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高腔曲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剧高腔曲牌研究
【内容摘要】川剧历史悠久,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
音乐学术界对川剧高腔音乐的研究、探讨十分活跃,其中关于川剧高腔曲牌的研究是焦点之一,然而大量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腔曲牌分类简化改革
川剧高腔音乐研究日渐活跃,笔者将1979—2012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关于“川剧高腔曲牌”的文章进行梳理,共搜集到相关文章45篇,主要发表在音乐及戏剧类刊物上。
其中,音乐类刊物有《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等;戏剧类刊物有《四川戏剧》《中国戏剧》等。
众学者主要关注的焦点有:川剧高腔曲牌分类、川剧高腔曲牌音乐基本风格、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理论与实践、川剧高腔曲牌结构框架、川剧高腔曲牌音乐中的转调问题、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问题等。
下面,笔者就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简化及改革问题做一梳理和总结。
一、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问题
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据悉,现存有数百首之多,除此之外,还有锣鼓曲牌、唢呐曲牌等,其形式复杂,要系统学习、研究和自如地运用与发展这些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分类的问题关系重大。
目前,在一些川剧著述上对于川剧高腔声腔的曲牌分类的说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差异。
川剧高腔曲牌分类较为繁杂,甘远成在其“《川剧高腔曲牌》分类的疑惑”一文中,主张从音乐(即曲)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将现有川剧高腔曲牌分为四类,即旋律优美流畅,声腔丰富,使用广泛的“端正好”类;地方风格浓郁的“香罗带”类;气质独特,兼具昆曲古朴、典雅、细腻等特点的“新水令”类;数量最多,但旋律性不强、行腔有限,适合表现刚劲、叙事情绪,实际运用相对少些,与前三类形成音乐风格上的对比的“玉芙蓉”类。
此外,甘远成还对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所1979年10月编印的内部资料《川剧高腔曲牌》(彭文元口述,林云鹏、饶秉均、辜丽、李湖昌记谱)一文中将“数百支高腔曲牌,按声腔的旋律特点,归纳为北调、南调、寄生北调、寄生南调和本调五大类争”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寄生南调为例,其曲牌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曲牌音乐特征分析都是派生于北调、南调曲牌,并与四川当地的民间音乐结合的产物,既保持了原有的风格特点,又有了新的创新与发展,是川剧高腔的风格之腔,进而形成其区别于其他高腔剧种的显著标志。
甘远成认为,这种按北调、南调分类法,不能完全体现曲牌的旋律特征。
二、川剧高腔曲牌简化问题
蒲亨建于1993年在《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发表《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理论与实践之我见》一文,对如何简化川剧高腔曲牌进行了探讨。
笔者认为,川剧高腔曲牌不应着眼于数字的丰收,应客观地联系舞台实践,应掌握主次、去繁就简、去粗取精、去杂存纯,将曲牌中的共性因素保留,扬弃其中纷呈繁杂的非稳定性因
素,这样既继承了川剧高腔曲牌音乐的基本特点,又使其曲牌结构大为浓缩,有利于使传统资料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新的创造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有利于川剧高腔曲牌的继承与发展。
在《再谈高腔曲牌风格的简化》一文中,作者邓修身认为,曲牌是为剧中人服务的,不能拘泥于曲牌的完整性而忽视剧情需要,更不能脱离剧情角色为简化而简化,并以《刁窗投江》及传统剧《白蛇传·吊打》为例进行说明普及。
景安东在《川剧高腔曲牌初探》一文中支持当代川剧音乐研究学者彭朝溢等人提出的去繁就简、从利于学习与运用曲牌自身风格与旋律特点等情况出发,将高腔曲简化归为七大类的做法。
这七类是:红弯袄、梭梭岗、新水令、锁南枝、一技花、香罗带、江头桂。
这七类曲牌中,每一类还包含其音乐风格、调式、旋律乃至帮腔等相似的曲牌若干支,这样的分法是比较合理的,既简化分类,又对进一步研究、整理理清了思路。
三、川剧高腔曲牌改革问题
在探讨了川剧高腔曲牌的分类及简化问题后,对于川剧高腔曲牌的改革问题成为当代学者研究与探讨的焦点。
邓修身在其《再谈高腔曲牌风格的简化》一文中提出,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是不可分割的。
改革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是对川剧艺术的加强。
目前,川剧高腔曲牌太多太复杂,应该将其规范,寻找常用的、音乐性强的、易掌握的曲牌加以推广。
由于改革目前还处在摸索试验阶段,因此应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探讨学术问题,以求得在矛盾的
对立中达到统一。
邓修身还提出,可尝试选择一些好听的、不失川剧味,又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曲牌加以整合、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川剧高腔曲牌本身的改革。
总之,川剧高腔曲牌改革势在必行,应当积极开展研究和实践。
只有不断丰富唱高腔曲牌的表现力,才能使大众对川剧高腔曲牌的认识逐步走向统一,使这一古老的剧种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当代音乐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各种各样的音乐产品应运而生,充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只有积极发展、整理和加强学习传统的工作,才能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当代音乐产业。
川剧艺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适应大众的审美标准,需要以当代的审美标准对川剧高腔曲牌进行分类及梳理。
如果仅从个人的喜好出发,要川剧音乐一成不变,或者脱离传统,轻率、粗暴地加以改动,都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根据剧情与人物性格的变化,从川剧音乐的传统出发,适当发展川剧高腔音乐的唱腔及曲牌,这样才会使川剧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应昆.高腔与川剧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蒲亨建.川剧高腔曲牌音乐基本风格——浅论区域音列控制
与整体风格规范[j].四川戏剧,1988(4).
[3]蒲亨建.论“通用腔”——川剧高腔曲牌音乐统一风格要素之一[j].四川戏剧,1988(1).
[4]蒲亨建.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理论与实践之我见[j].音乐探
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3(3).
[5]曾晓鸣.冲出曲牌迷宫——析[梭梭岗]类曲牌结构框架[j].
四川戏剧,1988.
[6]甘远成.《川剧高腔曲牌》分类的疑惑[j].四川戏剧,1994(1).
[7]景安东.浅析川剧声腔之高腔音乐曲牌[j].剧作家,2006(3).
[8]钟善祥.略论川剧高腔曲牌音乐中的转调问题[j].音乐探索,1983(1).
[9]杨为,何国经.川剧高腔曲牌[梭梭岗]简介[j].音乐世界,1983(7).
[10]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学校.川剧音乐概述[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
(责任编辑:贺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