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

1、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包含哪些内容?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现今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全球变化包括地球环境中所有的自然和以为引起的变化,可以定义为全球环境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其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①全球观: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把地球当作一个整体——地球系统,研究地球系统整体变化的过程和机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地球不同组分的变化。

②全球变化关注的尺度:

空间尺度——全球尺度

研究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过程和事件,空间规模相当于地球半径以上。包括某些发生在区域尺度但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过程和事件。如局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的温室效应。

时间尺度——所有时间过程

时间范畴——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尺度——100a~109a。其中101a~102a 中等时间尺度变化是研究重点。

③重视人类的作用:把人类视为引起全球变化的重要营力之一。重视人类和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高人们对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使人类活动符合——起码是不违背地球系统的变化规律,并驱避灾害,利用其有利的方面。

全球变化学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全球大气化学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全球大气化学过程是如何调制的?生物过程在产生和消耗微量气体中作用,预报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2)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全球水文循环过程的生物学特征。主要研究植被与水循环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4)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研究气候、大气成分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气候的反馈。

(5)全球变化史的研究。重建2000年来,以及一个完整冰期一间冰期循环的全球环境变化,了解它们与地球内部或外部作用力的关系。

2、温盐环流是如何解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转换机制的?全球变化驱动力有哪三种类型?

冰期—间冰期之间的转换机制是冰盖与海冰反馈、大气温室气体的反馈与气溶胶反馈、大洋传送带的变化、火山活动的作用。

到约300万年前,北半球的气候变冷导致冰川的显著扩展,此后在北大西洋中发现有冰漂碎屑存在,这一现象标志着作为第四纪特征的冰盖迅速增长与消融的时期的开始。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北半球冰盖生成的时间晚于南半球,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南北美洲之间的通道在此时期关闭,导致墨西哥湾暖流增强,从而将更多的

水汽输送到高纬度地区,促进了那时的降雪过程。第四纪开始时(240万年前),北半球冰盖已到达中等规模,其影响已在海洋沉积中有所反映:就在此时,由于冰川漂运的陆源硅质碎屑的输入,碳酸盐的比例出现显著的、不规则的下降。

全球变化的驱动力按来源分为三种类型:地球外因素,地球内力因素以及地球系统自身相互间的影响和反馈。

1 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外力因素

地球的环境状态与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受到其他天体的深刻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太阳辐射输出变化,受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产生的地球运动轨道参数的改变,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对地球的撞击等

2 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内力因素:

地球内力对全球变化的驱动主要通过受地球内部过程驱动的板块运动而起作用,板块运动所造成的海陆分布形式的变化、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的变化、火山活动等,均能引发进一步的过程,导致全球变化。地球内部物质的重新分布能够导致地极漂移,也会对全球变化产生影响。

3.全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人类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维持过程密切联系的。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改变地表景观、或通过化石能源和矿物原料大量开发使用的方式改变自然环境,其结果造成土地覆盖变化、系统成分变化、自然过程变化和自然系统功能变化。

作业二

1、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信息来源有哪些?怎样重建过去全球变化?

(1)考古及历史文献记载(人类物质文化活动形式的物质和文字记录)

(2)古环境感应体(过去某一时期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各种自然体)

(3)除了大气圈和水圈不具有保存全球变化原始信息的功能外,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均可保存信息。

冰芯可提取的环境信息有:

冰芯取自极地冰盖、中纬度高山冰川、青藏高原(中低纬度)。极地最长冰芯深达2.5km,山地冰川最长308.7m(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每年积累的雪最终转换成冰,形成一个年层。

冰芯可提取的环境信息:

氧同位素比率:δ18O 反应温度

冰晶生长形态:反应温度

冰川年净积累量:反应降水量

冰中气泡:大气成分

冰中化学成分和微粒含量:大气气溶胶状况、地球沙漠化和大气环流强度的状况

冰中有机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冰中火山灰和强酸信号:火山活动历史

冰中10Be:宇宙射线强度、太阳活动、地磁场强度

树木年轮可提取的环境信息:

一般树木每年有一个明显的生长季,从而每年都会长出一个轮圈,称之为树轮或年轮。

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可造成年轮的宽窄、密度等变化;年轮资料可反应逐年乃至逐季的气候变化;年轮资料的优点是其连续性;古树一般可上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通过树木残骸化石,可将不同时期树木的年轮资料连接起来形成更长的时间序列;树轮代用资料的可信度取决于所取树种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应先联系现代气象和植物学知识,得出规律后,再反演历史。

树木年轮可提取的环境信息:

年轮宽度:反映气候因子变化

木材密度:适用于年轮不易辨认树种

氧同位素:δ18O

碳同位素:δ13C( 13C / 12C )、δ14C

化学元素含量:环境中化学元素变化。

2、什么是新生代衰落?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新生代期间,环境呈变冷、变干的趋势性变化,称为新生代衰落。

其主要表现有

(1)降温与第四纪冰期来临。降温与海陆演化有关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北移,使南大洋增宽,形成西风漂流,阻隔了南大洋向南极的热量输送,使南极降温,出现冰盖,由于冰盖对降温的正反馈作用,从而使全球进一步降温。

(2)旱化趋势。全球环境环境变干,森林转变为疏林、草原、沙漠非洲板块北移使北非大部分地区从湿润的赤道地区移动到干燥的副热带地区;赤道和极地间的贸易风风速加大,加大的风速把日益变干的撒哈拉地区变为沙漠;东北信风到达撒哈拉地区前经过大面积的陆地;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干燥空气在撒哈拉等地区下沉。

(3)自然地带分异的复杂化。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冷变干,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的温度梯度增大,各地区水分条件的差异也明显加大,由此导致自然地带分异的复杂化与环境类型的多样化。

3、第四冰期-间冰期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阐明冰期-间冰期之间转换的可能机制和过程。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转换的特征

(1)转换过程的不对称性。从间冰期向冰期的转换过程是缓慢的、阶段性的,持续70-90ka;从冰期向间冰期的转换过程是迅速的,冰川融化只需8ka时间。

(2)环境要素变化的协同性。冰盖进退、海平面升降、黄土与古土壤交替、沙漠形成、降水量变化、植被带摆动等均呈现出协同性的变化,共同指示相应的环境冷暖干湿变化。大气CO2浓度变化;温度变化;深海δ18O变化;海平面变化。

(3)状态转换过程中时滞现象。冰期-间冰期转换是一个驱动与响应的复杂非线性过程,不同圈层由于性质不同而呈现不同步变化:东赤道太平洋与南半球海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