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例、尺地图定向)2. 直观性——地图语⾔(符号、注记、颜⾊)3. ⼀览性——制图综合(概括)⼆、地图的概念根据⼀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然和⼈⽂现象,使⽤地图语⾔,通过制图综合,缩⼩反映在平⾯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分类1.普通地图: 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地表最基本的⾃然和⼈⽂现象的地图。
六⼤地理要素:⽔系、地貌、⼟质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各种独⽴⽬标。
⼤⽐例尺地图:[1/10万,1〕中⽐例尺地图:(1/100万,1/10万)⼩⽐例尺地图:(0,1/100万]国家基本⽐例尺地图1:5千 1:1万 1: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种或⼏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
⾃然专题地图:地质图、地貌图等⼈⽂专题地图:政区图、⼈⼝图、经济图等其他专题地图:航空图、航海图、城市地图§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基础控制点、坐标⽹、⽐例尺和地图定向地理要素普通地图:⾃然和⼈⽂要素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向图解、⽂字⽐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地图⽤途和基本功能⼆、地图的基本功能1.传输功能编图者(信息源)——⽤图者(⽬的地)2.信息载负功能空间信息载体:直接信息、间接信息3.模拟功能空间模型形象—符号模型:等⾼线4.认知功能空间认知:空间定位、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等图形认知:数量和质量特征§地图的成图过程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般过程1.地图设计(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确定⽐例尺、投影,选择地图内容和表⽰⽅法……)2.数据输⼊(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在计算机可存储介质上……)3.数据处理(加⼯处理数据,建⽴新编地图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图形……)4.图形输出(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第⼆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图的分幅编图、印刷、保存、使⽤⽅便三、我国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顶点的编号怎么看分成1:10万时是3*3J-50/J50横列号 =[ 纬度/4°] + 1纵⾏号 = [ 经度/6°]+31 (东经)纵⾏号 =31- [ 经度/6°] (西经)[ ] 代表取整旧分幅编号法1:100万为基础J-501:50万 -A / B/ C / D1:25万 -[1]——[16]1:10万 -1——1441:10万为基础 J-50-51:5万 -A / B / C / D1:万 -B-1——4 (以1:5万为基础)1:1万 -(1)——(64)1:5千–(2)-A——D(以1:1万为基础)ppt图廓经度109°30’受不了啊,全部图解算了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法。
(整理)地图学期末复习题全
第一章1.地图的基本特性:(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3)、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2.地图定义: 很早以前,人们认为地图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小图形①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像。
②现代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控制和确定地图上地理要素与地面事物的相对位置,是地图的“骨架”。
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2)图形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反映制图对象相对地理位置及与地理环境间联系的要素。
包括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地貌、气象、动物、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地理要素:居民地、人口、政治界线、产值、交通线、设施、军事(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 ;分度带; 量图用表 ;附图; 编图资料(4) 补充说明4、地图制作方法(1)、传统实测成图法: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地面实测成图(2)、传统编绘成图法;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制新图的方法。
特点:图→图(3)、遥感制图法遥感(RS):借助传感器对地物的发射反射的电磁波进行接收分析,揭示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综合性的探测技术。
(4)、计算机地图制图法地图资料(数字化)计算机处理(机助综合);数字地图(绘图机);输出;制印特点:数字→图5、地图的功能(1)认识功能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它的认知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提供空间分布物体和现象的尺寸、维数、范围等概念,形成正确的对比概念、图形感受及制图对象空间立体分布和时间过程变化;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2)模拟功能;;模型与它表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模型可以有物质模型与概念模型之分。
地图学考试
1.地图的基本特性: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⑶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2.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2.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控制点。
⑴地图投影⑵坐标系统⑶比例尺⑷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出版信息等辅助地图使用的要素。
4.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3.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1.实测成图: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地面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步测量~绘制成图~制印高空实测成图:航空摄影测量2 .编绘成图: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制新图的方法。
常规编图、遥感成图、计算机制图4.按地图图型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5.地图的分幅: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6.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1)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
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2)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3)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
世界各国的地形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8.国际1:100万地图的标准分幅是经差6°和纬差4°;由于随着纬度增高地图面积迅速缩小,所以规定在纬度60°~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经差12°,纬差4°;在纬度76°~88°之间四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经差24°,纬差4°;纬度88°以上单独为一幅。
采用行列式编号。
具体做法是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依次用罗马字母A,B,C,……V表示,行号前分别冠以N 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从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将全球分为60纵列,依次用1,2,3,……60表示。
地图学总结
第一章1、地图的基本特性:a、数学法则:解决地球曲面和地图之间平面矛盾;b、综合法则: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地图按内容如何分类?答:a、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b、按比例尺:国家标准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
3、地图的组成要素:a、数学要素;b、地理要素;c、辅助要素。
4、地图的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应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5、地图的重要功能:a、地图的模拟功能;b、地图的信息负载功能;c、地图的信息传递功能;d、地图的认知功能。
6、地图的现代特性:a、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b、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c、地图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7、心象:在视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表象即印象,在地图学中也称为心象,它通过回忆联想再现出来。
8、地图分幅:a、矩形分幅,b、经纬线分幅。
9、地图编号:就是对于分幅地图中的每幅地图用一特定的号码来标记,(常用行列式编号法和经纬度编号法两种)。
第二章1、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的、抽象化的概括和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进行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以图形和数学方式传输地理空间环境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2、裴秀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3、地图制图技术和地图学原理是推动地图学不断前进的两个轮子。
4、地图学老三论:地图投影、制图综合、地图符号。
第三章1、地图投影类型:近260种,归纳为几何透视法或数学分析法两大类。
2、地图投影实质:建立地球面上点的坐标(B,L)与地图平面上点的坐标(x,y)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基本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数字地图: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过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8中比例尺的普通地图。
地图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及内容: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第三章.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一. 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变形?答:(1)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2)由于地图投影上各点是变形时不相同的,我们先从普通的意义上来研究某一点上变形变化的特点,再深入研究不同点上的变形变化规律,便不难掌握整个投影的变化规律。
各种变形(面积、角度等)均可用长度变形来表示,因此长度变形时各种变形的基础。
二.什么是长度比、长度变形?什么是面积比和面积变形?什么是角度变形?答:长度比(u):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公式u=ds`/ds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u-1面积比(p):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面积dF的比值。
公式P=dF`/dF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P-1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B`与它在地面上的固有角值B之间之差的绝对值。
三..地图投影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1)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等面积任意(2)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A.按辅助投影面类型分:方位圆柱圆锥B.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的位置关系分:正轴横轴斜轴条件投影:条件投影式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之上,根据某些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
地图学复习整理资料
地图学一、地图的基本特性:特定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与注记系统、实施制图综合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1.地图是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数学法则缩绘到平面上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是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具有可量测性,即可在地图上量取方位、距离、长度、面积、体积等。
运用特殊的符号与注记:地图是以特定的符号系统和注记来表示地面事物的,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经济的现象。
对所表示的现象进行分类和抽象,分门别类用不同的符号加以表示。
地图是对图象信息进行了再加工、深层次地处理。
由于运用了符号和注记:1.地图既能表示较大物体的轮廓,又能表示较小的重要的物体,如三角点、纪念碑等;2.既能表示物体的形态特征,又能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如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深、水温、土壤的性质、道路的种类及铺装材料、森林的树种、平均高度和粗度,地势起伏的绝对高程等;3.既能表示看得见的事物,又能表示看不见的事物,如经纬线、航线、等高线、国民生产总值等;4.既能表示地表的物体,又能表示地下的、空中的物体,如地下管线、涵洞隧道、矿物分布、地磁、大气环流等;5.既能表示物体的现状、又能表示物体的过去和未来。
一张地图是特定时期事物的真实写照,不同时期的地图进行对比就能进行地理环境变迁的分析与研究。
实施制图综合:●地表万物信息繁多,即使最大比例尺的地图也只能表示其中的一部分,从地表到地图,已经进行了第一次综合;●包含比例尺的概念,即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地图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有限的图面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信息,就需要把主要的、本质的内容加以表示,舍去次要的、非本质的内容,这就是制图综合。
二、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或其它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平面上的图象。
三、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保证地图具有可量测性的基础。
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
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
如:地形图、挂图等。
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
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地图分幅:(1)矩形分幅:优点:图幅间拼接方便;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使用图纸和印刷;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2)经纬线分幅: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9、地图编号:编号是每个图幅的数码标记,他们应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不重复性。
(自然序数编号、行列式编号)100万地图是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
基本比例尺图幅关系:出1:25万到1:10万之间其他都是1:4 .新的地图编号:由10个代码组成。
如H49D002003(1:100万编号+比例尺编号+行号+列号)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传统的地图学有三个基本特征:a个人技术对地图质量有显著的影响;b、实践经验积累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c、传统的师徒传授技艺起主导作用。
现代地图学的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1.地图学已跨越几个科学部门2.横断科学为地图学现代理论提供了支持3.地图生产、研究、应用上的计量化4.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设备的应用。
地图投影的实质: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投影变形:由于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要把它完整地表示到平面上,必须有条件地进行局部拉伸和局部缩小,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
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和线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比例尺)地图投影的分类:按变形性质: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最大;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
按投影方式分类:1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用几何的方法投影到辅助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
2条件投影:是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圆锥投影中纬线投影后为同心圆弧,经线投影后为相交于一点的直线束,且夹角与经差成正比。
在正轴圆锥投影中,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互相垂直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柱投影的经纬网表像:纬线投影后为平行直线,经线投影后也为平行直线,且与纬线正交。
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地理变量: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即构成了地理变量。
制图数据: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地理变量就成了制图数据。
地理变量按性质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作为制图数据时分为:点位数据、线状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
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
定名量表:在研究事物时只使用定性关系、无定量关系的数据,称为定名量表数据。
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只区分事物的相对等级,不能产生数量概念。
间隔量表:给顺序量表赋予量的概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量表。
比率量表:一种完整的定量化方法,可描述客体的绝对量。
数据源: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文字资料地图加工: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成可比的数据将统计数据加工成为派生的制图数据。
制图分级是将地理变量加工成为制图数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关键是确定临界值。
图形数据: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又称空间数据。
矢量数据—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
栅格数据—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专题属性和质量描述等数据,表示地理物体的本质特性,是地理实体相互区别的质量准绳。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的形式出现。
地图符号的实质:“地图语言”,它不仅蕴含个体直接语意信息价值,还有相互联系的语法价值。
地图符号的分类:按地图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
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定量符号。
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几何符号、艺术符号(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图标符号、文字符号、色域符号。
符号的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
基本的视觉变量:形状(产生符号视觉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尺寸(描述数量特征的最有效变量之一)、方向(是指点状符号或线状、面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
面状符号本身无方向变化,但内部填充的点、线有方向变化)、明度(符号色彩调子的相对明暗程度)、密度:指在保持符号表面平均明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像素的尺寸和数量、结构(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颜色、位置视觉变量能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1整体感和差异感:整体感,我们观察由一些像素或符号组成的图像时,它们在感觉中是一个独立于另外一些图形的整体。
差异感,各部分差异很大,某些图形似乎从整体中突出出来,产生突出的感受。
2等级感:尺寸、明度是主要因素,3数量感:尺寸大小是最有效变量。
4质量感:形状、颜色(色相)、结构是产生质量差异的最好变量,5动态感:尺寸、明度、方向、密度。
箭头是表现动向的习惯用法。
6立体感:尺寸、密度、结构、明度、饱和度及位置等因素。
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标志:定位特征、性质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关系特征、时间特征。
普通地图: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等内容。
人文要素主要包括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等内容,一共3+4=7种要素。
独立地物:在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但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统称为独地物。
水系:1海洋要素:海洋要素主要表示海岸、海底地貌,海岸: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
海岸由岸上地带/沿岸地带、潮浸地带(干出滩)、沿海地带三部分组成。
①岸上地带(后滨):高潮线以上部分。
重点表示各种岸滩的类型。
用等高线描述地貌,地貌符号描述岸型。
②潮浸地带(干出滩):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部分。
重点表示各类干出滩。
填绘符号③沿海地带(前滨):低潮线以下直至波浪作用的下限。
重点表示岛礁和海底地形。
深度基准面:也称“理论深度基准面”,是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
水深注记:是水深点深度注记的简称,它类似于陆地上的高程点注记。
地貌:①写景法②晕滃法③晕渲法④等高线法⑤分层设色法。
写景法:是以绘画写景的形式表示地貌起伏和分布位置的地貌表示法。
晕滃法:是沿斜坡方向布置晕线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
根据光线垂直照射时,地面与其水平面的倾角越大,则所受到的光照就愈少的原理。
晕渲法:也称阴影法或光影法,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
等高线法: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用等高线来表现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称为等高线。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计曲线:为计算高程方便而加粗描绘的等高线。
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补充等高线的一种,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测绘的等高线。
助曲线:又称1/4距等高线,也是补充等高线的一种。
等高线的基本特点:①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②等高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③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保持几何相似关系;④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
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层(带),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成为地貌分层设色法。
地貌符号与地貌注记:地貌符号:独立微地貌、激变地貌、区域微地貌;地貌符号:高程注记、说明注记、地貌名称注记。
专题地图 1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
种类:几何符号;文字符号:艺术符号。
绝对连续比率:是指符号的面积比等于其代表的数量之比、条件连续比率:在绝对连续比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函数的条件,即对其基准线长度附加函数条件,以改变其大小,且数值与符号也一一对应的符号成为条件连续比率符。
绝对分级比率:表达的是分级数据,用分组中的组中值按照绝对连续比率公式来确定符号基准线的长度的方法。
条件分级比率:表达的是分级数据,符号大小又是根据分组的组中值附加一定的函数条件计算出来的,这种比率关系为条件分级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