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教育心理学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01PART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THE HEADLINE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896-1934)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列昂节夫和鲁利亚等形成了文化历史学派,称为维列鲁学派。
THE HEADLINE(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技能(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THE HEADLINE(二)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四个方面:(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THE HEADLINE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承认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心里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01PART(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THE HEADLINE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而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是指在承认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三)、理论背景
1930年至1931年,维果斯基撰写了他的代表作《高级心理机能的发 展》,论述了他的文化-历史理论的观点,获得了一批年轻心理学家的 拥护,鲁利亚(Aleksandr Romanovich Luria,1902~1977)和列昂节夫 (Aleksev Nikolaevich Leontev,1903~1979)在上世纪20年代就追随维果 斯基,并和维果斯基一同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后来得到了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名称,形成了文化历史学 派(Culture-History School)。
(二)代表人物--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亦有 翻译为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 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 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 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的高 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 《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 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4 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果 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 仍有很大影响。
(四)、几个要点
1、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四)、几个要点
2、内化论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去的过 程。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由语言、标志和符号这样的心理工具 充当中介的。成年人将它们传给儿童,儿童对他们进行内化,之后这些 工具就在儿童更高级的心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了。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3、正确看待并积极利用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重视游戏的价值 (2)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发展 4、在幼儿园中广泛开展合作学习 (1)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 (2)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合作学习 (3)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学习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社会环境的作用(1)
“教育过程是三方面的积极过程,即学生积极、 教师积极,以及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环境积极。”
“教师是教育环境的组织者与监督者”
“教师的积极作用在于以及其不同的方式‘塑 造’、‘裁剪’与‘整合’对儿童进行教育的 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以解决他们所肩负的教 育任务。”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 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文化活动: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 文明表现在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愈是高 级,人的活动就愈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工具理论
文化工具:供一定社会的人们交流、思考、解 决问题和创造知识使用的物质工具及符号工具。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性: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社会文化的产物— —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 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父亲又问了许多问题—在不在房 间?外面?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没有.” 当父亲问道:“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是在那里。”就 跑去取玩具了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 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从中 把这些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 就可以用上了。
维果斯基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内化说 活动说 文化工具理论
基本观点是,必须运用社会文化环 境等因素,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考察 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发展过程, 特别是心理结构的质变过程。
维果斯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化⼀历史发展理论和⼼理发展观1.⽂化⼀历史发展理论⽂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斯基⼼理发展观的核⼼。
他将⼈的⼼理机能区分为低级⼼理机能和⾼级⼼理机能两类。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化⼀历史所制约。
⾼级⼼理机能具有问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结构即为⼯具。
在⼈的⼯具⽣产中凝结着⼈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化知识经验,这就使⼈类的⼼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物进化规律所制约,⽽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间接的“物质⽣产⼯具”导致在⼈类的⼼理上出现了精神⽣产⼯具,即符号、语⾔。
⼈类特有的符号、语⾔的出现,使⼈的⼼理发⽣质的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
因此,⼼理的实质就是社会⽂化历史通过语⾔符号的中介⽽不断内化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理发展观所谓⼼理发展就是指:⼀个⼈的⼼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他论述了⼉童⼼理机能从低级向⾼级发展的原因和指标。
就其原因⽽⾔:社会⽂化历史也是⼉童⼼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童⼼理的发展;运⽤符号这⼀中介环节使⼼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理结构。
低级⼼理机能转化到⾼级⼼理机能有4个标志:(1)⼼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2)⼼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指概括性、问接性的⾼级意识系统;(3)形成新质的⼼理结构,⼉童⼼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减缩,其⼼理发展⽔平越⾼;(4)⼼理活动的个性化。
3.⼼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童借助成⼈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与在独⽴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是潜⼒的开发。
⼉童的这两个发展⽔平的动⼒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在发展的前⾯:环境和教育教学对⼉童⼼理发展具有促进作⽤,也决定着智⼒的发展,其决定作⽤表现在智⼒发展的内容、⽔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特征。
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主要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4、心理活动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内化学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最初的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
维果斯基给内化概念赋予新的含义,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
内化的过程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而且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重要假设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都是被中介的。
在此基础上,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和“意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心理适用于动物和人,而意识只适用于人。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时必须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二、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一、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维果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关注文化与智慧的传递,强调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阅读专栏2-1维果斯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斯基(1896-1934),白俄罗斯人,前苏联(俄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出生于比罗卢西亚的一个小镇——奥沙,自幼聪颖好学,机敏过人。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曾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学校讲授心理学。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
维果斯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借助语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斯基为后世留下了186种计200万字的著作。
主要著作有:《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心理学讲义》、《思维与语言》。
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指出在社会交往中,发展出人类特有的心理机能(如随意注意、逻辑思维等),使具有低级机能的生物个体变为具有高级机能的人,同时个体的生物基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言语起着特殊的作用。
(二)高级心理机能维果斯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即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前者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如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等,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低级心理机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这些机能是不随意的、被动的、由客体引起的;就反映水平而言,它们是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就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它们是直接的、非中介的;就这些心理机能的起源而言,它们是种系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因而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它们是伴随生物自身的结构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莫扎特"
3
维果斯基的主要著作
《教育心理学》(1926) 《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7) 《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1928)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1931) 《思维和语言》(1934)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 《艺术心理学》(1965)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1981) 《缺陷学原理》(1983)
36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局限性
早期出现过自然主义倾向 把历史主义心理学原则引进心理学时没有分析
社会形态的具体性质。 过于武断地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有机体
结构的生物变化无关。把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 心理机能这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了。
37
38
12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工具理论
文化工具:供一定社会的人们交流、思考、解 决问题和创造知识使用的物质工具及符号工具。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性: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社会文化的产物— —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
13
物质工具 符号工具
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
活动
内化
语言
个体 内部心理结构
28
1.搭建支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协作学习 4评价效果
29
例子:语文老师在教授一篇比较难的文言文的 起初,他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注释,然后让学 生根据这些注释去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子。一段 时间后,老师给学生的生词解释慢慢减少,而 学生也逐渐能自己完成文言文的阅读。30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情境化学习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论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建构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 心理活动是社会建构 的产物。他认为人的 思维、情感、行为等 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而不是自然现象。 他认为社会建构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是一 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
3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 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性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贡献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他的理论强调了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为心理 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他的理论 强调了社会实践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相 呼应,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现实应用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在心理咨询和 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心理咨询师可以 通过了解来访者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 素,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特 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案
同时,维果茨基的理论也为心理咨询师提供 了新的咨询方法。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引导 来访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改变其不适应的 文化环境,从而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 史理论的影响与启示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影响与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5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 争议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尽管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 论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以下是对这些挑战和争议的详细 介绍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实证研究的缺乏
维果斯基的理论主要基于观察和 文化传统的判断,缺乏实证研究 的支持。虽然有一些研究支持了 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 用,但这些研究往往缺乏足够的 样本和严谨的方法,难以完全证 明维果斯基的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 普遍作用,但忽视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个个体 的心理发展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 经验等。因此,虽然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但个体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虽然为心理学领 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这一理论,以更好地 解释和指导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
1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概述 2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 3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意义 4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贡献 5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 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
类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以下是对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详细介 绍
1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概述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概述
维果斯基是苏联心理学家,他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提出了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独特观 点。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生物因素,另一方面是社会 文化因素。然而,与遗传因素相比,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化—历史发展理论⼈类⼼理的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物进化规律所制约,⽽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1.强调⼯具在⼉童⼼理发展中的作⽤。
认为⼯具有两种,⼀种是⼈与⾃然交往中的⼯具,既物质⽣产的⼯具。
另⼀种是⼈与⼈交往中的⼯具,既精神⽣产的⼯具(⼈类语⾔)。
这两种⼯具凝结着⼈类的间接经验,社会⽂化知识,⼈在使⽤这两种⼯具中得到发展。
物质⽣产的⼯具使⼈脱离了动物世界,⼈类语⾔使⼈的⼼理机能发⽣了质的变化,上升到⾼的阶段。
2.运⽤历史主义原则,将⼼理机能分为两种。
低级⼼理机能:⽣物进化的结果。
⾼级⼼理机能:以⼼理⼯具为中介,是⼈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理发展的实质1. ⼼理的发展是指⼀个⼈的⼼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是⼼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的⼼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2.⼼理机能由低级向⾼级发展的标志为:⼼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各种⼼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理结构。
⼼理活动的个性化3.⼉童⼼理机能由低级向⾼级发展的原因受社会规律制约⼉童在与成⼈交往中以语⾔为中介⾼级⼼理机能的不断内化(三)教育在⼉童⼼理发展中的作⽤强调社会环境的作⽤,明确提出教育在⼉童⼼理发展中的主导作⽤。
1. 最近发展区思想:⼉童有两种发展⽔平,⼀种是现有发展⽔平:指由⼀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形成的⼼理机能的发展⽔平。
⼆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
这两种⽔平之间可能有差异,教育要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2. 教学应⾛在发展的前⾯3. 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技能的最佳期限,从发展的观点看是不利的,会造成⼉童智⼒发展的障碍,开始某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教育为前提,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建⽴在正在开始⼼理机能的基础上,⾛在⼼理机能形成的前⾯。
教育与⼼理发展的关系教育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它单独列出来。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如下是有关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两种工具的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物质工具,如原始人用的石刀,现代人所使用的机器;另一种是精神工具,主要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等。
人因使用这种工具而使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
精神工具与物质工具一样,受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两种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即以精神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心理机能融合在一起。
2.心理发展的本质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具有四个主要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发的。
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得到发展,最后形成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儿童的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简缩,心理水平越高。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维果茨基强调个性特点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阶段向另一年龄阶段过渡时的增长和提高,更主要的是其个性的发展、意识的增长与发展。
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教学的含义他提出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而闻名于世。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类认知的发展并非如传统认知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由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所驱动。
相反,维果斯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他主张,人类认知是在与他人互动、使用工具、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维果斯基的理论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视角出发,解释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
他提出,人类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而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习得了各种知识技能,还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又反过来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认知,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不断进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还强调了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关键中介,通过语言人类可以传递知识、分享经验、表达思想。
语言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认知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用工具、学习语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他的理论不仅揭示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指出了语言在促进人类认知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和杜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及其主要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指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维斯基区分了两种心智功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智功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方式与外界互动的特征;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功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功能。
所以,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结构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意识体系。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高级心理机能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是:(1)它们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4)它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因此,维果茨基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和历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类高级心理功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心智功能来自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还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理智行动也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主观得以客观看待。
内在化和外在化之间的桥梁是人类活动。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在详细定义和描述人的高级心理功能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维果茨基提出了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社会性的。
在讨论发展时,维果茨基首先定义: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功能转化的过程。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
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两种心理机能:低级机能&高级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进化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
高级心理机能是作为历史产物的进化结果,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系统。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意识??)
2、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心理工具(各种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最重要的心理工具是语言,他认为儿童使用语言不仅限于社会交往,而且也是以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计划、指导和监控自己的行为。
自我管理的语言被称为“内在言语”或“个人言语”。
3-7岁,儿童出现了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程的表现—自言自语。
3、心理机能的中介结构——历史文化
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始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儿童的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的发展都和学习使用社会的创造发明有关。
如语言、数学体系和记忆方法,在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学习如何借助电脑进行计算;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用自己的手指或珠子计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Vygotsky’s Cultural-Historical Theory
Make a review on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Vygotsky’s Cultural-Historical Theory
对维果斯基理论的误解涉及:(1)关于维果斯基进入心理学界的频繁重复的报道;(2)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其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概念;(3)在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忽视了教师和正规学校教学的作用,尤其是概念学习的作用。
一、基本假设
(一)维果斯基构建的人类认知功能框架根据以下三点假设:(1)人类智力的性质;(2)认为心理发展的两条分界线是生物学的和文化——历史学的;(3)为动态心理过程的研究设计一种实验的方法。
(二)人类智力的性质
1、维果斯基对智力性质的描述包括4个相关内容:(1)动物和人类的区别,(2)
形成其理论的哲学基础,(3)把标示作为一种心理的工具,(4)文化对人类认知发展的影响。
2、维果斯基理论的哲学基础
维果斯基主要采用了三个哲学观点作为他的理论的基础。
(1)斯宾诺莎提出的理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用头脑控制情感的信念。
(2)黑格尔的把变化描述为辩证的综合的观念。
维果斯基指出认知发展的过程都是连续的过程,及“伴随着飞跃和新特征的发展过程”和“复杂的辩证
过程”。
(3)改变人类自身性质的必要因素是劳动工具。
①人类的出现是因为工具导致了劳动、合作与说话。
②通过使用工具,人类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自己。
③通过使用工具而产生的社会习惯决定了人类的心理生活。
3、“心理工具”的作用
必须在工具的使用和认知发展的间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维果
斯基称为心理的工具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性符号。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工具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使人类的意识发生了改变,而且它们使高级认知功能得以发展的重要工具。
4、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维果斯基认为,文化符号的多样性使得人的心理功能水平存在差异。
(三)生物学的文化——历史学的两条发展主线
动物和人类生物遗传的那部分就是“符号表示”的过程,它们是在坏境中对共存刺激的识别。
动物和人类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别是人类的发展超出了生物遗传的范围。
文化——历史因素既影响物种的发展,也影响儿童的发展,但是它们之间还存在差别。
(四)实验——遗传(发展)法
维果斯基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
双重刺激功能法
二、认知发展
(一)认知发展的两个分支
维果斯基指出了认知发展的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包括掌握文化的符号系统,另一个分支包括发展推理的文化形式。
(二)遗传发展的一般规律
维果斯基把遗传发展的一般规律表述为:在儿童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功能都以两种不同的水平出现两次,首先是社会的,然后是心理的;首先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心理分类,然后,才是儿童心理内部的分类。
(三)模仿的作用
从内心理解符号或者象征性符号的作用过程并不是自发进行的,从外部社会阶段到内部心理阶段的转变是儿童将他人以前采用的行为应用到他自己的行为活动的过程。
模仿不是简单机械的将活动从一个人身上迁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而是需要另一个人的活动意义有一定了解。
(四)言语的发展
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儿童掌握思维的社会方法,即语言。
换就话说,言语思维不是先天的或自然的行为方式。
相反,它是由一个具有不同于自然的思维形式特征的文化——历史过程决定的。
表儿童的言语发展阶段
三、复杂思维的性质
(一)维果斯基认为人们在青少年时期之前不能获得思维的高级形式,但是认知发展的结果包括类别知觉、概念思维、逻辑记忆和随意注意。
重要的是高级心理功能不仅仅是初级功能的延续,而是新性质的心理功能形式。
(二)初级和高级心理功能的区别:初级功能具有自然的、先天的心理结构,它们主要由生物特征决定,可由S-R模型表示,其特点是直接性、对具体经验的依赖性、与行动相联系的思维
表初级和高级心理功能的比较
表初级和高级心理功能的比较
学习心得:
1、维果斯基的理论是在误解中逐步被接受的,他的最初目标是要将心理学
重新定义为统一的社会科学中的一部分。
他认为,既然人类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心理学就应该研究人类能力发展的方式,如果不能解释人类行为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就没有完成它最主要的任务。
2、学习使用人工符号构建思维的漫长过程,开始于学习使用辅助刺激来帮
助增强记忆。
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就逐渐获得了使用符号来辅助思维的能力。
这就是符合的自然发展史。
3、维果斯基认为教学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发展:(1)良好的学习能够促进发
展;(2)学校课程的学习。
4、当儿童习得了一般规律时是对思维的发展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但儿童
的学习首先应该经历前面的几个环节。
对于实际的教学来说,确定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水平和遵循遗传发展的规律能够带来良好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