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标识规定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出现差错,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手术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由手术医生负责。

2.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前,手术医生或经术者授权委托医生(特别情况)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和(或)部位位置用不易脱色的蓝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用“”(切口)及“”(部位)符号进行体表标识(腔镜手术切口用“X”标识,并用“”标识手术部位;眼科手术:患侧眼部覆盖纱布,患侧佩戴腕带并用“”标识手术部位;唇裂手术用“”标识手术部位;经自然腔道手术:在手术部位的体表处用“”标识;骨科: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识),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确认。

3.特别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必须对手术侧或部位做标识。

4.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识,若无标识,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绿色通道患者除外。


5.关于对手术患者的接送按照护理部相关条例执行。

6.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识,并三方查对术前切口标识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直至手术医生标识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7.手术开始前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方再次共同
核查患者身体切口或部位位置标识。

8.医务部、质控科每季度负责对上述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总结、反馈。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执行率作为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一项指标,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受权的重要依据,促使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持续改进,争取执行率达 100%。

医院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一、手术前一日上午由手术医生核对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关于手术标记的制度如下:1、手术部位标记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并征求患者的同意。

当患者拒绝手术部位的标记时暂停手术。

2、标记须用不褪色记号笔,在手术切或附近做好标记,标记必须在患者皮肤消毒和手术铺巾后仍清晰可见。

3、可采用写标记者姓名的缩写、英文或画一条切线的方法进行。

但不允许用“X”图形作为标记,因为有时“X”图形指的是“不是这侧”,容易产生歧义。

二、术前一日下午,病房护士负责核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记情况,如:标记部位是否正确,标记是否符合制度;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三、手术部位标记适用于下列情况:1、具有左、右双侧的组织、器官手术,如:肺、卵巢手术等;2、四肢手术和手指、脚趾手术;3、具有不同平面的手术,如脊柱手术。

四、单器官手术及新生儿不做标记。

五、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注明左、右。

六、手术病人腕带颜色为“绿”色。

七、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八、患者到手术室前,值班护士再次核对手术患者的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及部位,再次检查皮肤准备情况。

九、手术病人确认程序: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该患者的手术前讨论及各项准备工作应全部完成,同时由病房主管医师填写《手术患者术前复核单》。

2、接病人时,病房当班护士和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3、由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术前再次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尤其是左右侧)等内容,确认无误后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

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

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

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制度1.目的规范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正确。

2.范围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相关科室。

3.定义手术及有创操作:在诊治过程中,以切割、去除、修复、更换或者植入等方法来对人体疾病或功能失调进行检查或治疗的程序。

4.权责4.1手术/操作医生:负责对患者手术/操作部位进行标识。

4.2病区护士:送手术室、介入手术室前核对手术部位有无正确标识。

4.3手术室护士:查对手术部位有无正确标识。

5.内容5.1标识原则:除外不做标识的情况均应进行手术部位标记,并保证在消毒后仍清晰可见。

(IPSG.4 ME2)5.1.1以下情况可以不做手术部位标识:■单孔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消化道内镜、支气管镜、膀胱镜、宫腔镜)。

■会阴部手术。

■剖宫产术。

5.1.2标识注意事项■涉及双侧、多部位手术时,在患者身体的相应位置分别进行标识。

■外科腔镜手术、介入手术,需要针对靶器官体表投影进行标识。

■特殊情况可对穿刺点进行标识,如胸穿、腹穿、腰穿、骨穿、心包穿刺术等。

5.2标识者:手术/操作医生负责标识。

(IPSG.4ME3)5.3标识时机:5.3.1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应在患者送至手术室、导管室前或操作开始前完成。

5.3.2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的紧急手术,可在入手术室后,消毒前进行手术标识。

5.3.3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应在患者和/或家属的参与下共同完成。

(IPSG.4ME3)5.4标识方法:5.4.1包括体表标识和书面标识两种方式。

5.4.2手术及有创操作体表部位使用医用标记笔标识,在消毒和铺巾后能清晰可见。

5.4.3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符号:在手术部位画一个“○”圆圈标识,如有植入物在“○”内画“+”,即“⊕”,标识需要做到清晰可见。

严禁使用自主符号,如“×”等进行标识。

直径为1-2cm去除。

直径为2-3cm。

(IPSG.4,ME2)5.4.4适用书面标识的情况:■标识部位在技术上、解剖学角度上是不可行的,如粘膜表面手术。

三甲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三甲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三甲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必须对手术侧或部位做标记。

二、下列情况不需要进行手术部位标记:1、单器官手术,如腹部、心脏、阴道、尿道、肛门手术等;2、事前没有明确部位的手术或操作;3、牙齿的侵入性操作,需在病历上记录或相关的放射等特检资料上做好记号;4、不适合做皮肤标记的婴幼儿。

三、下达手术医嘱后,由术者或主管医师会同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确认手术部位,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用记号笔在手术部位体表空心圆标示,并注明为“L(左)”、“R(右)”侧。

患处已有纱布、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记于包扎物上方4-5cm处,以空心圆标示并注明为“L(左)”、“R(右)”侧。

不便标示手术部位的,如口腔、眼睛等,则标注于手术部位同侧手腕上,并标写眼(R或L)、口(R或L)。

四、责任护士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内容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

五、接患者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应有标示者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不需要进行手术部位标记除外)。

六、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手术的手术部位一致,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

经反复核对后,方可开始麻醉、手术。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可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七、各类有创操作的标识参照本制度执行。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手术部位的识别和标识工作,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手术患者,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如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如脊柱)的手术均需进行手术部位识别和标识。

三、制度内容1.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1)手术前,由手术医师根据手术通知单、病历资料和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手术部位。

(2)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手术部位的标识。

急症手术应在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识。

(3)手术部位标识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医师进行确认。

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

(4)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核对。

2.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1)术前一日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2)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等信息。

(3)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4)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四、管理与监督1.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识别制度由手术室、病房、麻醉科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应定期对手术部位识别和标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2022修订)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2022修订)

重庆武隆福康医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2022年1月修订
为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手术部位精准,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差错,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一、标识时间:
手术患者经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讨论、会诊等确定手术方案后,由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手术方案,在术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识。

二、手术部位标识统一标准:
1、开放手术切口标识:
在手术切口部位以“-﹢-﹢-﹢-”标示手术部位。

涉及左右双侧结构者应以汉字“左”、“右”标示。

2、腔镜手术:
在开孔处以“⊙”标示,如涉及双侧结构者仍应以汉字“左”、“右”标示,或“R”、“L”标示。

3、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示。

4、腔道手术以“↓”指向标示。

三、注意事项:
1、手术标识应以油性笔标示,避免消毒过程中显示不清或消失。

2、手术标识前应向患者沟通,征得患者配合。

3、对确实不适于进行体表标记的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书面交接,严格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4、手术室接病人时,应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并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无标识,不得接进手术室(特殊情形向上级汇报)。

5、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步安全核查。

2022年1月24日。

ws813手术部位标识标准

ws813手术部位标识标准

WS813手术部位标识标准WS813手术部位标识标准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编号为WS/T 813- -2023,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手术部位标识的基本原则、标识方法、流程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降低手术部位标识错误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在手术部位标识的基本原则方面,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标识和管理。

标识应遵循规范、准确、醒目、易辨识的原则,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识别。

同时,医疗机构应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标识错误。

在标识方法方面,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标识方法,如文字标识、颜色标识、数字标识等。

无论采用何种标识方法,都应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些特殊情况,如多部位手术复杂手术等,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标识方案和流程,确保每个手术部位都能得到准确、全面的标识。

在标识流程方面,医疗机构应在手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

并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手术部位进行再次核对和确认,确保手术部位与标识相符。

在手术后。

医疗机构应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以便于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追溯和管理。

总的来说,WS813手术部位标识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降低手术部位标识错误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该标准的实施也将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推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制表:审核:批准:。

术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术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术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术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在医疗工作中,术前对手术部位的确认和标识至关重要。

这不仅是医疗程序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为了保障手术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术前一日1.主刀医师与患者共同确认和核对手术部位标识内容。

核对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年龄、床号、手术名称以及手术部位等基本信息。

2.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患者进行三方核对,确认患者姓名、手术名称以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是否准确,并签字确认。

3.在麻醉开始前,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巡回护士以及患者四方应共同再次确认和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科室、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等信息,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二、急诊手术对于急诊手术,在进入手术室之前也需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以确保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考核情况自2013年4月1日起,本制度正式执行,职能部门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并纳入考核。

对于未遵守该制度的医师或护士,将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警告,以保证术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四、制度要求与执行1.标识方法: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手术部位标识,分别是标记线和标识牌。

标记线用于在患者体表划出手术部位的范围,而标识牌则用于标注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信息。

2.标识材料:标识线应使用不易擦除、耐消毒液腐蚀且醒目的颜色,如红色或蓝色;标识牌可采用PVC或纸质材料,方便消毒和反复使用。

3.标识时机:在术前一日进行确认和核对后,由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体表标识,并经病房护士和患者签字确认;急诊手术则需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进行标识。

4.标识注意事项:标识过程中应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且在确认无误后进行标注;标识线应清晰明了,不与患者其它皮肤标识重叠;标识牌上的信息应采用规范字体,避免歧义。

此外,标识应遵循患者隐私保护原则。

5.标识流程:首先由主刀医师在术前一日对患者进行手术部位确认和核对,然后由手术室护士根据核对结果对患者进行体表标识,最后经病房护士和患者签字确认。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部位标识管理是医疗机构手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目的是确保手术过程中准确识别手术部位,避免手术部位标识错误引发的医疗事故。

本文将介绍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和实施细则。

二、手术部位标识的规定1. 标识的内容手术部位标识应包含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日期、手术医生等信息,确保标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标识的形式手术部位标识可以采用贴纸、红色纱布、消毒棉签等方式进行标识,标识应清晰可见,不易脱落。

3. 标识的位置标识应标在手术部位周围健康皮肤上,避免标识直接粘贴在伤口上,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和伤口愈合。

三、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的要求1. 术前核实手术前,手术医生、护士和患者应共同核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确保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的一致性。

2. 标识确认制度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应再次确认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并在手术记录中详细记录确认过程,避免出现疏漏。

3. 防止标识脱落手术围手术部位应严禁使用含有酒精或溶剂性物质的消毒液,以免引起标识脱落。

手术医生应注意手术区域的湿度,及时更换标识,确保标识的持久性。

4. 术中标识监测手术过程中应由手术医生和护士共同监测手术部位标识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标识有脱落、移位或不清晰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补充标识,避免出现手术部位混淆的情况。

5. 手术结束标识确认手术结束后,手术医生和护士应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并在手术记录中明确标识情况,避免术后混淆。

四、手术部位标识管理的责任分工1. 手术医生责任手术医生负责准确核实手术部位标识的信息,术前术中术后均要确认标识的准确性,并在手术记录中记录相应情况。

2. 护士责任护士负责协助手术医生核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术前核对患者身份以及术中术后监测标识的完整性,及时更换或补充标识。

3.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责任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手术部位标识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患者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患者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患者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新的患者安全管理要求,原则上所有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面部手术除外)均应做标记。

2.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3.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黑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用“→+yes”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4.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5.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6.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均应按照手术部位标识核查流程图进行核查,否则,如发生手术部位错误,有环节中没有履行职责的一方对差错负责,医务处检查中发现没有术前标记的,扣除当台手术站台费。

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与规范

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与规范

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与规范
一、术前一日,责任护士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内容包括:床
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二、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

三、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
部位注明左、右。

四、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
是否与医嘱相符。

五、患者到手术室前,责任护士再次核对手术患者的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及部位,再次检查皮肤准备情况。

六、手术病人确认程序:
1、手术医生应该在术前一日或手术医嘱开出后用记号笔对患者手
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2、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3、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
四方核对,特别是涉及左右侧别,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并签字。

4、手术医生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切皮前再次核对患者的
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尤其是左右侧),确认无误后签字。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
人员再次核对患者信息以及手术部位标示是否准确无误
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操作
对于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及其他需要标示的手术,必须进行手术部位标示。

对于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急症手术则应在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进行标记。

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进行确认,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核对,待准确无误后,手术方可开始。

标记颜色一律使用黑色标记笔,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及拒绝手术部位标识的患者,应在手术部位标识图中进行标识,并详细注明手术部位及拟手术名称。

标示方法为在手术部位标以手术切开线或“十”字,并标明左右侧,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划“十”字形标志,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则在右前臂划手术切开线,并标明“R”。

对于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的手术部位,标
记需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公分左右处,以“十”字标示并标
明左右侧。

以上手术部位,不论是否有伤口、纱布、石膏、牵引等,均需进行手术部位标示。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一、凡涉及患者左右部位的医疗文件,包括病历、各种
申请单、通知单、检验检查报告单,均应用“L”标识左侧,用“R”标识右侧。

特别是手术患者,必须严格执行此规定。

二、凡决定施行手术的患者,术前4小时主管医师必须
在患者手术部位作出标识。

三、原则上采用龙胆紫进行标识,碘酒固定或用记号笔
作标识。

四、标识方法:凡体表能显露包块的,沿包块周边划线
进行标识,同时对预定切口划线作出标识;对体表无包块或对深部组织器官进行手术的,直接对预定切口划线作出标识。

五、凡没做好手术部位标识的,手术室可拒绝安排手术。

手术部位标识规定

手术部位标识规定

手术部位标识规定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患者安全目标》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一、手术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二、负责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责任医生为术者或参加手术医师(本院医生)。

在手术前一天,责任医生必须在有体表切口的手术患者身体相应部位用记号笔进行标注。

无左右侧别的体表手术切口同样需要进行标识。

无体表手术切口者,不需标注,但注意患者身份核查。

标记工作进行时,做到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得到其确认及信任。

急诊手术可于术前当日由责任医生在病房或急诊科做好标识。

三、患者手术部位标记方法:只有一个切口的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切口走形线条;胸腹腔镜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三个“×”;关节镜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两或三个“×”;双侧、多切口手术时,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分别画线,并在线条旁做必要标注。

手术部位如无法画线标记(例如眼科、烧伤等)可用体表纱布覆盖等方法进行适当标记。

多科室协同手术时,分别由各科室责任医师在本专业手术目标切口处做标记。

四、手术室护士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手术标识,若无标识,应拒绝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接台手术病区护士送病人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手术标识,若无标识,禁止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五、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识,并查对术前切口标识是否和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部位一致,并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若发现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应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

六、因手术部位标识不清引起的延误手术等后果,由患者所在科室承担。

七、对未执行此规定的工作人员及科室,包括手术科室、麻醉科、手术室,给予通报批评。

手术部位标识识别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识别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二、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三、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手术患者在离开病房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形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五、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一、手术部位标识2.手术部位标识应在患者清醒之前进行,且应在进入手术室时再次核对确认。

操作人员应与患者核对手术部位,并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手术部位标识应由至少两名独立核对的医务人员进行,其中一人为无关手术操作的人员。

4.手术部位标识应明确记录在病历文书或手术记录中,以备后续的追踪和参考。

二、手术部位确认1.手术部位确认应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手术团队一同进行。

手术团队成员应依次报告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确认。

2.手术部位确认应至少由两名医务人员进行,其中一人为无关手术操作的人员。

确认应明确指出手术部位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3.手术部位确认不仅包括手术部位本身的确认,还须确认患者身份,手术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其他特殊情况和问题。

4.手术部位确认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且在每个阶段均需进行确认。

三、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管理措施1.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制度的全面实施。

2.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管理和监督,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改进制度和操作流程。

3.医疗机构应注意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文书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相关的信息系统,便于追踪和管理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情况。

4.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和家属的参与,让他们能够理解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重要性,并与医务人员一同核对和确认手术部位。

总之,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手术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明确的标识和确认流程,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培训,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中的错误发生,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这是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落实的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管理规定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管理规定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管理规定
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规定。

一、床位医生必须参与患者术前评估,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二、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部位标识的意义,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同意,由床位医师和患者共同参与完成。

对口腔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的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床位医生必须在患者体表相应部位用标识笔标注;其余科室的手术患者,由床位医生于手术前一天或备皮时,在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用标识笔标注,同时责任护士应进行手术部位及切口部位标识的审核。

三、患者手术部位标记方法:只有一个切口的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一直线;腔镜手术,在患者体表相应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手术时,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一直线,并在直线旁写二个数字,标记如下:2.1,2.2;3.1,3.2,3.3;4.1,4.2……以此类推,前一位数字表示本次手术切口的个数,后一位数字表示手术的顺序。

四、患者接入手术室前必须由手术室护士查看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标识,若无标识,禁止患者进入手术室(急诊除外)并立即与手术医师联系。

五、麻醉医师应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若手术部位未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应拒绝为患者实施麻醉(急
诊除外),直至手术医师标识清楚后方可进行麻醉。

若手术医师与实施麻醉医师为同一人,应由手术医师负责相应核查工作。

六、因手术部位标识不清引起的延误手术等一切不良后果由手术科室承担,并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本规定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由主管部门定期督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东县人民医院
手术部位标识规定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错误,特制订此规定。

一、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手术前讨论制度》及《围手术期管理实施方案》。

二、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实施:由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

三、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方法:只有一个切口的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或龙胆紫画一直线;腹腔镜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或龙胆紫画三个“×”;双侧、多手指(足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椎)手术时,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或龙胆紫画一直线,并在直线旁写2位数字,标识如下:2〃1,2〃2;3〃1,3〃2,3〃3;4〃1,4〃2依此类推,前一个数字表示本次手术切口的数量,后一位数字表示本次手术切口的顺序,如“2〃1”是指本次手术有二个手术切口,此处为第一个手术切口;又如“3〃2”是指本次手术有三个手术切口,此处为第二个手术切口。

四、手术室工作人员到手术科室接手术患者时必须查看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位置是否有手术标识,若无手术标识,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手术室有权暂停手术。

五、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在进行手术检查时,必须查看手术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手术标识,并查对术前切口标识是否和患者手术部位一致,若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有权暂停手术。

修订日期:2009年01月0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