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者护理》ppt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发热概述 • 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 • 发热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护理措施 • 发热患者的药物治疗护理措施 • 发热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发热患者的日常护理建议 • 发热患者的健康教育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一般以37.538.0℃为低热,38.1-39.0℃为中 度发热,39.1-41.0℃为高热,超 过41.0℃为超高热。
02
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发热症状出 现的时间、体温变化 、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
询问患者的社会背景 、生活习惯、心理状 况等。
了解患者的患病史、 用药史、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 心率、呼吸等。
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如颜色、 湿度、有无皮疹等。
检查患者的口腔、咽喉、呼吸系 统等部位,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
注意事项
在发热期间,患者往往食欲不振,因此应避免强迫患者进食。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应及 时给予静脉输液等补充营养。
心理护理
总结词
安慰、疏导、鼓励
详细描述
发热患者往往因为病情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 理护理旨在安慰、疏导患者,增强其信心和勇气,使其能 够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事项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患者的诉求,了解其心理 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同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 言或行为,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正常体温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037.0℃之间波动。
发热的分类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 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编辑课件
11
物理降温
• 冰敷降温法:用毛巾将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窝、 腹股沟等部位降温。注意避开枕后、耳廓、阴囊、心 前区、腹部、足底等禁忌用冷的部位。
• 冰帽降温 • 冰毯降温 • 低温灌肠
编辑课件
12
高热常见并发症
• 严重脱水 高热时,经皮肤、呼吸道蒸发的水分增多。
• 高热惊厥 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鉴别及抑制 首选物理降温 需要退热时,首选物理降温。降温效果显著的乙醇、
温水擦浴最为常见。也可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 窝、腹股沟等部位降温。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冰盐水灌 肠、冰毯、冰帽。 • 慎用解热药
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婴幼儿高热等必须采取 紧急降温措施,而物理降温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药 物退热。常用的有水杨酸盐类和非甾体抗炎药,但应 警惕患者因大汗而虚脱。
发热患者的护理
编辑课件
1
概念
• 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称为发热。
•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 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但发热过高或过 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 障碍。
编辑课件
6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不过于积极退热 大量证据表明在一般发热温度范围内的体温能使宿主 的防御更加积极、有效。发热还是一项重要的指征, 可以帮医师监测治疗结果。因此,发热时应对每个病 例进行利弊评估,不用常规给予退热治疗。当腋温 ≥38.5℃,以及心脏病患者、妊娠妇女、婴幼儿高热 时,应采取紧急降温措施。
滋生细菌,如不注意口腔清洁,很容易发生口炎、口 腔溃疡。协助饭前饭后及晨起的口腔护理,鼓励多漱 口,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使用漱口液。

发热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小儿正常体温稍有波动,因此腋下体温 37.0℃~37.5℃之间是否属于低热,应根 据情况进行分析
2021/3/12
11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功能、白细胞内酶 活力和肝脏解毒功 能增强。
不利的影响:
①使代谢率增快、耗氧量亦增多。
②心搏加快,表皮血管扩张,故心 血管负担加大;
9
发热基本知识概述
影响因素: • 进食、运动、哭闹、衣被过厚、 • 环境温度过高----体温略升高;
饥饿、少动、保暖条件不佳----体温过低。 • 新生儿、婴幼儿和体弱儿易受环境影响而
变化 • 测体温 宜在休息后,饭后1小时、安静时
进行
2021/3/12
10
发热基本知识概述
• 发热基本慨念: 凡体温超过正常称发热。
2021/3/12
26
高蛋白 乳类、蛋、鱼、瘦肉和豆类
发热的饮食
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021/3/12
高维生素
27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21/3/12
28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注意观察热型、发热时表现及伴随症状。定 时测量和准确记录体温,每4h测体温、脉搏、 呼吸一次。 高热或超高热、有高热惊厥危险 的患儿,每1~2h测量一次。退热处置后半 小时复测体温一次,观察体温有无骤降、大 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的那个有虚脱表 现时应给予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 补充液体
儿科常见症状发热的护理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张志芳
2021/3/12
1
提问及讨论
1.病和症状是同一个概念吗?
2.什么是发热?发热的时候你或你的家长会做 哪些自我护理?

发热病人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发热可以分为 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详细描述
感染性发热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的,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非感染 性发热则是由非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如过敏反应、内分泌失调等。
发热的病因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
详细描述
04
发热病人的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等。
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 体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接种疫苗
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接种相关疫苗,预防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自我监测与识别
监测体温
营养消耗
发热会增加身体的代谢率, 导致营养消耗增加,需要 提供高蛋白、高热量、易 消化的食物。
心理影响
焦虑和不安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不适症 状,可能导致病人感到焦 虑和不安,需要给予心理 支持和安慰。
易怒和暴躁
发热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情 绪,导致易怒和暴躁,需 要保持耐心和理解。
睡眠障碍
发热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睡 眠质量,导致失眠或睡眠 质量差,需要提供舒适的 睡眠环境。
解释病情与治疗方案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发热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期效果,以消除其疑 虑和不安。
减轻焦虑与恐惧
指导放松技巧
教导病人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以缓解焦虑和紧 张情绪。
提供舒适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馨,减少外界刺激,让病人感到舒适和 放松。
鼓励积极应对
引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鼓励其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 提高自我控制感。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增强免疫力
发热时,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有 助于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
能量消耗增加
发热导致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 增加,可能引起乏力、疲倦等症状 。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病因诊断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通 过分析发热的原因和伴随症状,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病情观察
发热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 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保持环境舒适透气
控制室温
保持病房室内恒温,一般控制在22-26℃之间,避免患者因温度 变化而产生不适感。
保持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 。
合适的湿度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之间,有助于患者呼吸道保持湿润, 减轻发热带来的干燥感。
心理护理与安抚患者情绪
01
关注患者心理
发热患者往往伴有焦虑、不安等 心理问题,未来研究可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况,探索相应的心理护 理方法和措施。
护理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工作也可 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 能体温计、远程护理等,未来可 研究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发热患 者的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效率 和质量。
与观众互动环节,解答疑问
CHAPTER 02
发热的病理生理
发热的生理反应
体温升高
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受 到刺激,导致体温升高。
心率加快
由于体温升高,心脏需要 加快收缩以维持体温平衡 ,导致心率加快。
呼吸急促
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 需要更多的氧气,从而导 致呼吸急促。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抑制病原菌生长
适度发热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和繁殖,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
预防措施指导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方向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发热病人的基本护理措施
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适的室温、穿着 透气宽松衣物、补充足够的水分等。
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等;药物降温如 使用退热药等。
体温监测与记录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及时记录并 报告医生。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警惕高热惊厥、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 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
有效沟通技巧运用
倾听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其需求和困扰。
安慰与鼓励
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表达关心和支持,增强患者 信心。
解释与指导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注 意事项。
家属参与支持模式构建
家属探视制度
合理安排家属探视时间,提供 情感支持。
家属培训
向家属传授基本的护理知识和 技能,共同参与患者照护。
新型降温技术介绍
1 2 3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
通过血管内导管将冷盐水直接注入到血液内,利 用血液循环将冷量带到全身各处,达到迅速降温 的效果。
体外循环降温技术
利用体外循环机将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特 殊的降温装置降低血液温度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 ,达到控制体温的目的。
新型药物降温技术
研发新型退热药,提高降温效果,减少副作用。
发热定义
发热分类
根据发热程度不同,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和超 高热(41℃以上)。
发热原因及机制
感染性发热
01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非感染性发热
02
包括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神

发热ppt课件文库

发热ppt课件文库
多有肿瘤相关症状和体征,如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
如中暑、脑外伤等,多有相应 疾病的特点和伴随症状。
03
发热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抗生素
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发 热,如头孢菌素、青霉素 等。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等,主要用于缓解发热和 疼痛。
中药治疗
如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 服液等,具有一定的清热 解毒作用。
隔离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发热患者,应该 采取隔离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毒
和细菌的传播。
公共场所消毒
在公共场所,应该定期进行消毒 和清洁,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存
活和传播。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和预警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 对疫情,避免大规模的流行病爆发。
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发热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医疗资源储备
政府应该储备足够的医疗资源,如床位、医护人 员和医疗设备,以应对可能的疫情爆发。
05
发热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45岁,因高热、咳嗽就诊,诊断为肺炎。经抗生素治疗 ,病情好转。
病例2
患者女,22岁,因低热、乏力就诊,诊断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 后,病情稳定。
病例3
患者男,6岁,因高热、惊厥就诊,诊断为脑膜炎。经抗感染估 • 发热的治疗与护理 • 发热的预防与控制 • 发热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发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发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分类
根据发热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分 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 大类。
发热的病理生理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发热患者护理PPT课件

退热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 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退热 、镇痛作用。
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抗休克 和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 急性高热时的紧急退热。
中药制剂
如柴胡、板蓝根等,通过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机 制发挥退热作用。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用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性,医生 开具处方后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药物降温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选用适当的退热药物进 行降温治疗。
监测体温
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观察 体温变化,及时调整降温 措施。
舒适环境营造与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
减少噪音与干扰
降低室内噪音,减少人员 走动等干扰,保证患者安 静休息。
调整室内温度与湿度
根据患者舒适度调整室内 温度和湿度,保持环境舒 适。
饮食营养支持与调整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01
根据患者需求,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
蛋、蔬菜、水果等。
增加水分摄入
02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防止脱水。
避免刺激性食物
03
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高热惊厥预防及处理
预防措施
01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评估降温 效果。
02 脉搏与呼吸监测
注意脉搏速率、节律及呼吸深浅、频率变化,评 估心肺功能。
03 血压监测
观察血压变化,预防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症状表现评估
01 发热程度与热型
评估患者发热程度(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 热),观察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 规则热)及伴随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患者的护理 及健康教育
门诊部 林军
大爱无疆 仁心仁术
目录
Contents
主要内容
一 基本知识 二 护理措施 三 健康教育
一 发热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发热的 定义
01
发热程度
常见原因
03
常见热型
发热分期
05
02
04
1、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 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由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引起;是临 床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感染 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5、降 温
物理降温
擦浴法、冰袋或冰帽降温 法、冷盐水灌肠法、医用 冰毯降温法等。头部降温 ,可保护脑细胞。
针灸降温
可针刺大椎、 合谷、曲池、 尺泽等穴位。
药物降温
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 复方巴比妥氨基比林注射液* 阿司匹林 安痛定注射液 高热不退,还可考虑使用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6、体液管理
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并告知用药 的注意事项及药物疗效观察,解热镇 痛药给药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半小时 后复测体温;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需 预防感染;化疗药宜餐后使用等。
5、注意休息
高热病人须卧床休息,减少肌肉活 动,减少能量消耗和热量产生。
6、加强营养
高热病人能量消耗大, 消化功能差,如不是消化 道疾病引起的发热,需给 于高热量、高蛋白、富含 维生素、口味清淡、易于 消化的饮食。
10、安全护理
观察患者有无发生高热惊厥、躁动 不安、谵妄等,防止坠床、舌咬伤,必 要时加床栏、约束带;观察降温效果, 防止治疗导致的低体温。
三 健康教育
1、指导感染控制
具有传染性的发热病人,应指 导病人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并采 取飞沫和接触隔离,如加强通风、 佩戴口罩、沟通距离保持1米以上、 勤洗手等。疾病传染期,应隔离治 疗,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防止疾 病传播和流行。
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 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丢失, 尤其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 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 湿冷等虚脱现象,故发热病人要 及时补充水分。
体液管理(续)
1、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水, 成人每日不少于3000毫升,水分 能促进毒素排泄。可以选用糖盐 水、淡茶水、各种水果汁等,忌 饮用啤酒、浓茶、咖啡。
2、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液 。
7、治疗效果观察
根据病因治疗和降温 后,观察体温、药物疗效 及不良反应,及时跟医生 反馈相关情况
8、口腔护理
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同 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溃疡和 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
9、皮肤护理
高热病人由于新陈代谢 增快,在退热过程中大量 出汗,要及时更换衣服,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肛温
禁用于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心肌梗死患者 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导致心动过缓。 插入肛表时勿太用力,避免损伤黏膜。为小儿测 肛温时,将其身体固定,尤其注意固定肛表。
3、调节环境
根据发热的不同时期,指导病人 调节室温、湿度、穿脱衣服等,以利散 热,预防感冒。
4、指导合理用药
2、发热常见原因
3、发热程度(口温)
04
过高热:41℃以上,如中暑。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
03
中等热:38.1-39℃,见急性感染 02 0。1 低热:37.3—38℃,多见于活
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4、常见热型
稽留热 01
弛张热 02 间歇热 03
04 不规则热 05 波浪热
06 回归热
2、指导正确测量体温
测体温的部位及注意事项
腋温
腋下有汗液会影响准确性,测之前 要擦干皮肤,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 下最顶部(即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 温计夹紧。
口温
勿用牙咬体温计,勿说话,防止体温计滑落或咬断。 一旦咬破体温计,首先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液 或牛奶,保护消化道 黏膜并
延长汞3、实验室检查
1、及时留取标本,做三大常规 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 生物学检测等,为疾病诊断提供依 据。
2、感染性发热病人,在应用抗 生素之前,留取培养标本---血液 、分泌物、排泄物、脓液等,做细 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病因治疗
针对发热的病因治疗是解决发 热的根本。例如:感染性发热,根 据感染源选择有效抗生素;中暑的 患者进行降温、补液;恶性肿瘤进 行化疗或手术;发生药物过敏反 应时立即停用药物、抗过敏治疗 等。
5、发热分期
体温 上升期
高热 持续期
体温 下降期
(产热﹥散热 )
(产热和散热在较 高水平趋于平衡)
(产热﹤散热 )
二 护理措施
1、评估与监测
A
D B
C
评估患者病情、治疗、心 理状态,患者对发热知识的知 晓程度等。密切监测体温,并 观察其它的生命体征。
2、辅助检查
对于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 患者,需协助医生做各项辅 助检查,包括X线拍片、CT、 MRI、B超、胃镜、肠镜、骨 髓穿刺、腰穿、组织活检(淋 巴结、肝、皮肤黏膜)等。做 好检查前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