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维修性工作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产品维修性工作计划(模板)

1范围

本工作计划规定了XXX产品名称在研制过程中需要开展的维修性工作项目,实施的计划、方法和要求,以及管理和控制要求,是XXX产品研发过程中开展维修性工作的依据,用以确保系统维修性达到技术协议的有关要求。

本工作计划适用于XXX产品名称的方案、工程研制和设计鉴定阶段。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计划的引用而成为本计划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计划,然而,鼓励根据本计划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计划。

GJB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

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

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

GJB/Z 57-200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

GJB/Z 145-2006 维修性建模指南

《XXX产品技术协议书》

3维修性要求

3.1维修性定量要求

《XXX产品技术协议书》中规定的可靠性定量指标为:

(略,摘抄技术协议中的相关内容)

3.2维修性定性要求

《XXX产品技术协议书》中对产品提出的可靠性定性要求为:

(略,摘抄技术协议中的相关内容)

3.3维修性工作项目

依据技术协议和GJB368B-2009的有关要求,确定本产品的维修性工作项目如表1所示:

表1维修性工作项目

4实施要求及方法

4.1制定维修性工作计划(工作项目202)

4.1.1目的

全面规划产品研制过程中的维修性工作,确保各项维修性工作项目的有效开展和落实。4.1.2内容及要求

在方案阶段,依据技术协议中的维修性定性和定量要求,并参考GJB368B-2009《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项目的维修性工作计划,明确研制过程中需开展的维修性工作项目及实施阶段、方法、完成形式、人员职责等。维修性工作计划应包含协议书中提出的所有工作项目。

4.2对承制方、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监督和控制(工作项目203)

4.2.1目的

公司应对XXX产品名称的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维修性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所交付的产品符合规定的维修性要求。

4.2.2内容及要求

应明确转承制产品和供应方的维修性要求,并与XXX产品名称的维修性要求相一致;

确定对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维修性要求和监控方式,并纳入技术协议或合同中。主要包括:a)维修性定量与定性要求及验证方法;

b)对转承制方的维修性工作项目要求;

c)对转承制方维修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的安排;

d)对转承制方执行维修性数据收集、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的要求;

e)参加转承制方产品设计评审、维修性试验的有关规定;

f)转承制方和供应方应提供产品规范、图样、维修性数据资料和其他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要求。

4.3维修性评审(工作项目204)

4.3.1目的

按计划进行维修性要求和维修性工作评审,确保维修性要求的合理性,并最终实现规定的维修性要求。

4.3.2内容及要求

应对维修性的重要工作或文件报告进行评审,明确评审点设置、评审内容、评审类型和方

式等;

维修性评审尽可能与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等评审结合进行;

维修性评审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包括评审结论、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和完成日期等。4.4建立维修性数据收集、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工作项目205)

4.4.1目的

建立并执行维修性缺陷记录、分析和纠正程序,实现维修性的持续增长。

4.4.2内容及要求

建立维修性数据收集、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并保证其贯彻实施;

应在方案阶段就建立该系统,并与可靠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等有关数据相协调和结合;

工作程序包括缺陷报告、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的确定和验证,以及反馈到设计、生产中的程序;

维修性数据报告和分析的记录、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审查结论应进行立案归档,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系统的建立可参照GJB 841-1990《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中的程序开展。

4.5建立维修性模型(工作项目301)

4.5.1目的

用于定量分配、预计和评定产品的维修性。

4.5.2内容及要求

依据GJB/Z 145-2006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建立相应维修级别的维修性数学模型,并随产品设计的改变不断完善。建立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因素:

应确定所建模型对应的修理级别及可更换单元;

需综合考虑与可靠性设计和测试性设计有关的内容,如故障的频数、故障检测与隔离方式、检测率和隔离率,并进行相互的协调,必要时进行设计改进,以满足维修性要求。

4.6维修性分配(工作项目302)

4.6.1目的

将维修性定量指标逐级分配到规定的产品层次。

4.6.2内容及要求

根据设计、研制和使用的实际需要,将维修性定量要求逐级分配到规定的产品层次;

从设计和研制需要出发,应分配至外协外购产品层次,作为产品设计和外协外购件维修性设计定量要求和评价的依据;

从维修保障的角度出发,维修性指标应分配至外场或内场可更换单元级,作为维修性设计的依据;

分配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类似产品数据和经验,提高分配的可行性。

采用GJB/Z 57推荐的方法进行维修性分配。

4.7维修性预计(工作项目303)

4.7.1目的

估计产品的维修性,评价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在规定的保障条件下,是否能满足规定的维修性定量要求。

4.7.2内容及要求

利用维修性模型和收集的维修性数据,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定期对维修性进行评估,评价能否满足技术协议的维修性定量要求。

预计过程中,需要与产品的故障率、检测率和隔离率、产品的固有维修性特征等信息相结合;

维修性预计应与订购方提出的维修级别相对应;

预计工作是一个不断的反复迭代的过程,从方案阶段到设计和研制阶段,以保证产品的维修性满足要求。

具体预计时,参照GJB/Z 57并选择适合的方法开展。

4.8维修性分析(工作项目305)

4.8.1目的

对各类维修性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权衡设计方案进行,建立维修性要求的设计准则,证实设计符合维修性要求。

4.8.2内容及要求

对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维修性的权衡分析,为维修性设计准则的建立、测试性要求的提出与细化提供依据;

对产品的故障检测能力进行分析,评价故障检测能力是否满足维修性要求,为更详细的维修性设计提供输入;

对产品维修进行人素分析,包括作业用力分析、可达性分析、维修操作空间分析、可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