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同时发挥 自身优势 , 加快 推进产 业结
构 的优化升级 ,加 强与福 建的经济 分
区( 或琅岐 岛、 平潭 岛) 开展区港联动
试 点 。江 阴港 区可 申请 参照上 海洋 山 港 区做法,实行 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 在 福 州、 门 、 厦 泉州等港 口密集地 区增 加 保税 区数量 ,并逐步实现区港联动 。 3 建立对 台 自由贸易区。在福州 、 .
腹地 和拓展地 应主动 接受 中心城 市的
辐射 ,加强 与 中心 城市产 业的分 工与
信息产业 、 石化产业 、 汽车工业、 船舶
工业 、工程机械制造业 、电力产 业。围
合作;实施 “ 向出海”战略,主动融 东
人 海峡 经济 区,在 规划 建设 、项 目布局
绕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机械 、 石化三 大工 业主导 产业 ,重点 发展 以新一 代
动能力。 ‘
2. 划建 设 海 峡 西岸 核 心 区 的 两 规 翼 地 区 ,增 强 壮 大 海 峡 西岸 的 经 济 实
西岸 产业升 级。 产业发展 是建设海峡西 岸 经济 区的重要依 托 。要 以市 场为导 向、 新技术为支撑 、 高 产业转型升级为
商 投资 区范 围,马尾 台商 投资 区扩 大 到江 阴半 岛 ( 或琅 岐岛 、平潭岛 ) ,厦 门台商投 资 区扩 至 同安 区 ,新设立 泉 州 台商投资区,并提 升功 能,拓展 贸易 功 能,将这 些 台商 投资 区提升 为闽 台
在规划编制 、 目建设 、产业发展 等方 项 面加强与福建的对 接沟通与协作联系;
2扩 大现有保税港 区的功能区域 , .
福 州 马尾保 税 区比照厦 门象屿保 税 区 试行 区港联动 ,并 扩大至 福州 江阴港

海峡西岸经济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
宁德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12
项 目 名 称: 海峡西岸经济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 委托方(甲方):宁德市人民政府
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 院 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主管总工:杨保军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所长: 张险峰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主任工:赵 朋 高级城市规划师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谢从朴 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新峰 城市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赵一新 高级工程师
苏海威 城市规划师
薛金鑫 城市规划师
翟 健 城市规划师
伍速锋 工程师,博士
吕宏亮 城市规划师
何凌华 助理城市规划师
魏 乐 助理城市规划师
专题负责人与合作单位:
王缉宪 香港大学地理学院 教授,博士
田 莉 同济大学 副教授,博士
秦 波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博士
梁 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 张 伟 北京景道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博士
李 楠 北京景道顾问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海峡西岸经济区顶层设计后的战略细化问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顶层设计后的战略细化问题
化 工作 。

十五大进一步提 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 “ 新三步走” 现代化
战略构想: 第一步, 第一个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 比2 0 年 0 值 00 翻一番,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 再经过1年的努力, O 到建党10 0周年,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国10 0 年
从3多年的改革历程看’ 0 这调整大体可分为三个战略阶段: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和 区域 科学发展 战略阶段, 并根据资源承载能力、 发展基础和潜
力 , 步 形 成 了主 体 功 能 区战 略 和 以西北 大 开 发 、 逐 中部 崛
起、 东部率先发展 和振兴东北为主要 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 战略。 近年来, 中央政府又根据各地比较优势在主体功能区 战略和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的基础上进行 了战略细化, 出台
修改: o o N2 o 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8 年翻两番, 90
基 本 消除 贫困, 民生活达 到小 康水平; 人 两年后召开 的党 的
了包括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战略” 内的一系列指导区域 在
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和规划。 本文拟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 具体分析在 中央 战略部署、 顶层设计后地方政府的战略细
● 朱 四 海
[ 内容提要] “ 不能谋全局 者不能谋一域, 不足谋万 世者不足谋一时 ” 。 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 家战略后的
核心是做 好战略实施工作 , 做好基于中央政 府顶层 设计的战略 细化工作 。 做好福建提 出的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 展 战略” 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战略实施和战略细化工作 , 要在务实 “ 和平统一裁体” “ 和 生态文明范本”两大基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是指中国大陆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亦得到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发展背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海峡西岸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与原则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产业升级、跨境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地区、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3. 发展重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

要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

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3.2 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绿色环保,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3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才优势。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3.4 跨境合作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打造一体化的经济圈,推动跨境资源共享和产业转移。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群间的互利互惠。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1. 引言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连接福建省与台湾地区的沿海地带,包括厦门、泉州、福州等城市,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

为了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制定一项相应的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概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展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构建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和科技合作。

•提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3.1. 建设现代化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空间布局。

•加强城市建设的绿色生态理念,推动低碳、环保发展。

3.2. 强化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人才和创新企业。

•加强产业的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3.3. 推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

3.4.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双向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深化文化交流,加强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推动两岸合作的机制建设,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4. 发展路径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和策略,需要遵循以下路径:1.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

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
经济 区 的范 围。
( ) 历 史 、 文 化 传 统 的 相 关性 三
组成部分,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或者生态环境攸关区为
对 象 ,以协 调 区际利 益关 系和优 化 资源 空间配 置为 目标 , 以空间布局 和要索 配置为 重点所编 制的长远 规划 。在 市场 经济条件 下,编 制区域规 划的主要 目的是解 决市场机 制在
州 、丽水 、梅 州 、 州 、 头 、揭 阳、抚 州 、鹰潭 、上饶 、 潮 汕 景德 镇等 市 。 海 峡 经济 区 区域 范 围确 定的主 要依 据 如下 :
( )地 理 空 间 上 的 连 续 性 一
也有人缘和商缘联系。分布世界各地的福建、浙江和广东 籍华侨利用海外的资本、技术和信息资源,近年来回乡投 资创业的热情和规模递增。而且,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 广泛分布在台湾、福建及周边地 区,在海峡经济区内具有
区域规 划 即 区域性 空 间规 划, 是 全 国性 空间 规划 的
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地区, 形成 了海峡经济区的主体。 其次, 周边区域的确定既要考虑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又要考虑其 与福建省的经济联系。浙江南部、江西东部以及广东北部 都与福建保持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通过福建与台湾 ’ 不断扩大经济联系规模,这可以通过台商在这些地区投资 规模的逐年扩大得到体现。江西南部的赣州市由于其经济 联系的主方向是南下与珠三角对接,因而没有被划进海峡
二 、海 峡经 济 区的 自然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情 况
海 峡 经济 区区域 范 围的 划分 还 考虑 到 区域 内经 济联
海 峡经济 区涉及我 国东南 沿海 5 省, 自然差异性 明 个
系的密切程度和走向等因素。首先,台湾和福建是经济联
显,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更大,全面系统地了解海峡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由福建、台湾、广东三省(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总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它位于闽台合作、泉金建设和珠三角经济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福建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发展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1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GDP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4.4%。

同时,在经济增长速度、外贸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产业布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力,同时也大力发展服务业。

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南部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台湾、澳门和广东粤西地区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政府部门也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政策建议虽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受到政治因素等的影响,经贸往来受到限制。

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扩大交流,扶持台资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

二、推动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应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应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创新是推动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和市场化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1.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2.意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福建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福建发展空间。

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岸 经 济 区 区域 土 地利 用规 划分 析 ,指
出该 区域 内土地 利 用存 在 着传 统 省份 分 割 的 行政 限 制 、与 产 业 结 构 布 局 的 协 调 以及 利 用 的 可 持 续 性 等 制 约 因 素 。针 对 上 述 问题 提 出 了 三 点 建 议 :

是 突破行 政 限 制 ,实现 经 济 区 内统
土 地 与环 境 资 源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

摘 要 : 文 通 过 对 当前 海 峡 西 该
瑞 ( 建江夏学 院 福
福 建 福 州 30 0) 5 18
慎 重 性 。 为 了 保 证 土 地 合 理 利 用 和 开 发 , 方面 ,福建虽有相 对较 大的海域面积和较 充 分 发挥 其 经 济 效 益和 社 会效 益 ,土 地 利 长 的 海 岸 线 , 浙 江 的 温 州和 广 东 的 汕 头 、 但 用 规 划 的 作 用则 是举 足轻 重 的。在 即 将 全 潮州 、梅 州也都是 临海城市 ,拥有一定的 在 面 启动 的海峡西 岸经济 区建设 中,面对土 海 洋 资 源 , 发 展 海洋 产业 方面 必然 会 产 地 资 源 目益短 缺 , 何 发 挥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生 一 定 布 局 竞 争 和 矛 盾 。不论 是 对 原 有 产 如 都需要 在区域 内产业布局 、承接 台湾地区的产业 业的拓展还是对新兴产业的扶持 , 转移 、优 化 资 源 配 置 、培 育 区 域 市 场 和 完 土 地 作 为 产 业 发 展 的 支 撑 。面 对 各 省 、市 善 基础 设 施 建 设等 方面 的 引导 作 用 ,实 现 为了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竞相布置一些 四省 2 0市 之 间 在 土 地 利 用 方面 的统 筹 协 并 非 符 合 本 地 实 际 的 产 业 , 成 了区 域 内 造 调 是一 个 不容 忽视 的重 要 问题 。 的产 业 布 局 混 乱 和 重 复 建 设 。在 这 种 情 况 1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土地 利 用规 划 的 制 下 , 区域 土 地 利 用规 划 服 从 于 地 区 的 产 . 海 是 约 因素 1 受传 统省份 分割 影响 , . 1 难以突破 上地 利用规 划的 行政限制 。 土 地 利 用规 划 一 般 按 照行 政 区 域 分 5 业 布 局和 调 整 还 是 产 业 布局 和调 整 按 照 制 定 的 区 域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进行 , 无 疑 对 海 这

关于福建落实中央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情况及建议

关于福建落实中央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情况及建议

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核心是要利用海峡西岸经济 区地处
两岸交流的重要区位优势 , 将其建设成为加强两岸交流合 作,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 台和纽带。正如
本文是 2 01 3年民进中央参政议政调研课题和福建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 目《 构建海峡两岸厦金跨境经济合作 区研究》 的阶段f 生 成果
放至设 区市 一级 。
往的独特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 对于完善沿海
地区经济布局, 提升福建在两岸关 系中的地位具有 重要
作用 。
二是放宽台资产业准人 , 闽台产业合作对接取得新进
展。支持鼓励承接 台湾产业转移 , 允许 国家禁止之外、 不
涉及 国家安全的各类台商投资项 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落 地。落实省政府 “ 十二五” 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专
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 , 浙南 、 粤东 和赣南地区的一些 市县利用福建两岸交流平 台, 拓展对台合作 和对外贸易 , 取得显著成效。 二、 福建对 中央“ 三规划两方案” 及E C F A协议的落实
情 况
古雷炼化一体化 、 福欣特殊钢等 2 2 个重点项 目建设按期推 进。汽车、 精密机械、 太 阳光电、 L E D 、 电子信息、 风力发电
本 文 分析 了落 实海峡 经 济 区发 展 战略 的 三规 划 两方案存 在 的 问题 与 困难 , 提 出一 些具 体 的应 对措施 。
[ 关键词] 三规划 两方案
海峡西岸经济 区战略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1 0 0 3— 0 6 7 0 ( 2 0 1 3 ) 1 2— 0 0 4 7— 7
区域 发 展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指出的 :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其发展前途探略——兼论香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其发展前途探略——兼论香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第 5期 1
《 展研 究 》 发
海峡经济区广义来说, 就是海峡两岸的经济区, 是海峡 西岸和东岸、 大陆和台湾共同建立的经济区, 只要愿意, 大
过香港公司入股厦门商业银行, 这些都标志闽港台合作取 得的成果。 望未来, 展 闽港合作的潜力还很大, 在投资、 金
陆很多省份都可以成为海峡经济区的成员, 和台湾一起在 海峡经济区范围内共 同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的大陆对台频 繁交往的格局, 在一定程度上说, 就是一个大 的海峡经济 区的雏形。 当然, 海峡经济区西岸的主体是福建, 这是谁也
础。
2 0 年, 0 9 国务院讨论并通 过了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 这标志着海峡西岸经
济区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峡西岸经济区, 是 指台湾海峡西岸, 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 南北与珠三 角、 长三角两个 经济区衔接, 东与台湾岛、 西与江西的广大 内陆腹地贯通, 具有对台工作 、 统一祖 国, 并进一步带动全 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 经济综合体。 当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最有活力的发展平台。 除了平潭岛开发外, 还要加快福建其 他新增长区域的建设。 福建的十大新增长区域除了平潭综 合实验区外, 还包括环三都澳、 闽江口、 湄洲湾、 泉州湾、 厦 门湾、 古雷半岛、 武夷新区、 龙岩产业集中区、 三明生态工贸 区在 内, 应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大力度的开发建设。 目 福建十大新增长区域的发展重点、 前, 产业布局, 已经有 了明晰的规划, 十大新增长区域 日益成为福 建引领海峡经 济区发展 的核心区域。 展望未来, 福建必将通过十大新增 长区域的大力度开发建设, 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实力, 为海 峡经济 区早 日 成为海峡两岸主流经济区打下 良好基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大纲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大纲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规划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优势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战略定位第二节发展目标: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文明祥和之区和生态优美之区。

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功能区划分一、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

二、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

三、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

第二节总体布局一、加快建设沿海发展带。

二、纵深推进五个发展轴。

三、培育壮大九个集中发展区。

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一、加强产业深度对接:提升台商投资区载体作用;拓宽两岸产业对接领域;提升产业合作关联度。

二、深化农业合作。

三、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建立两岸物流业合作基地;加强旅游合作。

四、扩大对台直接贸易。

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推进文化、科技、教育和卫生交流合作。

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信息枢纽。

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一加快交通通道建设:贯通东西通道、连接两岸通道、拓展南北通道和区域协作通道。

二、合理布局港口建设。

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温州港和汕头港以及拓展港口腹地。

三、提高空港服务能力。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电力、能源储备、新能源开发。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构成 , 布在 沿 海 一 线 , 济 比较 发 达 , 分 经
但腹地较小。 这是城市群各城市规模不 大,实力较小的重要原因 扩大城市群 的腹地 ,加强 经济区 的经 济联系和 合
( )海峡 两岸 经济合 作与一体 化 二
发展的战咯 “ 支撑 点 ”
通:: 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构筑经济…体 bf 1e .
维普资讯
. ,
l.J 稿 rJ :专 F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肖金成 曹忠祥
卜・ _ 五”规划纲要提 出 “ 支持海 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 经济 发展 ,带动 区域经济发展” ,这是
党 和 国家为 推动 国家统 一‘ 采取 的重 要 所
的历史进程和我 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以 及中华民族走 向世界 的时代要求看,包 括台湾海峡在 内的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是 大势所趋 。 海峡西岸 城市群将作为与海
在香 港和澳 门 已顺 利 回归 祖国的
经过2 多年的改革开放 , o 我国东部
情况下, 台湾 问题已成为祖 国 统一大业 的重点和焦点。 福建与台湾有着割不断
海峡西岸城市群 发展 , 积极推动海峡西
岸经济 区及海峡经济 区的构建,将逐步
把台湾省纳入到两岸经济合作和人员交
流体系 中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 国 家和平统一 的进程 。
二 、城 市群 发 展 的基 本 思 路
门湾,使其定位是海峡 西岸城市群发展 的龙头。通过 国家级开 发区等方面的优 势,走在福建 发展 的前沿 、生产 力的前 沿,并以此带动漳州 的经济发展,向闽
_ T业集 中地 。 其次,重点建设 以厦 门为 中心的厦
该在 与周边 区域开展合作的基础上,实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节发展战略与定位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三节发展策略第三章空间布局体系第一节总体空间布局第二节空间发展部署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第四节重点地区空间组织第五节城乡空间统筹指导第四章产业空间布局协调第一节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方向第二节重点产业聚集区布局第五章机场、港口布局与交通通道协调第一节机场布局协调第二节港口布局协调第三节交通通道协调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协调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能源发展与资源节约第三节水资源节约利用第四节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第五节旅游资源优化开发第七章基础设施配置和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一节环境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第二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八章分区域发展协调第一节分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思路第二节闽东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三节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九章闽台协作及与周边省区协调第一节闽台协作第二节与周边省区协调第十章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福建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福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制定区域内各相关专项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体。

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基 金 项 目 : 东 高校 优 秀 青年 创 新 人 才培 养计 划项 目( 0 0 。 广 Z12 )
21 0 1年 3月 . 国务 院正 式批 复 同意 《 峡西 岸 经 海
五 ” 间产 业 发展 的重 要 内容 : 城镇 建 设也 发 展 迅 期 小
速 , 维项 目( 三 央企 、 企 、 外 民企 ) 动 发展 , 业 经 济 联 工
济 区 发展 规划 》 以下称 《 划 》 , ( 规 ) 明确 了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 的地域范 围 . 中包 括福建 省全 境和 广东 省粤 东 其 地区( 汕头 、 州 、 州 、 阳) 规 划》 明确 了各 省 梅 潮 揭 。《 还
进 入重 型化 中期 阶段 。 福建省 与周 边省 市发展 的竞 争
作 者 简 介 : 莉 (9 0 , , 州榕 江人 , 士 , 山 师 范 学 院 ( 东潮 州 5 14 ) 游 管理 系讲 师 ; 雁 彬 (9 1 ) 男 , 李 1 8一)女 贵 硕 韩 广 20 1旅 吴 18- ,
广 东潮 州 人, 士 . 东韩 山 师 范 学 院旅 游 管 理 系讲 师 。 硕 广 收 稿 日期 :0 1 0 — 6 2 1— 9 2
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 区发展研究
谈《 海峡 西岸经济 区发展规 划》
李莉 . 吴雁彬
摘 要 : 于 国务 院批 复 同 意的 《 峡 西 岸 经 济 区发 展 规 划》 粤 东地 区纳 入 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 范 围 , 鉴 海 将 阐述 了粤 东地 区融 入 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发展 的基 础 与条 件 . 析 了粤 东地 区在 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 中的 战略 地 位 , 讨 了粤 东地 区融入 海峡 西 岸 分 探 经 济 区发 展 的 着 力 点 关键 词 : 海峡 西 岸 经济 区 ; 东地 区 ; 市群 ; 贸合 作 ; 粤 城 经 产业 合 作 中图 分类 号 :0 1 F6.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9 (0 12 — 0 6 0 17 — 9 92 1 )3 0 6 ~ 3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PPT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PPT

“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


第一横:国高“宁(德)上(饶)线”宁 德至武夷山段
第二横: 国高“(北)京台(北)线” 浦城至福州段
第三横:国高“福(州)银(川)线”福 州至邵武段
第四横:海西网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
第五横:国高“泉(州)南(宁)线”泉 州至宁化段
第六横:海西网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
第七横:国高“厦(门)成(都)线”厦 门至长汀段
=.html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2
海西经济区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 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 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 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 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 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 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第八横:海西网古雷至武平高速公路

温家宝总理考察
温家宝总理在金厦海滩
温家宝总理在厦华电子公司考察 (2009.5.8)
温家宝总理考察
第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第二,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提高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第四,推进海峡西岸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第五,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自主创新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两岸
一体
“海峡城市群”

发展规划 平潭
以两岸共建等合作方式实现合作规 划、合作开发、共同受益,争取在2 020年前建成两岸合作的国际旅游 岛和两岸贸易特别区。
旅游
三轴八区
三轴八区
三轴:蓝色海滨景观轴,从浙江台州至广东汕尾 的12个海滨城市;绿色生态景观轴,从浙江金华 至福建三明,包括金华、丽水、衢州、南平和三 明5市;红色人文景观轴,从江西上饶至广东梅州, 包括上饶、鹰潭、抚州、赣州、龙岩和梅州6市。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当今时代,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1 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广东、台湾和海南省四个省份,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4亿,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0%。

福建、广东、台湾三省的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前列,海南省也在逐步发展中。

1.2 产业结构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已逐渐升级和多元化,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和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外,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农业、渔业和旅游业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1.3 区域协调发展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协调发展,中央政府提出了“六个协同”:区域经济协作、产业合作协调、基础设施联通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协调、生态文明协调、社会文化协同。

这些行动充分体现了“一起发展,共享繁荣”的共同愿望。

二、存在的问题2.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尽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经济水平较高,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且消费结构仍然相对单一和粗放。

产业结构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另外,四省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2.2 产业结构亟待转变当前,传统产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来自于新兴产业。

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并不断推进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2.3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和农村人口的发展和转移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三、对策措施3.1 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同时推出产业引导和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强化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宣讲提纲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宣讲提纲

1、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海西规划》提出了“四个建设”的要求: 一是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二是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三是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四是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2、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海西规划》提出了四项措施: 一是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 二是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三是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四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6、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海西规划》提出了五项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二是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四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是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海西规划》提出了五项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是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是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五是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4、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 空间布局
从空间结构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进行布局,是《海西 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 一是按照功能区划分 ,海峡西岸经济区分为: 1、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 2、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中部以丽水-南平-三明-龙 岩-梅州、西部以衢州-上饶-鹰潭-抚州-赣州等中心城 市为支撑点,形成以点状分布的增长极。 3、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以闽江、九龙江、晋 江、汀江(韩江)、瓯江等为主要水生生态廊道,以 武夷山脉和洞宫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 脉为核心的生态功能保护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优势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战略定位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功能区划分第二节总体布局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意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越,对台合作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节发展优势优越的区位条件。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良好的资源环境和人文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岸线资源丰富,港口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独特,拥有福建武夷山、福建土楼、福建泰宁、江西三清山、江西龙虎山、江西龟峰和浙江江郎山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及风景名胜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华人华侨2100多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人文优势明显。

独特的对台合作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处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平潭岛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

80%以上台湾民众祖籍地在福建。

台湾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大部分传自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地区有广泛影响。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商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

闽台政治法律关系渊源深厚。

率先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

海峡西岸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依托毗邻台港澳优势,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试验田”作用,率先推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

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3500美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人口和产业不断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这些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实现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力支撑。

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和祖地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交往更加活跃,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平台已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海峡论坛等重大涉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日益扩大。

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理上连为一体,在自然、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内在联系紧密。

闽粤赣、闽浙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出海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是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产业素质有待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实力还比较弱;港口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内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水库库区等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改革攻坚的任务仍比较繁重。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第二节战略定位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分工协作,不断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第三节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通过持续努力,到2020 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发展之区。

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其中福建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融合不断加强,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之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文明祥和之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人民安居乐业。

——生态优美之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得到落实,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