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生平及主要著作

合集下载

[下载打印版本]维果茨基

[下载打印版本]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
前苏联建国时期心理学家
01 人物生平
03 理论观点
目录
02 主要著作 04 心理研究
05 主要依据
07 影响述评
目录
06 教育应用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 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 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影响述评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奠定了前苏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 础。从六十年代开始,他的理论逐渐进入西方心理学领地,并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西方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以实证主义、现象学作为哲学基础,注重抛开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的研 究,致使西方心理学呈现出明显的自然科学色彩。前苏联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不论在哲学基础上,还是 在理论上都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此而形成了心理学中的两大阵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心理学和苏 联心理学处于隔绝状态。但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出现了新的走向,开始逐渐由自然主义的心理科学观向社会 文化的心理科学观转变。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也逐渐进入西方的心理学领地,并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维果茨基 研究热潮。 维果茨基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是在他去世后的二十年以后才开始发生的,其标志为他的《思维和语言》 一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1962年)。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未,维果茨基对西方的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产生了十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这种影响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辩证方法

维果斯基的生平及主要

维果斯基的生平及主要
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 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
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 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 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 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 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 “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 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 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
维果斯基的生平及主要著作
维果斯基(1896-1934), 白俄罗斯人,前苏联心理 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的创始人。他主要研究儿 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 探讨思维与语言、教学与 发展的关系问题。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 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心理 学研究17年。 死于肺结核, 年仅38岁。 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 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维果斯基的重要论文著作
• 《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 (1925) • 《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1929) •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 •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1932) • 《心理学讲义》(1932) • 《思维与语言》(1934)

低级心理机能,如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 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 维等。 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发展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如观察、随意注意、词的逻辑 记忆、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和抽象思维等。 高级心理机能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儿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起来的。 随着儿童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复杂化,高级心理机能 也得到不断的发展,最后形成了完整的高级心理机 能的自我调节系统,形成了意识。

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生于 1896 年,卒于 1934 年。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人物。但 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 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 1936 至 1956 年间受到苏联政府当局的打压,禁止讨论其理论。直至 60 年代, 维果斯基的理论才受到美国心理
维果斯基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 的创始人。1917 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 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 并在 1925 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 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4 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 38 岁。维果 斯基一生留下 180 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编辑本段影响
维果斯基和鲁利亚(А.Р.Лурия)、列昂节夫 (А.Н.Леонтьев)一道从 20 年代开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 社会历史发生问题。后来得到了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名称, 形 成 了 社 会 文 化 —历 史 学 派 ,又 称 “ 维 列 鲁 ”学 派 ( 苏 联 称 为 трик .а, 意思是三人在一起)。维果斯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这个由维果斯基、列 昂节夫、鲁利亚为首所形成的心理学派,是当代俄国最大的一个心理学派 别 。后 来 有 许 多 心 理 学 家 ,例 如 Л.И .钦 琴 科 、Л .Я.加 里 培 林 、Л.В.赞 可夫、А.В.查包罗塞茨、Д.В.艾利康宁和В.В.达维多夫等,都 是这个学派的重要成员。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维果斯基

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 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的人的高级心 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 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 能转化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 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每个人目前发 表现出来的发展程度为“现实发展水平”。而个人在 学习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为“潜在发展水平”,ZPD是 潜在发展水平与现实发展水平之差
大学前: 历史 哲学
大学时: 医学 法学院
大学后: 心理学
1917年维果斯基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 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之后,维果斯基的兴趣转向了心理 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 1922-1926年期间,他的兴趣转向社会文 化对儿童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
1934年死于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
生平
影响 相关理论
(1896-1934)
中文名 维果斯基 外文名 Lev V ygotsky 国 籍 苏联
出生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rsha小镇
出生日期1896 逝世日期1934 职 业 心理学家
毕业院校 莫斯科大学、沙尼亚夫斯基大学 主要成就 “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 《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1932)
《心理学讲义》(1932)
《思维和语言》(1934)等。
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1、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运用脚手架的方法;
3、鼓励合作学习,懂得学习和学习者团体的关系;
4、考虑学习的文化环境。 5、评估学生的ZPD,而不是智商。

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

1 维果茨基的生平
维果茨基的早期生活培养了他对人类认知的 一种领悟力。作为一个苏联儿童,他受的是 家庭教师的教育。老师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对 话,这是一种互动的问答方式。这种方式挑 战原有的观念,促进更高层次的理解。在上 莫斯科大学以前,他主要的兴趣是文学,在 大学他获得的是历史和法律学位,大学毕业 后他成了一名教师,后来转而从事心理学研 究。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voluntary function)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abstract
generalizat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 为了正确区分发展与教学,提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维果斯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最近
1934年,维果茨基38岁时死于肺结核。虽然他一生著述甚多, 但他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去系统地陈述他的观点。因此,他 的理论没有皮亚杰那样详细具体。尽管如此,研究儿童发展 的人士对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仍然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他的魅力在于他抛弃了儿童发展个体化观点,提倡一种社会 化的观点。
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理论
四、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维果斯基的生平
维果斯基(Vigotski,1896-1934)是前苏联 心理学家,探讨了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 展,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 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方面有 独特的论述。
主要著作: 《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1925年 《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1929)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1932) 《心理学讲义》(1932) 《思维和语言》(1934)等。

维果茨基生平及其理论(推荐)

维果茨基生平及其理论(推荐)

维果茨基一、生平概况维果茨基,列夫·谢苗诺维奇(1896—1934年)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普通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病理心理以及艺术心理等方面许多著作的作者。

维果茨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雅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他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心理学、语言学和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著作。

他开始在戈麦尔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1924年被邀请到莫斯科工作,先后在心理研究所、H.K·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第二莫斯科大学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或教学工作,1934年因患病逝世,终年38岁。

维果茨基在苏联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一些研究与观点对以后苏联心理学和许多心理学家(如A.H·列昂捷夫、A.P·鲁利亚等)影响很大。

他在苏联心理学中最先提出所谓“文化历史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的一切高级心理过程(言语、思维、逻辑记忆、随意注意等)都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借助语言实现的。

语言具有社会历史的根源。

它最初在人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以后变成个人心理的工具。

人借助这个工具,能够思维并可以随意地控制自己行为,能使心理过程具有间接的性质。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承认人的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是正确的。

在教学和发展问题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大纲和方法,应当不仅符合儿童已经达到的智力水平,而且应当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布置给儿童要完成的作业,应当符合他们智力发展的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智力的不断发展。

显然,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而且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的很多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

1925年,他针对行为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学所导致的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发表了“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的重要论文。

他明确指出“忽视意识问题就给自己堵塞了研究人的行为这一相当复杂问题的途径。

维果茨基 简介

维果茨基 简介

维果茨基(Л.С.Выготский/Lev Vygotsky, 1896—1934)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思想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的,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建立新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他的主要著作有《思想和语言》(1934)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60),都是在他去世以后刊布的。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人物。

但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但由于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1936至1956年间受到苏联政府当局的打压,禁止讨论其理论。

直至60年代,维果茨基的理论才受到美国心理学界的重视。

维果茨基的观点,尽管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就是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却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儿童心理学家,如艾利康宁(Д.Б.Эльконин)、赞可夫(Л.В.Занков)、查波罗塞兹(А.В.Запоржец)、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等。

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心理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在人类适应自然和生产过程中借助工具改造自然的作用的思想,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精神生产的工具”,这就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

维果茨基(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ьлотский,1896一1934)苏联

维果茨基(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ьлотский,1896一1934)苏联

维果茨基(Леввемёновичвьлотский,1896一1934)
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

出生于莫斯科。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及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爱好心理学,研习了许多心理学、语言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著作,先后在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工作,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的许多高等学校讲授心理学。

在苏联心理学中,最先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主要成就:(l)针对行为主义与唯心主义等心理学所导致的心理学方法论危机,于1925年发表《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一文,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心理科学的重大意义,翌年发表《心理学危机的含义》一文,着重指出传统心理学对待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错误观点;(2)致力于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研究和著述,阐明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结构的观点,以及对高级心理机能进行研究的原则和途径,强调必须区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并认为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不只是量的增加,而首先是结构的改变,以形成新的意识系统;(3)对概念的发展与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进行实验研究,论证词与教学对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作用,同时,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言语观点,以阐明自我中心言语在儿童活动中起定向与调节作用;(4)着重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成为苏联指导开展50——70年代教改实验的理论根据。

著有《儿童心理发展问题》、《高级心理机能发展史》、《思维与言语》等;1982年出版心理学全集,共六卷。

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

3.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认知的关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语言;语 言只是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自我中心言语反映的是不 成熟的思维形式,社会化语言反应的是发展程度更高的 思维形式,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不起作用。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言语在认知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言语作为思维的工具起着计划、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 思维/认知随着语言这个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经由语 言的发展而提高,而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 中实现的。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个体化 到社会化的,个体思维的社会化是发展的标志,认知发 展的过程是“非语言动作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语言- 社会化言语和逻辑思维”;在维果斯基看来,社会性事 物内化于个体思维,个体化是发展的标志,认为语言的 发展是“社会言语-自我言语-内部言语”的过程。
• 维果斯基通过一系列研究,初步揭示了人的心理发展的两条彼此相联 系的一般规律:
1、人所特有的受中介工具影响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 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2、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从 上述两条规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原理,即在新的心理过程结构的构成 与心理过程间的联系之间,存在着双重依存关系:一方面,心理过程间 的联系是新的被中介的心理过程结构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各心理 过程间的联系发展的同时,各心理过程结构自身也必然发生变化。
1924年,他搬到莫斯科,先是在心理机构工作后在他自己设立的残障机构中 工作。同时,他主持属于人民教育委员会的生理残障及心智障碍儿童教育系, 也在共产教育学院,莫斯科第二大学,以及位于列宁格勒的教学机构中授课。 1925年到1934年之间,维果茨基聚集了一大群擅长于心理学、残障及心理异 常等领域的年轻科学家一起工作。对于医学的兴趣促使维果茨基也接受医学 的训练,首先在莫斯科的医学机构,后来,他曾于该地的乌克兰神经心理学 院交一门心理学的课。逝世前不久,维果茨基受邀主持实验医学机构的心理 系。

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内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 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 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 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 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 语言等实现的。
维果斯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 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 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 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 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 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 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 梁便是人的活动。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 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认为教学必 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 前面。
• 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 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 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 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 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 是“最近发展区”。
影响
•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 的重要基石。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 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 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 说,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讲课完毕,谢谢!
建构主义代表人之---维果斯基
组员: 陈 思 罗小雨 江友桥 胡玉环 邓雯卿 李梦娴
简介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 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 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 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 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 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 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 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 - 济南大学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 - 济南大学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

维果斯基所处的年代,正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创建的初期。

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种资本主义思想发生了激烈的斗争。

年轻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积极参加了这场斗争,一方面反对唯心主义心理学,另一方面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

针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和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觉主义,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

1931年撰写重要代表作《思维和言语》,详细论述了他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结构的理论观点,同时还对皮亚杰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做了详细评述。

此外,还写有多篇论文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等观点。

维果斯基的思想获得了一批年轻心理学家的拥护,鲁利亚和列昂节夫一直追随维果斯基,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因此,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

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高级心理机能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是:(1)它们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4)它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

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
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 理论的创始人 。
1896出生于Byelorussia,Minsk东北方的白俄罗 斯农民家庭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 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 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
心理发展观—实质
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 然发展的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 物。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 展的产物。相对于个体来说,高 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 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标 志
• 一是,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 二是,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
机能。(主要指抽象逻辑思维)
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 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 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
主要著作
《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1925年) 《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 (1929)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年)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1932) 《心理学讲义》(1932) 《思维与语言》(1934年)等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 父亲又问了很多问题—在不在外面?房间?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说:“没有” 当父亲问到:“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可能在那里。”就跑去取玩具了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 从中把这些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就可以用上了。
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有发展水平—学生独立完成作用的

2021黑龙江教师招聘:璀璨明星-维果斯基

2021黑龙江教师招聘:璀璨明星-维果斯基

2021黑龙江教师招聘:璀璨明星-维果斯基在心理学的长河里,有一颗璀璨的明星,被称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他就是我们帅气的维果斯基。

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一生中却留下许多著作,心理学思想在国内外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维果斯基在我们的教招考试当中往往以简答、单多判的形式进行出题,最近发展区各位同学一定要重点掌握。

一、人物简介维果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建构主义的代表人。

维果茨基的著述甚丰,达186种。

主要的著述有:《心理学危机的含义》(1926)、《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1929)、《儿童心理发展问题》(1929~1934)、《心理学讲义》(1932)。

1956年和1960年,前苏联先后出版了他的两本选集:《心理研究选集》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二、心理学思想(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大家不难发现维果斯基的思想受到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所以他非常强调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儿童的发展。

维果斯基首先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依靠生物进化而得来的,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机能。

比如:吃、喝、睡眠等等。

高级心理机能:受历史文化影响而来的,是人独有的,人有思维、情感、理解记忆等。

考法:谁提出低级心理高级心理,哪些属于高级心理机能呢?维果斯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的心理机能和什么呢?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并且,他认为这个工具有两个层次:1.物质生产工具,例如刀、斧、机器;2.精神生产工具,例如语言符号系统。

(二)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的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就是心理发展观。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也就是有目的、伴随意志努力。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也就是出现思维,我们的人会思考。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后期有更多思维的运用。

心理学界的莫扎特-维果茨基

心理学界的莫扎特-维果茨基

02
01
1913-1916年
成果围绕文学、法学、戏剧为中心, 渗透了心理环境的哲学与文学分析。
1917-1923年
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十月 革命胜利之后,维果茨基开始接近马列 主义理论,成为其理论的立足点。在校 讲授文学、美学、逻辑学等课程,这引 发了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强烈兴趣。
1925-1934年
PART.04
教育应用
PART.4 教育应用
01 架构步骤
02 交互式教学
03 儿童私人语言
维果斯基强调儿童从与一位比自己
交互式教学是由教师及学生分别扮
知识更渊博的人互动过程中,建构
演讨论团体中领导者的角色,主要
其所处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
用于训练阅读成绩低落的学生的阅
架构有6个步骤分别是:引入、示范、 读能力提升。
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 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PART.3 教育理论—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原因
(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 掌握高级的心理技能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 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3)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教学可以定义“人为的发展”,教 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 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 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 力发展的速度上。
开始某种教学的必须以成熟与发育 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 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 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 面。

维果斯基生平及主要著作

维果斯基生平及主要著作

维果斯基生平及主要著作维果茨基(1896-1934),白俄罗斯人(Belorussia),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1917年,维果茨基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他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读了很多心理学、语言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著作,曾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学校讲授心理学。

1934年因患肺病逝世,终年只有38岁。

他毕生从事心理发展问题,重点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和发展。

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维果茨基与A.H.列昂节夫和A.P.鲁利亚等人由此形成了一个极有影响的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维果茨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理论1、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

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1)心理活动的随意技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况技能(3)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5)提出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在分析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内化学说,维果斯基是提出内化学说最早提出者之一。

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是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的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情境化学习
情境化学习:将技能、知识与获得它们的情境联 系起来。
强调真实世界与学校里的学习不同。可以发生在 餐桌上、街头、办公室……
学习必然是社会的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在某个时间和地点是正确的事实,在另一个时间 和地点却可能是错误的。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合作学习(1)
符 号 工 具
高级智力过程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 思想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最佳年龄期
社会环境的作用 教学的交往本质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1)
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几种认识:
皮亚杰— 发展不依赖教学
詹姆斯—教学即发展
考夫卡—发展与教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维果斯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 化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 劳动等来实现。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 次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父亲又问了许多问题—在不在房
间?外面?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没有.” 当父亲问道:“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是在那里。”就跑
他主要探讨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 全面论述思维与言语,儿童的学 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心理学中的莫扎特"
维果斯基的主要著作
《教育心理学》(1926) 《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7) 《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1928)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1931) 《思维和语言》(1934)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 《艺术心理学》(1965)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1981) 《缺陷学原理》(1983)

维果茨基理论

维果茨基理论
维果茨基学派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
维果茨基( Vygotsky )是维 果茨基学派的创立者、组织者、 领导者,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 才华将一批优秀的学者团结在自 己周围,形成了著名的文化历史 学派,在批判性分析传统心理学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 性观点与学说。至今,西方出现 了“维果茨基热”,维果茨基的 思想进入了当代心理学的话语中 心。
3、发生学分析方法
种族发生分析:区分人与动物,其标志是工具的使用,
尤其是符号形式的心理工具;
文化历史分析:关注特定文化和同一文化群体的实践
在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个体发生分析:主要关注个体特征,如个体的生理或
心理需求、年龄、气质等;
微观发生学分析:关注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真实的
互动过程,同时考虑到个体、人际之间与社会文化因 素的相互作用。
借助这个工具,人便能够思维并且随意地控制
自己的行为,使心理过程具有间接的性质。在该 理论中,维果茨基还提出了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 能是怎样在人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 他指出,人的活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就 在于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文明表现 在人会制作和使用工具,工具越是高级,人的活 动就越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他把人的这种活 动叫作文化活动。人的心理机能就是随着这种文 化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实质便是上 述语言符号系统的掌握,从而使人在最初的低级 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各种相应的新质的心理机能。 不但这些心理机能各自发生质的变化,而且机能 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家。1896年11月5日出生于白俄罗斯的 戈梅利,1934年6月11日患肺病逝世于莫斯科, 终年仅38岁。维果茨基曾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 法律系和沙尼雅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期间, 他广泛涉猎心理学、语言学、哲学、艺术和其他 有关社会科学的著述。1924年,应k.n.科尔尼洛 夫之邀,维果茨基赴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开始其 心理学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

维果斯基及其主要理论

维果斯基及其主要理论
6 这些知识和工具最初存在于儿童的外部,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
内化。
在儿童自己能做什么,和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做什么,这两者
7 之间存在差异,维果茨基把这种差异称为最邻近发展区。
由于儿童学习受到文化背景的很大影响,而儿童自身是不正确的,
这样的研究并不能说明儿童获得新能力的过程。
1924年之后,维果斯基的兴趣转向了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 维果斯基的思想是一种辩证建构主义的理论,因为它强调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知为什么原因,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维果茨基的理论却不被重视。
维果斯基的思想是一种辩证建构主义的理论,因为它强调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维果斯基及其主要理论课件
维果斯基及其主要理论课件
维果斯基生平
利维·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出生于白俄罗斯比 罗卢西亚的奥沙,1913年被莫斯 科大学录取。当时维果斯基感兴 趣的学科是 与哲学,但他接受父 母的意见选择了医学,后又转到 了法学院。1914年决定同时在莫 斯科大学和沙尼亚夫斯基人民大 学同时就读。
维果斯基生平
利维·维果斯基
主要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之,维果茨基主张的社会建构理论更加接近教学实 际和符合科学发展研究的新成果,所以目前国际上在探究 式科学教育中,普遍接受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不 知为什么原因,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维果茨基的理论却不被 重视。
维果茨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儿童先天遗传 基因的差异,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生而具有某些学 习能力倾向。
维果茨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儿童先天遗传基因的差异,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生而具有某些学习能力倾向。
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果斯基生平及主要著作维果茨基(1896-1934),白俄罗斯人(Belorussia),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1917年,维果茨基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他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读了很多心理学、语言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著作,曾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学校讲授心理学。

1934年因患肺病逝世,终年只有38岁。

他毕生从事心理发展问题,重点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和发展。

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维果茨基与A.H.列昂节夫和A.P.鲁利亚等人由此形成了一个极有影响的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维果茨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理论1、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

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1)心理活动的随意技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况技能(3)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5)提出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在分析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内化学说,维果斯基是提出内化学说最早提出者之一。

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是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的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该理论的基础就是他的工具理论。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在其发展观中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我们将重点介绍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观理论(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背景维果斯基认为以往的发展观,存在种种不足,并不能够真正揭示人类心理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我们人类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第二,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可以看出,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体系中,突出了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制约性。

他认为,由于人类对工具的使用,从而引起了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进一步地,从物质到精神,人类也发展出了语言、文字、符号等精神生产的工具。

由此出发,他对人类心理发展的一般原因作出了回答。

他认为,促使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受到社会规律制约的;(2)儿童是在于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才学会语言的,并且最终通过语言这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掌握新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心理结构不断内化的结果。

正是基于自己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斯基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可以说,如果希望深入的了解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正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原理上的深刻洞察,才使得他的理论得以独树一帜(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内容1.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的分析为他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对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探索则直接导致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诞生。

在维果茨基之前,关于涉及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1)教学、发展无关论。

认为教学不参与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发展是一种纯粹外部过程。

(2)教学、发展同一论。

认为任何教学皆有发展性,对二者不加区分,把发展归结为“各种习惯的积累”。

(3)折中论,认为教学、发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即教学可形成儿童新的行为方式,从而推动发展,而发展(成熟)使一定形式的教学成为可能。

维果茨基批判了前两种观点,指出前者否定教学对发展的影响,从而否定了发展教学的存在;后者赋予任何教学以发展功能,抹杀了发展的特殊性。

对于第三种观点的弱点评价,则可以看出维果斯基理论的突破点所在。

他指出,“折中论”假定儿童在掌握某种操作时,也掌握了应用范围大得多的普遍“结构原则”,从而能够让儿童可以向更大范围的其他任务迁移。

这一假设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观点的致命弱点在与它忽视了人的社会性,而完全将儿童的智力发展归于儿童内在的自然成长。

从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观点来看,我们就必须注意到人的心理受到历史的制约。

他指出,“儿童发展中的每一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两次出台—头一次作为集体的、社会的活动出现;第二次作为儿童个人的活动和内在思维方式出现”,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从人的外部,即人所处之社会环境探寻“行为的历史演进”——即儿童发展的的直接源泉。

正如维果斯基所言:“根据这些观点,教学不是发展,而正确地加以组织的教学可以引起儿童的智力发展,引起一系列在教学之外根本无法形成的过程”,“教学是儿童后天的、历史的特征之发展过程中内在必需和普遍的因素”。

在对以往的理论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维果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关于教学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即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

维果斯基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水平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

维果茨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正是教学创造者最近发展区,所以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只有这样,教育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

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同样也是由教学所动态决定的。

从以上观点出发,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或阻碍,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与近年来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吻合的。

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又如何体现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思想,做到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呢?针对这个问题,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概念。

他认为,儿童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最佳的期限,虽然教学必须以儿童的发展与成熟为前提,但是,对于最近发展理论而言,更佳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识别出儿童的某一技能的学习的最佳期限,在儿童开始形成的时侯,让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不能错过儿童的最佳学习期限,如此一来,教学方能达到最佳效果了。

补充知识:最近发展区概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1、由于维果斯基英年早逝,所以并没有具体地就自己的思想如何实现展开论述,相对来说,仍然比较抽象,因此他的学生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科夫主持开展“以儿童一般发展为目标的小学教学论体系”的实验研究,试图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使教学达到学生发展上的理想效果这一实践性极强的问题。

因此,赞科夫在进行了大型试验之后,提出了新的教学论原则,即5条相互联系的教学法则:在高难度上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高速度学习教材;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本身;系统地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并且根据新教学原则制定了小学课程教学大纲。

然而,他也引起了众多不同意见。

批评者认为赞科夫的实验研究实际上对最近发展区概念重视不够。

他虽然认识到“最近发展区”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未能在其教学论体系中反映这种联系。

在他的实验中,作为创造“最近发展区”重要手段的组织教学交际与合作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2、维果斯基学派的另一位重要学者达维多夫则认为,我们不应该一般地谈论发展性教学,也不可能同时探讨它的各个侧面,因为任何合理地加以组织的教学均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发展。

因此,只能结合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年龄阶段研究这个问题。

达维多夫本人选取的切入点是现代小学低年级学生,重点研究其理论思维的发展。

他认为,传统的小学教学不能真正的影响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因为这种教学着眼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现有水平,忽视了最近发展区的作用。

为此,达维多夫主张开设活动教学,认为应该根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的叙述逻辑重建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活动结构,从而使教学有效地作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潜在水平,即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由此出发,达维多发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教学原则:(1)掌握一般与抽象性质的知识应先于了解比较局部与具体的知识;(2)知识不能作为现成的东西传授给学生;(3)应善于揭示教材中最初发生的普遍关系;(4)善于凭借物质形式再现普遍关系,以便于研究;(5)善于将普遍关系具体化;(6)善于完成智力动作与外部动作之间的相互转化。

3、西方学者则在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时候,提出教师应该完成的三项任务:1)评估;2)学习活动的选择;3)提供教学支持以帮助学生成功的通过最近发展区。

举例来说,找两个儿童并且判定他们两人的智龄都是七岁,这就是说这两个儿童都能独立地不*他人帮助能够解答相当于七岁儿童的测验题,即他们的现有发展水平是同样的。

但是我们把这两个孩子在解答测验题上往前再推进一步,都给予启发性的问题、例题、示范,其中一个便很容易地把距离现有发展水平两年(九岁)的测验题解答出来,而另一个则只能解答出超过他们半岁(七岁半)的测验题。

从这个实验说明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对儿童进行动态性的评估,这是教师应该完成的第一项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