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收集资料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学生资料收集与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学生资料收集与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学生资料收集与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资料,确保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对学生资料的收集、使用、存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规范。

二、学生资料的收集1. 学生资料收集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收集范围、目的和方式。

2. 学生资料收集应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明确责任人。

3. 学生资料收集时,应向学生或家长说明收集资料的目的、范围和用途,取得同意。

4. 学生资料收集应采用合法手段,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学生资料的使用1. 学生资料的使用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使用范围和目的。

2. 学生资料的使用权属于学校,仅限于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合法用途。

3. 学生资料不得用于非法用途,不得泄露、出售或篡改学生资料。

4. 学生资料的使用应严格权限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四、学生资料的存储1. 学生资料的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确保资料的安全性。

2. 学生资料应按照分类、分级的原则进行存储,明确存储期限。

3. 学生资料的存储场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资料泄露、损坏或丢失。

4. 学生资料的存储应遵循数据保护原则,确保学生隐私权不受侵犯。

五、学生资料的销毁1. 学生资料的销毁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销毁范围和程序。

2. 学生资料的销毁应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明确责任人。

3. 学生资料销毁前,应进行数据擦除、物理破坏等处理,确保资料无法恢复。

4. 学生资料销毁过程应记录,销毁记录应保存至少三年。

六、学生资料管理的监督与责任1. 学校应设立学生资料管理监督机构,对学生资料的管理进行监督。

2. 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资料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学生资料管理人员,学校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4.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查阅、更正自己资料的权利,确保学生资料的准确性。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培养小学生自己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

培养小学生自己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

培养小学生自己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小学生自己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

通过培养他们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家长和老师培养小学生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

一、建立规范的学习环境在培养小学生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之前,首先要确保学习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清理书桌,去除杂物,保持整洁。

同时,让学生的书桌面对光线明亮的窗户,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

二、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对于小学生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安排时间,分清优先级,减少学习上的烦恼和焦虑。

三、教会整理书桌的步骤为了培养小学生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家长和老师可以教会他们一些整理书桌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清理书桌上的杂物,将不需要的纸张和文具等物品放置到相应的地方。

其次,学生需要整理书本和笔记本,按科目或者章节进行分类放置。

最后,整理好的书桌应该保持整洁有序。

四、培养学生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除了整理书桌,小学生还需要学会整理学习资料。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会他们一些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

首先,学生需要将课本、笔记本和练习册等整理到专门的文件夹或者袋子中,方便随时查阅。

其次,学生需要将不需要的学习资料进行归档或者清理,以减少杂乱和无效的信息。

最后,学生还可以学会制作学习笔记和整理重点知识,便于复习和加深记忆。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小学生自己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技巧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资料的整理,例如设置整理比赛,设置整理奖励等。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将整理书桌和学习资料的过程变得有趣,例如利用贴纸、标签等装饰书本和文件夹,使整理过程变得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教幼儿收集废品信息的教案

教幼儿收集废品信息的教案

教幼儿收集废品信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废品的概念,明白废品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知道废品可以再利用。

3. 帮助幼儿学会收集废品的方法和技巧。

4. 让幼儿知道废品收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废品的概念和分类。

2. 废品对环境的影响。

3. 废品的再利用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废品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收集废品的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1. 废品分类的图片和实物。

2. 有关废品对环境的影响的图片和实物。

3. 废品再利用的图片和实物。

4. 废品收集的方法和技巧的图片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废纸、废塑料瓶等废品,让幼儿说出这些废品的名称,并询问他们对这些废品的看法。

2. 激发兴趣。

教师向幼儿介绍废品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废品的分类和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废品对环境的危害,并引导他们思考废品可以再利用的方式。

3. 废品收集。

教师向幼儿介绍废品收集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废纸可以用来做手工,废塑料瓶可以用来做花瓶等。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校园内进行废品收集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废品收集的乐趣。

4. 环保意识。

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废品对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收集废品的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废品的概念和分类,明白废品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知道废品可以再利用。

同时,通过废品收集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收集废品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废品收集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

数学数据收集实践教案二年级版

数学数据收集实践教案二年级版

数学数据收集整理实践教案二年级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2、能以标准单位测量长度和面积,比较物体的大小关系;3、能制作直方图,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数据收集整理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会学习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长度的测量,以及使用单位测量长度和面积。

学生还将会学习制作直方图,并掌握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尺子或卷尺;2、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3、白纸和钢笔;4、直方图模板。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物品的大小进行比较。

2、提问学生直到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和提示。

二、学习活动:1、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记录结果。

2、让学生使用标准单位测量长度和面积,并以此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

3、提供直方图模板,让学生制作直方图,并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巩固与拓展:1、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课上的所有活动,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2、拓展: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的方式搜索数据收集整理和直方图制作的更多知识,并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总结:老师应该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概括,让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课程所教授的知识点。

五、评估反馈:1、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在学习后填写课程反馈表,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并针对学生的反馈对未来的授课进行改进。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并以标准单位进行比较。

难点:学生需要能够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制作直方图。

七、教学方法:1、通过授课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通过鼓励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参考资料:1、数学数据收集整理实践教案(二年级版)。

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和利用技巧

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和利用技巧

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和利用技巧幼儿活动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活动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判断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而一个好的活动教案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那么,如何进行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和利用呢?下面我将从素材的获取途径、素材的多样化以及素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素材的获取途径1. 幼儿活动自主创造:幼儿活动可以来源于幼儿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创意,然后在活动教案中加以设计。

2. 幼儿生活体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最丰富的素材来源之一。

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融入到活动中,例如在故事讲解环节中,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3. 图书馆和互联网:图书馆和互联网是获取各类故事、诗歌、游戏等素材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阅读丰富的绘本,从中汲取灵感,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的教学素材。

4. 学科教材和实践经验:学科教材和实践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学科学习内容和实践经验,设计相关的活动教案,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二,素材的多样化1. 文字素材:文字素材是教案设计中最基础的素材形式。

它可以是故事、歌谣、儿童诗等,可以通过图书、网页、电子书等形式进行收集和利用。

2. 图像和影像素材:图像和影像素材可以通过图片、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

教师可以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收集和编辑,以丰富活动内容的形式和视觉效果。

3. 音频素材:音频素材包括音乐、自然声音、故事朗读等。

教师可以通过CD、MP3、在线资源等方式收集和利用音频素材,为活动增加音乐和声音的元素。

4. 实物素材:实物素材是教案设计中最具体和直观的素材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实物、制作模型等方式收集和利用实物素材,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三,素材的合理利用1. 确定活动目标:在使用素材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目标。

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相应的素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学素材收集方案 幼儿园教学素材

幼儿园教学素材收集方案 幼儿园教学素材

收集方案一、概述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学素材的使用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面临着教学素材收集不足、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学素材的收集方案,旨在提供一套有效的收集方案,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学素材的分类教学素材是指幼儿园教师用于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玩具、游戏、音乐、影视、实物等。

为了更好地收集教学素材,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教学素材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收集和管理。

1. 图书类图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图书向幼儿传递知识、情感和价值观。

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收集图书时,根据不同的芳龄段和主题,选择适合的绘本、故事书、启蒙读物等。

2. 玩具类玩具是幼儿喜爱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玩具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发展。

幼儿园教师可以收集各种适合幼儿玩耍的玩具,如积木、拼图、仿真玩具等。

3. 游戏类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幼儿玩耍的游戏器具,如球类游戏、跳绳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

4. 音乐类音乐是幼儿喜爱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音乐促进幼儿的听觉感知和情感表达。

幼儿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幼儿听音乐、唱歌、跳舞的音乐资料,如儿歌、儿童音乐、音乐教学影视等。

5. 影视类影视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媒介,可以通过影视向幼儿传递知识和情感,扩大幼儿的视野和认知。

幼儿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幼儿观看的教育影视资源,如动画片、纪录片、教学视瓶等。

6. 实物类实物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实践材料,可以通过实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

幼儿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幼儿操作和观察的实物,如植物、动物、生活用品、科学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素材的收集途径为了更好地收集教学素材,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教学素材,包括购物、捐赠、自制、网络下载等。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
1.确定学习目标:在展开信息搜集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学习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分析和判
断的能力,或者是针对特定主题的深入研究等。

确定学习目标有助于指导
学生在信息搜集中的方向。

2.引导学生界定问题: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感兴趣
的问题或者研究方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提出各种可能的问题,并根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筛选出最为重要和相关的问题。

学生能够界定问题,可以帮助他们集中精力进行信息和整理。

3.教授信息搜集技巧:在学生开始信息搜集之前,教师可以给予他们
必要的信息搜集技巧培训,例如如何使用引擎、图书馆数据库、参考资料等。

教师可以介绍如何选择最恰当的关键词和词,如何筛选和评估信息的
可靠性和准确性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和系统地进行信息搜集。

5.组织搜集到的信息: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将获取到的信
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建立信息组织结构、如何使用
思维导图或者笔记本整理信息,或者如何使用电子工具进行信息整理。


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头绪,有助于之后的分析和整合。

7.报告和总结所搜集到的信息:学生需要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报告或
总结。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书面报告、PPT、海报等形式呈现
他们搜集到的信息。

通过呈现结果,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
应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收集与整理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收集与整理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收集与整理是社会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过程。

首先,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搜集的信息种类繁多。

比如,他们可能需要了解到相关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社会结构、文化风俗等;或者需要获取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环保、义工等方面的资料。

而这些信息来源也各种各样,可以通过实地观察、采访、图书资料、互联网等手段获取。

因此,中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技巧和方法。

其次,信息整理是信息搜集的延伸和深化。

一旦学生搜集到了大量信息,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提取出关键的内容。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总结归纳,将零散的信息组织成有条理的整体。

通过信息整理,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另外,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也是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比较直观的现象和数据,还能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信息搜集与整理,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最后,信息收集与整理也是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思考推测、交流合作,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和知识。

通过不断积累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表达力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社会实践中有所体现,也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信息收集与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培养

教案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培养

教案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

教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设计教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

一、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在设计教案之前,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更加轻松。

因此,在制定教案之前,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二、设计引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信息。

比如,可以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让学生主动去调查相关的问题并收集信息;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共享信息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只是学生信息处理过程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比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新闻报道,要求学生将其中的事实与观点进行区分,并加以评价。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设计实践性任务,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或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和处理信息。

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使用多种信息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多种信息源,如书籍、互联网、电视等,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通过使用多种信息源,学生不仅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信息,还可以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的能力。

教师教学素材搜集

教师教学素材搜集

教师教学素材搜集教学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教学素材的搜集则是其必备的准备工作之一。

教学素材的搜集涉及广泛,包括教材、教具、教案、实例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教师教学素材的搜集问题。

一、搜集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搜集适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教材是首要的任务。

教材的搜集可以从多个渠道进行,如学校的教材库、图书馆、互联网等。

同时,选择好的教材也是至关重要的,教材应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二、使用教具教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搜集教具可以从市场购买、教师互助资源库、自制等途径进行。

教师在搜集教具时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和教学目标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具,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三、整理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授课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其他教师的经验和理念,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整理教案。

教案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以便于教师能够清晰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

四、搜集实例实例是教师进行具体教学的重要参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搜集实例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相关的书籍、查找互联网上的教学案例等途径进行。

教师在搜集实例时应考虑到实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加以适当的改编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五、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交流的平台,能够获取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同行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获取更多的教学素材。

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入教研团队,与其他教师们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探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六、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是教师获取丰富教学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教育平台、教师博客等渠道,搜集到大量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搜集网络资源时需要有辨别能力,筛选出适用于自己教学的优质资源,进行整理和收纳,以备后用。

教师如何积累资料

教师如何积累资料

教师如何积累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积累各类教学资料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资料的积累不仅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提高,也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如何积累资料。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来积累资料。

教育领域有众多的专业书籍和期刊,这些书籍和期刊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思路和实践经验。

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著作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关注一些知名期刊的最新发表,及时获取最新研究成果。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来积累资料。

教育系统经常会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和学术交流会议,这些活动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料的良机。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能。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积累资料。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库,教师可以通过上网、加入教育相关的论坛和社群,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和经验分享。

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一些教育类网站和博客,订阅电子杂志或电子书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研究。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积累资料。

教学实践是教师获取最直接经验的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的作业、考试、反馈等资料,分析学生的表现和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反思改进。

此外,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料库。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同事、上级以及行业专家的交流来积累资料。

同事们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可以分享,上级在评价和指导教师的时候也会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而行业专家则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可以积极与他们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积累资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

教师应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不同渠道的信息获取和整理,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通过不断积累资料,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资料收集计划书三年级

资料收集计划书三年级

资料收集计划书三年级
一、计划目标
本计划的目标是收集三年级阶段各种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以供日后三年级教学参考使用。

二、计划任务
1. 收集各门学科如语文、数学等各个知识点与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案;
2. 收集三年级各学科教材的翻阅本和教师手册;
3. 收集三年级各种测验试卷如考试试卷、月考试卷等;
4. 收集三年级各学科学习活动方案;
5. 收集三年级教师日常教学总结与反思;
6. 收集三年级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学视频、等;
7. 收集三年级孩子们的作文、画作等学习成果展示作品。

三、计划时间安排
1月-3月:重点收集语文、数学等主课知识点和项目的教学设计;
4月-6月:重点收集各学科的教材和手册;
7月-9月:重点收集各种测验试卷和学习活动方案;
10月-12月:重点收集教学总结与反思以及教学辅助资源。

四、责任部门与人员安排
教研室负责统筹规划和监督执行;
各教研组长负责本专业收集工作;
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料的捐献与整理。

五、保管和使用方法
1. 归类编目后整理保存在教研室;
2. 录入数据库便于检索;
3. 教师可根据需要在教研室签借资料;
4. 每年年底复核更新资料。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1首先,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才能够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预习习惯。

比如,可以下午放学布置预习作业,第二天一早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有进步。

及时进行鼓励,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此四五次,学生都不用老师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进行预习了。

第二,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与要求。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并不知道预习时该做些什么。

所以在每次预习之前,教师要告诉他们预习的目标和要求。

有了要求,加之对学习新课文的“求知欲”,学生会在家长的督促和帮助下完成预习。

预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进度。

第三,要教给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学生预习时要具体做好3件事:一是读一读。

读词语和课文。

读课文,一般读5遍。

1~3遍读准字音,第4遍读通顺句子,读出停顿;第5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点感情来。

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读几遍。

二是想一想。

课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词语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记住,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他就会借助图画去研究。

三是问一问。

对于自己解决不了而急于知道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请教。

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边画问号,到课堂上去解决。

第四,要放声朗读语文课文。

在语文预习中,放声朗读课文对于形成有效预习非常重要。

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预习的课文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课文内容,思想意义,了解课文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课文结构、写作方法。

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第五,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语文预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这对预习的效果是非常大的。

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与课堂运用

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与课堂运用

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与课堂运用引言幼儿活动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而教案的素材收集与课堂运用则是活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幼儿活动教案中素材的收集与运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幼儿活动。

一、确定目标和主题在开始收集素材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幼儿活动的目标和主题。

目标可以是幼儿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提升,主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季节或幼儿兴趣来确定。

明确目标和主题,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收集素材。

二、多元化的素材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来收集素材。

例如,借助图书馆齐整而丰富的幼儿书籍、购买教材、使用幼儿相关的App等。

此外,可以参加专业培训、订阅学术杂志、参观艺术展览等,拓宽素材的来源渠道。

三、品味和挑选素材素材的品味和挑选是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教育需要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素材。

例如,要考虑内容的可读性、启发性,是否与幼儿的兴趣相符等。

在挑选素材时,教师还需要审查内容是否符合教育原则,并排除一些不适合的素材。

四、整理和保存素材为了便于管理和参考,教师应该进行素材的整理和保存。

可以建立分类系统,将素材按主题、教学目标、适合的年龄段等进行分类。

同时,可以利用电子设备,通过文件夹或软件进行数字化整理。

这样,教师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素材。

五、素材在课堂中的运用收集到素材后,教师需要将其有机地运用到课堂中。

首先,可以将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引入,让幼儿对主题产生兴趣。

其次,可以运用素材设计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素材进行游戏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活动教案的素材收集与课堂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在使用绘本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创作故事情节或绘制角色。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可以动手动脑,培养自己的艺术和创造能力。

七、素材的更新与分享教师应不断更新素材,以满足幼儿需求的变化。

《溶解》中班科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归纳总结

《溶解》中班科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归纳总结

《溶解》中班科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归纳总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溶解》为主题,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归纳总结,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教学背景《溶解》是中班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需要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了解溶解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不高,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的1、了解溶解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1、溶解的概念和性质:介绍溶解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验。

2、溶解的应用:介绍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的制备、硝化棉的制备和药物的制备等方面的知识。

3、实验操作方法:教授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认识实验器皿、使用实验器皿、调制溶液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信息搜索: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网上资源等途径,提供大量与溶解相关的信息,供学生搜索和查阅。

2、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实验和课程讲解。

3、互动交流: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信息搜索: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溶解相关的信息,包括图片、视频、文献和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实验和课程讲解。

例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溶解的过程,并了解溶解过程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3、互动交流:在课堂上,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分享对溶解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信息收集能力

激发学生信息收集能力

激发学生信息收集能力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拓宽眼界、增强批判思维能力。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信息收集能力成为了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引导学生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提供支持与指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要激发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首先需要建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利用多种途径寻找答案。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信息收集的习惯,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传统的教科书虽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单靠教科书已远远不够。

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网络资源、图书馆等信息数据库,让学生了解到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到不同来源的信息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提高其判断的准确性。

三、提供支持与指导为了激发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教师需要提供支持与指导。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主题或学科,设计一些信息搜集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调研。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检索的技巧,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使用搜索引擎或图书馆资源。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信息分享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借鉴彼此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经验。

结语信息收集能力是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引导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提供支持与指导,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信息、灵活运用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大班数学教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大班数学教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大班数学教案为了提高大班数学教学效果,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大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1. 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法是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思维活动等方面,来获得有关的数据。

对于大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解答情况、计算速度、理解能力等来判断学生的数学水平和问题所在。

2. 学生自评法学生自评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情况的认知和理解,为教师提供更多信息。

当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时,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自评来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3. 学生问卷调查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通过让学生填写来了解他们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兴趣等。

问卷的设计要简洁明了,问题要具体针对性,以便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

二、数据的整理1. 数据分类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点、考试成绩等分类。

分类整理后,可以更便于教师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完毕后,教师需要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可以将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以及存在问题的学生,为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3. 数据应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不只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为教学提供指导。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将数据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个性化教学非常重要。

二年级语文教案素材收集与整理

二年级语文教案素材收集与整理

二年级语文教案素材收集与整理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

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备课有条不紊,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而教案的素材收集与整理则是教师做好教案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将从素材收集的渠道和方法、素材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素材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素材收集的渠道和方法1. 教材中的素材:教材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包括课文、诗歌、绘本等。

教师可以仔细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素材。

2. 平时观察与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阅读学生的作文、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等方式,发现一些有趣的素材。

在教案里,可以用这些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3. 课堂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组织讨论、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相关素材。

这样的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4. 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素材,教师可以挑选适合二年级学生的作品,提取其中的关键词、短句、段落等作为素材,用于教学。

二、素材的整理和分类收集到的素材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于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查找和运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素材整理和分类方法:1. 按照知识点分类:将素材按照教学大纲或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字音、字形、词语、句子、篇章等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素材。

2. 按照主题分类:将素材按照主题或话题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四季、动物、自然景物、节日等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

3. 按照学习活动分类:将素材按照学习活动进行分类,例如听、说、读、写、绘画、手工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教师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素材。

三、素材的运用素材的运用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会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教会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教会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沈曦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6如课前学生收集信息,课堂上交流信息,课外再收集信息。

但细细想来,这些教师的做法有没有实效,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愿——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沈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J], 朱展敏
2.浅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J], 徐贵兰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J], 纪前
4.“游戏样例辩论”三合一——小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的思考 [J], 曾静芬
5.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初探 [J], 岳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学⽣课前搜集资料对语⽂学习的重要性杜美霖以前我总觉得课前让学⽣搜集⼀些资料对学⽣的帮助不⼤,想着他们随便在电脑上搜⼏张图⽚,或抄⼀⼤堆⾃⼰不懂的⽂字,这样的资料在课堂上呈现很浪费时间还没有什么效果。

所以索性这学期我便把这项⼯作代劳了,课前我会仔细搜集⼀些关于课⽂的详细资料,做出选择,给学⽣呈现。

这样课堂效率固然提⾼了,我也⾃以为学⽣接受的都是有⽤的知识了,可是没想到在⼏次单元测试卷中,关于⼏篇名作家写作的篇⽬学⽣总是弄混,出现不少张冠李戴的现象。

明明在课上我已经反复强调过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经过⾃⼰的反思,我发现原来这罪魁祸⾸就是我。

我把学⽣学习的能⼒给剥夺了,他们成了只会吃⾷不会找⾷的⼩鸟,这样他们对于现成得来的⾷物没有什么印象,只知张嘴就吃,吃得是什么,⾷物怎么来的却全然不知。

⽽如果这⾷物是他们⾃⼰努⼒找来的呢?我想他们⼀定不会忘记它的味道吧。

⽽这课前搜集的资料就相当于他们⾃⼰找来的⾷,即使可能有些味道差,即使可能没什么营养,但却让他们印象深刻。

做为教师我要做得不再是为学⽣代劳,⽽是教会他们本领,即搜集资料的⽅法,培养他们正确搜集资料的能⼒。

⾸先,在布置学⽣搜集的任务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搜集的具体内容,使每个学⽣明⽩⾃⼰要搜集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可以预先在每次搜集信息前让学⽣说⼀说你打算到哪⼉去找资料,同学们搜集到资料后,⼜让他们讲⼀讲:你是从哪⾥找到的,找资料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这样,学⽣有了⽅法和⽬标后,逐步减少了搜集的盲⽬性。

其次,教会学⽣处理信息。

学⽣在搜集⼀⽅⾯资料时,可接触获取很多信息,获取了信息,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利⽤呢?先要根据⾃⼰兴趣爱好和学习任务去鉴别筛选。

然后对筛选出来的信息需要进⾏分析加⼯,找出这些信息的共同点,就会体现信息的价值。

接着可以⽤⽂字、图像、拍摄等形式把信息保存下来。

最后勇通过说、读等形式把信息表达出来。

在教学新⼀单元时,我先让学⽣四⼈⼩组合作,分配任务,共同搜集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进⾏加⼯分类,去掉⼀些与中⼼⽆关的内容,取资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会学生搜集资料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借鉴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而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则是吸取他人经验最好的途径。

这种能力从小就要开始培养,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搜集资料这项作业,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

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一、缺乏兴趣。

但凡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有的只是应付性地抄几句话,有的将书中有关的那一页折一下,做个记号,有的就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的现象不时出现。

二、不熟悉资料,孩子们仅仅满足与将资料找到了,写下来或打印出来后就算完成作业了,根本没有去读一读,有的甚至还有不少不认识的字,交流时很积极,但说的时候结结巴巴,大家听得晕晕乎乎的,交流的目的没有达到。

三、原始性太强。

例如在交流黄果树瀑布的资料时,有个同学一股脑地将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观赏特点等近六百字的资料读了出来,结果其他同学在听她介绍后还是一脸茫然。

结合我的实践经验,我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先从量入手,达到一定字数的,给予表扬(鼓掌、贴星星、给小组加分等),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段时间之后,对他们所搜集到得资料进行质的分析。

如:谁对资料非常熟悉,谁的资料与众不同,谁的资料还经过了自己的加工,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听得更加明白……达到了这些要求就给予表扬(主要采取小组加分,个人贴星星的方法,一个月总结一次)。

所以,对于搜集资料这项作业,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二、有针对性
适时地开展搜集资料的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秦兵马俑》这类的说明性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对秦朝的军事,文化以及兵马俑的恢弘气势有更深刻地了解,继而激发情感,引发兴趣。

教师要把握“度”的问题,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

我们的语文课,还是应该围绕文本,“潜心会文本”。

三、指导到位
良好的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教师长期的引导、不断地修正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先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阅读感受,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根据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玉不琢,不成器。

学生搜集资料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必然会有杂乱,零散,重复等现象出现。

带有目的的去搜集,很自然会熟悉资料,会有筛选,这就为接下来的整理资料打下基础。

如学习《彭德怀和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长征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要长征?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将学生想弄明白的问题总结成以下两条 a、搜集过草地的有关感人的故事;b、搜集彭德怀在长征中的故事,并让他们分组进行搜集。

3.学习整理资料。

A、扫除生字的障碍,把自己想要介绍的资料流利、通顺地说出来;
B、把资料进行归纳和概括。

在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全部读出来,更没有时间这样做。

这就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一个过程。

可以先让学生读一段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自己认为跟课文某一方面相关的部分,慢慢过渡到把自己查到得资料用三言两语概括出主要内容。

C、教师在指导时要有意识指点孩子关注人物生活的背景,人物的品质,人物经历的主要事件等,教给学生从这些方面提炼资料。

四、充分交流
在资料交流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能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喜悦与生命的感悟。

1.交流时机恰当
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要把握好时机进行交流,使资料得到有效的运用。

2. 交流形式多样
资料交流的形式不要仅仅拘泥于口头表达,可以是唱给同学们听,可以是跳给大家看,也可以是画给同学看……形式多样的资料汇报使同学听得有滋有味;使汇报者讲得兴趣盎然。

3.交流中认真倾听
在交流中认真地倾听是对汇报者的一种鼓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资料汇报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认真地听,还要用笔记下要点,记下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记下自己的疑惑,“倾听”出更多的收获。

4.交流有始有终
课堂上的交流时间有限,学生们搜集到得资料不可能在课堂中全部展示出来。

如果教师生硬地让他打住,会让学生吸收不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也会让他们辛辛苦苦搜集来
的资料白费,更有可能使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因此,对于那些没有来得及展示的资料,教师要通过其他的一些教学途径进行展示。

例如在学习《彭德怀和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晨会的时间让同学介绍了几个长征中的故事和彭德怀的生平。

在课堂上,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对长征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的描写,学生便自然体会到了长征的艰难。

通过对彭德怀生平的一些介绍,了解到他是一位爱兵如子的人,对大黑骡子充满了感情……交流了这么多,学生手中还有一叠有关长征的资料。

根据这个内容出我们又出了一期主题墙报,还利用综合活动课开了一个小小故事会——长征中的故事。

让学生的心灵贴近了那段枪林弹雨、艰苦卓绝的岁月,与文章中的人物感情产生了共鸣。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培养良好的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需要,它绝不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自觉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

因此,教师应正视学生搜集资料的效果和质量,关注每一个过程,巧妙地将文本与课外资料融为一体,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