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泛珠三角

合集下载

泛珠三角区域

泛珠三角区域

(二)有利于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发展包括港澳在内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仅会极大地推动 各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将增强港澳居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
四、“泛珠三角”优势
(一)、区位优势
从区域外部来看,泛珠三角区域的优势在于紧邻东 南亚,与东盟联系非常紧密,而且有香港、澳门这样的国 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著名的旅游娱乐城市,因此,泛 珠三角完全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提出的国内、国外经济协 调发展的战略,这比我国其它区域具有更大的区位优势。
(一)促进国内各经济区良性竞争
近几年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已成为外 商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江浙沪三省市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均已 高出广东的增长率,广东招商引资已面临长三角的竞争压力和挑 战。
从这个角度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也必然带动国 内各个经济区争先恐后的良性发展的竞争局面,有利于各地区经 济发展活力的增强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
"泛珠三角"的七大优势和七大弱势
七大优势: 1、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高于长三角地区 2、广东制造+香港服务 3、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 4、中国三大城市群比拼经济,珠三角最具潜力 5、广东是外资投入最集中地区 6、产业结构在提升 7、世界工厂的基地
七大弱势: 1、珠三角经济腹地不及长三角 2、过分依赖外资的珠三角经济存在三大隐患 3、:"短腿"在内源性经济 4、综合治理不完善 5、人力资源质量制约珠三角 6、文化问题 7、高新技术产业带中心辐射作用不明显、散状川等西南各省区都是人力最丰富的地方,且劳动力价 格低,对区域发展有很强的支撑力。此外,泛珠三角范围内 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
2003年泛珠三角人口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目的以及该合作框架的重要性和意义。

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区域合作计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该框架协议旨在促进广东、香港、澳门和珠海这四个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加强珠三角地区各方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形成是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商下实现的。

通过共同制定协议的方式,各方可以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进行合作,加强地区内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该框架协议将构建一个稳定、开放、包容和规范的合作机制,为各方提供更加有利的合作环境和平台。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意义重大。

首先,该协议有助于加强珠三角地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和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其次,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的推进,可以实现各方发展的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该协议还可以促进人文交流和社会合作,增进珠三角地区各方的文化认知和相互了解。

总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影响的合作机制。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相信该协议将为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这一部分,将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进行概述。

2. 正文:本部分将从背景介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形成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 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泛珠三角地区的背景情况,包括地理、经济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该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合作机遇。

2.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形成:本部分将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各成员国/地区加入合作框架的动机和意愿。

遴选福建考点: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遴选福建考点: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福建省委书记: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泛珠合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提出了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泛珠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福建将与其他省区携手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泛珠三角区域,为服务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泛珠合作启动以来,福建省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和与其他省区达成的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与协同建设不断加强,跨省铁路、高速公路通道迅速增加,“飞地港”“陆地港”建设实现突破,能源合作顺利推进。

产业对接与合作持续深化,发挥经贸平台作用,有效促进招商引资和产业跨省区转移。

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快发展,劳务对接、粮食购销、口岸通关、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领域合作持续拓展。

党中央作出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福州新区,赋予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

福建作为我国最具后发优势的区域之一,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

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8%,外贸出口增长2.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是指中国大陆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亦得到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发展背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海峡西岸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与原则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产业升级、跨境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地区、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3. 发展重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

要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

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3.2 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绿色环保,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3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才优势。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3.4 跨境合作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打造一体化的经济圈,推动跨境资源共享和产业转移。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群间的互利互惠。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的对策鹤山广播电视大学凌仕康前言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由于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同时,由于香港的国际航运、金融和物流中心的功能,湖南、广西等地的进出口货物主要经珠三角和香港,又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主要进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

泛珠三角地区拟订了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作为合作的主要领域。

合作的发展历程(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背景1、全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新技术革命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际投资不断扩大,推动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以新技术革命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条件与水平差异巨大,对全球化有不同的理解,利益各有所求,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WTO多哈回合谈判屡遭挫折,就是一个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区域内各成员参与全球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成为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时代潮流。

近年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展示了区域合作的广阔前景。

最近欧盟实现了新一轮扩大,已经成为拥有25个国家,4.5亿人口,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10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体,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更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公共课在线作业 题库汇总

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公共课在线作业 题库汇总

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公共课在线作业题库汇总题库1一.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要紧紧围绕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 )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1分)A.改革精神B.创新精神C.开放精神D.改革创新精神标准答案:D2.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 )(1分)A.改革开放B.科学发展C.高新技术D.互联网标准答案:A3.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 )(1分)A.基本线B.生命线C.政治线D.保障线标准答案:B4.(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分)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调查研究D.与时俱进标准答案:A5.建设海峡西岸现代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目标是( )。

(1分)A.二纵二横B.三纵三横C.三纵八横D.八纵九横标准答案:C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1分)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标准答案:A7.加强作风建设的重点是( )。

(1分)A.思想作风B.工作作风C.生活作风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标准答案:D8.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 )的能力。

(1分)A.经济建设B.科学发展C.社会稳定D.社会和谐标准答案:B9.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的核心。

(1分)A.战略B.利益C.目标D.计划标准答案:A10.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 )(1分)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发展经济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标准答案:D11.要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使( )真正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

(1分)A.科学发展B.科学发展观C.经济发展D.社会进步标准答案:B12.立国之本是()(1分)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解放思想D.经济发展标准答案:A13.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1分)A.2003年初B. 2004年初C.2005年初D.2006年初标准答案:C14.兴国之要是( )(1分)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科学发展C.经济建设D.社会主义现代化标准答案:A15.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强调:“( )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泛珠三角经济圈概念

泛珠三角经济圈概念

泛珠三角经济圈概念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要紧城市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东莞和中山等。

目前,关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已初步形成了“9省区(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福建、江西、四川、云南、贵州)+港澳”的共识,但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

在国内,湖北省大部分地域在京广铁路以西,目前和今后要紧是同湖南、华南、粤港澳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圈。

重庆在地域上更接近大珠三角,目前与今后也要紧是同“大珠三角”和大华南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圈。

因此,“泛珠三角”经济圈较合理的范围应是在上述“9”省区基础上,加上湖北省和重庆市,形成“11”省区市的范围。

不管是从目前的经济合作依旧从今后祖国统一来看,台湾地区是“大珠三角”、大华南、“泛珠三角”经济进展的要紧合作者,因此“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应扩大为“内地11省区+港澳台”(即“11+3”)。

从国际来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海域相接、山水相连、文化相似,加上2017年前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应包括东南亚各国。

如此,较为完整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应是:大珠三角洲-大华南-大西南-华中中南部-华东南部-台湾地区-东南亚10国。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5页文档资料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5页文档资料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泛珠三角” 区域是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内地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内地9省区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地位十分重要。

目前“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仍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区域整合仍是一大难题。

欧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最大、程度最高的地区,为了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速欧盟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欧盟不断地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欧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由于欧盟成员国之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近年来欧盟一直把促进欧盟内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欧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具体包括:1.1设置协调区域发展的机构,构建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协调体系欧委会由20个委员组成,其中一个委员专门负责地区经济发展,下设一个地区政策总司,专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地区经济政策。

此外,欧盟还设有区域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欧盟的区域政策和社会发展进行咨询和评价,提出协调区域发展等领域的政策建议。

通过建立定期分析共同体地区经济状况的制度,每两年提出一份地区状况报告,作为比较成员国地区规划的基础。

同时,欧洲各成员国也积极采取一定措施,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构,以缩小成员国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1.2问题区域的确定。

首先是在法律上确定了“有问题地区”的定义和判断“地区失调”的标准,以明确需要提供援助的地区。

共同体规定四种类型的地区为“有问题地区”一是基础设施缺乏而需要长期援助的不发达地区,如意大利南部、法国的科西嘉等;二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兴工业的建立而需要短期或中期援助的地区;三是受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或受共同体政策影响以及预计要受到影响的地区;四是边境地区。

第二,制定了判断“地区失调”的标准:过去5年地区失业率的趋势;农业和衰退性工业部门中就业的劳动力比重;过去5年地区人口净迁出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和趋势。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导言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有利于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港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有利于“9+2”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和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9+2”政府部门间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特制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与条件1、以新技术革命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投资与贸易的不断增长。

当今世界,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导致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在这种国际经济背景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区域内各成员参与全球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两种趋势的相互作用,成为我们抓住机遇和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共同选择。

2、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区域经济将出现东、中、西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开发稳步推进,中部正在崛起,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重组、互动和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区域的经济整合步伐较快,中国三大经济圈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和落实“两个大局”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内在要求。

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_泛珠三角洲区域能

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_泛珠三角洲区域能

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二OO六年五月目录一、现状和环境 (1)(一)现状 (1)(二)环境 (3)二、能源合作潜力预测 (6)(一)能源需求预测 (6)(二)能源合作潜力预测 (7)三、指导思想、合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合作原则 (9)(三)主要目标 (10)四、“十一五”合作主要任务 (10)(一)电力 (10)(二)煤炭 (12)(三)油气 (13)五、主要措施 (14)(一)争取国家对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的支持 (14)(二)建立能源合作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15)(三)建立统一的区域能源交易市场 (15)(四)改善投资环境 (15)(五)拓宽能源合作的形式和领域 (16)(六)积极推进能源合作重点项目的实施 (16)附表:“十一五”能源合作主要项目表 (17)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西、、、、九个省区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根据总书记关于做好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环境(一)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五”的发展,泛珠三角区域的能源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区域的能源合作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带动和促进区域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能源消费量迅速增加。

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地九省区能源消费量为5.79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9.4%;煤炭消费量为48587万吨,占全国煤炭总消费量的25.2%;原油消费量为3972万吨,占全国原油总消费量的13.5%;天然气消费量为117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消费量的28.2%;电力消费量为6386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总消费量的29.4%。

从2000年到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地九省区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3.9%,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

(发展战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状态分析

(发展战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状态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很强,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本文首先对泛珠三角区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从业人员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从全国和泛珠内部两个视角看泛珠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发展水平;再详细分析泛珠三角内地9省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9省”均指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个省区,即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

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区位优势、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的增长率、产业集中度和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就业人员、总资产和人均业务收入等指标,从而全面透视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一、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构想。

它的启动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也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泛珠三角区域陆地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0%。

泛珠人口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3%;其中内地9省人口4.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

9省2004年共创造地区生产总值4.6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

可见泛珠三角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很强,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通过分析泛珠9省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在全国的比重,以及比较9省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与全国的差异,看泛珠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

(一)近几年9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相对稳定;第二产业绝对值最大,第三产业占全国份额最多,9省三次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在绝对量上是不断增大的,2004年9省一产的增加值为7318.8亿元,二产21838.3亿元,三产17240.6亿元;三次产业总的增加值已经占全国的35%左右。

积极探索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

积极探索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
求。 1国际经济进入 后金 融危 机时代, 求 区域 经济发展必 . 要
资经营 的企 业已达 10 多家 ; 20 广东 在 福 建合作 投资 的项 目 有 10 项, 1多 资金 达2 多 亿元 。 0 闽籍人士在 江 西投资 项 目达 9 0 项, 0多 涉及2 多个 行业 ; 海南 投 资2 多 亿元 , 0 在 0 创办 企 J4 0 家 ; 贵 州参 与房地 产、 金、 矿开 采等 领域 投  ̄ 0多 k 在 冶 煤
民坚 定 信心 、 难而上 、 克 时艰 , 迎 共 努力 化挑 战为机 遇, 有
“ 十一五 ” 以来 突飞猛 进 。 向莆铁 路建 成通车 后, 形成江 将
西等中西部地 区与福建沿海地区的快捷大运力通道, 迅速 拓展福建发展的腹地; 厦深铁 路建成后, 厦门与深圳两大 经济特区的时空距离将缩短在3 , 1 时之内, 1 并与福厦铁路、
现积 极变化 和海 峡西岸经 济 区发展 战略上 升为 国家 战略,
温福铁路相衔接, 成为联结长三角、 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 济区三大经济板块的 “ 黄金走廊” 。
一 一
区 域合作呈现宽领域、 多形式的局面。 福建举办的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中国・ 海峡项目 成果交易会、 海峡 两岸经贸交易会、 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等大型会展和海峡 论坛等高层次区域合作论坛, 为泛珠三角区域和各兄弟省 区开展 经贸合作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随着区 域合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 益突出, 海峡西岸经济
交 通 等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步 伐 加 快 。 路 建 设 铁
啸后, 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 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受国际
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严重困难。 面对 呼啸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中央、 党 国务院全面分 析、 准确判断、 果断决策、 从容应对,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从经济学角度透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从经济学角度透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从经济学角度透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题目:1.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背景与意义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与趋势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经济的影响4.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优势与加速5.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挑战与风险1.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背景与意义泛珠三角地区由中国大陆广东省、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昆明市等12个省、市、自治区组成。

该地区在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旨在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互利合作,提高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与趋势目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政治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贸易量不断增加,而且趋势向好。

未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加强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并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提高区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2)加速资源整合。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加速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

3)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4)促进产业升级。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技术和产业水平。

5)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优势与加速1)基础设施建设。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可以加速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科技创新。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可以加强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3)扩大贸易。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可以加强区域内的贸易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

4)环境保护。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区域内的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从地理区位、资源和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比较优势来看,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临行政区划、基础设施、产业的同构和制度性等四大障碍。

今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经济区域应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交通、信息业的协调与整合现行;梯度转移,逐步推进,点面结合;注重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布局;消除区间市场壁垒,统一市场运作规范。

标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辐射能力战略构想一、“泛珠三角”区域整合基础1.从地理区位来看泛珠三角经济区东、中、西部区域特征明显。

香港是亚太金融、物流和信息中心,澳门与欧盟和葡语国家联系方便,广东毗邻港澳,唇齿相依。

如果以“大珠三角”为内圈,第二圈则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等沿海与“大珠三角”相邻的省区,第三圈就是“9+2”的其他省份。

处于“龙头”地位的核心区是粤、港、澳大珠三角经济圈。

随着CEPA的进一步实施,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大珠三角城市群,将由现在的城市黄金圈沿西海岸线延伸至湛江和汕头,发展为华南大都市连绵带,成为“泛珠三角”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

该经济中心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周边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

2.从资源方面来看泛珠三角经济区各省份和特别行政区之间资源条件的差异明显,互补较强,为经济金融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广西、福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如仅贵州乌江的十级梯度开发就相当于三个葛洲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四川的矿种数目多样,存储量大,如江西的铜、银、铀等1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广东、福建、湖南、云南、海南、贵州等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创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如广东的旅游外汇收入多年来都居内地31省区市中的首位。

港澳地区自由港体制、国际商贸网络、雄厚的资金、现代服务业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独特优势,以广东为核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逐渐形成。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化肥基地,主要为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供应优质的化肥。

某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发展战略情况汇报

某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发展战略情况汇报

某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发展战略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将向您汇报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情况。

这一战略旨在加强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并与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合作,促进整个区域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在过去的年份里,我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建立经贸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机制,我们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自2010年起,泛珠三角地区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保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水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聚区之一。

同时,我们还在减少贸易壁垒和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包括自贸协定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

其次,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泛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需要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来支撑其经济发展。

我们已经修建了一系列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港口,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特别是在铁路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实现了“泛铁四通”,即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现了铁路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在人文交流方面我们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加强了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通过组织各类交流活动和高端论坛,我们促进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推动单位区域人员交流和企业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加强了旅游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这个地区旅游观光。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分歧和矛盾依然存在于区域内部,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策和法制体系的不同等。

这对我们的合作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挑战。

我们需要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

最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方的政策协调和合作,解决好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和权益保护问题,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 (2)第一节发展优势 (2)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3)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第一节指导思想 (5)第二节战略定位 (5)第三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空间布局 (9)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9)第二节总体布局 (10)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14)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14)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16)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17)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18)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1)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 (21)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23)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24)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5)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6)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6)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27)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9)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30)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31)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33)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33)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4)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35)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35)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37)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37)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38)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39)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40)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40)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40)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41)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2)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42)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44)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44)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44)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45)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5)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47)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47)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8)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8)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50)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2)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52)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53)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54)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意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越,对台合作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节发展优势优越的区位条件。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良好的资源环境和人文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岸线资源丰富,港口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独特,拥有福建武夷山、福建土楼、福建泰宁、江西三清山、江西龙虎山、江西龟峰和浙江江郎山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及风景名胜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华人华侨2100多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人文优势明显。

独特的对台合作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处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平潭岛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

80%以上台湾民众祖籍地在福建。

台湾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大部分传自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地区有广泛影响。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商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

闽台政治法律关系渊源深厚。

率先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

海峡西岸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依托毗邻台港澳优势,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试验田”作用,率先推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

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3500美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人口和产业不断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这些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实现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力支撑。

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和祖地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交往更加活跃,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平台已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海峡论坛等重大涉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日益扩大。

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理上连为一体,在自然、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内在联系紧密。

闽粤赣、闽浙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出海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是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产业素质有待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实力还比较弱;港口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内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水库库区等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改革攻坚的任务仍比较繁重。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第二节战略定位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分工协作,不断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第三节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通过持续努力,到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发展之区。

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其中福建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融合不断加强,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之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