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收集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会学生搜集资料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借鉴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而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则是吸取他人经验最好的途径。这种能力从小就要开始培养,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搜集资料这项作业,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一、缺乏兴趣。但凡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有的只是应付性地抄几句话,有的将书中有关的那一页折一下,做个记号,有的就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的现象不时出现。
二、不熟悉资料,孩子们仅仅满足与将资料找到了,写下来或打印出来后就算完成作业了,根本没有去读一读,有的甚至还有不少不认识的字,交流时很积极,但说的时候结结巴巴,大家听得晕晕乎乎的,交流的目的没有达到。三、原始性太强。例如在交流黄果树瀑布的资料时,有个同学一股脑地将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观赏特点等近六百字的资料读了出来,结果其他同学在听她介绍后还是一脸茫然。
结合我的实践经验,我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先从量入手,达到一定字数的,给予表扬(鼓掌、贴星星、给小组加分等),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段时间之后,对他们所搜集到得资料进行质的分析。如:谁对资料非常熟悉,谁的资料与众不同,谁的资料还经过了自己的加工,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听得更加明白……达到了这些要求就给予表扬(主要采取小组加分,个人贴星星的方法,一个月总结一次)。所以,对于搜集资料这项作业,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二、有针对性
适时地开展搜集资料的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秦兵马俑》这类的说明性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对秦朝的军事,文化以及兵马俑的恢弘气势有更深刻地了解,继而激发情感,引发兴趣。教师要把握“度”的问题,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我们的语文课,还是应该围绕文本,“潜心会文本”。
三、指导到位
良好的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教师长期的引导、不断地修正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先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阅读感受,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根据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玉不琢,不成器。学生搜集资料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必然会有杂乱,零散,重复等现象出现。带有目的的去搜集,很自然会熟悉资料,会有筛选,这就为接下来的整理资料打下基础。如学习《彭德怀和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长征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要长征?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将学生想弄明白的问题总结成以下两条 a、搜集过草地的有关感人的故事;b、搜集彭德怀在长征中的故事,并让他们分组进行搜集。
3.学习整理资料。
A、扫除生字的障碍,把自己想要介绍的资料流利、通顺地说出来;
B、把资料进行归纳和概括。在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全部读出来,更没有时间这样做。
这就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有条理地进行介绍。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一个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读一段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自己认为跟课文某一方面相关的部分,慢慢过渡到把自己查到得资料用三言两语概括出主要内容。C、教师在指导时要有意识指点孩子关注人物生活的背景,人物的品质,人物经历的主要事件等,教给学生从这些方面提炼资料。
四、充分交流
在资料交流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能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喜悦与生命的感悟。
1.交流时机恰当
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要把握好时机进行交流,使资料得到有效的运用。
2. 交流形式多样
资料交流的形式不要仅仅拘泥于口头表达,可以是唱给同学们听,可以是跳给大家看,也可以是画给同学看……形式多样的资料汇报使同学听得有滋有味;使汇报者讲得兴趣盎然。
3.交流中认真倾听
在交流中认真地倾听是对汇报者的一种鼓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资料汇报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认真地听,还要用笔记下要点,记下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记下自己的疑惑,“倾听”出更多的收获。
4.交流有始有终
课堂上的交流时间有限,学生们搜集到得资料不可能在课堂中全部展示出来。如果教师生硬地让他打住,会让学生吸收不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也会让他们辛辛苦苦搜集来
的资料白费,更有可能使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因此,对于那些没有来得及展示的资料,教师要通过其他的一些教学途径进行展示。例如在学习《彭德怀和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晨会的时间让同学介绍了几个长征中的故事和彭德怀的生平。在课堂上,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对长征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的描写,学生便自然体会到了长征的艰难。通过对彭德怀生平的一些介绍,了解到他是一位爱兵如子的人,对大黑骡子充满了感情……交流了这么多,学生手中还有一叠有关长征的资料。根据这个内容出我们又出了一期主题墙报,还利用综合活动课开了一个小小故事会——长征中的故事。让学生的心灵贴近了那段枪林弹雨、艰苦卓绝的岁月,与文章中的人物感情产生了共鸣。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培养良好的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需要,它绝不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自觉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因此,教师应正视学生搜集资料的效果和质量,关注每一个过程,巧妙地将文本与课外资料融为一体,真正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