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阶段性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题

阶段性总结

(2010.9—2011.5)

水落坡镇雷家小学雷新芳

时光如梭,转眼之间,我课题组申报的县级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将近两个学期了。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以新课程研究与实践为背景,立足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实践的实际,以一线教师及三、五、六年级学生为实践研究主体,运用多元综合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总结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研究。按课题组规定,已完成第二阶段的部分研究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制定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我们根据课题方案,结合学校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际制定了课题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1)探索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主要手段,提高全体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资料和按一定的方法整理资料的基本能力。(2)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日后上好本门学科奠定基础。(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为了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我主动请教了雷家中学对课题研究有经验的赵书友老师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指导,大到课题计划的宏观的设计,小到具体方案每一个细节的撰写,初步形成了课题的实施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课题的实施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工作中,我是这样实施课题研究的: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课题组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认真研读有关搜集整理资料方面的书籍,并利用互联网大量阅读有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论文及书籍。在阅读的同时,我们及时做好摘记和读书札记,必要时在组内交流读书心得。这种学习既丰盈了我课题组的理论素养,又提升了以理论为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2、教学相长,反复研磨各级各类研讨课、公开课,积极探索并尝试构建“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引导操作,强化训练,竞赛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一年来,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下,我课组成员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三名工程组织的学习研讨活动,我课题组雷新芳、雷书枝、田方芹三位老师在县里学习后,及时组织课题组进行二级培训,把先进的理念、做法结合本课题的特点贯彻到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其次,在县市组织优质课、观摩课、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中,一边积极争取做课任务,一边向教委争取学习名额。积极发现自己团队成员潜在的优势,并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找差距,扬长避短。如雷书枝获奖情况

平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培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扎实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一年来雷家小学全力提升备课组活动质量,从校长到教导处全体成员,下到课题组参与每次的组内活动。雷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行政人员的随堂听课和组内推磨课有机结合,每周四课题组确定下周磨课安排,学校公布在公示栏,向全体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开放。每周四下午的课题组活动,组内教师围绕这节课的得与失展开讨论,执教老师进行二次修改,组内老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进行第三次修改。同时组内研讨每一次都有一个研究的主题:讨论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讨论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调查表的设计;讨论课堂上资料的交流与展示……我们的研究不高深,却很实用;我们的研究不新颖,却很实在。“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课题组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努力促进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整体提升。

3、积极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要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案例分析或课题研究论文一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10余篇,教学设计10余篇,论文有10余篇,雷新芳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生搜集资料意识的培养》已经在滨州教育上发表。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年来通过多次的经历与学习,我课题组在“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研究中有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1、积极钻研教材,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1)、利用课件、教师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对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让小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只是形同虚设,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我们认真备课,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充分利用网络中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要求去找有关的资料,使课外搜集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而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

(2)、丰富学生搜集资料的空间和形式,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学生家庭条件,背景、来源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优越,家长也非常重视,甚至可以为了一个调查表兴师动众集思广益,动用同事、朋友所有的关系;而有的学生连一本象样的课外书都没有。如果我们不管学生的实际困难,硬性规定资料的内容和形式,那么不仅资料会显得单一,贫乏,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事倍功半。

资料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摘录文字,可以绘画表示,可以口中叙述,也可以用音乐、舞蹈展现……比如我在教学《我家有了洗衣机》时,布置了这么一个自选的拓展活动:1、了解洗衣机的历史;2、了解洗衣机的分类;3、设计一台未来的洗衣机。交流中我发现全班每个人都参与了这次活动。通过交流,同学们都觉得原来搜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掌握时机布置拓展活动,并坚持激发参与热情。

许多教师将布置拓展活动当作一项必要的环节,放在一节课下课前。学生听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唉,又要忙了!”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当学生产生渴望知道的心理时。笔者在教学《电视里看世界》时,当讲到电视节目很精彩,到底是怎么制作的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却说不明白,于是我就引导他们课外去上上网,也可以自己找书查。相信这时学生是最想找到那些资料的。可是小学生的持久力是不长的,在活动期间,还要不时提醒他们,并用一些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发生。

(4)、有计划地进行,搜集的资料要有价值,密度不可太大。

对小学生来说,这项活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若经常布置这类活动,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恐惧之感。而现在我们应以养成这种意识和习惯为主,不能片面的追求数量。因此,教师在布置此类活动时,必须预先钻研教材,定好计划,不可随心所欲。

(5)、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的很好阵地,我们应很好的利用这块阵地,不仅让搜集资料的活动搞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搜集资料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