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质量教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1质量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5.1 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3. 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它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
4.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5. 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2. 难点: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计、天平、砝码、各种物体(如书本、铁块、塑料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如书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衡量这个物体的“重”呢?引出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克、毫克)和换算关系。
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3. 实验探究:4. 例题讲解:讲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运输货物等。
让学生学会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质量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有关质量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以及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求其质量用克和毫克表示。
2. 应用题:小明购买了一个苹果,商家称重为150克,请问小明购买的苹果质量是多少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质量的概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五章5.1质量教案
5.1 质量教案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情景:公路限重50t;药盒上写有10g的字样;称体重时显示的52.3kg。
这里的50t,10g,52.3kg是指的什么呢?(生:质量)没错,它们都指的是物体的质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五章的第一节——质量。
(师: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质量: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橡皮泥吗?(生:玩过)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橡皮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
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用老师发给你们的橡皮泥做成大小不同的两个泥塑,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下面开始吧。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做好后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展示)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思考,同学们做的大泥塑和小泥塑中所含有的橡皮泥相同吗?(生:不相同)谁含有的橡皮泥多一些呢?(生:大泥塑)活动二:大家再观察,现在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铁饼和一颗铁钉,它们都是用什么物质做成的?(生:铁)那么,它们所含铁的多少相同吗?(生:不相同)谁含有的铁多一些?(生:铁饼)活动三:同学们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大烧杯和一个小烧杯,它们都是用什么物质做成的?(生:玻璃)那么它们所含的玻璃相同吗?(生:不相同)谁含有的玻璃多一些呢?(生:大烧杯)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的大泥塑、小泥塑,大铁锤、小铁钉,大烧杯、小烧杯,我们通常把他们叫做物体,而组成这些物体的泥、铁、玻璃,我们把它们称之为物质。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所含有的物质的多少相同吗?(生:不同)没错,一般来说,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相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一个属性,物理学中引入了质量这一概念。
根据刚才的描述,大家能不能给质量下一个定义呢?(生: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板书质量的定义和符号)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符号:m(二)质量的单位:3、单位: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单位,质量也不例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质量的定义、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具体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4. 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来计算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等测量工具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的单位换算、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各种物体(如苹果、书籍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思考这些物体的质量有何不同。
2. 知识讲解:(1)介绍质量的概念,解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讲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如托盘天平、电子秤。
3. 举例讲解:用托盘天平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电子秤测量自己的书包质量,并记录在学生手册上。
5. 知识拓展:讲解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如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来计算质量。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质量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及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质量:1.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
4. 计算方法:体积× 密度 = 质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出三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并说明如何测量它们的质量。
答案:苹果、书籍、书包。
测量方法: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
质量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质量》(沪科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熟悉天平的主要构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以及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质量的定义。
(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科学抽象法、阅读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若干台、砝码若干盒等。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感知,情景引入:摆在我们面前的课桌、椅子都是由木头做的,但课桌含有的木头多,椅子含有的木头少。
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的,但铁锤比铁钉含有的铁多得多。
你知道怎样才能准确的把这种含义表示出来呢?若有两个差不多的铁钉,你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哪个含铁更多一点?二、新课教学:(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教室内课桌、椅子。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课桌、椅子哪个的木头多?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课桌、椅子、铁锤、铁钉都是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即: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课桌含有的木头多,椅子含有的木头少;铁锤比铁钉含有的铁多得多。
即: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用符号“m”表示。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而改变。
试一试:将一橡皮泥团压扁,形状变了,橡皮泥的多少会变化吗?将焊锡熔化,状态变了,锡的多少会变化吗?想一想:杨利伟把一玻璃杯从地球带到太空,空间位置变了,杯子所含玻璃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吗?提问:以上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都没有变化,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探究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我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质量。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定义,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2. 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仪、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引出质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如克、千克、吨等。
3. 实践:让学生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实际测量,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 应用:让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质量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质量的知识。
但在使用测量工具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如举办一个小型的称重比赛,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质量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我选择了购物时称重这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质量的概念。
这个实践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个实例,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5.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遇到问题及时提问,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安全和准确性。
五、案例亮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实验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探究质量的奥秘。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质量的测量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学生汇报:学生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5.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5.1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质量的定义、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方法。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质量的奥秘。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互评和自评,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改进意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质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质量我的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质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实验探究、讲解演示和练习巩固的方式。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特性,并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特性;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特性、质量的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的特性、天平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观察天平的平衡状态,探讨质量的特性。
3.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特性,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的相关知识。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质量的变化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特性、质量的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的特性、天平的使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验探究,较好地理解了质量的概念和特性,掌握了质量的测量方法。
但在天平使用的教学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食品时的质量控制等。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的5.1质量课程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细节,它们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概念的关键。
5.1质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教案:5.1 质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讲述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以及质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3.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吨(t)等。
4. 质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质量与重力的关系、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判断物体的质量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方法、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方法、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砝码、物体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差异,如苹果、书包、课本等。
2. 概念讲解:介绍质量的定义,解释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测量方法讲解:演示如何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讲解测量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质量单位讲解: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克、吨等,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质量,如给定物体的体积和密度,计算质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给定物体的质量、判断物体的质量等。
7.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3. 质量单位:千克(kg)、克(g)、吨(t)等4. 质量计算:物体的质量 = 体积× 密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硬币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案第一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案第一节质量教学目标:一、目标与技能: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验、讲解生活里第现象,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4、通过观察图片及实物,初步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
二、方法与过程:1、通过对质量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通过对宇宙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拓展学生视野,基本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质量单位及换算。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木桌、木凳,铁钉、铁锤图片,讲述物体和物质,从而引导学生辨别物体所含有的物质有多少之别(ppt)二、新课学习:(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活动一:请同学们预习课本8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我们教室里的桌子、椅子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桌子和椅子哪个含有的木材多?(2)铁锤、铁钉是由什么构成的?铁锤和铁钉哪个含有的铁多?(3)教室里的铁门和铁窗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这里的“桌子、椅子、铁锤、铁钉、铁门和铁窗”是物体,含有的“木材、铁”是物质。
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由物质组成,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教师: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物理符号:m3、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换算关系: 1t=103kg1g=10-3kg1mg=10-6kg 1公斤=2斤=1kg=1000g4、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实验讨论(1)一个牙膏皮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2)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3)飞船从地球飞向月球,空间位置改变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了吗?思考讨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有什么关系呢?活动二:1、估测物体的质量。
《质量》【精品】教案 沪科版物理
第一节质量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属性。
2.知道生活、生产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3.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并且能进行简单的使用操作。
4.拓展学生的视野,认识不同物体质量不同,大致了解质量的数量级。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属性。
(2)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
(3)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2.难点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教具准备橡皮泥、演示用托盘天平及砝码、物理天平、分析天平等测量工具或挂图。
学生用:每组托盘天平一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体,它们占据一定空间,有形状、形态和大小,都是由一种或几种材料构成,构成物体的材料人们称之为物质,例如桌子是由木头构成的,羊角锤是由铁和木头构成的。
但不同的物体,构成它们的物质多少,这就是本节将研究学习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的;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木板、米尺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板书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通常用字母m 表示。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付思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3).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一)培养自学、分析、归纳等能力.情感目标(德育目标二)(1).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2).通过介绍神舟载人飞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过了解质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2).质量的单位和换算.(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难点】质量的单位和换算【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方法.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活动1:分别把学案和物理课本平放在自己的左右手中,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按照相同的思路,对下面两图中的液体和固体你能给同学提出问题吗?阅读课本理解其含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活动2:观察教材第84页图5-1、5-2并阅读图下面的文字,思考下列问题:1.图5-1冰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变了吗?结合“质量”的定义,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图5-2中,泥团的形状变了,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3.看屏幕,航天员的空间位置了,他的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二、质量的单位活动3:阅读教材第84页“质量的单位”知识栏目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 表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教案我设计这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教案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并且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包括: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测量,难点是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以及如何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铁块等,以及天平作为测量工具。
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有什么作用?接着,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一本书本的重量是多少?在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答,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对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我会特别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以及如何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质量的概念,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会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质量的知识,如: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工具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并且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教案时,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理解质量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引导学生将质量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不是与物体的形状、位置或状态无关,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铁块等,并通过天平进行测量。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 7.1 质量教案 沪科版
§7.1《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⑵.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2、能力目标⑴.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⑵.培养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⑷.培养思维能力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3、情感目标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测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说明:①.质量单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之一.它是学习密度等其它单位的基础。
②.天平的使用是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学生在这里第一次学习,要重点讲授。
2、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
对质量的国际常用单位有具体认识。
说明: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困难。
②.学生对1千克、1克没有具体认识.对常见物体的质量也没有具体认识。
三、教具:天平及砝码、挂图、杆秤等。
四、教法设计:1.本节地位: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千克是一个基本的国际单位,是后面学习重力、压强、浮力、功和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如何认识一个物理量没有基础,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没有良好的习惯。
学生在教学中已学过质量的单位,可利用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正确认识质量。
3.教法建议:应利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
介绍国际千克原器及1升纯水的质量使学生初步认识1千克的大小,再介绍生活中大量熟悉的物体质量,加深对千克的具体认识。
用边演示边讲解介绍天平的调节、使用。
5.1质量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1质量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质量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质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境引入,通过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不同物体的质量,引导他们认识质量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质量的含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并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让孩子们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计量单位。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质量计、天平、砝码、各种物体(如苹果、书本、玩具等)。
学具:记录表格、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5分钟)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不同物体的质量,如苹果、书本、玩具等,并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它们的质量。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对质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质量的概念(5分钟)我会向孩子们讲解质量的概念,告诉他们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同时,我会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
3. 质量的计量单位练习(10分钟)我会给孩子们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用天平和砝码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加深对质量计量单位的理解。
4. 质量的应用(10分钟)我会给孩子们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两个苹果的质量和一个苹果的质量哪个大?”让孩子们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能够将质量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计量单位。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反思孩子们对质量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
同时,我会在课后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如质量知识的小故事、质量谜语等,激发他们对质量知识的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案
第一节质量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情感目标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现象归纳法、练习法、实验探索法。
二、【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引入新课(一).引入课题举出几种生活中的实例:1.两个铁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铁钉含有的这种材料多?2.两个烧杯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烧杯含有这种材料多?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出“物体”与“物质”,知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一般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区分“物体”与“物质”,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铁钉是物体,铁是物质;烧杯是物体,玻璃是物质。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从而认识到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讲述质量再来分析木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含有的这种材料多?(1)分析上述引入:木桌比木椅含有的木材多;铝锅比铝勺含有的铝多。
由此得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探究一:提出问题:改变面团的形状,其质量是否改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物体形状改变,质量。
探究二:提出问题:改变面团的位置,其质量是否改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物体空间位置改变,质量。
(2)讨论几个问题:把一块铁治成铁锅,它的质量变不变?一块冰化成水,它的质量变不变?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出舱行走,宇航员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在讨论、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教师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的属性,与物体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4052.沪科版物理质量教案
《质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对质量大小尺度有大致了解。
【教学难点】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立方分米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
搜索各种测量质量的秤的实物资料和有关说明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实例资料并纳入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指导】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
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
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桌子是物体。
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
千克是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实际生活中还用到斤,它不是法定计量单位。
注意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天平是精密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今天就学习质量及测量这个物理量。
(二)讲授新课1、质量的概念(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设计:5.1质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设计:5.1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5.1 质量”。
该章节主要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和电子秤,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和电子秤,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质量的应用: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质量来判断物体的优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的准确度和测量范围。
3. 能够将质量的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2. 教学重点: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方法,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电子秤、砝码、测量物体。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如何判断它们的重量大小。
2. 概念讲解:介绍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3. 测量工具的使用:讲解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天平和电子秤测量教具,记录数据并计算质量。
5. 质量的应用:介绍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实验室里的物质分析等。
6.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如判断两个物体哪个更重,如何计算一定质量的物体体积等。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质量2. 板书内容: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1节 质量 教案(教学设计)
3.了解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熟悉托盘天平的构造。
(三)出示自探提纲,组织学生自探。
(7 分钟)自探提纲:第二个问题要求对课本88页第3、4题理解。
展示做题过程。
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题号 1 2 3 4展示 1 3 5 7评价 2 4 6 8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①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符号m 表示。
出示例题,②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在日常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质量单位?怎么换算?1kg有多大?③有电子秤,案秤,台秤,杆秤等。
常用工具:托盘天平。
2.教师点拨或精讲。
1.质量物体的重量。
2.怎样测量一张纸的质量? 三、质疑再探:(3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四、运用拓展(17分钟)(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冰融化成水后,质量2.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210mg 的是( ) A 一只老母鸡 B 一个苹果 C 一只鸡蛋 D 一只蚂蚁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4. 质量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5. 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定义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 难点:质量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各种物体(如书本、水果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都有质量。
2. 概念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阐述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单位讲解: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克、毫克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测量方法讲解:讲解如何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5. 难点讲解:通过实例和图示,讲解质量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质量: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
4. 质量与体积、形状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物体,体积和形状可能不同。
答案:因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无关。
所以,同样是1千克的物体,体积和形状可能不同。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关注商品的质量。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5.1质量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5.1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计量单位:质量的计量单位是千克(kg),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
3. 质量的测量方法: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杆秤、台秤、磅秤等。
实验室中一般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3. 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质量的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砝码、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运动会上运动员称体重等,让学生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换算等,让学生巩固质量的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进行计算,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实验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托盘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质量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质量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1. 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计量单位:千克(kg)3. 换算关系:1t=1000kg,1g=0.001kg4.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砝码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请问500g是多少个苹果的质量?答案:500g÷200g=2.5,约为2个苹果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B.玻璃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C.登月舱到达月球后,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
D.1kg铁与1kg棉花的质量是一样的;
2、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一块岩石样本质量是5kg,当把岩石样本带回地球上时,这块岩石样本的质量是。
3、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有可能是0.2kg的是()
第七章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三、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四、实验室用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构造)。
七、教学反思:
组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质量概念,引导他们体验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过程,进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收集证据、分析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A、1kg木头比1kg铁含有的物质多B、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C、1kg木头和1kg铁所含的物质一样多D、木头比铁的体积大
4、一块石头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把石头加热B、把石头磨成粉
C、把石头雕刻成石像D、把石头运到月球上
5、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根被压缩的弹簧,质量变小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使所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老师有的放失,适当点拨.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对于质量单位,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多商品上都标出了质量值.鼓励学生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讨论、回答并补充。
讨论、回答。
学生自学,小组内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同伴合作.
学生讨论后回答或补充。
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学生自主完成后,互相流。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交流本节收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新课伊始,我创设了学生常见的“自行车”情境图,使学生对“物体”、“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A、新生儿 B、中学生 C、大象 D、老虎
2.(20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
(2)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
3、(10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105kg=t=g
4.判断:(60分)
(1)一块铁从空气中放入水中时质量变大( )
(2)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变短了,质量没变(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感受,谁愿意谈谈,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小结 大家谈得非常精彩,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是能掌握所学知识、二是能学以致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察,归纳得出结论。
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交流对各问题的认识。
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回答。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课题:7-1质量
孟庆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及托盘天平的构造.
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
思考铁块铸成铁锅时:
1.铁块铸成铁锅,什么改变?假设没有任何损失,质量变不变?
2.冰块溶化成水,什么改变?质量变不变?
3.宇航员离开地球来到太空什么改变?质量变不变?
我们从市场上买了一定质量的水果,带回家水果的质量有没有变?
(三)合作探究——学习质量的单位
1.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
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
6、将质量是50g的小球从广州带到北京后,小球的质量将50g;
将质量是50g的正方体橡皮泥捏变形成为一个球体,则这个球体橡皮泥的质量
将50g;将质量是50g的水装在杯中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水全部结成了冰,则此时杯中的冰块的质量将50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B组:
1、一袋普通的“统一100”方便面的质量最接近下列那个值()
A.一头大象B.一个苹果C.一台电视机D.一只蚂蚁
4、回忆质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①7.6×103kg =g;②200mg =g;
③200g =t;④50kg =mg;
5、根据实际情况,请填写出合适的单位:( )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80;
一个成人的体重大约是60;卡车满载时总质量大约是30;
本节课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单位、换算,难点是质量的估计能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较少,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估计能力不足,必须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初步建立质量的估计能力。
在练习中反映出来质量的单位换算掌握不好,因为数学课上学生没学过指数的有关知识,估计效果也不好,如600000mg不知是什么物体。
八、课后练习精编
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
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让学生完成练习。
师生共同明确。
教师课件显示一些测量工具.
着重指出: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但由于精确度不够,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台秤,电子秤,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发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质量的仪器.
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游码、称量标尺。
B、密闭容器内的碘升华时,容器中碘的质量变小了
C、同一面五星红旗拿到太空中质量不变
D、1kg铁块和1kg冰块质量一样大
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采用对比铁锤、铁钉;桌子、椅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出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分别围绕“形状、位置、状态”创设三个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直观形象地使学生懂得“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同时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关心科技发展,并产生民族自豪感.
(3)物体中含的物质越多,它的质量越大( )
(4)一根铁棒拉成细铁丝后质量没变( )
(5)把一个苹果带到月球上后质量变小( )
(6)1kg铁块比1kg空气的质量大( )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19作业1、4题(必做)
2.课本P119作业2、3题(选做)
请同学们做当堂达标试题。
要独立完成哦。
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思考其中的原因,及时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
巩固所学知识。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系的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是高深莫测,难以理解的理论,对物理学科产生亲切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当堂达标检测(100分)
1、(10分)50千克最接近下面哪一种物体的质量( )
课件显示铁块铸成铁锅的照片。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的形状变了,质量没有变化。
课件显示冰块溶化成水的照片。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的状态变了,质量没有变化。
引导学生回答:空间位置变了,质量没有变化。
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2.学生自主探究,同伴合作.
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4.了解国际千克原器
5.感知常见物品,加深了解
请同学们看书上图7—5的图片和“信息窗”(质量阶梯)内容.
6.练习
5t=kg
50kg=g
10g=mg
50mg=g.
(四)观察实物,具体感知——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
1.了解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质量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换算.
难点: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教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自行车主要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2.铁锤、铁钉、桌子、椅子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一)学习质量的概念.
思考:铁锤、铁钉、桌子、椅子
1.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一样?
(二)掌握质量的基本属性
三、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课件显示自行车图片
点明:自行车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
点明: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课件显示铁锤、铁钉、桌子、椅子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
a.铁锤比铁钉含铁多;
b.桌子比椅子含有木材多.
讲解: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 物体的质量.
分层次布置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当堂达标检测。
小组间互换批改,相互纠错。
学生课下完成作业。
了解学生现状,课堂及时反馈。
第1、2、3题检测学生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情况及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