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杜威,经验]浅谈回到“儿童的经验”
[浅谈,杜威,经验,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
![[浅谈,杜威,经验,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9afac1b5022aaea998f0fe3.png)
浅谈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论文关键词]杜威经验过程[论文摘要]杜威使教育领域的“经验”概念得以不断的丰富与深化,使其不停留在静态与结果的属性之上,富有了动态的特征与过程的属性。
具体分析,经验的过程是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是连续互动的过程,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
经验在杜威的视野中有着丰富而系统的内涵,他使教育领域的“经验”概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深化。
以往的“经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二是指体验。
并且习惯把经验划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个人通过亲自活动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知识成果。
从概念和分类可以看出以往更多的是从结果和静态的角度看待“经验”,更多是指从实践或体验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某种成果。
而杜威对“经验”的认识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意义,它既指经验的结果,也指经验的过程;既指经验着的事物,也指经验着的感受;经验既是一种直观体验,也是一种思维和反思。
而且杜威更多从动态与过程的角度来解释经验,使经验具有过程的属性。
在经验过程中,他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尝试”、“承受”等行动与实践。
在此过程中,经验是主体作用于事物、而事物也在作用于主体的互动过程,而且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不是主体对于环境的被动“印象”,而是一种主动“契入”事物后的感受性获得。
经验是反思的经验、理性的经验,经验包含着理性,引导主体利用以往的经验去经受新的经验,形成“经验的改组和不断改造”。
概括说,经验是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是连续互动的过程,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
一、经验是实践与认识统一的过程1.经验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社会人(主体)有意识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客体)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实际去“做”,去“行动”。
经验同样意味着“行动”,去经历、去做一定的事情。
杜威强调“经验首先是做的事情”、“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就是从“行动”中学,从“行动”的经验中学。
对杜威教育哲学中“经验”的探析及其教育启示

当今 的教 育 仍 然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
关 键 词 杜 威 哲 学 经验 教 育
Ex p l o r a i t o n o n” Ex p e r i e n c e ”i n De we y ’ S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I t s En  ̄ g h t e n me n t t o Ed u c a io t n/ /Ni u Xi a o —
na t i o n o f’ ’ e x p e ie r nc e ” i s t he ke y l i n k o f hi s p hi l os o p hi c a l
t h o u g h t , a n d he t l i n k h a s a l s o b e c o me he t s o l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De w e y ’ S t h o u g h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 T h e o p e n n e s s , c o n t i n u i t y a n d i n - t e r a c t i o n e mb o d i e d i n h i s d e i f n i t i o n a n d me t h o d s o f e x p e i r e n c e
a r e s t i l l o f r e li a s t i c s i g ni i f ca nc e or f t od a y ’ S e du c a t i o n.
杜威教育哲学视阈中的“以儿童为本”等

杜威教育哲学视阈中的“以儿童为本”等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教育学家的身份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作出了深远的贡献。
他的教育哲学视阈强调“以儿童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提倡实践、经验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为社会生活服务。
以下将从杜威教育哲学视阈中的“以儿童为本”、实践与经验教育以及教育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阐述。
杜威的教育哲学强调“以儿童为本”。
他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个体的整体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
杜威反对机械教育,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应该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教育。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
杜威提出了实践与经验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该通过参与实践和积累经验来进行。
杜威主张将学习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强调了学生通过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持久和深刻。
教育者应该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参与实践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技能,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威的教育哲学强调教育要为社会生活服务。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个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生活服务,使教育的成果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和和谐。
他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精神,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
他也提倡教育要走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实践,为社会提供智力、技术和道德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
杜威的教育哲学强调“以儿童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提倡实践、经验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为社会生活服务。
这在当今教育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实践与经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杜威的教学理论杜威教学理论读后感

杜威的教学理论杜威教学理论读后感
1.关于教学过程
杜威批判传统学校,认为传统学校的重点“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教科书以及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读后感:我们教学通常都在所教学科的范围之内,为考试而考试,而忘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所感兴趣的地方,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使学生的兴趣逐渐失去。
教育的根本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儿童成长,成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所以,从老师的角度而言,老师有必要更多地涉猎生活知识,各科知识,让课堂更丰富。
2.关于教学方法杜威所力倡的思维被称为“反省思维”(reflectivethinking),“这种思维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这种反省思维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科学的问题,贴近学生知识水准的问题,才能达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探究。
第 1 页共 1 页。
论杜威的过程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论杜威的过程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杜威在他的《简明教育定律》中提出,学习是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以连续的变化来实现新的能力和表现的“整体运动”。
从这一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孩子的思维发展能力和个性发展能力上,创设有利于孩子思维发展的有趣的环境,给予孩子充足的自主权力和支持,以把孩子带入各种乐趣和乐趣形式,从而促进其运动发展。
另外,这种思维发展不仅要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发掘新的发展可能。
杜威的过程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给孩子充足的自主权力和支持,要从乐趣和乐趣形式中引导他们发展,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和个性发展能力。
此外,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成因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逐渐培养孩子自信,自尊,自爱的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认识自我,让孩子学会和同伴以及大自然相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成长为负责任的社会人。
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

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对个体的生理、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起来。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强调儿童对于环境的亲身参与和积极探究的作用,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意蕴与启示。
二、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强调从幼儿自身经验和发展中构建知识和价值观念。
他认为,儿童需要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成长,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发展需求。
他的教育观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意蕴1. 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不仅能够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更能够培养积极动手的能力。
劳动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等。
2. 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劳动教育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生产和劳动的过程,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孩子们可以学会分享、互助和团结。
在杜威的教育观中,他认为合作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基础,而劳动教育恰恰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杜威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提供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和探索。
劳动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和参与劳动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1. 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和机会幼儿劳动教育需要为孩子们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和机会。
论杜威的过程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论杜威的过程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过程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过程思想认为,学习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活动过程。
学习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思考、反思和改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知和理解现实世界,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杜威的过程思想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杜威的过程思想强调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杜威看来,幼儿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知和理解现实世界。
因此,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基础,重视幼儿的自主学习,并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其次,杜威的过程思想也提醒我们,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知和理解世界。
同时,幼儿教育也应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学会探索新事物、尝试新方法、提出新问题,以此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能力范围。
此外,杜威的过程思想还强调了幼儿教育的社会性和实用性。
杜威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导向,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幼儿的社会需求和实际需要,并让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能力。
同时,幼儿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合作能力和公民意识,让幼儿在与他人合作、分享、协商的过程中学会关心社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
总的来说,杜威的过程思想为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它强调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强调了幼儿教育的社会性和实用性,让幼儿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和能力,并培养幼儿的社会合作能力和公民意识。
杜威的过程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认真借鉴和探索。
杜威的经验论与学前教育思想

杜威的经验论与学前教育思想杜威的经验论与学前教育思想一、引言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他提出的经验论与学前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杜威的经验论出发,探讨他对于学前教育的思考与建议,进一步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杜威的经验论理念经验论是杜威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和实际的经验来获得知识和理解。
他反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去探索、实践和发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三、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
杜威的经验论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他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合作精神。
这对孩子们的整个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
在杜威的理念中,儿童通过亲身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够感知、认知、理解和运用知识。
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儿童创造丰富的经验环境,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其次,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在杜威看来,社会经验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作和互动,儿童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
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交经验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再次,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与道德发展。
在杜威的心理学理论中,情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儿童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
杜威认为,审美体验对于儿童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儿童创造各种艺术形式的体验机会,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杜威的儿童哲学思想及其实践

杜威的儿童哲学思想及其实践杜威的儿童哲学思想及其实践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于儿童哲学的思考和实践对于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威提出的儿童哲学思想和他在实践中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实践经验与抽象思维的相互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杜威强调了儿童的主体地位。
他反对传统教育中把儿童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主张将儿童看作是探索和了解世界的主体。
他强调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儿童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实践经验探索和发现知识,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儿童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培养出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杜威倡导了实践经验与抽象思维的结合。
他认为,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体验,可以积累大量的具体经验,并通过这些经验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起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抽象概念和一般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对抽象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因此,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从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境出发,通过实践经验的引导和指导,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通过实践经验来促进抽象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儿童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变化的能力。
第三,杜威强调了儿童的社会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儿童不仅是个体的存在,更是社会集体的一员。
他主张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培养出合作精神和共同体意识。
在杜威的教育方法中,学生往往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杜威的儿童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儿童与课程杜威理论上的深刻分歧从来不是无缘无故和虚构的这些

儿童与课程杜威理论上的深刻分歧从来不是无缘无故和虚构的。
这些分歧是从一个真正的问题的各种相互冲突的因素当中产生的——问题之所以是真正的,因为这些因轰,按照实际来看,是相互冲突的。
无论什么意义深长的问题,都包含着暂时相互冲突的种种因素。
解决的办法,只有离开已经固定了的那些名词的意义,从另一种观点看,也就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些因轰。
但是,这样的改造意味着思想上的艰苦努力。
一味坚持早已说过的东西,四处寻找支持它的东西,以防非难,较之试图抛弃已形成的观念和摆脱已熟悉的事实要容易得多。
于是许多派别产生了,各种不同意见的学派出现了。
各个学派都挑选能迎合自己的一系列因素,然后把它们上升为完全的和独立的真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一个问题的并需要加以校正的一个因素。
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未成熟的、没有发展的人,和在成人的成熟的经验中体现出来的某些社会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过程就是这些因素应有的相互作用。
作为促进最充分的和最自由的相互作用的这样一种相互联系的概念.便是教育理论的主要之点。
但是.这里需要思想上的努力。
把各种因素孤立起来看,坚持一个要素而牺牲另一个要素,使它们相互对立起来,这较之发现每个因素所属的现实要容易很多。
抓住儿童天性里的某些东西,或者抓住成人已发达的意识里的某些东西,而且坚持那个因素是某个问题的关键,这是容易的事情。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一个真正严肃的实际问题,即它们的相互作用的问题,便变成一个不现实的因素因而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
不是坚定地把教育的各种因素作为整体来看,我们就只能看到种种相互冲突的名词。
我们在儿童与课程、个人的天性与社会的文化这些问题上,就看到这种情况。
一切教育主张的其他分歧都包含着这种对立的情况。
儿童生活在个人接触显得十分狭隘的世界里,除非这种生活密切地和明显地涉及到他自己的或者他的家庭和朋友的幸福.其他各种事物很难进人到他的经验里。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赫尔巴特与杜威,前者被称为“传统教育学之父”,后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两人在教育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也不是截然不同的。
读过相关的书籍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
杜威在批判地继承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他强调:“作为能动的主体的儿童,同对于儿童的社会要求的外部世界如何结合起来的问题,乃是教育理论与时间的中心课题。
”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它们平列并重,不能偏废。
一切教育的终极问题,就是将心理因素同社会因素统一起来。
这就是贯穿于杜威教育学说的一根主线。
杜威抨击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和缺少组织,远离儿童的经验。
他所强调的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一、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1.杜威的经验说。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与课程理论,对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
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作为过程就是“不断改组经验,重新组织经验”,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
一方面,经验是主体与客体间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经验教育的本质。
(2)经验就是培养思维,锻炼思维的过程。
经验对训练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验的实验性给思维的训练提供了空间。
(3)知识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习得的。
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中,理论才充满活力和可证实的意义。
浅议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浅议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认为哲学家应该关注教育,将其“视为人类最高的利益”。
因为真正的哲学总是要形成影响人生行为的智慧,而教育的目的是形成创造智慧的习惯。
不过,杜威对旧教育或传统教育持批判态度,认为新教育或进步教育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哲学。
新的教育哲学寄希望于经验,强调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有一点是可以永久参照的,那就是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新教育哲学最基本的观点是实际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和必要的联系。
杜威说:“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不论对学习者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教育都必须以经验为基础——这种经验往往是一些个人的实际的生活经验。
”通过个人经验进行学习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传统教学方法的错误在于,假定学生的经验是想当然的,“假定我们不考虑对情境的某种直接的个人经验,就可以从算术、地理或其他科目的现成教材开始”,因而往往忽略学生对熟悉的经验材料的运用,而立即把他们引进表现成人理智成就的材料。
资料性知识本来是人处于疑难情境时可以依靠的已知的、既成的、确定的材料,是心灵从疑难通向发现的桥梁,它把人类以往经验的成果压缩精简,记录成可用的形式,作为提高新经验的意义的工具。
但是,书本知识若不能将学生引导到他们已有的经验中去,这种知识就变成纯粹的无意义的言词。
传统教育将成年人的知识、方法和行为准则强加于儿童,儿童对此却没有直接的经验,便难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而好奇心是扩大经验的基本条件,是反省思维的基础。
杜威认为,不能违反通过个人经验进行学习的原则。
所谓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生活在一系列情境中,而当我们说人们生活在情境中时,“在……中”这个词的意义,与物品在衣袋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它意味着个人和各种事物以及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情境和交互作用这两个概念是彼此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真实生动的情境,启发受教育者思考。
读书心得我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

读书心得我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一、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
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
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
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
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
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
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
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
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
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
浅谈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经验”概念论文

浅谈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经验”概念论文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以下是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浅谈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经验”概念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浅谈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经验”概念全文如下:摘要:“经验”一词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关键词,杜威理解的经验概念与传统哲学中的经验概念截然不同,他不仅重新定义了经验的内涵,拓宽了经验的外延,而且强调了经验中人的主动性。
因此杜威教育理论中的“经验”具有连续性和交互性的特征,这也是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改造思想的前提。
关键词:杜威;经验;连续性;交互性;经验改造20世纪初,伟大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以其独特的“经验”概念批判了传统的经院式教育,确立了独特的经验自然主义思想,成为现代西方教育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因此,把握杜威的“经验”概念,是我们理解其整个教育思想和哲学的关键。
一、经验的内涵杜威的经验概念既不同于古代的经验,也不同于现代的经验。
传统经验论,如柏拉图把经验等同于“习以为常”的、“过去”的、“偶然”的、“尝试”性的、“保存”性的,从而贬低它;爱尔维修的感觉主义基础上的“教育万能”和“直观教学”,是把经验局限在人的主观、被动感受。
无论“贬低”经验还是“抬高”经验,都把经验与真知识对立起来。
杜威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经验’中缺乏科学或理性,所以难以使它保持最好的状态”。
[1] 而只要经验与知识、理性的对立以科学实验与反省思维的方法介入其间,问题就得到了克服。
所以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这样写道: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就是人和环境打交道的自然的社会的过程。
杜威教育视野中的“经验”

杜威教育视野中的“经验”“经验”是杜威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着重探析了杜威教育视野中“经验”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作出简短的评价。
标签:杜威;经验;内涵;评价“经验”是人人都理解的名词,然而在杜威的哲学和教育视野中,“经验”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而且相当核心的概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杜威是在改造了传统意义上的“经验”概念的基础上来改造教育的——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推崇,无不紧紧地和他对“经验”的理解和改造交缠在一起,“经验”就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坐标中心。
一、“经验”——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概念“经验”在教育中之所以重要,首先要从教育的必要性谈起。
在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必须。
因为:1)生活由传递而更新。
教育之于社会生活,正如营养和生殖之于生理的生活。
老一辈必须把技能、理想、标准和意见传给下一代。
2)教育和传达。
社会生活和传达是一回事,传达乃是一个参与经验的过程,直到个人经验变为公共所有的经验为止。
这个过程中,经验变得有启发性,人们变得注意言论和思想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求改进经验的质量,使它容易传达。
3)正式教育的位置。
正式教育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有目的的教育。
随着社会结构和资源的日益复杂,正式教育的需要随之增加。
但也出现了直接经验与学校中所获经验的脱节。
教育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社会环境必然使人形成某些倾向,有意识的教导所能做到的只是使形成倾向的能力不受拘束地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排除一些不良的东西,提供适当的事物。
这里可以看到杜威的教育理想是人的自由发展。
杜威继而提出“教育即生长”。
发展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概念。
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成人和儿童都在生长,只是面对的情况和生长的方式不同,没有一个习惯或能力的终点从教育的外部施加压力,教育就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
(注意:这里有两种习惯:一是与环境取得全面持久平衡的习以为常的习惯;二是主动调整自身以应付新情况的主动的习惯。
当前区域活动中儿童经验的缺失与回归——兼论杜威《经验与教育》的启示

当前区域活动中儿童经验的缺失与回归——兼论杜威《经验与教育》的启示周雯雯;王春燕【摘要】区域活动是以儿童的需要、兴趣为依据, 通过让儿童自主与环境、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 来促进儿童获得经验. 然而,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材料对儿童经验发展支撑不足、内容难以促进幼儿经验的整合、教师缺乏对儿童已有经验的支持与提升等问题, 导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经验缺失.解读杜威关于经验方面的教育思想, 教师应该认识到, 区域活动中儿童经验的回归意味着应提供连续的活动材料, 促进区域活动与教学的整合, 关注儿童个体经验并提供适宜的指导.【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下半月)》【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区域活动;儿童经验;杜威【作者】周雯雯;王春燕【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3.7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是依据儿童的需要、兴趣,对活动空间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材料投放,让儿童自主选择内容及区域〔1〕。
当前幼儿园活动室内通常会划分出大大小小的活动区,但是,对活动区的划分仅仅是一个空间规划概念,区域活动的实质是以儿童兴趣的满足为出发点,以儿童经验的主动获得为归宿。
儿童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然而,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存在着材料对儿童经验支撑不足、内容设计缺乏经验的整合性、教师对儿童经验的获得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导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经验缺失。
(一)活动材料对儿童经验发展支撑不足环境可以刺激人产生不同种类的经验,这取决于环境中对空间和材料、时间以及人与人的间接接触强度的安排〔2〕。
区域活动能引导儿童积累学习经验的关键在于材料的科学提供。
当前区域活动侧重于关注材料的数量、类型等方面,而缺乏对材料背后所隐含的儿童经验发展方面的思考,使得材料对儿童经验发展的支撑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回到“儿童的经验”——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
一、杜威哲学:用经验的自然主义消解哲学上的二元论
近代哲学自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即我们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罗素曾写道,从严格的哲学观点看,杜威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对传统的真理概念的批评,这个批评表现在他称之为工具主义的理论中。
其中,罗素还提到杜威不是把真理和知识作为逻辑的要素,而是把探究作为逻辑的要素。
罗素提到的探究,也就是经验,也是杜威用以反对传统的二元论,即身体和精神、经验和自然、感性和理性、心灵和物质的工具。
杜威的哲学思想受到实用主义者皮尔士和詹姆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对他们的思想又有改造。
杜威反对传统的经验主义,认为传统的经验主义将经验和自然分离,而我们的一切认识都离不开自然和经验。
杜威说,经验到达了自然的内部,它具有了深度,它也有宽度而且可扩展到一个有无限伸缩性的范围。
它伸展着,这种伸展便组成了推论。
在哲学的认识上,尼采曾试图用酒神和日神,即非理性和理性统一于自然的方式建构其回归酒神精神的前苏格拉底时代的纯粹的自然哲学,也就是人的认识的经验和理性的统一,而这种回归是为了人类免于整体性的毁灭。
杜威和尼采一样,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并力图用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者自然的经验主义将经验和自然统一起来,从而达到认识论上的统一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这种观点贯穿于杜威的哲学观点和教育思想中。
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之内的。
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岩石、树木、动物、疾病、健康、温度和电力等。
由此看来,元青在《杜威与中国》中提出的观点是恰当的,即所谓哲学的本体既不是物质和存在,也不是观念和精神,而是他们的统一体经验。
在杜威的哲学中,杜威用经验替代了以往哲学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把经验作为世界的本体论认识,经验是人类不断向前的唯一确定性的道路,这如同康德的绝对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他们皆以此来打破和消解哲学认识上的二元对立。
而在杜威的哲学中,经验也预示着一种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和人类不断的探究精神,这也正是杜威所提倡的科学精神之所在。
因此,杜威哲学中的经验是认识论意义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统一],是科学活动和思维过程的统一,是知和行的统一。
二、杜威教育哲学:经验是感性主义和实验主义的统一
关于感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杜威认为,感觉主义忽视了感觉性质在探究中的功能作用和假设地位,同样,理性主义把概念在指导探究去解决特殊问题中的作用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和独立存在的东西。
杜威的教育哲学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致,强调认识活动中经验和自然的统一、身体和心灵的统一,这是探究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对于杜威的这种教育哲学观点,在教育领域中,杜威反对教育上的劳动与闲暇、理论与实践、身体与精神、心理状态与物质世界的对立,而这种对立使得杜威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继承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经验教育哲学。
杜威说,在全部不确定的情况中,有一种永久不变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即教育和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或者说,新教育哲学专心致志地寄希望于某种经验的和实验的哲学。
在杜威的经验教育哲学中,杜威所说的经验的基本定义是: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
杜威在这里所讲的经验的两个因素,即尝试和承受,在尝试和承受之间,思维将二者结合了
起来,通过经验的不断更新,思维的尝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生长。
从某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每一步骤,用术语来表示,便是思想的一个词,而每个词都为下一个词留下可资利用的成分。
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关于经验的阐述,蒋雅俊将其归纳为六个方面:经验在自然之内,也是关于自然的;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经验就是生活;经验就是生命活动;经验是内在的联系着的;经验是指向未来的,它蕴含着自我生长和自我更新的力量。
李长伟也指出,教育在经验之中并为着经验,但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只有反思性、连续性与交互性的经验才具有教育的意义。
进一步说,教育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践。
三、我们对杜威儿童的经验的误解之处
在现代儿童教育中,我们谈儿童,势必谈到他们的经验,我们谈儿童教育,更要谈到儿童教育是依据儿童的经验而进行的。
而这个经验,到底是什么,我们看不到,也猜不到,如果联系到杜威,有时候我们也说不上来。
对于杜威儿童的经验的理解,以下几点是我们在教育中应当重视的。
1.教育是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
杜威说,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经验的,这并不表明一切经验都具有真正的或同样的教育性质。
不能把经验和教育直接地彼此等同起来248。
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杜威解释有些经验具有错误的教育作用,因为这些经验对经验本身的生长有一种阻碍和歪曲作用,因此,这是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意的一点,既不能简单地把教育和经验等同起来,也要注意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即儿童没有对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反应,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没有一个承受的结果,这样的经验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有益的教育经验。
在教育活动中,即使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情景,如果儿童没有去尝试进行主动的行动或者没有从经验情景中得到新的经验,并与以前的经验结合促使原有经验的再生长,这样的经验是一种静态的无效经验,是一种镜面的经验,不能对儿童的生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经验是儿童新经验获得和旧经验改造的一个生长点,而这个生长点需要儿童作为内外参与者,这样儿童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2.一切经验皆是发展的终点和积极性的
教育的过程在于提供材料以及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条件允许和阻止,以便他的受理智控制的表达得以选择,且在形式上和感情上都具有社会性的正常方向。
我们在讲经验,在一些教育活动中,会把这个活动的儿童的经验的获得作为一个教育历程的终点,而下一个阶段的行动则不予考虑甚至脱离儿童已经获得的生长经验,显然,认为经验是发展的终点的看法是不合适的。
在杜威的经验中,经验永远都处于一种未完成和向前的状态,经验没有终点。
除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消极的对于儿童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经验从教育活动中祛除,因为这是保证儿童在获得有益经验前提下所施加或者建构的消极的经验材料,而这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并不是有害的,它保证了儿童在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中,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即保持生长的有序进行和对社会行为进行有理智的控制。
四、回到儿童的经验:陈鹤琴和张雪门的贡献杜威在1919年来华讲学,除了谈政治,还
谈教育。
在谈到学校教育时他说,第一个应该注重之点是儿童在没有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情性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为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14]。
如果我们据此就强调杜威是一个儿童中心论者就会导致我们曲解杜威的整个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在杜威大量的教育著作中,如上关于论述儿童自身发展方面的观点很多,如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课程及教育信条等,但是,杜威在重视儿童心理方面的同时,也重视社会方面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事实上,杜威在一定意义上又是社会本位的,他甚至是一个社会中心论者。
在杜威那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真正实现了协调。
笔者以为,在杜威那里,不仅儿童和社会实现了协调,且成人和儿童也实现了协调,如果我们不把未成熟看作缺失,不把成熟的成人看作终点的话。
回到儿童的经验,也就是回到儿童的自身,回到儿童的生活,回到杜威所一直提倡的生长的过程中去,回到教育本身的过程,即目的中去。
在今天,儿童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对儿童这个教育的起点做重新的反思,今天的各种教育实践是离儿童远了还是近了?儿童喜欢还是厌烦?从本质上说,3~6岁幼儿的学习就是做事,让幼儿做符合自己需要的事,做适合他们天性的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以及能感受挑战的事做事的核心是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
今天,我们究竟有没有给予儿童经验的生长机会以及这种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在一直持续,并最终使儿童获得有益的经验,对儿童的生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杜威哲学中经验一词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